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某遗址“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河姆渡遗址D.红山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等信息可得出河姆渡遗址,C项正确;AB项在黄河地区,排除AB;D项在东北地区,排除。2.某学者所写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世袭制的确立C.王的出现D.早期国家的诞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主要涉及了地方行政体制、法律和城市的出现,这些都是早期国家的特点,所以这些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早期国家的诞生,D项正确;这些材料反映的是早期国家的诞生,而非阶级的产生、世袭制的确立和王的出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3.《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D.“天人合一”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初期的史料中就有了注重百姓言论和保民的民本思想,说明民本思想的历史悠久,C项正确;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A项错误;重视民意和保民思想与神权无关,B项错误;以民为本与“天人合一”学说不符,D项错误。4.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有一座泰伯庙(又名至德庙),是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的祠庙。这座祠庙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古代政治制度A.分封制B.世袭制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宗法制D.皇帝制【答案】C【解析】【详解】泰伯庙是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的祠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宗庙、祭祀有关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故A项错误;世袭制是权力继承的制度,故B项错误;皇帝制开始于秦朝,和宗庙祭祀无关,故D项错误。5.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构建平等社会B.强化中央集权C.规范社会秩序D缓和诸侯纷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孔子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平等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先秦谈不上“强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意思,故D项错误。【点睛】“先秦儒家”是解题的关键。6.战国后期,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这反映了A.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趋势B.分封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社会转型改变传统用人观【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苏秦一人可担任六国相,可知与传统一人代表一国不同,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当时出现了统一趋势,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指天子分封诸侯维护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项错误;官僚政治是指官员由帝王任免,而不是世袭,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7.商鞅曾强调“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韩非子也提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时移而法不易者乱。”这反映出法家A.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认为事物不断向前变化发展C.重视法律使用时的实际效果D.强调法律对治国的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礼法以时而定”“法与时转则治”“时移而法不易者乱”等信息可知,商鞅、韩非子均强调法律要与时俱进,说明法家认为事物要不断向前变化发展,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重视法律实际效果,故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法律要与时俱进,而不是法律与治国的关系,故排除D。8.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A.都有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B.其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C.地方官员之间分权和制衡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故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不能最有效说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郡县制与行省制没有体现地方官员之间分权和制衡,故C排除。郡县制不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9.《通典·职官》中记载:“(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这表明,刺史的职责是A.考察荐举优秀人才B.维护地方治安C.代表中央监察地方D.监督皇帝言行【答案】C【解析】【详解】“巡视所部”等字眼意在强调刺史行使的是监察的权力,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即选C是符合题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意的,正确;刺史是监察官员而非考察荐举优秀人才,也没有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所以选项A、B均是不符合题意,排除;刺史监察的是官员但不能监察皇帝,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所以刺史的职责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10.如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在①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B.北庭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安北都护府【答案】C【解析】【详解】匈奴主要活动时间是在秦汉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代并未管辖西域,汉代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C正确;A、B、D是唐代设置的机构,排除。11.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答案】A【解析】【详解】从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可以得出,每个朝代记录的范围都比前代更加广阔,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是瘟疫的扩散范围,且内蒙古在河北、山东的北方,排除B项;材料只是记录了瘟疫发生地点,并未记录频率,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人口的迁移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2.甘肃武威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与内科、外科、妇科等相关的医学处方书籍。其中记载了三十余例处方、药物近百种,以及病状、投药方法、服药时间、禁忌等。这说明东汉早期()A.已建立较完整的医疗体系B.政府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C.中医学理论基础得以奠定D.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经验较丰富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记载了三十余例处方,还有药物近百种,以及病状、投药方法、服药时间、禁忌等”可以看出东汉早期的医学已经有相关的临床诊疗经验总结,说明其临床经验较丰富,D项正确;医疗体系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奠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阅读本题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到长城以南,北方流民大规模南迁,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魏晋时期江南社会相对稳定,排除A项;江南自然条件优越不是魏晋时期才有的,排除B项;南方政权重视农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4.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A.户部、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户部、工部→尚书省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工部【答案】B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5.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答案】D【解析】【详解】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选项符合题意。租即田租,每年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谷物,A选项错误。调指的每年定期缴纳一定的绢布,B选项错误。庸则是力役,百姓定期向官府服力役,C选项排除。16.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分科取士:“前代选用,省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这评价认为科举制A.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B.是对汉代察举制的否定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至于齐隋,不胜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可知,材料肯定科举制的作用,认为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材料“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强调加强中央集权,与提高官员素质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科举制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联系所学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分析解答。17.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与这一“恶瘤”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五代十国D.黄袍加身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开元末年唐玄宗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于755年爆发叛乱,该叛乱就是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衰微,一些实力雄厚的藩镇拥兵自重,不听从中央节制,形成“国中之国”的局面。所以这一“恶瘤”的产生与安史之乱密切相关,故选A项;黄巢起义是在唐朝后期,五代十国是在唐朝灭亡后,黄袍加身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BCD三项错误,均排除。18.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轮作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土地实行休耕制;宋代以后,人们广泛采用梯田耕作法。这些做法A.旨在减少土地水土流失状况B.扩大了土地开垦面积C.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D.提高了土地利用强度【答案】C【解析】【详解】轮作制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调节土壤肥力;休耕制利于保持地力;梯田耕作法是为了保持水土,避免坡地耕作出现水土流失,这些做法都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故选C;A项“旨在”说法错误,且材料中为减少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梯田耕作法”,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休耕制降低了土地的利用强度,D项错误。19.“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重点内容【名师点睛】王安石变法的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②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王安石变法的内容:①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政策、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②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③取士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本题是从王安石变法中增加财政收入角度考查的,通过材料的解读选出正确答案不难。20.宋朝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隆礼至法,则国有常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答案】C【解析】【详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理学家张载提出的,体现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正确;A强调的是礼法并治,排除;B体现的是仁爱思想,排除;D体现的是兼爱思想,排除。故选C。2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社会发展规律B.伦理道德规范C.天体运行法则D.封建迷信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的观点主张三纲五常即为天理,因此指的是纲常伦理,故B正确;“天理”指的是纲常伦理,不是社会发展规律,故A错误;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故C错误;正心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主张,故D错误。故选B项。22.近年来,江苏某地文物部门挖掘了一座古代墓葬,专家们初步判定墓葬的生活年代不早于元朝。下列文物中对于专家断代最有帮助的是()A.唐三彩B.半两钱C.青花瓷D.哥窑瓷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不早于元朝”,由此判断应该是青花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青花瓷在宋代已经出现,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瓷为瓷器的主流,故C正确;唐三彩出现在唐代,故A不正确;半两钱出现在秦朝,故B不正确;哥窑瓷器出现在宋代,故D不正确。23.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答案】A【解析】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由于元世祖支持进行天文观测,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说明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只列举了元世祖的事例,不能说明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故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劳动人民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故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科技发展,故D选项错误。24.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不可僭越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相权逐渐削弱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伺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B正确;A表述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不存在相权逐渐削弱的问题,排除C;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的是专制主义的问题,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详解】25.李赞在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时,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讨学问。他和大同巡抚梅园的女儿梅淡然有书信往来,《焚书》中的《复梅然大探士》《观音问》等就是例证。材料反映了A.明末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B.明末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男女平等C.明末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D.李赞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封建教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李贽招收女弟子并与女性进行学术探讨的事迹可知他打破了对封建传统伦理纲常秩序的束缚,故D项符合题意。A项,结合所学可知李贽思想未掀起整个思想界的反传统思潮,明清时期理学仍占统治地位,排除。B项,题干无法体现封建社会男女平等的实现,排除。C项,李贽思想并非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故排除。26.明初,德庆侯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花纹被处死刑。但至晚期,“团龙”“立龙”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等花纹已成为百姓服装上常见的纹饰。由此可见A.寻常百姓不受礼制束缚B.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人伦C.君主专制统治已然崩溃D.商业生活冲击传统礼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但至晚期,‘团龙’‘立龙’等花纹已成为百姓服装上常见的纹饰”等信息来看,说明随着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生活导致传统礼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故答案为D项。寻常百姓也受礼制束缚,排除A项;是否在衣服上使用龙纹,与传统人伦没有关系,排除B项;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排除C项。27.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是在A.商朝B.春秋战国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帮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比较著名的是晋商和徽商,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28.1684年,清廷设粤海关(广州)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江海关(松江),监管货物进出口和收取关税。还允许欧洲各国在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清廷A.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有条件地开放对外贸易C.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系D.国库收入依赖外贸税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在东部沿海设立四个海关,监管货物进出口和收取关税,允许欧洲各国在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表明当时清廷有条件地开放对外贸易,B项正确;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与“允许欧洲各国在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等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政府极力维护政治目的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C项错误;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府的国库收入“依赖”外贸税收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29.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和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反映当时A.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B.农产品专业化程度提高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D.美洲地区白银大量流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山东东昌府和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体现的是当时的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加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正确;材料与粮食产量的提高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近商帮,C排除;材料与美洲白银流入无关,D排除。故选B。30.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B.西方列强的入侵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科举考试的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主要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B项是外部环境,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可排除。A、C、D三项都是其原因,相比较,A项是主要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阻碍科技发展的原因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材料二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表情坚定自信、从容自然的秦俑一号兵马俑坑请回答:(1)从史料学来看,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可信度?(2)据材料二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材料二具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3)两则材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势。就其政治功绩而言,列出三项足以体现其磅礴气势的事迹。【答案】(1)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证实: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2)是秦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千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军阵和兵器的反映(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历史价值)。是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艺术方面的。);材料二具有实物价值。(3)统一中国,创立皇帝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或者“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解析】【小问1详解】价值:根据材料内容描写及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可知,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证实:根据二重证据法可知,需要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小问2详解】认识:结合材料二“表情坚定自信、从容自然的秦俑”“兵马俑”和所学知识可知,秦俑是秦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千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军阵和兵器的反映;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俑属于出土文物,具有实物价值。【小问3详解】事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统一中国,创立皇帝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32.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材料三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乐、胡舞、胡饼”所反映的现象,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有何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3)判断材料四地图属于哪一历史时期,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对边疆管理与唐朝的羁縻制度相比出现了什么趋势?【答案】(1)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方面: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历史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用军事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通过与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大对西北和东北的管辖。(3)元朝。元朝都城位于大都;实施行省制度;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宗教事务;台湾在元朝时名为琉球。趋势:加强中央集权。【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数民族政权仿效“汉法”的措施有,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作用有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仿效“汉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在作答本题目时,我们可以按照方位顺序进行作答:在西北,用军事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在西南,通过与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在北方,册封回纥、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大对西北和东北的管辖。(3)时期及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都城位于大都;实施行省制度;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宗教事务;台湾在元朝时名为琉球。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元朝。趋势: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发展趋势是加强中央集权。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昼出耘耘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材料二这场革命(指商业领域)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英)亚当·斯密《国富论》请回答: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影响。(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2)根源:中国经济生产率明显增长。表现:出现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海外贸易发展;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影响: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3)①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②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知农民白天种地、晚上织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这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征。(2)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宋代出现了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由材料“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可知,对外贸易直接进行;结合课本可知:商业活动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出现了“草市”。(3)本题为开放型的论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需史实正确,论证充分。示例1.根据材料可知赞同亚当·斯密的观点,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发展回答即可。示例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意亚当·斯密的观点,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明清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主要是资本主义萌芽)方面作答即可。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常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09:55: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1.5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