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怀化市2023年上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题卷共8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中国自秦汉以来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但在同一个流域,甚至在一条大河或其支流 的不同流域,由于人际交流相对密切,即使相隔距离较远,也能保持同一种方言。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注意到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现象,即一种“风”(流行、时尚)一般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多变,差异性大:而“俗”(稳定的习惯、传统)可以在一个大得多的范围内出现、形成、积淀、传承。在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一般只能形成“百里”尺度的“风”区,大河流域则不难构成“千里”尺度的“俗”区。在秦汉统一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以其“天下之冲”核心地位形成华夏文化圈中公认的“中原”,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摘编自葛剑雄《河流与人类文明》)材料二: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中国文学的最初形态如远古神话传说、巫术活动等均有不少与河流相关,河流因其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家名家大多出自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大江大河流经之地。不同的河流自然环境又生发、积淀了不同的河流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学风格。更重要的是,河流触发文学家的创作灵感,成就了不少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河流文学文本,如《诗经》《楚辞》,以及众多诗词文赋。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小说、故事和传奇都对空间现象进行了描写,并试着做出了解释和说明”,“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地理景观的简单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塑造了这些景观”。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呈现与创造,通过虚构、想象,以创作主体的情感审美,富于诗性地重塑河流景观,积淀、丰富了河流文化,赋予“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以文化表征的意义。中华大地上的诸多河流,如长江、黄河、湘江、秦淮河等正是因为历代文人骚客的反复书写吟咏而成为质感厚重的文化之河,它们奔涌流淌在那些光华璀璨的文学作品之中。在古代社会,河流是重要的乡土空间,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化文明、文学创作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现代以来,由于各地交往日益密切,物质往来、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与河流更为亲近。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具有流动性、诗意性、媒介性的“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也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场景或主要描写对象。文学家的群体流动,如离乡归乡、抗战流亡、上山下乡等都使他们的人生经历、生存体验与河流更为密切。从童年记忆、家园意识、乡愁情怀到生命哲思、文化意识等都牵涉河流,涌现出一大批河流文学作家,他们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河流景观与河流话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摘编自蒋林欣《“河流文学”:一个新的论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是最廉价和高效的,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B.长期生活在同一个流域的人类群体,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因此“千里”尺度的“俗”区多在 大河流域。C.黄河是母亲河,其中下游地区以其“天下之冲”核心地位孕育的“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D.从广度和深度来看,现代河流文学作家对河流景观和河流话语的文学展示都已经超越了前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便捷的水运在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维护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秦汉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但长江流域凭借优越的水运条件必将实现经济和文化的超越。C.《诗经》《楚辞》等优秀河流文学文本是河流文化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共同作用、相互成就的产物。D.具有流动性、诗意性、媒介性的“河流”从古代社会的乡土空间变成了近现代文学叙事的重要场景或主要描写对象。3.材料二认为:“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4.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5.南通曾是京杭大运河上的繁华之地,如今如何发挥运河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A2.B3.B4.材料一侧重论述河流对人类文明(物质和精神)的贡献。材料二侧重论述河流与文学的关系。5.①物质方面:充分利用运河的水运优势,沟通该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联系,助力经济发展,促进该城市区域物质文明的发展。②精神方面:挖掘与运河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文学作品、民风民俗、地方精神等,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运河特色文化品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张冠李戴。原文“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中的“它”指河流,不是选项所说“便捷水运”。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B.“必将实现经济和文化的超越”错误,原文只有“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选项扩大范围。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诗句中“江”是客观意象,不是诗人想象、塑造、重构的对象。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由原文“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可见,材料一是从交通运输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来论证河流在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河流对文明的单向影响。材料二第一段说到“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可见,文学和河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接着说到河流对于文学的影响。第二段说到“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从童年记忆、家园意识、乡愁情怀到生命哲思、文化意识等都牵涉河流,涌现出一大批河流文学作家,他们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河流景观与河流话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可知,二三两段是从文学对河流的反映和展示的角度进行论证的,所以材料二注重分析文学与河流的辩证关系,并重点论证文学对河流的反映和展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物质方面:由原文“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可知,充分利用运河的水运优势,助力经济发展,沟通该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该城市区域物质文明的发展。②精神方面:由原文“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可知,挖掘与运河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文学作品、民风民俗、地方精神等,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运河特色文化品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德】海因里希·伯尔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麻茎时飞扬的尘土,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亚麻作坊是巴莱克家的,森林也是他们家的。他们还有一间小铺。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爷爷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咖啡。在庆祝宴会前一天,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每包八分之一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德要拿一块糖给我爷爷时,发现瓶空了。格特鲁德转身去拿糖了。那时爷爷看到台秤左边秤盘上,放着一个半公斤的砝码。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时一样。他从衣兜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放上三颗、四颗、五颗小石子儿,指针总算稳稳地指在黑线上。格特鲁德回来了。我爷爷,脸色苍白的小家伙,站在一边,不动声色。他只拿了三包咖啡。更使格特鲁德惊奇害怕的是,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话。”但是格特鲁德只是放声讥笑他。他把咖啡送给那三家人后,便揣着用麻袋片包好的五颗石子儿,走向茫茫黑夜。他知道在布劳高村,在伯尔瑙村都不会有谁家有秤的。他穿过森林,步行两小时来到名叫迪尔海姆的小城镇,那里住着一个叫霍尼希的药剂师。霍尼希为那个冻僵的小男孩开门。我爷爷解开他的麻袋片儿,取出五颗小石子,说:“我要把它秤一秤。”这时我爷爷才感觉到自己进了暖和的小屋子,他的脚已是湿漉漉的,雪融化在他的那双破鞋里。他饥饿疲劳,突然哭了起来。因为他想起有多少蘑菇、多少野草、多少干草花在那台秤上秤过。这台秤每半公斤就要缺五颗石子儿的重量。愤愤不平的巨浪袭击他的心头。霍尼希对他说,“五十五克,不多不少。”我爷爷才停止哭泣。爷爷又走了两小时路,穿过森林回来,在家里挨了一顿揍,问他为什么不把咖啡拿回来,爷爷死也不开口。他想起自己的哥哥,他采过很多蘑菇,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他们为巴莱克家采的蘑菇、野草、干草花。这一次他不哭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父母、哥哥和姐姐。元旦那一天,巴莱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人们会向着他们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敌意盯着他们。年青的巴莱克·冯·比尔甘夫人看到我 的爷爷——小弗兰茨,在大庭广众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替你母亲把咖啡拿回去?”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这些分量。”这位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堂里的男男女女齐声唱起一支歌:“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正当巴莱克一家在教堂里的时候,一个偷猎野兽的人钻进小铺,把台秤和厚厚的皮面大账本偷了出来。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里算账,按巴莱克家收购东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但是还没有算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打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账本被抢走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伤。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坊停工了一个星期。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但是每逢星期日,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看到,各地各村地主家秤上公平正义的指针都是虚假的。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羊。只要有人愿意,就能听到巴莱克·冯·比尔甘的故事:他们家的所谓公平正义就是吞没人家十分之一的钱。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莱克老爷是村子里最富裕的人,掌握着全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全村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忍受他的剥削与压迫。B.巴莱克家给村民提供工作岗位、给全村送巴西咖啡,这是他们伪善的表现,是为了更好的欺骗和压榨村民。C.“我爷爷”测完台秤后只拿了邻居家的咖啡,是因为知道台秤的真相后心中悲伤恐惧,忘记了取自家的咖啡。D.小说结尾处“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述”,揭示了当时贫苦人民饱受压迫,屈服于强权的社会环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爷爷小时候的故事,增强了历史厚重感,侧面反映出人们的反抗由来已久。B.“那时他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时一样。”运用比喻表现测台秤时的紧张。C.“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小说以“测台秤-偷台秤-抢台秤”展开情节,深化了小说主旨。 D.小说多次用“巴莱克·冯·比尔甘”来称呼巴莱克家,讽刺了巴莱克家在当地的崇高地位和他们的品行不符。8.文中划线处两次写到人们齐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大多针砭时弊、暴露黑暗和批判现状,他被世人盛赞为“德国的良心”。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他为什么被誉为“德国的良心”。【答案】6.C7.B8.①第一次:人们趁巴莱克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齐唱,表明人们对爷爷的响应和反抗意识的觉醒,也侧面反映爷爷行为的勇敢。②第二次:人们在宪兵的武力镇压下被迫屈服,但人们的思想已觉醒,内心有反抗,凸现了爷爷行为的价值。③两次写人们齐唱凸显了作者对社会上层财富拥有者贪婪与虚伪的批判,以及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信念的坚守。9.①巴莱克家压榨剥削村民,揭露批判了社会贵族阶层的专横、伪善。②全村人被迫忍受巴克莱家的剥削,暴动被镇压后又不得不妥协,揭示了百姓的苦难,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同情。③宪兵队武力镇压村民的反抗,揭露了德国反动政权对人民的迫害,流露出作者对反动政权的痛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悲伤恐惧,忘记取了自家的咖啡”分析不准确,根据“脸色苍白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一边用脚踩,一边说”“愤愤不平的巨浪袭击他的心头”可知,应该是因为愤怒不愿取咖啡。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比喻”错误,“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时一样”不是比喻,句中的“像”表比较。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第一次齐唱:由上文“元旦那一天,巴莱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人们会向着他们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敌意盯着他们” 可知,说明在爷爷揭穿巴莱克家台秤的问题之前村民已经对巴莱克家心怀不满,所以,趁巴莱克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村民就齐唱,既体现了人们对爷爷当面揭穿的响应和反抗意识的觉醒,也侧面反映爷爷行为的勇敢。②第二次齐唱:据“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但是每逢星期日,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可知,在宪兵的武力镇压下,人们虽然又去做工,被迫屈服而忍受巴莱克一家的压榨剥削,但“每逢……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表明人们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不满于巴莱克一家,这也正是爷爷行为的价值体现。小说两次写到人们齐唱表达对巴莱克一家剥削和镇压的不满,凸显了作者批判以巴莱克家族为代表的当时社会上层财富拥有者的贪婪与虚伪,以及坚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创作背景和意图的能力。海因里希·伯尔之所以被世人盛赞为“德国的良心”,是因为其作品同情百姓的苦难,揭示了社会贵族阶层的专横、伪善,以及表达了对德国反动政权的憎恨。原文“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这些分量”“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里算账,按巴莱克家收购东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巴莱克家依仗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无情地压榨剥削村里人,揭露批判了社会贵族阶层的专横、伪善和当时社会上那些虚伪的“公平正义”。原文“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蘑菇了”,全村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忍受巴克莱家的剥削与压迫,暴动被残酷镇压之后又不得不妥协服从,揭示了百姓的苦难和悲剧,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原文“但是还没有算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打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账本被抢走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伤”“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坊停工了一个星期。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区里宪兵队武力镇压村民们的反抗和暴动,深刻揭露了百姓的苦难对人民的迫害和镇压,流露出他对德国反动政权的痛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叔哭之,曰:“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选自《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崤,亦作“肴”,山名,山中的谷道是古代军事要地。与函谷关并称崤函。“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就是指“崤山”。B.乘,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采取75人制,车上有3名甲士,车后有72名步兵。“千乘之国”指大国。C.韦,熟牛皮,文中指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礼物,十二头牛,慰劳军队。成语故事“韦编三绝”中的“韦”就是指熟牛皮。D.三十三年,文中指鲁僖公三十三年。这里用的是王公年次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即以帝王即位之年为元年,以后依次为二年、三年……,直至新君出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刚愎自用、不听劝告,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等。B.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示抱歉的话语中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D.郑人弦高犒师的一段话看似彬彬有礼,对秦师远道而来的热情慰问,其实体现了他非常机智的一面,巧妙的用了疑兵之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14.崤之战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作为《烛之武退秦师》中没有爆发的战争的延续,秦军以惨败收场。请结合原文概括秦军失败的主要原因。【答案】10.B11.B12.D13.⑴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⑵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队,我们还是回去吧。14.①秦穆公刚愎自用;②秦军轻狂失礼;③秦军劳师袭远;④弦高缓兵之计;⑤郑国积极备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无礼”是偏正结构,与“轻”共同做“秦师”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C;“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结构一致,“脱”后断开;且“入险”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千乘之国’指大国”错,千乘之国指中等诸侯国。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疑兵之计”应为“缓兵之计”。原文“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劳”,使动用法,使……辛劳;“非所闻也”,判断句;“无乃……乎”,反问句,恐怕……吧。(2)“克”,战胜;“继”,动作名,后援;“其”,商量语气,还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公辞焉”可知,秦穆公不听蹇叔劝告执意出兵,秦穆公刚愎自用;②由“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通过王孙满侧面写出秦军轻狂失礼;③由蹇叔的分析“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可知,秦军劳师袭远;④由“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可知,弦高使用缓兵之计;⑤由“郑穆公使视客馆……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可知,郑国积极备战。参考译文: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不是我听说过的。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而不谨慎,又缺少谋 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寒江上有怀①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②,平海夕漫漫。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迷津欲有问”,《论语》记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问津,却被这两位隐者讥讽入世的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遥望,可望而不可及。看似句意平淡却含蓄地表达了浓烈的情感。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一个“隔”字就流露了思乡之情,用词贴切。C.“孤帆天际看”,诗人运用对写,主客移位,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在从政与归隐的矛盾中,表现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而与官场决裂的决绝心理。16.本诗首联与杜甫《登高》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 诗句赏析两者的相似之处。【答案】15.D16.⑴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白描、多种感官结合),⑵为全诗奠定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⑶为后文情感的抒发作铺垫。【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表现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而与官场决裂的决绝心理”错误,此处应是表现出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一展宏图的矛盾心理。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之对比阅读和炼句的能力。从意象选择和情感抒发角度分析,孟诗选取了“落叶”“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杜诗选取了“急风”“高天”“猿啸”“清渚”“白沙”“鸟”等意象。两首诗选取的意象都是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并且所选诸多意象使内容充实,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为全诗奠定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作铺垫。从抒情手法角度分析,两诗首联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在凄凉之景中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悲秋愁绪,放在诗文开头,为全诗奠定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情感的抒发作铺垫。孟诗首联为后文抒发“我家襄水曲”“迷津欲有问”中蕴含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杜诗为后文四句抒发的羁旅孤寂之愁和忧国忧民情怀作铺垫。(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洵在《六国论》里总结六国败亡教训,警告统治者“____________”,又借古讽今,劝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以大宋天下“____________”。(3)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亡国之恨。【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④.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⑤.叹门外楼头⑥.悲恨相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锱铢、劫、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确存在质量_________的现象。虽然有些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如何鼓励作者不会出于功利目的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而_________,并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从而向大众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俱佳的优质精品网络文学作品,成了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持续关注,因势利导。它尚不成熟,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应当是整个社会所关切的。2017年,国内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30.2亿元,比2016年增长44.2%,并进一步规范化、精品化。同时,2018年知识付费迎来从高潮迈向洗牌的拐点,倒逼知识产品内容服务加速升级,也进一步加剧网络文学作品在竞争中的_________。一些领先网站正在面临活跃用户增长瓶颈,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中文在线集团在2016年就提出了“超级IP”战略,以作品为驱动力,打通“原创平台+IP运营+影视+游戏”的垂直内部生态体系的搭建,来保证网络文学的IP项目高效落地,实现IP一体化衍生开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原文“原创平台+IP运营+影视+游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已两千年了。B.不要放弃对“已知”的好奇,新的发现往往就在这之中。C.我有个邻居,今年已经十二岁了,人们都叫他“没头脑”D.落后闽宁镇变成“金沙滩”,这都是扶贫干部们的功劳。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参差不齐随波逐流优胜劣汰19.B20.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或“这将催生更多以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或“扩充”),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形容当前网络文学作品质量高低不同,可填“参差不齐”。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 齐。第二处,根据“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可知,此处指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的意思,可填“随波逐流”。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第三处,形容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在竞争中保存下来,差的淘汰,可填“优胜劣汰”。优胜劣汰: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原创平台+IP运营+影视+游戏”引号表强调。A.表引用。B.表强调C.表特定称谓。D.表特殊含义。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句式杂糅,“围绕……”“以……为目标”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二者任意保留其一。搭配不当,“概念”与“提高”搭配不当,可改为“概念拓展”或“概念扩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说,道家的目光是超越的,儒家的目光是温暖的,墨家的目光是热烈的,那么,①,会让人产生一阵阵寒意。老子淡淡地走在路上,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墨子急急地走在路上。路边树丛间,早就有几副冷冷的目光。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者,完全不讲老子、孔子、墨子的情怀,②,并把这种管理组成一种绝对权力。在韩非看来,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术”“势”三种力量。“法”是法今如山,赏罚分明;“术”是运用谋术,控制群臣;“势”是集中权势,制服天下。猛然一听,法家让人不太愉快,但仔细一想,社会历史还真少不了法家。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墨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对于现实的社会政治,老子主张尽量少管,听其自然;孔子主张道德领先,苦口婆心;墨子主张一腔热血,行侠江湖。这三条道路,③。与他们不同的是,法家强硬地追求有效,依傍并试用权力。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的思想胜利了——真正让秦国强 大并统一中国的思想流派,就是法家。2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答案】21.①由三个“走在路上”形成排比,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语气连贯;②突出了作为各学派的创始人,他们传播各自文化思想的不同状态。22.①法家的目光是凌厉的②只讲严格的社会管理③都很难有效把整个社会管理起来(或都很难有效统一当时社会思想流派)【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老子淡淡地走在路上,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墨子急急地走在路上”连用三个“走在路上”形成排比,结构一致,句式整齐,增强语势;描写出各学派的创始人为传播各自文化思想奔波忙碌的情景,突出了他们不同的状态。【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下文“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者,完全不讲老子、孔子、墨子的情怀”可知,此处说的是“法家的目光”,结合“会让人产生一阵阵寒意”可填“法家的目光是凌厉的”。②此处应用“只讲”与上句“完全不讲”搭配,根据“并把这种管理组成一种绝对权力”可知,要提到社会管理,且根据第一段法家的特点可知,这种社会管理是严格的,可填“只讲严格的社会管理”。③根据第二段中“并把这种管理组成一种绝对权力。在韩非看来,社会管理离不开……”和后文“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的思想胜利了——真正让秦国强大并统一中国的思想流派,就是法家”可知,这三条道路没能把整个社会管理起来或没能统一当时的社会思想流派,可填“都很难有效把整个社会管理起来(或都很难有效统一当时社会思想流派)”。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包括钢铁、铝等商品以及航空、铁路、机器人、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包括华为、大疆等639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在芯片上卡中国的脖子。 材料二: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毛泽东材料三: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材料四: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宣布突破重要光刻机技术,即实现了高速超精密激光干涉仪技术的突破,这将为国内芯片产业带来重大的影响,这项技术的突破将有望帮助国产芯片实现7纳米制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国产芯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自身强大才有尊严中国芯片技术发展的历程遍布荆棘,这一历程告诉我们: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不论是个人、国家还是民族,想靠别人是天真;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生存;只有自身强大,才会有尊严。西方强国的封锁与打压,曾让我国芯片之路举步维艰。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包括华为、大疆等639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在芯片上卡中国的脖子。但这也正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化羞辱为动力,中国“芯片”人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开创,敢啃“硬骨头”,终雪前耻,震惊世界。我们以自身的强大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以自身的强大傲立于世界之林,谁还能小觑!绝境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也会磨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自古以来,弱者想要变强,都有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历程。历史上,中国受到西方强国的限制不少,军事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航空、航海船舶等等高端技术,一直被西方强国封锁。但中国人有不服输的精神,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信念。于是,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核潜艇、北斗导航、量子通讯、歼20隐形战机、祝融号火星车、空间站等一批批高尖端产品。“东方雄狮”醒来了,站起来了,奔跑起来了。面对打压,只有强大;面对封锁,唯有奋起。除了芯片之“路”之外,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2022年中国航天,后来居上,一雪前耻,中国首个自建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建成,中国也将成为世界唯一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美国诸多媒体已经开始呼吁美国加强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也开始学习中文,希望未来上中国空间站能用上……在“芯片”领域、两弹一星领域、卫星领域中国都曾经被卡脖子,但是今天中国在这 些领域都发展到世界前列,中国也由过去的被卡脖子,发展到世界各国主动与之合作。中国正在形成与强者对话的能力!面对打压,只有强大;面对封锁,唯有奋起。美国技术封锁的力度,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追赶的速度令他们害怕,我们日渐强盛,我们正在形成与强者对话的能力。未来的强国俱乐部里,中国一定是主角!只有自身强大,才会有尊严。中国这一段风雨历程是其最好的注解。发愤图强,强我中华,我们青年一代要学习“芯片”精神,做强国少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的四则材料,第一和四则是事件记叙,第二和三则是引用名人言论,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则是第一层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芯片等科技发展实行封锁、卡脖子,究其原因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忌惮中国的发展成果,妄图以技术封锁的手段阻碍中国进步。第二层是材料二、三,不论是毛主席时代,还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的新时代,我们都没有因为西方的封锁而畏惧、一蹶不振,而是积极突破、自立自强,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材料四是第三层,展现了我国自立自强、技术攻关的可喜成果。这代表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封锁我国的阴谋终究不会得逞。中国从惨遭美国拒绝和技术封锁,到今天国产芯片成就显著,说明核心科技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更说明只有自身强大才会有尊严,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的硬道理。对此,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可以思考中国芯片技术从无到有、后来居上的原因、意义;可以按照题目本身的对比结构,将我国过去的落后挨打和今天的屹立世界相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主题;还可以由中国芯片技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历程展开联想,我国不仅芯片技术曾经遭到西方强国封锁,其他领域遭到封锁的也不少,如众所周知的航天技术被美国卡脖子,“两弹一星”技术曾被卡脖子等。考生可以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思考,如中国曾经遭受“巴统组织”和“瓦森纳协议”限制等,但是今天中国在这些领域都发展到世界前列,中国也由过去的被卡脖子,发展到世界各国主动与之合作。立意:1.科技强国,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2.自主的力量,在封锁中崛起,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赢得主动权。3.弱国无合作,只有国家强大才能赢得与他国合作的机会。4.中国精神——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自立自强等。 5.置之死地而后生,危中有机、困难与机会并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01 13:1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1.3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