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南阳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上)南阳六校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如表为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简文(部分)。这可用于探究,秦朝()以次传;别书江陵布,以邮行。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A.文书传送系统B.法治教化C.官员选拔管理D.民族关系2.1399年,英国贵族亨利·鲍林布鲁克废黜英王理查二世自立为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僭越行为披上合法外衣,亨利以议会为平台宣读理查二世的诸多罪状并宣称自己对王位的权力。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封建等级制被抛弃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议会君主制的实施D.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3.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最后选出“连同政府正副主席在内的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6人,其余12人都是民主人士”。这说明,中共()A.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B.积极贯彻“三三制”原则C.顺应解放战争形势需要D.确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4.清末新政中,政府规定十年内禁绝吸食鸦片,由政府成立戒烟所让各级官员在六个月内实现禁吸,并对禁烟不力的官员革职查办。对于普通百姓发放吸食牌照,规定售卖和吸食的限度,关闭烟馆并禁售烟具,加大对私售烟土的打击。这些做法()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缓解了政府的内外困境C.推动了鸦片贸易合法化D.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5.汉武帝时设置的司隶校尉,是代表皇帝从事监察百姓与官员的特殊机关。其主要职责为治理巫蛊之狱,捕奸猾之徒,在巫蛊之祸平息以后,司隶校尉专职监察百姓。在汉成帝之后,司隶校尉的职权进一步扩大到可以监察三公。据此可知,司隶校尉的设置()A.适应了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B.保障了政府吏治的清明C.有效地冲击了封建迷信活动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6.如图为1994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在京开考场景。这说明,当时我国() A.分类管理干部制度建立B.公务员制度贯彻实施C.公务员考录法制化实现D.干部录用以考试为主7.《唐律疏议》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过失杀者,流三千里;伤者,徒三年。若子孙违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殴杀者,徒一年半;以刃杀者,徒二年。”这体现了,唐朝()A.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礼制B.司法坚持重罪轻罚原则C.借助法律以维护儒家伦理D.基层百姓教化成果显现8.有学者说,日耳曼法在很多方面还是比较粗糙和简单的,但日耳曼法中的一些颇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正涌动在现代的法制文明中。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日耳曼法()A.是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汇编B.奠定了近代西欧法律的基础C.所维护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D.为世界法制文明做出了贡献9.1953年,北京某印刷厂工会除宣传婚姻法外,还积极开展舞会、放电影等文艺活动,给未婚工人提供更多自主择偶的机会。试点区的三眼井等5条胡同共744户家庭中,经婚姻法运动,包办婚姻由新中国成立前的64%降至13%,自主婚姻由15%增加至51%。据此可知,当时婚姻法()A.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B.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C.促进了婚姻观念的改变D.推动了男女社会地位平等10.如图为南朝时萧绎《职贡图》(北宋摹本·局部)。该画为萧绎在荆州刺史任上,回京时目睹周边番邦小国纷纷朝贡的场景后创作而成。该作品体现了()A.南北朝时民族间交流交融B.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各国认同C.南朝加强对周边国家管理D.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的结合11.“在《非战公约》订立之前,国际法作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主要缺点并不在于缺少一个国际立法机关或 行政机关,而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非战公约》改变了这一情况。”这说明,《非战公约》()A.奠定了国际立法机关设立的基础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战争先例C.改变了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12.1936年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政权;1941年陕甘宁解放区蒙、回民族自治区、乡建立。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B.中共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C.少数民族人民逐渐实现自治D.日本侵华推动民族团结御侮13.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14.忽必烈即位后,发行以银为本位的“中统钞”。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其量甚轻,致使值十金钱者,其重不逾金钱一枚。”这表明,元初()A.纸币使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铜钱无法满足商业贸易需要C.黄金白银退出商品流通领域D.纸钞滥印导致恶性通货膨胀15.1581年,张居正对赋役制度作全面改革。以州县为单位,将原来以各种方式分别征收的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合并在一起,按田亩计算,折收白银。这一改革出现的背景是()A.租庸调制弊端凸显B.白银流通量的增加C.人头税的彻底废除D.社会秩序走向稳定16.如图可用来说明,我国()A.人民群众生活改善B.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C.国家财政负担的加重D.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应当对公务员职位的申请人组织公开的选拔性考试,现对此类考试分类;此类考试应当注重实用性,对应试者进行能力测试以及所申请职位的适应性的测试。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的部分内容材料二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在借鉴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原则,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学者评价:“如果从采用公开竞争功绩考试选拔高素质联邦政府行政官员的角度来看,1883年文官制度改革是达到了目的。但是,如果从解决‘政党分赃制’与‘政治庇护制’对行政的干预与影响的角度来看,1883年的改革仍然是不成功。更进一步说,改革并没有根除政治上的‘任人唯亲’原则。”——摘编自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彭德尔顿法》通过的背景及确立的基本原则。(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彭德尔顿法》通过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戊戌维新运动在推行之后不过103天就夭折了,但作为一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前后相继的,都是旨在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两件历史大事。戊戌变法继承和发展了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现代化事业,可以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还有学者说:“中国现代意义的启蒙思潮的开始不是五四运动,而是戊戌变法。”——摘编自于文善、曹剑涛《近五年来戊戌维新运动研究述评》材料二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至少在十几处谈到光绪帝无权,变法无法推行。在梁启超看来,如果光绪皇帝有权,他们的变法肯定会成功。19世纪末叶的清廷官僚缺少进取精神,所以成为改革的一大阻力。这一点,梁启超看得非常清楚。——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兼评百年来学术界对变法失败原因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看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诈)伪者,赀二甲;典、老弗告,赀各一甲;伍人户,户一盾,皆(迁)之。 ——云梦睡虎地秦简《傅律》史料二每户由该地方官岁给门牌,书家长姓名、生业,附注丁男名数。出注所往,入稽所来,有不遵照编挂者治罪。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限年更代,以均劳逸。——《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保甲》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兴起是一个自发演变的结果。一些城市通过革命、联合反抗、和平谈判、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封建主手中获取特许状,取得城市自治权。城市内包括商人行会、手工业者行会、各种公会、市议会等在内的权力团体除了共同的利益之外,必然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正是这种权力之间冲突与斗争,导致了权力间的相互牵制。——摘编自王婷《西欧中世纪与清末城市自治比较研究》(1)请你给出材料一两则史料适合研究的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2)根据材料二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特点。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白寿彝指出:“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这是主要的,也可以说,这就是主流。”翁独健将古代民族关系的本质总结为“各民族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相互吸收、相互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摘编自朴政君《近四十年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研究的动态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2024学年(上)南阳六校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如表为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简文(部分)。这可用于探究,秦朝()以次传;别书江陵布,以邮行。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A.文书传送系统B.法治教化C.官员选拔管理D.民族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以次传;别书江陵布,以邮行。”“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可知,这是秦朝制定的文书收发登记与传递制度,严格、规范且注重效率,这有利于政权的有效运转,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治教化、官员选拔和民族关系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2.1399年,英国贵族亨利·鲍林布鲁克废黜英王理查二世自立为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僭越行为披上合法外衣,亨利以议会为平台宣读理查二世的诸多罪状并宣称自己对王位的权力。据此可知,当时英国()A.封建等级制被抛弃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议会君主制的实施D.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99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亨利·鲍林布鲁克在篡夺王位过程中,曾以议会为平台宣读理查二世的诸多罪状并在议会上宣称自己对王位的权力,说明议会君主制的雏形出现并得以实施,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封建等级制度,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排除D项。故选C项。3.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最后选出“连同政府正副主席在内的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6人,其余12人都是民主人士”。这说明,中共()A.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B.积极贯彻“三三制”原则C.顺应解放战争形势需要D.确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抗战的胜利,在边区政府的政权组织结构上,积极贯彻“三三制”原则,B项正确;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是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而非解放战争,排除C项;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是在建国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4.清末新政中,政府规定十年内禁绝吸食鸦片,由政府成立戒烟所让各级官员在六个月内实现禁吸,并对禁烟不力的官员革职查办。对于普通百姓发放吸食牌照,规定售卖和吸食的限度,关闭烟馆并禁售烟具,加大对私售烟土的打击。这些做法()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缓解了政府的内外困境C.推动了鸦片贸易合法化D.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由政府成立戒烟所让各级官员在六个月内实现禁吸”、“关闭烟馆并禁售烟具”并结合所学可知,禁烟运动在百姓戒烟和鸦片交易上取得成果,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风气产生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意识到了鸦片的危害,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项正确;清末新政中提倡奖励实业,振兴商务,鼓励私人兴办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所述做法有助于缓解内部困境,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强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准许外商在通航口岸销售鸦片,并以“洋药”名目缴税,从此列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C项。故选D项。5.汉武帝时设置的司隶校尉,是代表皇帝从事监察百姓与官员的特殊机关。其主要职责为治理巫蛊之狱,捕奸猾之徒,在巫蛊之祸平息以后,司隶校尉专职监察百姓。在汉成帝之后,司隶校尉的职权进一步扩大到可以监察三公。据此可知,司隶校尉的设置()A.适应了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B.保障了政府吏治的清明C.有效地冲击了封建迷信活动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司隶校尉的职权从监察百姓与官员到监察三公,有利于加强君主君主专制,说明司隶校尉的设置适应了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A项正确;司隶校尉的 设置,不一定能保障政府吏治的清明,排除B项;司隶校尉的设置不是为了冲击了封建迷信活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重文轻武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6.如图为1994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在京开考场景。这说明,当时我国()A.分类管理干部制度建立B.公务员制度的贯彻实施C.公务员考录法制化实现D.干部录用以考试为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94年(中国)。据材料“1994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在京开考场景”,可知,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在京开考,说明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贯彻实施,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分类管理干部制度,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公务员考录法制化特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无法说明干部录用的主要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7.《唐律疏议》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过失杀者,流三千里;伤者,徒三年若子孙违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殴杀者,徒一年半;以刃杀者,徒二年。”这体现了,唐朝()A.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B.司法坚持重罪轻罚原则C.借助法律以维护儒家伦理D.基层百姓教化成果显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律疏议》中对于祖父母、父母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罚较轻,这体现唐朝借助法律维护儒家伦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礼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于祖父母、父母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罚较轻,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基层百姓教化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8.有学者说,日耳曼法在很多方面还是比较粗糙和简单的,但日耳曼法中的一些颇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正涌动在现代的法制文明中。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日耳曼法()A.是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汇编B.奠定了近代西欧法律的基础 C.所维护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D.为世界法制文明做出了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日耳曼法中的一些颇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正涌动在现代的法制文明中”可知,现代法制文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耳曼法的影响,说明日耳曼法为世界法制文明做出了贡献,D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对日耳曼法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排除A项;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欧法律基础,排除B项;日耳曼法维护的是欧洲封建制度,但是这与材料主旨并无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分析】【点睛】9.1953年,北京某印刷厂工会除宣传婚姻法外,还积极开展舞会、放电影等文艺活动,给未婚工人提供更多自主择偶的机会。试点区的三眼井等5条胡同共744户家庭中,经婚姻法运动,包办婚姻由新中国成立前的64%降至13%,自主婚姻由15%增加至51%。据此可知,当时婚姻法()A.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B.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C.促进了婚姻观念的改变D.推动了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和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53年(中国)。据材料“经婚姻法运动,包办婚姻由新中国成立前的64%降至13%,自主婚姻由15%增加至51%”,可知,通过婚姻法运动,包办婚姻下降趋势明显,自主婚姻上涨迅速,说明婚姻法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婚姻观念的改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我国的婚姻法,并未提及其对法治建设的影响,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人民热情和干劲的激发,排除B项;此时男女社会地位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图为南朝时萧绎的《职贡图》(北宋摹本·局部)。该画为萧绎在荆州刺史任上,回京时目睹周边番邦小国纷纷朝贡的场景后创作而成。该作品体现了() A.南北朝时民族间交流交融B.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各国认同C.南朝加强对周边国家管理D.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的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根据材料“回京时目睹周边番邦小国纷纷朝贡的场景后创作而成”并结合所学可知,使者的立像后有文字题记,记叙该国情况及历来交往史实,这是研究、了解公元六世纪周边历史风俗与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D项正确;该图体现中外交流,排除A项;职贡,意为尽职纳贡,指古代各国以及国内少数民族首领向中原皇帝尽职纳贡的一种活动,受到各国认同说法夸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朝贡,南朝加强对周边国家管理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非战公约》订立之前,国际法作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主要缺点并不在于缺少一个国际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而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非战公约》改变了这一情况。”这说明,《非战公约》()A.奠定了国际立法机关设立的基础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战争先例C.改变了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可知,《非战公约》中对战争的性质做了重新的定义,说明该公约改变了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是强调对战争价值的定义,并没有涉及到设立国际立法机关的内容,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战争先例,排除B项;《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12.1936年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政权;1941年陕甘宁解放区蒙、回民族自治区、乡建立。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B.中共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C.少数民族人民逐渐实现自治D.日本侵华推动民族团结御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36年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政权;1941年陕甘宁解放区蒙、回民族自治区、乡建立。”可知,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 就已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的政策,并在抗日根据地开始试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为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可见当时中共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B项正确;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不能得出少数民族人民逐渐实现自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团结御侮抵抗日本侵华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3.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现代史时期。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是2013年对周边国家提出的外交理念,而东盟成员国多属于中国的周边国家,A项正确。2021年我国外交政策没有做了重大调整,排除B项;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是针对非洲的提出的外交理念,排除C项;2014年提出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体现中国面对世界问题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4.忽必烈即位后,发行以银为本位的“中统钞”。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其量甚轻,致使值十金钱者,其重不逾金钱一枚。”这表明,元初()A.纸币使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铜钱无法满足商业贸易需要C.黄金白银退出商品流通领域D.纸钞滥印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其量甚轻,致使值十金钱者,其重不逾金钱一枚。”可知,元时来华外商与外宾,看到仅一张纸钞可以购得各种商品,与金银无异,都深感奇特新鲜。故元朝商品交易的过程中,纸币作为主币成为重要的金融媒介,纸币的使用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纸币的使用,未涉及铜钱,排除B项;黄金白银并未完全退出商品流通领域,排除C项;材料未体 现纸钞滥印导致通货膨胀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5.1581年,张居正对赋役制度作全面改革。以州县为单位,将原来以各种方式分别征收的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合并在一起,按田亩计算,折收白银。这一改革出现的背景是()A.租庸调制弊端凸显B.白银流通量的增加C.人头税的彻底废除D.社会秩序走向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以州县为单位,将原来以各种方式分别征收的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合并在一起,按田亩计算,折收白银”可知,张居正将田赋、徭役和其它杂税合并在一起,折收白银,这说明白银流通量增加,B项正确;租庸调制弊端凸显是两税法推行的背景之一,排除A项;人头税彻底废除是在清朝,排除C项;明中后期,社会秩序动荡,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图可用来说明,我国()A.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B.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C.国家财政负担的加重D.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图片中的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等信息可知,“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加健全,涵盖范围更加广阔,反映出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人民群众生活上的变化,排除A项;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确实有赖于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但这并非材料要说明的主旨问题,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国家财政的负担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应当对公务员职位的申请人组织公开的选拔性考试,现对此类考试分类;此类考试应当注重实用性,对应试者进行能力测试以及所申请职位的适应性的测试。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的部分内容材料二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在借鉴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原则,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学者评价:“如果从采用公开竞争功绩考试选拔高素质联邦政府行政官员的角度来看,1883年文官制度改革是达到了目的。但是,如果从解决‘政党分赃制’与‘政治庇护制’对行政的干预与影响的角度来看,1883年的改革仍然是不成功。更进一步说,改革并没有根除政治上的‘任人唯亲’原则。”——摘编自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彭德尔顿法》通过的背景及确立的基本原则。(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彭德尔顿法》通过的影响。【答案】(1)背景:中国科举制和西欧文官制度的传入;党魁分赃制的存在;文官改革组织的成立;文官改革运动的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原则:竞争考试原则、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不党派利益服务原则(2)影响:有利于美国文官素质的提高;为美国文官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883年的美国。《彭德尔顿法》通过的背景:根据“1883年”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科举制和西欧文官制度的影响、党魁分赃制的弊端、文官改革组织成立、文官改革运动开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等方面进行总结。确立的基本原则:根据“应当对公务员职位的申请人组织公开的选拔性考试”得出有竞争考试原则;根据“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得出有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结合所学可知,还有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美国。《彭德尔顿法》通过的影响:根据“如果从采用公开竞争功绩考试选拔高素质联邦政府行政官员的角度来看,1883年年文官制度改革是达到了目的。但是,如果从解决‘政党分赃制’与‘政治庇护制’对行政的 干预与影响的角度来看,1883年的改革仍然是不成功”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有利于美国文官素质的提高,为美国文官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戊戌维新运动在推行之后不过103天就夭折了,但作为一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前后相继的,都是旨在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两件历史大事。戊戌变法继承和发展了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现代化事业,可以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还有学者说:“中国现代意义的启蒙思潮的开始不是五四运动,而是戊戌变法。”——摘编自于文善、曹剑涛《近五年来戊戌维新运动研究述评》材料二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至少在十几处谈到光绪帝无权,变法无法推行。在梁启超看来,如果光绪皇帝有权,他们的变法肯定会成功。19世纪末叶的清廷官僚缺少进取精神,所以成为改革的一大阻力。这一点,梁启超看得非常清楚。——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兼评百年来学术界对变法失败原因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看法。【答案】18.作用: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政治近代化: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推动了思想近代化: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19.评析:一方面,梁启超的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迫切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热情。但另一方面,他没有看到变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如民族资本主经济薄弱,缺乏经济基础;也忽视了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缺乏改革环境。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中国。说明:根据材料“戊戌变法继承和发展了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现代化事业,可以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和所学戊戌变法的意义可知,关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可从政治、经济及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推动了经济近代化;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政治近代化: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推动了思想近代化;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小问2详解】本题是评析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在梁启超看来,如果光绪皇帝有权,他们的变法肯定会成功。19世纪末叶的清廷官僚缺少进取精神,所以成为改革的一大阻力。”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看法评析可从其对改变国家落后现状的热情、当时的社会环境影 响、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方案的不成熟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一方面,梁启超的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迫切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热情。但另一方面,他没有看到变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如民族资本主经济薄弱,缺乏经济基础;也忽视了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缺乏改革环境。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诈)伪者,赀二甲;典、老弗告,赀各一甲;伍人户,户一盾,皆(迁)之。——云梦睡虎地秦简《傅律》史料二每户由该地方官岁给门牌,书家长姓名、生业,附注丁男名数。出注所往,入稽所来,有不遵照编挂者治罪。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限年更代,以均劳逸。——《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保甲》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兴起是一个自发演变的结果。一些城市通过革命、联合反抗、和平谈判、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封建主手中获取特许状,取得城市自治权。城市内包括商人行会、手工业者行会、各种公会、市议会等在内的权力团体除了共同的利益之外,必然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正是这种权力之间冲突与斗争,导致了权力间的相互牵制。——摘编自王婷《西欧中世纪与清末城市自治比较研究》(1)请你给出材料一两则史料适合研究的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2)根据材料二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特点。【答案】(1)课题:基层的社会治理价值:两则史料均为第一手史料,价值较高。史料一对秦朝的基层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史料二对清朝的基层治理的发展研究提供了依据。(2)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化;争取自由和法治;在斗争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课题示例:依据材料内容均为王朝的基层的社会治理,那这一课题的主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研究。价值:结合材料云梦睡虎地秦简《傅律》和《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保甲》均来自王朝的一手史料,价值较高。史料一:依据材料“百姓不当老……皆(迁)之。”可知,讲述的是秦朝的社会基层治理,所以为秦朝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史料二:依据材料“每户由该地方官岁给门牌,书家长姓 名、生业,附注丁男名数。出注所往,入稽所来,有不遵照编挂者治罪。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限年更代,以均劳逸。”属于王朝的第一手文字史料,讲述的是清朝对基层治理的详细记载,所以为清朝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依据材料“一些城市通过革命、联合反抗、和平谈判、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封建主手中获取特许状,取得城市自治权。”可知,斗争形式多样化、争取自由和法治;依据材料“城市内包括商人行会、手工业者行会、各种公会、市议会等在内的权力团体除了共同的利益之外,必然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正是这种权力之间冲突与斗争,导致了权力间的相互牵制。”可知,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兴起斗争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白寿彝指出:“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这是主要的,也可以说,这就是主流。”翁独健将古代民族关系的本质总结为“各民族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相互吸收、相互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摘编自朴政君《近四十年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研究的动态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论题: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阐述:伴随着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以及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反复交替,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以华夏族为核心,在中国的腹心地区进行民族融合。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内迁,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开发,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动荡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在唐宋时期,唐朝奉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大大促进各民族间的融合;宋朝时期,辽、夏、金政权对立,而西夏和辽国金国都不同程度的汉化,都采用了汉民族的文化。元朝统一后,加强对疆域的治理,奉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明清时期,延续了元朝的全国范围民族融合过程。元朝以后的中国,都是在今天中国的大致范围内而统一的,中华民族大致形成。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是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其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首先,提炼论题,根据材料设问,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结合材料信息“各民族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相互吸收、相互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可以提炼论题为: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从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融合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如:伴随着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以及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反复交替,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进步。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以华夏族为核心,在中国的腹心地区进行的民族融合。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内迁,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开发,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动荡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在唐宋时期,唐朝奉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大大促进各民族间的融合;宋朝时期,辽、夏、金政权对立,而西夏和辽国金国都不同程度的汉化,都采用了汉民族的文化。元朝统一后,加强对疆域的治理,奉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明清时期,延续了元朝的全国范围民族融合过程。元朝以后的中国,都是在今天中国的大致范围内而统一的,中华民族大致形成。最后,总结升华,再次明确提炼论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是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其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30 15:4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952.8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