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三字经》有载:“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制度与该记载相关的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中央集权制④礼乐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周的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和礼乐制,故选B项;战国中央集权制开始萌芽,排除③,排除ACD项。故选B项。2.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据此可知,汉代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确立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力行教化”、“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知,汉朝社会治理渗透了德治教化思想,A项正确;材料反映汉朝时已有德治礼教的治理方式,但不能证明是汉代确立的,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颍川出现这一现象,无法证明是地方形成统一标准,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汉朝社会治理渗透了德治教化思想,不能看出伦理水平普遍提高,局部不能代表整体,排除D项。故选A项。3.中国古代的“三复奏”制度形成于北魏,发展于隋,完善于唐。内容为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这体现了A.皇帝掌控所有司法程序B.民为邦本的有效保障C.司法程序的严格、严谨D.礼法并用的法治理念【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政府在执行刑法的过程中,想要尽量减少冤案的发生,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体现了司法程序的严格、严谨,C项正确;材料中的皇帝掌握仅是审核这一程序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项在程度上对此有所夸大,排除A项;材料中司法程序的严格、严谨,并不能为民为邦本提供有效保障,且民为邦本的有效保障是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排除B项;材料不是礼法并用,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4.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朝两税法中“,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增加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涉及的是征税标准,并未体现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两税法并未完成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完成过渡的是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排除B项;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5.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北宋时期下层人员出任高官的数量显著上升,这主要和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关,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科举制具有开放性,限制世家子弟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6.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A.力图探索政府救济的新方式B.彻底地解决了社会危机C.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建立了完备的救荒体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与传统的直接救济有着明显的不同,说明的是王安石力图探索政府救济的新方式,A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并未彻底解决社会危机,排除B项;材料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D项错在“完备”,排除。故选A项。【点睛】7.明朝《虎墩崔氏族谱》中的“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B.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D.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族约的内容涉及一个家族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家族的日常管理和规范家族秩序,从而有利于凝聚力量,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贵族政治,而是强调族约具有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排除A。材料强调族约具有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而不是强化专制统治,排除C。约束家族成员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为了追求政治平等,而是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从族约作用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可得出正确答案。8.1407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随后,中山、日本、别失八里、苏门答刺、满剌加、小葛兰等国入贡。除少数几个国家外,大多数国家使节的来访都与郑和的出使有关。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A.给明朝政府带来巨额的财政收入B.有利于朝贡体制的延展C.标志着明朝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D.密切与亚非拉友好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随后,中山、日本、别失八里、苏门答刺、满剌加、小葛兰等国入贡”体现的是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推动了朝贡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财政负担问题,排除A项;明朝并未放弃海禁政策,排除C项;当时拉丁美洲还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9.“编户齐民”是中国古代社会中被国家统一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承担赋役的居民。实施这一制度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限制了地主兼并土地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C.目的是确保赋役征发D.彻底消除隐瞒人口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编户齐民能使国家掌握人口的真实情况,为征发赋役等提供基础,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故选C项;政府实行均田和限田措施能够一定程度限制地主兼并土地,排除A项;编户齐民是历代中原王朝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它是国家治理的必要环节,并不会直接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是政府摊派各种苛捐杂税才会加重民众的负担,排除B项;D项中的彻底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0.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机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前期B.宋前期C.元后期D.清前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都察院是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因此可以判断出该行政机构是在明以后,结合选项可知D项符合题意;秦、宋及元时期尚未产生内阁,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1.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下列监察官职与职权对应错误的是选项监察官职职权A秦代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图籍、文书,监察百官B汉代刺史代表皇帝巡行郡国,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C唐代御史大夫定期到各州、郡品评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宋代御史、谏官台谏合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御史的监察权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唐代的御史大夫拥有监察权,定期到各州、郡品评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的是魏晋时期的中正官,故选C项;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图籍、文书,监察百官,排除A项;汉代刺史代表皇帝巡行郡国,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排除B项;宋代御史、谏官因台谏合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御史的监察权,排除D项。故选C项。12.“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的定义可知,“时代意见”就是指“后代人”对前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做出的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评价。结合选项比较可知:“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符合“时代意见”的特征,即“后代人”对前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做出的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评价。故答案为A项。B项,该项描写的是孝文帝改革后,商业、丝织业发展,社会生产进步,国家富裕,财政收入增加的状况,是当时人的认识、评价,与“时代意见”不符,排除;C项,该项是同时期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与“时代意见”不符,排除;D项,该项是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时代意见”不符,排除。13.历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是()①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③元朝设宣政院④清朝设伊犁将军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代中央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先后设立相关机构,如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清朝设伊犁将军。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4.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等23个专科;1919年颁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业等专科,同时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这一变化表明了A.政法类专科考生备受国家重视B.文官考试更注重选拔通才考生C.考试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D.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文官高等考试共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等23个专科”“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业等专科”体现的是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注重与实际工作的联系,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政法类专科考生备受国家重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侧重的是专业性,非通才选拔,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地位下降,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滥征苛捐杂税B.国民政府逐年提高关税税率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所实施的关税自主政策,提高了进口关税,降低了出口商品的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保护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因此根据材料时间“1934年”及关键信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可知与国民政府推行的关税自主政策有关,C正确;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滥征苛捐杂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提高关税税率的前提是关税自主,排除B项;当时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是曲折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6.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列各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②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④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4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②①③④,D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排序错误,排除。故选D项。【点睛】17.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新时期以来建交状况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新时期指的是改革开放后,这一时期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建交国数量最多,D正确;A选项中与我国建交国数量最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情况,主要是欧洲和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选项中在美洲有一个国家与中国建交,但是欧洲、非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六十年代我国的外交情况,排除;C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选项中美洲、欧洲大量国家与我国建交,属于一个建交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七十年代的外交情况,排除。18.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包括1部宪法、236部法律、690多件行政法规、8500多件地方性法规,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均实现有法可依。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包括①中共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③改革开放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④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故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中共十八大是2012召开,与材料中时间2011年不符,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根据材料“罗马法……重新出现可知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国家法律制定的基础,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故B错误;罗马法的主旨内容是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制定有作用,并没有讲到民主制度的的影响,故C错误;罗马法并没有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故D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20.11世纪末,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B.中世纪大学只讲授宗教神学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体现的是基督教教义对牛津大学校徽的影响,说明的是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D项正确;国王兼任大学校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宗教神学仅是中世纪大学课程的一部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俗文化发展受到阻碍的说法,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1.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该规定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D.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同时,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既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D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深的是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并非是整个欧洲,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并未瓦解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排除B项;启蒙运动否定西欧封建专制制度,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有学者评价某法律文献:“它肯定了封建贵族的消灭,并且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部法律文献是A.《至尊法案》B.《权利法案》C.《法国民法典》D.《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因此C项正确;《至尊法案》是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是颁布的,是为维护英王的权力服务的,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美国1787年宪法》标志着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3.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市镇。该法令的颁布A.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自治市议会不用在接受监督C.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颁布《市镇法》,清除和排挤教会等封建旧势力,用市民选举市议会进行市镇自治,代替旧的地方管理模式,这一做法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D项正确;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不是地方自治模式变化的结果,A项错误;自治市议会要接受选民和英国议会的监督,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1835年《市镇法》导致社区成为了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C项错误。24.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指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这体现了美国法律制度的特征是A.程序公正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C.主权在民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答案】A【解析】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根据材料“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可知注重程序公正,故选A项;材料与无罪推定原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主权在民,排除C项;材料与三权分立原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5.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广泛借鉴科举制的做法受到了英国社会的关注,议员斯坦利说:“尊敬的先生引进了一种我国闻所未闻的原则,据说这一原则盛行于中国。因此,它应该被称之为‘中国原则’。”这里的“中国原则”指的是A.廉洁高效B.议会至上C.政治中立D.公开考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受到中国科举考试的影响,创建了文官制度,因此材料中的“中国原则”指的是公开考试,D项正确;廉洁高效、议会至上及政治中立均与“中国原则”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26.下图是一份残缺的历史思维导图。该图反映的可能是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B.德意志君主立宪制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D.美国三权分立运行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其中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首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B项正确;在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下,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出任,排除A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及美国的三权分立运行机制不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排除CD项。故选B项。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点睛】27.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博莱塔:德克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可说明美国宪法的A.三权分立原则B.联邦制原则C.中央集权制原则D.共和制原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样”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各州按联邦宪法规定,设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机关,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自己辖区内行使职权,故体现了美国宪法的联邦制原则,B项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指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原则是指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C项;共和制原则是指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8.国际联盟成立后,在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盟约规定的某一原则,使国联实际上失去了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该原则是A.全体一致B.委任统治C.大国一致D.集体安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该原则使国联实际上失去了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A项正确;委任统治、集体安全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大国一致是联合国的表决原则,排除C项。故选A项。【点睛】29.下图为描绘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的漫画,它反映的现实是A.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B.欧洲经济发展遭遇了挫折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美元的信用度下降,因此出现欧洲的乞丐行乞不要美元的现象,C项正确;欧洲取代美国地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与欧洲经济发展受挫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30.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规定国家不再补贴,并放弃了战后历届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甚至提出福利只限于给老人与病人,特别不能给罢工工人。导致这些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两极分化加重B.经济发展严重倒退C国家财政不堪重负D.宏观调控严重失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20世纪80年代”“国家不再补贴,并放弃了战后历届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表明当时英国减少了福利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来,福利政策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并且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经济发展缓慢,导致西方国家逐渐减少福利政策,故C项正确,B项错误;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观调控失控,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共40分。)31.法治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之上,形成了家国合一的宗法伦理。中国法紧随宗族制成为道德执行工具,维护宗法等级是中华法系特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法家产生,其典型观点“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中国古代权力观念发达,所谓法,一是刑法,二是官僚机构组织法,形成了异常发达的以公法为主的法律体系。法治作为德治补充,为人治服务。——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依法治国”》材料二在罗马早期社会中,商品经济孕育着自由、平等观念。个人意识使罗马公民在人与人,人与城邦之间表现为契约关系,使法律摆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缚,成为独立系统。罗马法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罗马人把私人权利看作国家权利的最高准则,使私法成为罗马法的灵魂和精髓。法律面前人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人平等,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在罗马各个角落,共和国的法治精神成为西方法律的渊源。——摘编自《古罗马共和国的“法治”》(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法治和古罗马法治的特点。(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别分析造成中国古代法治和古罗马法治的特点的原因。【答案】(1)中国: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立法权集中于君主;以公法为主、体系完备;作为德治补充,为人治服务。罗马:维护公民权利;法律成为独立系统;重视私法的创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2)中国:中国古代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分散性,国家需要通过法律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受中国古代家国同构和宗法观念影响,法律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和君主统治;中国古代较早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重视通过立法强化国家权力;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提倡以德治国,法治成为德治的补充。罗马:商品经济发达,孕育着自由、平等观念;个人意识之上建立的契约关系,使法律摆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缚;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一定程度上在立法上限制了贵族特权;公民是罗马社会政治的主体,维护公民权利是法律的主要任务。【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法紧随宗族制成为道德执行工具,维护宗法等级是中华法系特质”可知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根据材料“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可知立法权集中于君主;根据材料“形成了异常发达的以公法为主的法律体系。法治作为德治补充,为人治服务。”以公法为主、体系完备;作为德治补充,为人治服务;根据材料“个人意识使罗马公民在人与人,人与城邦之间表现为契约关系,使法律摆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缚,成为独立系统”可知法律成为独立系统;根据材料“马法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建立起来”可知维护公民权利;根据材料“罗马人把私人权利看作国家权利的最高准则,使私法成为罗马法的灵魂和精髓。”可知重视私法的创制;根据材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在罗马各个角落,共和国的法治精神成为西方法律的渊源。”可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代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分散性,国家需要通过法律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受中国古代家国同构和宗法观念影响,法律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和君主统治;中国古代较早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重视通过立法强化国家权力;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提倡以德治国,法治成为德治的补充。罗马商品经济发达,孕育着自由、平等观念;个人意识之上建立的契约关系,使法律摆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缚;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一定程度上在立法上限制了贵族特权;公民是罗马社会政治的主体,维护公民权利是法律的主要任务。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2.民族国家材料一法国大革命的节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世俗化或非基督教化倾向,理性神崇拜、反宗教化装舞会等等节日的出现,显然也直接体现着人民大众狂欢文化的这种反基督教传统。1790年7月14日的联盟节庆典,也已出现了数万人共同宣誓效忠祖国之类世俗的新因素,这是一个反映了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节日。革命节日的人民大众文化特质还表现为人民大众对节日的广泛参与,卢梭认为剧院里的演出决不是人民的节日,人民的节日应当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让群众自己变成演员,“让每个人都走到别人当中并使自己得到愉悦,以便使大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法国节庆文化的新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实践活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时段民族国家观念的演进及其实践19世纪40-50年代◎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神话;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20世纪初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一个把民族解放、国民革命和社会改造合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的进程。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据陈艳《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研究》等(2)围绕材料二,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就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特点:摆脱基督教的影响,呈现出世俗化;强调爱国主义的政治情感;群众的广泛、主动参与。(任意2点)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强了人们对世俗文化的需要;启蒙运动所宣扬的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强化了法国人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任意2点)(2)论题: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阐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冲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对西方侵略和挑战的回应,蕴含了朴素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理念。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重点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求得国家富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重点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以救亡图存为宗旨,渴求实现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独立与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取得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总之,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建立独立自主的近代民族国家而奋斗,历时一百多年,最终实现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的节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世俗化或非基督教化倾向”可归纳出摆脱基督教的影响,呈现出世俗化;根据材料“也已出现了数万人共同宣誓效忠祖国之类世俗的新因素”可归纳出强调爱国主义的政治情感;根据材料“革命节日的人民大众文化特质还表现为人民大众对节日的广泛参与”可归纳出群众的广泛、主动参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及法国人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小问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可拟定论点为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核心。关于阐释可从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对西方器物的学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及中国共产党的救亡之路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点睛】33货币材料一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3月发行。下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分票中的贰分和伍分正面图案为飞机和轮船,角票中的贰角和伍角正面图案为火车和水电站,伍圆和拾圆正面图案分别为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和工农像。背面均以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的行名和面值为主题。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苏联做好后运回。叁元、伍圆和拾圆由国内设计,委托苏联代印。(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材料二时间事件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19世纪70年代德国、丹麦、瑞典、挪威、美国、法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金本位制。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世纪30年代初1931年,德国和英国相继取消金本位制,1933年,美国也取消金本位制。接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废除金本位制。1944年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各国货币可以通过美元间接兑换黄金,以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形式保留了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黄金仍然发挥着最终国际货币的职能。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由于美国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暂时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金汇兑本位最终解体。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决定推动黄金非货币化。从此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2)阅读材料二,划分黄金货币地位演变的阶段,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的影响。【答案】(1)历史信息:人民当家做主、民族团结、工业建设成就、苏联援助。(任意3点)阐释: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2)阶段:1821年至20世纪20年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20世纪30、40年代,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1944年至20世纪60年代,形式保留了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影响:1821年至19世纪70年代: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发展,确立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20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各国建立不同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1944年至20世纪60年代: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格局。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小问1详解】材料一主要讲述人民币的发展历程,不同的时期人民币的图案符合时代特征。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发行,印制与苏联密切相关。结合史实可知,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小问2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和国际货币发展可知,1821年至20世纪20年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20世纪30、40年代,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1944年至20世纪60年代,形式保留了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黄金失去了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影响:1821年至19世纪70年代: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发展,确立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20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各国建立不同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1944年至20世纪60年代: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格局。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2 22:30:03 页数:20
价格:¥2 大小:1.3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