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安徽县中联盟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第七课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发明了纸和印刷术,这两项伟大发明的普及促进了书籍的刊行和传播。但书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损坏,有的甚至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为此服务的文献修补技术也就相应发展起来。历史上众多工匠艺人在装订修复书籍的长期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一门专门工艺。古籍修复技术是保护历代古籍完整流传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古籍修复作为一项细致的手工操作技术,到清代乾嘉年间发展完善,我们今天所见的古籍修复技术,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涉及修复工具、修复材料、修复装订技法以及修复的原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人在古籍修复中非常注重工具的配备,如锤书用的平面铁锤、装订纸捻和订线时使用的铁锥子、下锥打眼用的木制敲槌等都是古人发明的,其他工具还有剪刀、裁割纸张的小刀、镊子、修复台、弯刀、排笔、鬃刷、喷壶、骨簪、夹板、锥板、纸壁、铅块、长方石、钢铿、压书机等,为古人有效地开展古籍修复装订提供了条件。古籍修复也十分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搭配,主要体现在纸张、染料和浆糊等方面。用于古籍修复的纸张主要有棉连、罗纹、单宣、毛边、毛太以及各种棉纸等,主要染料有石、藤黄、槐黄、栀子、墨汁等,浆糊一般使用小考淀粉浆糊。作为装订修复古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工匠艺人首先必须懂得鉴别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染料,学会制作浆糊的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历史上各个时期典籍的装帧形式。了解各个时期典籍所用纸张及不同地域的装帧风格。操作中,更需要有娴熟的技艺。修复一本古籍往往涉及到诸多工序,一招一式皆有其规范与标准,这对从事古籍修复人员的素质修养及操作手法要求极高。前人修复古籍,针对不同的破损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书叶去脏、染书染纸、搭配旧纸、书叶溜口、修复揭纸、装裱书叶、喷水倒平、书叶划栏等技法都是必须掌握的。同时也有针对不 同的损毁原因而设计的技法,如针对虫蛀、鼠啮的书籍,如何修补个别孔洞、修补全页孔洞、粘补书边、处理挖掉的印章等都有专门的修复技法。还有诸如对于水渍、霉变、火烬古籍的修复,对于两面有字的古籍的修复,都有非常巧妙的处理方法。装订作为修复古籍的一道工序,不同装帧形式的古籍有不同的装订方法。古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装订古籍的程序,主要有折叶、衬纸、接书背、锤平、齐栏、压实、订纸捻、裁齐、锉平、包书角、装书皮、锥眼、订线、贴书签、写书根等,形成了一整套装帧技法,既保护了书籍,又非常美观。古人在修复实践中总结出许多科学的修复技法,如“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就是避免进行破坏性修复的精彩表述。古人把修复分为“整旧如新”和“整旧如旧”两种,“整旧如新”的方法一般比较注重美观和艺术性,如“金镶玉”就是一种常见的整旧如新方式。“整旧如旧”法主张不破坏古籍原有的面貌和研究信息,在修复五代敦煌遗书时,曾不自觉地为修复者所采用。后来“整旧如旧”则是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修复时避免修复者的干预,进行可逆的修复,都为今人所继承和采纳。(摘编自《中国古籍修复的历史与现状》)材料二:廉成春,是一名拥有15年经验的古籍修复师。从业至今,她修复了上千本古籍,其中最古老的一本北宋文集距今已有800多年。廉成春师承杜伟生先生,杜先生是一名正统的古籍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先生在国家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46年,是全国古籍修复行业的扛鼎人物。而作为一名民间修复师,廉成春则为众多藏家修复了无数古籍。古籍修复的对象,不仅包括博物馆中的藏品,还有许多流传于民间的文献、地契、族谱等。廉成春游走于民间,让更多古籍得以更好地被保存、被流传。“修复古籍的过程就像做一场复杂的手术一样,经验和技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耐心和耐性。”遇到复杂的修复工作,廉成春一人独坐一天也修不完一页。那些承载时光的纸痕、墨迹穿越千百年来到我们面前,需要一双巧手,将时间的脚步放得慢些,让它们能够流传得更久远一些。“这也是修复古籍需要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不破坏原有形式的原则。”廉成春说。她的修复手法注重可逆性,即待百年之后再需修补,后人也可以重新修补。除了是一名古籍修复师,廉成春还有一个新的身份:抖音创作者。廉成春通过短视频记录自己的修复过程,并以此向更多人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渐了解抖音的各项功能和传播途径后,她进一步明白,新媒体在当下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通过抖音,我可以更加快捷地结交相关门类的专家和学习伙伴,也可以将古籍修复的基础知识普及给不了解的观众。”与此同时,廉成春在发布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将修复技术数字化传播的好处——让更多人看到这项手艺的同时,古籍和文物可以更好地被收藏和保护。修复古籍是一项艺术工作,但它也是一项有着深远意义的传统文化技艺。(摘编自《生活可以很艺术:用一生的耐心为古籍“做手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古籍修复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进行修复时尽量不破坏古籍原有的面貌,进行可逆的修复等。B.材料一主要对中国古籍修复的历史进行了总结,从修复工具、修复材料、修复装订技法以及修复的原则展开论述。C.材料二选取当下古籍修复行业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以她的经历、感受来展现古籍修复的发展新特点和古籍修复人才的专业精神。D.材料二中廉成春认为只要借助抖音等平台扩大古籍修复影响力,就能让更多人加入古籍修复事业中来。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古籍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会被损坏,甚至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所以古籍修复技术也就相应发展起来。B.古籍修复技术成为一门专门工艺,离不开历史上众多工匠艺人在装订修复书籍的长期劳动过程中相关经验的积累。C.古人在修复古籍的过程中,不仅发明了修复工具,而且使用的修复工具多种多样,这些工具是有效开展修复工作的前提。D.相较于比较注重美观和艺术性的“整旧如新”的修复原则,“整旧如旧”原则更加科学,这一原则被今人所继承和采纳。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列举各种修复方法,论证了古籍修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操作手法要求极高。B.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对中国古籍修复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总结和归纳。C.材料二首段在介绍廉成春时,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强调了她在修复古籍工作中经验丰富D.材料二多次运用引用论证,直接引用廉成春的话,展现了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籍修复师应具备哪些条件。5.请结合两则材料,从国家的角度谈谈如何推动当下中国古籍修复行业积极健康发展。【答案】1.D2.C3.B4.①学习、掌握古籍修复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②不断积累古籍修复的经验,提升古籍修复的技艺。③培养耐心和耐性。④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向优秀的前辈学习。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不断探索新的古籍修复装订技术。5.①国家要重视古籍修复,加大宣传,投入资金,对破损毁坏的古籍开展专业性的修复,使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得到修缮和保护。② 国家要积极培养优秀的古籍修复方面的专业人才,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古籍修复行业。③国家要积极促进古籍的活化与数字化发展。国家不仅要采取措施让破损毁坏的古籍得到修复和保护,更要让古籍发挥其价值,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古籍为更多人服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只要借助抖音等平台扩大古籍修复的影响力,就能让更多人加入古籍修复事业中来”错,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二末段“廉成春通过短视频记录自己的修复过程,并以此向更多人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渐了解抖音的各项功能和传播途径后,她进一步明白,新媒体在当下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可看出新媒体还有许多其他形式,而且借助这些平台只是可以展示,并不一定能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些工具是有效开展修复工作的前提”错,属于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为古人有效地开展古籍修复装订提供了条件”可知,应是这些工具是有效开展修复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对中国古籍修复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总结和归纳”错。材料一第二段提出“它涉及修复工具、修复材料、修复装订技法以及修复的原则”,然后第三段写“前人在古籍修复中非常注重工具的配备”“古籍修复也十分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搭配”,第四段介绍“修复一本古籍往往涉及到诸多工序”,第五段介绍“古人在修复实践中总结出许多科学的修复技法”,应是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对中国古籍修复的历史作了总结和归纳,不包括现状。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二第三段“古籍修复的对象,不仅包括博物馆中的藏品,还有许多流传于民间的文献、地契、族谱等”,据此看出,学习、掌握古籍修复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②材料二第三段“修复古籍的过程就像做一场复杂的手术一样,经验和技艺固然重要……”,据此看出,不断积累古籍修复的经验,提升古籍修复的技艺。③材料二第三段“修复古籍的过程……但更需要的是耐心和耐性”,据此看出,培养耐心和耐性。 ④材料二第二段“廉成春师承杜伟生先生,杜先生是一名正统的古籍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先生在国家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46年,是全国古籍修复行业的扛鼎人物”。据此看出,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向优秀的前辈学习。⑤材料二末段“廉成春通过短视频记录自己的修复过程,并以此向更多人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渐了解抖音的各项功能和传播途径后,她进一步明白,新媒体在当下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通过抖音,我可以更加快捷地结交相关门类的专家和学习伙伴,也可以将古籍修复的基础知识普及给不了解的观众。’与此同时,廉成春在发布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将修复技术数字化传播的好处——让更多人看到这项手艺的同时,古籍和文物可以更好地被收藏和保护”,据此看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不断探索新的古籍修复装订技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材料一第一段“历史上众多工匠艺人在装订修复书籍的长期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一门专门工艺。古籍修复技术是保护历代古籍完整流传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据此看出,国家要重视古籍修复,加大宣传,投入资金,对破损毁坏的古籍开展专业性的修复,使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得到修缮和保护。②材料一第一段“古籍修复作为一项细致的手工操作技术,到清代乾嘉年间发展完善,我们今天所见的古籍修复技术,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涉及修复工具、修复材料、修复装订技法以及修复的原则”,材料二第四段“修复一本古籍往往涉及到诸多工序,一招一式皆有其规范与标准,这对从事古籍修复人员的素质修养及操作手法要求极高”,据此看出,国家要积极培养优秀的古籍修复方面的专业人才,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古籍修复行业。③材料二末段“廉成春在发布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将修复技术数字化传播的好处——让更多人看到这项手艺的同时,古籍和文物可以更好地被收藏和保护”,据此看出,国家要积极促进古籍的活化与数字化发展。国家不仅要采取措施让破损毁坏的古籍得到修复和保护,更要让古籍发挥其价值,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古籍为更多人服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月香雪铁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是一家文学杂志的小说编辑,工作之余我在小说《哦,香雪》那样的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乘火车在北京与河北省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去,就看见了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 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这里的百姓年复一年在困顿中平静地守着日子,没有发现他们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耕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足能换得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这使我有点心酸——那火车上的人,谁会留神车窗下边这些深山少女的脚和鞋呢。然而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希冀的起点。她们会为了一个年轻列车员而吃醋、不和,她们会为没有看清车上某个女人头上的新型发卡而遗憾。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无比雄壮的火车,火车也会借了这一分钟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许这风景里也包括女孩子们。火车上的人们永远不会留神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哦,香雪》发表于1982年的《青年文学》杂志,1983年春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和被文学前辈肯定的喜悦心情尚未褪去,同年3月25日、26日的《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又续两天刊载我的这篇小说,且配以大幅插图。可以想见在当年,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我接连读到那两天的《人民日报》的心情,那是意外的惊喜,是自我感动,也还有夹杂着虚荣心的亢奋。我在报刊亭买了那两天能够买到的所有《人民日报》,分别寄赠亲朋好友,并留出两份摆在书桌显眼处,每日“捧读”几遍。1983年的那个春天,我不断接到读者来信,那些信来自不同的地方,写得热情、诚挚,信的主题是同一个:读者们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了《哦,香雪》,他们喜欢这个小说,喜欢并心疼着香雪。我应当感谢香雪,她从深山皱褶里出来,走进了那么多普通读者的心。我那颗自我陶醉的心渐渐沉静下来,因为我所获得的荣誉,实在是那个变革的大时代给予一个青年作者远超出她文学才能之上的慷慨馈赠。三十五年过去了,如今,当我在文学交流的场合同读者见面时,却常常听他们讲起当年读《哦,香雪》的感受。一位在铁路系统工作的记者告诉我,1983年他在村里念初中,读到了《哦。香雪》,便渴望将来当个列车员,又神气又好谈对象。几年前的一次文学讲座中,一位金融业的职员告诉我,他是湖南人,当年因为读了《哦,香雪》,就决定一定要考上大学,从自己的小山村走出来见大世面。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一个醒来的民族打量自己那积极的惊异目光,一个时代那求变的、期盼新生活的势不可挡的行动力。而一个写作者,只有像谷穗对大地深深弯下腰那样,对生活深深弯下腰去,才有可能听见大山深处一个女孩子的心跳,才有可能捕捉到一个时代富有活力的脉动。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旅游风景区的一部分,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 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可以欣赏的风景。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从前她们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而香雪们的下一代也已成人。时间在前进,科学技术在飞奔,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过去二百年里发生的变化远远超过了前五千年。我愿意拥抱高科技带给人类所有的进步和幸福,但巨大的物质力量最终并不是我们生存的全部依据,它应该是巨大精神力量的预示和陪衬。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中写到,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脑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1983年3月的《人民日报》在我手上已经发黄发脆,但我面前呈现的却是一场晶莹的香雪过后,如云如烟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鸟儿鸣唱,满目青山。(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在京冀交界处那个香雪生活的山村里短暂地生活过,那里的人们和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正是在那里结识了香雪。B.那个小山村的姑娘们隆重地梳洗打扮去看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她们对火车的“一往情深”中,既有梦想和希望,也有对世界的好奇。C.“我”在报刊亭大量购买连续刊载了“我”的《哦,香雪》这篇小说的《人民日报》寄赠给亲朋好友,这体现了“我”内心的惊喜和感动以及虚荣心的亢奋。D.把旅游说成“流油”,是从前香雪们的说法,也是时代之声,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心态的一个缩影,而现在香雪们一改过去的贫穷闭塞变得从容自信。7.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山村中的见闻与经历时,作者既有丰富的客观性描述,也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态度与心底的情感。B.在回顾《哦,香雪》发表至今的经历时,作者用直接引述的方式写这篇小说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和他们对这篇小说的评价。C.文中连续两段以“三十五年过去了”作为开头,分别引出了《哦,香雪》带给读者及作者自身的影响和当年那个小山村发生的巨变。 D.最后两段先将时间和话题延伸,又转回到“香雪”身上,表达深刻的时代思考,最后以呼应和以景结情的方式收束全文,极具艺术张力。8.与1983年相比,如今香雪们和她们所处的世界都已发生巨变,本文却着重表达了作者作为一名作家身处巨变之中的不变的态度。请结合文本对此作简要分析。9.“真实”与“虚构”是小说艺术中永恒的基本要素,你认为应当怎样看待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请结合本文与小说《哦,香雪》谈一谈你的理解。【答案】6.A7.B8.①作家应贴近生活,关心生活,捕捉时代富有活力的脉搏。②作家要始终不忘巨大精神力量的主体性,重视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学会回望从前、审视心灵。③作家要珍惜和葆有“香雪”身上那种人间的温暖和清新的美德。9.①小说的“虚构”应建立于“真实”的基础上。如《哦,香雪》中香雪所处的环境和人物原型,女孩们对火车的渴望等,都有现实的基础和依据。②小说要注重用“虚构”反映和超越“真实”。如作者在《哦,香雪》中虚构了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故事,更好地表现了时代特点和主题思想。③小说将“真实”和“虚构”有机结合,才能让小说既能充满艺术感染力,又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哦,香雪》这样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我’在京冀交界处那个香雪生活的山村里短暂地生活过,……‘我’也正是在那里结识了香雪”错。香雪是作者在其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直接引述的方式”错,应为间接引述的方式。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①由原文“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一个醒来的民族打量自己那积极的惊异目光,一个时代那求变的、期盼新生活的势不可挡的行动力。而一个写作者,只有像谷穗对大地深深弯下腰那样,对生活深深弯下腰去,才有可能听见大山深处一个女孩子的心跳,才有可能捕捉到一个时代富有活力的脉动”可知,作家应贴近生活,关心生活,捕捉时代富有活力的脉搏。 ②由原文“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脑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可知,作家要始终不忘巨大精神力量的主体性,重视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学会回望从前、审视心灵。③由原文“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可知,作家要珍惜和葆有“香雪”身上那种人间的温暖和清新的美德。【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小说的“虚构”应建立于“真实”的基础上。《哦,香雪》中香雪所处的环境和人物原型,女孩们对火车的渴望等,都有现实的基础和依据。如作者在本文中写道“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②小说要注重用“虚构”反映和超越“真实”。在《哦,香雪》中虚构了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故事,更好地表现了时代特点和主题思想。如作者在本文中写道“这里无法耕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足能换得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③“当年因为读了《哦,香雪》,就决定一定要考上大学,从自己的小山村走出来见大世面。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一个醒来的民族打量自己那积极的惊异目光,一个时代那求变的、期盼新生活的势不可挡的行动力”“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给我的信中写到,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小说将“真实”和“虚构”有机结合,才能让小说既能充满艺术感染力,又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哦,香雪》这样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醮、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败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①》)材料二: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节选自《贞观政要·节俭》)[注]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人争A非之B以为C鄙吝D故不随俗E靡者F盖鲜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文中指弊病、毛病、缺点,而现代汉语中的“病”多用来指疾病、生病。B.鲜,意思是少,与《爱莲说》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鲜”字意思相同。C.速,既可指速度快,也可作动词,表示招致、邀请,文中“速”是前一个意思。D.具,文中指准备、置办,与《桃花源记》中“具答之”的“具”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自述自己从小就不喜欢奢华服饰,以节俭朴素为美,对于别人讥笑他固执浅陋他引用孔子的话来回应。B.司马光在论述节俭这一话题时,不仅能结合自身经历,还将过去和现在士大夫的宴请风俗作对比,所持观点、态度鲜明。C.人们对大禹凿九山、开九江没有抱怨,而秦始皇营建宫室却遭到了人们的极力反对,唐太宗以史为鉴,放弃了建造宫殿。 D.贞观元年后的二十年间风俗简洁淳朴,国家钱财布帛充足,老百姓没有饥饿寒冷的威胁这缘于唐太宗能够以身作则,并禁止王公大臣们奢靡浪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14.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司马光和唐太宗倡导节俭的出发点有何不同。【答案】10.BDF11.C12.D13.(1)立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耻辱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讨论的。(2)秦始皇营建宫室,但人们大多反对,因为(秦始皇)是为了满足其私欲,建设成果不和人民一起享受。14.①司马光倡导节俭是为了训诫自己的儿子,告诉他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他能够做到节俭,不役于物。②唐太宗倡导节俭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富足,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受饥寒之苦。【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奢靡的人就少了。“人争非之”是主谓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争”后应断开,因此选B;“以为鄙吝”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应在“吝”后断开,因此选D;“不随俗靡者盖鲜矣”中“不随俗靡者”是主语,“盖”常用于句首,可在“者”后断开,因此选F。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以及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病,文中指弊病、毛病、缺点。/现代多指疾病、生病。句意:我不把这作为缺点。B.正确。鲜,意思都是“少”。句意:因此不跟着习俗奢靡的人就少了。/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C.“文中‘速’是前一个意思”错。“枉道速祸”的“速”意思是“招致”。句意: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D.正确。具,准备、置办。/详细。句意:材木已经准备就绪。/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禁止王公大臣们奢靡浪费”错。原文“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意思是自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要符合品级,不符合其级别而超规格使用的一概禁绝。可见并未提到奢靡浪费,是禁断自王公以下一切不合服用的行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志”,立志;“耻”,以……为耻辱;恶,不好。(2)“谤议”,反对;“徇”,满足;“共”,一同享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司马光和唐太宗倡导节俭的出发点的区别:①材料一“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据此分析出,司马光倡导节俭是为了训诫自己的儿子,告诉他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他能够做到节俭,不役于物。②材料二“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据此分析出,唐太宗倡导节俭是为了国家安定富足,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受饥寒之苦。参考译文:材料一:我本来出生在贫寒的家庭,世代都凭借清白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因害羞而脸红并扔掉它。(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缺点。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纵,宁愿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又说‘立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耻辱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讨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讽,认为是缺点。嘻,真奇怪呀!”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农夫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父亲担任群牧判官时,客人来了没有不摆设酒席的,但有时斟酒三次、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在市集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这一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般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 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会见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束。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奢靡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难道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材料二: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自古帝王凡是有兴土木的大事,必须以物资人力来衡量利弊。当初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的人力极多,而没有抱怨的人,是因为顺应了力量,众人能共同享受建设成果。秦始皇营建宫室,但人们大多反对,因为(秦始皇)是为了满足其私欲,建设成果不和人民一起享受。我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于是不再建造。自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符合品级,不符合他的级别而超规格使用的,应一概禁绝。”所以二十年来,风俗简朴,衣服没有锦绣,财产富饶,没有饥饿受冻的坏情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迢峣②。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权:王安石的妹夫。②迢峣:高峻。③分:甘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登山望远,听到乌鸦的啼叫声,想象昌叔此时正坐在某处高山之上,表达了诗人对昌叔深切的思 念之情。B.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和昌叔同饮绿酒共赏黄菊的欢乐场景,他们情调高雅,在宴席之上没有招歌伎弄曲。C.颈联描绘了一幅秋日美景图,夕阳西下,落叶纷纷,白云与秋水相连,群山连绵起伏,雾霭缭绕。D.本诗写景动静结合,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色彩相衬,意境开阔,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思。16.陶渊明采菊东篱、醉倒篱下的典故常用来表达归隐之思,但在本诗尾联中诗人却有着不同的用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5.B16.从字面意思来看,尾联写陶渊明虽然长久以来负有归隐田园、不慕权贵、无意仕途的美名,但他也曾心甘情愿地入仕多年。诗人的用意是表达自己希望像归隐前的陶渊明那样致力于仕途,为国家效劳,为社稷做出贡献的心愿。【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和昌叔同饮绿酒共赏黄菊的欢乐场景”错。颔联“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意思是说本来应该你我手执绿酒共赏黄色的菊花,又何必有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子吹紫箫相伴。是诗人想象将来和昌叔相聚的情景,并不是回忆。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从字面意思来看,尾联“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意思是陶渊明长久享有“东篱醉”的盛名,却也曾甘愿折腰做官。此联写陶渊明虽然长久以来负有归隐田园、不慕权贵、无意仕途的美名,但他也曾心甘情愿地入仕多年。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以及为国效力的志向。此联的用意是表达诗人希望像归隐前的陶渊明那样致力于仕途,为国家效劳,为社稷做出贡献的心愿。(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态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操《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能够消除忧愁烦恼的唯有美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表现炊烟袅袅、山村安静祥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万类霜天竞自由②.粪土当年万户侯③.何以解忧④.唯有杜康⑤.暧暧远人村⑥.依依墟里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竞”“侯”“暧”“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那天,哥儿俩来到这家小酒馆。店铺虽不大,但各种名酒却琳琅满目,①。弟弟要我坐下,自己跑到柜台前,汾酒、董酒、西凤、古井贡、洋河、三花、五粮液以及竹叶青等,一样要了半两,足足十几杯,满满一大盘,端将上来,吓了我一跳。望着他慢慢地喝。当时,秋日的阳光暖洋洋、懒洋洋地洒进窗来,注满酒杯,闪着柔和的光泽。他将这一杯杯热辣辣的阳光,一口一口地抿进嘴里,咽进肚里,脸上泛起红光和一层细细的汗珠,惬意的劲儿,难以言表。看出来了,过去这三年时光,白酒不知多少次穿肠而过,和他日日相伴,彼此早已成为②的朋友了。想起他孤身一人,远离北京,在茫茫戈壁滩上的艰苦情景,再硬的心,也得软下来。当年,他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便远赴边疆。除了井架和用土坯做成的工房,四周便是戈壁滩。没有一点儿业余生活,甚至连青菜和猪肉都没有,只有浓烈的白酒。于是,只要想起这些,总会动了恻隐之心,喝就喝点儿吧,尽量少喝就是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买了好多种白酒,满满一大盘,端将上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①应有尽有②难舍难分(或“形影不离”“密不可分”)19.①原句大量列举白酒名称,给人一种繁复恣肆的表达效果,更显名酒种类之丰富;②原句以“一样要了半两”“足足十几杯”,更具体地写出了弟弟所买白酒之多,强调弟弟嗜酒的程度之深;③原句整散结合,更显错落有致,语言具有节奏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依据“各种名酒却琳琅满目”“汾酒、董酒、西凤、古井贡、洋河、三花、五粮液以及竹叶青等”可知语境强调酒的种类之多,因此可填写“应有尽有”。应有尽有: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②依据“过去这三年时光,白酒不知多少次穿肠而过,和他日日相伴”可知语境强调酒和他的关系十分紧密,他经常喝酒,因此可填写“难舍难分”或“形影不离”“密不可分”。难舍难分:形容双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汾酒、董酒、西凤、古井贡、洋河、三花、五粮液以及竹叶青等”可知原句大量列举白酒名称,给人一种繁复恣肆的表达效果,更显名酒种类之丰富;而“买了好多种白酒”不能体现白酒种类之丰富。②原句以“一样要了半两”“足足十几杯”,更具体地写出了弟弟所买白酒之多,强调弟弟嗜酒的程度之深;而“满满一大盘”没有具体的数字,不能突出体现白酒之多。③原句“汾酒、董酒、西凤、古井贡、洋河、三花、五粮液以及竹叶青等”“一样要了半两,足足十几杯,满满一大盘”整散结合,长短不一,更显错落有致,语言具有节奏美;而“买了好多种白酒,满满一大盘,端将上来”描写平淡,不能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这种印象其实只有一半是对的,好奇心的确是与生俱来的,但①。想象力源自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体验、经历或体会等。人们想象的所有东西,都能在生活当中找到原型。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经历,②。在一个孩子还没有丰盛的阅读体验和社会实践之前,再纵有强烈的好奇心,他的想象力恐怕也只能不限于把天上的月亮想象成熟悉的蛋糕或是月饼。扩展自己的想象力,让脑海中产生更多精妙绝伦的想法,最重要的就是增加阅历、经验和体会。当然,这可以通过读书来间接获得,③。大多数时候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先通过读书来获得。不过也必须意识到,如陆放翁《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只是走出的第一步,最终还是要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0.下列句子中的“意识”和“不过也必须意识到”中的“意识”,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B.大多数的酋长总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意识,特别是那些偏僻的边远的地方。C.不过他咽住了,他怕子彬多心,以为他是有意识地讥讽他。D.连同乡会也是委员制了么?他这才更明晰地意识到世界确是换了一个样子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D21.①想象力却并非如此②是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的③也可以通过实践来直接获得22.在一个孩子还没有丰富的阅读体验和社会实践之前,纵有再强烈的好奇心,他的想象力恐怕也只能限于把天上的月亮想象成熟悉的蛋糕或是月饼。【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不过也必须意识到”中的“意识”是动词,指察觉、感觉。A.“意识”是名词,指识见。B.“意识”是名词,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C.“意识”指自觉抱有某种目的。D.“意识”是动词,指察觉、感觉。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好奇心的确是与生俱来的”,可看出此处是说关于“想象力”的内容;再结合后文“想象力源自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体验、经历或体会等。人们想象的所有东西,都能在生活当中找到原型”可知,这里应是说想象力并非与生俱来,所以可填“想象力却并非如此”。第二空,根据后文“再纵有强烈的好奇心,他的想象力恐怕也只能不限于把天上的月亮想象成熟悉的蛋糕或是月饼”可知,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经历会让人产生想象力,又联系语境“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经历,”,所以可填“是不可能有丰富的第三空,根据前文“最重要的就是增加阅历、经验和体会。当然,这可以通过读书来间接获得”,可看出是说想象力可以通过读书间接获得,也可用增加阅历、经验和体会等实践活动来获得,所以可填“也可以通过实践来直接获得”。【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阅读体验和社会实践”不能与“丰盛”搭配,应改为“丰富”。一是语序不当,“再纵有强烈的好奇心”中“再”修饰“强烈”,可改为“纵有再强烈的好奇心”。 二是否定不当,“只能不限于把天上的月亮想象成熟悉的蛋糕或是月饼”的句意是局限于把月亮想象成蛋糕或月饼,可把“不”去掉,改为“只能限于把天上的月亮想象成熟悉的蛋糕或是月饼”。故可改为:在一个孩子还没有丰富的阅读体验和社会实践之前,纵有再强烈的好奇心,他的想象力恐怕也只能限于把天上的月亮想象成熟悉的蛋糕或是月饼。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劳动者,就是创造这一切的人。有许许多多平凡的劳动者,在我们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坚守岗位辛劳工作。顶着骄阳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快递员,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农技指导员,按时按点为楼栋电梯消杀除菌的物业服务员,行走在街头的环卫工人,不断提升城市高度的建筑工人,穿着严实不透气的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劳动于他们而言,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用劳动铸就梦想以奋斗书写精彩。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平凡劳动,闪烁光芒劳动是立身之本,劳动是成功之基,劳动是生命之芒。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的身上,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正因为有一位位普通的劳动者,才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寒冬里,不少爱心商家给环卫工人送棉衣手套,或者备上一碗碗热姜茶;春运途中,许多志愿者在车站值守,帮助不会网络购票或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家;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起来,以自己的方式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不辞辛苦……当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够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当每一位劳动者将爱心与关心传递给他人,整个社会呈现出和谐美好的氛围,生活变得更加温暖。近年来,“劳动最光荣”的观点受到质疑。有人说,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不需要从事繁重劳动了;有人说,劳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让自己去承受呢;也有人说,即使付出了劳动,也不知道价值和意义在哪里……社会上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入青年人的思想里,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需要反思的事情。其实,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信:“劳动最光荣。”劳动是幸福的载体,因为劳动创造了生命之美。人生的价值,往往在平凡的劳动中体现。青年应该树立远大梦想,选择所爱的事业,坚定所选的方向,坚守所持的信仰,让生命之花在栉风沐雨中绽放更大光彩。“最美大学生” 李莎,在支教路上放飞梦想,点燃更多孩子们求知、求学、成长的火种,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的人生价值因为目标明确而精彩。包括李莎在内的“最美大学生”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勇担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时代发展,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光荣的。“最美科技工作者”次旦央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是新时代劳动者的典范。她的遗迹踏遍了青藏高原,她为无数患者送去了光明,她将自己的个体生命价值融入了国家的情怀之中,展示出丰盈的生命情怀。她的事迹,能够充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深刻认识到奉献精神的宝贵。同时,我们应该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事业,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的宏大主题;脱贫攻坚,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前提。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需要无数劳动者努力奋斗,将阳光洒在每一个平凡的角落,发出闪闪光芒,让社会充满温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是一则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以“劳动”的重要意义切入,引入“劳动者”这一话题。材料以“劳动者”为话题,总结了外卖员、快递员、农技指导员、物业服务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医务人员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虽平凡但在各自岗位上踏实、努力奋斗。他们用劳动实现梦想,用奋斗书写精彩,用默默的付出为社会创造价值,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而这也正是我们写作的出发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热爱劳动,从普通劳动者的事例中汲取精神力量,理解劳动的意义,在劳动中努力奋斗,为实现梦想和精彩人生奋斗。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说明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劳动者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然后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传承劳动精神,彰显青春风采,接下来,从反面进行论证,结合当下社会不爱劳动、不重视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的错误现象,要反对不劳之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接下来从正面展开论述,说明广大劳动者们用辛苦的劳动与奋斗为我们建设了美好社会,而如今,我们的幸福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劳动才能获得幸福。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应当尊重劳动者、践行劳动精神,书写青春华章。立意:1.平凡劳动者,不凡追梦人。2.投身平凡劳动,书写精彩人生。3.平凡铸就伟大,劳动实现价值。4.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劳动者点赞。 5.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弘扬劳动者精神的良好氛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09:25: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1.6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