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有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遂宁中学高2023届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西晋郭象、东晋支遁与南宋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 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都会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B.人们只要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就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C.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态度,具备质疑的眼光。D.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只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异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B.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提出问题对学术研究非常重要,它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所以,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B.一个人经常性地进行联想式阅读训练,会有效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C.研究者在阅读经典性古籍时,往往会选择几种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D.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而“心理距离”是指 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材料二: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材料三: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常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时,所需要的,不 是有意识地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距离,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发现。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一个海边农夫当访客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农夫并不会对海之美毫无意识,但菜园对于农夫来说,天天在成长,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如果说,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的话,那么,这位访客更可能是一位受教育者,受到过关于大海的诗与画的影响。(选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B.明朝的遗老有可能欣赏不了“南雁”“西乌”之美,与访客喜欢大海,反映的是同样的问题。C.《悲愤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作者写切身的情感时,是站在客位上将这种情感客观化。D.“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说明审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这其实是一种能力。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最能体现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的一项是()(3分)A.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曾述,某商人女儿“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重疾”。B.《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C.看到尼加拉瓜大瀑布,就想到可利用来发电;看到挺拔的青松,就想到把它锯下来做家具。D.雾海航行,水手和乘客镇定自若,并能欣赏水天一色的美景,从中获得自由、恬适之感。6.传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话反映了中学生对学习鲁迅作品的畏难心理;可是经过长期学习,一些同学开始逐渐理解并喜欢上鲁迅。请结合材料谈谈学生“畏难”和“喜欢”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 回家梁晓声周秉昆从郑娟手中接过楠楠的骨灰盒,紧紧抱在胸前,泪如雨下,“楠楠,楠楠,爸的好儿子,爸没去接你……”他泣不成声。周蓉朝周聪使了个眼色,周聪要从父亲手中接回骨灰盒。周秉昆不松手。周聪小声说:“爸,妈更需要你抱抱她。”秉昆这才松开了手。周聪将骨灰盒轻放在靠墙的长方桌上时,秉昆已将郑娟抱在怀中了。郑娟的脸贴在周秉昆胸前,呜呜哭得像个孩子。周蓉周聪互相看看,都流下眼泪。在楠楠遇害这件事上,郑娟的表现与秉昆相反。因为秉昆当时吐血昏过去,住院了,她表现得相当坚强,大大出乎朋友们的预料,也令周聪、周蓉特别敬佩。“作为母亲,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中国母亲,我对儿子唯一的教育,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是一个好人。如果他不是一个好人,那么不管他多么出人头地,都会让我伤心。现在,他用行动证明了我的希望没有落空。我有多么悲伤,同时就有多么欣慰……”郑娟在大学里为周楠举行的追思仪式上说。周蓉、冬梅和周聪,他们都想为郑娟写好讲话稿,让她事先背下来。郑娟问:“需要我说很多吗?”亲人们说不用,又不是演讲,几句就行。如果她实在不想说什么,其他亲人也可以代替讲话。郑娟说:“我想说,话多了我说不好,就几句话我还是说得来的。”周聪说:“妈,你如果想好了说什么,最好先说给我们听听。”郑娟却说:“不用,妈又不是小孩子。”郑娟在台上讲话时,只流泪,没有哭,甚至都没抽泣一声。周蓉为她做翻译。她刚说了前两句,周蓉便猜到她接下来会怎么说。她的样子那么镇定,那么从容不迫,亲人们完全放心了。周蓉的英语口译水平是一流的,表现也无可挑剔。参加追思仪式的师生们为她们鼓掌,那是不同寻常的,人们情不自禁地为她们的真诚破例了。事后,有电视台和报社记者要采访。他们对周蓉郑娟姑嫂二人很有兴趣,两人中,一个是举止优雅、学养深厚的学者,而另一个是粗服乱头、笨拙淳朴的家庭 主妇。他们认为很有新闻点,值得深度报道,但都被亲人们拒绝了。于是,竟有小报怀疑,除了母亲可能是真的,其余四位所谓亲人可能都是中国有关部门的人员冒充的。美国就是美国,美国人对周楠母亲和亲人们的敬意完全是真实的,但他们对周楠舍身保护师生的赔偿却相当苛刻。周楠属于公派留学生,没有缴纳人身安全意外保险,学校不会为枪击事件受害者提供多少经济补偿,只会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对于枪击案件中的伤亡者,另有慈善基金伸出了援手,总算给了一些救济,但需要办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当周蓉手持多份表格向郑娟说明情况时,郑娟平静地说:“咱们并不是来祈求同情和怜悯的,是不是?”周蓉说:“那是,但你作为楠楠的母亲,有权利理直气壮地接受一笔……”她一时不知该用什么词,求助地看着嫂子冬梅。冬梅也想不出更好的词,只能这么说:“弟妹,你别立即决定,今晚考虑考虑,明天早晨再告诉我们你的想法。”郑娟说:“那我考虑考虑。我太累了,想一个人待会儿。”周蓉他们便都离开了她的房间,到了冬梅的房间。周聪说:“姑,大娘,自从我和我妈都有了工作后,我妈就再没认为钱对我们家很重要。她对钱的认识一向有限,够花就知足,你们真得从长远方面引导引导她。”周蓉说:“你先出去,我和你大娘商量一下。”周聪走出房间后,周蓉说:“对于钱,她是像周聪说的那样。”冬梅也是个从小就没有金钱概念的人,她提醒说:“要不你再去给她讲讲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周蓉说:“看来有必要。”她回到郑娟的房间,郑娟已躺在床上了。周蓉坐在床边,绕了几个话题,开始谈到美元与人民币汇率。郑娟流下泪来,她说:“姐啊,你比我这个妈还强,你还在法国见着了楠楠一次。可我……楠楠发了重誓,他爸不出狱,他就不回国,他相信他爸。我那么多年以来,日盼夜盼,终于盼到他爸出狱的一天了,也终于盼到全家团圆的年头了,可见着的却是……我现在满脑子都是楠楠小时候的样子,不闭眼睛困得头痛,一闭眼睛楠楠就在我眼前,想跟我说话似的……姐啊,你跟我说的事,现在入不了我的脑子啊!” 听她那么一说,周蓉默默地退出了房间。第二天早饭时,郑娟低垂着目光说:“姐,嫂子,我认真考虑过了……我是来接儿子回家的……楠楠这孩子的死,不能和钱沾一丁点儿关系。我敢肯定,秉昆也会是这么个态度。我们当父母的,如果花儿子用命换来的钱,那是种什么心情?再者呢,人家处处对咱们恭敬,拿咱们当高贵的人物一般接待,咱们五个人的来回机票吃住,已经花了人家不少钱,所以你们替我谢谢就是了。”周蓉和冬梅互相看看,都没说什么,默默点头而已。于是,周蓉按郑娟的意见,在报上发了一则简短声明,结果引起了更多记者的采访请求。当记者们赶到周家人的住地时,他们已乘上了回国的班机……(节选自《人世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文本二: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周志刚一家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21世纪初,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奋斗历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社会50年来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历史事件和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而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2019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摘编自中国作家网)【注】文本一的标题为编者所加。周楠,公费留美学生,学成即将归国,却因为见义勇为而被人射杀;郑娟,周楠母亲;周秉坤,周楠养父;周聪,周楠弟弟;周蓉,周楠姑姑;郝冬梅,周楠伯母。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楠舍身救人,郑娟等周家人拒绝接受美国慈善机构补偿款,这些做法体现出中华民族无私助人、不求回报的传统美德。B.郑娟发言结束后,美国记者表现出了对郑娟姑嫂极大的兴趣,也为后文记者们见到郑娟在报纸上的声明后蜂拥而至做铺垫。C. 选文为突出主人公郑娟的形象,采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等直接描写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手法。D.选文采用了大量对话描写,每个人的语言都符合自己的身份,这种手法更适合中国大众的阅读习惯,更容易为阅读者接受。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郑娟这一人物形象。(6分)9.文本二中,茅盾文学奖在颁奖词中对《人世间》给出了中肯的评价,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这一评价在文本一中的体现。(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使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曰:“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曰:“安世虽晚进,窃以为未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饶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 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B.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C.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D.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与“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的“会”字含义相同。B.“以益圣学”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的“益”字含义相同。C.“安世初除谏官”与“扶辇下除”(《苏武传》)的“除”字含义不同。D.“安世笑谢曰”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谢”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安世少时很有见识,见解非凡。他不同于文彦博对王安石为政的评价;认为其应去害兴利,文彦博在刘航面前赞扬他坚定正直。B.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坚守忠孝正直的品格,这些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C.刘安世痛斥奸人,毫不留情。他认为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互相勾结,蔡确以《安州诗》指斥皇帝,于是把蔡确放逐到新州。D.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对宫中寻求奶妈一事,他上疏进谏,认为皇帝年富力强,还没立皇后,应远离女色,多学习治国之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咏荔枝丘浚①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荔枝叹苏轼十里一置②飞尘灰,五里一堠③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注】①丘浚:出生在海南岛琼山。②置:驿站。③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14.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丘诗和苏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把“荔枝”作为描写对象。B.丘诗对“荔枝”更多是直接描写,苏诗对“荔枝”更多是间接描写。C.丘诗表达了对“荔枝”的哀怜之情,而苏诗并未表达。D.丘诗和苏诗的语言风格不太相同,丘诗自然清新,苏诗造语雄浑。15.这两首诗中,荔枝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以两诗的后两句为例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刘裕当年“_______,_______”的壮烈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勾画出曹操大战前雄心勃勃的形象。(3)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播出,引发了全社会的______反响。观众对其赞誉有加,称之为“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2021年,中国发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都能从当选人物身上找到现实的印记,祖国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能在个体奋斗的讲述中得以生动地体现,百姓关心的每一个民生话题都能从节目______的人文关怀里听到真诚的呼应。当一张张至刚至伟的面孔点亮屏幕,当一个个至真至柔的故事“照亮”时代,无数观众热泪盈眶,人们不仅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而且看到了“踔厉奋发”的个体。这些______的个体,就像是茫茫人海中一个个似曾相识的身影,普通而平凡地生活在你我的周围。他们的经历曲折艰辛,______,属于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难以复制。但,他们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非凡的行动和卓越的成就,“驱散着”漫长冬季的寒意,传达着超越时空的向上力量,为初春的大地“播撒下”温暖的种子。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热烈无处不在有声有色千回百转B.激烈无所不至有血有肉千磨百折C.激烈无所不至有声有色千回百转D.热烈无处不在有血有肉千磨百折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非凡的行动和卓越的成就,“驱散着”漫长冬季的寒意,为初春的大地“播撒下”温暖的种子,传达着超越时空的向上力量。B.非凡的行动和卓越的成就,“驱散着”漫长冬季的寒意,传递着超越时空的向上力量,为初春的大地“播撒下”温暖的种子。C.用非凡的行动和卓越的成就,“驱散着”漫长冬季的寒意,传递着超越时空的向上力量,为初春的大地“播撒下”温暖的种子。D.用非凡的行动和卓越的成就,“驱散着”漫长冬季的寒意,传达着超越时空的向上力量,为初春的大地“播撒下”温暖的种子。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一个个至真至柔的故事“照亮”时代B.看到了“踔厉奋发”的个体C.“驱散着”漫长冬季的寒意D.为初春的大地“播撒下”温暖的种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题。在冰壶赛场上,常听到运动员发出“哈哈哈”“我我我”的喊叫,而跟随冰壶行进的运动员则拿着冰刷疯狂摩擦冰面。为什么要“尖叫”与“摩擦”?究其原因,都是为了克敌制胜。负责“尖叫”的队员一般为担任四垒的队长或投壶队员,他们通过喊叫向擦冰队友发出是否“摩擦”的指令。“哈哈哈”意为“快速擦冰”,“我我我”意为“停止擦冰”。比赛前,制冰师要拿着类似花洒的工具在平滑冰面上均匀喷洒水珠,这些水珠在冰面遇冷凝结成冰点儿,以增大冰面与冰壶的摩擦。擦冰运动员可以通过冰刷快速摩擦,融化掉赛道上的冰点儿,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减小冰壶与冰道的摩擦力,使冰壶运行速度更快;同时,通过擦冰融化冰点儿,可以影响冰壶行进方向,最终使冰壶抵达指定位置。看似简单的“摩擦”,却需要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指挥者、投壶者、擦冰者共同努力下,才能最终实现战术目标,因此,队员间必须配合默契。20.请根据上述材料第二段的内容,选择两种不同的逻辑关系,分别概括出冰壶比赛的两条经验。每条不超过40字。(6分)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21.某中学将于2022年11月举行高2023届学生立志成才活动,特邀请家长们参加。以下是某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尊敬的各位家长:我校将于2022年11月1日早8时,在学校操场,举行2023届学生立志成才活动启动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立志,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某班班委会2022年10月20日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日“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小镇做题家”本是一些网友的自嘲之语,他们出身农村或小城,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进阶,但在步入社会后却感慨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现在多被用来嘲讽出身寒门,因为善于做题而考入名校,但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青年学子。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遂宁中学高2023届10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C(A项,“读者都会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中“都会”有误,由原文“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可知,原文是“往往”会,而不是“都”会。B项,“只要……就……”转述有误,由原文“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可知,原文中还有“加以记忆”,且说法绝对,原文是“追求”,没有说必然“就能”。D项,“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只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异同”中“不用归纳知识点”“只是”于文无据。)2.B(“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分析有错,根据原文,旨在证明“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3.B(A项,“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假设关系不成立。由原文第二段“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可知,有了质疑能力,学术上不是肯定有进展。C项,“一定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法绝对化,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三段“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知,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定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D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一段“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可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两者并非缺一不可。)4.B(前者反映的是艺术作品与实际生活距离太近,容易把读者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后者反映的是教育能培养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5.D(AB都是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C是实用心理。)6.畏难:学生与鲁迅作品的心理距离过大。①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的差距。鲁迅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吻合度太小。②情感的差距。鲁迅作品思想深刻,语言表达的习惯也有不同,从而导致学生与作品之间心理距离过大,导致学生无法体会作品情感。喜欢: 教育和阅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因为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能在鲁迅尖锐冷峻、深刻睿智的思想中找到共鸣。7.C(C.“心理描写”“环境”错误,对郑娟的描写没有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8.①坚韧。得知楠楠遇害,与周秉坤吐血昏倒住院相比,郑娟回到国内才在周坤怀里哭泣,表现得相当坚韧;周蓉等想要为她写发言稿或者代替她发言时,她仍坚强决定自己发言来表达对儿子的赞美和怀念。②善良、明理、深明大义。郑娟并没有因为周楠在美国死亡而对美国有任何怨恨,反而对学校的贴心接待心存感恩,这些体现出郑娟理解体恤他人、明理。③自尊自强。在周楠的补偿问题上,郑娟没有在意金钱的数额问题,她最后拒绝接受金钱上的补偿,认为用儿子的命换钱是令人鄙夷的做法。④对儿子纯洁高尚的爱(爱子的慈母形象)。郑娟在教育儿子时,唯一的希望是他长大能成为一个好人,由此看出郑娟教育理念的高尚以及对儿子纯洁的爱。9.①周楠被射杀、美国方面对该事件的处理等都体现了生活的真实。②郑娟对美国人民的接待和尊重心存感恩,体现了她的有情有义。③周蓉、郝冬梅等人对郑娟的安慰、帮助体现了亲人之间的温情。④郑娟放弃补偿款体现出对儿子纯洁的爱和她的正直善良。⑤周楠的见义勇为、周家人对待此事不同态度都体现了人性的真实和作者对美好心灵的赞赏。⑥整个情节发展过程中,相关人物的表现都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心灵的纯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10.C(句意:梁师成当权,有生杀予夺的权势,内心折服刘安世的贤能,找到曾经在刘安世身边做过事的小吏吴默,派他持信来,以马上重用引诱刘安世,吴默就劝刘安世替子孙打算。“死人”是“生”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是“……者”引导的定语后置句,“尝趋走前后者”是“小吏吴默”的定语,不能断开,排除D。)11.B(B.“以益圣学”的“益”是动词,增加。句意:来增加皇上的学问。“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益”是副词,更加。句意: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12.B( B.“这些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错误。原文说“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忠孝正直象司马光,而“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是对刘安世在家中优良作风的称赞,并没有明确是受司马光的影响。)13.(1)(刘安世)跟从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立身行事的要旨,司马光用诚实的美德教导他,并令他从不说假话开始。(2)如果就任这个官职,必须使眼睛变亮,使胆子变大,用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职责,倘或有所触犯忤逆,罪过立即到来。【解析】(1)“咨”,咨询;“行己”,立身行事;“要”,要旨;“教之以诚”,状语后置,用诚实的美德教导他;“妄语”,说假话。(2)“倘”,如果;“明目张胆”,使眼睛变亮,使胆子变大;“任”,担负;“脱”,倘或。参考译文:刘安世,字器之,魏地人。父亲是刘航。刘安世年少时已很有见识。刘航出任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密院,听到事情,常常叫刘安世来告诉他。刘安世不慌不忙地说:“王介甫请求离去,外面议论你将代替他的职务。”文彦博说:“王安石把天下搞坏到这种地步,后来的人能如何呢?”刘安世拱手说:“安世虽然是晚辈,以为未必是这样。现在的新政,果然是顺乎人心而于人有利吗?如果不是, 您应当除去有害的,兴办有利的,这是易如反掌的事。”文彦博默不作声,后来见到刘航,赞叹刘安世坚定正直。(刘安世)考中进士,没有参选任官。跟从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立身行事的要旨,司马光用诚实的美德教导他,并让他从不说假话开始。司马光入朝任宰相,推荐刘安世为秘书省正字。刘安世开始被任命为谏官,没有接受君命,进屋禀告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让我担任谏官。如果就任这个官职,必须使眼睛变亮,使胆子变大,用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职责,倘或有所触犯忤逆,罪过立即到来。皇帝正用孝治理天下,如果以老母亲辞职,应当可以免任此职。”母亲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诤臣,应献身以报效国家的恩典。即使恰好获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当跟从你去所去的地方。”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刘安世)在家中居住时也从没有懈怠的面容,坐了很久也不会侧身倚靠,写字从不用草书,不喜欢歌舞女色珍宝财富。他忠孝正直,都是效法司马光。梁师成当权,有生杀予夺的权势,内心折服刘安世的贤能,找到曾经在刘安世身边做过事的小吏吴默,派他持信来,以马上重用引诱刘安世,吴默就劝刘安世替子孙打算。刘安世笑着谢绝说:“我如果替子孙打算,不至于这样了。我想做元祐年间十全十美的人,在黄泉下去见司马光。”归还梁师成的信没有答复。章惇因强行买昆山民田被处罚金,刘安世说:“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向来互相勾结,自认为是社稷大臣,贪取天大的功劳,侥幸将来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人指陈他们为‘四凶’。现在章惇父亲还健在,他却另外登记其他田产,灭绝道义情理,(若)只是从轻处罚,用什么来表现出惩戒的意义?”恰逢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进献皇上,刘安世认为蔡确是指斥皇帝,触犯大不敬的罪,同梁焘等人极力论述这件事,把蔡确放逐到新州。(刘安世)进任左谏议大夫。有旨意暂时停止讲筵,民间盛传宫中寻求奶妈,刘安世上疏进谏说:“陛下正当壮年,没有立皇后而亲近女色。希望太皇太后保佑圣上的身体,为宗庙社稷大事计议,清闲之余,应多听讲,援引近臣谈论前朝治乱的要旨,来增加皇上的学问,不要溺于所爱而忘记其可以有所作为的劝诫。”哲宗低头不说话。后来章惇当权,特别憎恨刘安世。初贬知南安军,再贬为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排他在英州居住。宣和六年(1124),恢复待制职务,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任命。第二年刘安世去世,终年七十八岁。14.C(“丘诗表达了对‘荔枝’的哀怜之情”分析错误。“可怜”在这里是可爱、爱怜之意。)15.①丘诗中的荔枝寄托了诗人对海南荔枝的嘉许推崇,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厚爱与眷恋。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②苏诗中的荔枝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为饱口福而草菅人命的批判与讽刺之情。苏轼描绘了一个劳民伤财的场面:倒在路旁坑谷中的人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些人是运送荔枝和龙眼的人。【解析】在丘诗中,三、四两句“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意思是荔枝具有天然的美好滋味,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作者就是海南岛人,他非常喜爱家乡的特产荔枝,而由荔枝再想到家乡,所以在丘诗中的荔枝寄托了诗人对海南荔枝的嘉许推崇,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厚爱与眷恋。作者写荔枝可爱,就是说自己的家乡可爱。虽然远在天涯,被外地人视为畏途,但在作者的心中海南仍是自己的最爱。 而在苏轼的笔下,荔枝则是朝廷劳民伤财、草菅人命的象征。“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还以为是有什么军情大事,让百姓“颠坑仆谷相枕藉”的居然只是“荔枝龙眼来”。“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的意思是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是荔枝龙眼经过。苏诗中的荔枝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为饱口福而草菅人命的批判与讽刺之情。16.(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D(热烈:具有强烈感情、激情或热情的。激烈:形容声调激越高亢;激动愤慨的样子。修饰“反响”,强调反响的程度高,选用“热烈”。无处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不呈现,到处都有。无所不至: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修饰节目的人文关怀,突出关怀到处都有,选用“无处不在”。有血有肉: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修饰“个体”,强调人物形象特征,选用“有血有肉”。千回百转: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千磨百折:形容受磨难、遭曲折之多。修饰“经历”,强调“他们的经历”磨难多,选用“千磨百折”。)18.C(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缺介词“用”;二是搭配不当,“传达”“力量”搭配不当,应是“传递”“力量”。)19.B(A.特殊含义B.表示强调C.特殊含义D.特殊含义)20.因果关系:因为融化掉赛道上的冰点儿形成水膜可使冰壶运行速度更快,所以需要“摩擦”。转折关系:“摩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却需要冰壶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条件关系:赛场上,只有指挥者、投壶者、擦冰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冰壶比赛的胜利。21.(1)“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2)“实属是”改为“实属”或“是”(3)“惠赠”改为“敬赠”(4)“抽出时间拨冗”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5)“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对他人称自己的父母用“家父家母”,表示谦卑。“实属”和“是”重复。“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抽出时间”和“拨冗”重复。“敬谢不敏”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11:01:17 页数:18
价格:¥3 大小:41.9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