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庆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B.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真、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噬菌体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B、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D、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D。2.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它的建立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细胞学早期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的技术是光学显微镜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C.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D.新细胞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长出【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电子显微镜问世之前,人们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细胞,为细胞学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的技术是光学显微镜,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C、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C正确;D、细胞学说认为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细胞经过分裂产生。D错误。故选D。3.新冠疫情自暴发至今已有3年多,这与新冠病毒的变异密切相关。从变异株α到β,再到γ和δ,现在全球对于Omicron这一变异毒株都非常忌惮。该病毒之所以容易突变,与其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含人血清的全营养培养基可用于培养OmicronB.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毒株的形成与染色体变异无关C.新冠病毒各变异毒株的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D.就新冠病毒而言,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答案】A【解析】【分析】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详解】A、Omicron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培养病毒需要用相应的活细胞,含人血清的全营养培养基不能用于培养Omicron,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染色体,因此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毒株的形成与染色体变异无关,B正确;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因此就新冠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正确。故选A。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选用图甲中d物镜时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a物镜时视野的亮度比选用d物镜时大B.选用a物镜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C.选用b物镜比选用c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D.由d物镜转换为c物镜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分析乙图:图乙是甲图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详解】A、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因此a的放大倍数比b大,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小,A错误;B、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儿越大,a物镜放大倍数最大,故选用a物镜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B正确;C、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所以b的放大倍数比c大,且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C错误;D、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乙图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要想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观察实验,重点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明确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的关系,再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图中物镜与玻片的距离,选出正确答案。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D.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答案】D 【解析】【详解】【分析】据图分析,催产素和加压素都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且都含有一个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两种物质的不同点在于环状和链状结构中各有一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环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肽链中游离的氨基酸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有关,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在两个氨基酸种类上不同,进而导致两者的功能不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以及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根据图像分析判断两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进而判断两者功能差异的原因。6.将蛋清溶液作如下两种方式的处理,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③过程有水分子的产生,④过程有水分子的消耗B.③、④过程的处理,都能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遭到破坏C.①、②过程的处理,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D.甲、乙两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变紫色,乙溶液不会变紫色【答案】C【解析】【分析】①过程为蛋白质的盐析,②过程为蛋白质的再溶解,这两个过程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③过程中的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会有水生成;④过程可破坏肽键,消耗水。【详解】A、③过程中的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会有水生成,A错误;B、③过程中的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没有破坏肽键,B错误;C、①过程为蛋白质的盐析,②过程为蛋白质的再溶解,这两个过程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C正确;D、甲、乙两种溶液中都有肽键存在,甲、乙两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变紫色,乙溶液也会变紫色,D错误;故选C。【点睛】知识易混点:蛋白质盐析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高温、强酸和强碱等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变性。7.烟草叶肉组织发育初期,胞间连丝呈管状,能允许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通过;发育成熟后,胞间连 丝呈分支状,只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的物质通过。烟草花叶病毒(TMV)能依靠自身的p30运动蛋白,调节烟草细胞之间胞间连丝的孔径,进而通过胞间连丝侵染相邻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MV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p30运动蛋白是在烟草叶肉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在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历程中,TMV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X射线照射能定向诱导TMV的p30运动蛋白缺失突变体的产生以保证烟草作物产量D.烟草叶肉组织的发育过程中,可通过改变胞间连丝的形状来适应其生长与发育的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病毒不是。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通过物质间接传递信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通过胞间连丝等通道传递信息。【详解】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A错误;B、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用X射线定向诱变,C错误;D、据题意可知,烟草叶肉组织的发育过程中,可通过改变胞间连丝的形状来适应其生长与发育的需要,D正确。故选D。8.有一条多肽链由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xHyOwNzS(z>12,w>13),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O2NS)、丙氨酸(C3H7O2N)、天冬氨酸(C4H7O4N)、赖氨酸(C6H14O2N2)、苯丙氨酸(C9H11O2N)。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A.(y-12)个B.(z-12)/2个C.(w-13)个D.(w-13)/2个【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简式是C2H4O2NR,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肽链数。【详解】由题意知,该化合物中由含有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其中只有天冬氨酸(C4H7NO4)含有4个氧原子,其余的氨基酸都只含有2个氧原子,设天冬氨酸数为X,根据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4X+2(12-X)-11=W,解得:X=(W−13)/2,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与之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白细胞识别并结合内皮细胞与糖被有关,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白细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进入炎症组织,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也需要消耗ATP,能量来自于血浆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功能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所含遗传物质存在差异【答案】A【解析】【分析】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该过程消耗能量。【详解】A、白细胞识别并结合内皮细胞与糖被有关,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B、白细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进入炎症组织,并未进入细胞,B错误;C、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D、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功能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是相同的,D错误。故选A。10.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②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③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④麦芽糖被分解得到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A 【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①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即为还原糖,因此可将“饴”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鉴定其是否为还原糖,①正确;②淀粉是多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必须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②正确;③麦芽糖是二糖,不是多糖,③错误;④麦芽糖被分解可以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可以合成多糖,如糖原;葡萄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A。11.某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过程利用细胞间信息的交流,以识别旧的或受损的蛋白B.细胞膜塑形蛋白含量越多,该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越弱C.“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其内部的水解酶的加工修饰在细胞质基质中即可完成D.“分子垃圾袋”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详解】A、根据题意得知,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过程是指处理细胞内的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不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与“分子垃圾袋”的数量呈正相关,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分子垃圾袋”的形成,细胞膜塑形蛋白含量越多,该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越强,B错误;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修饰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来完成,C错误; D、“分子垃圾袋”的作用是运输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囊泡(分子垃圾袋)可能来自高尔基体,其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正确。故选D。12.核孔复合物(NPC)结构是细胞核的重要结构,曾被Nature杂志评为结构生物学领域最被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近日施一公团队解析了来自非洲爪蟾NPC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电镜观察到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与细胞核膜高度弯曲的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附着NPC的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且与内质网膜相联系B.NPC保证了细胞核与细胞质间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自由进出C.非洲爪蟾NPC可为细胞质中核糖体上的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提供原料D.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中的NPC数量较少,因此代谢较弱【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附着NPC的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且外接内质网膜,A正确;B、NPC是核膜的一部分,上面有核孔,核孔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B错误;C、核孔复合物(NPC)是核膜结构,不能为细胞质中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提供原料,C错误;D、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因此无NPC,D错误。故选A。【点睛】13.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离子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b、c是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b是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氧仅来自氨基酸的—COOH,完成的场所是乙图中的①B.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和④,但膜的成分均发生更新 C.与甲图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乙图中③②⑤D.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离子浓度,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不都是顺浓度梯度的【答案】B【解析】【详解】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一个H,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个OH,所以产生的水中氧仅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完成的场所是乙图中的①核糖体,A项正确;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②高尔基体膜,④细胞膜面积增加,膜的成分均发生更新,B项错误;c表示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③内质网、②高尔基体和⑤线粒体,⑥中形成的蛋白质是经过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已经是成熟蛋白质,C项正确;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离子浓度,说明碘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项正确。14.脂蛋白又分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两者都有重要任务: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高密度脂蛋白将各组织的胆固醇送回肝脏代谢。低密度脂蛋白是由胆固醇、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当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LDL通过血液运送至细胞,在细胞内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过程。已知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pH过高会降低LDL的分解速率B.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完成合成C.加入ATP水解酶抑制剂会影响LDL与其受体的分离D.动物性食物如肝脏、牛羊肉等红色肉类含胆固醇较高【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在细胞中胞内体在ATP提供能量的条件下将复合物分解,受体重新回到细胞膜上,而其余部分和溶酶体结合,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分解。【详解】A、溶酶体内是酸性水解酶,如果溶酶体内pH过高会影响酶的活性,降低LDL的分解速率,A 正确;B、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其中水解酶的形成类似于分泌蛋白,所以合成场所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B错误;C、从图中看出,LDL与其受体的分离需要ATP提供能量,所以加入ATP水解酶抑制剂会影响其水解,从而影响分裂的过程,C正确;D、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动物性食物如肝脏、牛羊肉等红色肉类含胆固醇较高,D正确。故选B。15.一些外源性因素(如缺氧)会导致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发生ERS的细胞能调节内质网应激相关性促凋亡分子.促存活分子的表达或活化,最终决定细胞是凋亡还是适应。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则可能通过促凋亡分子使其凋亡B.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驻留在内质网内会影响内质网的正常功能C.内质网将错误折叠蛋白运至高尔基体进行修复D.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详解】A、发生ERS的细胞能调节内质网应激相关性促凋亡分子,从而促使细胞发生凋亡,A正确;B、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驻留在内质网内,会影响内质网的结构,从而影响内质网的正常功能,B正确;C、错误蛋白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根据题意,错误蛋白的存在,会使细胞内的内质网应激相关性促凋亡分子的表达,而使细胞凋亡,故高尔基体不会修复这些蛋白质,C错误;D、缺氧会导致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题干可知,缺氧、酸中毒等环境会导致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而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因此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D正确。 故选C。【点睛】16.核孔复合体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该复合体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质被称为中央运输蛋白。它具有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表现在它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转运。核孔对大分子的进入具有选择性,大分子凭借自身的核定位信号和中央运输蛋白结合而实现“主动转运”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越旺盛,细胞核上核孔的数目越多B.水分子可以通过核孔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核C.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mRNA可以自由出细胞核D.DNA聚合酶通过中央运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核膜上含有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细胞代谢越旺盛,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交流越多,细胞核上核孔的数目越多,A正确;B、核孔是亲水性通道,水分子通过细胞核的方式为被动运输,B正确;C、核孔对mRNA的运输是具有选择性的,mRNA不能自由进出细胞核,C错误;D、DNA聚合酶是大分子,借助中央运输蛋白的协助进行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C。17.初步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  ) A.β-分泌酶起催化作用时消耗水分子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C.β-AP寡聚合物可能引起大脑功能异常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会产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APP形成β-AP的过程,该过程是在病理状态下进行的,由题图知APP形成β-AP的过程中需要β-分泌酶和y-分泌酶的催化作用,β-AP分子是由前体蛋白APP中的第597位氨基酸到635位氨基酸形成的、其含有的氨基酸数=635-597+1=39个,而β-AP分子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详解】A、β-分泌酶起催化作用时水解大分子,需要消耗水分子,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一个β-AP分子含有39个氨基酸链状多肽,则含有至少含有38个肽键,B错误;C、β-AP沉积是AI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征,老年痴呆者记忆力降低,记忆与大脑皮层有关,因此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C正确;D、β-AP是一种蛋白质,里面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B。18.经测定,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SH+-SH→-S-S-+2H),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B.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C.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6D60℃加热处理后,此多肽不能与双缩脲发生紫色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 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详解】A、依题意可知:该多肽链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而且组成该多肽链的每种氨基酸中都只有1个N原子,说明该多肽链是由四个氨基酸组成的四肽,由于只有半胱氨酸含有S,所以参与构成四肽的有两个半胱氨酸。两个半胱氨酸共6个碳原子,说明另外两个氨基酸的C原子之和为21-6=15,故另外两个氨基酸为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即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A错误;B、该多肽链形成过程脱去3分子水、形成二硫键时脱去2个氢,所以该多肽中氧原子数为8-3=5,氢原子数为(11+13+7×2)-6-2=30,B错误;C、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2=56,C正确;D、60℃加热处理后,肽键没有断裂,此多肽仍能与双缩脲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C。19.科研人员尝试利用人的成熟红细胞运送药物,首先将红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甲溶液中,使其膜上出现孔洞,待药物通过孔洞进入细胞后,再转移至等渗溶液中,之后膜表面孔洞闭合,利用该红细胞可将药物运送至靶细胞。下列相关判断不合理的是()A.红细胞在甲溶液中很可能会吸水膨胀B.该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胞吞C.水溶性药物更适合使用该方法运送D.该红细胞的膜蛋白可能可以特异性识别靶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蛋白质与细胞膜功能的关系(1)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越多;(2)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详解】A、放在甲溶液中红细胞出现孔洞,说明甲溶液是低渗溶液,红细胞会吸水膨胀,A正确;B、膜上出现孔洞,药物通过孔洞进入细胞,这种方式不是胞吞,B错误;C、药物进入红细胞内部储存而不是储存在膜上,因此应该是水溶性药物,C正确;D、红细胞应能利用自身膜蛋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可以准确的将药物运输至靶细胞附近,D正确。故选B。20.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在细胞膜上合成B.图示过程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C.由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的流动速率受温度影响D.该实验可证实细胞膜结构“模型”中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的观点【答案】A【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详解】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大多是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A错误;B、因为实验过程中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是膜上的蛋白质,因此根据图示过程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B正确;C、不同温度条件下荧光均匀分布所需要的时间有差异,因此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的流动速率受温度影响,C正确;D、该实验可证实细胞膜结构“模型”中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的观点,即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A。【点睛】二、非选择题21.阅读诗句,回答下列问题:律诗《再别镜湖》古越镜湖水,异乡游于醉。银鸥野鸭飞,闸蟹青虾睡。莲藕红菱肥,茱萸垂柳翠。依依一叶舟,隐隐两行泪。 镜湖中除了诗中的生物外还有各种真菌和细菌等生物。(1)从生命系统层次角度分析:镜湖中所有的闸蟹组成了_________________;镜湖所有生物属于_____________;美丽的镜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2)镜湖水资源曾经受到严重污染,水中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治理后又恢复了诗中的景观。以下是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这几种生物均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___。图中A和D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它们的遗传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A、D相比,在结构上B、C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据环保部门分析,镜湖水污染主要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与这一现象主要相关联的生物,在代谢上与___________________图(填字母)相似,该生物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答案】(1)①.种群②.群落③.生态系统(2)①.细胞、个体②.原核③.拟核④.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⑤.水华⑥.A⑦.藻蓝素⑧.叶绿素⑨.自养【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为蓝细菌,B为酵母菌,C为变形虫,D为细菌。【小问1详解】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种群,镜湖闸蟹为种群;同一范围内所有生物为群落,镜湖所有生物为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更大整体为生态系统,镜湖属于生态系统。【小问2详解】单细胞生物属于的生命系统为细胞和个体层次,AD为原核生物,BC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位于拟核,与真核生物的最大区别为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镜湖水华主要与蓝细菌有关,所以结构与A图相同,其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为自养生物。【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异同,要求考生理解相关概念,并识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2.血红蛋白含有两条α肽链,两条β肽链(α肽链和β肽链不同),其空间结构模式图如图甲所示,图乙 表示其β肽链一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序号①—⑨中,代表R基的有:______________(写序号),图乙所示的这段肽链由___________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3)据两图可知:一条β肽链至少含有___________个羧基,若两条β肽链完全相同,则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___个羧基、至少含有___________个氨基。(4)图甲中的血红蛋白有124个氨基酸,在肽链盘曲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二硫键(由两个—SH缩合而成—S—S—),若组成图甲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00,则该血红蛋白的分子量为________________。(5)从两图可以得出,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①.②.氨基③.②④⑥⑧④.3⑤.3⑥.8⑦.6⑧.10234⑨.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等不同【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和题意可知,血红蛋白是由4条肽链组成的;分析图乙可知,①是氨基,②④⑥⑧是R基,③⑤⑦是肽键。【详解】(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结构结构式是。(2)由分析可知,图乙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是R基,分析题图中②④⑥⑧四个R基可知,⑥⑧R基相同,因此图乙显示的该段肽链中四个氨基酸为3种。(3)由题图可知,图乙表示β肽链中有2个氨基酸中的R基含有羧基,1个氨基酸中的R基含有氨基,因此该β链中至少含有3个羧基,2个氨基;若两条β肽链完全相同,则2条β链中的羧基至少是6个,氨基4个,2条α链至少含有羧基2个,氨基2个,因此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8个羧基,6个氨 基。(4)根据题意,构成该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数为124个,脱水数=124-4=120个,二硫键数3个,所以该血红蛋白的分子质量=124×100-18×120-3×2=10234。(5)由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等不同,从而构成了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点睛】熟悉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23.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1)内质网等细胞器膜与核膜、细胞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_,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2)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游离的核糖体中以______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______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再经过______对蛋白顾做进一步加工修饰,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3)研究发现,真核细胞部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需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如图1所示)。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也可运出内质网被降解(如图2所示)。由图1可知,______结合激活内质网上的受体,转录因子通过______进入细胞核,调控伴侣蛋白的表达,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通过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在内质网中,直到正确折叠。(4)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的Ca2+释放到______中,使内质网膜内外Ca2+浓度发生变化。Ca2+与相应蛋白结合后,导致肌肉收缩,这表明Ca2+能起到______(填“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或“信息传递”)的作用。(5)在病毒侵染等多种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会聚集,引起上述图2所示的一系列应激过程:______与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结合,后者被运出内质网降解。内质网膜上的IRE1蛋白被激活,激活的IRE1蛋白催化Hac1mRNA的剪接反应。剪接的mRNA翻译成Hac1蛋白作为转录因 子增强Bip基因的表达,以恢复内质网的功能。(6)当细胞内Ca2+浓度失衡或错误折叠、未折叠蛋白过多,无法恢复内质网正常功能时,引起细胞膜皱缩内陷,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临近的吞噬细胞吞噬,在______内被消化分解。【答案】(1)生物膜系统(2)①.氨基酸②.空间结构③.高尔基体(3)①.错误折叠的蛋白A②.核孔(4)①.细胞质基质②.信息传递(5)Bip(6)溶酶体【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细胞中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小问2详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首先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再经过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加工修饰,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最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小问3详解】由图1可知,错误折叠的蛋白A结合激活内质网上的受体,转录因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调控伴侣蛋白的表达,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通过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在内质网中,直到正确折叠。【小问4详解】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的Ca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使内质网膜内外Ca2+浓度发生变化。Ca2+与相应蛋白结合后,导致肌肉收缩,这表明Ca2+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小问5详解】由图2可知,一方面,在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与Bip结合,使前者能够被运出内质网降解;另一方面,内质网膜上的IREⅠ蛋白(一种酶)被激活,激活的IREⅠ酶催化HacⅠmRNA的剪接反应。剪接的mRNA翻译的HacⅠ蛋白作为转录因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增强Bip基因的表达,以恢复内质网的功能。 【小问6详解】当细胞内Ca2+浓度失衡或错误折叠、未折叠蛋白过多,无法恢复内质网正常功能时,引起细胞膜皱缩内陷,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临近的吞噬细胞吞噬,在溶酶体内被消化分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30 09:20: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608.3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