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尚作为秘书官吏出现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成为皇宫秘书官。汉朝时,尚书职权增大,初步建立官衙,东汉时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最终取代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职高位重到渐被分权。隋唐时期,尚书所属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有执行政令之责。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尚书权力由小到大的变化D.宰相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秦统一后,成为皇宫秘书官。汉朝时,尚书职权增大,初步建立官衙,东汉时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最终取代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职高位重到渐被分权。隋唐时期,尚书所属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有执行政令之责”及所学知识可知,从秦至魏晋南北朝,尚书作为内朝官,牵制并削弱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隋唐以来,尚书演变为外朝官,是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但受到来自中书省和尚书省的牵制。因此,尚书职责的演变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B项正确;中央集权主要考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尚书权力由小到大只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相的行政级别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2.唐朝时,胡饼、阿月浑子、波斯枣、胡芹、三勒浆等“胡食”曾十分流行,甚至一度出现“贵人御馔,尽供胡食”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A.对外贸易影响社会生活B.中原饮食文化式微C.中外饮食习惯趋于一致D.社会文明发生倒退【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唐朝时期来自外国的胡食流行,这些胡食都是随着中外经贸的交流而逐渐传入国内的,所以说对外贸易影响社会生活,A项正确;胡食流行不代表中原饮食文化式微,也不代表中外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排除BC项;胡食流行并不是社会文明倒退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3.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由此判断,当时孔子对现状的态度是A.肯定B.否定C.中立D.无所谓【答案】B【解析】 【分析】【详解】“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违反了西周的礼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目的在于改变战乱频繁的现实社会,恢复礼乐和谐的理想社会,B正确;AC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选择其他官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B.皇权受到较大挑战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D.唐朝时官僚制度不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是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同时再“选择其他官员参加议政”,进一步削弱了三省长官的权力,体现了相权的削弱,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仍然存在,排除A项;皇权得到加强,排除B项;D项与主旨不符合,排除。5.有专家查阅了多本欧美人所著的世界史,发现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中国文明是“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并指出中国文明开始时间是大约公元前1600—1500年。他们判断“文明”出现的标准是A.最早的文物出土时间B.比较成熟的文字出现C.阶级社会已开始出现D.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500年,中国处于商朝时期,此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文字——甲骨文,这使中国成为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B项正确;中国最早的考古文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与题干中“约公元前1500年”不符,排除A项;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已开始出现,与题干中“约公元前1500年”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与题干中“约公元前1500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汉代《盐铁论·水旱》中提到,"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种手耨,土樱(农具)淡食”。这说明汉代()A.铁农具便利但使用范围有限B.传统工商食官制度得到恢复C.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极端低下D.手工业发展滞后于农业生产【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农业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种手耨,土援淡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铁农具便利但使用范围有限,A项正确;工商食官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以及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至战国后期,彻底终结,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盐铁的经营,没有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极端低下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无对比,无法得出手工业发展滞后于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7.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决策,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决策和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A.郡县制度B.官僚制度C.皇帝制度D.刺史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决策,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决策和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最早确立了皇帝制度,通过多种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C项正确;郡县制度,在战国时期已经初步形成,排除A项;官僚制度是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是一种多样化的,非具体的一种制度,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排除D项。故选C项。8.东汉后期地方大族逐渐根深柢固,形成新贵族,包办了察举,也把持了地方,东汉州郡掾属(佐治的官吏)是当地实际统治阶层。该现象反映了A.地方与中央渐行渐远B.王国问题未彻底解决C.察举制被贵族所垄断D.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汉后期地方大族包办察举、把握地方和州郡掾属成为当地实际统治阶层,反映了中央集权削弱和割据势力的成长,地方与中央在渐行渐远,A项正确;地方大族即“新贵族”的兴起,不能说明王国问题没有彻底解决,B项错误;察举制被贵族垄断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不是问题所在,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及地方势力影响到人物品评和按品级选官,D项错误。9.西周时期,伯禽被分封为鲁国诸侯,他死后,其子不能自动继承为鲁公,而是必须回到宗周,由天子进 行新的策命礼,称作“承嗣再命”。这一做法A.确保了宗法制度的长期稳定B.旨在维护周天子的政治权威C.侧重于巩固贵族的等级特权D.保障了西周分封制度的持久【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其子不能自动继承为鲁公,而是必须回到宗周,由天子进行新的策命礼”可知,诸侯虽然有世袭统治权,但是其子孙仍须经过周天子的认可后才能正式继任,这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政治权威,故选B;A项“确保”的说法是错误的,否则又怎么解释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排除;材料重在表达对周天子地位的巩固,而非对贵族等级特权的巩固,排除C;D项“保障”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瓦解了,排除。10.历史地图蕴含丰富的信息。下列两图的变化反映了()A.战国七雄的复国B.历史惯性的延续C.统一国家的瓦解D.郡县制度的废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七雄图......西汉初年形势图”可知,战国时期,诸侯林立,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而西汉初年,为了稳固统治,推行郡国并行,说明战国与西汉之间存在着历史的延续性,B项正确;西汉初期的王国是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的,非战国七雄的复国,排除A项;西汉是大一统国家,排除C项;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并未废除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B项。11.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把“朋友有信”纳入“五伦”之中;荀子认为讲诚信则政治公正清明。这表明当时儒家A.积极建构文化认同B.力图维护伦理秩序 C.重视塑造忠君思想D.顺应自然追求个性【答案】B【解析】【详解】儒家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提倡和构建“诚信”的价值体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本质目的是为了维护伦理秩序,故本题选择B项;题目未体现先秦儒家对文化认同观念的构建,故A项错误;儒家重视忠君思想出现于汉代董仲舒新儒学,排除C;顺应自然追求个性符合道家思想,故D错误。12.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26.98%。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暴雨山洪的记录。据此可知A.经济严重衷退B.土地政策调整C.经济重心南移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水灾严重除了受气候条件影响外,最主要的是无限制的农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唐朝前期,大部分水灾是在北方,到了唐朝后期,南方的水灾越来越严重,这说明南方地区农业快速发展,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故C正确;ABD不符合史实。13.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韩非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董仲舒”是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所以,只有“董仲舒”的思想是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点睛】14.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徙3万户居民到北方、西北的北河、榆中,屯田生产。这些措施()A.导致了阶级矛盾尖锐激化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选项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古代秦朝。根据材料信息,秦朝进行了人口迁徙,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文化的交融,进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阶级矛盾尖锐激化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人口迁移既有北方也有南方,而匈奴只在北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秦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并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图是依据成书于战国时的《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田地的肥沃程度(分九个等级)而制作的示意图:这表明,当时A.农业技术革新速度快B.南北文化差异明显C.南方经济开发程度低D.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方的田地等级都比较低,说明南方经济开发程度低,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九州田地的肥沃程度,与农业技术革新速度、南北文化差异、中央集权统治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6.如图反映的是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九品中正制的影响B.察举选官的盛行C.世卿世禄制的限制D.士族制度的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受到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影响,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场,寒门子弟入仕途的少,A项正确;魏晋时期不推行察举制,排除B项;世卿世禄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士族制度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各项中,对该制度解读正确的有①使官员的选拔更加公平和公开②选官标准为家世、道德和才能③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进行推荐④推动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入仕做官。相较于其他选官制度,科举制更加公平和公开,它推动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因此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18.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唐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南方自然环境更适合农业发展C.江南的经济已经完全超过北方D.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快速发展【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其特征是可以调节耕土的深浅,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因此江南农民对曲辕犁的改造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快速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江南的自然环境无关,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经济完全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9.唐朝人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这样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C.肯定了科举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D.肯定了科举制对提高官员素质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将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C正确;ABD说法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C。20.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从分到合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 ,表明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学术自由发展局面结束,儒家思想确立了主流地位,汉代儒学是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故四个选项均正确。所以答案选A。21.有学者认为中国封建帝王为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无非两种,一种是多设丞相以相互牵制,另一种是任用亲信近臣参与决策。下列属于后者措施的是()A.设三公九卿B.设中朝C.设布政使司D.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加强皇权,一种是多设丞相以相互牵制,如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等;另一种是任用亲信近臣参与决策,如内外朝、内阁和军机处等。由此可知,属于后者措施的是设中朝,B项正确;设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属于前者,排除AD项;设布政使司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B项。22.下图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这一政策的实行()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致使地方官员的特权消失C.阻碍了商品的全国性流通D.极大冲击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均输平准图》”可知,政府的均输官在各地统一低价征购货物,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使得政府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项正确;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使地方官员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能说是消失,排除B项;这项政策有利于全国范围内商品的良性流通,排除C项;均输平准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23.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参知政事等职。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签判B.知县C.通判D.参知政事【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宋代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符合题意。24.唐代两税法是国家征税方式的改良,缓解了财政危机,但陆贽写道“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白居易《重赋》写下“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材料说明,两税法的实施()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政府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C.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贪吏得因循”表明两税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官吏贪污勒索的现象,加重了百姓负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两税法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两税法的实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2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初贾谊的这一对策A.主张铲除地方王国势力B.试图恢复分封制C.后来发展为“推恩令”D.不利于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贾谊提出此对策来削弱王国的实力。而后来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但列侯归郡统辖。所以此题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26.对以下两则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释正确的是A.内迁少数民族已完全汉化B.国家大一统促进文化发展 C.技术进步让社会分工细化D.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图片“北魏文官穿汉制官服”“汉人胡食图”和所学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到中原地区,北方民族出现了交融现象,“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成为一种时尚。北魏孝文帝顺应当时出现的民族交融的趋势,进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D项正确;图一“胡人汉服”是胡人汉化的表现之一,无法体现“完全汉化”,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动荡分裂中,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细化”,排除C项。故选D项。27.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了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B.古代中国疆域实现了最大化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由“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方国到分封的王国再到统一的大帝国,这反映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过程,故选C;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不符合史实,排除A;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是表面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排除B;秦朝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从方国到王国无法体现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排除D。2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A.①——西晋B.②——东晋C.③——北朝D.④——北魏【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可知,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东晋之后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所以③处应为前秦,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西晋实现短暂统一,①处为西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②处为东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④处为北魏,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9.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B.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荀子忠实儒学正宗D.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允许儒家的代表人孟子物前来治学,且后来由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担任祭酒,说明儒学在争鸣融合中获得了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强调孟子在稷下治学,未涉及孟子秉持性善学说,排除A项;稷下学宫以黄老之学为官学,不会因儒学的参与而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荀子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未体现荀子忠实儒学正宗,排除C项。故选D项。30.“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句话是评价以下哪一制度的()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大意是说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大家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你说是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的,“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选项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选贤任能制度,A选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B选项排除;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D选项排除。二、非选择题31.“衣冠南渡”“衣冠南渡”,语出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指西晋为匈奴所灭,中原士族避乱江左,政权南迁建立东晋的事件。材料一: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渊少好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晋书·刘元海(匈奴单于刘渊)载记》(1)根据材料一,请简析西晋遭匈奴灭国、被迫衣冠南渡的原因。(2)按照中原士族南逃避乱、中原政权南迁的定义,中国古代史上还发生过一次“衣冠南渡”,发生的时代是()A.隋末唐初B.北宋初年C.北宋末年D.元末明初(3)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在发生战争冲突之外,各民族亦以不同的方式逐渐融合,推动历史的发展。请将以下事件填入对应的民族融合方式。A.文成公主进藏B.孝文帝改革C.设置榷场推行汉制:______和亲会盟:______经济交往:______材料二: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道山清话》载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材料三:世祖皇帝(忽必烈)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经世大典序录·官制》材料四:至于元嘉末(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孔季恭传》(4)请综合以上所有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史上民族冲突的历史影响。【答案】(1)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出现八王之乱;匈奴首领刘渊文武双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励精图治,趁西晋内乱之机灭了西晋。(2)C(3)①.B②.A③.C(4)促进民族交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化;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经济重心南移。【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得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出现八王之乱;根据“渊少好学……无不综览”得出匈奴首领刘渊文武双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励精图治,趁西晋内乱之机灭了西晋。【小问2详解】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导致了中国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此次南渡,发生1127 年,故也称建炎南渡,C项正确。【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可知,①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制,②文成公主进藏属于和亲会盟,③设置榷场属于经济交往。【小问4详解】根据“民族融合”得出促进民族交融;根据“推行汉制”得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化;根据“世祖皇帝(忽必烈)建元中统以来”得出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得出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经济重心南移。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2)依据材料,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答案】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解析】【详解】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从推崇法、术、势、实行法治、提倡君主权威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秦国以法治国思想下对国家统一及集权体制建立的作用及秦朝实行法家思想导致暴政而亡的历史结果进行分析阐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江山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1:45: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661.2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