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安徽县中联盟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TOI700e是2023年1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的一颗类地行星,其围绕一颗距地球大约100光年的小恒星运行。该行星处在其围绕恒星的宜居带,可能适合或者曾经适合生命存在。完成下面小题。1.TOI700e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TOI700e处在其围绕恒星的宜居带,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可能是()A.有可供呼吸的大气B.体积质量适中,可形成大气层C.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与恒星距离适中,有适宜温度【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TOI700e行星围绕距地球100光年的小恒星公转,可推知其位于太阳系外,不属于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说明距离地球约100光年的TOI700e行星属于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应充分考虑天体的条件,要与地球做比较,同时还要看所处的宇宙环境。材料中所说的处在其围绕恒星的宜居带,说明与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D正确;人类目前探测器不能到达太阳系之外,不能判断该行星的体积,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可以保持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以及能否形成大气层,AB错误;矿产资源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C错误。故选D。【点睛】生命存在的条件:1.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2.必要的水分。3.适当成分的大气。4.足够的光和热。 2023年3月24日晚,“月掩金星”亮相天宇。“月掩金星”是月亮在运行中恰好走到金星和地球的中间,三个星球呈一条直线时发生的天象。下图为“月掩金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与地球相比,金星()A.表面温度更高B.属于巨行星C.大气环境相似D.公转轨道长4.与“月掩金星”现象密切相关的条件是()A天体运动速度时刻变化B.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C.月球的体积远小于金星D.金地距离远大于地月距离【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金星是地内行星,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表面温度更高,公转轨道更短,A正确,D错误;金星属于类地行星,体积与质量与地球相近,金星的大气主要是温度较高的二氧化碳组成,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C错误。故选A。【4题详解】“月掩金星”现象发生时地球、月球和金星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有利于“月掩金星”现象的发生,B正确,其他选项描述的不是发生“月掩金星”现象的密切条件,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生物的生存条件好。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仅次于月球,是第二亮的天体,视星等可以达到-4.7等,足以在地面照射出影子。由于金星是在地球内侧的内行星,它永远不会远离太阳运行:它的离日度最大值为47.8°。金星是一颗与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常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一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于2022年10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启对太阳的探测之旅。该卫星可以让我国科学家近距离地探索和观测太阳外部,了解太阳活动。完成下面小题。5.“夸父一号”可观测到的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A.太阳黑子B.太阳耀斑C.日珥D.日冕物质抛射 6.“夸父一号”向地面传输信息时出现连续卡顿现象,其发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地震引起接收仪器震动B.光照不足导致供能不稳C.距离过长导致信号延迟D.太阳活动影响卫星通信【答案】5.A6.D【解析】【5题详解】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A正确。日珥、耀斑发生于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在日冕层;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夸父一号”向地面传输信息时出现连续卡顿现象的原因是太阳活动影响卫星通信,D正确。地震、距离、光照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中华鲎(hou)(如下图)。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完成下面小题。7.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8.鲎形成时期可能是()A.爬行动物盛行时期B.被子植物出现时期C.联合古陆形成时期D.重要的铁金成矿期【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由材料“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可知其形成年代距今约为4亿年左右,推知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的这段时间;中生代的年代为2.5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鲎形成时期是在古生代,古生代是联合古陆形成时期,C正确;古生代繁盛的植物是蕨类 植物,爬行动物盛行的时代为中生代;被子植物出现时期是新生代;重要的铁金成矿期是前寒武纪的太古宙,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新生代有地球历史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是继古生代、中生代之后最新的一个代。新生代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某科研人员在研究2023年初土耳其地震的地震图像时,发现了地球的一个隐秘地层,位于地表以下100英里(约161千米)处的熔岩区域,至少覆盖了地球的44%。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此熔岩区域位于()A.CB.DC.ED.F10.地震波穿过此熔岩区域时()A.A波加快B.B波减弱C.A、B波速都增加D.A、B波速都减弱【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位于地表以下100英里(约161千米)处的熔岩区域”可知,其位于地幔地层,位于图中D的位置,B选项正确,图中C是地壳,图中EF是地核,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区域位于地幔的上地幔,此区域A(横)波和B(纵)波的波速都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下图以集合形式示意地球四个圈层,圆甲示意岩石圈,圆乙、圆丙和椭圆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层。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圆乙、圆丙、椭圆丁分别代表的圈层是()A.生物圈、水圈、大气圈B.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大气圈、生物圈D.水圈、生物圈、大气圈12.图示圈层特征是()A.圈甲与其他圈层相互不影响B.圈乙由各种动植物组成C.圈丙连续但不规则D.圈丁是最活跃的圈层【答案】11.C12.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位于最底层表示岩石圈,丙圈层分布最高故表示大气圈;丁圈层广泛分布于其它几个圈层,联系了其它几个圈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圈(丙圈)的底部,水圈(乙圈)的全部,岩石圈(甲圈)的上部,故代表生物圈;乙圈层介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代表水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圈乙是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圈层连续但不规则;圈丙是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圈丁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主要有三部分: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完成下面小题.1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干洁空气中体积约占21%的是()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14.大气中()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氧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C.氮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D.杂质不参与天气变化 【答案】13.C14.A【解析】【1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干洁空气中体积约占21%的是氧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生物体基本成分,BC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A正确;大气中的杂质是降水形成中的凝结核,参与了天气变化,D错误。故选A。【点睛】自然状态下,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如下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C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形成云洞。完成下面小题。15.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16.雨幡洞云所在大气层()A.有电离层存在B.发生极光现象C.厚度大致均匀D.天气复杂多变【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多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B正确,平流层、中间层、散逸层云层较少,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厚度因纬度而异,天气复杂多变,C错误,D正确。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中,高层大气可能发生极光现象,AB错误。故选D。【点睛】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年内变化显著。近年来,安徽大规模在皖北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下图为安徽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1)简述安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2)指出除了太阳能发电外,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试举两例,4分)(3)分析与北部地区相比,安徽省南部不适宜建设光伏电站的自然原因。(4)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南部太阳辐射较少,北部太阳辐射较多(或南少北多);平原地区多,山地地区少。(2)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3)安徽省南部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太阳辐射较弱;多山地,平地少,水汽易集聚,云雾天气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4)为地球生物提供充足稳定的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为大气运动、水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能源。【解析】【分析】本题以安徽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安徽省各地的太阳辐射总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由于南北地势的差异,安徽省南部地区相对较高,其山地较多,容易受到地形的遮挡,因此太阳辐射总量相对较少;而北部地区相对平坦,较少受到地形的影 响,因此太阳辐射总量相对较多。【小问2详解】利用太阳能热量加热水,为家庭、学校、酒店等提供热水供应。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转化太阳能为电能。太阳能路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储存能量,供路灯夜间照明使用。太阳能电池:用于供电或充电。太阳能灶: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小问3详解】安徽省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常年云层较厚,降水相对较多,因此阳光照射受到云层遮挡,太阳辐射较弱,不利于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转和发电效率的提高。安徽省南部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地,相对平原地区较少,地形复杂,这会导致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受到一定的地形限制。安徽省南部多山地,地形复杂,水汽易于在山地间集聚,导致云雾天气较多,云雾的存在会影响阳光的直接照射,从而降低了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利于光伏电站的正常发电运行。【小问4详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太阳辐射的热量能够维持地球的温度,使得地球处于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范围内。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利用太阳能可以发电、供暖、提供热水等,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月5日,为“奇异罗平龙”早期进化提供新化石证据的重要发现及研究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线发表。“奇异罗平龙”化石(如下图)发现于云南省罗平县海相地层(2.44亿年前),它代表了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多指节型鳍龙类新属种。(1)指出“奇异罗平龙”繁盛时期的地质年代及其生活区域的环境特征。(2)“奇异罗亚龙”繁盛时期,____植物极度兴盛,分析其对于目前人类社会能源使用产生积极影响____。(3)简述“奇异罗平龙”生活地质年代动物的演化特征。 【答案】(1)年代:中生代。特征:浅海环境,高温多雨,植被繁盛。(2)①.裸子②.影响:中生代大量裸子植物死亡,埋藏于地层中,形成了目前人类社会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一一一煤炭。(3)爬行动物大量繁殖;一些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解析】【分析】本题以奇异罗平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物演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在海相地层发现,推测在“奇异罗平龙”繁盛时期,距今2.44亿年前,属于中生代,其生活区域可能处于较为接近海岸的浅海环境。中生代时期的气候整体偏暖,且相对湿润,其生活区域很可能有着繁茂的植被覆盖,为“奇异罗平龙”提供了足够的食物供给基础。【小问2详解】“奇异罗亚龙”繁盛时期,植物极度兴盛,主要是裸子植物大量繁衍。这些植物在中生代逐渐死亡后,经过长时间的埋藏作用,形成了目前人类社会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小问3详解】在中生代,爬行动物类群的数量急剧增加,包括了各类恐龙、爬行类等。在“奇异罗平龙”生活的中生代时期,部分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哺乳动物逐渐开始发展壮大,哺乳动物仍然相对较小,但其种类和数量已经开始显著增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发现,2022年“1·15”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剧烈喷发,火山灰喷发高达2万米,冲向天空的火山灰和气体向大气平流层中喷射了大约1460亿千克的水。这些水可能会在平流层停留5年或更长时间,并侵蚀臭氧层。下图为大气垂直结构分层示意图。 (1)指出图中表示大气平流层的字母,并简述平流层的特征。(2)说明此次火山灰喷发穿越的大气垂直层及大气气温的变化情况。(3)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其一旦被侵蚀破坏,会对地球生物生命产生巨大威胁。试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B代表平流层。特征:分布在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存在臭氧层;大气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2)火山灰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先经过对流层再至平流层;经过对流层时,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进入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3)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会对地球生物造成伤害,导致疾病;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其一旦被破坏,地球生物将遭受强烈太阳紫外线的伤害。【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结构分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分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平流层是从对流层顶到约50公里高度大气层,B代表平流层。平流层顶部的温度通常较低,而在平流层内部,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升高。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这一臭氧层对于吸收和阻挡紫外线辐射起到重要作用。平流层的大气运动一般呈现上层暖下层冷的特点,而其中的气流通常以水平方向的平流为主。与对流层相比,平流层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相对较少,几乎没有云雨的形成,因此平流层的空气干净纯净,能见度较好。【小问2详解】根据上题论述,火山灰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由于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接近地表的一层,火山灰先经过对流层再至平流层;在对流层中,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平流层内,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0-26 16:55:01 页数:10
价格:¥2 大小:948.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