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检测试卷2023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值为100分,总时量为75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禹陵在绍兴,这是传统的鸟文化区。但大禹是龙文化的代表,夏王朝是龙文化主体的王朝。夏朝龙神话主体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凤神话的消亡,相反凤神话还在民间甚至主流文化中生存并发展。这揭示出()A.龙凤神话同一性起源B.多元一体的文明特征C.部族文化的不确定性D.阶级矛盾被神话掩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夏朝时期(中国)。夏王朝是龙文化主体的王朝,但凤神话还继续生存并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B项正确;材料提及龙凤神话共存,而非有相同的起源,排除A项;夏王朝是龙文化主体的王朝,材料未提及龙神话主体地位不稳或频繁变化,无法得出“不确定性”,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阶级矛盾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2.表中的言论()言论出处“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A.强调个人道德修养B.催生仁者爱人思想C.反映社会道德失序D.标志人文主义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可得出材料强调仁;材料“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强调恭、敬;材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强调贤仁。这些体现的都是个人道德修养,A项正确;是先有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才有这些言论,因此因果关系倒置了,排除B项;材料强调要有道德修养,并不代表社会道德失序,排除C项;材料中的言论,不是人文主义产生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3.秦朝的考课制度涉及官员的方方面面,大到事关国家安全的军事领域,小到乡里日常的公共物品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官员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纰漏,都要受到上级机关的惩罚和问责。这一制度()A.体现中央的最高权威B.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C.标志以法治国的确立D.缘于官僚政治的确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秦朝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结合所学,官僚政治的确立要求加强和完善官员考核,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央权威和君主专制,而是突出官员考核,排除A项、B项;封建时代的中国“人治”色彩浓厚,现代意义上的“以法治国”并未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4.汉武帝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告缗令,向他们征收财产税。这些措施表明()A.经济专制源于政治专制B.小农经济面临深刻危机C.国家治理能力得到加强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主流【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汉武帝时期,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国家治理能力得到加强,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在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看不出其根源,排除A项;材料所述加强商业管理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排除B项;材料所述属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主流”属于思想文化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为两汉科技成就统计表。据表可知()两汉科技成就统计表领域成就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数学《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农学《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天文《灵宪》其它地动仪、造纸术A.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竞争力B.科技发展根源于经济需求C.手工业是古代科技的核心D.专制体制阻碍科技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据材料,两汉在数学、农学、天文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结合所学,数学、农学、天文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反映经济需求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将中国古代科技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对比,且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丰硕、领先世界,并非“缺乏竞争力”,排除A项;农业是古代科技的核心,排除C项;材料体现古代科技成就,而非强调专制体制阻碍科技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6.东晋初期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种门阀政治下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动态平衡一定程度维持了统治的稳定。这表明()A门阀政治强化了皇权政治B.门阀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进步性 C.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D.门阀政治与皇权政治之间相得益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这种门阀政治下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动态平衡一定程度维持了统治的稳定。”可得出门阀政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治生态的平衡,有利于国家的稳定,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门阀政治带有一定的进步性,B项正确;门阀政治会弱化皇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门阀政治积极的一面,而不是威胁中央集权,排除C项;门阀政治会影响皇权的强化,二者并不是相得益彰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公元3世纪前后南北方人口变动统计表。这些变化说明()公元3世纪前后南北方人口变动统计表区域北方南方地区关中扬州荆州变动前240万320万359万变动后50万433万820万A.南方总人口远远超过北方B.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到南方C.人口变化受政局形势影响D.荆州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3世纪前后的中国。据材料可知,公元3世纪前后,北方关中地区人口减少,南方扬州、荆州人口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世纪中国正处于三国两晋时期,北方社会环境动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导致北方人口南迁,表明人口变化受政局形势影响,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局部地区情况,无法得出南方总人口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A项;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宋朝,排除B项;仅从局部地区的人口来看,无法得出荆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8.杜佑在《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中描述:“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通()A.顺应统一与发展需要B.成为隋朝灭亡的根本诱因C.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D.推动南方经济超越了北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可得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顺应了统一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隋朝灭亡的原因,只强调运河的积极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运河开通对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而不是激化矛盾,引发农民起义,排除C项;运河的开通并不是南方经济超越北方的原因,并且材料内容未强调运河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9.唐朝时期,出现了大量如《忆昔》《江南春》等描写秀美风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诗歌,留下了如“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这()A.得益于当时民族关系和谐共融B.反映了唐朝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C.体现了唐朝儒家文化底蕴深厚D.折射了唐朝励精图治下的盛世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出现了大量……描写……经济社会发展的诗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忆昔》等唐诗记述了盛唐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D项正确;唐诗的兴起与民族交融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唐诗兴起与儒家文化影响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从早期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贵族成员担任,到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再到后世“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的变化。据此变化可知()A.察举制是选拔人才最佳方式B.早期选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科举制影响了西方选官制度D.选官制愈发趋向于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从世卿世禄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选官范围逐渐扩大,选官方式从举荐到考试,选官标准从血缘到才学,愈发趋向于公平公正,D项正确;察举制有其优点也有局限,“最佳方式”说法绝对,排除A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早期选官制下,选官权掌握在地方和世家大族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趋势,而非科举制对西方选官制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1.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实行的新赋税法,即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实行按户等征税和征收秋夏税的做法,这缘于()A.土地兼并对租税制的破坏B.商品经济对租税制的影响C.经济衰败对国家统治威胁D.藩镇割据造成的收入锐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所述新赋税法为两税法。结合所学,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A项正确;两税法的推行主要是因为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商品经济”“经济衰败”“藩镇割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12.宋朝以前,我国民风比较开化。普通民女离婚再嫁毫不出奇。但宋朝时期却强调“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宋史·烈女传》共记载烈女42人,其中贞节烈女类达38人之多。这表明()A.理学思想理论日趋完善B.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学说C.理学思想日益束缚人性D.理学信仰面临严重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宋朝时期,理学兴起,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主张用纲常名教的绳索束缚了人性,迫害了女性,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理学的发展完善,而是突出理学强调纲常名教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官方对理学的认可,排除B项;社会上对纲常名教的重视体现理学兴盛,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而非“面临严重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13.有学者指出某一朝代“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 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这表明该朝代()A.中央行政体系日臻完备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权力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朝中央集权强化,地方不敢违抗中央,没有体现出中央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排除A项;宋朝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设置多重机构相互牵制,不利于地方行政效率提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涉及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14.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使国家体制“返璞归真”,市易法、青苗法对于《周礼·泉府》的参考,“保甲法”对《周礼》乡遂比闾、什伍制度的参考,为此还编纂了《周礼新义》。王安石这些做法体现了()A.复古以革新的政治策略B.重建礼制的理学观念C.理财为先务的制度设计D.以文治国的立国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王安石变法时期。据题意可知,王安石变法期间制定的各项政策都以《周礼》为参考,体现了改革措施的复古,目的是通过这种方法推进改革,属于复古以革新的政治策略,A项正确;王安石的这些做法是通过复古以革新,并不是在重建礼制,不能体现理财为先务,更不能体现以文治国,排除BCD项。故选A项。15.金熙宗统治期间(1135—1149年),将大量猛安谋克“徙居中土,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给以官田,使其播种,以充口实”。这一举措()A.消除了南北文化的隔阂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加速了金朝封建化进程D.拓展了金朝的统治区域【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中国古代)。根据材料“计其户口,给以官田,使其播种,”可知,此举有助于女真族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C项正确;“消除”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的“中土”在金熙宗统治期间隶属于金朝,故“拓展”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6.以下四幅图片,分别对应了我国古代的四个历史时期,其中与元朝对应的是图1图2 图3图4A.图1B.图2C.图3D.图4【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图3 为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C项正确;据“咸阳”“南海郡”等信息可知图1为秦朝形势图,排除A项;据“燕”“秦”“赵”等信息可知图2为战国形势图,排除B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等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图4为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排除D项。故选C项。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21分,18题19分,19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后来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东汉时州刺史的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川形便”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道的长官名巡察使,或名处置使,后来则定为观察使。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治所,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地方行政区划也由州、县两级变为了道、州、县三级制。——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与君主“独制”的名称,并比较两者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趋势。并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答案】17.名称:分封制;中央集权制。不同:基础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中央集权制以地缘为基础;性质不同: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官僚政治;官吏权力大小不同:诸侯王有封地有世袭特权、较大独立权,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命、有任期、拿俸禄、服从中央;影响不同:分封制容易出现分裂割据,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最高统治权不同:分封制最高统治权分散,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权集中。18.趋势:监察机构的州、道演变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权力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领域扩张;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地方行政区划由两级制变为三级制;地方州道权力呈现加强趋势,由内重外轻向外重内轻转变。 认识:都是时代的产物,对当时的政权及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大都围绕着强化中央集权而进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地方行政机构的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健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基层实现持久稳定的基本前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名称:据材料“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得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据材料“君主‘独制’”得出秦以后实行中央集权制。不同:结合所学,从基础、性质、官吏权力大小、影响、最高统治权等方面分析。如:基础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中央集权制以地缘为基础;性质不同: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官僚政治;官吏权力大小不同:诸侯王有封地有世袭特权、较大独立权,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命、有任期、拿俸禄、服从中央;影响不同:分封制容易出现分裂割据,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最高统治权不同:分封制最高统治权分散,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权集中。【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趋势:据材料“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得出权力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领域扩张;据材料“刺史的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得出治所由不定到固定;据材料“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地方行政区划也由州、县两级变为了道、州、县三级制”得出监察机构的州、道演变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地方行政区划由两级制变为三级制;据材料“道……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得出地方州道权力呈现加强趋势,由内重外轻向外重内轻转变。认识:围绕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差异和共同特点、演变趋势、影响等谈认识。结合所学,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存在差异,与时代背景不同有关;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设计意图和演变趋势上体现了“强化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地方稳定、国家统一和中华文明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珍藏于镇原县博物馆。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材料二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城西部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共一千一百多支。内容大部分是秦朝的法律及文书。从秦简中可以看出,秦朝的酷刑种类繁多,仅刑法的名称就有货、笞、耐、迁、宫、弃市等。还有不少条文是针对“隶臣”的。——李伯钦《中国通史•卷三秦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2)历史上有一种通称叫“汉承秦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汉承秦制”这一通称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答案】18.史料类型:铜诏版属于出土文物,是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铜诏版用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是秦统一文字的见证,是研究秦代书法的现存实物之一,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铜诏版上刻有统一度量衡的相关信息,为研究秦的经济如度量衡提供了重要的物证;铜诏版是秦始皇发布的诏书,为研究秦朝的政治提供重要依据;诏版上的铭文是当时直接刻在金属铜版上的,对研究秦朝的篆刻技术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铜诏版属于青铜文物,在中国青铜铸冶史上也有特殊价值。19.看法:首先,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的基本制度是继承秦朝的,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文书制度、度量衡等,汉朝基本沿袭。其次,汉初对秦朝的制度也进行了修改。如治国政策倡导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取消了秦朝的残酷刑法,在郡县制外实行了封国制。再次,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更多的调整变化,政治上增设中朝分割外朝决策权,经济上均输平准、征收财产税,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综上所述,汉朝统治者灵活调整治国策略,对秦朝的制度进行了取舍与改变,顺应了秦汉社会的变迁的需要。“汉承秦制”这一通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片面性。【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史料类型:结合所学,铜诏版属于出土文物,是实物史料。史料价值:分别从青铜器材质、小篆刻字、诏书的性质、统一度量衡的内容等方面分析其史料价值。如:铜诏版用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是秦统一文字的见证,是研究秦代书法的现存实物之一,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铜诏版上刻有统一度量衡的相关信息,为研究秦的经济如度量衡提供了重要的物证;铜诏版是秦始皇发布的诏书,为研究秦朝的政治提供重要依据;诏版上的铭文是当时直接刻在金属铜版上的,对研究秦朝的篆刻技术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铜诏版属于青铜文物,在中国青铜铸冶史上也有特殊价值。【小问2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西汉初也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根据经济社会局势和巩固统治需要,采取了与秦朝不同的政策,如倡导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取消了秦朝的残酷刑法,在郡县制外实行了封国制。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巩固大一统,进行了更多的制度调整和创新。故“汉承秦制”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片面性。论述时注意列举相关史实论证西汉对秦朝制度的继承和改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答案】论题: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具有双向性。论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军事改革就很好地吸收了少数民族的长处。赵武灵王命令军队采用胡人服饰,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戴着插有貂尾或鸟羽的武冠,穿皮靴,进而发展骑兵,训练在马上射箭的作战技术,使军队中宽袖长衣的正规军装,逐渐改进为后来的衣短袖窄的装备,提高了赵国的军事实力,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为国家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当属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在改革中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还鼓励与汉族通婚。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鲜卑族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综上所述,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双向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有利于中华文明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观点类论述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论题: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可得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具有双向性。论述:结合所学,可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军事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影响进行分析,可得出赵武灵王命令军队采用胡人服饰,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戴着插有貂尾或鸟羽的武冠,穿皮靴,进而发展骑兵,训练在马上射箭的作战技术,使军队中宽袖长衣的正规军装,逐渐改进为后来的衣短袖窄的装备,提高了赵国的军事实力,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为国家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再结合所学,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概括,可得出这是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当属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可得出,孝文帝在改革中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还鼓励与汉族通婚。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鲜卑族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结合以上两个论述,再最后总结得出,综上所述,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双向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有利于中华文明发展。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15:40:03
页数:14
价格:¥2
大小:1.4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