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安庆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07年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有爱美之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旧石器时期的代表,以打制石器为主,③错误,排除ACD项;①②④符合当时的历史场景,B项正确。故选B项。2.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2019年)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而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下游,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故选B项;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位于长江下游,AC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联系所学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史实分析解答。3.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A.西周时期已经是官僚政治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是贵族政治而不是官僚政治,故A项错误;从材料“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到“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可知分封更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这说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确立于秦朝,故C项错误;分封制打破了原始部落政治,故D项错误。4.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是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秦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开始逐渐强大起来,走上了统一六国的道路,而商鞅正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秦王嬴政信任法家人物李斯,最终统一六国。法家强调中央集权,主张法治,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受到重用,说明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强调中央集权,主张法治,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墨家,故B选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而秦朝通过商鞅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最后统一了全国,说明法家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求,而不是道家,故C选项错误。5.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之交,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A.铁器和牛耕B.青铜器C.采煤业的兴起D.丝织业的繁荣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主要体现为生产工具的变革上,其中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发展产生质的飞越,A项正确;夏商周属于青铜文明,排除B项;当时采煤业尚未兴起,排除C项;丝织业繁荣是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 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于A.公元前3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2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而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故D项正确;ABC项排除。【点睛】首先明确“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秦朝;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军事上,修筑长城;思想上,焚书坑儒。因此,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D正确,ABC错误。8.某位同学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信息结论A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社会矛盾尖锐B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C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旗”直接推翻秦王朝的统治D此三者(萧何、韩信、张良),皆人杰也,吾(刘邦)能用之刘邦善于用人 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翻秦王朝统治的是刘邦,不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C项符合题意;“赭衣塞路,囹吾成市”反映了当时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的尖锐,A项不符合题意;“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体现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萧何、韩信、张良)三者皆人杰也,吾(刘邦)能用之”反映了刘邦善于用人,D项不符合题意。9.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高祖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始皇的政治制度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皇帝的权力B.中央机构的设置C.地方制度D.根本目的【答案】C【解析】【详解】最大的区别在于地方制度不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C项正确;汉代和秦代皇帝权力、中央机构设置以及政治制度的目的基本一致,排除A、B、D项。故选C项。10.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B.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C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D.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知刺史在初设时是为了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其特征是位卑权重,代表中央行使监察职责,故选A;负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应该是地方的行政长官郡守或县令,排除B;推荐地方人才属于选官制度,也是有地方行政长官推举,排除C;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是通过推恩令而实现,排除D。11.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因此常被亲近者侵夺。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①刺史②宦官③丞相④外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②④正确,故选D;刺史是监察官员,不可能侵夺皇 帝权柄,排除①,故排除AC;丞相不是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排除③,故排除B。12.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A.北庭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伊犁将军【答案】C【解析】【详解】西汉代新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C正确;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立的,排除A、B;伊犁将军是在清政府设立的,排除D。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如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商朝、秦朝、三国B.隋朝、唐朝、元朝C.商朝、唐朝、明朝D.秦朝、唐朝、十六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朝代的更替,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完成了统一;汉朝之后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此,答案为A,选项B、C、D所列朝代与图片不同,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古代政权演变过程1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答案】D【解析】 【详解】公元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形成,曹操统一占据北方,刘备占据川蜀地区,孙权占据江南地区,所以D项符合史实,故选D;ABC与史实不符,排除。15.如下图是《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A项正确;北方文化繁荣不是北方民族迁往中原的直接后果,排除B项;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专制统治削弱,排除C项;这一时期处于分裂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故C正确;废分封、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故A错误;实行盐铁专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的统治措施,故BD错误。17.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统治集团内讧B.周边少数民族入侵C.宦官外戚专权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隋炀 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因此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实行暴政,即横征暴敛、苛政黩武,D项正确;ABC都不是秦朝与隋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18.某同学整理了关于秦汉时期历史时期演变的时间轴,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A.焚书坑儒,张骞西行B.与民休息,光武中兴C.陈胜起义,独尊儒术D.百家争鸣,党锢之祸【答案】B【解析】【详解】从时间来看,1处是西汉刚建立的时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与民休息;2处是东汉时期,因此是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焚书坑儒是秦朝时期,陈胜起义是秦末,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ACD。19.魏晋时期,匈奴贵族刘渊认为自己是汉匈和亲的汉公主后裔,并将汉高祖、汉光武帝、汉昭烈帝(刘备)列为“三祖”。北魏皇帝更是认为自己黄帝的后裔。这说明A.反映了民族融合成为历史趋势B.体现了少数民族彻底抛弃旧俗C.导致了西晋末年的北方大动荡D.促使了内迁各族习俗影响汉族【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匈奴贵族刘渊认为自己是汉匈和亲的汉公主后裔”“北魏皇帝更是认为自己黄帝的后裔”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说明当时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A正确;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北魏不属于西晋末年,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D排除。故选A。20.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B选项符合题意;大运河在内地,与边疆地区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与两岸城市发展无关,C选项排除;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并未起到巩固隋朝统治的作用,D选项排除。21.史料记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侵扰之忧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C.唐朝国力虚弱,财政无力支撑D.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和同为一家”北方的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D项正确;A项错误,突厥威胁唐朝北方边境,排除A项;长城的防御作用一直存在,排除B项;唐朝国力强盛,排除C项。故选D项。22.唐朝政局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处应为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答案】C【解析】【详解】图中“?”位于最高点,说明是唐朝最繁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但是并非是唐朝政治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AB选项排除;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受,不理政事,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日趋衰落,D选项排除。23.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对比材料中不同种藩镇的类型可知,由朝廷任命并且帮助朝廷稳固统治的藩镇占据多数,这说明这一时期的藩镇帮助唐王朝延续了统治,故选D;多数藩镇对朝廷是有上供的,特别是东南型藩镇,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并未控制朝廷的财政收入,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藩镇之间相互进行的战役次数,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河朔型藩镇是拥重兵以自立的,它们并不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排除C。24.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结合所学可知该赋税制度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A项正确;以财产为主要标准的征税措施与农产品商品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唐朝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中的“庸”等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劳作时间,而材料中没有相关的措施,排除C项;新经济因素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且材料措施也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5.624年,唐高祖命令儒生徐旷讲《孝经》,佛门弟子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A.思想一统B.佛道主导C.儒学式微D.三教并行【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唐高祖命令儒生徐旷讲《孝经》,佛门弟子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体现的 是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正确;材料未涉及思想一统,A排除;BC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D。26.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A.唐末农民战争B.朋党之争C.宦官专权D.藩镇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各地的藩镇的实力强大,中央无法控制地方,最终唐朝灭亡出现五代十国,故选D。唐末农民战争、朋党之争、宦官专权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但不是形成五代十国局面的原因,排除ABC。27.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他是A.贾思勰B.裴秀C.孙思邈D.祖冲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D正确;贾思勰是农学家,A排除;裴秀是地理学家,B排除;孙思邈的成就主要是医学方面,C排除。故选D。28.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对外交往活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的代表,体现出唐朝的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唐朝对外交往高度繁荣、世界领先,排除AB项;材料也不能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排除D项。29.宋仁宗时期大臣富弼说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十之八九来供养军队,财政消耗巨大。这种状况的影响是A.养兵成为朝廷的严重负担B.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被动 C.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问题D.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国家财政收入的十之八九来供养军队,财政消耗巨大”体现的是宋朝的养兵数量过大成为朝廷巨大的财政负担,A正确;宋朝在于少数民族对峙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B排除;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成功的解决了武将割据的问题,C排除;此时王安石变法尚未开始,D排除。故选A。30.关于辽国、西夏和金国政治制度正确的是A.他们都没有沿袭唐宋制度B.西夏因地制宜设南北面官制度C.金国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D.辽国皇帝固定地点处理国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金国的猛安谋克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故C项正确;辽国、西夏和金国政治制度都有借鉴汉族王朝的制度,排除A;南北面官制度是辽国的,排除B;辽国皇帝处理国事的地点是不固定的,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0分,32题14分,33题16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3)根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禅让制。尧、舜、禹(任写一位)。(2)世袭制。夏朝。(3)分封制。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的疆土;推动周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的形成。 【解析】【详解】(1)根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得出禅让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尧、舜、禹。(2)根据“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可得出是世袭制。结合所学是夏朝启推行的世袭制。(3)根据“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知是分封制。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的疆土、推动周文化的得出传播,有利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的形成。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摘编自赵冬云《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材料二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摘编自《唐代政治制度设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答案】(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 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3)三省六部制具有权力的制衡性。如三省的权力分立,门下省的封驳和谏官制度,是对君权的制约;而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设立则是对尚书省权力的限制,即对相权的限制;唐代的丞相制是“集体领导制”,权力的互相制约相对保证了政策方针的制定及实施的大致正确。【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得出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根据“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得出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根据“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得出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作用:依据第一小问的归纳,并结合所学,从行政规范、决策科学、行政效率、加强皇权等角度回答。(2)理解:结合所学,一方面根据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可以防止大臣专权阐释其民主性,另一方面从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说明其维护君主专制的实质。(3)主要从三省六部制对相权的削弱、对君权的制约、保障决策的科学性等角度予以阐释。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虽然北宋政府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袭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了。——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元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答案】(1)答案:积极影响: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兵将分离,将帅无权,军队战斗力弱;机构臃肿,权力分散,行政效率低;冗官冗费,财政开 支过大,造成财政危机。(2)答案:措施: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置急递铺,保障公文传递;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行政效率高;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种社会矛盾复杂。【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可知导致了宋朝的积贫积弱;根据材料一“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可知兵将分离,将帅无权,军队战斗力弱;根据材料一“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可知权力分散,行政效率低;冗官冗费,财政开支过大,造成财政危机。综合以上,可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是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是兵将分离,将帅无权,军队战斗力弱;机构臃肿,权力分散,行政效率低;冗官冗费,财政开支过大,造成财政危机。(2)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根据材料二“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可知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行政效率高;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置急递铺,保障公文传递;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元朝巩固统治的原因:根据材料二“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种社会矛盾复杂。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宣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政治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2 18:05:01
页数:15
价格:¥2
大小:195.4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