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5届2023-2024学年(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摘编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6月2日)材料二:今天的中国是由昨天的中国延续而来的。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知晓我们民族过往的历史,以及在漫长历史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首先要对我们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这需要站在时代 高度、运用新的科技手段,一方面对久远历史的缺失处和模糊处认真考索,拾遗补阙,使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加完整清晰,另一方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寻访搜求,网罗打捞,使历经沧桑而流传下来的古籍得以妥善保管和传承。近些年来,国家启动开展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早期脉络,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演化的漫长旅程,在廓清一些迷雾和偏颇的同时,获得了越来越明晰的认识。而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和西安、杭州、广州分馆建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中长期规划等,则对不同历史时期珍贵典籍资料的搜集整理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华文明的永续传承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史学根基。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不仅需要对历史家底进行摸排清点和保护展示,还要对浩瀚历史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深入发掘和现代阐释。我们赓续中华文明,并不是为着发思古之幽情,翻箱底、晒老账,说明过去如何阔绰,而是在摸清和了解过往历史进程的同时,着重探索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做到以史为镜和知往鉴今。唐代思想家和史学家魏征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代思想家和史论家龚自珍也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些论述都是在申述一个不易之理,即明大道、知得失非读史学史不可。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目的是在新的起点上,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实现这一文化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走好这条必由之路,关键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双创”观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述并在这次讲话中再次重申的重要思想。它在解答近代以来的时代之问,即“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既超越了简单反传统的文化激进主义,又超越了盲目抵制外来思想的文化保守主义,在古与今、中与西的碰撞和交流中,为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指明了具体可行的路径。这一论断,既内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站位和信念,又包含与时俱进吸收消化人类文明积极成果,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执着追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努力的宏大目标,又是一个需要只争朝夕,扎实奋力推进的紧迫任务。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尤其是从亿万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汲取灵感和营养,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形成富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中国话语,从而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摘编自钱念孙《传承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国》,《光明日报》2023年6月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了中华文明突出的五大特性,并且指出其对中华民族必走之路、精神品格、对待世界的态度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B.材料一和材料二基于相同的目的,谈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问题,并且都强调了深入了解本民族历史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策略。C.材料一指出,国家统一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因此需要树立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D.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是对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寻访搜求,网罗打捞,使历经沧桑而流传下来的古籍得以妥善保管和传承。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技部汇聚国内顶尖力量对被称为“河洛古国”的双槐树遗址进行研究解读,这有助于中华文明历史的完整化、清晰化。B.三星堆遗址证明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一定联系,这修正了学界曾经的某些观点,可见文明探源可廓清一些迷雾和偏颇。C.实现文化强国目标、走好文化强国必由之路,关键在“双创”,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D.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当代中国人民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讲好中国故事的先决条件。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从民族文明特性出发论述了国家民族发展的一些根本问题。B.材料二第三段引用史学家的名言、意在说明摸排清点历史家底并对之进行保护的重要性。C.材料一语言简明有力,排比更增强了语势;材料二语言严谨、准确,却不乏生动的表述。D.材料二开门见山地摆出论点,进而从怎么办、为什么等方面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4.材料二第三段使用“翻箱底”“晒老账”“阔绰”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5.从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图,到良渚遗址的巨型拦洪坝,再到南海沉船的珍宝……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丰硕成果将出现在全国中小学生的教科书上。这一教育举措有何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A2.D3.B4.①这些词语含有炫耀的意味,用以说明摸清历史家底,赓续中华文明的错误心态和目的。从反面论证了赓续文明的目的在于探索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做到以史为镜和知往鉴今。②这三个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5.①让广大青少年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只有理解过去的中国,才能理解现在与未来的中国。②可以让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的特色与意义,以史为镜,知往鉴今。③ 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曲解文意,二者的目的不尽相同,且材料一并未提出方法策略。材料一谈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的目的在于指出中华民族必须走自己的路,必须从历史的连续性来了解中国,材料二谈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目的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C.强加因果,材料一中,二者是并列关系。D.以偏概全,深入了解中华历史包含两方面的做法,选项只提到一方面。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因果倒置,“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结果,而非先决条件。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论据与观点不匹配,引用名言意在论证赓续文明的目的,着重探索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做到以史为镜和知往鉴今。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和表达作用的能力。①“并不是为着发思古之幽情,翻箱底、晒老账,说明过去如何阔绰”中“翻箱底”“晒老账”“阔绰”这些词语含有炫耀的意味,用以说明摸清历史家底,赓续中华文明的错误心态和目的。结合“而是在摸清和了解过往历史进程的同时,着重探索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做到以史为镜和知往鉴今”可知,从反面论证了赓续文明的目的在于探索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做到以史为镜和知往鉴今。②“翻箱底”“晒老账”“阔绰”这三个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炫耀的意思用形象化生活化的词语表达出来,使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材料一“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可知,让广大青少年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只有理解过去 的中国,才能理解现在与未来的中国。②结合材料二“我们赓续中华文明,并不是为着发思古之幽情,翻箱底、晒老账,说明过去如何阔绰,而是在摸清和了解过往历史进程的同时,着重探索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做到以史为镜和知往鉴今”可知,可以让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的特色与意义,以史为镜,知往鉴今。③结合材料二“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目的是在新的起点上,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知,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蹲野猪七里老塞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书记经过路口,抱起双手问,钉锤,又来蹲野猪啊?①钉锤面无表情,不看书记也不回话,只瞟一眼那棵老椿树筑。某日,钉锤又蹲在这里。突然,从山里窜出一头野猪,嘭的一声,野猪撞椿树筑上,死了。钉锤捡了野猪回去。女人问,哪来的野猪?捡的。他干巴巴地回道。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一头七八十斤的野猪,他只留了半边猪头、五斤肉,其他的挑镇上卖了。回来时,他给女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部收音机,他说,给你听听外面的世界。女人说,患啊,你不去外头打工,天天帮我种田,何苦呢?我又没得工钱给你!每当这时,②钉锤就盯着女人看半天,不说话。有时说,种田,有饭呷,知足哩。书记听了就会接话,婶娘,你有福啊,丢了个亲患,捡个不要钱的崽,前世肯定是个好人。女人瞪眼回一句,嗯,我这世是坏人!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当时,钉锤手里拄一根棒棒,打狗用的,背着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把杀猪刀和一条长长的白布。他穿着单薄,冻得浑身打哆嗦,嘴唇都乌青了。他立在门口,一边朝屋里张望一边问,是万刚家吗?女人听见声响就摸出来,是是,你是哪个?我找万刚,他在屋里吗?钉锤哆嗦着问。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有人就讲,肯定是被人贩子骗走了。也有人讲,讲不好是去做传销了。还有人讲,手脚不干净的烂人,被人打死了也难讲。女人也不生气,有时她还跟着骂,天杀的,死在外头更好!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了下来。耕田种地是日常事务。得闲了,他就踩土砖,挖地基,打石头,给小刚娘重新修了两间屋。上梁那天,又出了事,小刚娘被一根椽砸中了腰。他原想等修好屋就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再恨,也要回去。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耕田种地,搞建筑,蹲村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人晓得他为什么去村口蹲着。书记的玩笑开了之后,就有了理由:蹲野猪。女人时不时地说,患,你回去吧。钉锤就说,等小刚回来,我就回去。女人就摇头,似乎知道小刚再也回不来了。女人心想,公安都找不到,你能等到?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这个手艺不挣钱,只挣肉。杀一头猪,二斤肉。当天还有好酒好菜招待。他把肉都交给半瞎子,偶尔回家也带一点儿给娘。但,事情就出在这门手艺上。说起这事,钉锤就恨他爹。事并不大。那人就偷了一个西瓜,被他爹抓了个现行,骂了几句。偷瓜贼上来就拳打脚踢。老头儿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屋里摸出杀猪刀。偷瓜贼也不跑,他想狠出名;打算让对方见点儿血,这样以后在十里八乡混就没哪个敢惹了。当时偷瓜贼就夺下刀,一顿乱舞,结果误杀了老头儿的孙女,也就是钉锤唯一的女儿。女人跟钉锤讲,患啊,你还是回去吧,再讨个婆娘。钉锤不吭声。他不是不想讨,是讨不到。当年,要不是有门手艺在身,他根本讨不到婆娘。但到最后,婆娘还是跑了。如今在外打工的女人都见过世面,个个眼光都高得很,他一个钉锤高,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哪个能看上他?女人给钉锤做媒。来一个黄一个。钉锤就讲,你就莫操心哩,我不想害人。第六年,钉锤攒了些钱,就带半瞎子去城里治眼睛。钱花得不少,女人的眼睛还是没治好。女人就讲,崽啊,算哩,瞎了更好,天杀的要是回来,我不想看到他。周围的人看钉锤对半瞎子这么好,就开始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书记动员村里人把荒田荒地重新翻开,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荒,政府有补助。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书记佩服钉锤能 干,帮他挂了一个猪血李生产基地的牌子。有了这个牌子,申请专项款就更容易了。挂牌那天,书记偷偷问他,半瞎子真是你娘吗?③钉锤面如死灰,也不看书记也不答话。书记又问,你到底跟刚子是什么关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第十一年,半瞎子病逝。闭眼前,她拉着钉锤说,患啊,刚子有天收他,你千万莫犯错啊。出山那天,万刚仍未现身。钉锤回到自己家,他爹鼻子哼哼: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④钉锤面无表情,也不回话,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钉锤初到万刚家时几次哆嗦颤抖,既是因为天气寒冷,也是因为他准备报仇,内心感到快意与激动。B.钉锤对刚子的称呼由开始的“万刚”变成了后来的“小刚”,暗示着钉锤复仇心理已悄然发生了变化。C.钉锤最初执意报仇,最后却替仇人当了孝子,这种极致反差源于他的善良不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D.文章大量运用“崽”“有饭呷”“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等方言口语,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的生活风貌。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中钉锤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原因在于村长的猜测不正确,但他又不愿也不能告诉村长其真实目的。B.句②中对钉锤的描写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既想向刚子娘将实情和盘托出,又怕刚子娘知晓了真相。C.句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钉锤的表情,说明他怀疑村里人已经得知他来村里的真实目的,内心十分害怕。D.句④钉锤对爹的责备面无表情也不回话,说明他不认同爹的说法,同时也做了扎根刚子村庄的决定。8.为塑造钉锤丰满形象,小说设置了哪些矛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作者是如何讲好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6.A7.C8.①复仇与放弃复仇的矛盾。钉锤带着复仇的想法来到刚子的家中,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使钉锤一直处在复仇还是放弃的矛盾之中,直到最后放下。②从刚子家走还是留的矛盾。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下来帮刚子娘种田盖屋。原本准备房子重建好了就离开,但刚子娘被一根椽砸中了腰,他觉得自己要负责到底,于是又留了下来。 ③在刚子的村庄扎根还是回自己家的矛盾。响应村书记的号召开垦荒田荒地,但世俗的不理解和爹的责骂以及刚子娘的逝去,使他原本可以离开刚子的村庄,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拿上户口本回到了他的基地。9.①叙述视角上,采用了全知视角“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叙事较为自由灵活。②叙述方式上,倒叙、插叙、补叙交替使用,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情节设计上,善于运用伏笔、照应、悬念,使情节紧凑而严密、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内心感到快意与激动”错误。由后文“钉锤哆嗦着问”“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等处可知,他哆嗦颤抖主要是因为紧张害怕和犹豫。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内心十分害怕”错误,“面如死灰”体现此刻钉锤内心的痛苦:自己照顾刚子的娘这么多年,已然把刚子的娘当作自己的娘,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她毕竟又是杀子仇人的娘,书记的疑问刺痛了他原本矛盾复杂的内心。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钉锤带着复仇的想法来到刚子的家中,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变故,如文中写道“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这些思想斗争使钉锤一直处在复仇还是放弃的矛盾之中,直到最后放下,“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可见,首先,有复仇与放弃复仇的矛盾。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下来帮刚子娘种田盖屋,如“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原本准备房子重建好了就离开,但刚子娘被一根椽砸中了腰,他觉得自己要负责到底,于是又留了下来,如文中写道“ 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可见,有从刚子家走还是留的矛盾。响应村书记的号召开垦荒田荒地,如“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但世俗有很多的不理解,比如大家的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后文中爹的责骂“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以及刚子娘的逝去,使他原本可以离开刚子的村庄,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拿上户口本回到了他的基地,由此可见,在刚子的村庄扎根还是回自己家的矛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如“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等,这样的叙述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叙事较为自由灵活,采用了全知视角,从文章开头“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以及后文中“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可见。此文为倒叙,而介绍钉锤是如何在此处扎根的情节为顺叙,中间又有补叙,多种书序方式交替使用,既让故事情节有悬念,引人入胜,又让故事讲述不失条理,易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在情节设计上善于运用伏笔,如开头的“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文章还有前后的照应,如前文中“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和后文的“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使情节紧凑而严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魏安鳌王十一年,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秦孰强?”对曰:“不如秦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孟尝、芒卯之贤。”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然”。申旗伏瑟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范、中行氏,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满者三板。智伯行水,魏宣子御,韩康子为骖乘。智伯曰:‘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虽强,不过智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愿王之必勿易也!”于是秦王恐。 齐顷公,桓公之子孙也。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未尝肯出会同诸侯,乃兴师伐鲁,反败卫师于新筑。轻小嫚大之行甚。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逢丑父,于是慢然大恐,赖丑父之欺,奔逃得归。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出会与盟,卑下诸侯。国家内得行义,声问震乎诸侯。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文公于是悯中国之微,任咎犯、先轸、阳处父,畜爱百姓,厉养戎士。四年,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执曹伯,还败强楚,威震天下。明王法,率诸侯,而朝天子,莫敢不听,天下旷然平定,周室尊显。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一年三用师。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自此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信衰义缺,如罗不补。(节选自《说苑·敬慎》,有删减)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断句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在答题卡上。文公于是霸A功B立C期至D意E得F汤武之心G作而忘其众H一年I三用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要在身”的“要”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含义不同。B.“当六晋之时”的“当”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含义相同。C.“乃兴师伐鲁”的“伐”与《<老子>四章》中“自伐者无功”的“伐”含义不同。D.“则举兵而伐卫”的“而”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如礼何”的“而”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昭王认为,韩、魏两国臣子无能,国力衰弱,根本无法奈何秦国,申旗对此并不赞同,并以晋国智氏被灭提醒秦昭王勿掉以轻心。B.智氏灭掉范氏、中行氏后,又率领韩、魏两氏围困赵襄子,决开晋水冲灌晋阳城。韩、魏联合起来反叛智氏,智氏身死国亡。C.齐顷公被捕,在丑父帮助下回国后,关切民生疾苦,励精图治,不与享乐,在外参与会盟,使诸侯在齐国之下,声威震动诸侯。D.晋文公任用贤臣,养护百姓,精练战士,他出兵讨卫伐曹败楚,彰明王法,率诸侯朝拜天子,使地位衰微的周王室尊崇显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2)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14.齐顷公和晋文公两人在“诫、思”方面均有不足,请简要概括他们的共同表现。【答案】10.CFH11.B12.C 13.(1)晋、鲁两国使者大怒,回国后寻求同党帮助,找到了卫国与曹国,四国联盟与齐国在鞍地会战。(2)晋文公逃亡在外时,从不停止修养道德,所以能享有晋国。14.①心生骄矜(不谦逊)②滥兵征伐(穷兵黩武)③不亲自参加诸侯会盟(轻慢诸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文公在这时建立了霸主的功业,愿望实现便得意起来,兴起了要像商汤、周武王一样统一天下的心思,就忘记了他的民众,一年内多次用兵。“霸功”是一个词,意思是“霸主的功业”,谓语是“立”,其后C处断开;“期至”是“意得”的状语,F处断开;“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其众”作“忘”的宾语,在其后H处断开。故在CFH三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要点、关键/求取。句意:那关键全在自己。/不是为着在同乡朋友中间求取名誉。B.错误。含义不同。在/通“尝”,尝试。句意:正当晋国六卿先后掌权时。/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C.正确。攻打/夸耀。句意:兴师攻打鲁国。/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D.正确表顺承/表假设,如果。句意:就出兵讨伐卫国。/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使诸侯在齐国之下”错误,原文“卑下诸侯”指放低身段结交诸侯。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找到;“期”,约定;“四国相辅期战于鞍”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四国相辅期于鞍战”,四国联盟与齐国约定在鞍地会战。(2)“亡”,逃亡;“修道”,修行道德;“不休”,不停止;“飨国”,享有晋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以及“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可知,他们心生骄矜(不谦逊)由原文“乃兴师伐鲁,反败卫师于新筑”以及“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可知,他们滥兵征伐(穷兵黩武)由原文“未尝肯出会同诸侯”以及“自此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可知,他们不亲自参加诸侯会盟(轻慢诸侯)。参考译文:人的生死存亡灾祸幸福,那关键全在自己。不警诫、不思考,而能保存自身、保全国家,也是很难啊。魏安釐王十一年时,秦昭王对身边的人说:“现在的韩、魏两国与秦国相比,哪一个强大?”身边的人回答说:“都不如秦国强大。”秦昭王说:“现在的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相比,哪两人贤能?”左右的人回答说:“当然不如孟尝、芒卯贤能。”秦昭王说:“凭着孟尝、芒卯二人的贤能,率领韩、魏两国军队来攻打秦国,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现在靠如耳、魏齐这样无能的人,率领弱小的韩、魏两国军队来攻打秦国,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也就更清楚了。”身边的人都说:“那是当然的!”申旗伏在琴上应对说:“大王这样预料天下形势,那就错了!正当晋国六卿先后掌权时,智氏最强,他灭掉了范氏、中行氏,又率领韩、魏两氏的军队在晋阳城将赵襄子围困,决开晋水来淹晋阳城,水离城墙上沿不到六尺高。智伯巡察水势,魏宣子驾车,韩康子为车右。智伯说:“我当初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现在明白了。看来汾水也能用来淹安邑,绛水能用来淹平阳。”魏宣子用手肘顶碰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踩魏宣子的脚,手肘和脚在车上交接暗示,就使智氏的领地被瓜分,身死国亡,被天下的人所耻笑。现在秦国虽然强大,但也比不过智氏;韩、魏两国虽然弱小,但他们情况比在晋阳城下时还要好。这正是他们用手肘和脚来接触暗示的时候,希望大王一定不可掉以轻心!”于是秦王这才感到恐惧。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孙子,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国家富有,又继承了霸主的余威,骄横乖戾,怠惰傲慢,从不肯外出与诸侯会盟,兴师攻打鲁国,回师时又在新筑击败卫国军队。他轻视小国,欺侮大国的行径非常过分。不久,晋,鲁两国派人前来通问修好,齐顷公又戏弄这两国的使者。晋,鲁两国使者大怒,回国后寻求同党帮助,找到了卫国与曹国。四国结成联盟,与齐国在鞍地会战,大败齐师,擒获齐顷公,砍伤逢丑父。这时齐顷公才大为震惊和害怕。他依靠丑父欺骗了敌军,才得逃脱回国。齐顷公回国后吊唁死者,慰问百姓痛苦,七年不饮酒不吃肉,攘除声乐,远离女色;外出参与会盟,自甘卑下结交诸侯。国家内部能推行仁义。他的声望震动了诸侯。 晋文公逃亡在外时,从不停止修养道德,所以能享有晋国。他执国政时,愤懑于周王室的衰微,任用咎犯、先轸,阳处父,养育爱护百姓,精心训练战士。经过了四年,国内政治稳定,就出兵讨伐卫国,捉住了曹共公,随即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声威震动天下。晋文公使王法彰明,率领诸侯朝拜天子,没有人敢不听从,广大辽阔的天下处处安定,周王室的地位尊崇而显荣。晋文公在这时建立了霸主的功业,愿望实现便得意起来,兴起了要像商汤、周武王一样统一天下的心思,就忘记了他的民众,一年内多次用兵,而且没有休养生息,就进军围攻许国,军队疲备到极点,不能降服许国,只好让诸侯罢兵回去。晋文公从此就懈怠政事,召集诸侯在狄泉会盟也不亲自到会,信誉衰落道义亏损,犹如网破不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①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注:①相接:指精神相通、心心相印。②谢玄晖:即谢脁,南朝齐著名诗人,字玄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秋月”呼应,“望吴越”点出登楼目。B.颈联写诗人月下沉吟,叹知音“稀”少,“古来”二字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C.尾联写诗人“长忆”谢脁,是因为其诗风豪迈不羁,与诗人豪迈、傲岸的性格相仿。D.全诗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实则以“愁情”二字一线贯通,脉络分明。1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答案】15.C16.①形容词使用自然。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空”字,在气氛上令人感到古城之空旷,古城之夜特别静寂,无相知之人自然孤寂。②动词使用神奇。“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仿佛城也摇荡起来,化静为动,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异趣横生;“滴”,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突出了露珠将滴欲滴的动态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是因为其诗风豪迈不羁,与诗人豪迈、傲岸的性格相仿”可知,诗人“长忆”谢朓,是因为李白与谢脁精神“相接”,谢朓的诗李白能理解;此时李白写此诗,与谢朓当年心情相同,可是已经没有人能“解道”,能“长忆”了。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非常逼真传神。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空”字,在气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别静寂。“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仿佛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毕露,异趣横生。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得静态的景物画面有了生机和活力,是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这两字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毕露,异趣横生,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正面强调了君子好学的标准。(2)《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任何人都要加强道德修养。(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告诫人们勿自我夸耀。【答案】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自伐者无功⑥.自矜者不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慎、焉、庶、壹、伐、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中国发布了最新版本的标准地图,中国的领土面积增加到1045万平方公里。该地图对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台湾省所辖范围不仅作出明确划定,同时也明确了我国对藏南和阿克赛钦地区的主权范围管辖。印度外交部马上就这一问题向中方提出强烈抗议。印度外长苏杰生甚至不惜 ①,妄称“将他国领土纳入自己的地图,已是(中国的)陈年旧习,这种做法不会改变现实。”今年20国集团峰会将在印度举行,印度想利用担任20国集团东道国的身份,以潜移默化或者是②的方式,或明或暗地提出自身对争议地区的主权诉求。中国最新版地图一经发布,确实让印度方面彻底破防了,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对藏南和阿克塞饮地区主权的合法性认证,打乱了印度的战略部署。这种从法理角度来稳固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方式,与外交、军事等方面斗争手段应该③,综合起来取得的效果会更显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颠倒黑白②模棱两可③相辅相成19.该地图不仅对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台湾省所辖范围作出明确划定,同时也明确了我国对藏南和阿克赛钦地区管辖的主权范围。【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说的是印度外长苏杰生的说法歪曲了事实,故选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原义是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第二空,语境说的是印度想对争议地区的主权诉求采用不明确的态度,故选用“模棱两可”。模棱两可:指对一件事情对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第三空,语境说的是从法理角度来稳固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方式,与外交、军事等方面斗争手段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效果会更显著,故选用“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部分语病有二:一是“对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台湾省所辖范围不仅作出明确划定”语序不当,应将“不仅”调至“对南海诸岛”前;二是“阿克赛钦地区的主权范围管辖”语序不当,应改为“阿克赛钦地区管辖的主权范围”。(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①。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②。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人工智能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它是能为人类的发展插上翅膀,还是将人类重重摔在地上,现在还不得而知。正如霍金所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③。”既不沉迷于科技带来的红利,也不低估风险因子的破坏能力,对科技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将发展的钥匙紧紧抓在我们手里。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上,我们应该聚焦自身思想的创新,让机器当好人类的“秘书”。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人类如果缺乏创新,一味依赖机器,就会导致工作的同质化、低端化,人类很可能在未来败下阵来。我们应该意识到,不断创新才能引领人类在未来高质量发展,才能让人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20.下列各句中的“谁”和“人工智能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中的“谁”,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B.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以“人类”为开头将上面画线句重组,句中使用设问并体现因果关系。可适当增删词语,但句子要保持连贯。【答案】20.B21.①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②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并不会让人都失业;③要么是最糟的22.参考:人类为何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很可能败下阵来?是因为人类缺乏创新,一味依赖机器,从而导致工作的同质化、低端化。【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义的能力。例句:泛指,表示任何人。B.是特指,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ACD都是泛指,不指向任何具体的人。 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文提到人工智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由后文“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可知,此处强调人工智能对职业领域的影响,故填写“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第二处,由后文“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可知,此处强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会产生新的职业,故填写“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第三处。前文提到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后文说既不沉迷于科技带来的红利,也不低估风险因子的破坏能力,此处强调人工智能不好的方面,故填写“要么是最糟的”。【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能力。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原意,是该类型题目考查的特点。题目要求以“人类”为开头重组句子,句中使用设问并体现因果关系。可以把“如何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不败下阵来”作为设问句,回答就是“只有创新”,把“一味跟风模仿所以会同质化、低端化”做为原因,改成“人类因为一味跟风模仿所以会同质化、低端化”,因为“人类”为开头,所以可以组成:人类因为一味跟风模仿所以会同质化、低端化。如何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不败下阵来?只有创新!还可以把“为何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很可能败下阵来”做为设问,以“人类”为开头,改成“人类为何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很可能败下阵来”,回答是“缺乏创新,一味跟风模仿,从而导致同质化、低端化”,也是原因,所以可以组成:人类为何在人工智能这个“竞争者”面前很可能败下阵来?是因为缺乏创新,一味跟风模仿,从而导致同质化、低端化。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果你问一些青年人:距离你家最近的菜市场在哪里?你父母在工作中有什么烦恼?你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未必能说得清。这类现象被称为“附近的消失”。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不妨找回“消失的附近” 其实我们身边永远不乏赏心乐事。家门口不远处有一水库改建的长条形野湖。湖两岸是开阔的绿地,还有木栈道悠闲地延伸到湖中间。之前去散步的时候,零零星星有人在那里钓鱼,或者散步打打太极拳。最近一次去,看到两边草地上竟然扎满了帐篷,各种热烈的色彩,像从草地里长出来的巨型蘑菇。还有几家的帐篷连在一起,看起来像连排的两居室,三居室,前面的垫子连成一排,孩子幕天席地,炽热的太阳,忽大忽小的风,一层一层的汗珠,晒得通红的脸蛋,都是久违的快乐。曾经一度,很多人厌倦了日常的生活,想到远处去看看,想要诗和远方。可是当日常的生活也变得奢侈的时候,人们转头发现原来日常的生活中珍藏着如许多的珍宝。过去的人们住在一个社区,会很自然地知道隔几个街道会有一个果蔬市场,转几个巷子会藏着哪个好吃的苍蝇馆子,大爷大妈们晚上会在哪儿跳广场舞。在这种对“附近”的探索中,人与人的交往更为频繁、密切且深入。童年带给我很多美好的回忆。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天妈妈会找一截柳枝,把柳条搓软,把柳的外皮从上边捋到尾端,就成了一个柳条做的小马尾,我拿着小马尾的尖头穿起金黄色的叶子,晚上它们就能变成灶膛下的火焰。还有令人怀念的就是触手可及的“附近”的游戏。跳大绳,打元宝,抽陀螺,跳房子,翻绳,滚铁环,拾石子,打弹弓,扑蜻蜓,月亮底下捉迷藏,煤油灯上爆豆子……在那个手机,IPAD还没有盛行的年代里,有更多活在当下的”附近体验"。网络的便利,让生活方便的同时,也让生活漂浮,缺乏深度体验,失去了活在当下活在附近扎实的根基。佛教理论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就是六种神经感受功能,要充分接触六尘,如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之类。然后耳得之就成为声,目遇之就成为色。又加上人的分析判断记忆才成六识。而徐凯文教授说,现在的孩子不少比例患了“空心病”,因为六根六尘都枯萎了,生动有趣,可亲可触的附近都消失了,六识也就空了。“消失的附近”,是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项飙提出的概念。在当前疫情对生活可能产生长久影响的情况下,找回消逝的附近,既能拓展我们生活的宽度,也能提高生活的深度和与周围世界的关联度。汪曾祺的附近,其中之一是逛菜市场,他觉得市场里生机勃勃,“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附近之一,是身边的人。他说,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有人感觉博爱可容下全人类,但爱抽象的人更重要,爱孩子的哭闹,父母的唠叨,邻居的来来往往也重要,而且不容易做到。对我们来讲附近的大自然也是重要的附近,带给人清新宁静,四时的变化,生命的惊喜。夏天中午林子里的蝉鸣,雨后地里冒出的鸡腿菇,清晨树上麻雀的早会。这是内心宁静快乐重要又不费钱的源泉。《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说:“我选择留在属于我自己的时代。”找到你的附近,就找到了独属于你的时代。【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提到的现象被称为“附近的消失”。人类学家项飚老师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提出了“消失的附近”的概念,认为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附近”逐渐消失的过程。所谓“附近”,就是以个人为圆心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他说: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消灭附近”。他曾说:如今的社会,大家对自己周边的世界没有那种要浸淫进去,形成一个叙述的愿望或能力。他说的“附近的消失”,从空间概念上来说,即我们逐渐逃离了真实的生活环境,相伴而来的是对社区的陌生以及朋友间守望相助的消失。就如材料中所说,青年人说不清距离最近的菜市场、父母在工作中的烦恼、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人们习惯了超越一切去批判整个系统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却忘记在超越之后回看自己身边的世界。大家在抱怨城市里没有人情味,没有归属感,没有家的感觉的同时,真正回到家,依然重复着一样的生活模式:宅在家里,通过虚拟的互联网和世界产生联系。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社会越来越进步,为什么人与人的关系却越来越脆弱?由此看来,我们面临的终极问题便是:我们该如何找回消失的“附近”?一是要始终保持智识上的好奇;二是你活着是以非常具体的方式活着,你在一个非常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你希望对这个生存的环境能够有一些说法……一方面你要知道宇宙有多大,但另一方面你知道,每个个体都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哪怕你再渺小。找回“附近”,或许正是找回这种具体的活着的感觉。三是现实也让我们深思:资本的运作初衷、技术进步和发展的终极目标,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使人类和世界和谐发展,而不是要淡化人的存在感或疏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去探索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发现这些街区的魅力。正如有人建议的那样:到菜市场去看看人间烟火气,你会有种简单纯朴的踏实感。城市不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人与人之间不再是隔阂的,而是相互关爱又相互尊重的,可以相互对望,相互问好,相互守护,就像费孝通先生期望的那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立意:1.让眼睛发现附近的美好。2.你我他共有一个温馨的世界。3.生活贵在有烟火气。4.探寻身边的美好。5.我们共同守望相助。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6:1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3.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