首页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73年,考古学家在某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中发现了一层至数层的谷壳、稻秆和稻叶等混合物,中间也有烧成炭的稻谷。据此推断,该遗址最有可能属于()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大汶口文化D.红山文化2.《夏书》是有关夏代的文献汇编,实际上是后人的追记,而商代的历史就明确多了,除了有为数不多的文献史料外,还有超过15万片甲骨卜辞及数量巨大的田野考古资料。这说明()A.夏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夏书》不具有史料价值C.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商代D.考古实物可以佐证历史3.我们常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有学者认为,长江、辽河、珠江等也都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观点强调了中华文明的()A.多样性B.多源性C.统一性D.开放性4.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5.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商品交换使用统一货币B.兴建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C.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D.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6.出生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的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主张()A.尊崇儒术,表彰六经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7.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C.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8.“周秦之变”是指西周到秦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下列内容属于“周秦之变”的是()A.从嫡长子继承到世袭制B.从宗法分封到礼崩乐坏C.从任人唯贤到任人唯亲D.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统一货币的制度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10.汉初帝王都不同程度地尊崇黄老之学,如“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景帝重用“善为黄老言”的士人;还采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省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措施。这说明,黄老之学()A.清除了秦王朝暴政的影响B.有利于构建宽松的社会环境C.增强了对边疆的治理能力D.激发了人们拼搏向上的精神11.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政治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经济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思想尊崇儒术军事反击匈奴袭扰A.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12.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1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黄帝内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B《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C《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图1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15.在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小王发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仍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①出现了几次局部的统一②出现民族交融③士族形成左右政局的力量④南方政权更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1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其用典出自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流民南迁。这一历史现象客观上()A.消除了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B.确立了户口南多北少格局C.推动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D.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繁荣18.有学者评价某个朝代: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但“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政治遗产,比如大运河、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则直到明清两代都让人受用无穷”。他评价的是()A.秦朝B.西晋C.隋朝D.唐朝19.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为此唐太宗采取了()A.开明的民族政策B.互惠的开放政策C.公平的选官政策D.严密的监察政策20.图2生产工具在唐朝普遍流行于()图2A.黄河流域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江南地区21.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代替。这一做法()A.增加了农民的负担B.加剧了社会矛盾C.有利于农业的发展D.引发了土地兼并22.选用官吏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对于中国古代选用官吏制度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④“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①②D.④②③① 2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24.唐朝出现诗歌繁荣的局面,主要是因为()①民族交融形成多元文化②唐朝社会经济高度繁荣③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④开放和宽松的社会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权力干预B.经济发展水平C.儒家思想影响D.绘画技术进步26.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要是回应()A.尊崇儒术的挑战B.无神论思想的挑战C.世俗观念的挑战D.佛、道思想的挑战27.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社会问题()A.藩镇割据B.宦官专政C.朋党之争D.农民起义28.“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29.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30.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指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调控国家经济开辟政府财源B.控制地方财富加强中央集权C.增加军费开支解决边患问题D.扩大民间税负支撑财政运转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初的制度创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8分)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从秦至宋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两税法在征收标准上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8分) 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BACCD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CADCCA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DADCDABCA【解析】1.据材料“谷壳、稻秆和稻叶”“稻谷”,并结合所学可知,该遗址应为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故选B项;仰韶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其主要作物为粟,排除A、C两项;红山文化遗址处于辽河上游,其居民从事渔猎,其主要作物为粟、黍,排除D项。2.从材料“而商代除了文献史料外,还有甲骨卜辞及田野考古资料”可知,历史考古实物能够证明文献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反映出考古实物可以佐证历史,故选D项;结合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商代的文明,而非夏代,排除A项;《夏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材料强调的是商代历史因文献史料和考古实物互证而更明确,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成熟的文字体系,但中国的文字起源远远早于商代,排除C项。3.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有学者认为,黄河、长江、辽河、珠江都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即黄河、长江、辽河、珠江等大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发展中心,共同孕育了中华文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不同地域文明的各自特色,不能得出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不同地域文明的相似特点和相互融合,不能得出统一性,排除C项;中华文明的开放性更多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根据所学,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故选B项;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而战国时期的变法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权力,故A项说法错误;C项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故排除;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故排除D项。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动荡,各国有自己的货币,商品交换不具备使用统一货币的条件,A项符合题意;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建确实是在春秋战国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现象,C项不符合题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上的表现,D项不符合题意。6.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尊崇儒术,表彰六经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涉及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不是孔子的主张,排除B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7.本题考查中华民族演变的相关知识,要求根据材料分析得出答案。“无论中原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 未称呼对方为‘戎’‘夷’”说明华夷之辨的意识已经形成,以华夏和蛮夷之间的区别来强化华夏族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感,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血缘纽带作用,排除D项。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分封制的地方分权发展到郡县制的中央集权,是“周秦之变”的核心内容,D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也属于世袭制,两者之间不存在转变,排除A项;从西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与秦朝无关,不是“周秦之变”的表现,排除B项;从任人唯亲发展到任人唯贤才是“周秦之变”的内容,排除C项。9.从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可以看出,柳宗元认为秦朝的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统一,是好的政治制度,A项正确;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可以看出应该是地方官职,而不是中央官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货币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涉及文字的统一,排除D项。10.“清除了秦王朝暴政影响”的表述太绝对,故A项错误;据本题材料“尚清静无为”“轻徭薄赋”“少修土木工程”并结合所学可知,在黄老之学的影响下,西汉初期的统治者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减少了封建剥削和工程建筑,说明黄老之学有利于构建宽松的社会环境,故B项正确;“清静无为”不能增强边疆治理能力,反而会使边疆治理处于弱化状态,故C项错误;拼搏向上是“有为”表现,与材料中强调的“无为”不符,故D项错误。11.材料从四个方面描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符合汉武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选B项;A项对应新石器时代至夏朝建立,排除A项;C项对应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C项;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排除D项。12.本题考查了汉武帝时期的国家财政情况,需要结合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的影响来回答。据题意可知,虽然汉武帝通过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等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这一时期由于对外用兵和汉武帝的巡游,依然造成了财政问题,说明汉武帝时期注重了开源,但并没有重视节流,D项正确;国家财政没有根本好转的原因是不重视节流,而不是朝廷过度干预经济和经济资源枯竭,排除A、B两项;就当时的情况来说,盐铁官营促进社会发展,并非不合时宜,排除C项。故选D项。13.本题考查两汉的文化,要求识记基础史实。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故不选A项;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故不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九章算术》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故C项正确;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故不选D项。14.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解读图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综上,①④②③的排序正确。故选C项。15.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紧扣题干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出现了几次局部的统一、出现民族交融,①②正确,故选A项;士族形成左右政局的力量、南方政权更迭,与题干“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不符 合,③④错误。16.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评价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落后的游牧民族向先进的农耕文明学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因此改革取得成功,故D项正确;北魏实现北方统一为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并非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促进了改革的成功,是主观原因,并非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孝文帝改革的有些措施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并非易行,故C项错误。故选D项。17.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开发,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故选C项;“消除”错误,应为“缓解”,排除A项;“确立了户口南多北少格局”在北宋时期,排除B项;“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繁荣”不符合史实,西晋存在于265~317年,而北魏存在于386~534年,排除D项。18.本题考查隋朝相关知识。学生可根据“大运河、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等关键信息作答。本题考查隋朝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隋朝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秦朝修筑长城,没有开凿大运河,故排除A项;西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故排除B项;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故排除D项。19.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根据题干可知,唐太宗认为对少数民族不能猜忌,主张“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题干未反映互惠,故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唐太宗的民族观念,其对应的应当是民族政策,而非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故C、D两项错误。20.本题考查唐朝的曲辕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可以调节深浅,是古代中国耕犁成熟的标志,主要应用于江南地区,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三项。21.本题考查租庸调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根据“租庸调制,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和所学可知,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农业劳动力,使其专注于农业生产,因此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正确;租庸调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纳税的方式,没有涉及农民负担的加重,故A项错误;租庸调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因为可以使劳动力安心农业生产,并且纳税方式多样,故B项错误;租庸调制没有引发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项。22.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①出自唐朝的孟郊写的七言绝句《登科后》的诗句,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心情喜悦,写下了这首诗。②是东汉末年的一首民谣,意思是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被称为干吏良将的竟然像鸡一样胆小。③主要是说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④是因为军功(实际也包括事功)而赐给爵位、田宅、食邑、封国的爵禄制度,是商鞅变法时的措施。故④②③①正确,D项正确。23.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材料中涉及交通工程,六部中的工部掌管工程建设,因此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25.本题考查魏晋时期的石窟艺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佛教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与中原地区的思想文化逐渐融合,表现在佛像的面部和服饰方面,即时代较晚的造像大都表情庄严, 服饰逐渐整齐,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26.本题考查“三教合归儒”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对儒家的主流地位构成了冲击,所以唐朝中期开始提倡复兴儒学,故D项正确;“三教合归儒”主要是回应佛、道思想的挑战,不是尊崇儒术、无神论和世俗观念,排除A、B、C三项。27.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背景,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依据“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可知,宋太祖选用文官担任地方上的要职,以防止武臣专权。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是为了防止唐末和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局面,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本题主旨无关,故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8.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朝在中央设置二府三司制度,在地方设立通判等机构,从而使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以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设立节度使是唐朝的策略,故不选A项;题干中转运使只是负责经济方面,不能体现出核心精神,故不选C项;设通判负责地方监督是具体的措施,不是其根本特点,故不选D项。29.材料“要以违约则罢和市”体现的是宋朝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C项正确;材料中停止榷场互市的行为,体现的是宋朝政府态度十分强硬,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关系,并非对外贸易,B项排除;北宋处于一种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并未实现政治统一,D项排除。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14分)(1)(6分)措施: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颁行《秦律》;修建驰道、直道。(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2)(8分)创新:确立三省六部制;改行州县两级制。(每点2分,共4分)三省六部影响: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州县两级制影响: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每个制度任意答出一点影响即可得2分,共4分)【解析】(1)本题考查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广郡县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整齐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在法律方面,秦朝颁行《秦律》;在交通方面,秦朝修建驰道、直道。(2)本题考查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创新:根据材料“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可知,隋初确立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可知,隋初改行州县两级制。影响: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枢机构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实行州县两级制,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等。32.(12分)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历来注重对地方的管理,以防止地方力量做大。(2 分)论证:秦始皇时期,废分封行郡县,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等措施打击王国势力;统一收回铸币权,实施盐铁官营,削弱了地方对抗中央的财政基础;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宋朝派文官任知州,地方设通判相牵制,将地方兵权收归禁军并且定期更戍,全面加强中央集权。(8分)总之,古代中国中央政府只有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等置于中央可控范围之内,方可抑制地方,集权中央,维护国家统一与社稷安定。(2分)示例二:观点:约束外朝官僚权力膨胀的核心在于约束相权。(2分)论证:外朝官僚集团的首领是宰相,宰相权力过大会威胁皇权。约束相权的原则主要在于分化和弱化相权。从秦朝建立宰相制度到明朝废除,相权经历了一人独断、一分为三乃至消亡的过程,从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到二府三司制,相权逐渐被削弱。此外,皇帝通过建立另外的决策机构来制约外朝官僚集团,如汉武帝时的中朝。与此同时,皇帝依靠内侍宦官集团来制衡外朝官僚,但也容易造成宦官专权和朝政腐败混乱,导致王朝衰败。(8分)总之,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在制约外朝官僚的同时,也导致宦官专权和朝政腐败等问题。(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认识与理解,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需要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建议将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如下梳理,然后选取并论述。材料观点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坐大;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如何管理军事力量;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如何强化君主专制;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如何处理宗法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观点,并联系相关史实进行论证。或者结合材料中的多个观点,回顾教材知识,联想到某个王朝,比如结合“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如何强化君主专制”,想到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从中选取较熟悉的朝代为例,进行论证。史实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末尾最好附上总结性、点评性语言,以升华所提炼的观点(论题)。33.(14分)(1)(6分)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改变社会风气(重读尚学,公平公正);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选拔人才产生了深远影响。(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2)(8分)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土地为主。(2分)影响:增加政府收入;相对减轻人民负担;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人口增长;人口流动性增强,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税源扩大,税种简化,税收时间固化,税制趋向公平合理。(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解析】(1)本题考查科举选官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进步性:根据材料“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根据材料“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实行自由投考,有助于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将读书、做官、考试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科举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18:10:02 页数:10
价格:¥2 大小:77.4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