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4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的中国。材料“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说明当时出现私有财产,阶级分化现象明显,B项正确;材料与养蚕缫丝技术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私有制的产生,无法得出氏族成员共同劳动的结论,排除C项;此时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性贵族掌握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2.《吕氏春秋》有言:“乱莫大于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D.“尽地力之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乱莫大于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可知,《吕氏春秋》认为社会动荡,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无天子”,强调天子的重要性,强调统一的重要性,与“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表达的观念相符,C项正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没有体现天子和统一的重要性,排除A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强调的是改革,与材料意思不符,排 除B项;“尽地力之教”强调的是发展农业生产,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商君书》载:“故圣人之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胜敌而革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下列变法措施能体现其意的有()①奖励耕织②授田于民③奖励军功④实行什伍连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材料“入令民以属农”强调的是重视农业,奖励耕织体现这一点,①符合题意;材料“入令民以属农”强调的是重视农业,授田于民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符合题意;材料“出令民以计战”强调的是对军事的重视,奖励军功体现这一点,③符合题意;实行什伍连坐强调的是对人民的控制,④不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4.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峄山,在山上刻石。原碑已毁,但碑文尚存。其文曰:“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上文未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王位世袭B.皇帝独尊C.秦扫六合D.尊崇儒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是对秦朝统一六国的描述,C项正确;王位世袭、皇帝独尊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5.陆贾,汉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提倡“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其治国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汉代“文治首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陆贾的治国思想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B.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教训废除秦制C.尊崇儒术的思想为陆贾提供理论来源D.汉初统治集团在政治上推行崇文抑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时期的中国。材料“行仁义、法先圣”体现的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说明的是陆贾的治国思想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A项正确;“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并未废除秦制,排除B项;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统治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排除C项;重文抑武是宋朝的治国方略,排除D项。故选A项。 6.汉初诸侯王国的地位远在汉郡之上。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此后,诸侯王国支郡逐渐被削,诸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格,与郡同为一级行政区划。该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人民渴望安定B.加强中央集权C.推行郡县制度D.削弱诸侯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诸侯王国支郡逐渐被削,诸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格,与郡同为一级行政区划”反映的是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受到削弱,本质上是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与人民渴望安定无关,排除A项;材料是对郡国并行制的描述,排除C项;削弱诸侯国权力是表象,非本质,排除D项。故选B项。7.《史记·平准书》记载,“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B.政府垄断铸币权以增加财政收入C.破产农民沦为盗贼或流亡D.汉武帝改革币制以巩国家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半两钱重量减轻,币值降低,货币流通不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以巩固统治,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币制改革,与插手经营贸易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铸币权的垄断,排除B项;破产农民沦为盗贼或流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东汉末年,朝廷糜烂,战乱频繁,疫病盛行,百姓“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这一时期涌现出不少名医事迹,医学成就非凡,其中不包括() A.《神农本草经》B.麻沸散C.《伤寒杂病论》D.《黄帝内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汉代。根据所学,《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麻沸散是东汉华佗创制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9.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混战不断,除了西晋短暂统一之外,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较长政权分立时期。请指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哪个政权()A.魏、齐、北魏、隋B.秦、前燕、北魏、隋C.前秦、北燕、后秦、唐D.魏、前赵、后赵、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分为魏蜀吴三国,①是魏国;东晋灭亡后,南朝政权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②是齐;北魏结束了北方十六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局部短暂统一,③是北魏;隋朝最终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时期的战乱的局面,④是隋朝。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0.据《晋书》记载,前秦苻坚是一个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的君主,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出的信息是()A.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统治B.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C.魏晋时期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D.前秦政权在民族交融中逐渐壮大【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可知,王猛在前秦政权中,担任汉制官职,说明的是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进行统治,A项正确;仅从苻坚个人的行为,是无法说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隔阂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11.《资治通鉴》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该措施是()A.迁都洛阳B.改汉姓C.易汉服D.与汉族通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材料“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宜改姓元氏”可知,该措施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措施,改拓跋氏为元氏,B项正确;材料内容为该汉姓,没有涉及迁都洛阳、易汉服、与汉族通婚,排除ACD项。故选B项。12.唐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突厥、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并于唐朝保持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太宗联合回纥俘获东突厥可汗B.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C.唐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西域管理D.唐高宗册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B项正确;唐高宗联合回灭西突厥,排除A项;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排除C项;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排除D项。故选B项。13.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从早期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成员担任,到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再到后世“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的变化。这一变化可知()A.察举制更有利于选拔人才B.选官制越来越注重公平公正C.早期选官制有利于中央集权D.科举制成后世唯一的选官制【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由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由血缘到地方官考查到通过分科考试形式,越来越公平公正,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种选官制度都可以选拔相应的人才,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官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后,仍然存在其他选官制度,如宋朝的恩荫制等,排除D项。故选B项。14.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部门的职责是“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该部门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政事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参与参议表章,A项正确;门下省职责是审核政令,排除B项;尚书省职责的是执行政令,排除C项;政事堂是三省联署办公的场所,排除D项。故选A项。15.张帆在《中国古代经济简史》论述到: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据此可知,两税法的作用不包括()A.减轻了政府的人身控制B.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简化了税收名目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未提及两税法实施后税收的总额情况,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据材料“改变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可知,减轻了政府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据材料“租庸杂徭悉省”可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排除B项;据据材料“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可知,税收明目简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是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D.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据此判断,在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品已经出现了,C项正确;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开始”一词说法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比的信息,无法判定“领先世界”,也无法判定“佛教最受尊崇”,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17.下图是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珎”钱币。此钱币圆郭方孔,币面为“和同开珎”四字,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由此可知()A.日本照搬唐文化发展本国文化B.日本是中国的众多藩属国之一C.唐朝与周边国家经济往来频繁D.唐文化传播影响日本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唐朝与日本。根据“此钱币圆郭方孔,……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可得出日本学习中国的文化,其钱币受到唐朝钱币的影响,D项正确;A项太绝对,学习不等于照搬,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日本是中国的藩属国,且日本也不是中国的藩属国,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日本的钱币受到中国影响,不能体现经济贸易往来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下表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兼并史实,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灭国数目/个说明楚42诸侯国之中,楚灭国之数是较多的,当中包括蔡、息、申等姬姓诸侯国秦约20春秋时期,秦集中向西面拓展,兼并犬戎、冀戎等西戎小国晋17史称晋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兼并了周围大量小国齐约30齐桓公时期兼并了大量位于今山东省境内的诸侯国A.楚国实力最强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C.分封制完全瓦解D.传统政治秩序走向崩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根据材料“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兼并的史实”可知,春秋时期,楚国、秦国、晋国和齐国通过争霸战争消灭了许多诸侯国,包括姬姓诸侯国和其他大量的小国,这反映出原有的分封制在不断遭到破坏,说明传统政治秩序逐渐走向崩溃,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楚国实力最强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华夏认同观念形成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分封制完全瓦解”表述不准确,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9.历史逻辑推导能力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思维能力。下列推导符合逻辑的是()A.阶级关系新变化——铁犁牛耕——旧的贵族等级体系瓦解B.秦暴政速亡——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C.分封制易形成割据——汉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七国之乱”D.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创立——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吸取秦朝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措施,因此出现 了“文景之治”,B项正确;铁犁牛耕的出现,引发了阶级关系的变动,排除A项;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是士族政治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20.下图是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质地为汉代蜀锦。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隶文字,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由此可以得出()A.隶书是汉代官方字体B.新疆在汉代已归属中央政府C.是研究汉代丝织技术的第一手史料D.汉代对外丝绸贸易兴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质地为汉代蜀锦”可知,该文物是研究汉代丝织技术的第一手史料,C正确。材料信息未能说明隶书的汉代官方字体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有新疆的行政隶属关系,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能反映对外贸易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21.下图公元3世纪前后南北方人口变动图。这一变化说明()A.南方总人口超过北方B.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C.荆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D.南方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3世纪前后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世纪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分立,北方社会环境动荡,导致北方人口南迁,说明当时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D项正确;仅从局部地区来看,是无法得出南方总人口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A项;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宋朝,排除B项;仅从局部地区的人口来看,无法得出荆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22.关于隋唐时期制度渊源,学界一直有“南朝化”、“北朝主流论”的争论。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出,“唐朝其中央财政制度之渐次江南地方化,易言之,即南朝化。”后来唐长孺先生对这一观点做了进一步发挥。但是田余庆先生则强调北朝制度的重要性,提出“北朝制度主流论”,其学生阎步克又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解释。由此可知()A.历史有争议,所以历史真相难以知晓B.在争论中,我们有可能不断接近真相C.历史真相的挖掘,主要靠历史学家的争论D.只要历史学家达成共识,我们就能得到真相【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关于隋唐时期制度是“南朝化”还是“北朝主流论”,陈寅恪先生和唐长孺先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据所学史学研究知识可知,伴随着这种争论,我们有可能会不断的接近真相,最终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B项正确;历史虽然存在争议,但历史真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探寻,并非难以知晓,排除A项;历史真相的挖掘由多种方式,如考古发现、文献研究等,历史学家的争论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并非主要方式,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学家达成的共识也可能存在主观方面的影响,不一定就是历史真相,排除D项。故选B项。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3题10分,第24题11分,共21分。)23.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上(唐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玄感以运卒反于黎阳,非戎狄为患也。”———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秦到西汉的疆域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推动这一变化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并以唐与吐蕃关系为例加以说明。(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影响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答案】(1)变化:汉朝时将西域纳入版图。措施: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2)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册封、和亲、战争和设置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明: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3)因素:统治者的政策,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地图信息可知,汉朝时将西域纳入版图。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 机构。【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二“夷狄亦人耳”并结合所学可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册封、和亲、战争和设置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说明影响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如统治者的政策,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24.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为周室屏藩的诸侯,是经过周天子的册封而后成立的。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不同于过去那种由古代氏族部落各自分孽繁衍而形成的族邦组织。那些在夏商时期构成当时“天下万邦”政治格局的所谓“邦”、所谓“国”,都不是夏商王朝人为分封的结果,而是早已存立于世的地方组织。——沈长云《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材料二:《全晋文》所载傅玄《掌谏职上疏》中认为郡县制的实行是“荡灭先王之制”。《文选》载陆机《五等诸侯论》中认为秦代实行郡县制是“忘万国之大德”,其国运不能长久实由此所致。“颠沛之衅,实由孤立”,没有形成“万国相维”之势,所以很快就败亡了。曹炯在《六代论》中也认为郡县制不利于专制统治者长久维持自己的家天下。——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班固《汉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和夏商时期的“邦”、“国”有何不同。(2)材料二中的学者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评价是否全面?请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并说明该制度带来的问题及成功解决的措施。【答案】(1) 不同:分封制之下,诸侯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比如在封国内设置官吏、征收赋税、建立军队,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随从作战、听从命令等。分封制的实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实行之初,不但形成了对周王室的众星拱月格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稳定统治秩序,还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促进了西周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处理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在内外服制度下,商朝的国家结构是比较松散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方国联盟,商王和各邦伯诸侯之间虽是政治隶属关系,但联系并不紧密,各方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受到商文化的影响并不算深刻。(2)态度及理由:不全面。秦朝的郡县制并不是秦朝实行暴政的主要原因,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制度:郡国并行制。问题: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解决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比较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先秦时期的中国。不同:关于二者的不同可从联系的纽带、权力义务及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分封制之下,诸侯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比如在封国内设置官吏、征收赋税、建立军队,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随从作战、听从命令等。分封制的实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实行之初,不但形成了对周王室的众星拱月格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稳定统治秩序,还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促进了西周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处理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在内外服制度下,商朝的国家结构是比较松散的,我们一般称之为方国联盟,商王和各邦伯诸侯之间虽是政治隶属关系,但联系并不紧密,各方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受到商文化的影响并不算深刻。【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态度:根据材料“忘万国之大德”“郡县制不利于专制统治者长久维持自己的家天下”可知该观点具有片面性,并不不全面。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县制并不是秦朝实行暴政的主要原因,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小问3详解】本题是内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制度:根据材料“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和所学可知,汉初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导致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解决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附益之法等措施解决了郡国并行制出现的问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26 05:05:01 页数:13
价格:¥2 大小:2.3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