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顶尖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高尔基指出:“文学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情节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不能分为四个等份,发展是重场戏,高潮是次重场戏,开端和结局又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节奏,才能有美的价值,这是作家们所共同遵守的创作原则。正如福斯特所说:“美感是小说家无心以求却必须臻及的东西。”结构是大于情节的,叙述性文学的结构包括情节与非情节两个因素,它们一道构成了叙述性文学的节奏,决定着故事的向前发展和发展的速度。我们可以将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分为对话型(包括旁白,心理活动)、行动型、抒情型、叙述型,非情节分为静态型(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评论型(有诗为证,有诗赞曰)等。对话型,即依靠人物间的对话推进情节的发展,一般是依据人物言语节奏的快慢来区分的。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虽无刀光剑影,却也有弓张弩发之势。旁白与心理描写,则可说是对话的补充形式。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受戏曲的旁白影响较深。蒋干盗书,周瑜故作不知,故意旁白数语,用笔简练,既强调了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而行动型的情节因素往往是把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描写掺杂在一起。抒情型的情节因素既不是指景物的描写,也不是指借助万物抒发壮志,而是指作品中抒情气息浓厚的场面穿插。它们是情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调节情节、加强人物间的联系、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赤壁之战中的抒情场面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独到之处,群英会周瑜醉里舞剑,高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孔明草船借箭,性命系于一旦,却拉着鲁肃谈笑,只顾饮酒取乐。凡此种种,它们把情节拉长了,同时又把情节丰富了;既使情节舒缓了,同时又使情节更有韵味了。叙述型的情节因素是情节发展的最基本模式,也是赤壁之战发展的最基本模式。 再来看非情节因素。中国古典小说,人物肖像的描写一般是漫画性勾勒,通常是用画脸谱的方法以突出人物性格;环境的描写没有大段的景物描写,却长于抒情,对环境作简洁的交代。评论型是用前人的诗词,或作者假托一人,大都用韵文的形式。《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描写的成功,就在于情节内部的节奏严谨和非情节因素对内部节奏的补充,所有这些造就了赤壁之战独特的节奏。(摘编自张强《论〈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材料二:如果叙事人在叙述历史人事时有意变换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之间的比例尺度,那么叙述就会出现疏密张弛,呈现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叙事节奏。明清时的演义评点家们则常爱用急与缓、浓与淡等方面的对比效应来形容演义小说的叙事节奏。如毛宗岗即借用绘画色彩的浓淡来作譬喻:“《三国》一书,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读三国志法》)可以说,绝大多数演义小说的叙事节奏基本上都是由轻描淡写的概述和浓墨重彩的场景反复交替构成的。与概述相对,场景在演义中一般多用于一些能见出作者叙事旨趣的戏剧性情节关目,但是就现存演义对“热闹处”敷演的效果来看,却多半令人生厌。其所以如此,盖因叙事者为了突出其心目中的英雄,或为了以戏剧性取悦读者,过于频繁地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场面,诸如攻城劫寨、出奇设伏、争锋厮杀、布阵斗法等,但都大同小异。所以毛宗岗说:“每见他书所记劫寨之事,不过‘杀入寨中,并无一人,情知中计,望后便走’等语耳。层层叠叠,数见不鲜。”(《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总评)因此,高明一点的作家就比较注意省俭笔墨,将之留供一些重要场合使用。如《三国演义》所写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场,但真正浓墨重彩、肆笔渲染的却只有官渡、赤壁、彝陵等几个大战役和一些相对次要的战役,于是全书便显得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当然,如果叙事人仅将浓墨重彩涂染在一些重要的战争场面之上,而不追求内容、节奏的变换,那么这样的节奏有时也仍然会让人觉得单调和腻烦。所以,精明的叙事人在龙争虎斗、雷轰电激的战争场景之间又别出心裁地穿插了一些花明草媚、温柔旖旎的场景,以“舒其气而杀其势”。毛宗岗说:“《三国》一书,有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如正叙黄巾扰乱,忽有何后、董后两宫争论一段文字……令人于干戈队里时见红裙、旌旗影中常睹粉黛,殆以豪士传与美人传合为一书矣。”(《读三国志法》)不过,从根本上讲,叙述事件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制于叙事人的主观因素。以《三国》中的“当阳之战”为例:历史记载,这场战斗的胜利者是曹操。作为演义小说的叙事人,是不能随意变更或掩盖其真相的,但是又不愿正视、实叙之。于是,叙事人便在叙事的时间节奏上巧做文章:一方面只是匆匆勾勒刘备败走新野等大败,另一方面则描绘了“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等大败中的“小胜”;他以高度同情的笔调虚写了大败,同时又以热烈兴奋的心情实写了“小胜”。(摘编自纪德君、洪哲雄《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时间处理艺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情节中发展是重场戏、高潮是次重场戏,而开端和结局在小说节奏方面的作用比发展和高潮小,小说家往往通过把握节奏来表现小说美的价值。B.毛宗岗评论《三国》“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是通过绘画艺术中近处景色浓、远处景色淡产生的对比效应来论述小说《三国》的叙事特点。C.如果场面描写只为了突出叙事者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或使情节具有戏剧性等,就会出现概述的特征,描写出诸如攻城劫寨、出奇设伏等大同小异的战争场面。D.材料列举《三国》“当阳之战”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叙事者叙述的事件隐藏有叙事者的主观因素,即演义小说的叙事者会根据自己的看法改写史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结构大于情节,小说叙述情节能够完善小说结构。高尔基认为情节是文学的第三要素,体现的是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B.中国古典小说中,对话型和行动型情节中的人物语言描写有差异,前者除了人物对话,还包括人物的旁白和心理活动,而后者会把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进行描写。C.叙述型的情节因素是情节发展的最基本模式,《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情节就是叙述型情节,具体特点是景物描写具有抒情性、情节概述和丰富场景反复交替。D.小说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为了避免让人觉得单调、腻烦,有时会注重内容、节奏的变化,如《三国演义》在叙述赤壁鏖战时,加入了曹操欲取二乔的内容。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诸葛亮舌战东吴主降派,一口气驳倒七名文士,为孙权、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奠定了基础。B.孙刘和曹操双方积极准备战事,战争即将爆发,但庞统挑灯夜读、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C.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进攻江东,把战船连锁,以求渡过长江天险与孙刘联军决一死战。D.周瑜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引发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交战。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三国演义》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控制小说的叙事节奏。5.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使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法来推动情节发展。【答案】1.B2.C3.B4.①采用情节和非情节两个因素的巧妙结合来控制叙事节奏。②采用变换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的比例尺度控制叙事节奏。(如果回答“由轻描淡写的概述和浓墨重彩的场景反复交替来控制叙事节奏”亦可)5.①人物对话。店小二和林冲的对话,差拨、陆虞候、富安三人的对话等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人物行动。如林冲怒杀陆虞候等人推动了情节发展。③情节本身的叙述。如林冲遇到李小二时的相关内容是情节发展的基本模式。④环境描写。描写风雪和草料场、古庙等,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通过把握节奏来表现小说美价值”错,材料一“四个部分不能分为四个等份,发展是重场戏,高潮是次重场戏,开端和结局又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节奏,才能有美的价值”是说只有把握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节奏,使小说产生美的价值。C.“就会出现概述的特征”错,材料二“与概述相对,场景在演义中一般多用于一些能见出作者叙事旨趣的戏剧性情节关目”是说出现戏剧性情节关目,而不是出现概述的特征。D.“演义小说的叙事者会根据自己的看法改写史实”错,材料二是说“作为演义小说的叙事人,是不能随意变更或掩盖其真相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情节就是叙述型情节”错,以偏概全,材料一“叙述型的情节因素……也是赤壁之战发展的最基本模式”是说最基本模式,说明除此以外,还有其它模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三段观点是作品中抒情气息浓厚的场面穿插对调节情节、加强人物间的联系、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A.“诸葛亮舌战东吴主降派,一口气驳倒七名文士”没有体现场面穿插;B.“庞统挑灯夜读、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体现场面穿插;C.“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进攻江东,把战船连锁”没有体现场面穿插;D.“毁书斩使”没有体现场面穿插。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材料一“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分为对话型(包括旁白,心理活动)、行动型、抒情型、叙述型,非情节分为静态型(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评论型(有诗为证,有诗赞曰)等”“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虽无刀光剑影,却也有弓张弩发之势。旁白与心理描写,则可说是对话的补充形式”属于情节因素中的对话型;“赤壁之战中的抒情场面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独到之处,群英会周瑜醉里舞剑”属于抒情型;“叙 述型的情节因素是情节发展的最基本模式,也是赤壁之战发展的最基本模式”;“《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描写的成功,就在于情节内部的节奏严谨和非情节因素对内部节奏的补充,所有这些造就了赤壁之战独特的节奏”由此概括出:采用情节和非情节两个因素的巧妙结合来控制叙事节奏。②结合材料二“如果叙事人在叙述历史人事时有意变换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之间的比例尺度,那么叙述就会出现疏密张弛,呈现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叙事节奏”“如毛宗岗即借用绘画色彩的浓淡来作譬喻:‘《三国》一书,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可知,采用变换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的比例尺度控制叙事节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一“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分为对话型(包括旁白,心理活动)、行动型、抒情型、叙述型,非情节分为静态型(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评论型(有诗为证,有诗赞曰)等”。①人物对话。材料一中有“对话型,即依靠人物间的对话推进情节的发展,一般是依据人物言语节奏的快慢来区分的”,小说开头店小二和林冲的对话,为下文的店小二偷听差拨讲话埋下伏笔,引出了差拨、陆虞候、富安三人的对话等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人物行动。材料一中有“行动型的情节因素往往是把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描写掺杂在一起”,如林冲怒杀陆虞侯等人,最后被逼上梁山,推动了情节发展。③情节本身叙述。材料一中有“叙述型的情节因素是情节发展的最基本模式”,如林冲遇到李小二时的相关内容是情节发展的基本模式。路遇李小二是情节发展的开始,因为遇到李小二,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矛盾冲突。④环境描写。材料一中有“环境的描写没有大段的景物描写,却长于抒情,对环境作简洁的交代”环境的描写属于非情节因素,描写风雪和草料场、古庙等,风雪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气氛,“那雪正下得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吴老爹台静农羊镇的十字街,还是以前那样扰攘着。这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十字街右边一家油盐店的吴老爹,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了。他十四岁的时候,便来到这油盐店家。据他自己说,他的双亲死得非常早,没有姊妹兄弟,只是独自一人在这人世间。他的主人和主母见他谨慎而且忠实,对他也非常好,几十年来,从没有向他发过怒,或向他斥责过。不幸主母死后的二年,主人便跟着死了。主人就将刚十八岁已经结过婚的少主人,托吴老爹好好地同着少 主人一起过活。可是少主人的性格,并不能像主人那样安分守己地生活。主人的遗产只是他一生辛勤经营的油盐店,主人生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地坐在柜台里,守着一两油五文盐的生涯,但是少主人竟没有这样的耐性子,有时候愤然地说:“这生意真不是人做的。”吴老爹起初以为这是少年免不了的毛病,曾委婉地劝他,他也倒听话。主人死后第二年,少主母生了一个儿子。吴老爹几乎比少主人还高兴,觉得主人毕竟是有德的。至于少主人的行为,可渐渐地不规矩起来了,下午或晚间总是不在家的日子多。吴老爹时常在少主人面前说比方想开导他,但是少主人却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有时还遭少主人的斥责,轻则说“老晕了晓得什么”,重则便说“你是俺老子么”,往往使吴老爹面子下不去,哑口无言地低下头去。少主人越闹越不成样子了,成天是不在家的,到了晚上虽然回来一次,但与家事不相关的,却是将钱筒里的钱倒了。少主母几乎天天暗地里哭,吴老爹遇见的时候,总劝她不要过于伤心,少主人一定是这几年走混沌运,命里带的,也没有法子,什么时候运气转了就好了。其实他心里时常盘算,少主人究竟什么时候才交好运呢?少主母的儿子却一天长得好似一天,两颊微微红,两手臂同嫩藕一样,非常活泼爱笑。吴老爹更是爱他,几乎成天将他抱在怀里。就是平常少主人给他气受,甚至辱骂他,他见了他的小少爷这闷气便烟一般地消散了。有时候他还这样地想:再过几年,少主人转了运,好好地兴家立业。小少爷也渐渐长大了,叫他念书识字,他这样的聪敏,自然就成了出色的人物了。老天再叫我多活几岁,能够看见小少爷受人家尊敬,受人家夸奖,然后死了去,见了主人和主母,他老两口一定很欢喜的。也许主人会笑着说:“老吴到底是有用,难为他带了儿孙都成人了。”自从少主人不在家以后,他天天抱了小少爷坐在柜台里面,替少主人支持生意,入款都被少主人掠去赌博,因之也无法添置货物,门面渐渐地艰窘,也渐渐地冷落起来。之后,少主母说她有些首饰,想私自变卖了,在生意上添补,吴老爹听了,想了一想,叹了口气,惨然地说:“好罢,那么今晚上就办妥,明天好买油。”第三天一个暴风雨的晚间,好久没有回家的少主人忽然回来了。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因为少主人完全变了相貌了。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少主人一进屋,将斗笠放在门口,很疲乏地坐在一个矮椅上,看看屋里,什么也没有问。少顷,哑声地说:“我还没弄到饭吃呢。” 这时候吴老爹站在灯的旁边,忽然听少主人这样地说,全身顿时发抖。没吃饭就是了,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话头呢,这分明是街上行乞的口吻。“我已经将房子卖了。就是这,还不够还账,明日还要将家具卖掉。我的女人同孩子,我叫他们回娘家过活去。跟着我,我也没有法子。不过……”少主人的声音有些呜咽了,“不过,吴老爹我对不住你,我没有好处给你,反累你老人家受罪!家业丢了,我倒不在乎。只是吴老爹你,我真有些良心不安!”少主人哭了,再也说不下去了。吴老爹也放声哭了。少主母早已晕了。“少主人将来怎样呢?”吴老爹哭着问。“我么?”少主人已经忍住了眼泪,“我要当兵去!你不要太伤心了,我就要走,他们在那里等着我分账!”说了,戴上了斗笠,开了门匆匆地走了。当晚吴老爹迷离地倒在床上,心中空洞,并不觉得如何的悲伤。不过思想异常纷乱,使他不能安静。他知道了他平常的一切的梦,现在是完全破碎了,而且破碎得了无痕迹。他悔恨,他不该信任命运,命运所给予的希望,直是扯谎和欺骗,结果是这样的惨报。他不愿再活下去了,生是这样无聊和空虚。转而既要是当下死去,岂不是使活着的人,更难忍受吗?还是活着罢,为着那尚活着的人,为着那尚有未尽的忧苦和劳瘁!第二天清早晨,镇北首,大路上,有一个老人戴着破斗笠,穿着草鞋,背了小小的包袱,独自在春雨纷纷的大路上缓缓地走着。从这老人迎面走过的三四个穿蓑衣的少年工人,这里面忽然有一个叫着说:“这不是十字街油盐店的吴老爹么?这老头背着包被上哪里去呢?”吴老爹好像没有听着后面有人招呼他,仍旧在大路上缓缓地走着。痴立在路旁的这一阵少年,于是都目送着这老人向那不可知的地方走去。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九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吴老爹在羊镇生活了几十年,离开还没几年就被羊镇的人彻底忘掉了,这足以看出羊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B.吴老爹守护的是一家油盐店,老主人对他很好,他也很关心少主人一家,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油盐店。C.少主人开始是听吴老爹的话的,但吴老爹的话总是那么几句,少主人就不再听了,而且有时还训斥他。D.少主人最后一次回家显得很匆忙,交代了家里的事情后就离开了,他逃离了这个家,不愿再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描写吴老爹少年时的状况和老主人对待他的态度,展现出吴老爹的悲惨境遇和老主人对他的关爱,为后文吴老爹的做法奠定了情感基础。B.小说通过老主人和少主人对待油盐店的态度和做法的对比,表现了社会的变化给人们心灵带来变化的本质,也侧面表明少主人、吴老爹的悲剧是时代悲剧。C.面对小少爷时,吴老爹能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原因除了小少爷长相喜人、充满童趣外,更重要的是吴老爹在小少爷的身上播种了希望。D.小说结尾处用路旁的少年“痴立”“目送”等神态描写来衬托吴老爹的形象,让读者更能深切体会吴老爹此时的孤独寂寞,为文章营造出悲凉的氛围。8.文中画横线处是如何展现少主人“落魄”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台静农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鲁迅语),书写乡村悲惨的故事,形成自己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请结合小说《吴老爹》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正面描写。描写了少主人的外貌、神态等,表现他的落魄。②侧面描写。从吴老爹的“惊异”“没有梦想到”等表现少主人的落魄。9.①现实主义风格/黑暗的社会现实。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那时社会不安定,人们没有美好的未来等。②浓郁的乡土气息。人物语言具有乡土气息,比如少主人说的“老晕了”“俺老子”等;故事的背景就设定在乡村等。③悲惨的人物命运。无论是少主人一家,还是吴老爹,命运都很悲惨,少主人败完家业过着悲惨的日子、少主母和孩子最终要回娘家、吴老爹辛苦一辈子但不得不在老年离开羊镇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这足以看出羊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推断没有依据。“十字街右边一家油盐店的吴老爹,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了”只是强调他离开得久。B.“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油盐店”理解错误,原文“不过,吴老爹我对不住你,我没有好处给你,反累你老人家受罪!家业丢了,我倒不在乎。只是吴老爹你,我真有些良心不安!”,是少主人败了家业,老人没有去处,所以吴老爹离开了油盐店。C.“但吴老爹的话总是那么几句,少主人就不再听了”理解错误,少主人不务正业,整日在外赌博,即使被吴老爹批评,也不再听了,甚至训斥他。故选D。【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表现了社会的变化给人们心灵带来变化的本质”于文无据。少主人的变化原因文中只是提及嫌生意不好做,以及游手好闲,好赌博;没有提及社会原因。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首先是正面描写:“好久没有回家的少主人忽然回来了。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因为少主人完全变了相貌了。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句中对少主人形象的刻画,进行正面描写。“少主人的脸色好像一张白纸,两眼深陷,下颏瘦削,再也看不出来以前肥红的面庞了。头上戴一破斗笠,披了一件破小袄,下面赤着脚,裤子提在膝盖上”等语句描写了少主人的外貌、神态等,表现他的落魄。其次是侧面描写。“吴老爹一见非常的惊异”他从也没有梦想到他的少主人居然有了这样的模样”,从吴老爹的“惊异”“没有梦想到”等侧面表现少主人的落魄。【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色、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台静农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鲁迅语),书写乡村悲惨的故事,形成自己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本文体现这一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本文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时代景象,以批判现实的眼光观照黑暗的社会。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那时社会不安定,底层人民生活艰难,没有美好的未来,即使如吴老爹这样的本分、勤劳、善良、对未来有规划,怀揣美好希望等,也是没有出路,希望完全破碎,可见社会的黑暗和无望了。其次,“乡间的”悲惨的人物命运表现在人物命运上。无论是少主人一家,还是吴老爹,命运都很悲惨,少主人败完家业过着悲惨的日子、少主母和孩子最终要回娘家、吴老爹辛苦一辈子但不得不在老年离开羊镇等,每一个人物都要面对更困难的未来,悲剧氛围笼罩整部小说。第三,“泥土气息”体现在人物语言具有乡土气息,比如少主人说的“老晕了”“俺老子”等;还表现在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乡村等,设定在底层人民生活的环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①,其事乃不成。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②,人事不起勿 为始。人先生之,天地刑之,圣人成之,则与天同极。未得天极,则隐于德;已得天极,则致其力。既成其功,顺守其从,人不能代。成功之道,赢缩为宝。毋亡③天极,究数而止。事若未成,毋改其形,毋失其始,静民观时,待令而起。故曰:修阴阳之从,而道天地之常。赢赢缩缩,因而为当;死死生生④,因天地之形。天地之形,圣人成之。小取者小利,大取者大利,尽行之者有天下。贤者诚信以仁之,其所处者,柔安静乐,行德而不争。故贤者柔节先定行于不敢而立于不能守弱节而坚处之。故不犯天时,不乱民功,秉时养人,先德后刑,顺于天,微度人。(节选自《管子·势》)材料二: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晋武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杜预、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预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违之耳。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⑤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时诸将会议,或曰:“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预曰:“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节选自《百战奇略》)【注】①政:通“征”,征伐、征讨。②客:起兵伐人者谓之客。③亡:通“忘”。④死生:犹隐显也。⑤枰:棋盘。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贤者柔节先定行于不敢而立于不能守弱节而坚处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阳,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或指星相、占卜的方术等。B.秉,文中指秉顺、遵循,与成语“秉烛夜游”中的“秉”意思相同。C.适,文中指适逢、恰逢,与《屈原列传》中“适长沙”的“适”意思不同。D.敛手,指拱手、两手抱拳,表态度恭敬,也可用于指缩手,表不敢妄动。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如果不合天的准则,就应当退隐而修德,一旦合乎了天的准则,也就成功了,这时候要顺着事理情势而持守业绩。 B.取得成功,需遵循天地间的规律,能伸能屈并掌握适当的度;如果不成功,未必是最初的常态或基础的问题,可待天命起事。C.对于伐吴一事,杜预认为其有利方面占到十分之八九,而不利方面只有十分之一二,其结局最差不过没有成功而已。D.杜预在指挥作战时注意出击敌人要害之地,瓦解敌人的斗志,而且坚持利用有利态势,一鼓作气击破敌人,平定了吴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违之耳。(2)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14.从吴国角度看,晋武帝答应提前实施灭吴行动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0.BCE11.B12.A13.(l)只是因为灭吴之计不是出于他们的谋划,胜利后的功绩也不能归于他们本身,且又都羞于承认自己原来意见的错误,所以他们的主张与帝意相违背。(2)如今正值酷暑,大雨刚开始降下,疫病将要流行,我们应当等到冬季到来,再大举进攻。14.①伐吴之事已逐渐外露,吴国如果想出对策,会使伐吴局面被动。②吴王荒淫暴虐,滥杀贤能之人,对其立即征讨,将不会花费很多代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贤者都柔和克制而率先保持镇定,行事立足于不敢,建功立足于不能,奉守谦弱的品格而始终坚持着。“柔节先定”和“行于不敢”都是“贤者”的谓语,中间断开,即B处;“行于不敢”为状语后置句,“而”字一般在句首,“而”前断开,即C处;“立于不能”是状语后置句,应在后面断开,即E处。故在BCE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秉顺、遵循;拿着。句意:行时政顺养国人。/晚上手执蜡烛在外面游玩。C.正确。适逢、恰逢;到……去。句意:恰逢杜预的奏表送到。/到长沙。 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一旦合乎了天的准则,也就成功了”错,原文“已得天极,则致其力”,意思是已合于天的准则,则发挥自己的实力。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直”,只;“计不出己”,灭吴之计不是出于他们的谋划;“功不在身”,胜利后的功绩也不能归于他们本身;“耻”,以……为羞耻。(2)“水潦”,大雨;“起”,流行;“伺”,等到;“更”,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可知,伐吴之事已逐渐外露,吴国如果想出对策,会使伐吴局面被动。②由“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可知,吴王荒淫暴虐,滥杀贤能之人,对其立即征讨,将不会花费很多代价。参考译文:材料一:叛逆的念头或行为开始发生,天地都没有什么征兆,就先去征讨,事情就不会成功。天根据人的善恶予以祸福,圣人根据天的征兆而采取行动。敌方没有天时之灾,不可轻易进攻,没有人事之祸也不可开始宣战。首先是人事的祸乱发生,然后天地表现出惩罚的征兆,最后由圣人通过征伐来完成,这就与天的准则一致。不合于天的准则,就应当退隐而修德;已合于天的准则,则发挥自己的实力。功成以后,就顺守其功业,没有人能取而代之。成功之道,贵在能伸能屈。不可忘记天的准则,尽天数就应停止。举事如果不成,既不要改变常态,也无须毁弃最初的基础,休养民力观测时机,等待天命起事。所以说:要遵循阴阳运行规律,而履行天地的常规。伸伸屈屈,要根据时机运用恰当;隐隐显显,要根据天地的征兆行事。天地显示征兆,圣人完成征伐之事,这样就谋取小事有小利,谋取大事有大利,全面谋取者则据有天下。贤者对人总是诚信仁爱,他平时自处,总是柔安静乐,实行德政而不与人争。所以贤者都柔和克制而 率先保持镇定,行事立足于不敢,建功立足于不能,奉守谦弱的品格而始终坚持着。所以他能做到不违背天时,不打乱民功,行时政顺养国人,先用恩德后用刑杀,既顺于天道,又揣度人心行事。材料二:大凡作战,所说的“势”,就是乘势而上。晋武帝司马炎秘密制定了一个灭亡吴国的计划,但朝臣讨论时,多数人的主张与帝意相违,唯有羊祜、杜预和张华的看法与武帝意图相合。羊祜病重时,曾向武帝举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等到羊祜死后,晋武帝便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杜预向晋武帝请示大举伐吴的日期。武帝回复说等到明年再考虑大举攻吴之事。杜预再次上表说:“凡事都应该分析比较它的利害得失,现在攻吴之举,其有利方面占到十分之八九,而不利方面只有十分之一二,其结局最差不过没有成功而已。朝臣们说吴国败亡的形势还没有到来,只是因为灭吴之计不是出于他们的谋划,胜利后的功绩也不能归于他们本身,且又都羞于承认自己原来意见的错误,所以他们的主张与帝意相违背。自入秋以来,伐吴之事已经逐渐外露。倘若中途停止,吴国皇帝孙皓因担心被伐而想出对策,那么明年伐吴的计划或许就落空了。”当时晋武帝与张华在下围棋,恰逢杜预的奏表送到。张华立即推开棋盘拱手向武帝说:“陛下英明伟大,国家富饶,兵力强大。吴王孙皓荒淫暴虐,滥杀贤能之人,现在立即出兵进攻他,将不费多大代价就可以平定吴国。”晋武帝听后,就批准了杜预的建议。杜预沿途多插旗帜,点火于巴山之上,出击其要害之地,从心理上瓦解敌人的斗志。在晋军众将举行会议时,有人提出说:“如今正值酷暑,大雨刚开始降下,疫病将要流行,我们应当等到冬季到来,再大举进攻。”杜预回答说:“现在我军已经声威大震,对敌进攻如同刀劈长竹一样,数节劈开之后,其余的就会迎刃而解,再也用不着费力了。”于是,杜预指挥众将率军直趋吴国京都,沿途所过城镇的吴军,无不束手投降,结果活捉了孙皓,平定了吴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水调歌头①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退居故乡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开头交代了菊花开、霜降来的深秋季节和词人所住小屋环境的幽雅。B.词人以问句的形式,从时间的流逝和外貌的变化等角度写他的现实状况。C.“念平昔”三句,节奏紧凑、情感急促,用回忆的手法表现过去的生活。 D.“边马”和“胡笳”具有地域特征,展现了边地的壮阔和词人视野的开阔。16.“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请结合本词和《归去来兮辞》的内容,简要概括词人和陶渊明借助“三径”“松竹/菊”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答案】15.D16.(1)相同点:都借助“三径”表现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借助“松竹/菊”体现他们对葆有高洁品格的追求。(2)不同点:①本词词人表达的更多是壮志难酬的悲凉,词人归隐后还有忧国忧民之思。②陶渊明则表达了对误入仕途的后悔之情,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快乐。【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展现了边地的壮阔和词人视野的开阔”错。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1)相同点:“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写辞官归隐家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二者都借助“三径”表现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同时“松竹”和“菊”在我国古典文化中象征人物品行的高洁,这两句都借助“松竹/菊”体现他们对葆有高洁品格的追求。(2)不同点:①“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的是闲居生活的无聊小事。作者写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闲自在,实则这绝不是他心甘情愿的。“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就借助谢安的典故抒写自己的报国情怀。因此归隐实则是无奈之举。词人表达的更多是壮志难酬的悲凉;而由“净胡沙”可知词人归隐后还有忧国忧民之思。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写陶渊明归家后看到园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心中产生出仕为官的懊悔之情。因此陶渊明借此表达了对误入仕途的后悔之情;而幸好松菊还在,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快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用人和从谏方面提出了治国方略,认为这样做治理国家就很轻松了。(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侧面烘托突出演奏虽已结束,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风”意象的含意是多重的,其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简能而任之②.择善而从之③.东船西舫悄无言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羌笛何须怨杨柳⑥.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简、舫、唯、羌、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短短10分钟,被骗430万元”“换脸冒充当红女星带货,赚得盆满钵溢”……这种“换脸”术和拟声术,让人____①____。如此种种,无不说明换脸术的滥用已经对公共利益构成威胁。整治AI换脸,当用“法”打败“魔法”。这个法,是方法、办法的法。除了“不听不信不转账”,最关键的是优化“打法”,升级高招,用更有效的方法“破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骗子的新招数,我们的反诈术、防骗方法更要优化,并做好宣传普及,构筑反诈防骗的全民阵线。这个法,也是法规、法律的法。用法律监督,依法行事。而且,随着制度设计更精准,相关立法更健全,AI换脸空间将越来越逼仄。AI换脸术滥用,也促使大家思考一个深层次问题。新技术不断面世,带给了人们便利,但可能被____②____之徒非法利用。人们固然不能____③____,但也不能忽略它的双刃剑效应。如果缺乏应有规束,AI换脸则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因势利导,使其趋利避害,这是我们要全力做到的。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义终将压倒邪恶,而对骗子的新招数,我们的反诈术、防骗方法更要优化,并做好宣传普及,大家一起反诈防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①防不胜防②居心叵测③因噎废食19.①原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引用成语,感情鲜明,既是对骗子的抨击,也是对反诈防骗的赞美,精练典雅、生动形象,改句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②“构筑反诈防骗的全民阵线”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全民反诈防骗的重要作用,改句语言平实质朴,不如原句表现力、感染力强。 【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成语的意义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被骗”“冒充”“换脸术的滥用已经对公共利益构成威胁”可知,此处说明换脸术滥用的情况实在太多,让人来不及防备,故可填“防不胜防”。防不胜防:多方提防,还是不能完全防备;形容需要防备的太多,提防不过来。第二空,根据后文“非法利用”可知,这里的“……之徒”应当是指居心不良,特意用以损人利己的人,故可填“居心叵测”。居心叵测:究竟安的是什么心,令人难以推测;多指存心险恶。第三空,根据该句语境“固然不能……”“但也不能忽略它的双刃剑效应”可知,此处应是说不能因为AI换脸术滥用带来的问题而推翻全部,故可填“因噎废食”。因噎废食:因为怕哽住了就不再吃饭;比喻因受了一点挫折就完全放弃应做的事。【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与改句的第一个区别在于,原句引用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一成语,而改句则直说“正义终将压倒邪恶”。原句这一成语,将骗子称呼为“魔”,感情态度鲜明,从而可以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对骗子的抨击和对反诈防骗的赞美,精练典雅、生动形象。第二个区别是,原句最后说的是“构筑反诈防骗的全民阵线”,而改句则说“大家一起反诈防骗”。原句中,作者将大家一起反诈防骗的行为比作“全民阵线”,是运用了比喻手法。强调“全民”,更是突出表现了全民反诈防骗的重要性,改句的直白化表达,没有这个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学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糖友普遍比较关心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但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________①________。糖友在注意进食顺序的同时,也要选择合适食物,只要这样控糖才能事半功倍。回想一下自己的进食顺序,很多人都是混合进食,一口饭一口菜混合吃;或者是先吃饭,吃肉,最后再吃青菜,饭后再来一碗汤。其实这些进餐顺序对于糖友来说都是不对的。正确的进餐顺序是吃饭前,喝一小碗汤,增加饱腹感,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这里说的汤,一定要清淡,少油少盐。不喜欢喝汤或高尿酸患者可以喝水代替。________②________,尽量吃绿叶蔬菜,蔬菜的热量比较低,吃得多也不会让血糖升得太快。加上青菜的纤维素多,会有饱腹感。吃青菜的时候可以搭配肉类,肉类的量控制在一个巴掌大小,即150~200克左右,________③________,不然会增加总热量,不利于血糖控制。最后吃主食,由于已经进食了蔬菜跟肉类,胃容量被占据了一大半,所以主食的量肯定会相应减少。 20.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回想一下自己的进食顺序”中的“自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别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人,我才这么着。B.我记着这样的话:为了人类,牺牲自己。C.部队却胜利地冲了过去,自己伤亡很少,倒把敌人打死很多。D.“乘早不必多那个事,我告诉你句好话!”他很“自己”地说。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B21.①那就是进食的顺序②喝汤后吃蔬菜(然后再吃蔬菜)③不要过量22.糖友在选择合适食物的同时,也要注意进食顺序,只有这样控糖才能事半功倍。【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回想一下自己的进食顺序”中的“自己”是自我的意思。A.指说话者本人这方面。B.自我。C.指说话者本人这方面。D.知己亲近;关系密切。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结合“但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注意进食顺序”的语境可知,此处忽略的是进食顺序,可填:那就是进食的顺序。②结合“正确的进餐顺序是吃饭前,喝一小碗汤……”“尽量吃绿叶蔬菜”的语境可知,进食顺序是先喝汤,再吃蔬菜,此处可填:喝汤后吃蔬菜(然后再吃蔬菜)。③结合“肉类的量控制在一个巴掌大小,即150~200克左右”“不然会增加总热量”的语境可知,此处强调要控制肉类的量,可填:不要过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语序不当,文段是从选择合适食物谈到注意进食顺序,且后文就是在谈进食顺序,所以语序应是“在选择合适食物的同时,也要注意进食顺序”;二是搭配不当,“只要……才……”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是“只有……才……”。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俗语人生不是一场比赛,而是时时刻刻的体验。——施一公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人生的经验。作为当代青年,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中的“起跑线”指赛跑时起跑的标志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要求在起跑时要抓住机会,赢在开始。用在青年身上,就是要求青年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抓住初始的机会,为了不落后于他人甚至超过他人,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多积淀,勤奋斗,甚至牺牲休息放松的时间。第二句话来自施一公“人生并不是一场比赛,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意思是人生是一段奇妙而漫长的旅程,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成功和成就,更在于如何真实地体验和感受。在这个追求快速发展和物质满足的时代,我们常常执着于竞争和比较,追求成功和胜利,似乎将人生当作了一场比赛,其结果往往是忽略了生活中更宝贵的东西。施一公先生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能忙于赶路,而是要懂得欣赏身边的风景,享受生活中珍贵的每一刻,如此方能活出自己真实而有意义的人生。两句话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生的经验,意外引导考生思考该如何行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综合两句话的内涵,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作为当代青年,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应当沉潜钻研,历练本领,脚踏实地奋斗,但同时也不能汲汲富贵,过于追求成功或超越他人,而是应注重每一个阶段,在过程中体验、成长,朝着自己期待的终点坚守自我、不断努力。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既要注重开始,又要享受过程。然后可以分别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论述“注重开始,享受过程”的重要性,如注重开始可以让青年锻炼出过硬本领,抓住时代机遇,走向成功;享受过程可以让人生更有意义,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注重开始,享受过程”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助力社会发展进步等。接着再进一步论述青年应如何行稳人生发展之路,如当代青年应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苦练本领,增强才干;当代青年应认清自我,把握方向,注重体验,在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既要注重开始,又要享受过程,二者兼顾,行稳人生之路。立意:1.尊重成长规律,莫要揠苗助长。2.既要注重开始,又要享受过程。3.人生不是比赛,重在体验前行。4.注重开始,抓住机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8 10:2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57.2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