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静海区北师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阶段评估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师大静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评估化学 试 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60分)1.冷敷袋可以降温、保鲜、镇痛。某种冷敷袋的成分为:硝酸+水合碳酸钠,其对应的主要工作原理是A.放热的化学变化B.吸热的化学变化C.放热的物理变化D.吸热的物理变化2.反应X+Y=M+N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X、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N的总能量C.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才可发生D.断裂X、Y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M、N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C.化学平衡发生新的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D.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使用正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增大5.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与水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可认为是催化剂C.和的总能量小于和的总能量D.选择优良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I和II的活化能,减少过程中的能耗和反应的焓变6.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A.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C.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D.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A.AB.BC.CD.D7.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已知在25℃、101kPa下,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2+O2=2H2OΔH=142.9kJ·mol-1B.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C.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D.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8.依据如下反应可知某纯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B.C.D.9.反应2H2(g)+O2(g)=2H2O(l)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ΔH1=ΔH3-ΔH2B.ΔH2为该反应的反应热C.ΔH1<0D.ΔH3为氢气的燃烧热10.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已知C2H5OH(l)的燃烧热是1366.8kJ/mol,则C2H5OH(l)+3O2(g)═2CO2(g)+3H2O(g)反应的△H=-1366.8kJ/molC.一定条件下2SO2(g)+O2(g)2SO3(g)△H1<0,2SO2(g)+O2(g)2SO3(l)△H2<0,则△H1>△H2D.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热量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1.已知2Zn(s)+O2(g)=2ZnO(s)       ΔH=-701.0kJ·mol-12Hg(l)+O2(g)=2HgO(s)       ΔH=-181.6kJ·mol-1则反应2Zn(s)+2HgO(s)=2ZnO(s)+2Hg(l)的ΔH为A.+519.4kJ·mol-1B.-259.7kJ·mol-1C.+259.7kJ·mol-1D.-519.4kJ·mol-112.碘在不同状态下(固态或气态)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①H2(g)+I2(?)2HI(g)    △H1=-9.48kJ•mol-1②H2(g)+I2(?)2HI(g)    △H2=+26.48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中的I2为固态,②中的I2为气态B.B.1mol固态碘升华时将吸热17kJC.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热稳定性更好D.②中反应物总键能比生成物总键能大13.已知:H2O(l)=H2O(g) ΔH=+Q1kJ·mol-12H2O(g)=2H2(g)+O2(g)   ΔH=+Q2kJ·mol-1CH4(g)+2O2(g)=CO2(g)+2H2O(l)   ΔH=-Q3kJ·mol-1则H2和CH4的燃烧热的比值为A.B.C.D.14.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图1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由图2知,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C.由图3知,白磷比红磷稳定D.由图4知,CO(g)+H2O(g)=CO2(g)+H2(g)ΔH>015.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 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1·s-1B.v(B)=1.2mol·L-1·s-1C.v(D)=0.4mol·L-1·s-1D.v(C)=0.1mol·L-1·s-116.用H2和N2直接合成氨:N2+3H22NH3,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合成氨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升高温度;②加入正催化剂;③增大反应物浓度;④增大压强A.都可以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①②③17.一定条件下与HCl反应,有两种加成产物:①和②其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稳定性:B.得到加成产物①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得到加成产物②反应的焓变等于D.得到加成产物②的速率比①的速率快18.据文献报道,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B.Ti4+…NH2-N=O是催化剂C.Ti4+是中间产物D.Ti4+…NH2-N=O→Ti4++N2+H2O属于分解反应19.煤燃烧过程中加入石灰石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发生的两个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Ⅰ:CaSO4(s)+CO(g)=CaO(s)+SO2(g)+CO2(g)ΔH1=+218.4kJ·mol-1反应Ⅱ:CaSO4(s)+4CO(g)=CaS(s)+4CO2(g)ΔH2=-175.6kJ·mol-1已知:①反应Ⅰ和反应Ⅱ同时发生②反应Ⅰ的速率大于反应Ⅱ的速率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20.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如下的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可认定该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中CO2、H2、CH3OH、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1B.v正(CO2)=3v逆(H2)C.容器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D.容器中CO2、H2、CH3OH、H2O的物质的量浓度都相等21.观察图:对合成氨反应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D.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2.某温度时,在2L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X的起始浓度为2.0mol/LB.该反应为C.2min以后该反应不再进行D.0~2min内2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373.4kJ·mol-1达到平衡状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及时分离出CO2,使Q减小,Q<K,因此平衡正向移动B.及时分离出N2,使Q减小,Q<K,因此平衡正向移动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H增大D.增加NO浓度,使Q减小,Q<K,因此平衡正向移动2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S(s)+O2(g)SO2(g),K1;②H2(g)+S(s)H2S(g),K2;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A.K1-K2B.K1·K2C.D.二、填空题(共40分)25.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H2SO4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为。(2)写出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3)步骤三中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4)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填序号)。A.轻轻地振荡烧杯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用温度计小心搅拌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5)取50mLNaOH溶液和30mLH2SO4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626.626.629.1227.027.427.231.2325.925.925.929.8426.426.226.330.4①温度差的平均值为℃。 ②近似认为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则测得的中和热ΔH=(取小数点后一位)。③采用稍过量的硫酸溶液的原因是。④上述结果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此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H2SO4溶液的小烧杯中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6)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26.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1mol氨气和1mol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放出176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方程式为:。②已知在101kPa,甲醇的熔点为-97.8℃,沸点为64.7℃。在25℃时,甲醇的燃烧热为726.5kJ/mol。则表示甲醇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已知CO2的结构式为O=C=O,CO的结构式C≡O)①  ∆H1②  ∆H2③  ∆H3已知反应②中相关化学键键能(断裂1mol化学键吸收或形成1mol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数据如表:化学键H-HC=OC≡OH-O4368031076465由此计算∆H2=kJ/mol。已知,则∆H1=kJ/mol。27.减弱温室效应的方法之一是将回收利用,科学家研究利用回收的制取甲醛(),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①②则由和合成甲醛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一定条件下,将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选项字母)。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保持不变c.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3)实验室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上述合成甲醛(的实验。时,将和充入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得容器内的物质的量如表所示:时间/min0102030405060的物质的量/mol1.000.600.460.320.200.200.20①反应开始2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②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8.密闭恒容1L容器中,10molNH4I固体在一定条件下首先发生分解反应,该过程存在两个平衡: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反应均达平时它们的压力平常数分别为Kp1与Kp2,3min之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n(HI)=n(I2)=2mol,反应后总压强为120kPa,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压强平衡常数Kp1的表达式,并求出Kp1(2)平衡时,NH4I(s)的转化率 答案:一、选择题1-5BBCDC5-10DCBAC11-15DDCAA16-20DBDCC21-24CDCC二、填空题25(1)环形玻璃搅拌器(2)H++OH-=H2O∆H=-57.3KJ/mol(3)C(4)D(5)①4.0②-53.5KJ/mol③使NaOH反应更完全,减少误差④ad(6)保温,减少热量损失,减少误差26(1)①NH3(g)+HCl(g)=NH4Cl(s)∆H=-176KJ/mol②CH3OH(l)+3/2O2(g)=CO2(g)+2H2O(l)∆H=-726.5KJ/mol(2)+36-6327(1)CO2(l)+2H2(g)⇋HCHO(g)+H2O(g)∆H=-6KJ/mol(2)ac(3)①0.027mol/(L·min)②1.1128(1)Kp1=P(HI)·P(NH3)1200(2)6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3-11-06 01:20:02 页数:7
价格:¥2 大小:915.9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