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高三语文试卷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2.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试卷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文言文阅读理解。(共35分)(一)(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①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而不逾时以成B.问其作而名者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C.吾滕侯之所为也为其民捍患兴利D.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5.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答案】1.B2.D3.C4.C5.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B.虞:忧患。句意:船翻人被淹死的忧患。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不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句意: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如果不超过时间可以完 成。B.不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句意:问来人谋划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所以能够用力少但取得的功效多。C.不同。动词,做;介词,为、替。句意: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为了百姓兴利除弊。D.相同。都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的语序为“昔往来湖中之舟者”“转运使择其能之吏者行视可否”。句意: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易”,改变。句意: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错,由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与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们拥戴,共有此意。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境。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深思熟虑,事半功倍,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让后世的人效法,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为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写记的理由而不能不写。“夫虑熟谋审”,省略主语“他”,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停顿;“作事可以为后法”,“作事”主语,其前断开;“后法”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开;“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结构相同,都省略了宾语“之”,在其后停顿;“不苟一时之誉”动宾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停顿;“思为利于无穷”,“于无穷”作“为利”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而告来者不以废”,“不以废”作“告来者”的补语,其后停顿;“岳之民人与湖中之来往者”偏正结构做主语,较长,在其后停顿; “皆欲为滕侯纪”,“为滕侯纪”作“欲”的宾语,其后停顿。参考译文: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谋划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湘潭、贵州和四川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津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远又累,而且常常有恐惧风波,船翻人被淹死的忧患。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我问这个堤有多大规模,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越往上就减二尺),减到最上边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如果不超过时间可以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视察)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然后催促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但取得的功效多。看那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的险阻和不可预测的祸患,恩惠当地百姓并且遍及于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子京太守对人或物的恩惠,难道是可以用数计算的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的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建造者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目前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任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事半功倍,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让后世的人效法,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为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写记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二)(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圣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②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③子张【1】,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2】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厚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④君于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⑤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王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3】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取材于《吕氏春秋·尊师》)注释:【1】子张、颜涿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等,皆为人名。【2】驵(zǎng),市场经纪人。【3】齿:排列。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言不若爽爽:明白、明智B.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显:有名声地位C.王公大人从而礼之礼:以礼相待D吾何足以称哉称:称赞、赞扬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使其耳可以闻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说义必称师以论道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竭诚则胡越为一体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学,其闻不若聋(如果)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耳聋(听不见)B.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教海)一定尽心竭力来发扬光大C.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作臣子的不必命令(他)忠诚D.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的做法)啊9.请把第②段中画曲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10.“师法”,指老师传授的学问和技艺。下面【甲】【乙】两则材料中的人物因对待“师法”态度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仕途经历。请结合选文第④段中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两则材料的看法。【甲】诸儒荐(张)禹,有诏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易》及《论语》大义,望之善焉,奏禹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选自《汉书·匡张孔马传》)【乙】(孟)喜举孝廉为郎,为丞相掾。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选自《汉书·儒林传》)【答案】6.A7.D8.C9.因此凡是学习,不是能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达天性。10.甲:谈论道理一定称引用老师话来阐明道义,因而张禹被称赞,被肯定。乙:谈论道理而不称引老师的话(去阐明它),称这种行为为“叛”,有背叛行为的人,贤明的君主在朝廷上不会接纳他们,因而孟喜被君主否定。【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A.爽:伤败、口里有病说不出话。句意:人嘴能说话还不如口里有病说不出话。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不同。代词,他的;代词,其中。句意:使人(他)的耳朵可以听见。/在乱石中选了其中一二块石头敲打它。B.不同。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被。句意:(他们)不仅免于受到刑罚、处死、侮辱。/所以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国外被张仪欺侮。C.不同。连词,来;介词,用。句意:谈论道理一定称引用老师的话来阐明道义。/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们。 D.相同。都是连词,那么。句意:自身的修养完成了,那么作儿子的不用支使就孝顺了。/竭尽诚心,那么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的能力。C.而:句中不是代词,是连词,就。句意:作臣子的不用命令就忠诚了。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故”,因此;“益”,增加;“达”,通达;“也”,表判断。【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君于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可知,张禹回答有关《周易》和《论语》的大义,萧望之非常赞赏,报告皇帝说张禹对经学很精通,又有师法,建议皇上可试用张禹当官,仕途顺利。“说义不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可知,皇上听说孟喜改变了老师传授的学问和技艺,于是就不任用孟喜,仕途不顺。参考译文:神农以悉诸为师,黄帝以大挠为师……吴王阖闾以伍子胥、文之仪为师,越王勾践以范蠡、大夫文种为师。圣人贤者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如今,(人们)地位的尊贵没有达到帝王,才智没有达到圣人,却想不尊奉老师,(那)通过什么能达到(帝王圣人的境界)呢?这就是五帝废绝、三代灭绝的原因。况且上天造就人,使人(他)的耳朵可以听见,(如果)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耳聋(听不见);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见,(如果)不学习,人眼睛能看见还不如眼瞎(看不见);使人的嘴可以说话,(如果)不学习,人嘴能说话还不如口里有病说不出话;使人的心可以认知事物,(如果)不学习,人心能认知还不如狂乱(无知)。因此凡是学习,不是能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达天性。能够保全上天赋予人的(天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这叫作善于学习。子张是鲁国的鄙俗小人,颜涿聚是梁父山上的大盗,(他们)向孔子学习。段干木是晋国的市场经纪人,向子夏学习。高何、县子石,是齐国的凶恶残暴的人,在乡里受指责,向墨子学习。索卢参,是东方闻名的狡猾之人,向禽滑黎学习。这六个人,是(该受到)刑罚、处死、侮辱的人。如今,(他们)不仅免于受到刑罚、处死、侮辱,(还)从此成为天下知名的人,终其天年,王公大人跟随他们并礼待他们,这些(都是)从学习中得到的啊。君子学习,谈论道理一定称引用老师的话来阐明道义,听从(教诲)一定尽心竭力来发扬光大。听从 (老师的教诲)而不尽心竭力(去发扬它),称这种行为为“背”;谈论道理而不称引老师的话(去阐明它),称这种行为为“叛”。有背叛行为的人,贤明的君主在朝廷上不会接纳他们,君子不会和(他们)交往为友。因此,教育,是大义;学习,是大智慧。大义没有比使他人获得利益(更)大的,使人获得利益没有什么能比教育(更)大的。大智慧没有比修养身心(更)大的,修养身心没有比学习(更)大的。自身的修养完成了,那么作儿子的不用支使就孝顺了,作臣子的不用命令就忠诚了,作君主的不用勉强就公正了,拥有最有利形势的人就可以作天下的君主了。所以子贡问孔子说:“后代将用什么称赞您呢?”孔子说:“我哪里值得称赞呢?(如果)不停止(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喜好学习而不满足,喜好教诲(他人)而不知疲倦,大概只是这些吧!”天子进入太学祭祀先代圣人,与曾经当过(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不把(他们)当作臣子看待,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的做法)啊。【甲】诸儒生推荐张禹,皇上命令太子太傅萧望之负责考察张禹的学识。张禹回答有关《周易》和《论语》的大义,萧望之非常赞赏,报告皇帝说张禹对经学很精通,又有师法,建议皇上可试用张禹当官。【乙】孟喜被举荐为孝廉,作郎中,成为丞相的下属。博士(一职)缺人,大家推荐孟喜,皇上听说孟喜改变了老师传授的学问和技艺,于是就不任用孟喜。二、(共12分)11.《论语》阅读与理解。A组:①子曰:“__________,鲜矣仁。”(《论语·学而》)②子曰:“__________,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B组:①子曰:“君子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②子曰:“君子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以上是《论语》中有关“仁”和“君子”的两组语录,横线处均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结合两组语录简析孔子对“仁”和“君子”分别有怎样的思考。【答案】A组:①巧言令色②志士仁人B组:①和而不同②成人之美思考:A组:关于“仁”学思想。“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仁”是坚守正义的品格,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B组:关于“君子”理想。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不谋私利、不结私党;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 第一问:A组应该填写“巧言令色”和“志士仁人”,B组中应该填写“和而不同”和“成人之美”。注意里面易错字词:令,仁人。第二问:若想分析句子中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首先得理解句子的含义;然后,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筛选句中的关键词语,把握孔子的思想。A组:①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②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B组:①孔子说:“君子是和谐而不是等同,小人是等同而不是和谐。”②孔子说:“君子成就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A组所给两个句子都提到了“仁”学思想,“巧言令色,鲜矣仁”是说“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不要花言巧语,谄媚事人,要为人正直、表里如一;“无求生以害仁”是说坚守正义的品格,“有杀身以成仁”则是说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B组所给句子都提到了“君子”理想。第一句说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不谋私利、不结私党;第二句通过“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明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三、(共10分)12.古诗文默写。(1)《邶风·静女》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匪女之为美,____________”,巧妙点题,突出了男主人公爱恋心上人的主旨。(2)生活总会触动人生感慨:涉江采芙蓉,诗人情有所系,写道“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__”;对酒当歌,鲍照心有所感,写道“____________,举杯断绝歌《路难》”。(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运用典故,描写月光清澈无边,又暗含鱼雁不能传递音讯之意。(4)我们可以用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去日苦多”感慨时光短暂;也要用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两句,提醒自己时不我待,不要虚度光阴。(5)《屈原列传》中的“屈平正道直行,____________,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一句,概括了屈原的人格风采和悲惨境遇。(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答案】①.美人之贻②.采之欲遗谁③.酌酒以自宽④.鸿雁长飞光不度⑤.譬如朝露⑥.日月忽其不淹兮⑦.竭忠尽智以事其君⑧.羁鸟恋旧林⑨.池鱼思故渊⑩.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贻、遗、酌、度、譬、淹、竭、羁、渊、谦。四、古诗阅读理解。(共9分)六、诗歌鉴赏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①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14.本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3.D14.(1)眼前处境之愁(思乡之愁):诗人远离家乡,一旦登高,看到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思乡之情涌上心头。(2)物是人非、王朝衰败之愁:秦苑汉宫的荒芜,展现着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尾联它让读者从悲凉钩沉历史的教训;“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莫问当年事”中饱含作者的沉痛,东流的渭水也非“顺其自然”之意,诗人其实希望读者从物是人非、颓败的自然景物中思索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行人”可指友人,也可指诗人自己。【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赏析。诗中首联的“汀洲”,意为水边之地汀和水中之地,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颈联写出而今的咸阳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五、现代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绝唱严阵(1)我每次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青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2)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3)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4)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5)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6)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7)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8)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 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9)“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高尚的凄美。(10)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11)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生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12)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13)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是一池没有绿叶没有红花的枯梗残荷。B.作者很善于细节描写,例如文中画线语句通过对碧荷上水露的描写,产生了集静态美与动态美于一体的效果。C.第(7)段无疑而问,自然过渡,既水到渠成引出作者以为最美的荷花,又引发读者的阅读的兴趣。D.作者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看荷花,是因为这里的荷花有警醒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民族历史耻辱的意义。16.作者最爱十月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17.从第(8)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8.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答案】15.D16.写三四月间的出水绿叶和五六月间新绽红荷的色彩鲜艳之美为下文做铺垫,突出(或“衬托”)了十月残荷桔梗、败叶的独特之美。17.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以下方面:①背景,以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独特背景;②精神(情操),荷虽残,志不残,枯梗、败叶、黑莲蓬依然在空中高擎;③图案,残荷组成的各种美丽、幽秘的图案。18.文章题目“绝唱”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①满塘残荷是一池碧绿、艳红的最高升华,是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高尚凄美,残荷是荷花的最美景;②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被摧毁的历史的见证,已成为无法摧毁的象征;③现实的残荷与历史的残缺相互映照,构成了残缺、独特的美,达到了结合的最高境界。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赏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D.“是因为这里的荷花有警醒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民族历史耻辱的意义”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可知,作者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看荷花,是因为这里的荷花同圆明园表现的残缺美,越是摧毁越美丽。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根据第一段“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青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知,作者开篇写了三四月间的出水绿叶和五六月间新绽红荷的色彩鲜艳之美,根据原文第八段“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可知,作者写春夏的荷花是为下文做铺垫,根据原文第九段“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可知,作者写春夏的荷花突出(或“衬托”)了十月残荷桔梗、败叶的独特之美。【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第八段“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可知,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以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独特背景;根据第八段“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可知,荷虽残,志不残,枯梗、败叶、黑莲蓬依然在空中高擎,突出了荷花的精神;根据第八段“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可知,残荷组成了各种美丽、幽秘的图案。【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分析文章题目“绝唱”可联系文章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根据原文第八段“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可知,满塘残荷是一池碧绿、艳红的最高升华,是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高尚凄美,残荷是荷花的最美景;根据原文第十段“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可知,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被摧毁的历史的见证,已成为无法摧毁的象征;根据原文第八段“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可知,现实的残荷与圆明园历史的残缺相互映照,构成了残缺、独特的美,达到了结合的最高境界。六、语言运用与写作。(共65分)语言基础运用。(5分)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择业观是青年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缩影,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风向标。②从倾向选择传统岗位,到主动选择“新职业”;从留在大城市,到走向地级市及以下地区;从更在乎体面与安逸,到更看重奋斗的幸福……就业观念不断变化,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朝气与锐气。③听从内心呼吁,勇敢追求梦想,将自身进步与祖国发展联系在一起,是这一代青年鲜明的青春底色。④当然,未来还需要整个社会进一步构建崇尚理想、崇尚奋斗的氛围,营造尊重个性选择、多元选择的文化环境。⑤唯如此,在当代青年选择职业道路的过程中,才能赢得成就更多人生的机会。(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句①中的“风向标”应该改为“试金石”。B.句②中的“及”不能删去。C.句③中的“呼吁”应该改为“召唤”。D.句③和句④不能互换位置。(2)句⑤中的画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要求:保留原有信息,将修改后的语句写在答题卡上。【答案】(1)A(2)当代青年在选择职业道路的过程中,才能赢得成就人生的更多机会。【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风向标”引申为某种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比喻为引领某种事物发展的一种潮流。而“试金石”经常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根据前文“社会发展变化的”,应选择“风向标”,故不能替换。 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原句无主语,应将“当代青年”位于“在”的前面;第二处,语序不当,对一个人来说,“人生”必然只有一个,但却可以努力创造更多“机会”,故应将“更多”位于“机会”前。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0.微写作,按要求作答。有研究发现,针对同一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后的学习效果保有率是不同的(见下图)。请根据此图反映出的规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为同学们提出学习改进建议。要求:建议合理、具体、切实,150字左右。【答案】①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要选择适合且效果好的。不同学习形式的收获(保有率)差别比较明显。听讲最低,其次阅读、视听结合,而最高的保有率为教授他人,其次是实践练习,分组研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深层次去考虑应该是跟投入是成正比的,看来精力投入越高知识转化越高!这里的“投入”更多的是指时间、精力和学习意愿,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课间可以选择给同学讲题的方式来巩固记忆,或者利用假期亲自实践,课堂上有机会的话积极投入到小组的研讨中,当然日常学习还应该是以听讲为主,语文课上依然要重视阅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微写作主要考查 的是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本题属于评价类微作文题目,作答本题,考生首先需要读懂图表。通过图表,考生可以知道学习方式五花八门,有听讲、阅读、视听结合、观摩范例、分组研讨、实践练习、教授他人等多种方式;通过图表,考生还可以知道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学习者在两周后的学习效果保有率是不同的,其中听讲学习效果保有率最低,其次是阅读、视听结合、观摩范例,较高的是分组研讨、实践练习,而最高的保有率是教授他人。读懂图表内容之后,考生通过学习效果保有率的高低规律可以发现,主动学习比被动接受效果要好,学习时要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课堂上可以积极投入到小组的研讨中,或者利用假期亲自参加实践,当然,也可以选择在课间时给同学讲题来巩固自己的记忆。依据以上内容,再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考生可以写出答案,为同学们提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改进建议,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示例: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要选择适合且效果好的。不同学习形式的收获(保有率)差别比较明显。听讲最低,其次阅读、视听结合,而最高的保有率为教授他人,其次是实践练习,分组研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深层次去考虑应该是跟投入是成正比的,看来精力投入越高知识转化越高!这里的“投入”更多的是指时间、精力和学习意愿,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课间可以选择给同学讲题的方式来巩固记忆,或者利用假期亲自实践,课堂上有机会的话积极投入到小组的研讨中,当然日常学习还应该是以听讲为主,语文课上依然要重视阅读。【点睛】每一则微评论都涉及一定的评论对象,一般包括时事、人物、读书、影视评论,有时也有事物、思想、现象等其他评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评论,考生答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起承转合有秩序,引议联结讲道理。另外,必须注意,议论文体观点一定要明确。21.微写作。北京市西城区有很多名人故居或其它的历史遗迹。请写一段文字,介绍其中的一处。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简明,条理清晰。【答案】宋庆龄故居坐落在西城中心的一条绿树成荫的胡同中。走进故居,第一眼大概会惊讶于其宽敞而明亮,楼前的花园布局优美、风景怡人。进入主楼,右手边是接待游客与外国友人的餐厅,中间是被四方环绕的几棵老树与文物,左侧便是她生前的住所。房屋内部的书房书香环绕,甚至让这一整栋楼都沉浸其历史的香气之中一般。漫步于其中,虽然外部花园摆设美丽而大方,内部的家具却十分简朴而干净、整洁,无声诉说着宋庆龄美丽优雅的生命故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题干要求写一段介绍北京市西城区名人故居或历史遗迹的文字,本题属于说明类的微写作。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依据合适的说明顺序,围绕事物的特征来进行写作。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 在介绍名人故居或历史遗迹时,应重点使用说明性语言,所写内容要能够反现出名人故居、博物馆或特色街道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建筑特色、文化特色等。22.在你读过的作家中,总有一个作家是自己心仪的,请以“致××”为题(如“致鲁迅”),给他(她)写一首小诗,或给他(她)写一段抒情文字,150字左右。【答案】例文:致三毛黄沙漫天、热浪滚滚的撒哈拉是你心灵的栖息地,你对撒哈拉威人慷慨解囊,全然忘了自己同样拮据的生活,这是你无私的大爱;沙漠中的小屋里,你读书写作,寻找生活中每一处意趣,这是你的活泼与天真;痛失挚爱荷西,你仍坚强的笑对生活,即使在深夜痛哭,也丝毫不愿让担心你的家人难过,这是你的坚毅与善良。是你教会了我“身体与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是你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照亮了我的青春。喔!我的三毛!【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表达方式:本题要求“写一首小诗”或“写一段抒情文字”,可见应该以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抒发对心仪作家的某种情感。关键词和写作对象: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作家,可见应该以作家为写作的对象,“致××”对抒情对象的精神品德要概括准确,用抒情的笔调突出他们的内在特点和品质。写作要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题目的基本意图,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所写人物的具体精神事迹,有作家经历或作品内容做依托,情感明确,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注意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人物描写要客观公正,思想要健康。23.作文。“磨”既有磨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练、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请以“磨”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答案】例文:磨老话常讲“十年磨一剑”,这里的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文人常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里的磨,是一种艺术上的不懈追求。磨是一条通往精致的捷径。CCTV的记录频道曾播出过一部关于漆器的纪录片。片中,年近八旬的匠人戴着老花镜,将一根生有倒刺的细草伸入漆器雕花的每一条缝隙之中细细打磨,磨完一番再对着灯光细细打量,不慌不忙地再磨。磨好的地方台灯一照,便漾出一层琥珀色的光辉,整件漆器磨好后如玉雕成一般,温润、莹亮,“磨”使漆器脱胎换骨,精致绝伦。“好的漆器是漆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匠人蔼然说道。这场景在我脑海中久不能忘。匠人以草磨漆器,而文人以心磨诗词。昔有贾岛之推敲,有“千锤百炼”得一“绿”;今有周汝昌三代白首,六十余年方得周汝昌版汇校《红楼》。在通往精致的路上,“磨”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器具也好,诗词也罢,少了磨,就如同少了点睛之笔的龙,再难腾飞。而我们当今社会,却恰恰缺乏这种“磨”的意识。日前惊闻某教科书一本书内竟出现5处错误。记者探究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出版社需要尽量压缩从编稿再到出版的时间,以求赢利”。我心中满是凉意。连教科书这种最需“磨”的东西都可以忽略“磨”而直接发行,何况其他呢?我又忽然忆起那纪录片中拍摄的,乃是日本漆器。而作为漆器发源地的中国,在国际上却并未收获太多认可,这其中焉知没有我们不愿花上一周去做“磨”的“无用功”的缘故?不止漆器,我们的许多国货都因“做工糙、没档次”而在贸易竞争中输给“做工精致”的日本,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不是就在这一个“磨”上面呢?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磨”似乎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然而我们却忘却了,当我们于灯下赏漆器时,那细缝亦有折光的惊喜;当我们于月下赏诗篇时,那推敲的一字亦有韵味,能咀嚼出深深的感动。那份“磨”出来的精致,恰如城市的下水道般,平时隐而未觉其妙,至若夜雨霏霏、连月不开时,方察其动人之处。那份“磨”出来的精致,也能洗一洗弥漫在社会中的浮躁之气,帮助人们诗意地栖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对“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并要求以“磨”为标题进行写作。围绕“磨”字,考生可以通过组词来获得写作的灵感。比如,提示语中的“磨擦、磨合”,可以写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磨合;“研磨、打磨”,可以写人生需要精心打磨;“磨练、磨砺”,可以写成长需要磨练;“‘磨’能带来精致”可以写慢工出细活;“‘磨’代表一种慢生活”,可以写要懂得享受生活;“‘磨’意味着没有效率”则可以写不能“磨洋工”……考生也可以自己选择其它简单立意。如写“生活需要‘磨’”,以现实生活中反面的“磨蹭”开篇,引出我们需要放慢速度,去发现生活的美 好。接着以美术馆中的“磨”——品味;摄影师的“磨”——欣赏捕捉;读者的“磨”——品读,分几个层次论述“磨”的作用。最后,以排比句结尾,指出生活需要磨的态度,这样才能“虔诚细品,得其真谛,乐在其中”。立意:1.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磨合。2.人生需要精心打磨。3.成长需要磨练。4.在“磨”中享受生活。5.这个时代不能“磨洋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01:25:07 页数:19
价格:¥3 大小:215.8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