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8
2
/8
剩余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命题人:审题人:2023.11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至第8课。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四川营盘山、波西等遗址的先民已经发展出原始种植业,以种植粟和黍等早地农作物为主。营盘山先民还学会了驯养家畜,在大渡河上游的哈休遗址也发现了类似情形。这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四川地区( )A.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形成C.与中原地区有密切往来D.商品交换促进农业发展2.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开创家国同构政治结构先例B.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严格贯彻分权与制衡原则3.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礼崩乐坏局面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增强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与材料相符的是( )A.削弱相权B.提出重农抑商C.强化专制D.加强中央集权5.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奖励耕织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关于中国的某一制度,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最早出现于西周B.官员既有封地且可以世代相袭C.导致了秦的灭亡D.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7.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一客观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B.对外扩张C.与民休息D.盐铁官营8.汉武帝时,政府设平准令丞,如果遇见市场上商品价格过低,就以较低价格收购。如果商品价格过分上涨,平准就以较低价格抛售。这一措施( )A.有利于稳定市场的秩序B.避免了市场价格的波动C.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D.加强了对地方有效控制9.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说明( )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地方行政制度变化D.推动了均田制度的实施10.北京大学闫步克教授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据此说明孝文帝改革( )A.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B.推动了北方政权的统一C.导致了门阀政治的灭亡D.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1.《虎溪三笑图》是宋人根据一个关于东晋高僧慧远、儒者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的传说故事所绘。一日,陶渊明与陆修静自慧远处而归,主人相送。三人谈兴颇浓,慧远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桥,虎辄号鸣,三人仰笑不止。原来慧远三十多年来送客只到虎溪,从未例外。这一故事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学独尊地位确立B.佛教完成了本土化C.道教最受官方尊崇D.社会思想多元并存【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卷第8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描述的选官制度,按其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军功取士”“计首授爵”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③“郡国孝廉,古之贡士” 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1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三省六部既分别有独立的官署,又有明确的统隶关系,这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三公”“九卿”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防止了政治腐败B.规范了国家行政C.完善了监督机制D.提供了晋升机会14.问号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民族交往B.制度变革C.经济发展D.商贸往来15.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16.7世纪中叶,因当时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存在种种不足及错误而显“不合时宜”,唐政府遂组织苏敬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 )A.国家力量助推技术发展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C.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17.“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由此可见,契丹(辽)的政策特点是( )A.实行汉化B.民族分离C.军民合一D.因俗而治18.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说:“宋代士阶层不仅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与两位学者的观点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完善B.重文抑武成为基本国策C.官僚政治的基本成熟D.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19.北宋时期,淮南地区由于种茶农户众多,专门称之为“园户”。福建地区最上品的龙凤团茶,一斤售价黄金二两。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了很多“霜糖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可见,当时南方地区( )A.海外贸易提高了农户社会地位B.城市发展刺激消费观的更新C.面向普通民众的基层市场活跃D.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倾向明显20.金朝某一民族管理系统,其成员平时在各自部落内从事狩猎、捕鱼劳动,一遇战争,青壮年便应征召去打仗,并自备武器、军马和粮草。据此可知,该系统( )A.提高了金朝的行政效率B.形成了兵农合一的鲜明特色C.放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D.加速了契丹民族的汉化进程21.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22.“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拱卫京师安全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23.下表是宋人笔下涌现出的诸多“好孩子”形象。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儿童观”( )儿童形象赵令赫笑语不妄。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周谔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A.体现了政府的强制约束B.反映了教育的平民化C.反映了宋人生活的丰富D.受到了理学思想影响24.明朝皇帝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一些深受皇帝信任的内阁大学士和宦官,获得了“批红”的权力。这一现象( )A.使宰相权力受到极大削弱B.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C.形成了对权力的有效监督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卷第8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唐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唐宋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下表)。唐坊市制宋街市制城市空间形态封闭开放坊与市的关系坊、市严格分离商、住逐渐融合市的经营特点封闭独立,官设官管自由设市,无官员监督市的经营时间白天规定时间经营出现夜市市的经营业态200余种400余种街道的功能交通交通、市民生活场所肆的临街面特点无侵街装饰物伞棚、招幌、权子、彩楼欢门等装饰物出现材料二 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婚姻观的不同,并分别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分析两税法的意义。(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2001年版的《中华历史通览》丛书把中国古代史分为12个阶段,分别端写了12本书,下表节选了部分阶段及对应的书名:阶段上古秦代卷魏晋卷南北朝卷隋代卷书名《文明曙光》《治乱嬗替》《南北分治》《大河滚滚》阶段唐代卷五代十国卷辽夏金卷元代卷书名《流金岁月》《乱世风云》《塞北三朝》《大漠烟尘》请根据书名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阶段,概述其历史阶段特征。(要求:确定阶段,概述特征、形成结论)【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卷第8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ACDDBDCAADD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ACADBDBCDDD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四川地区已出现农牧分工,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A项正确;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材料并无当时四川地区与中原地区有密切往来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商品交换,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并未使政权集中在最高统治者“王”的手上,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等,表明分封制下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周代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排除A项;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与“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西周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熊渠说他是蛮夷人,不用中原国家的号谥,而子囊认为楚国对南方诸国或安抚或征伐,使之归顺诸夏,这表明了楚国为华夏而战,并以华夏自居,体现了楚国人对华夏文明的接受与认同,D项正确;据所学,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割据,分裂趋势加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礼乐制度的情况,排除B项;据所学,儒家思想是春秋末年孔子创立,材料未体现受诸侯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引文出自《韩非子》,意思是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中央,也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所述主要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强化专制、削弱相权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项、C项;材料所述属于政治制度方面的主张,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故选D项。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打破了贵族的血缘优势,使得平民阶层可以通过军功进入统治阶级,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重农抑商的主要作用是富国强兵,与打击贵族无关,排除A项;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打击贵族无关,排除C项;奖励耕织属于经济措施,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排除D项。故选B项。6.D【详解】根据题干对于中国的某项制度的描述中“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制度为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并非中央政府任命,排除A项;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没有封地,也不可以世袭,排除B项;郡县制并非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7.C【详解】根据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建立后,受秦朝暴政影响,地方混乱,百姓流移失所,粮食价格飞涨,人们生活苦不堪言,对于此种情况,汉初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C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严刑峻法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对外扩张的信息,排除B项;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8.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平准令丞的设立,主要是为平抑物价,这打击了商人的投机活动,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A项正确;平抑物价并不能完全避免价格波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百姓收入的增加,排除C项;平准令丞的设置是打击商人的措施,与控制地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A【详解】据材料可知西晋末年,北人大量南迁,南方地区得到开发,A项正确;南宋时才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魏晋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仍然以州郡县为主,只是南方人口迅速增长,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材料中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指的是孝文帝改革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通过改革产生了制度创新,如颁布了均田令、改革租调制度、创三长制以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改汉姓穿汉服等等,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一定程度上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孝文帝改革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卷第8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族矛盾,排除A项;先是北方政权的统一,后有孝文帝改革,B项时间先后顺序颠倒,排除B项;虽然材料有“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但是孝文帝改革仿照门阀士族制度给北魏境内的族姓定高低等级,所以不能直接说孝文帝改革导致了门阀政治的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通过观察《虎溪三笑图》,晋僧慧远、儒者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三人分别代表佛教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三人相谈甚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社会思想多元并存,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排除A项;佛教在唐朝完成本土化,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要求按前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功取士”“计首授爵”是秦国的政策,“郡国孝廉,古之贡士”是两汉时期的察举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隋朝确立的科举制,因此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④,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职责明确、组织完整,改变了三公九卿制下职权笼统、施政混乱的现象,规范了国家行政,B项正确;“防止了政治腐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决策和行政制度,而非监察机构,排除C项;材料的信息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为官员晋升提供机会,排除D项。故选B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体现的是唐朝同吐蕃之间的交流。“天可汗”是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渤海郡王”,体现的是唐朝同东北民族之间的联系,这些都体现了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A项正确;表格涉及的是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无法得出制度信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商贸往来,排除BCD项。故选A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中期,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为此开始推行两税法,以缓和财政紧张,两税法是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C项正确;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施行,致使租庸调制无法实行,才推行两税法,排除A项;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持续2000年的人头税,排除B项;两税法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16.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政府组织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丰富严谨的《唐本草》,体现了国家力量助推技术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作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国家力量助推技术发展,C项存在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唐政府组织重修《唐本草》,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未体现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17.D【详解】从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中可知,契丹设置北面官管理契丹事务,设置南面官管理汉人事务,说明其统治政策的特点是实行因俗而治,D项正确;契丹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政策,不是完全汉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因俗而治,不是实行民族分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因俗而治,不是军民合一,排除C项。故选D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宋代重视文臣,官僚士大夫成为文化和政治的主体,这是由于宋代实行重文抑武,B项正确;选官制度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并不能使士大夫成为政治主体,排除A项;隋唐之际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排除C项;南宋后期程朱理学才受到官方推崇,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南方出现众多种茶的“园户”和专门种蔗制糖“霜糖户”,说明当时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倾向明显,D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海外贸易对农户社会地位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发展和消费观更新的信息,排除B项;面向普通民众的基层市场活跃与“(龙凤团茶)一斤售价黄金二两”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平时在各自部落内从事狩猎、捕鱼劳动,一遇战争,青壮年便应【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卷第8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征召去打仗”并结合所学可知,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体现了其兵农合一的特点,B项正确;“猛安谋克”是一种基层治理措施,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狩猎、捕鱼等体现了游牧民族特色,排除C项;金朝是女真民族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21.C【详解】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文化。根据材料,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创制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字,但是这些文字基本上都是在汉字造字的基础上的模仿,说明当时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交流的频繁,C项正确;辽宋夏金时期是处于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分裂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是少数民族模仿汉字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不是汉字的包容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2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提出的建议是“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效散者”,于是神宗置变法机构,以通天下之利,可见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增加财政收入,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重点在于经济方面,并非政治方面的分散宰相权利、军事方面的拱卫京师安全和加强军事实力,排除ABC项。故选D项。2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时期。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出现很多“好孩子”形象,如“笑语不妄”“力学勤苦”“幼而端懂”,这是受到理学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念的影响,D项正确;“好孩子”形象的塑造并不是政府强制要求,排除A项;“好孩子”形象的出现,体现宋代重视儿童教育,并不能说教育平民化,排除B项;“好孩子”形象是对孩子行为的制约,而不是生活的丰富,排除C项。故选D项。2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中国)。据题干可知,明朝一些内阁大学士和宦官的权力都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明朝设内阁标志着皇权的强化,因此题干中不仅内阁还有宦官的权力都上升,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D项正确;明朝设内阁,丞相制已经被废除,排除A项;题干反映皇权强化的结果,排除B项;内阁大学士和宦官都拥有批红权力,可以形成互相制约,但“有效监督”不能在题干中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25.(1)表现:城市的商业职能上升;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出现专业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商品种类丰富;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四点8分)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城市管理有所放松);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两点4分)(2)变化:隋唐以前婚姻重门第,宋代婚姻重才能、财富,婚姻不问阀阅。(2分)原因:隋唐以前,世家大族掌握国家政权(门阀政治),门第观念盛行,等级严格,婚姻重视出身门第;北宋时期,统治者崇文抑武,科举制盛行,文官政治形成,门阀政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商品经济发展,抑商观念淡化。(三点6分)【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城市空间形态由唐代的“封闭”发展到宋代的“开放”,宋朝“(市的经营业态发展到)400余种”“(街道是)交通、市民生活场所”等信息可知,城市的商业职能上升;根据“(宋代)商、住逐渐融合”“出现夜市”可知,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根据“(宋代)自由设市,无官员监督”“伞棚、招幌、权子、彩楼欢门等装饰物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城市中商品种类丰富,出现了专业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原因:综合材料一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可知,推动宋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生产力提高,农业和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城市管理有所放松),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可知,隋唐以前婚姻重门第,宋代婚姻重才能、财富,婚姻不问阀阅。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可知,导致唐宋婚姻观不同的原因主要有,隋唐以前,世家大族掌握国家政权(门阀政治),门第观念盛行,等级严格,婚姻重视出身门第,北宋时期,统治者崇文抑武,科举制盛行,文官政治形成,门阀政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商品经济发展和抑商观念淡化。26.(1)内容: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两点4分,三点5分)(2)①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③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两点4分,三点7分)(3)原因: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两【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卷第8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点4分)意义: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点4分)【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可知,实行连坐法;根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根据材料“……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可知,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根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强制将大家庭拆分为若干小家庭等。(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变法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3)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可知,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根据材料“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可知,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推行;根据材料“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可知,赋税制度难以为继,致使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的施行有利于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7.秦汉时期;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农耕经济发展;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家对经济主导作用突出。思想:从焚书坑儒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奠定了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民族与对外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巩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和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东亚文化圈”向外扩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结论: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在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基础。【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中的书名,任选一个阶段,说明这个阶段的阶段特征。如选择秦汉时期,书名为《文明曙光》,主要结合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与对外关系上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说明。可结合所学进行如下说明:经济方面,农耕经济发展;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家对经济主导作用突出。民族与对外关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巩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和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东亚文化圈”向外扩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政治方面,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思想方面,从焚书坑儒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奠定了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最终得出结论,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在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为后世发展奠定了基础。【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卷第8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卷第8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18:00:02
页数:8
价格:¥2
大小:285.4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