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绍兴一中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模拟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隐入尘烟》这类“很苦很善良”的故事,戳中了中国人最隐秘的情感与生活软肋。无论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还是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老四和贵英的故事为他们提供了另一条现实出路。一种传统的、区别于城市景观与想象的生活模式随之出现:日渐衰败的农村以及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成为这一新的“农村精神”想象的载体;借助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他们进行诗意的浪漫化想象,使它们成为现代都市焦虑年轻群体的对立面。但我们能够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对《隐入尘烟》的评论发现一些分裂。2月的点映以及7月影院上映时的观众,大都会围绕着电影本身进行讨论。例如,即使在众多的赞美中,我们依旧会看到许多批评之声:在处理电影人物时,李睿珺所展现出的“凝视”和想象。而在8月底流媒体上线后,在短视频中爆火的《隐入尘烟》似乎变成了另一部电影。短视频用户们关注的是电影中所流露出的浪漫、善良与乐天知命,是那种“农民式”、沉默却又真挚纯洁的爱情,还有他们在面对外部的剥削与伤害时的隐忍。短视频用户们,看到了一个新的《隐入尘烟》:一种区别于城市充满精神内耗的田园乡居生活,那里的人们都是自足的。很有意思的是,短视频用户对电影的重新观望,恰恰是这部电影早期所受批评的主要部分。制作者们把个体遭受的外部矛盾转化为个体冲突和命运体认,从而消解了个体存在的社会环境与现实。创作者本身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对此无可奈何时,便转而通过老四和贵英的生活模式,寻找一种改变自我的鸵鸟式方法,从而获得暂时的心灵安慰,同时也规避了自己的公共责任,钻进了自我的洞穴。当短视频用户对老四和贵英纯洁朴实的爱情念兹在兹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些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真实遭遇下的种种伤害。与其说老四和贵英的爱情是真实的,不如说它是一种遭遇着爱情信仰危机的现代群体憧憬和想象。《隐入尘烟》里面的“农村”更像是一个怀旧的空间与符号,并不具备特别真实性的书写与刻画。后期爆火的《隐入尘烟》,更像是一部被短视频用户们重新阐释的三四线城市新电影。并非他们误解了李睿珺的这部电影,而是他们根据自身的诉求和想象,重新解释与塑造了这部电影的内涵。 作为文艺片,《隐入尘烟》的电影叙事依旧是老调,但它清晰地展现了当下人的矛盾心理:渴望与怀旧、想象与保守。有时不得不承认,他们之所以能够进入创作者们的视野,成为被言说和被想象的角色,正是来自于想象化的阐释;否则,他们往往真的只能“隐入尘烟”。(重木《<隐入尘烟>逆袭背后,是中国人对“很苦很善良”的执著》,有删节)材料二:《隐入尘烟》没有“隐入”,它的成功带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偶然,未必可以复制,但对于创作者、观众和市场来说都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上线视频网站后,完整的素材成为各种短视频博主大V们的创作源泉,线上观影不止没有转移线下的观影热情,反而成为了促使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的动力源头。这样的案例至少让行业对于电影与短视频、电影院与流媒体的针锋相对看到了新的可能性。李睿珺导演在近期接受《影视独舌》采访时谈到,《隐入尘烟》的成功出圈,对他来说“是一种回应”。“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观众讨论,对我是一种认可,给我的创作带来了信心,也给投资方带来了信心。它可能也会让影院有所思考,往后是不是还要一竿子打死某部看起来卖相不佳的电影。我们常说,任何电影都有它的受众,影院需要适当地给它们一些机会,也许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社交网站上,普通的观众们在热烈“交锋”着这样一部苦难的影片是否真实照见了生活,日常里常见而又被视而不见的种种,连接着更多相似的经验和共鸣,借由一部电影的观看被传达和讨论,已经越发稀缺的人性光辉和温暖在寒凉的现实之外也让不少观众感受一种别样的“治愈”。电影学者戴锦华在与李睿珺的一次对谈中谈到,“电影应有的一个社会功能是让我们经由银幕,看见那些不可见的人。看见那些空气一般地存在在我们的周边,却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社会偏见、社会的结构所遮蔽的人。”她恭喜李睿珺,“它显然接续到了我们的自身的电影的脉络当中,而且它的这种现实的和电影的成就都非常宝贵。”(澎湃新闻:《<隐入尘烟>票房破亿,文艺片出圈的偶然与累积》。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日渐衰败的农村以及留守的老人,成为新的“农村精神”的载体。B.《隐入尘烟》早期所受的批评引发了短视频用户对电影的重新观望。C.《隐入尘烟》在线上的成功,让行业转变了对电影与短视频、电影院与流媒体之间的矛盾的看法。D.《隐入尘烟》在票房和社会关注度上的成功,给导演、投资方带来了信心,也可能让影院愿意给予文艺片更多的机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入尘烟》的故事情节、人物情感让大众情绪产生共鸣,其中包括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B.制作者们对造成个人悲剧的社会环境和现实并不缺乏了解,但还是采用鸵鸟式的方法,规避了公共责 任;而观众们对影片是否真实照见了生活也有争论。C.《隐入尘烟》“老调新声”,通过想象化的阐释,让当下的现代人“隐入尘烟”。D.电影学者戴锦华认为,《隐入尘烟》的出圈,实现了电影“看见那些不可见的人”的社会功能。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隐入尘烟》式”治愈功能的佐证的是()A.小说《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的故事令读者念念不忘。B.电影《冈仁波齐》精准定位资深影迷、文艺青年、对信仰有关注的人、西藏地域文化爱好者等人群,获得巨大成功。C.B站纪录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火爆网络。D.林黛玉为贾宝玉代拟的诗句“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让人起田园之思。4.有一句网友对《隐入尘烟》的评价广受赞同:“全片不说一个苦字,却苦出了天际;全片不说一个爱字,却爱到了极致。”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根据材料二,概括《隐入尘烟》获得成功的积极意义。【答案】1.D2.C3.B4.①不说一个苦,不说一个爱:影片是“农民式”、沉默、隐忍的。②苦出了天际:老人们生活环境恶劣,遭遇种种伤害。③爱到了极致:他们的爱情真挚纯洁。④这句话反映出人们对这部电影所表现的苦难与爱的共鸣共情。5.①各种短视频博主参与再创作,促进了电影线上线下的融合。②给了创作者、投资者信心、让影院有所思考。③观众们在热烈的“交锋”中感受别样的“治愈”。④接续了电影“看见那些不可见的人”的社会功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成为新‘农村精神’的载体”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日渐衰败的农村以及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成为这一新的‘农村精神’想象的载体”可知,原文为“‘农村精神’想象的载体”,选项偷换概念。B.理解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一第六段“很有意思的是,短视频用户对电影的重新观望,恰恰是这部电影早期所受批评的主要部分”只是说短视频用户对电影的重新观望,恰恰是这部电影早期所受批评的主要部分,可见原文中两者没有因果、先后关系。C.理解错误,选项变为然为已然,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这样的案例至少让行业对于电影与短视频、电影院与流媒体的针锋相对看到了新的可能性”可知,原文为“新的可能”,只表示一种可能性。 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让当下的现代人‘隐入尘烟’”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一最后一段为“否则,他们往往真的只能‘隐入尘烟’”,可见,想象化的阐释并没有让老四和贵英这样的老人们真的隐入尘烟。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侧重于说明《冈仁波齐》的成功是由精准高效的宣发路径带来的,重点不在“治愈”。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短视频用户们关注的是电影中所流露出的浪漫、善良与乐天知命,是那种‘农民式’、沉默却又真挚纯洁的爱情,还有他们在面对外部的剥削与伤害时的隐忍”可知,不说一个苦,不说一个爱是因为影片是“农民式”、沉默、隐忍的。根据材料一第七段“当短视频用户对老四和贵英纯洁朴实的爱情念兹在兹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些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真实遭遇下的种种伤害”可知,苦出了天际是指老人们生活环境恶劣,遭遇种种伤害。根据材料一第七段“与其说老四和贵英的爱情是真实的,不如说它是一种遭遇着爱情信仰危机的现代群体憧憬和想象”可知,爱到了极致是指他们的爱情真挚纯洁。网友对《隐入尘烟》的评价“全片不说一个苦字,却苦出了天际;全片不说一个爱字,却爱到了极致”这句话反映出人们对这部电影所表现的老四和贵英的苦难与爱的共鸣共情。【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上线视频网站后,完整的素材成为各种短视频博主大V们的创作源泉,线上观影不止没有转移线下的观影热情,反而成为了促使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的动力源头”可知,各种短视频博主参与再创作,促进了电影线上线下的融合。根据材料二第三段“李睿珺导演在近期接受《影视独舌》采访时谈到,《隐入尘烟》的成功出圈,对他来说‘是一种回应’。‘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观众讨论,对我是一种认可,给我的创作带来了信心,也给投资方带来了信心。它可能也会让影院有所思考,往后是不是还要一竿子打死某部看起来卖相不佳的电影’”可知,这部影片给了创作者、投资者信心、让影院有所思考。 根据材料二第四段“社交网站上,普通的观众们在热烈‘交锋’着这样一部苦难的影片是否真实照见了生活,日常里常见而又被视而不见的种种,连接着更多相似的经验和共鸣,借由一部电影的观看被传达和讨论,已经越发稀缺的人性光辉和温暖在寒凉的现实之外也让不少观众感受一种别样的‘治愈’”可知,观众们在热烈的“交锋”中感受别样的“治愈”。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电影应有的一个社会功能是让我们经由银幕,看见那些不可见的人”可知,这部影片接续了电影“看见那些不可见的人”的社会功能。(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深造白龙涛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走哪条线?”“……”“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切记!”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任老胖,我是朱友航。”“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抗日战争和建国初两个特殊时期,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的紧要关头深明大义、报效祖国的故事。B.明少爷刚出场时养尊处优的富家公子形象,和遗照上身着戎装的形象,构成了这个人物的立体形象,展现了人物的成长变化。C.明少爷自荐去购买物资,但对父亲询问和指点路线均沉默以对,不作回应,是因为他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D.任蕴清和朱友航虽为好友,却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都有着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扳指”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它串联了故事情节:谈扳指,换物资,还扳指。“扳指”在小说中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B.小说中有两次特写明少爷的眼神,“两道寒光”“凌厉的目光”,这目光中有他对父亲不问国事、只顾一己安危的不满。C.小说结尾处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既有如“侬”“小赤佬”等富于地域色彩的日常口语,也有如“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这样典雅整饬的古语。8.小说写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过程,表现了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请简要说明。 9.小说的标题“深造”内涵丰富,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C7.A8.①任蕴清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发生转变,由强硬管束到尊重、放手;②任蕴清对儿子理想事业的态度发生转变,由反对儿子抗日到支持儿子投身救国。③任蕴清的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由只图自保到国土沦陷、难以自保后决意有所作为。9.①“深造”指在学问上进一步的提升,如文中所说“去国外留学深造”。②“深造”指年轻一辈的自我砥砺。明少爷和朱家儿子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放弃更多学业上的深造机会,为国家大义而英勇投身,这是更有价值的深造。③“深造”也指老一辈人在时代大潮的洗礼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支持儿子报效祖国,尽显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这是思想境界的深造。【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C.“是因为他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错误,文中任蕴清嘱咐儿子走哪条路,不要跟新四军碰上,“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更多的是对父亲只图自保的不满并决心离开。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A.“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错误,“扳指”没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文中只是说它是任蕴清祖传的,能换五万双胶鞋。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任蕴清先是“锁”儿子:“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体现了任蕴清对儿子强硬管束。任蕴清认为“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这时的任蕴清对儿子强硬管束,只图自保,反对儿子去抗日。后来不“锁”儿子:“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当陷入绝境之后,任蕴清明明知道儿子“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其实是想为新四军置办,但他还是答应了,体现了任蕴清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发生转变,由强 硬管束到尊重、放手;任蕴清对儿子理想事业的态度发生转变,由反对儿子抗日到支持儿子投身救国。并暗示儿子路线“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还把祖传的扳指给了儿子,儿子也明白了父亲的心意,含着泪磕头,任蕴清“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这时的任蕴清观念发生了变化,意识到国土沦陷、难以自保,暗暗决定支持儿子投身救国,让儿子投奔新四军。这次他不再锁儿子房门,而是“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首先理解标题的本意。“深造”的本意是“在学问上进一步的提升”,文中有“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就是这个意思。然后理解标题的深层意。“深造”的深层含义,指的是年轻一辈的自我砥砺。如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后来在任蕴清的支持下“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最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又如朱友航的儿子,“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明少爷和朱家儿子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放弃更多学业上的深造机会,为国家大义而英勇投身,这是更有价值的深造。“深造”也指老一辈在时代大潮的洗礼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如任蕴清开始反对儿子抗日,后来在看清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之后,暗中支持儿子抗日,报效祖国;如朱友航,本是一介商人,上海沦陷后随儿子一起去了美国,后和儿子一起举家回国,为儿子参与了建设祖国而自豪,尽显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这是思想境界的深造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①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已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②安得,而攻金蒲城。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钝弩,食其筋革。衣履穿决,形容枯搞。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 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有删节)【注】①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②后王,即国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B.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C.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D.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是古代重要的军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隋唐以后,司马为兵部尚书的别称。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C.迁:古代指官职的升迁、改任或降职。文中“迁长水校尉”中的“迁”指升职。“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D.大鸿胪:是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的官职,秦及汉初为九卿之一。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恭忠诚勇敢,不受名利诱惑。匈奴派人许以高官、美女招降他,耿恭把毒药涂到箭头上,借着暴风骤雨,耿恭率领将士杀伤很多敌人。B.耿恭为国建言,却遭无端弹劾。耿恭曾上书朝廷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这违忤了 马防的心意。耿恭后被弹劾下狱审治。C.耿恭战功卓著,降者数以万计。他作为副将出征西羌,马防还京后,耿恭歼敌千余人,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D.耿恭为人正直,坚守节操道义。耿恭与士兵真诚相待,同患难共生死;作战勇猛,不惜牺牲生命;坚持正义,不怕冒犯权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2)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14.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耿恭“义重于生”体现哪些方面。【答案】10.C11.C12.B13.(1)正巧这时显宗皇帝去世,救兵没有来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2)耿恭(一向)与将士们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异心,但是人却不断地死去,只剩下几十人。14.①与士兵同患难共生死;②不为名利女色诱惑;③不惜牺牲生命;④不怕冒犯权贵。【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同年秋天,金城、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陈述方法谋略,皇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于是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恭”作主语,“上疏言”作谓语,“方略”作宾语,应在“方略”后停顿,排除A。“乃”作状语,“遣”作谓语,“恭”既作“遣”的宾语,又作“将”的主语,“五校士三千人”作宾语,应在“乃”前停顿,排除D;“恭”作主语,“屯”作谓语,“枹罕”作宾语,应在“”后停顿,排除。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第二次迁升”错,应指“两次迁升”。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B.“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错,根据原文是“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可知,耿恭上书建议窦固“坐镇安抚凉州”,而不是“马防”。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会”,恰逢;“畔”,通“叛”,背叛;“厉”,激励;“走”,使……走、打退。(2)“推诚”,坦诚相待;“稍稍”,渐渐、纷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能力。(1)根据“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概括为:耿恭与士兵同患难共生死;(2)根据“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概括为:耿恭不为名利女色诱惑;(3)根据“由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概括为:耿恭不惜牺牲生命;(4)根据“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概括为:耿恭不怕冒犯权贵。参考译文: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死了父亲。他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具备将帅的才能。永平十七年冬季,骑都尉刘张带兵去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他的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一起打败了车师国并使他们投降。(朝廷)开始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是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驻在车师国后王部的金蒲城。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遣左鹿蠡王两万骑兵攻打车师。最终打败并杀了车师后王安得,接着进攻金蒲城。正巧这时显宗皇帝去世,救兵没有来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敌人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过了几个月,城中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衣服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耿恭一向与将士们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是人却不断地死去,只剩 下几十人。匈奴单于探知耿恭已陷入困境,一心要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如果投降的话,当封你为白屋王,并且配美女给你做妻子。”耿恭登上城墙拼搏作战,他把毒药涂到箭头上,于是拉开强弓射出毒箭,中了箭的匈奴兵,看着创口都溃烂了,于是大惊失色。恰巧这时刮起了暴风,下起了大雨,耿恭趁着风雨反击匈奴,杀伤了很多敌人。匈奴人很震惊害怕,相互传说道:“汉兵真是神人啊,太可怕了!”于是解兵离去了。第二年,耿恭任长水校尉。同年秋天,金城、陇西羌叛汉。耿恭上表陈述方法谋略,皇帝下诏召他入宫咨询。于是派他率领五校(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士卒三千人,作为车骑将军马防的副将出征西羌。耿恭驻军枹罕,多次与敌作战。第二年秋天,烧当羌(西羌之一支)投降,马防还京师,耿恭留驻攻打尚未平服者,歼敌千余人,获牛、羊四万多头,勒姐、烧河羌等十三种羌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当初,耿恭出陇西时,曾上书朝廷,说:“故安丰侯窦融昔在凉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窦固),即其子孙。前时窦固出兵天山,战功卓著,为全军之冠,适宜赐予大使职任,坐镇安抚凉州。可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作为重要的威慑力量。”由于这个建议违忤了马防的心意。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埋怨之辞色。(因此)获罪被朝廷征召回京,把他下狱审治,后来,免除他的官职,责令他还归本郡。不久,耿恭死于家中。(作者)评论说:我初次读《苏武传》,被他在蛮荒之地坚持过艰苦生活,没有让大汉王朝蒙羞的精神所感动。后来披阅耿恭坚守疏勒城的事迹,不知不觉长叹着眼泪不知从哪里流了下来。哎!追求正义比求生还重要,才使他达到这样的境界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永遇乐·长忆别时苏轼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①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②,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③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注】①濉:水名。②淮:淮河。③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1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 B.“美酒”句至上阕末,主要写两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D.“凭仗清淮”三句写淮水之泪,将对方的深意,自己的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16.有人评价苏轼此词一反常格,从对方落笔,有人有己。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5.B16.①上片回忆与巨源在景疏楼上喝酒作别的场景,“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随人千里”;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这些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通过写离别后巨源的孤寂,来表达词人自己怀人之思。②下片“夜永”句设想巨源在西垣(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长夜无眠,孤清寂寞。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最后“也应暗记”,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有人有我,足见思念之浓。【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错误。词中的“三度”说的是三个月,而不是“三年”。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随人千里”;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下片三句点破引发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凭仗”三句,又发奇想。淮河发源于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此时孙巨源在汴京,苏轼在海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海,见出其思念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片几次点月,使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在西垣(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长夜无眠,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月”,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 “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三)(本题共1题,6分)17.名篇名句默写。(1)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到《五代史伶官传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体现。(2)《赤壁赋》中,苏轼描绘箫声具有超强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忧劳可以兴国②.逸豫可以亡身③.舞幽壑之潜蛟④.泣孤舟之嫠妇⑤.有善始者实繁⑥.能克终者盖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忧、逸、壑、嫠、善、寡。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类“内卷”,动物也“内卷”——能把自己卷成“球”。近日,由中科院动物所牵头、中意德三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篇论文,揭示了昆虫球金龟“成球”的“内卷”之谜。在各种动物类群中,①。因为它们的身体躯干只有头胸腹三个体节,很难形成紧密的球形。大多数情况下,昆虫身体腹面、足等部位会不可避免地外露。看似简单一卷的成球行为,背后却经历了复杂的结构演变。科学家们推测,②,是球金龟成球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人员选择球金龟与另外两种金龟——驼金龟和鳃金龟,开展了机械力学分析,发现在被天敌直接攻击的特定场景下,卷曲成球的球金龟可以抵抗更大的咬合力而不变形,表现出更为“抗揍”的特性。这些球金龟的“抗揍”特性,③,另一方面也归功于更厚的外侧体壁,以及体壁本身较强的机械性能。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线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我们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B.大约60多分钟的时长里,三位“来自天上”的老师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微重力环境下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C.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D.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A19.①昆虫的身体结构其实并不适于成球②抵抗天敌袭击③一方面得益于球形结构本身【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划线句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引号表强调;C.引号表讽刺;D.引号表引用内容。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空后句“因为它们的身体躯干只有头胸腹三个体节,很难形成紧密的球形”可知,可知,此空是说昆虫的身体结构其实并不适于成球。②处,根据空后句“是球金龟成球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可知,此空是说明球金龟成球行为的重要因素,根据后文的“发现在被天敌直接攻击的特定场景下,卷曲成球的球金龟可以抵抗更大的咬合力而不变形,表现出更为’抗揍’的特性”可知,这个重要因素是抵抗天敌袭击。③处,根据空后的“另一方面”可知,此空解释的是一方面球金龟的“抗揍”特性的第一个原因,根据前文“卷曲成球的球金龟可以抵抗更大的咬合力而不变形,表现出更为’抗揍’的特性”可知,这个原因是得益于球形结构本身。四、整本书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晚清李庆辰《醉茶志怪·说梦》中有辞赋一篇,为《代怡红公子吊黛玉之作》,下面是其中写林黛玉的句子:①伶仃辞故里,聊投渭馆以栖身。(注:“渭馆”指舅家)②伤繁英之凋谢,一抔净土,锄成舍北花坟。③观梅赏雪,闺帏擅名士风流。 ④炉面飞灰,尽毁香奁之稿。⑤床头回首,犹呼浊玉之名。20.第①—④句在《红楼梦》中对应的情节错误的一项是()A.①黛玉进贾府B.②黛玉葬花C.③琉璃世界踏雪赏梅D.④黛玉临死焚诗稿21.第⑤句中,“浊玉”指的是谁?“浊”字有什么含义?【答案】20.C21.“浊玉”,指宝玉自己。表示自谦,宝玉一直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所以用这个词自称。【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C.“观梅赏雪”写的是赏雪观梅花的情景,“擅名士风流”指的是在观赏美景时的吟诗作对。故本句对应的是“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床头回首”是写林黛玉临终卧病在床,“犹呼浊玉之名”是指林黛玉在临终前还喊贾宝玉的名字,故此处的“浊玉”应指贾宝玉。称“浊”的原因是,宝玉一直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所以用这个“浊”自称,表示自谦。22.《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酸凤姐”“贤袭人”等。请为探春选一个最符合原著的字,并结合原著内容,谈谈理由。____探春A.勇B.俏C.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C.敏探春的“敏”意思是“聪敏”“敏锐”“敏慧”等。比如抄捡大观园,探春敏锐地觉察到贾府的败 势;替凤姐理事时“开源”“节流”的措施,可见她的“聪敏”等。故选C。五、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欧阳修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第一句话理解:注重积累,基础、细节、小事、小我,方能成其大。第二句话理解:对“得其大”的追求,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确立高远目标、着眼广大范围。如果能看到大势、大局和大道,以大胸襟、大眼界包容小问题、小矛盾,小“我”,所谓的“小”也自然能处理好了。需存有一种从大处着眼的意识,要把问题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提倡人生建立一种放眼大局的价值观念。综上,材料引导我们思考“大”与“小”的辩证关系,“大”可理解为要有远略,或要有大局观,或有大格局;“小”可理解为要注意细节,要从小事做起,要有格物致知的态度。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二者关系。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人生要有大的格局和胸怀,要把个体选择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高举信仰的旗帜。同时,也要能日拱一卒、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注重积累,从小事做起。对于组织、国家而言,意味着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愿景。同时,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尤其是要做好一时、一事的“绣花针功夫”,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处细节,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等。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胸怀“大”格局,落实“小”担当。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了解大局、把握大局,才能高瞻远瞩、找准定位,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二、落实落细、积微成著,始终脚踏实地。要切实增强细节意识,从小处、细处着手,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对待学习和生活上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抓细、抓小,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终将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小大兼顾、统筹安排。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立意:1.小和大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小能成其大,大能兼其小。2.既要关注小细节,小事,也要拥有大胸襟,大眼界。3.要把小我的理想与价值融入国家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大业。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04:0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51.4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