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柳州高中2023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A.农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形态的成熟C.金属工具的使用D.奴隶的辛勤劳动2.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3.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概况简表。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序号商业发展概况①商品生产由手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领域;商品生产主要分官营和私营两种②商品交易比较繁荣;商业贸易形态发展出转运、囤积、加工以及混合等四种③铸币和贵金属取代自然货币形态;平民商人成为商人主体,职业流动频繁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形态发生较大变革C.长期战乱助推工商业繁荣D.农耕文明被商业文明所取代4.阅读材料,此表反映了内容六国秦国 国家墓葬等级序列多阶层、小间隔两极分化,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格落差巨大城址等级序列国都以下逐级递减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货币形态和铭文多样化统一的“半两"钱A.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了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建立得益于商鞅变法的巨大成功C.战国时分封制瓦解程度具有不平衡性D.东方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均较为落后5.秦王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五岭以南地区,人心不稳,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才能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并使其直接受到国家统治。因此,实行那县制是必然的选择。这说明秦朝在上述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A.增进华夏认同观念B.强化对边地的控制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扩大秦朝统治版图6.下表是关于秦朝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过秦论》(西汉贾谊)《史记·秦始皇本纪》(西汉司马迁)《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C.历史解释可直接判断历史真相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7.汉武帝开创了献策上书为郎的选官途径,在一定限度内欢迎批评政治的意见。原本担任低级职官的田千秋就是因为上书言事称旨,很快被任命为列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不过数月又迁为丞相。这种做法A.使贵族特权垄断地位被打破B.促进了汉代官僚政治的发展 C.表明汉代察举制遭到了破坏D.为“中朝”形成奠定了基础8.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A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B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C.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D.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开始南移B.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C.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D.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10.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其建筑形制具备某种“宇宙秩序”的复杂象征意义。北魏孝文帝曾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起明堂”。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修建明堂旨在()A.显示高超建筑技术水平B.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C.炫耀北魏经济繁荣富庶D.满足统治阶级生活需要11.读唐朝《耕获图》,图中标注了农业耕作和收获的六个步骤。与图中耕作第二步相关联的是()A.曲辕犁B.水排C.高转筒车D.水转翻车12.唐朝,羁縻州成为管理边疆和民族地区的重要机构。羁縻州刺史由当地民族首领担任,受大都护府直接管辖,归中央政府统治;羁縻州的管理沿袭原有方式,除执行部分政府公务和应调出征外,不向中央承担赋役。这()A.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B.促进内地和边疆管理一体化 C.弱化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管控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3.《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一文中写道:“(隋唐以后)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因为受教育是通向由政府给予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青年人头脑中的狂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这一现象A.使兴学重教成为社会风气B.促进了文化广泛传播和发展C.推动了私学合法地位确立D.堵塞了门阀贵族人任的途径14.公元204年曹操下租调令: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地方官不得擅兴发。《资治通鉴》称:“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两税法改为“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即通过评定户等实现的按资征税。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B.封建社会阶级矛盾被消除C.唐宋间贫富差距大大缩小D.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的抑制1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一种重要方法。《饮酒二十首》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其中一首写到:“有客常同止,取舍邀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恳,兀做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这些诗句从侧面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A.门阀士族的发展B.崇尚清谈和玄学C.现实社会的黑暗D.社会生活的奢靡16.钱锺书在《淡艺录》中对唐宋诗词进行比较,曾指出:“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忱,乃染宋调”。在钱锺书看来,唐诗体现出A.推陈出新的创作风格B.自娱自乐的价值追求C.国家兴亡的社会关切D.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17题16分,18题8分,19题16分,20题12分,共52分)17.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如射、御都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他们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 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及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1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观点内容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学者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学者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学者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请回答:依据材料内容指出每位学者的观点,概括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主要特点。19.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族。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帏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帏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材料二下图是唐代张莹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材料三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三则材料的史料类型,并分别阐述其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2)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唐代服饰发展呈现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头绪纷杂,内容丰富,下表列出了相关片段。东汉末年否定君臣之义、父子之伦以及夫妻间不拘礼法的言论和行为,颇行于世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宣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字,充满了清丽柔美、空灵飘逸之气。前秦苻坚不但对西域诸胡要“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而且把东晋也称作“未宾王化”的一隅之地。南朝梁朝释僧顺更讲:“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南方佛教则重视般若等阐述佛理的经典。北朝北方佛教流行的是以修福事功又简便易行的禅宗、律学和净土等宗派。乐府《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北方的诗豪放悲凉,魏碑质朴遒劲。 北魏孝文帝和他弟弟元勰皆能七步赋诗,而且韵义俱佳。西魏北周时期,北方高门崔、卢、李、郑、杨、柳、裴等14家大姓中,尚武习战者人数远远超过专事文教者。不仅“河北文士率骁兵射”,而且妙龄女儿亦能上马骑射。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论明确。) 柳州高中2023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A.农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形态的成熟C.金属工具的使用D.奴隶的辛勤劳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良渚古城工程量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结合所学,动员大量人力建设古城并保障食品等供应,前提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提供了空闲的人力和多余的粮食,A项正确;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良渚古城修建时期国家形态并未成熟,排除B项;良渚的出土物中目前还没有发现金属,当时未大规模使用金属工具,排除C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修建良渚古城的不是奴隶,排除D项。故选A项。2.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一词最早源自西周初年的何尊,西周时期“中国”一词指天下之中的都城或国都;到春秋《诗经大雅》时指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再到《左传》时“中国”从天下之中的国都演变为指代中原一带的诸侯国;以上变化说明“中国”观念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D项正确;“中国”一词 最早见于西周初年,不等于西周初年开始形成“中国”观念,排除A项;春秋时期“中国”指代中原一带的诸侯国,B项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观念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不等“中国”观念产生源于文化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3.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概况简表。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序号商业发展概况①商品生产由手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领域;商品生产主要分官营和私营两种②商品交易比较繁荣;商业贸易形态发展出转运、囤积、加工以及混合等四种③铸币和贵金属取代自然货币形态;平民商人成为商人主体,职业流动频繁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形态发生较大变革C.长期战乱助推工商业繁荣D.农耕文明被商业文明所取代【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生产、商品交易、货币形态、商人职业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可知商品经济形态发生重大变革,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并非政府政策的原因,且从材料看不出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战乱不利于工商业发展,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获得很大发展,但农业依然是经济的主导,排除D项。故选B项。4.阅读材料,此表反映了内容国家六国秦国墓葬等级序列多阶层、小间隔两极分化,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格落差巨大城址等级序列国都以下逐级递减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货币形态和铭文多样化统一的“半两"钱A.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了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建立得益于商鞅变法的巨大成功C.战国时分封制瓦解程度具有不平衡性D.东方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均较为落后【答案】C 【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六国的风俗依然遵循传统的礼制较多,而秦国则是君主权力加强,礼制瓦解的较为彻底,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的瓦解程度具有不平衡性,C项正确;“严格遵行”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商鞅变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足以证明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排除D项。故选C项。5.秦王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五岭以南地区,人心不稳,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才能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并使其直接受到国家统治。因此,实行那县制是必然的选择。这说明秦朝在上述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A.增进华夏认同观念B.强化对边地的控制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扩大秦朝统治版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王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五岭以南地区,人心不稳,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才能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并使其直接受到国家统治。”可知,秦王通过战争政府少数民族,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强化对其的控制,以维护国家的统治和统一,B项正确;增进华夏认同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扩大秦朝统治版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是关于秦朝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过秦论》(西汉贾谊)《史记·秦始皇本纪》(西汉司马迁)《睡虎地秦墓竹简》(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灰,取生荔……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C历史解释可直接判断历史真相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与《过秦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贾谊、司马迁指责秦王“贪鄙”“不亲士民”“废王道”等不同,《睡虎地秦墓竹简》反映出秦王在治理国家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规范家庭伦理等,这说明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历史,B项正确;“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说法错误,排除A项;史家的解释带有强烈主观色彩,所以需要结合实物史料进行考证,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考古材料比文献资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排除D项。故选B项。7.汉武帝开创了献策上书为郎选官途径,在一定限度内欢迎批评政治的意见。原本担任低级职官的田千秋就是因为上书言事称旨,很快被任命为列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不过数月又迁为丞相。这种做法A.使贵族特权垄断地位被打破B.促进了汉代官僚政治的发展C.表明汉代察举制遭到了破坏D.为“中朝”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汉武帝鼓励献策上书为官,这拓宽了选官的途径,打击了贵族特权的垄断,从而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故选B;商鞅变法时期的军功爵制就已经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地位,排除A;献策上书为官不代表察举制遭到破坏,排除C;材料内容和“中朝”的形成没有关系,排除D。8.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A.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B.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C.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D.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以后,儒学大张,成为主流思想,提倡三纲五常,对女性的约束逐渐增强,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家庭稳定无关,排除A项;对女性的约束是外在约束而非女性内在的道德自觉,排除B项;婚姻观念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开始南移B.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C.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D.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和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和影响题。时空是西晋末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西晋末年受到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北方地区成为主要战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所以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初步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安史之乱后,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门阀政治的基础是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和经济上的田庄经济,北方人口南迁为东晋时期士族控制政权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人口南迁并非东晋门阀政治的基础,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有利于缩小南北经济差距,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才逐渐超过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10.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其建筑形制具备某种“宇宙秩序”的复杂象征意义。北魏孝文帝曾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起明堂”。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修建明堂旨在()A.显示高超建筑技术水平B.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C.炫耀北魏经济繁荣富庶D.满足统治阶级生活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修建明堂,其目的在于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北魏修建明堂的主要目的是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未体现建筑技术水平,排除A项;北魏修建明堂旨在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不能体现炫耀北魏经济繁荣富庶,排除C项;北魏修建明堂旨在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1.读唐朝《耕获图》,图中标注了农业耕作和收获的六个步骤。与图中耕作第二步相关联的是() A.曲辕犁B.水排C.高转筒车D.水转翻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唐朝《耕获图》把农业耕作的流程从牛耕到入仓,分为六个步骤。其中,第二步是“灌溉”,而高转筒车是隋唐时期长江流域发明的灌溉工具,C项正确;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是控制耕土深浅的工具,不符合“图中耕作第二步”的要求,排除A项;水排是东汉时期南阳太守发明的用作冶铁的鼓风装置,不是灌溉工具,排除B项;水转翻车出现在宋朝,排除D项。故选C项。12.唐朝,羁縻州成为管理边疆和民族地区的重要机构。羁縻州刺史由当地民族首领担任,受大都护府直接管辖,归中央政府统治;羁縻州的管理沿袭原有方式,除执行部分政府公务和应调出征外,不向中央承担赋役。这()A.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B.促进内地和边疆管理一体化C.弱化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管控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政府实行地方民族首领管理地方事务的制度,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排除C项;羁縻州成为管理边疆和民族地区的重要机构,不单纯是民族区域自治,排除A项;内地和边疆管理一体化,与题干表述相悖,排除B项。故选D项。13.《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一文中写道:“(隋唐以后)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因为受教育是通向由政府给予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青年人头脑中的狂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这一现象A.使兴学重教成为社会风气B.促进了文化广泛传播和发展 C.推动了私学合法地位确立D.堵塞了门阀贵族人任的途径【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隋唐以后)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因为受教育是通向由政府给予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青年人头脑中的狂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为平民读书和入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兴学重教成为社会风气,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对兴学重教的影响,不是强调对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私学,排除C项;科举制虽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但是世家大族子弟入仕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因此D项中的“堵塞了”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4.公元204年曹操下租调令: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地方官不得擅兴发。《资治通鉴》称:“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两税法改为“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即通过评定户等实现的按资征税。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B.封建社会阶级矛盾被消除C.唐宋间贫富差距大大缩小D.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的抑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租调制下“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对农民的控制较强,两税法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A项正确;封建社会下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不可能被消除,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赋税标准的变化,但不能反映贫富差距缩小,排除C项;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不能得到有效抑制,排除D项。故选A项。1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饮酒二十首》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其中一首写到:“有客常同止,取舍邀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恳,兀做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这些诗句从侧面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A.门阀士族的发展B.崇尚清谈和玄学C.现实社会的黑暗D.社会生活的奢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魏晋时期。据材料“《饮酒二十首》是东 晋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通过寄情山水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C项正确;仅从诗句当中,无法得出士族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魏晋时期崇尚清谈和玄学,也是在反映社会的黑暗,排除B项;仅从诗中,可以看出一士一夫洒脱不羁,无法得出社会生活的奢靡,排除D项。故选C项。16.钱锺书在《淡艺录》中对唐宋诗词进行比较,曾指出:“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忱,乃染宋调”。在钱锺书看来,唐诗体现出A.推陈出新的创作风格B.自娱自乐的价值追求C.国家兴亡的社会关切D.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可知唐诗体现出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故选D;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唐诗对国家兴亡的社会关切,排除C。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17题16分,18题8分,19题16分,20题12分,共52分)17.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如射、御都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他们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变化及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答案】(1)变化:身份标志由低级贵族转变为知识分子;由文武并重到以文为主;由受制度束缚到自由流动;政治参与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影响: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促使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推动各国变法改革;有利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推动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 (2)相同点:保留了血缘社会。不同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原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农业生产力大规模发展;争霸战争和改革的推动;百家争鸣的推动【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如射、御都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脱离了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出身、受到的教育、人身关系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归纳战国时期士阶层的主要变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教育领域入手,进而由近及远,由思想文化、到变法、政治体制再到社会转型等多方面,分析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造成的主要影响。(2)相同:根据材料二中“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两者的相同点是都保留了血缘社会的特色。不同点:根据材料二中“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得出转向地缘社会;根据材料二中“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由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由西周时期的分权发展到集权。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1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观点内容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学者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学者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学者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 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请回答:依据材料内容指出每位学者的观点,概括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主要特点。【答案】(1)观点:学者1:丝路位置和路线多样;学者2:丝路上交流的人员和功能繁多;学者3:丝路发展的原因多样;学者4:丝路功能多样。(2)特点: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开放的;多种观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存在多元多样性;研究者之间既有争鸣,也有借鉴,促进了学术进步。【解析】【详解】观点: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不止一条,”可分析出学者1:丝路位置和路线多样;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可分析出学者2:丝路上交流的人员和功能繁多;根据材料“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可分析出学者3:丝路发展的原因多样;根据材料“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可分析出学者4:丝路功能多样。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开放的;多种观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存在多元多样性;研究者之间既有争鸣,也有借鉴,促进了学术进步。19.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族。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帏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帏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材料二下图是唐代张莹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材料三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三则材料的史料类型,并分别阐述其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2)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唐代服饰发展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答案】(1)价值:材料一是文献史料、材料二是实物史料、材料三是二手史料(正确答出史料类型即可得分);材料一有助于研究唐代女性服饰趋于开放的过程;材料二可以直观地了解唐代的宫廷服饰;材料三有利于研究汉族与其他民族服饰的交往互鉴。(2)特征:走向开放;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的风格(民族交融))。原因:民族关系:唐朝边疆稳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济:唐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唐朝自信、开放的思想文化;政治:统治者平等、包容的民族政策(分角度答题,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史料根据资料的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根据资料的价值,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据材料一“士女皆衣胡服”可知材料一有助于研究唐代女性服饰趋于开放的过程;据材料二“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可知材料二可以直观地了解唐代的宫廷服饰;据材料三“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可知材料三有利于研究汉族与其他民族服饰的交往互鉴。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无复障蔽”可知走向开放;据材料三“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可知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的风格。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唐朝史实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多角度进行答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头绪纷杂,内容丰富,下表列出了相关片段。东汉末年否定君臣之义、父子之伦以及夫妻间不拘礼法的言论和行为,颇行于世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宣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陶渊明的诗、王羲之的字,充满了清丽柔美、空灵飘逸之气。前秦苻坚不但对西域诸胡要“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而且把东晋也称作“未宾王化”的一隅之地。南朝梁朝释僧顺更讲:“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南方佛教则重视般若等阐述佛理的经典。北朝北方佛教流行的是以修福事功又简便易行的禅宗、律学和净土等宗派。乐府《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北方的诗豪放悲凉,魏碑质朴遒劲。北魏孝文帝和他弟弟元勰皆能七步赋诗,而且韵义俱佳。西魏北周时期,北方高门崔、卢、李、郑、杨、柳、裴等14家大姓中,尚武习战者人数远远超过专事文教者。不仅“河北文士率骁兵射”,而且妙龄女儿亦能上马骑射。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论明确。)【答案】示例1:材料中提到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违背儒家礼法的行为。这反映出东汉末年分裂割据、社会混乱,导致传统的价值观出现了变异,儒学独尊的地位逐渐动摇材料中还展示了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的信奉者认同儒家伦理的言论。这反映出该时期虽然儒家思想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但儒学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文化精神是它们所不具备的。佛、道两教也努力将儒学的某些理论与自身的教义进行调和。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虽然式微,但仍能够生生不息。示例2:材料中提到北朝乐府歌词中写:“我是虏家川、不解汉儿歌”。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 虽然与汉族有接触,但总体上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材料中还展示了部分北方少数民族帝王以华夏君主自居,具有较高汉文化素养。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们主动接受汉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材料中还提到北方社会呈现出尚武之人。这反映出北方汉人也受到了胡文化的熏陶,说明民族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交融。示例3:材料中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佛教文化、诗歌、书法风格迥异。这反映出该时期政权长期分裂割据,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内迁和众多汉族人口南迁,南北方文化的地域特征愈发明显。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域文化呈现南北分明的多元特征。【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据材料“否定君臣之义、父子之伦以及夫妻间不拘礼法的言论和行为,颇行于世”可知,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违背儒家礼法的行为。其次,结合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阐述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出现的违背儒家礼法的行为。据材料“道教理论家葛洪宣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和“梁朝释僧顺更讲:‘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备有六睦之美’”可知,道教和道教为了更好的传播,吸收了儒家学说的部分思想。整体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虽然式微,但仍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可从其他角度选择材料,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乐府《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可知,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虽然与汉族有接触,但总体上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其次,结合材料内容,阐述这时期少数民族统治阶级主动学习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现象。据材料“苻坚不但对西域诸胡要‘示以中国之威,导以王化之法’,而且把东晋也称作‘未宾王化’的一隅之地”可知部分北方少数民族帝王以华夏君主自居,具有较高汉文化素养。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们主动接受汉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整体分析可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交融。通过材料材料中涉及到的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思想和文学方面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域文化呈现南北分明的多元特征,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是个、书法、少数民族文化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0:5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45.0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