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阳泉一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年级高二学科语文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1世纪以来,在人类不断突破既有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局限的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思维逻辑和科学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思维逻辑不断在并行中发生交叉,产生交集,形成互动,激发出一种突破性发展的可能性。科学与艺术、人文结合的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艺术家设计出“情绪几何”。这是个结合了科技与艺术的互动装置,邀请观众在暗箱中触摸几何模型,触摸的情绪会通过心率等生理数据采集装置记录并计算出来,这些情绪数据会影响初始几何图形的变化,生成一个个“因人而异”的情绪化的几何图形,并最终通过自动粉笔机械装置绘制在黑板上。作品从代数几何的抽象性和纯粹性中获得启发,并尝试把数学对现实世界提纯化的解释与艺术对现实世界复杂化的解读结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同时处于现实之上和现实之中的艺术实验。艺术某种意义上是在给世界回归混沌提供“熵”力。与数学家所追求的纯粹性和抽象化相比,一个视觉艺术家的工作基本是给这个世界“添乱”。“情绪几何”将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混沌性的个体情绪数据与纯粹的、抽象的几何数据进行耦合与杂交,就像往真空中注入雾霾、往纯水中注入污液、往真理中注入无理。这种形而下的“添乱”式的艺术实验的目标不为揭示任何纯粹的普世真理,只为呈现任意存在的个体真相。作品拒绝让观众以理性的方式来理解代数几何数学,而是让观众以感性的方式通过与几何图形的感性接触以及提供个体的情绪数据来与艺术家和数学家共同完成一次无法预期的创作。回溯人类进步的历史,实际上科技发展的同时,艺术一直如影随形,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交融、借鉴甚至陷入重大分歧的情形比比皆是。达·芬奇的绘画就曾经涉及当时欧洲医学中较为先进的解剖学,他通过美术的概念让人们获得了解剖学的认知;在摄影设备出现后,印象派艺术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雷诺阿,通过参考照片完成了诸多创作,导致西欧的绘画在很长一段时期主动对科技保持着疏离,画家们希望绘画艺术远离照片。而中国的国画更是以写意见长,强调意境之美,即使现代画家创作时从照片中寻找到一些思想内涵的元素和载体,但最终形成的作品还是旨在寻求艺术本体的价值。(节选自张富利《新技术与美学的互生之旅:人工智能艺术何以可能》) 材料二: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成为2022年央视春晚的“刷屏”之作。它带观众进入名画《富春山居图》中畅游,林峦浑秀,烟波浩渺,画中人物放声吟唱,渔樵耕读悠然自得。舞剧《只此青绿》将传世经典《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火”到一票难求。近年来,“高冷”古画接连出圈,引发现象级传播。破解古画在今天的流量密码,将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有益启示。动起来,换一种古画的“打开方式”。手握长卷,徐徐展开,仿佛置身其间,一步一景,可观可游。这原本就是中国古代绘画特有的“打开方式”之一,古人因而有徜徉画中山水的“卧游”之说。今天,科技的赋能让“人在画中游”有了无与伦比的实现可能。借助数字绘景和3D复现技术,一幅《秋林读书图》可以从平面变得立体,上一秒刚跨过秋林中的潺潺溪水,下一秒视角便已经跃升到空中,俯瞰群山巍峨。数字副本让珍稀古画的“露面”机会越来越多,在3D、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交互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下,“画游系列”成为当下沉浸式艺术展的热门主题。围绕古画的这些“动起来”,虽不能取代对原作的欣赏,但无疑打开了普通人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有人说:古画动了,世界静了。也有人说:古画动了,身体里的DNA也跟着动了。古画动起来,不仅是对观众的“循循善诱”,也向创作者敞开了宝贵的审美资源和文化资源。3D动画形式的广泛运用,更为古画图像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大展身手提供了新的可能。融起来,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超链接”。作为传统文化的视觉集成,古画不着一言、气象万千,能够集纳服饰、妆容、音乐、舞蹈、诗词等内容于一体,成为演绎传统文化的生动场景。在时下的国风国潮中,以“画境”统摄传统要素和当代形式,在融合性表演情境中展现文化的古韵与新貌,已经成为一种创作趋势。去年火出圈的舞蹈《唐宫夜宴》就伴随着娇憨可爱的唐代女乐官的舞姿,徐徐展现《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备骑出行图》等画面,舞与画呈现有趣“互文”。这种融合不仅是艺术形式上音、舞、诗、画的结合,也是传统舞台艺术与电视艺术、视频形式的结合,是文艺与数字科技的结合,是媒介形式上的优势互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也通过更为综合的媒介形态不断“升维”。活起来,用新讲法激发新创造。在系列短片《此画怎讲》之前,有许多“讲”画的方式,但这一次,画作上的人物自己开口了。“古画会说话”和之前的“国宝会说话”类似,意在以亲切的面貌、活泼的语态,拉近古画与当代人的距离,让更多人感受传统与当下的息息相通。讲述传统的方式变了,回应传统的方式一定也会变化。传统“活”在当下、文化传承有“我”,渐渐成为一种创作共识。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中汲取自信和底气,热情参与文艺众创,推动国风国潮的创意奔涌。当然,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只是开始;静下来、沉下来、传承创新下去,任重道远。有关古画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关古画的讲法还有很多,像古画这样积淀着中华民族审美旨趣、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的文艺样式还有很多。传统浩浩荡荡,创造生生不息。传统文化的新表达,不仅要讲出趣味,也要讲出深度;不仅要讲出美来,还要讲出美背后的精神、理想与追求;不仅要面向当代受众,讲出新的时代内涵, 还要面向世界,在更高维度上彰显中华文化与古为新的接续创造。(节选自《人民日报》胡妍妍《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同属大脑思维,艺术思维逻辑和哲学社会科学思维逻辑天然会产生交叉、交集、互动。B.数学是对世界进行提纯化解释,艺术是对世界进行复杂化解读,后者是对前者的添乱。C.与西欧某些画家不同,中国国画并不排斥用照片寻找元素,但更看重艺术作品的意境。D.“人在画中游”的古画打开方式优于对原作的直接欣赏,它可以帮助普通人读懂古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绪几何”互动装置设计以代数几何为主,将观众个体的情绪可视化为几何图像,其主要目的在于展示科技对艺术的赋能。B.在摄影设备出现后,印象派艺术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雷诺阿参考照片完成诸多创作,证明了科技发展的同时,艺术一直如影随形。C.春晚舞剧《只此青绿》与经典画作《千里江山图》“互文”,“融”起来的方式让“我见青山多妩媚”有了生动具体的意象。D.“古画动了,身体里的DNA也跟着动了”可以理解为“动起来”的古画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依托图像处理算法,冬奥会开幕式“冰瀑”环节中,一滴水墨从天而降晕染开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唤起人们心底的文化情结。B.航天工作者自主研发全新的电机驱动系统,用16套由链条、钢丝绳和导轨组成的机械结构,使得冬奥开幕式上“冰立方”拔地而起。C.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幅表现冰嬉场面的宫廷绘画长卷《冰嬉图》,借助三维动画,画上160组“运动员”们的冰上动作得以“复原”。D.“果亲王”讲述古画《果亲王允礼像》中的文房摆设、服饰妆容,由一盆墨兰花里的灵芝,谈及兰芝竞秀、君子之交的传统文化寓意。4.两则材料都提及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但论述的角度不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5.科技赋能艺术,有人认为这会让人们看到的世界更具艺术性,更美好;也有人认为这会使人们的自主感悟力退化。你认同哪一种说法?请结合材料具体阐述。【答案】1.C2.A3.B4.不同点:①材料一提及艺术创作对科学的帮助,以及艺术创作与科技的分歧;②材料二提及科技在艺术作品传播与欣赏中的作用。 5.参考答案一:我认同“感受到的世界更美好”。①科技使普通人以创作的方式感受世界。比如“情绪几何”装置,让情绪变为可被视觉化的符号,参与者不仅能感受到,还能“看到”自己的情绪。②科技使观者的体验更丰富。比如科技使“古画”变得立体,“人在画中游”的欣赏方式带给观者多感官沉浸式的艺术体验。③科技能使观者同时体验多种艺术形式,感受到世界多样的美,如艺术形式上音、舞、诗、画的结合,多种媒介的融合。参考答案二:我认同“使人们的自主感悟力退化”。①科技使得艺术作品的呈现外感化,人的自主感悟力肤浅性退化。如“情绪几何”,将情绪变为可被视觉化的符号,在数学、艺术、心理融合上是很巨大的进步,但将由“心”去感受的情绪转移到用“眼睛”去看,这种化外在人们的感悟力上是一种退化。②科技作用于艺术作品的传播,观众的审美体验是被动的,感悟力的“自主性”退化。如“画游系列”使作品呈现的角度一致化、审美固定化,观众失掉了“卧游”古画时“各美其美”的个性审美自由。③科技作用于多种艺术形式或者媒介的融合,使观众的艺术感受纷繁杂乱,自主感悟力的“静悟”受到影响。如“此画怎讲”中人物对古画的讲解过于偏重故事性、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专业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天然会产生交叉、交集、互动”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一段“不断在并行中发生交叉,产生交集,形成互动”,可见,不是“天然”。B.“后者是对前者的添乱”错误,材料一中所说“添乱”是一种形象化说法,有特殊含义,指艺术某种意义上是在给世界回归混沌提供“熵”力。D.“优于对原作的直接欣赏”错误,材料二是说“虽不能取代对原作的欣赏,但无疑打开了普通人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可见,它只是一种新的打开方式,并不能取代对原作的直接欣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以代数几何为主”错误,材料一是说“几何图形”,而“作品从代数几何的抽象性和纯粹性中获得启发”代数几何只是互动设置作品受启发的图形。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论述科技与艺术(绘画)的关系。B.冬奥开幕式上“冰立方”拔地而起,突出科技与奥运的关系,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 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艺术家的艺术思维逻辑和科学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思维逻辑不断在并行中发生交叉,产生交集,形成互动,激发出一种突破性发展的可能性”“艺术某种意义上是在给世界回归混沌提供‘熵’力”“科技发展的同时,艺术一直如影随形,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交融、借鉴甚至陷入重大分歧的情形比比皆是”提及艺术创作对科学的帮助,以及艺术创作与科技的分歧。材料二“‘高冷’古画接连出圈,引发现象级传播。破解古画在今天的流量密码,将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有益启示”“动起来,换一种古画的‘打开方式’”“融起来,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超链接’”“活起来,用新讲法激发新创造”以古画为例,“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提及科技在艺术作品传播与欣赏中的作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如果认同“感受到的世界更美好”:结合材料一“艺术家设计出‘情绪几何’”“观众在暗箱中触摸几何模型,触摸的情绪会通过心率等生理数据采集装置记录并计算出来,这些情绪数据会影响初始几何图形的变化,生成一个个‘因人而异’的情绪化的几何图形,并最终通过自动粉笔机械装置绘制在黑板上”可知,科技使普通人以创作的方式感受世界。结合材料二“科技的赋能让‘人在画中游’有了无与伦比的实现可能。借助数字绘景和3D复现技术,一幅《秋林读书图》可以从平面变得立体”“在3D、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交互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下,‘画游系列’成为当下沉浸式艺术展的热门主题”可知,科技使观者的体验更丰富。结合“在时下的国风国潮中,以‘画境’统摄传统要素和当代形式,在融合性表演情境中展现文化的古韵与新貌,已经成为一种创作趋势”“这种融合不仅是艺术形式上音、舞、诗、画的结合,也是传统舞台艺术与电视艺术、视频形式的结合,是文艺与数字科技的结合,是媒介形式上的优势互补”可知,科技能使观者同时体验多种艺术形式,感受到世界多样的美,如艺术形式上音、舞、诗、画的结合,多种媒介的融合。如果认同“使人们的自主感悟力退化”:结合“邀请观众在暗箱中触摸几何模型,触摸的情绪会通过心率等生理数据采集装置记录并计算出来”可知,“情绪几何”,将情绪变为可被视觉化的符号,艺术作品的呈现外感化,人的自主感悟力肤浅性退化。结合“手握长卷,徐徐展开,仿佛置身其间,一步一景,可观可游”“古画动起来,不仅是对观众的‘循循善诱’,也向创作者敞开了宝贵的审美资源和文化资源”可 知,科技赋能艺术作品的传播与欣赏,把观众带入其中的情境,感知能力增强的同时,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就会变得被动。结合“在系列短片《此画怎讲》之前,有许多‘讲’画的方式,但这一次,画作上的人物自己开口了”“古画会说话”使古画活起来的同时,人物对古画的讲解使观众自主感悟力的能力受到影响,科技对艺术的融合可能使观众的艺术感受纷繁杂乱。(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郑瑾牺牲杨沫道静这一夜再也不能睡着觉。她的伤处使她痛苦:腿上铁箸烧伤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浑身的骨头像捣碎了似的。她想到敌人虽然没有再审问她,可是她应当准备着——准备在法庭上和敌人斗争。“小林,你还没有睡着觉?”后半夜了,窗外透进朦胧的月光,郑瑾听见了道静沉重的呼吸,知道她还没有睡着。“郑姐姐,我在想,如果反动派再审问我,我该怎么回答?你告诉我,我没有经验。”“有什么证据落在他们手里吗?你和组织上的人有什么关系吗?——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在这个全身都充满了党性的老同志面前,道静坚决相信了自己的观察,坦率地说:“我和别的党员没有关系,也没有证据落在他们手里。”“看样子他们对你和小俞并不怎么太注意,以后也许能够放出去。所以你,你必须一口咬住是群众。如果再受刑那就还要咬牙忍住……你的伤很重,他们大概不会再动刑的。不过,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向敌人屈服,你要相信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郑瑾一口气讲了这些话,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使她痛苦得许久讲不出话。“郑瑾同志,”道静拉住她瘦削柔软的手,声音颤抖着,“我一定向你学习,斗争到最后一口气。如果我死了我也要求党——追认我……”“我真高兴,亲爱的同志!”黑沉沉的深夜里,当郑瑾热烈地握住道静的双手时,道静的心突然被这种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感动了,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小林,我应当告诉你,”沉了沉,郑瑾又说话了,她的声音仍然是又温柔又平静,“从上次过了堂,我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他们认为我是从中央调来的党员,所以我准备着……”道静惊呆了,猛然像被人把心摘去似的,她用力抓住郑瑾的手,呼吸急促地说:“郑姐姐,你说什么?……” 俞淑秀也醒来了。她迷迷糊糊地听到了郑瑾后面的话,吃惊地喊道:“郑姐姐,你说的是什么?”“没什么。”郑瑾小心地说,“我和林道静都睡不着,正闲聊。小林,你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好像尼姑的法号。”“我父亲信佛,他想出家又舍不得姨太太。所以……”道静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个讨厌的名字。”小俞高兴了,她嘻嘻笑着:“嘿,告诉你们,我又梦见我妈妈啦!”她带着梦中的欢喜喃喃着,“小弟弟也看见了。他们看见我从狱里回了家,都高兴地围住我……”郑瑾替左边的道静擦拭眼泪,又替右边的小俞拉拉被角,然后静静地说:“天不早了,咱们都睡觉吧。回头卫兵听见又该麻烦了。”第二天上午,卫兵来提郑瑾去过堂。郑瑾躺在床上说:“等我梳一梳头。”她慢慢理好了柔长的头发,被抬走了。时间不大,她又被抬回来。她像疲倦了,躺在板床上有一会儿子没有出声。当她能够再讲话的时候,两个同屋的难友都同时关切地问她:“郑姐姐,他们问你些什么?官司怎么样?”“没什么。他们问我的病好些没有,不好,也许要替我另换个地方。”小俞放心了。道静却沉重地忧虑着,但她不能说出来。整个上午,郑瑾低低地教给她们唱一首监狱的歌子。这个歌子在1930年以后,曾流行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的监狱里。“囚徒,时代的囚徒!死的虽然牺牲了,活的依旧在战斗。黄饭和臭菜,蚊蝇和虱蚤,瘦得了我们的肉,瘦不了我们的骨。……”歌子很长,郑瑾虚弱的身体,只能教给她们这些,她们三个人整个上午过得很愉快。午后,道静在睡梦中被推醒。郑瑾低声对她说:“林道静同志,请你以后有机会转告党:我真名是林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有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囚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她不像在谈死、在谈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使她激动着。她疲惫地闭着眼睛喘了几口气,忽然又睁开那热情的大眼睛问道静:“林,你保证能够把我的话带给组织吗?”道静不能再说一句话,她流着泪使劲点着头。夜晚,临睡觉时,林红脱下穿在身上的一件玫瑰色的毛背心递给道静:“小林,你身体很差,把这件背心穿在身上吧。”她又拿起枕边一把从上海带来的精美的梳子对小俞笑笑:“小妹妹,你喜欢这把梳子吗?我想送给你留做纪念。”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 难捱的漫漫长夜呵!夜半时分,铁门开了。林红被用一扇门板抬了出去。临出门口,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门板刚刚抬出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打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节选自《青春之歌》,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腿上烧伤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说明林道静已经被捕一段时间了,而且受了严刑拷打。B.郑瑾的真名叫林红,遭叛徒告密而被捕,因为林道静和自己同姓,所以对她比较信任。C.由于是中央派来的,郑瑾特别被敌人重视,她的英勇顽强,使敌人下了杀死她的决定。D.郑瑾最后一次过堂后,知道当天晚上就会被杀害,所以临睡觉时给林、俞赠物以作纪念。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的描写,表现了郑瑾此时身体的虚弱,暗示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也能体现出她革命意志的坚定。B.“猛然像叫人把心摘去似的”一句,通过林道静的心理感受,表现了她想到自己可能要牺牲时内心无比的震惊与痛苦之情。C.郑瑾教给林道静和俞淑秀的监狱的歌子,揭露了监狱环境的恶劣,反映了革命者前仆后继的奋斗精神。D.小说运用了动作、外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但使用最多的还是对话描写,这种手法还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作者在小说中设置俞淑秀这个人物有怎样的意图?请简要分析。【答案】6.A7.B8.①运用景物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当天的天色与天气情况,让人如临其境。②带有浓郁的象征色彩,寓示着郑瑾即将壮烈牺牲,同时衬托了林道静和俞淑秀悲伤的心情。9.①俞淑秀是一个尚显幼稚的女孩子,设置这样一个人物,可以和正在迅速成长的林道静、富有经验的郑瑾一起,显示出革命者成长的三个阶段。②俞淑秀的天真、稚嫩,与林道静和郑瑾的成熟、深沉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她们个性分明、形象生动。③俞淑秀的存在,使故事情节不单调,趋于丰富生动。④俞淑秀的天真、稚嫩,反衬和揭露了敌人的残暴。【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B.“因为林道静和自己同姓,所以对她比较信任”分析错误。应该是林道静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者精神赢得了郑瑾的信任。C.“是中央派来的”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从上次过了堂,我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他们认为我是从中央调来的党员,所以我准备着……”可知,这只是敌人的猜测,是一种可能。D.“知道当天晚上就会被杀害”分析错误。从原文“也许要替我另换个地方”可知,这只是郑瑾的猜想,并非清晰地知道。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表现了她想到自己可能要牺牲时内心无比的震惊与痛苦之情”错误,结合“从上次过了堂,我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他们认为我是从中央调来的党员,所以我准备着”和“郑姐姐,你说什么?……”可知,林道静此时的心理感受是因郑瑾将要面临的牺牲而起,表现的应是想到郑瑾可能要牺牲时内心的震惊和痛苦。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属于自然景物描写。从表层来看,这句景物描写,表现了当天的天色黑暗阴沉,暴风雨即将到来,“黑暗”“阴沉”等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从深层次看,这句景物描写带有象征意义,暗示着当时狱友们面临的沉重压抑的恐怖氛围,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郑瑾即将壮烈牺牲,同时衬托了林道静和俞淑秀两位狱友当时悲伤的心情,对即将失去革命战友、给人信仰和力量的大姐姐的深深伤痛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文段中共有三位女性,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三代人的不同特点和共同品质。首先,俞淑秀是一个对革命了解不多,对敌人斗争经验不足,甚至存在幻想的小女孩,文章通过写她做梦梦见妈妈和弟弟,展现出她的稚嫩。作者设置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可以和正在迅速成长的林道静、富有经验的郑瑾一起,显示出革命者成长的三个阶段。每个革命者都是这样在斗争中不断成长、进步,最后成长为成熟的革命同志。其次,相比林道静和郑瑾的成熟、深沉,文中的俞淑秀天真、稚嫩,三个人物各有各的特点,形成了鲜明 对比,一个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感人。再次,情节发展方面看,俞淑秀的情节使故事不那么沉重、单调,如“小俞高兴了,她嘻嘻笑着:‘嘿,告诉你们,我又梦见我妈妈啦!’她带着梦中的欢喜喃喃着,‘小弟弟也看见了。他们看见我从狱里回了家,都高兴地围住我……’”,这是小说中难得的“笑”,难得的温馨美好的画面,增强了革命小说故事的生动性。最后,从主题上看,俞淑秀这样单纯的女孩子都被抓进监狱,甚至受到严刑拷打,表明敌人是多么丧心病狂。俞淑秀性格中的天真、稚嫩,更反衬和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更见出反动势力的没落。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孟轲,邹(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丙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④之心,而义不可 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节选自苏轼《孟轲论》)【注】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④穿窬(yú):穿墙(偷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C.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D.《孟子》: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轲及其弟子所著,与《大学》《春秋》《论语》并列为“四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4.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10.B11.D12.C13.(1)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求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君王的。(2)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14.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品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在“不能用”后断开,排除AC;“不果所言”,此处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作“果”宾语,在其后断开;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与《大学》《春秋》《论语》并列为‘四书’”错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苟”,如果;“后”“先”,意动用法,把……放在后面,把……放在前面;“厌”,满足;“遗”,抛弃;“义”,讲求仁义,名词作动词;“后”,活用为动词,轻慢、瞧不起。(2)“克”,约束;“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整合的能力。从“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中得出国家方面的原因,物质方面应该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提升生活水平。从“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得出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参考译文:甲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 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丙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呜呼,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5.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空听潺潺清颍咽”,写词人泛游颍河的见闻感受,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实景人格化。B.“佳人犹唱醉翁词”,写欧公当年所做的诗词仍被传唱,其为文、为政、为人从中可见一斑。C.“草头秋露流珠滑”,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异曲同工之妙。D.“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的乐观精神完全一致。16.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加以分析。【答案】15.D16.作者直抒感慨,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末句以景结情,借凄清秋月传递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叹惋;同时表达了时序更替、生命无常的悲凉和物是人非、知音难觅的孤独。【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的乐观精神完全一致”错误,“三五盈盈还二八”写的是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月圆十六即缺,都是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故选D。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以及体会诗歌意蕴情感的能力。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意思是,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恩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最后一句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达内心的悲凉伤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叹。(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礼记·大学》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要先有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才能在主体内心树立真正修己的诚意。(2)有道是“欲速则不达”,这正如《老子》第二十四章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告诉我们: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物格而后知至②.知至而后意诚③.企者不立④.跨者不行⑤.君子喻于义⑥.小人喻于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诚”“企”“跨”“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家,在扎鲁特草原上的阿拉坦山寺脚下。那里曾经有丰美的牧场,也有广袤的田园。童年的时候,家徒四壁、①,有的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春风秋雨和五谷杂粮。故乡的春夏秋冬,各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界定分明而音律各异。村庄,坐落在青青群山之中。秋风总是长驱直入,一荡千里。初秋的田野②,秋风的色泽则介于幽蓝和金黄之间。举目,田畴连绵,风吹无尽波浪于幽幽天际。包谷黄、高粱红、米色的谷地装点于天地之间,荞麦的白色小花娇媚而散发异香,吸引无数蜜蜂,寻香乱飞。 高粱地外边是野性的草地,昆虫们齐声歌唱着,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蝉的高音,在初秋是极纯正的,算是首席小提琴。蛙歌,是唯一可以与之见高低的音律,它好似从不远的湿地里突然冒出来的,此起彼伏而空洞如箫。还有蝈蝈和蚂蚱们唧唧喳喳地倾诉,那是背景音乐。听着听着,你觉得周遭渐入③的氛围,有声似无声了。这便是美妙的天籁,它把你整个的心灵融化于空灵之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彩色的无忧亦无虑的梦乡。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两处画横线的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秋意渐浓的景致,请简要分析。20.文中画波浪线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任选一种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8.①一无长物②五彩斑斓③万籁俱寂19.第一句将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第二句从听觉角度,分别写出了初秋田野色彩斑斓、花香四溢和昆虫们鸣声独特美妙的特点,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富有感染力。20.比拟和比喻。昆虫齐鸣是本体,“交响乐队”是喻体,“像”是比喻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昆虫鸣声的美妙动听。或:将昆虫鸣叫赋予人格化的行为“歌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虫鸣声的婉转动听。【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由上句“家徒四壁”可知,此处语境是形容贫穷,所以应该用成语“一无长物”。“一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初秋田野色彩错杂灿烂,所以应该用成语“五彩斑斓”。“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周遭的氛围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所以应该用成语“万籁俱寂”。“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第一句将视觉和嗅觉相结合,“包谷黄、高粱红、米色的谷地装点于天地之间”为视觉,“荞麦的白色小花娇媚而散发异香,吸引无数蜜蜂,寻香乱飞”为嗅觉,写出了初秋田野色彩斑斓、花香四溢第二句从听觉角度,“蝉的高音,在初秋是极纯正的,算是首席小提琴。蛙歌,是唯一可以与之见高低的音律,它好似从不远的湿地里突然冒出来的,此起彼伏而空洞如箫。还有蝈蝈和蚂蚱们唧唧喳喳地倾诉,那是背景音乐”中蝉的高音、蛙歌、还有蝈蝈和蚂蚱们唧唧喳喳地倾诉为听觉,写出了昆虫们鸣叫之声的 独特美妙,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富有感染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高粱地外边是野性的草地,昆虫们齐声歌唱着,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这句话是写昆虫的鸣叫,“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使用比喻的修辞,“像”是比喻词,这里把昆虫齐鸣比作交响乐队,用交响乐队演奏的效果来形容秋天昆虫齐鸣的动听声音;“歌唱”本是人的行为,此处用来形容昆虫的鸣叫,这是比拟的修辞手法,用歌唱的美妙来写昆虫鸣声的动听。(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①_______。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不同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一般而言,道家比较偏重于哲学问题,②_______,强调顺应自然,超越世俗;儒家偏重于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强调人格完善,责任担当。儒家虽然侧重讲“人道”,但道家侧重讲“天道”,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追求儒家理想,兼济天下,锐意进取;③_______,独善其身,淡泊名利。2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儒家虽然侧重讲“人道”,道家侧重讲“天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B.虽然儒家侧重讲“人道”,道家侧重讲“天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C.虽然儒家侧重讲“人道”,道家侧重讲“天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的心态。D.虽然儒家侧重讲“人道”,但道家侧重讲“天道”,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的心态。22.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差异②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③又尊奉道家哲学【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应位于主语的前面,“虽然”要放在“儒家”的前面。二是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在“超然通达”后加上“的心态”。三是不合逻辑。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连接内容不符合逻辑,将“但”放在最后一小句前面。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此处填写“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的原因,结合“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不同的”分析可知,是因为存在差异,故可填写“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差异”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此处为照应句,照应“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句式的表达应为“特别是……与……的关系问题”;根据“强调顺应自然,超越世俗”可知,这个关系应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可填写“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前文“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可知,此处阐述儒道对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分号前说的是儒家,分号后应说道家,故可填写“又尊奉道家哲学”之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材料二: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谷爱凌在微博上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综合理解以上材料,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穷山距海,无远弗届《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说“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旨在告诫女婿:乐天安命,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而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运动员谷爱凌却说: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这位天才少女的精彩人生,正源于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正所谓,穷山巨海,无远弗届。 如果说刘姥姥的话堪为喻世明言,那么谷爱凌的感言,则是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豪迈宣言,更是一座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精神丰碑。作为挥斥方遒的新青年,处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新时代,我更激赏这种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锐气。正如《阿甘正传》中经典台词所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孕育着无限可能。穷山距海,无远弗届,不可限也。与其画地为牢,将自己的人生窄化为半亩方塘,不如不停奔跑,眼中凝视远方的星辰大海,脚下驰而不息,那些遥不可及的远方,就会成为身后倏忽即逝的风景。人生宛如风驰电掣的列车,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站。人生不设限,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卓越自我,激发潜能。球王贝利被问及自己职业生涯中哪一个进球最精彩时,他的回答是:下一个。功成名就的他,没有躺平、陷于逸豫,而是不断砥砺自我,超越自我。“球王”的美誉,不仅源于绿茵场上的进球,更源于人生长征中永不停息的奔跑。苏炳添没有陷入“亚洲人不可能进入9秒区”的魔咒和偏见之中,而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身极限。无数次晨光熹微中的起跑,无数次夜深人静时的理论学习,每一毫秒的进步,都是他不断超越的奇迹,也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更高、更强、更快”的奥林匹克精神。不惟体育需要突破,不断超越,各行各业亦然。谭婷,这位盲聋哑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成为律师,几乎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不可逾越的天堑,但他从特殊学校苦读,到考上大学,到通过律师资格考试,不断突破极限,终于成为全国2000万盲聋哑人中的第一位律师。“中国最酷爷爷”王德顺,24岁当话剧演员,49岁研究哑剧,50岁开始北漂,57岁创造“活雕塑”艺术……79岁时他因一场光膀走秀一夜爆红,85岁又驾驶飞机冲上云霄……他们丰富而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人生无须设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敢于突破界限,挑战自我,我们才能够不断砥砺自我,精进自我,遇见更美的自我。反之,当我们总以“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断提醒自己时,或许我们最终就成了恋栈的驽马,而无法成为驰骋千里的骐骥。“海到天边云作岸,山高绝顶我为峰。”人生没有极限,让我们不断突破,不断超越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中,刘姥姥的人生智慧来自农耕文化传统的生活经验,是中国几千年人情世态经验的积累,是中国这样典型的农业社会人际智慧。这种根植于农耕传统的智慧既有经验性又有时代的局限性。刘姥姥告诫女婿的这句话,虽然有原文具体语境,但抽取出来作为作文原材料,就有了语境的自足性,这种精简的类似 名言警句式的自主性,在内涵上往往呈现扩大化的特点。材料这句话是刘姥姥从自己的身份——庄稼人的定位出发谈处世的经验。这种经验,从传统农业文明阶层固化角度看,是劝女婿明确身份,安守本分,这是固守土地的底层农民的生活智慧。地多粮多碗就大,地少粮少碗就小,本事与生活质量要匹配。刘姥姥的这种生活智慧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生活欲望低而易于满足;行为上趋于保守,不敢超越边界,不愿寻求变化,缺少创新与突破,守多大碗,就是让人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认识自己有多大能力。吃多大饭,就是让人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扎实奋斗,不要好高骛远。而材料二中谷爱凌代表的是当代文化,代表的是当下青年的思想与行为,这些时代青年崇尚突破边界,崇尚创新,拥抱变化,他们不固化自己的角色或思想,愿意尝试创造,敢于突破传统,甚至敢于喊出“创造历史”的豪迈宣言。对于原材料,如果我们不把刘姥姥和谷爱凌局限为两个具体的人物,而是看成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那么,刘姥姥的人生智慧和谷爱凌的人生宣言,就代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碰撞,是农业社会思想与互联网时代思想的碰撞,是典型老年固守本分、不愿变化与时代青年崇尚创新、寻求突破的思想碰撞,甚至,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如此,这两则作文材料的结合,就产生了“1+1>2”的效果,极具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看,学生仍然可以立足写作主体——青年,从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出发,对两种思想进行多角度的权衡、比较、分析,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思维的层次性上,就可以实现从个体思想行为到文化传统利弊、当下时代潮流与文化革新、时代青年的思想与时代的匹配要求等方面进行层层深入地分析。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辩证性分析的要义是客观公正,能一分为二地、发展的看问题,那些绝对化的非此即彼的分析大多是情绪化的、极端化的,简单地否定传统肯定是欠缺说服力的,如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刘姥姥的生活经验,会更客观公正。立意:1.既要守住底线,又要敢于突破。2.唯有不断地突破自我界限,方能打造更高的格局。3.有时,守住本分,能防止我们越界。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西省阳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5:10:07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5.1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