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昆明市第三中学高2026届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认真填涂考号。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地月系2.作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从其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角度出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④是一颗无生命存在的行星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下列物体中,属于天体的是()A.世界最大的陨石B.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C.西昌基地准备发射的人造卫星D.正在火星上探测的“祝融号”【答案】1.C2.B3.B【解析】 【1题详解】读图可知,丁系统中有地球和月球,且以地球为中心天体,故为地月系;地球及其公转轨道位于丙系统中,故丙为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当中,故乙为银河系;银河系位于可观测宇宙中,故甲为可观测宇宙。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按照与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八颗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①正确;地球不是巨行星,②错误;地球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③正确;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B。【3题详解】天体,是对宇宙空间物质的真实存在而言的,也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人类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则被称为人造天体。陨石已降落到星球表面,不属于天体,A错误;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属于天体,B正确;准备发射的人造卫星、火星上的“祝融号”都在星球表面,不属于天体,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一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还有上千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可观测宇宙。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根据外国媒体报道,科学家日前发现了一颗比太阳还要明亮1000万倍的恒星“R136a1”,其位于第三幅图右下角最亮处。它的质量是太阳的320倍,表面温度超过4万摄氏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恒星“R136a1”最不可能属于()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5.假设用恒星“R136a1”替换太阳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地球上将很难存在生命②地球将遭受的紫外线辐射量减少③地球两极冰川将减少④金星将更可能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4D5.A【解析】【分析】【4题详解】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从恒星“R36a1”的质量来看,其最不可能属于太阳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恒星“R136a1”比太阳还要明亮1000万倍,它的质量是太阳的320倍,表面温度超过4万摄氏度(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用恒星“R136a1”替换太阳的位置后,地球在其照射下温度会升高,两极冰川会减少;地球将会受到更加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不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金星的温度会更高,更不具备产生生命的条件。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的有关知识。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读上海和昆明在我国的位置图(左图)及两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统计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7、8月份上海太阳辐射量明显多于昆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势C.天气D.海陆位置7.昆明年总太阳辐射量多于上海,主要是因为昆明()A.地势高B.昼夜温差小C.植被多D.纬度低【答案】6.C7.D【解析】【分析】【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月份上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昆明此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所以7、8月份上海太阳辐射量明显多于昆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C正确;上海纬度比昆明高,如果是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A错误;昆明地势高,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应该强,B错误;昆明位于内陆,上海位于沿海,一般情况下,沿海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应较多,太阳辐射量应较少,但此季节,上海确太阳辐射量多于昆明,因此不是海陆位置因素,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昆明年总太阳辐射量多于上海的原因是因为昆明纬度较低,年太阳高度角大,平均白昼时长长,因此昆明年总太阳辐射量多于上海,D正确;昆明比上海地势高,但高差不是很大,大气成分差别不大,因此昆明年太阳辐射总量多于上海的主要原因不是地势高的原因,A错误;昆明位于内地高原,昼夜温差比上海大,B错误;昆明和上海都是城市,植被差别不大,C错误。故选D。【点睛】锋面雨带的推移分为五个阶段,分为登陆-梅雨-伏旱、南撤-结束。具体如下:1、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2、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3、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4、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5、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云南澄江帽天山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帽天山的古生物化石群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云南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属于地质新生代第四纪沙砾粘土沉积岩,因远望如林而得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主要出现在()A.太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9.形成元谋土林沙砾粘土沉积岩时地球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重要的成铁期B.地球处于寒冷且较湿润期C.在这之前地球出现人类D.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答案】8.B9.B【解析】【8题详解】纳罗虫是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属于古生代,故B正确。A、C、D错误。【9题详解】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属于地质新生代第四纪沙砾粘土沉积岩,新生代第四纪大冰期地球处于寒冷湿润期,故B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故A错误。第四纪后期出现了人类。故C错误。生物灭绝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地球的演化。烃源岩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我国地质勘探工作人员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大量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的烃源岩。2023年3月14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深地一号”顺北84 斜井测试产油成功,该井垂直深度达8937.77米,是目前亚洲陆上最深的千吨井。完成下面小题。10.“深地一号”顺北84斜井井底位于()A.地壳B.软流层C.地幔D.地核11.材料中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烃源岩形成时期()A.为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C.哺乳动物大量出现D.生物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答案】10.A11.D【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深地一号”顺北84斜井垂直深度达8937.77米,结合所学知识陆地地壳平均深度为39-41千米,因此,该斜井井底位于地壳,A正确;软流层、地幔和地核位于地壳之下,排除BCD。故选A。【1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烃源岩发现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在古生代时期生物大量由海洋向陆地扩展,D正确;太古代为重要的铁矿成矿时期,排除A;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于新生代,排除B;哺乳动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排除C。故选D。【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不连续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不连续界面为古登堡界面。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回答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气78.0875.52氧气20.9423.15氩气0.931.28二氧化碳0.03(变动)0.0512.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13.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解】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也是调节温度的重要气体,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氮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干洁空气的78%,A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不合题意;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缺少水汽和杂质不可能成云致雨,D不合题意。故选C。【13题详解】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空气洁净,透明度高,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C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上而下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顶部气温降至-60℃,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先下降后上升,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山谷风是局地性的大气运动,对小尺度区域的气候、农业影响较大。昆明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历经一年时间时附近山区进行山风与谷风的观测,从而得出一些结论。下图示意该中学附近山区某时刻旗子的飘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4.学习小组观测发现,利于山谷风形成的天气条件是A.阴雨天气B.晴朗天气C.降温天气D.大风天气 15.图中旗子的飘向,说明此时该地区A.山风势力较强B.谷风势力较强C.大气对流显著D.受山谷风影响小16.若该小组夜间在某山坡观测到的山谷风为西风,则该山坡朝向A.东B.西C.南D.北【答案】14.B15.D16.A【解析】【14题详解】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快,利于谷风的形成;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山坡上的空气降温快,利于山风的形成。选项B正确。【1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不同山坡、山顶旗子的飘向一致,说明此时该地区受较大规模同一来向的风控制,受山谷风影响小。选项D正确。【16题详解】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沿坡下滑,流入谷底,形成山风。若在该山坡夜间观测到的山谷风为西风,则该山坡朝向为东。选项A正确。【点睛】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A.密度、温度、盐度B.温度、密度、盐度C.温度、盐度、密度D.密度、盐度、温度18.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特点及其成因是()A.密度高——海水温度高,盐度低B.密度低——海水温度低,盐度高C.密度高——海水温度低,盐度低D.密度低——海水温度高,盐度低【答案】17.C18.D【解析】17题详解】表层海水温度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因此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①是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海域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盐度最高,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可知②为盐度分布曲线;表层海水密度主要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密度越低,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增,可知③为密度分布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读图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由于该海域附近的海水温度较高,且该区域的降水较多,其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可知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海水密度分布规律: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②极地海区:海水结冰,盐度较高,表层海水密度最大。③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特殊性:有时随着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会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这可能会使得潜艇掉落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导致艇毁人亡。⑤季节差异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波浪的高度要在1m左右,最低不少于30cm。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冲浪时人们利用了()A.潮汐的能量B.洋流的能量C.波浪的能量D.海啸的能量 20.风速较大的月份()A.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B.该海面结冰,不宜冲浪C.我国沿海多盛行偏北风D.波浪的能量来自月球引力【答案】19.C20.C【解析】【19题详解】根据材料,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因此冲浪时人们利用了波浪的能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择C。【20题详解】风速较大的月份为12、1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故A排除;该区域为热带海域,冬季不结冰,故B排除;此时我国为冬季,沿海地区多盛行西北风,故C正确;潮汐由月球引力产生的,波浪一般为风力作用形成的,故D排除;故选择C。【点睛】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引起的海洋的上升和下降,而波浪是穿过海洋表面的风能,因此与潮汐相比,波浪更容易测量。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示意某种植物形态。完成下面小题。21.该植被生长地区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22.该植被性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搭配正确的是()A.叶片柔嫩、宽大,利于散热B.根系发达,利于固定植株C.植株高大,利于获取阳光D.叶片小,减少水分蒸腾2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C.地上部分叶片变大D.地下部分缩短减小【答案】21.A22.D23.B【解析】 【21题详解】该植被地上部分很小,根系却极其发达,主要是为了从更广泛的区域获取水分,可推测当地气候干旱,A正确;湿润地区土壤水分条件好,其根系不发达,植被的地上部分可能较大,B错误;寒冷地区由于光热条件差,植株矮小,根系较短,C错误;炎热地区植株形态受水分影响,可能极其宽大,也可能极其矮小,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依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气候干旱,为了减少蒸腾和不被晒伤,植被叶片不可能宽大,A错误;该植物根系虽然发达,但主要是为了吸收水分,并不是为了固定植株,B错误;图中显示,该植被植株较为矮小,C错误;受干旱条件下水分不足和高温的影响,叶片小,可减少水分蒸腾,D正确。故选D。【23题详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蒸发剧烈,为了适应温度的升高和水分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该植被的植株地上部分会更小,地下部分会向更深处生长,地下部分变长变大,B正确,D错误;地上部分植株、叶片变大不利于适应温度更高的环境,AC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植被的因素主要包括:热量、光照、降水、地形、水源、土壤、风力、人类活动。下图为四种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完成下面小题。24.属于典型雨林植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25.四地植被形态与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树干粗大——防风抗倒伏B.乙地板状根系——防热量散失C.丙地根系发达——防土壤板结D.丁地秋冬落叶——防水分蒸腾【答案】24.B25.D【解析】【24题详解】A.图中甲景观图,是热带草原,是稀疏草原景观,A错误。B.图中乙景观图,林木茂密,具有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景观,B正确。C.图中丙景观图,植被稀疏,荒漠广布,属于荒漠景观,C错误。D.图中丁景观图,以高大乔木为主,植被茂密,是落叶阔叶林景观,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图中甲景观图中粗大的树干,是为了适应旱季缺水,体内储存大量水源,不是为了防大风抗倒伏,A错误;乙景观图中板状根主要是为了适应多雨环境,防洪涝,具有呼吸作用,并支撑高大的树干,不是防止热量散失,B错误;丙植物根系发达主要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吸收水分,C错误;丁地树木秋冬落叶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过度蒸腾,减少水分散失,减少热量散失,D正确。故选D。【点睛】甲图是非洲草原的猴面包树,体内存储大量的水分,是因为热带草原一年分为干湿两季,为了渡过干旱的季节。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完成下面小题。26.下列哪种岩石广布区能形成喀斯特地貌()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石灰岩27.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景观④内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答案】26.D27.A28.B【解析】【26题详解】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岩类岩石,如石灰石,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 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淀积的作用下形成的。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三类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为地下喀斯特地貌,故A①②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景观④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B正确。落水洞、洼地、峰丛等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ACD错误。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①要有大面积分布的可溶性岩石。②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③流水的流动作用。④流水的溶蚀作用。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完成下面小题。29.“石灰刀石林”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溶蚀作用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下切作用30.姆鲁“石灰刀石林”的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C.气温更高,降雨更多D.地形起伏更大【答案】29.A30.C【解析】【2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石灰刀石林由石灰岩形成,由图可知,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地貌景观,成因为流水溶蚀作用,A正确;姆鲁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风力侵蚀地貌不典型,B错误;姆鲁国家公园位于赤道附近,且海拔较低,无冰川分布,C错误;流水下切作用形成V形沟谷,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地下水系发育多、地形起伏大是喀斯特地貌的表现,不是成因,A、D错误;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于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地区,B错误;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更高,降雨 更多,流水溶蚀作用更强,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高,C正确。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22年10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一张由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捕捉到的太阳的“微笑”。科学家表示,“微笑”背后是“笑里藏刀”,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被称为日冕空洞,高能的太阳风从中向地球飞速奔袭而来。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及太阳“微笑”图。(1)“微笑”的太阳还有明亮的“鼻子”,“鼻子”是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据此推测,“鼻子”区域是____(填太阳活动类型),位于太阳大气的____层,当它激烈发生时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现象,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增强可能在地球两极地区产生____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2)左图中小行星带位于天体D____(填天体名称)和E____(填天体名称)之间。(3)左图中的八大行星具有的运动特征有同向性、____和____。(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星球。左图中能直观地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答案】(1)①.耀斑②.色球③.磁暴④.极光(2)①.火星②.木星(3)①.近圆性②.共面性(填空顺序可颠倒)(4)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规律,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据此推测,鼻子区城是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应为耀斑,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当它激烈发生时,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太阳的两只“眼睛”代表的暗斑区域为太阳黑子,增强则表明太阳活动增强,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左图中小行星带位于天体D火星和E木星之间。【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八大行星具有的运动特征有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同向性、公转轨道接近正圆的近圆性、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的共面性。【小问4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左图中的信息可反映出地球有生命的条件是离太阳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另外,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使地球有安全的宇宙环境。32.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①表示____。(2)地面增温的热量来源于____(填序号),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____(填文字)。(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跟____(填序号)有关。(4)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要____,原因是图中环节____(填文字)的作用。(5)月球上昼夜温差比地球大的原因是____;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主要是减少____(填文字)散逸到宇宙空间,大棚蔬菜的品质较露天蔬菜差是因为温室大棚昼夜温差更____。(6)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得图中环节④____(填“增强”或“减弱”)。【答案】32.太阳辐射或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33.①.①②.地面辐射 34.⑤35.①.高②.大气逆辐射36.①.月球大气稀薄或月球自转周期长②.地面辐射③.小37.增强【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或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小问2详解】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其增温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小问3详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跟大气逆辐射有关,图中⑤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其越强,保温效果越好。小问4详解】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要高,原因是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⑤较强,保温效果好。【小问5详解】月球质量和体积小,引力小,无大气层;月球的自转周期长于地球,所以昼夜温差比地球大;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通过建设大棚,主要是减少内外热量交换,即减少地面辐射散逸到宇宙空间,大棚蔬菜的品质较露天蔬菜差是因为温室大棚昼夜温差更小,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小问6详解】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会使得图中的环节④会增强。3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____形成的;图甲中,A地空气____(填“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温____(填“高于”或“低于”)B地。A、B两地相比,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气温日较差小的是____。 (2)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3)图乙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____(填“白天”或“夜晚”),此时相较于陆地,海洋气温更____。(4)若图甲为城市风环流图,①处为____(填“绿地”或“城市”),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____。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温、减湿【答案】(1)①.冷热不均②.下沉③.低于④.B地⑤.B地(2)①②④③(3)①.夜晚②.高(4)①.绿地②.B【解析】【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应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A、B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图中显示近地面空气有从①处向②处运动的趋势,高空中有从④处向③处运动的趋势,据此可知图甲中A处空气下沉;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冷却造成空气收缩下沉,故A地近地面气温低于B地;A、B两地相比,可能出现降水的是B地,因为B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多降水;气温日较差小的是B地,因为B处降水多,晴天少,故气温日较差小。【小问2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一般情况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故①、②气压大于③、④,又因为近地面空气有从①处向②处运动的趋势,故①>②;高空中有从④处向③处运动的趋势,故④>③,因此①>②>④>③。【小问3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乙图所示的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近地面陆地气流流向海洋,说明陆地为高压,气温低,海洋为低压,气温较高,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显著差异(夜晚,陆地的降温比海洋快,近地面气温低,上层空气下沉形成近地面高压,所以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造成的,故乙图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夜晚,海洋气温更高。【小问4详解】由于人类活动,城市市区人口更多,产业活动更加集中,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热量,成为一个“热岛”,导致市区空气做上升运动,而郊区(绿地)地区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做下沉运动。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市区形成低压,而周围郊区(绿地)形成高压,风从郊区(绿地)吹向市区,形成热力环流。若甲图为城市 风环流图,则①处为绿地,城市热力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降温,净化,增湿的作用,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故选B。3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来源最主要是____,②的名称是____,①的名称是____,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⑤和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⑤____,⑧____(填“增多”或“减少”)。(2)图中____(填序号)环节短时期内增多易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水位迅速上升,从而形成城市内涝。(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填名称),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填名称),塔里木河径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填名称)。(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34.①.太阳辐射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增多⑤.减少35.④36.①.海上内循环②.海陆间循环③.陆地内循环37.C【解析】【分析】本题以水循环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环节⑥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其能量最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蒸腾作用越强。②表示水汽由大气中降落至海面,表示大气降水;①表示大气中的水汽由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流动,表示水汽输送。⑤是地表径流,⑧是地下径流,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植被对地表径流的截留作用减弱,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即⑤增多,⑧减少。 【小问2详解】城市地表径流水位迅速上升主要是降水④短时期内大增导致的,随着城市地表径流水位迅速上升,加上一些城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出现城市内涝现象。【小问3详解】海洋面积广阔,海洋中水量充足,所以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把海洋上空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并形成降水,使得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深居内陆,河水没有流入海洋,来自海洋的水汽也难以到达该地,因此参与的主要是陆地内循环。【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2-02 11:4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7.3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