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广安二中2023年秋高2022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这不是信仰不真,却是受了中国人相传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响,大家可以说得通,不争执。《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那隐微处,在别人无可代他用力处,在每一人之独处,最是那中庸之道之存在流行处。这也是讲的圣人难做。但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不为,非不能”,此又是说圣人易做。明代的王阳明也说圣人易做。王学讲到后来,说到满街都是圣人。有一位罗近溪,正在讲堂讲学,正讲每人可以作圣,有一端茶童子进来,听讲人问,那童子是否也能做圣人?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子的职务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谨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 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的职。纵使要孔子来端这茶,孔子也这么端,不会比这童子端的更好,这已是止于至善,不能不说他已是一圣人。这也是讲圣人易做。只因我们误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痒,不黑不白。一人说这对,一人说那对,不要紧,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讲此中道,却最讨厌乡愿。(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材料二: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断依赖于人们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就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力,人们的道德判断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中庸”加注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古今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谓成秩序,定天下。无论追名亦或逐利,无非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呢?关于幸福,亚里士多德在论及自由时说幸福在某种情况下是“关于财富的中庸之道”,而财富则是获取幸福的必要手段,但如果太贪婪就会成为财富的奴隶,也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毫无幸福可言。反之,若能守住中庸,人就获得了自由,而自由的人,才是有了“幸福”的人。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就是人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需要相应的规范以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为妨碍别人追求幸福。因此要文明,要有精神生活,要有“中庸之道”对经济欲望的限制,才会有幸福,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在这个意义上,显然守不住中庸之道,极端追求财富的人,是与幸福背道而驰的。譬如信任危机的出现,人人自危,相互不信任之下,何来幸福可言。(摘编自孔波涛、李慧《探讨“中庸之道”下经济的考察衡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之道”认为,事物可以假设有相反的两极,两极之间都是“中庸”所说的“中”,这个“中”的距离可以是很长的。B.佛教、回教、耶稣教传到中国,诸大宗教间之所以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是因为受了我国“中庸之道”的影响。C.同情是指要有恻隐之心,这是道德生活的基础,由此形成社会秩序。因此,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说是秩序。D.“中庸之道”认为要对经济欲望加以限制,这样才能幸福,这里所说的限制就是我们的欲望必须满足秩序与道德要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庸之道”,前者强调概念认知,后者强调社会行为。B.孟子和王阳明都说圣人易做,是指“中庸之道”没有绝对标准反而显得更容易。C.我们在生活中一团和气,很少苛责,不强调是非曲直,这其实并不是中庸之道。D.道德判断能力高的人更易践行“中庸之道”,因为他们往往更能感受他人的情感。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B.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4.“损人利己”这一行为为人所不齿,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现代人该如何践行“中庸之道”?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B3.A4.①有“己”就有“人”,我们的生活应处于这两者之间,损人利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②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说法,决不能“不痛不痒,不黑不白”,否则就是“乡愿”。5.①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尽量干好自己的事情。②要有“同情心”,保持“道德判断”,遵守正常的“秩序”。③要用相应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妨碍他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因此,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说是秩序”错,两个句子前后无因果关系。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是“成秩序,定天下”。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B.“是指‘中庸之道’没有绝对标准反而显得更容易”说法错误,不是说“中庸之道”没有绝对标准,而是强调心无杂念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哪怕是干好别人认为的小事情也是可以成为“圣人”。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讲“中庸之道”,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A.强调应该在“质”与“文”两极中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材料一“取两用中”的观点;B.强调为人与功业的问题,不属于“中庸之道”;C.强调社会关系与社会状态的问题,不属于“中庸之道”;D.强调彼此转换的问题,不属于“中庸之道”。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第三段“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可知,有“己”就有“人”,我们的生活应处于这两者之间,损人利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只因我们误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不痛不痒,不黑不白。一人说这对,一人说那对,不要紧,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讲此中道,却最讨厌乡愿”可知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说法,决不能“不痛不痒,不黑不白”,否则就是“乡愿”。【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第六段“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子的职务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谨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的职”可知,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尽量干好自己的事情。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断依赖于人们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就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力,人们的道德判断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可知,要有“同情心”,保持“道德判断”,遵守正常的“秩序”。结合材料二第二段“也就是人将对亲人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需要相应的规范以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为妨碍别人追求幸福”可知,要用相应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妨碍他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锻炼艾芜第一封信姐姐: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们那个沦陷了几年的家乡,弟弟冒险回去过一趟。我们部队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粮食运到江边,又把子弹搬上来,便决定去公路拦截。知道夜袭的地方就在我家乡,我兴奋得不得了。可惜那一夜太黑了,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来,是很不容易的。不过,我渐渐感觉出了。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当我感觉出来时,真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但同时又多么难过呵!四年前,我们还可以对着田野大声唱歌,现在却连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们还可以随意在小河边上,抛着石头打野鸭,现在却连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着想着,心里禁不住疼痛起来--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不久,队长叫我们格外注意,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倾听着远处驰来的汽车的声音。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弟弟青牧六月三十日第二封信姐姐: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那次夜袭,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运粮食和军火,耽搁了时间,就遭了敌人反攻,竞至陷入包围。有些人突围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赖这些地方是我的故乡,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熟。我便趁着地里棉花枝叶的遮掩。向我们那个院子爬去,天亮时,我便趁着四下没人,大胆走进门去。当年逃难让帮忙看家的佃户阿长,看出是我,连忙请我进屋,又到门外去瞧瞧,看有没有人尾来。我的书房仍和先前一样,书架和书桌,都摆得好好的。我向阿长表明谢意,他说这是他儿子阿宁保管 的,并带着骄傲的神情,夸奖阿宁,说他已进了中学。书读得很好,不错,难怪书桌上摆有代数、地理、历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译的短篇小说集那类的书。接着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学生制服,走进来向我打招呼,脸上却带着惊奇而又欢喜的样子。唉,谁还能认出这就是我们从小看大的,那个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起国家大事来。阿长神情很冷静,既不搭话,也没现出什么感动。我难受起来:“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见他儿子出去,阿长老头子便立即走来拍拍我的肩膀,小声地说:“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儿子在旁,我不好说的,老实说一句,我比谁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们队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个人好了。”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写到这里,夜袭的弟兄已经回来了,他们这次得到很大的胜利,我没法写下去了,明天再继续吧!弟弟青牧七月三日第三封信姐姐: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那一夜,我们悄悄地穿过田野,越过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时候,才敢小声地谈起话来。我记起在他书桌上摆的那本翻译的短篇小说了问他道:“你还读别的书没有?”他连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 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声音有些兴奋得颤抖起来,“现在请你告诉我,到我们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地方,还有多远?”我告诉他不要性急:“这里还是作战区域,不过有我们中国军队的地方,就有自由!”姐姐,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现在我写这封信时,他就正坐在我旁边。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要我附上一笔,说他阿宁问你的好!弟弟青牧七月五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阿宁解救——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部队转移到山上B.部队陷入包围——我逃回小院——争取阿长支持——轻信阿长而被捕C.故乡沦陷——与姐姐逃难——加入部队——同部队回乡作战D.部队下山夜袭——写第二封信——部队夜袭成功——写第三封信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翻译的短篇小说”在文中出现两次,前后呼应,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时也表现出阿宁对自由进步的追求。B.从“老爹”到“老头子”,再到“老家伙”,称谓变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与心境下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C.林中伏击的情节中,插入“我”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联想,这既舒缓了小说的节奏,又赋予小说象征意味。D.小说以“锻炼”为题,既指“我”在战争生活中获得的人生历练,也指阿宁从放牛娃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8.阿宁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小说由“我”写给姐姐的三封信组成,这样处理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A7.C8.①阿宁出手解救“我”,从而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变化。②“我”的形象在阿宁的衬托下更为鲜明,阿长、阿宁父子也在对比中凸显差别。③通过阿宁和对阿宁一家的叙说,揭示了沦陷区百姓被压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④阿宁是更年轻的另一代人,他的觉悟和成长,象征抗战精神的接续,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义。9.①采用书信形式,贴合动荡不安、亲人离散的抗战背景,真实还原“我”的战斗生活。②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叙事更加集中。③可直诉内心感受,引发读者的代入感和共鸣,也增添了小说的抒情色彩。④书信呈现的断续状态,形成许多悬念与留白,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遐思。【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A.“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错误。原文“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可知,“我”先回到部队,再写的第一封信。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赋予小说象征意味”错,“我”对过往生活的联想并不能赋予小说象征意味。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可知,情节上,通过阿宁解救我的行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原文“‘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可见,阿长、阿宁父子也在对比中凸显差别。由“我的书房仍和先前一样,书架和书桌,都摆得好好的。我向阿长表明谢意,他说这是他儿子阿宁保管的”“‘现在请你告诉我,到我们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地方,还有多远?’我告诉他不要性急:‘这里还是作战区域,不过有我们中国军队的地方,就有自由!’”“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可见,“我”的形象在阿宁的衬托下更为鲜明。所以阿宁这一人物让小说中的形象更加鲜明。由原文阿长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以及阿宁的话,“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即使完全受了 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可知:通过阿宁和对阿宁一家的叙说,揭示了沦陷区百姓被压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动的背景。由原文“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可知,主题表达上,通过塑造阿宁,深化了文章英勇抗日的主旨:阿宁是更年轻的另一代人,他的觉悟和成长,象征抗战精神的接续,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构思技巧的能力。战争年代,青年参军离家,采用书信形式与家人诉说,贴合动荡不安、亲人离散的抗战背景,真实还原“我”的战斗生活。由原文“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可知,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弱化了小说情节,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叙事更加集中,使行文更加自由,便于串联各种场景,在现实与回忆、想象之间灵活切换。由原文“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兴奋得不得了”“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可知,书信体小说重在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和性格特征,引发读者的代入感和共鸣,也增添了小说的抒情色彩。由“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写到这里,夜袭的弟兄已经回来了,他们这次得到很大的胜利,我没法写下去了,明天再继续吧!”“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书信呈现的断续状态,形成许多悬念与留白——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是真的吗?村子遭遇了什么?队伍转移成功了吗?“我”为什么要静养?受伤了吗?夜袭的弟兄们都经历了什么……,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遐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阿房宫赋》)材料三: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今有土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曰: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于是财用足而饮食薪菜饶。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下必听从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国邑虚,朝廷兇而官府乱,公法废而私曲行,仓廪虚而囹圄实,贤人退而奸民进。其君子上谄谀而下中正,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于是财用匮而食饮薪菜乏。上弥残苟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节选自《管子·五辅》)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下和A同B而有礼义C故D处安而动威E战胜而守固F是以G一战H而正诸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指被攻占,《六国论》“洎牧以谗诛”的“诛”指被杀害,两者用法相同。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后语义引申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C.治,与下文“乱”相对,文中指治理得好,君主向往的“治世”指太平盛世。D.疾,指憎恨,成语“疾恶如仇”“疾言厉色”等中的“疾”还保留了该义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当时百姓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生活困苦,荒年免不了饿死,这是由君王“制民之产”不当造成的。B.材料二指斥秦统治者只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从对比中体现人心事理,揭示出秦王朝无道而咎由自取的历史结局。C.材料三认为从历史经验看,能建功立业、声誉昌隆、名播天下、流芳后世的君主,都是因得到了民心;而国破家亡的,无不是因失去了民心。D.材料一与材料三都认识到道德教化的作用,不同在于,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首要地位,而后者认为须兼重“德治”与“法治”。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14.三则材料都强调执政为民,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F11.D12.D13.(1)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给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2)所以小祸是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大祸是身死国家被灭亡。由此看来,为政就不可不谨慎对待这些问题了。14.材料一侧重讲君主制民之产,先使百姓富足,再用礼义引导,即先富民再治民的执政为民方式。材料二侧重讲不贪财,不施暴的执政为民方式。材料三侧重讲用实际政绩来证明,既要宽厚又有威信的执政为民方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上下协调而有礼仪,这才生活安定而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而防务巩固,因而一战而征服诸侯。 “故”,表示因果关系,放在下一句句首,其前应断开,故C处应断开,D处不断开;“处安而动威”与“战胜而守固”是并列关系,结构一致,应分别成句,在E处和F处断开。故在CEF三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二者都是被动用法。句意:函谷关被攻占。/等到李牧因谗言被杀害。B.正确。C.正确。D.“成语‘疾言厉色’中的‘疾’还保留了该义项”错误。疾言厉色: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所以,“疾”,应是“急速”的意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首要地位”错误,材料一“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讲先富民,再教民,人民有一定的产业,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谨”,形作动,认真地从事;“孝悌”,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颁”,通“斑”,花白。(2)“是以”,因此;“兵挫而地削”,被动句,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政”,为政;“慎”,谨慎对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材料一“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可知,君主制民之产,先使百姓富足,再用礼义引导,即先富民再治民的执政为民方式。由材料二“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可知,秦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最后导致灭亡,从反面强调执政为民,应为不贪财物,不实行暴政。又材料三“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公 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是故……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可知,善为政者要用实际政绩来证明,对百姓既要宽厚又有威信。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畜养鸡、小猪、狗、大猪,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给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材料二:可叹呀!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材料三:古代的圣王,所以能取得盛名广誉,丰功伟业,显赫于天下,为后世所不忘,不是得到人们拥护的,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暴君之所以丧失国家,危及社稷,宗庙倾覆,被天下人消灭,不是由于失掉人们拥护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现今拥有国土的君主,都希望生活安定,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防务巩固,大的想统一天下,小的要称霸诸侯,却不重视争取人。所以,弄得小则兵败而地削,大则身死而国灭。所以说:“人”是不可不非常注重的,这是天下顶重要的问题。我们说:得人的方法,莫如给人以利益;而给人以利益的方法,莫如用实际政绩来证明。所以,善于 为政的,总是田地开垦而城邑殷实,朝廷安闲而官府治理得好,公法通行而邪道废止,仓库充实而监狱空虚,贤人得用而奸臣罢退。上层人士,总是崇尚公正而鄙视阿谀之风,士民,总是重视勇武而鄙视财利,平民,总是爱农而厌恶大吃大喝,从而财用充足而日常生活富裕。所以,君主要宽厚而有所减免,人民要从而无所怨恨,上下协调而有礼仪,这才生活安定而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而防务巩固,因而一战而征服诸侯。不善于为政的,总是田荒芜而城邑空虚,朝廷惊扰而官府混乱,公废弃而邪道风行,仓库空虚而监狱人满,贤罢退而奸臣得用。上层人士,总是阿谀成风鄙视公正;士民,总是重视财利而轻视勇武;民,总是喜好吃喝而厌恶耕作,于是财用缺而日常生活困难。君主非常残暴苛刻而无减免,人民特别固执凶顽而不肯服从,上下互相争利而不协调,所以生活不安定而办事无威信,战争不胜而防守不固,所以小祸是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大祸是身死国家被灭亡。由此看来,为政就不可不谨慎对待这些问题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①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②。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鹿门,山名,在襄阳。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B.颔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D.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作者的行踪把二者巧妙地连接在一起。16.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寺宁静、渡头喧闹的江边暮景。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表现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潇洒超脱的襟怀。【解析】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A.“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错误,从诗人经历可知其隐居是无奈之举。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描绘了山寺宁静、渡头喧闹的江边暮景。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3)《大学之道》中,写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常于几成而败之④.慎终如始⑤.知所先后⑥.则近道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焉、省、慎。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题。暑假期间,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到影院观看3D电影。但是,看完3D电影之后,(A)这是为什么呢?3D电影是模仿人眼视角,用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完成的。大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两台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叠加而成的,观众戴上3D眼镜就会看到三维立体图像。两部摄像机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观影者两眼之间的距离,通常这个距离会取大多数人的一个平均值,但(B)。成年人用的3D眼镜规格是一样的,对部分成年人来说,可能不合适,这就成为观影时眼睛受累的原因之一。对未成年人来说,①只有戴着和成年人规格 相同的3D眼镜,视疲劳才会更加严重②有实验证明:3D画面造成的视疲劳超过普通画面的3倍以上。③除了大量实焦画面,3D电影还有丰富元素的虚焦画面,④这会使眼球重新聚焦,⑤让人产生眩晕感。观看3D电影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心理会随着剧情产生变化,加上感官带来的刺激,眨眼频率变低,观众更容易感到劳累甚至头痛。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有人会觉得眼睛疲劳、头晕甚至头痛(会出现视疲劳或头晕甚至头痛的现象)B这个平均值不能适用于所有人19.①删掉“只有”“才”或改成“如果“就”②删去“以上”③“丰富”与“元素”互换【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语境在说有一些人看完3D电影之后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提出问题,下文“眼镜不合适就成了观影时眼睛酸胀的原因之一”“加上感官带来的刺激,眨眼频率变低,观众更容易感到劳累甚至头痛”,针对3D电影的观感作解释,应填:有人会觉得眼睛疲劳、头晕甚至头痛。B根据“成年人用的3D眼镜规格是一样的,对部分成年人来说,可能不合适,这就成为观影时眼睛受累的原因之一”可知,前文所说的平均值并不适合所有人,可填“这个平均值不能适用于所有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只有……才”不合逻辑。戴着和成年人规格相同的3D眼镜”是“眼睛会更加疲劳”的条件,或是作者的假设,可删掉“只有”“才”或改成“如果……就”。②“超过……以上”成分赘余,不合逻辑。倍数应是确切的数,而不是概数,应删去“以上”。③“丰富元素的虚焦画面”语序不当,应将“丰富”与“元素”互换。(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天性享受甜味带来的快感,所以对糖总是欲罢不能。可是随着健身观念的普及,慢慢地“糖”便和“肥胖”建立起了不好的联系,人们认为①。于是,代糖应运而生。代糖是什么?这就要从甜味剂的分类说起。甜味剂指的是能给予食物甜味的物质,根据是否可以产生热量给人体提供能量,②。营养性甜味剂主要包括糖类和糖醇,是人体供能的主要来源。非营养性 甜味剂也包括两类,一类是从植物中天然提取的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另一类则属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这类甜味剂的特点是几乎不含热量,但甜度超高,所以多使用为代糖。传统认为,代糖由于不会被人体吸收降解,所以不会对血糖浓度造成影响。但早在2014年,研究人员发现小鼠摄入代糖后微生物组的变化与血糖反应之间存在关联性。最近一项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学术论文则更是表明,③。所以使用代糖并不能代表健康,市面上出现了各种打着“无糖”标签的饮料,大家一定要在购买前仔细阅读配料表。20.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家要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路径,用我们每个人的辛勤汗水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B.栏目通过季羡林等大家的成长故事、人生智慧、创新精神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C.老师讲课时候说,大家一定要掌握经常要用到的知识,检查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赶紧问。D.张厚粲渐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和自信,大家闺秀的外表下,装着桀骜不驯的心性。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A21.①过多摄入糖类就会引发肥胖②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③代糖确实会提高人体血糖浓度【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题干中“大家”是代词,代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A.“大家”都是代词,代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B.“大家”指的是学者专家;C.“大家”特指现场的学生;D.“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整个语段的大致内容是介绍代糖并揭示人们对代糖认识的一些误区。①处,上文指出“糖”和“肥胖”建立起了不好的联系,因此,该空是对上一句的展开和解释,应填写“过多摄入糖类就会引发肥胖”;②处,上文提到要解释代糖的概念就要从甜味剂的分类说起,后文提到了根据热量甜味剂可以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两个大类;因此空缺处是对下文的总述,填“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 ③处,根据上文分析,传统认为代糖不会影响血糖浓度,但14年的研究指出二者之间存在关联,而近期的研究“则更是表明”的“更”字表示了递进关系,说明不但存在关联,而且代糖确实会提高人体的血糖浓度,因此空处填“代糖确实会提高人体血糖浓度”。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小镇做题家”本是一些网友的自嘲之语,他们出身农村或小城,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进阶,但在步入社会后却感慨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现在多被用来嘲讽出身寒门,因为善于做题而考入名校,但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青年学子。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立足“地平线”,力至“天花板”人生如牌局,每个人拿到的牌面千差万别,有人一手好牌,不战自得,稳操胜券;有人满把零散,七拼八凑,仍落下风;有人开局尚可,全赖谋划,有得有失……谁也无法推拒、改变、交换手中之牌,谁也不能摆脱现有条件、境况、际遇的束缚。面对无可更改的局面,我们只能立足“地平线”,接受现实,认真规划,苦心经营,全力奋斗,凭现有之牌打出最大赢面。立足“地平线”,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是对当下困局的体谅,是以平和沉稳的心态去消解“己不如人”的失落,是以健康积极的情绪去对抗“先天不足”的愤懑。人的出生确无公平可言,每个人拥有的地域、家庭、教育、经济、财富、机遇、资源……各有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层面、不同高度的人生起点,艳羡旁人轨迹,向往其他命运亦是徒劳,最终都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去谋划筹算,开拓创造。前国足李明的孩子李嗣镕自然更容易走上父辈的道路,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却没有充足的条件和资源闯荡足坛;名校倡导素质教育,而以华坪女高为代表的一类学校则以“走出大山”为旨要。我们不必纠结于无法更改的起跑线,不必恼恨于无法弥补的匮乏与艰辛,唯有承认不足,直面短缺,尊重现状,才能以冷静沉着的头脑、勇于拼搏的坚毅、稳扎稳打的节奏透视困局,掌控人生。力至“天花板”,是对丰盈生命的渴望,是对改变命运的信仰,是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实现最大可能的激情,是以个人行动为工具去开创不俗功业的力量。身陷沟壑,却能以傲世苍穹的姿态仰望长空万里;足踏泥淖,却能以屡败屡战的韧性登顶风雪千山。或许穷尽心力,也无法到达另一个更旷阔的渡头,但这种生生不息、昂扬进取的奋斗之气足以慰藉平生;或许耗尽光阴,也无法进入另一个更夺目的世界,但这种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锋锐之气足以构筑未来。也许“寒门学子”眼界狭窄,也许“小镇做题家”不善 交际,但人生本就是由无数个从起点到终点的生命阶段构成,立足“寒门”“小镇”,奋力前行,考取众人歆羡的名校、实现第一阶段的梦想之后,大可以再以此为“地平线”,又向下一个阶段的“天花板”继续进发,创造下一个不凡之功,开启下一段闪耀旅程。立足“地平线”,理想无须即时成真;力至“天花板”,人生尽可逐步求全。好高骛远、怨天尤人只是弱者无力改变逆境的喟叹,着眼现实、奋力拼搏才是强者迎战世界的风骨。让我们卸下心中不平,放下烦恼千般,妥善筹划,行稳致远,实现人生“跃层”,尽现人生“高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考生在分析材料时要完成几方面的分析,一是“何为小镇做题家”,顾名思义,“小镇”指的自农村或者小城镇,“做题家”,貌似有个“家”,却并非褒义,而是指这些没有什么背景和资源的人只能通过努力做题改变命运。二是我们该如何看待“小镇做题家”,材料前半部分,有人对“小镇做题家”持嘲讽态度,认为他们出身寒门,进入大学后因为缺乏交际能力、眼界和视野不够而很难出众;然而张桂梅校长却肯定了“小镇做题家”,因为当我们没有其他资源的时候,只能靠自己努力做题改变命运。考生应当对“小镇做题家”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对于出身寒门,没有太多资源的平凡者,靠自己努力争取更好的未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也应当向他们致敬。三是为何会出现“小镇做题家”,背后恐怕还是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有关,考生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谈自己的看法。综上,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角度:1.每一份努力都不该被嘲讽。“小镇做题家”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面对现实困境也不自暴自弃,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底层逆袭的奇迹并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样的努力不该被嘲讽。2.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小镇做题家”有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云南大山里,张桂梅校长说,“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说,“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他们感动全网,或唤起“读书改变命运”的价值力量,或展现“诗和远方”的浪漫梦想。3.教育公平从热血拼搏到对自身发展局限的无奈,“小镇做题家”的焦虑与迷茫体现了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叩问着教育公平的深层次含义。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首先就要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主力军”的角色,通过国家法令优化(教育法修正)、教育领域改革(“双减”政策实施)、加快学校建设(加强学校标准化及均等化)、师资力量调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教师对口 交流)等常规手段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其次,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能够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4.青年成长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坚韧的青春无不是迎着困难和迷茫披荆斩棘,出生于哪里从来都不是影响人生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相信,穷且益坚、磨砺以须才是出彩青春该有的模样;我们相信,自嘲为“小镇做题家”的年轻人,能将这戏谑的自嘲当作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开端,重拾自信,乘着梦、追着光、挟着勇气,继续跋涉。写作时可选择一个角度写,应当先肯定“小镇做题家”的奋斗、拼搏精神,可以列举寒门出贵子的例子,论述任何时代奋斗都应是青春出彩的正确方法;接着批驳那些以出身论英雄的观点,可以正反对比论述,出身并不是决定成才的关键,有些资源很好的所谓“贵族子弟”也并未成才,有的反而沦为阶下囚;最后可以给“小镇做题家”提出建议,不要自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相信“小镇做题家”不比别人差。立意:1.读书改变命运,努力值得点赞。2.出身并非躺平借口,奋斗才是最美姿态。3.化解教育不公,唯有多方努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理科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文科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2:5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5.1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