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A卷)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1.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2.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3.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自占”之后,官府还要“案比”,就是核实百姓户口及财产状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对这种做法目的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A.强化思想控制B.促进商品交换C.保障国家收入D.维护地方治安4.中国古代某时期政策开明,经济繁荣,各民族交往频繁。都城中出现“五陵年少金市(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景象。下列都城位置示意图与该景象对应正确的是()A.B.C.D.5.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7.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需要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 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9.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时间外交成果1954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6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4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①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0.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B.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C.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D.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11.公元4世纪,日尔曼人开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建立起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如公国、伯国、子爵封地、男爵封地,后来还出现基督教的主教国、教会领地,一些自治的城市等等,它们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这主要反映出()A.西欧社会结构的多元特征B.欧洲诸国均未形成中央集权C.基督教阻碍了欧洲的统一D.城市市民自治具有深厚土壤12.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根据此前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来自德意志的乔治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了解英国情况,他和他的继任者对英国事务都缺乏兴趣,于是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一情况() A.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创造了条件B.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良机C.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偶然确立的D.说明议会操纵着英国的王位继承13.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14.1931年9月18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全球震惊。引发英国此举的原因是()A.一战后殖民帝国崩溃B.凡尔赛体系运行失败C.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D.远东战争策源地形成15.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见如图)是前苏联于1957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它代表了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即A.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B.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C.实现各国的共享与共荣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16.明长城材料一明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0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摘编自《中国历史》等依据材料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17.军费与财政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18.文官制度材料一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增加了“实用性”的概念,不仅仅注重以学术知识为基础的学究式的或作文格式的训练,而且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英国文官的录用与晋升必须严格按照一步一阶的模式进行。《彭德尔顿法》则取消了进入文官行列必须仅仅以“最低等级”为起点的前提条件,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英国录用文官,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或来自伦敦等大都市的人士。《彭德尔顿法》则特别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1)阅读材料一,说明美国是如何借鉴与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材料二1876—1879年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蒿焘曾出使英法等国。他将西方政治制度等同于中国三代之制(儒家学者将夏商周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制度最完美的时期),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摘编自方莉《论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思考》(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郭嵩焘观点的看法。19.近现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国际体系主要内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明确规定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通过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维也纳体系(1815年)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等封建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21年)对战败国进行严惩;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并限制海军军备;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等。雅尔塔体系(1945年)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欧洲被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建立联合国;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以上四个体系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认识。20.民法典材料一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不受限制、契约自由、以及过失责任等这些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但对绝对所有权有所限制;契约自由原则的含义与法国民法典的“一经有效成立就不能随意变动必须履行”不同。——摘编自谢伟《<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之比较》等材料二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中共十五大以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历程。 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A卷)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1.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至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B项正确;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形成,并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湮灭,排除C项;秦朝并不属于早期国家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并结合所学,与皇帝共议国事的应该是宰相,但材料中奏章送至尚书署,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可得出这一做法的作用是制衡丞相势力,削弱相权,强化君主专制,B项正确;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材料做法主要是削弱相权,排除A项;材料做法主要是削弱相权,不是提高儒学地 位,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3.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自占”之后,官府还要“案比”,就是核实百姓户口及财产状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对这种做法目的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A.强化思想控制B.促进商品交换C.保障国家收入D.维护地方治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可知,汉代户籍编造采取百姓自报与官府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户籍信息的掌握,从而为国家赋税征收提供重要依据,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汉代强化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汉代商品交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地方治安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4.中国古代某时期政策开明,经济繁荣,各民族交往频繁。都城中出现“五陵年少金市(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景象。下列都城位置示意图与该景象对应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五陵年少金市(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少年行》,描写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当时政策开明,经济繁荣,各民族交往频繁,B项正确;秦朝当时并没有七言诗歌,排除A项;李白是唐朝人,不可能记录元朝和清朝的景象,排除C、D项。故选B项。5.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选拔官员由推荐到考试,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①正确;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科举制通过全国考试,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说明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④正确;①④正确,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学的信息,排除②,排除A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重文轻武,排除③,排除D项。故选B项。6.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北宋中期地方官员注重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根据材料“夫宣上恩德”“有大功于名教”,这说明当时地方官员修建亭台馆榭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公共建筑来推行社会教化,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经济控制无关,排除B项;上述举措与文学创作无关,排除C项;通过修建亭台馆榭无法看出崇文以抑武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7.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时空范围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②根据材料中“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可以看出,当时边区政权结构中有参议会、边区政府,而且边区政府的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正确;④边区的政权结构这是适应当时民族解放战争需要,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正确,D项正确;①边区参议会产生边区政府,边区政府中产生边区法院,三者并非并立制衡关系,错误;③当时处于抗战时期,而非土地革命时期,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落实《共同纲领》关于民族问题的政策,因而派遣专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②正确;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原因,民族隔阂很深,因此该团旨在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清除,①错误;材料未能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④错误;综上②③正确,①④错误,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9.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时间外交成果1954.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6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4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①开创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正确,据材料“参加日内瓦会议”“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可知,50年代我国的外交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开始走向灵活务实,③正确,①③正确,D项正确;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错误,排除AC项;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是在20世纪70年代,错误,排除B项。故选D项。10.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B.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C.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D.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 【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可知,罗马人的“混合政体”有效协调了各方利益,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适应并推动了古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C项正确;古罗马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并不是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排除A项;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近代欧美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性质不同,排除B项;古罗马的机构设置没有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排除D项。故选C项。11.公元4世纪,日尔曼人开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建立起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如公国、伯国、子爵封地、男爵封地,后来还出现基督教的主教国、教会领地,一些自治的城市等等,它们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这主要反映出()A.西欧社会结构的多元特征B.欧洲诸国均未形成中央集权C.基督教阻碍了欧洲的统一D.城市市民自治具有深厚土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据材料“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封地”“基督教的主教国、教会领地,一些自治的城市”“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时的欧洲存在多元权力主体,社会结构呈现多元特征,A项正确;俄罗斯逐渐形成中央集权的大帝国,排除B项;不仅仅是基督教阻碍着欧洲的统一,C项片面,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结构的多元特征,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2.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根据此前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来自德意志的乔治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了解英国情况,他和他的继任者对英国事务都缺乏兴趣,于是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一情况()A.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创造了条件B.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良机C.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偶然确立的D.说明议会操纵着英国的王位继承【答案】B【解析】【详解】乔治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后,不主持内阁会议,由大臣们“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良机,B项正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C项;材料强调英国国王逐渐失去行政权,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项。故选B项。13.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后期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后期,欧洲列强国家的相互关系向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转变,各国通过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等方式彰显国家主权,表达其对领土的所有权和管辖权,因此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材料与地形勘测技术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主权意识,非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排除C项;地图并不能直接解决争端,排除D项。故选B项。14.1931年9月18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全球震惊。引发英国此举原因是()A.一战后殖民帝国崩溃B.凡尔赛体系运行失败C.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D.远东战争策源地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为减少黄金外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全面禁止黄金出口,C项正确;英国殖民帝国崩溃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英国放弃金本位制与凡尔赛体系没有关系,排除B项;远东战争策源地形成是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见如图)是前苏联于1957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它代表了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即A.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B.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 C.实现各国的共享与共荣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铸剑为犁的雕塑体现的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宗旨,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16.明长城材料一明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材料二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0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摘编自《中国历史》等依据材料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答案】特点:规模大,涉及的地域广;与山地等自然条件结合;重点地区构成纵深多道的防御体系;集通讯预警、驻兵防御、屯田贸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积极影响: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骑兵进攻,有利于稳定北部边疆的和平局面,有利于中原政权的稳定,保护中原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长城一线的互市,有助于中原与少数民族的物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交融;长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解析】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可以直观地看到,明长城规模大,基本涉及整个明朝北方边防;结合材料二可知,明长城功能多,集通讯预警、驻兵防御、屯田贸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根据材料三“控制山谷,扼守高地”可知,明长城与山地等自然条件结合;根据材料三“立烽堠,实兵马”可知,明长城重点地区构成纵深多道的防御体系。第二小问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的出现是中国古代中原政权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一种常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相对消极被动,但是客观上防御北方少数民族骑兵进攻,有利于中原政权的稳定,保护中原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长城边境很多朝代发展边境贸易,这样做不仅可以有助于中原与少数民族的物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还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稳定北部边疆的和平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7.军费与财政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答案】(1)不同:明代:田赋占比最高。清代: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了田赋。(2)趋势: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政府蠲免田赋;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解析】【小问1详解】(1)不同: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明代:田赋占比最高。清代: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了田赋。【小问2详解】(2)趋势: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根据材料“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可知,政府蠲免田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18.文官制度材料一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增加了“实用性”的概念,不仅仅注重以学术知识为基础的学究式的或作文格式的训练,而且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英国文官的录用与晋升必须严格按照一步一阶的模式进行。《彭德尔顿法》则取消了进入文官行列必须仅仅以“最低等级”为起点的前提条件,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英国录用文官,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或来自伦敦等大都市的人士。《彭德尔顿法》则特别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1)阅读材料一,说明美国是如何借鉴与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材料二1876—1879年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蒿焘曾出使英法等国。他将西方政治制度等同于中国三代之制(儒家学者将夏商周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制度最完美的时期),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摘编自方莉《论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思考》(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郭嵩焘观点的看法。 【答案】(1)借鉴:考试选拔、择优录用、考核晋升、职务常任、政治中立。发展:考核内容注重实用性;晋升取消限制,形成开放性的文官结构;文官职位设置具有平等性。(2)应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郭嵩焘的观点。一方面,郭嵩焘认为西方的选官制度注重人才选拔,是其强盛的重要原因,希望中国向其学习。另一方面认为西方选官制度与中国夏商周时期的一样完美,将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夏商周制度相比附。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西方科技思想传入,郭嵩焘的观点适应了近代化的潮流,能够关注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探索国家强盛之路。但是没有看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有识之士探索国家出路的进步与局限。【解析】【详解】(1)借鉴:根据材料“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可分析出美国借鉴了英国考试选拔、择优录用、考核晋升、职务常任、政治中立等制度。发展:根据材料“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增加了‘实用性’的概念,”可分析出美国文官制度考核内容注重实用性;根据材料“《彭德尔顿法》则取消了进入文官行列必须仅仅以‘最低等级’为起点的前提条件,”可知美国文官制晋升取消限制,形成开放性的文官结构;根据材料“《彭德尔顿法》则特别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可分析出美国文官制文官职位设置具有平等性。(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我们应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郭嵩焘的观点。一方面,郭嵩焘认为西方的选官制度注重人才选拔,是其强盛的重要原因,希望中国向其学习。另一方面认为西方选官制度与中国夏商周时期的一样完美,将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夏商周制度相比附。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西方科技思想传入,郭嵩焘的观点适应了近代化的潮流,能够关注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探索国家强盛之路。但是没有看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有识之士探索国家出路的进步与局限。19.近现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国际体系主要内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明确规定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通过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维也纳体系(1815年)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 典、荷兰等封建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21年)对战败国进行严惩;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并限制海军军备;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等。雅尔塔体系(1945年)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欧洲被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建立联合国;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以上四个体系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认识。【答案】示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以及国际法体系遭到严重破坏。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对战败国领土、殖民地等进行处置,形成凡尔赛体系。1921年底,在美国操纵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地区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一战后的世界获得相对和平。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成立的国联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这一体系下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并不能真正带给世界长期的和平。【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读题干,题目要求是结合时代背景,从以上四个体系中任选一个,谈认识;然后,读材料发现材料介绍了世界近现代的四个国际体系,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我们熟悉的体系来谈认识,如我们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然后分别介绍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产生的过程,最后谈这一体系的实质和认识,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以及国际法体系遭到严重破坏。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对战败国领土、殖民地等进行处置,形成凡尔赛体系。1921年底,在美国操纵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地区的新秩序,华盛顿 体系确立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一战后的世界获得相对和平。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成立的国联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这一体系下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并不能真正带给世界长期的和平。当然本题也可以从其他体系去谈,言之有理即可。20.民法典材料一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不受限制、契约自由、以及过失责任等这些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但对绝对所有权有所限制;契约自由原则的含义与法国民法典的“一经有效成立就不能随意变动必须履行”不同。——摘编自谢伟《<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之比较》等材料二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中共十五大以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历程。【答案】(1)继承:《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精华,以罗马法为主要法律历史来源;重视成文法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典范;内容上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发展:《德国民法典》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反映20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推动了民法典制定的进程;制定了一系列的单行法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行,对法制工作提供更高要求,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推动了民法建设。民法体系初步形成,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民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维护人民利益。总之,民法编纂历程体现时代发展需要,成果斐然,形成中国特色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的民法典,为国家经济、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保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属于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世纪-20世纪的德国和法国。第一小问继承,根据“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精华,以罗马法为主要法律历史来源;根据“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重视成文法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典范;根据“《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得出内容上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二小问发展,根据“它分为5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德国民法典》中有些规定是《法国民法典》没有的”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德国民法典》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反映20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小问2详解】本题属于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本题进行解读时可以分别就不同编撰历程分析背景,概括过程,最后阐述总体认识。通过材料“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可以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推动了民法典制定的进程;制定了一系列的单行法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通过材料“中共十五大以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行,对法制工作提供更高要求,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推动了民法建设;根据材料“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民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维护人民利益。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30 14:50: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2.4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