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早商时期,王位争夺频繁,夺取王位之后,新王大都会将都城迁至自己的封地。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以后,都城稳定在殷。这一变化反映出A.统治者尚未实现高度集权B.最高权力继承相对稳定C.早期宗法制受到巨大冲击D.君主专制制度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商前期王位继承相对混乱,故新王夺得王位后大都会将都城迁至自己的封地,导致商前期都城不断变迁。后期王位继承则以以父死子继为主,王位继承比较稳定,所以都城也相对稳定,B项正确;A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发展而不是破坏,排除C项;君主专制制度在秦朝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2.东汉尚书台“总领纪纲,无所不统”。魏文帝“改秘书为中书,“尚书疏外矣”。东晋时,“又有门下,而中书之权始分矣。”这说明A.宰相权倾朝野B.行政效率提高C.君权有所加强D.中枢机构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改秘书为中书,“尚书疏外矣”“又有门下,而中书之权始分矣。”可得出宰相的权力从无所不统,到被不断分权,反映出君主专制有所强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整个变化过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效率,排除B项;成熟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D项。故选C项。3.吕思勉曾说“考据无论如何精确,总只是考据,不能径作为事实,这是原则。但亦有例外。如佛教的输入,断不能将宗教家的传说,即认为事实,后人考据的结果,其势不能不采。”他旨在说明A.史学考据需要审慎态度B.史学考据背离历史事实C.宗教传说不含史学价值D.考据结果就是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考据”不可与“事实”混同,特殊情况下,“考据”结果“不能不采”,足见论者对史学考据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审慎态度,故正确答案为A项;科学考据会不断接近事实,排除B项;传说不是“事实”,但其作为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排除C项;考据“不能径作为事实”,即不能完全等同于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是北宋不同年间相关记述。这反映出当时时间记述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皇帝)赐金明池善泅军士缗钱。先是,每岁为竞船之戏,纵民游观者一月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正月皇帝参加的上元灯节,是皇帝与民共度佳节的重要时日,皇帝会亲上御楼与百姓一起观灯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正月(皇)上以郭家大长公主薨,不御楼观灯何执中、刘正夫言:长公主于属虽尊,于服已……圣主御楼观灯)不宜以此事而辍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B.儒家“与民同乐”的思想得到践行C.传统社会门第观念被彻底打破D.理学伦理道德秩序逐步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三则材料信息“(皇帝)……纵民游观者月”……是皇帝与民同乐、共度佳节的重要时日”以及“与民同乐,不宜以此事而辍”,可以判定北宋时期统治者和百姓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这反映出儒家“与民同乐”思想得到践行,故选B项;材料的信息“与民同乐”思想不能被解读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故排除A项;传统社会的门第观念被彻底打破不符合基本史实,故排除C项;“与民同乐”思想与理学伦理道德秩序逐步得到强化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B项。5.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推动了江浙自然经济解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是天下粮仓,但到了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出现了棉桑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粮食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由湖广地区供应,于是促进了长江中下游之间跨区域粮食贸易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宋代到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而农业生产结构性变迁不一定引起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故A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由宋到清南北漕运经济格局未曾改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D项错误。6.鸦片战争后,魏源《海国图志》判断中西关系仍为华夷秩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相对具体的筹海策。徐继畲《瀛寰志略》则意识到中西关系己面临“大变局”,应“取法泰西文明”“以商贾为本计”,提出较为长远的自强说。二者皆A.坚守传统华夷观念B.直接推动洋务运动兴起C.代表新兴阶级利益D.启迪国人寻求御侮之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相对具体的筹海策”、“应‘取法泰西文明’‘以商贾为本计’,提出较为长远的自强说”等信息可知,魏源和徐继畲都提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措施,说明他们都启迪国人寻求御侮之路,故选D项;二者都寻求向西方学习,没有坚守华夷观念,排除A项;他们二人没有掀起洋务运动,排除B项;二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没有代表新兴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7.某学者曾评论:“在革命战争中,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统治。到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彻底清除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B.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下移局面C.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D.形成了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局面【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到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材料认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下移局面,中央集权在弱化,故B正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彻底清除了”说法绝对,故A错误;材料未强调动摇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故C错误;材料没有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局面的信息,故D错误。8.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各地电报发送进行管制,“凡暗码之电,概不传递”,以防范日方间谍利用电报传递情报。由此可知,电报在当时A.成为信息传递主要方式B.被限制在军用领域使用C.因其即时性而倍受重视D.改变了近代战争的形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以防范日方间谍利用电报传递情报”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电报传递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因为电报传递信息的即时性而备受重视,故选C;“成为……主要方式”过于夸张,排除A;局题意描述可知电报并没有被限制在军用领域使用,排除B;电报并没有改变近代战争的形态,排除D。9.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抵制袁世凯称帝C.宣传三民主义思想D.维护共和制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可知,这一转变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故D选项正确。A选项与材料无关。袁世凯称帝是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C选项材料无体现,排除。故选D项。10.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下图是某一历史时期汉阳铁厂钢铁产量示意图。该时期应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19世纪60〜90年代B.1927〜1936年C.1912-1919年D.1937〜1949年【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民族资产阶级热情高涨,特别是一战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一度发展迅速,但一战后很快就萧条下去,汉阳铁厂作为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C项正确;洋务运动中,汉阳铁厂从无到有,排除A项;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排除B项;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遭受战争破坏、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等不利因素的阻碍,陷入绝境,排除D项。故选C项。11.北伐前夕,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主持召开了战时政治工作会议,周恩来、恽代英等许多共产党员参加并作了重要报告,会议制定了《北伐军最近宣传大纲》,筹建了北伐宣传队。由此可知A.北伐得到群众广泛支持B.共产党重视革命的宣传工作C北伐战士革命意志坚定D.国共开始达成共同出兵共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国民革命。根据材料中“许多共产党员参加并作了重要报告,会议制定了《北伐军最近宣传大纲》,筹建了北伐宣传队”可知,中国共产党重视革命的宣传工作,B项正确;材料主要表述的是国共两党注重对北伐战争的宣传,没有涉及“群众支持”的相关信息,A项排除;根据材料中的“北伐前夕”可知,此时北伐战争还未开始,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国共开始达成共同出兵共识”相关信息,D项排除。故选B项。12.梭伦宣称:“我们制定了不分贵族,一视同仁的法律,为每个人都规定了公平的正义”。在民主改革中,他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四等,并赋予每个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这说明了当时雅典A.公民范围狭小B.民主制度存在较大局限C.限制商业贸易D.平民与贵族实现了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民主改革中,他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四等,并赋予每个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可得出梭伦的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这反映出雅典民主存在弊端,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范围,排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项;材料与贸易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图出自《欧洲全球霸权之前:1250到1350的世界体系》,西方学者珍妮特·阿布卢格霍德,绘制了一批相互重叠的贸易区域。据图,解读合理的是A.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商业和地理扩张明显C.区域经贸均衡发展D.西方中心论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1250—1350年间已经出现了一批相互重叠的贸易区域,而这都是区域性商业区不断扩张的结果,故选B项;世界市场到20世纪初才形成,排除A项;各商业区域的大小不一,不能说明均衡发展,排除C项;根据商业区域的重叠情况无法看出西方中心论的意思,排除D项。故选B项。14.面对欧美列强要求开埠通商的压力,德川幕府多次派出留学生,引进欧美技术,但奉行避战缔约政策。明治政府加快了向欧洲学习的步伐,提出“挽回国威”的目标,并强调不平等条约应予修改。这表明日本向西方学习A.存在着全盘西化的倾向B.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C.实现了脱亚入欧的目标D.具有计划性与策略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德川幕府多次派出留学生,引进欧美技术,但奉行避战缔约政策”“明治政府加快了向欧洲学习的步伐,提出‘挽回国威’的目标,并强调不平等条约应予修改”体现的是明治政府对德川幕府的政策存在继承和发展的特点,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5.1801年美国联邦党人控制国会通过了《1801年司法法》,身为联邦党人的总统在离任前匆匆任命了一批联邦党人法官,联邦党人这种做法遭到新当权的民主共和党人反对。后者一上台就宣布《180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年司法法》无效,同时宣布恢复《1789年司法法》。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美国A.代议制民主政治待完善B.政党政治影响美国的安定C.权力制衡体制尚未确立D.行政权凌驾于司法权之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后者一上台就宣布《1801年司法法》无效,同时宣布恢复《1789年司法法》”体现的是美国的政党斗争影响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及立法,说明的当时美国代议制民主政治有待完善,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夸大,政党政治并不能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排除C项;美国是三权分立体制,行政权凌驾于司法权之上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6.《共产党宣言》提出,社会中的各成员都要参与到劳动中,改变资产阶级获者不劳,无产阶级劳者不获的社会局面;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等。由此可知,《共产党宣言》A.首倡社会平等理念B.蕴含社会治理思想C.坚持工农联盟原则D.主张消灭私有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以《共产党宣言》为背景材料,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由材料中的“社会中的各成员都要参与到劳动中”“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等变革社会关系的措施可知,《共产党宣言》蕴含着社会治理思想,故选B项;A项材料不能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工农联盟、消灭私有制度材料均未体现,排除C、D两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9年3月,当中国共产党所支持的中国青年联合会在延安成立的时候,决定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全国各地许多机构都纷纷接纳了这项建议,国民政府也曾予以接受。1940年《中央日报》刊发社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当时学生的一个爱国运动;是全国青年一致团结的救国运动”。1944年4月,重庆国民政府却把同为青年发动,但与国民党历史更紧密的黄花岗烈士殉难日,即3月29日定为“青年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把5月4日正式定为“中国青年节”。自此以后,双方都坚守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五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国民党为什么调整青年节日期。(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设立中国青年节文化意义。【答案】(1)国民党出于阶级立场和维护统治地位考虑,为争取青年对其统治的支持。(2)五四青年节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五四青年节设立对于研究近代新民主义革命开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起着指引和导向的作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重庆国民政府却把同为青年发动,但与国民党历史更紧密的黄花冈烈士殉难日,即3月29日定为‘青年节’”可概括出国民党出于阶级立场和维护统治地位考虑,为争取青年对其统治的支持。(2)本题可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角度概括中国共产党设立中国青年节的文化意义:五四青年节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五四青年节设立对于研究近代新民主义革命开端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起着指引和导向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首先是以资讯的形式传入欧洲。西方社会对茶的了解逐渐加深,茶作为实物亦开始传入。荷兰人先采取以货易货继而改为购买的方式创始了中西茶贸易。荷兰进口的茶叶不仅用于本土消费,还促进了茶在欧洲乃至北美的传播。随着饮茶之风的逐渐传播,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将茶作为贸易目标。进入18世纪,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中产阶级开始加以效仿。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走私茶从欧洲大陆不断流入。——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英国本土化论析》材料二英国国内外茶叶等食品掺假问题给公众健康以威胁,为此,英国19世纪70年代先后颁布了《反食品掺假法案》和《食品与药品销售法》。英国海关根据这两个法案,在进口环节加大稽查力度,华茶出口遇到阻力。清政府和中国茶商开始感受英国法令的压力,并意识到英商开始向印度转移市场,但并未出台改善华茶质量的系统方案。1865—1919年中国茶对英国出口数量(不包括走私茶)统计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茶叶贸易兴起与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对英茶叶出口状况及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影响。【答案】(1)背景:西方社会对茶的认识不断深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荷兰商人的推动;饮茶之风的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变化:前期曲折上升,后期有大幅度萎缩。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世界茶叶市场的冲击;中国制茶技术有待提高;走私茶猖獗影响。(3)影响:加强中英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两国经济结构发生变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西方社会对茶的了解逐渐加深,茶作为实物亦开始传入”可知,西方社会对茶的认识不断深人;根据材料“荷兰人先采取以货易货继而改为购买的方式创始了中西茶贸易。荷兰进口的茶叶不仅用于本土消费,还促进了茶在欧洲乃至北美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荷兰商人的推动;根据材料“随着饮茶之风的逐渐传播,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将茶作为贸易目标。进入18世纪,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中产阶级开始加以效仿。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走私茶从欧洲大陆不断流入”可知,饮茶之风的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变化:根据统计图的走势情况可知,前期曲折上升,后期有大幅度萎缩。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865—1919”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列强的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根据材料“清政府和中国茶商开始感受英国法令的压力,并意识到英商开始向印度转移市场,但并未出台改善华茶质量的系统方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茶叶市场的冲击;中国制茶技术有待提高;根据材料“英国国内外茶叶等食品掺假问题给公众健康以威胁,为此,英国19世纪70年代先后颁布了《反食品掺假法案》和《食品与药品销售法》。英国海关根据这两个法案,在进口环节加大稽查力度,华茶出口遇到阻力”可知,走私茶猖獗影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英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使两国经济结构发生变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概括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影响。19.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充满着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19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序号时间(年)历史事件①1785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②1841三元里人民抗英③1848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④1854美国佩里与幕府签订《日美亲善条约》⑤186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⑥186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⑦1867天津机器制造局创办⑧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⑨1871巴黎公社政权成立⑩1879易卜生发表剧本《玩偶之家》选取表中相关联的三个信息(写出序号即可)凝练一个主题,并对其加以阐述。【答案】示例序号①⑤⑦主题:工业文明推动近代化进程。阐述:187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人类进入了机器大生产的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实现了飞跃。工业革命向外扩展,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俄国农奴制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1861年,俄国沙皇签署“二一九法令”,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西方科技也大量传入了中国,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如创办了天津机器局一批近代企业等,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总之,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扩张,工业文明也逐步向外拓展,推动了人类社会近代化进程。【解析】【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①⑤⑦,反映的主题是工业文明推动近代化进程。关于阐释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扩张过程(俄国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等)等角度进行恩熙,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点睛】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新中国”逐渐成为国人普遍认同的流行词,爱国志士纷纷呼吁建立“新中国”。1899年,梁启超等人翻译的《国家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家论》强调“民人之意志,即国家之精神”。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号召建立一个“少年中国”。这个“少年中国”就是梁启超期望的“新中国”,是具有民权、法律和主权观念的“新中国”,也即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论国家思想”一节,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他设想的“新中国”,日“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罗在田(即爱新觉罗.载活)为清德宗光绪皇帝,第二任为黄克强。这个“新中国”成立的基础是立宪期同盟党”,简称“宪政党”。“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它是一个和平过渡的新国家,“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新中国”思想的主要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新中国”思想对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影响。【答案】(1)强调人民主权,保障人民权利;培养新国民;维护国家主权;提倡民主政体建设的和平过渡。(2)影响:传播了近代民主思想;推动社会转型;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解析】【详解】(1)根据“是具有民权、法律和主权观念的‘新中国’”可知梁启超强调人民主权,保障人民权利;根据“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得出培养新国民;根据“‘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它是一个和平过渡的新国家”得出维护国家主权;提倡民主政体建设的和平过渡。(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梁启超“新中国”的思想有助于传播近代民主思想;能够推动社会转型;有利于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6:20:0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978.5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