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限时训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绍兴一中2023学年第一学期限时训练语文学科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就不必因为它承负传统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我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你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 典”。(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历史著作、诗词曲等名篇佳作也可考虑纳入“经典”范围。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4.某中学团委发起一个“看经典,说经典”的活动,你将代表班级去做一个发言,主题为“《红楼梦》是不可不读的经典作品”。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一个简要的提纲。 【答案】1.B2.B3.C4.①《红楼梦》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是“复数的”这一文化特点,是一部优秀的经典作品。②《红楼梦》自问世以来,经历了从被埋没到被禁到被尊崇被仰视的过程,是被历史经典化的一部优秀作品。③我们今天读《红楼梦》可以将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同时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赋予它新的价值和意义。④《红楼梦》是个巨大的资源库,打开、品读《红楼梦》可以让里面的资源为我们所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错误。根据原文第2段“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错误。原文为“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可知儒家包括“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但并未说他们只关注政治秩序,属于以偏概全。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A.“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表述错误。文章第三段只是说“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并未谈到“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说法错误。过于绝对。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的是“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并不是一定就能了解,过于绝对。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错误。根据原文“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可知,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文章内容的能力。①根据原文“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可知,《红楼梦》内容深广、丰富,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是“复数的”这一文化特点,是一部优秀的经典作品。②根据原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可知,《红楼梦》一书大胆隐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自问世以来,经历了从被埋没到被禁到被尊崇被仰视的过程,是被历史经典化的一部优秀作品。③根据原文“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可知,我们今天读《红楼梦》可以将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同时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赋予它新的价值和意义。④根据原文“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可知,《红楼梦》是个巨大的资源库,打开、品读《红楼梦》可以让里面的资源为我们所用。(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狗皮莫言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大窨子,每天夜里都聚着三十二十的男人,一边编草鞋,一边说笑。日本人往这个窨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爆炸过后,窨子就成了一个颓平的坟墓,只有一根支撑顶盖的柳木棍子从泥土中伸出来,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了一地。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他躺着,有时自觉死去了,有时又觉得还活着……他往前追赶着,向着西南方向。西南方向玫瑰色的天空,漂游着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 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他醒过来后又开始寻找儿子,八岁的儿子头朝下脚朝上立在水瓮里,身体僵硬如一段棍棒。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把脑袋伸进去,脚踢倒凳子,绳套勒紧了他的咽喉,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刀,横着把绳子斩断。成麻子的身体跌在大门槛上。一九四○年早春,天气异常寒冷。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这天,为解决寒冷和饥饿问题,大队长江小脚召开干部会议。有一脸色枯黄的干部说:“依我看哪,咱们来个假投降,去投伪团长张竹溪,混上棉衣,补充足弹药,我们再拉出来。”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中队长站起来:“我们是共产党,饿死不低头,冻死不弯腰,谁要认贼作父,丧失气节,我就和他刀枪相见!”脸色枯黄的干部也毫不示弱,说:“共产党就是要把人饿死冻死吗?共产党是最聪明的人,应该机动灵活,投降伪团长,是假投降。小忍为大谋,只有保存革命力量,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成麻子说:“大队长,我有一条计可解决这问题。”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我父亲和爷爷钉在村里断壁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爷爷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那年漫长寒冷的春天里,高密东北乡广阔的大地上,出现了一支身披狗皮的英雄部队,使鬼子、尤其是使伪团闻狗叫而丧胆。第一场战斗发生在古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胶高大队是日头将落时离的村,村里有人曾看见过当时情景:在血红的暮色里,二百多个土八路哈着腰出了村。他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成麻子披着一张黑狗皮,胸前挂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二十八颗手榴弹。他们潜入马店镇时,已是半夜,寒星满天,严霜遍地。为了行动方便,成麻子把挂在胸前的一袋手榴弹摘下来,摸出了一枚掖在腰里。他把手榴弹袋子递给一个身材高大的队员,说:“我在门口得手后你快点送上来。”那队员点点头。微弱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日伪营房挂着十几盏马灯,院子里昏黄如傍晚。大门口游动着两个鬼魂般的伪军,影子长长地投在地上。从大门不远修建炮楼的砖石堆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一条花狗。他们厮咬着,翻滚着,趋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大队长江小脚在砖石堆后,满意地听着看着成麻子他们的精彩表演,不由想起成麻子刚参军时那副木讷懦弱的样子,那时候他动辄流泪抹鼻涕,像个老娘们。成麻子他们在木料堆的暗影里耐心地厮咬着。一个伪军弯腰寻到一块砖石,用力投过去,怒骂一声: “这群瘟狗!”成麻子摹仿出狗被击中的嗷嗷叫声。确实是惟妙惟肖,江大队长憋不住想笑。伪军耐不住了,端着上着刺刀的步枪,小心翼翼地往木料堆旁走。狗厮咬得更加欢快。伪军走到离木料堆三五步远时,成麻子他们从地上飞一样腾起,兵营里马灯射出的昏黄光线照耀着他们的皮毛,好像三道闪电飞向两个伪军。两个伪军都像装满沙土的布袋沉甸甸地倒了。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这场战斗,是胶高大队组建以来最大的战斗、绝对辉煌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节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麻子为了保命出卖乡亲,带鬼子兵轰炸了村里的草鞋窨子,让人觉得可恨;发现妻子和儿女被害死,他生无可恋,想要自杀,又让人心生怜悯。B.成麻子刚参军时动辄流泪抹鼻涕,后来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扔手榴弹从不弯腰躲避,说明经过战火洗礼,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C.莫言曾言,自己的小说创作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文中“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就具有明显的魔幻色彩。D.脸色枯黄的干部提出了假投降来解决队里的饥寒问题,说明他处事机动灵活;中队长认为这是认贼作父,坚决反对,表明他坚持原则、看重气节。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村民在村东大窨子编草鞋、说笑的情景,加重了成麻子的罪恶感,为下文他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及最后自缢的情节做了铺垫。B.小说写暮色、寒星、严霜的景象,为马店镇战斗渲染了清冷肃杀的气氛;星光微弱、马灯昏黄的交代,也使战士扮狗骗伪军的情节显得合理。C.成麻子他们伪装成狗,厮咬、翻滚、嚎叫,引得伪军投石怒骂、大队长憋不住想笑,这从正面写出了战士们的表演以假乱真、惟妙惟肖。D.作者善于运用色彩词汇,特别是红色系词汇,如红彤彤的天、玫瑰色天空、红云、血红的亮点、血红的暮色等,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7.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手法表现成麻子复杂矛盾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小说最后写到“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5.B6.C7.①正面直接描写:如“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直接表现了他出卖乡亲、害死乡亲后深重的负罪感。(或:马店镇战斗中他炸死鬼子后想起草鞋窨子被炸的情景,没有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直接表现了他内心的自责、悔恨与痛苦。)②幻境描写(幻觉描写):如写成麻子追赶红云上的人们和被唾弃的这些虚幻境况,写出他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③动作描写侧面烘托:如“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闭着眼乱扔手榴弹、距离近他也敢扔、从不弯腰躲避等行为描写表现了他对鬼子刻骨的仇恨以及复仇的决绝。(或成麻子“倚”“喘着气”“腿脚自动地萎缩”“一滑到底”等动作细节,写出他的恐惧、痛悔的心理。)(或:发现妻子、女儿被害死,“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表现了他的悔恨与绝望。)8.①突出了成麻子“亦人亦狗”的形象,反映了普通民众面对战争的生死选择,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复杂,更具代表性。②暗含作者对成麻子出卖乡亲、苟活求生的否定,含有讽刺意味,更使人警醒,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理性反思。③“狗”既指成麻子穿着狗皮的样子,也指他出卖、害死乡亲的行为;“人”指成麻子之后作为真正人的存在表现出的复杂矛盾心理及勇敢决绝行为。【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十四段“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可知,成麻子作战勇猛不怕死,是因为他想复仇赎罪,最后一段成麻子立功后自杀也证明了这一点,并不是成麻子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从正面写出”错,“成麻子他们伪装成狗,厮咬、翻滚、嚎叫”是正面描写,“伪军投石怒骂、大队长憋不住想笑”是侧面烘托。故选C。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由原文“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可知,这是对成麻子的心理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他出卖乡亲、害死相亲后深重的负罪感。由原文“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可知,马店镇战斗中他炸死鬼子后想起草鞋窨子被炸的情景,没有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直接表现了他内心的自责、悔恨与痛苦。所以文章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表现成麻子内心的自责和悔恨。由原文“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可知,原文运用了幻觉描写的手法,写到成麻子追赶红云上的人们和被唾弃的这些虚幻境况,写出他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运用幻境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成麻子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由原文“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可知,这是对成麻子战斗时的行动描写,表现了他对鬼子刻骨的仇恨以及复仇的决绝。由原文“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可知,“倚”“喘着气”“腿脚自动地萎缩”“一滑到底”等是对成麻子的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他的恐惧、痛悔的心理。由原文“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成麻子”可知,这是成麻子发现妻子、女儿被害死后的动作细节描写,运用侧面烘托表现了他的悔恨与绝望。【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①根据原文第九段“从大门不远修建炮楼的砖石堆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一条花狗。他们厮咬着,翻滚着,趋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可知,成麻子穿上狗皮伪装成狗去袭击敌人,根据原文第十四段“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可知,成麻子英勇炸鬼子,所以结尾这句话突出了成麻子“亦人亦狗”的形象,根据结尾段“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可知,这句话反映了普通民众面对战争的生死选择,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复杂,更具代表性; ②根据原文第一段“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可知,这句话暗含作者对成麻子出卖乡亲、苟活求生的否定,“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含有讽刺意味,更使人警醒,根据原文第十四段“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可知,这句话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理性反思。③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和第一段“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可知,“狗”既指成麻子穿着狗皮的样子,也指他出卖、害死乡亲的行为;根据原文第四段“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可知,“人”指成麻子之后作为真正人的存在表现出的复杂矛盾心理,根据原文第十四段“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可知,这句话中“人”也指成麻子的勇敢决绝行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 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人将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节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丽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B.“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不同。C.“诸生殆不至于此”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D.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地区。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阳明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材料一第一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B.王阳明谈勤学,强调自己对门人弟子的评价标准:相比聪明机警敏捷,他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谦逊谦让。C.王阳明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只要能彻底改过,也不妨碍成为君子。 D.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2)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13.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答案】9.BEG10.A11.A12.(1)说到过失,即使是大贤人也不避免不了,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2)不幸有人有此情形,都是他不自知而误犯过错,平日没有老师朋友的讲解学习和规劝约束(正言劝诫)的缘故啊。13.①首先通过立志来引出观点,要勤奋学习。②然后通过将身边人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突出观点。③最后总结观点——君子应勤于治学。【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掩饰自己的无能,忌恨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大话骗人的人。“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结构相同,BE处断句;“自矜”“自是”意思相近,“自矜自是”为并列短语,中间不断开,后面G处断句。故应在BEG三处断句。【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有尊敬劳动者之意”错误,手工业者地位低下,多被人歧视。B.一心一意、坚定/病重。句意: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定的缘故。/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C.都表揣测,恐怕、大概。句意:各位同学恐怕不至于这样。/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D.正确。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立志的方法”错误,文章谈到了立志的重要性、不立志的危害,没有谈如何立志。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过”,过失;“害”,妨碍;“卒”,最终、最后;“为”,因为。(2)“或”,有人;“误蹈”,误犯过错;“素”,平日;“规饬”,规劝约束(正言劝诫)。【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为第一部分,通过立志来引出观点,要勤奋学习。“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有弗敬尚之者乎?”为第二部分,通过将身边“掩饰自己的无能,忌恨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大话骗人的人”的人和“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无才能自居,坚定意志努力实行,勤奋求学,喜好请教,称赞别人的长处,并且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表内心一致”的人进行对比,突出观点。“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为第三部分,总结观点:君子应勤于治学。参考译文:材料一: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也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志向没有立定,就好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古人所说:“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他,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像这样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何苦却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坏事可是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像这样就做坏事,是可以的。做坏事就使父母和他生气,几弟怨恨也,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何苦却一定要做坏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点,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立定志向了。 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机警敏捷为高尚,却是以勤奋坚定谦逊有礼为上等之选。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本来空虚却装做充实,本来没有却装做已有,掩饰自己的无能,忌恨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大话骗人的人,假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假如有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无才能自居,坚定意志努力实行,勤奋求学,喜好请教,称赞别人的长处,并且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表内心一致的人,即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吗?他固然以无能者自居,并且不求超过他人之上,他人果真就以为他是无能,有不尊敬崇尚他的吗?各位同学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说到过失,即使是大贤人也不会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没有过失不重要,能够改过最重要。各位同学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廉耻忠信的德行吧?也有轻视于孝顺友爱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诈、苟且刻薄的习气吧?各位同学恐怕不至于这样。不幸有人有此情形,都是他不自知而误犯过错,平日没有老师朋友的讲解学习规劝约束的缘故啊。各位同学试着自我反省,万一有近似这样的行为,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然而也不要仅仅凭此自我愧疚,甚至在改正错误发扬从善方面失掉勇气。只要有朝一日能改正过去的错误,即使过去是盗贼流寇,今后也可以成为君子。如果说我过去已经是这样了,现在即使改正错误做好事了,万一人们不相信我,且不宽恕我之前的罪过,反而让我怀着羞耻之心无颜见人,进而甘心堕落,一错再错,那么我也绝望了。材料二:以前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如果是)君子居住在那里,(又)有什么简陋的呢?”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之外,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多天,却很安乐,并没有发现他们所说的简陋落后。只是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住在深山里,穿着羊皮做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复的礼节,然而这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就都这样,并不能认为是落后啊。夷地的人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①(其一)范成大 宝马天街②路,烟篷海浦心。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高兴③余飞动,孤忠有照临④。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⑤深。京尘⑥成岁晚,江雨送人归。[注]①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六月,枢密院编修陆游(字务观)因不满朝政罢归会稽故里,待阙镇江郡通判。待阙:等待补缺任命。②天街:都城的街道。③高兴:情致高远。④照临:上天(兼指皇帝)照察。⑤道根:道德的根基。⑥晋人陆机有“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诗句,以表现其游宦晋都洛阳的情景。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天街”“海浦”分别交代出行地与目的地,呼应标题中“送”“归”二字。B.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中“心”字,指出陆游不爱京口,而只是怀念故乡。婉转道出罢归一事,关切得体。C.第七、八句,写陆游看淡得失荣辱,又言深知陆游深植立身之本,肯定了陆游的品节德性。D.第九句运用典故,暗示京城的官场充满尘俗。多年后,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也用到了这个典故。15.请简要分析本诗第五、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4.B15.①“高兴余飞动”是说陆游情致高远,虽遭贬谪罢归,仍激昂慷慨,不堕青云之志;②“孤忠有照临”是说陆游忠心耿耿,虽一时得不到理解,但皇天可鉴,总会有眷顾起用之时。③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陆游的赞赏、安慰和勉励。【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指出陆游不爱京口,而只是怀念故乡”错误,诗句意为:并非不爱京口山川美,只不过家乡时时浮现脑海中。可见并非“不爱京口”。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高兴余飞动”的意思是“情志高远而余飞动”。结合“待阙”可知,陆游此次归去是贬谪之后等待补缺,本该是失意之时,却依然情绪高昂,不堕青云之志。可见作者之赞赏。“孤忠有照临”的意思是“忠心孤单却有照察”。“孤忠”是得不到理解的忠诚,而“有照临”指这一片 忠心总会被皇天察知,定会有被眷顾、被起用之时。此句叹陆游以忠获罪,语重心长,包含着对陆游的安慰和勉励。如果写“自勉”也可以。(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的思想在《〈论语〉十二章》中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频频劝饮,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3)秦统治者对珍宝搜刮净尽却糟蹋浪费的行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了质问。【答案】①.君子喻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盘飧市远无兼味④.樽酒家贫只旧醅⑤.奈何取之尽锱铢⑥.用之如泥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喻、飧、樽、醅、锱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哺育了人类,A,从而使其受到生态毁灭的威胁。也许只有当人类感受到这种毁灭所带来的经济上的不良后果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B。①但他们至少可以察觉到在这个野蛮的破坏过程中,②人类的灵魂受到怎样的损害。③不仅那种与大自然的疏远、异化现象普遍存在,④而且正在迅速蔓延。⑤可以说,文明人类之所以出现美感丧失以及人种野蛮化,⑥对大自然的排斥和疏远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试想一下,C,又怎能令他们对祖辈产生崇敬心情呢?17.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8.文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A而人类却残忍地毁坏着大自然B到那个时候一切都为时过晚了C人类的后代所见的都是祖辈丑陋的痕迹 18.③修改:那种与大自然的疏远、异化现象不仅普遍存在⑥修改:对大自然的疏远和排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这段文字谈的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毁坏。A处应当说人类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根据“从而使其受到生态毁灭的威胁”可知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哺育了人类”形成转折关系,再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推断出,第一处应填写“而人类却残忍地毁坏着大自然”之类的句子。B处根据前一句中“只有……才……”和“然而”,推断出“为时过晚”的意思。C处根据后一句中的“对祖辈”,推断出主语应是“人类的后代”,再根据“又怎能令他们对祖辈产生崇敬心情呢”,可以推知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人类的后代所见的都是祖辈丑陋的痕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③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不仅”放在“现象”后面;⑥语序不当,“排斥和疏远”应改为“疏远和排斥”。(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二天,林先生的铺子里新换过一番布置。将近一星期不曾露脸的东洋货又都摆在最惹眼的地位了。林先生又模仿上海大商店的办法,写了许多“大廉价照码九折”的红绿纸条,贴在玻璃窗上。这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乡镇上洋广货店的“旺月”。不但林先生的额外支出“四百元”指望在这时候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靠托在这几天的生意好。七八人一队的乡下人走到林先生的铺面前,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居然上前一步,歪着头看那些挂着的洋伞。一个伙计已经取下了两三把洋伞,立刻撑开了一把,热剌剌地塞到那年轻乡下人的手里,振起精神,使出夸卖的本领来:“小当家,你看!洋缎面子,实心骨子,晴天,落雨,耐用好看!九角洋钱一顶,再便宜没有了!……那边是一只洋一顶,货色还没有这等好呢,你比一比就明白。”那年轻的乡下人拿着伞,没有主意似的张大了嘴巴。他回过头去望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又把手里的伞掂了一掂,似乎说:“买一把罢?”老头子却老大着急地吆喝道:“阿大!你昏了,想买伞!一船硬柴,一股脑儿只卖了三块多钱,你娘等着量米回去吃,哪有钱来买 伞!”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这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乡镇上洋广货店的“旺月”。A.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那个“泥腿子专家”的称谓。C.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D.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成功道路上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万万要不得。20.指出文中加点的两个称呼的意思与其蕴含的情感。(1)小当家:_________________(2)阿大:___________________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面儿是洋缎的,骨子是实心的,不管是晴天还是落雨都能用,而且耐用好看”,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9.B20.①.小当家:对年轻男子的客气称呼,含有兜揽顾客的急切与热情。②.阿大:对儿子的称呼,含有阻止买伞的焦急情感。21.①原句独词成句,比改句的主谓句能更鲜明地凸显出洋伞的特点;②原句比改句表达更简洁,讲起来语速更快,更符合伙计急于推销货品的心理。【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例句中,“旺月”的引号表“特定称谓”。A.特殊含义;B.特定称谓;C.强调;D.讽刺否定。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结合前文“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居然上前一步,歪着头看那些挂着的洋伞”、后文“那年轻的乡下人拿着伞,没有主意似的张大了嘴巴”可知,“小当家”是伙计对年轻男子的客气称呼。再结合“不但林先生的额外支出‘四百元’指望在这时候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靠托在这几天的生意好”“热剌剌地塞到那年轻乡下人的手里”可知,这称呼含有兜揽顾客的急切与热情。 “阿大”是方言,称子女中排行最大的,结合“他回过头去望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可知,文中是“老头子”对儿子的称呼。再结合“老头子却老大着急地吆喝道”“你娘等着量米回去吃,哪有钱来买伞”可知,“阿大”的称呼含有阻止买伞的焦急情感。【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能力。内容上,改句为主谓句,而原句只保留了洋伞的特点,这样就更具有突出的作用,更鲜明地凸显出了洋伞“洋缎面子”“实心骨子”“耐用好看”的特点。句式上,原句比改句表达更简洁,讲起来语速更快。结合“一个伙计已经取下了两三把洋伞,立刻撑开了一把,热剌剌地塞到那年轻乡下人的手里,振起精神,使出夸卖的本领来”可知,原句比改句更符合伙计急于推销货品的心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小说《哦,香雪》一文中,火车开进了台儿沟,给“香雪们”带来了很多新鲜事儿,让她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但火车同时也带来了喧嚣,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与时代同向,与世界相拥小说《哦,香雪》中,火车开进了台儿沟,“香雪们”听闻了很多新鲜事儿,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青春的悸动。山沟以外世界的新奇画卷向她们次第打开。在当下,四川大凉山深处的慢火车,贵州山区人声鼎沸的“村超”,雪域高原上的牧区,从“养在深山人未识”的贫瘠荒原,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网红景点,所有这些给乡民带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也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但与此同时,外来文明也将打破无数“香雪”们的宁静日子,那种美好的牧歌田园生活,也似乎在渐行渐远。这不仅是一列火车的新闻,现代文明下乡的故事,不只是“香雪”们的心愿,个体的人生之问,还是乡村振兴的宏大图景,以及一个时代的黄钟大吕。面对急剧变化的时代和社会,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是像海燕一样,掠过惊涛骇浪,奋力地飞翔;还是像海鸭一样,在轰隆隆的雷声中,瑟瑟发抖?是与时代相向而行,与社会美好相拥,还是陷入惶惑之中,不知所措?苏子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变是唯一的不变。尤其是今天这个“大变局”中,从“内卷”到“躺平”,从互联网到数字时代、人工智能……一些热词被高高抛起, 一些新词迅速湮没,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改变,积久而成的思维方式正在被解构……当今世界,每个人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的距离,或许比双脚走的路还要远,面对这种“迭代”的巨变,无论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年轻一代,还是与数字时代有着巨大鸿沟的老年人,难免会感到某种惶惑惊惧,也或许要经历阵痛。但面对新事物、新变化、新时代,我们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自我缠裹,蜷缩于灯火阑珊的寂寞角落,暗自神伤。而应以奋发的姿态,以豁达的心态,坦然直面社会变革,也由衷地应和着社会发展的宏大交响曲。文学大家汪曾祺对生与斯、长于斯的北京胡同,有着很深的情结,那里有儿时的糖葫芦,有自行车上的小风车,有走街串巷的货郎的吆喝声……但随着城市化进程,通透达观的汪曾祺,终究要和这些儿时的真纯记忆挥手作别,将对北京胡同怀旧伤逝的离歌与挽歌,谱写成都市建设、社会发展的激越之歌。而如今,伴随着时代发展,昔日的穷乡僻壤,时代的春风也是迢迢暗度,科技的浪潮也是席卷而至,面对时代的春江水暖,不少新青年不再固守祖辈们千年不变的劳作方式,或学会转身,思变图存,适应新的时代,或走向都市,成为打工人,将自己的小日子,融入社会进步的大时光。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我辈青年着了“新”特质,也当不辜负“新”这一时代主题词,保持青春律动,顺应时代风潮,拥抱美好世界。而这,不也就是“香雪”们所热盼的愿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交代了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后,以“香雪”为代表的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变化情况,突出了现代经济和自然经济、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之间的矛盾。材料说明了火车开进台儿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对此,应当认识到,以火车为象征的现代文明,在拆除贫困壁垒的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暴力,它打碎了香雪们平静、淳朴、明净、内敛的精神世界。但是,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让香雪们固守大山,与贫穷落后为伴,剥夺她们拥抱文明与进步的权利。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香雪们被世俗化,但是谁也不能阻止文明前进的步伐。我们也不能因为害怕淳朴宁静的传统文明被打破,就不让她们跨进现代文明的泥潭,这也是不现实的。对于火车带来喧嚣、打破宁静这一负面影响,我们也应当引起重视、警惕,我们应当肯定,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我们要明白并提倡,在物质生活的巨大泥淖中,每个人都应当保有自己精神的洁净。《哦,香雪》今天读来仍能给我们带来暖意和纯净,原因就在于它提示我们——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应该具有捍卫人类精神健康和内心真正高贵的能力。写作时,可以由对“香雪”的“变”与“不变”生发,展开对于“传统文明”(“乡愁”等)是否值得保留,是否还有价值,新的“现代文明”是否全然都是正确的、符合时代需求的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比如, 结合当下时代现实,可以说,毫无疑问,乡土社会中的闭塞、陈旧等特点确实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了,也会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和时代发展带来阻碍,这是应该被摒弃的。如今落后就代表着贫穷,因此现代化乡村想要发展,也可以适当吸取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有益经验,改革生产方式、摒弃陈旧陋习,就像火车带着“香雪们”走出台儿沟一样,积极走出去。此后,转换角度,说明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平静、淳朴、明净、内敛的传统文明正在凋敝。而我们在积极求新求变的同时,也应该保留一些不变的东西,比如传统乡土社会中那些善良淳朴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的规范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发扬。而对于现代文化中的新思潮、新行为,我们应当承认它顺应时代的必然性,但也不能因为追求“快”而丢失了心中最基本的准则。立意:1.顺应时代奔跑,坚守精神“乡愁”。2.守住“乡土”之心,顺应时代之变。3.让乡土风气与现代文明和谐相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21:10: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8.1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