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届暑假返校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最近火热的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这款AI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订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易如反掌。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ChinmayHegde认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这些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以新闻媒体为例,卫报早在2020年就让ChatGPT软件撰写了一篇文章——结果喜忧参半。“复制编辑当然是它非常擅长的事情。总结一下,使文章简洁明了,这确实做得很好,”Hegde说,“但一个主要缺点是该工具无法有效地进行事实核查。”在教育领域,《纽约邮报》则指出,教授和教师可能被人工智能课程取代。英国牛津互联网研究所的学者SandraWachte担心,如果学生们开始使用ChatGPT,这不仅是“外包”了他们的论文写作,还会“外包”他们的思维。AI面试、AI聊天、AI绘画……随着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作为工具在工作生活中高效应用,难道面试官、作家、设计师……就要失业了吗?我们应当秉持怎样的态度看待这种技术革新?——选自央广网《火爆全网的ChatGPT到底是个啥?》材料二: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 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的废话”。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散文,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还有人喜欢用人工智能作画,敲几个关键词,就能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但实话说,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于真正的创造。一些大学课后作业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给大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以后布置的作业是不是要更有新意?能用机器完成的作业,一定不是好作业。年度总结、月报、周报中的套话,可以轻松交给人工智能完成,这也说明一些占据员工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只是重复性消耗。换言之,未来检验一项工作是否真正有意义、有实效的标准,就是要看其能不能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有人认为,人工智能迟早能够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如果这一判断最终成为现实,那恰恰说明很多文字工作并非思想的创新,而仅仅是材料的堆砌。随着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更“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对此,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欢迎技术进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指挥机器的是人,人是机器本身,而要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与创新创造。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让机器当好“秘书”,在科学与文化领域一定会取得更深远的突破。 ——选自王钟的《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B.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可见它是有自主意识的。C.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所以人们更喜欢用人工智能来创造诗歌。D.人工智能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因而会“不懂装懂”或者输出一些错误答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ChatGPT这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能与人类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比如撰写邮件、论文、脚本等。B.未来检验一项工作是否真正有意义、有实效的标准,就是要看其能不能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一些可取代的工作只是重复性消耗。C.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技术与观念的创新,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D.创造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激发灵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说明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并非一无是处。3.下列活动中,最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一项是()A.旅行爱好者思考、拟定假期旅游路线B.小学教师教育学生应当如何与人沟通C.硕士研究生阶段查文献,写文献综述D.程序员在检查问题程序中的代码漏洞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以下现象的看法。“目前,已有学校或教育机构针对ChatGPT可能在教育中带来的连锁反应,给出了明确回应。国外已有多所公立学校宣布禁用ChatGPT,多家科学期刊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国内亦有多家期刊机构发布声明,提出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例如:ChatGPT)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或建议对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情况予以说明。【答案】1.D2.C3.B4.行文脉络: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火爆全网的ChatGPT,并介绍其功能;接着,借ChinmayHegde的话引出 “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然后,以ChatGPT在新闻媒体和教育中的应用为例,表明其在应用中存在的缺点;最后,提出了“我们应当秉持怎样的态度看待这种技术革新”的思考。5.①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利用ChatGPT,不能过度依赖。②ChatGPT作为学习中的辅助工具,它无法有效地进行事实核查,只是在整理和归纳素材;它看似“外包思维”,但实际上无意识无思想,并非真正“理解”。③科学合理利用ChatGPT,可以激发人类灵感,聚焦真正的创造。【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工作”以偏概全,文中是“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注意是“某些工作”。B.“可见它是有自主意识的”肯否失当,原文“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可见人工智能还没有自主意识。C.“所以人们更喜欢用人工智能来创造诗歌”无中生有,文中是“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而没有涉及到人们更喜欢用人工智能来创造诗歌。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聚焦于技术与观念的创新”偷换概念,原文是“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可见不是“技术与观念的创新”,而是“思想与观念”的创新。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二“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的废话’”,可见人工智能更擅长一些基于海量信息素材的整理和归纳,而对于需要随机应变的社会问题则拙于应对。ACD都属于基于海量信息素材的整理和归纳,人工智能能够胜任;而B则属于需要灵活处理的社会问题,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首先,“最近火热的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解释了什么是火爆全网的ChatGPT,“这款AI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订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易如反掌”,介绍其功能;接着,“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ChinmayHegde认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这些工作有被AI代替的风险”,借ChinmayHegde的话引出“ChatGPT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然后,“以新闻媒体为例,卫报早在2020年就让ChatGPT软件撰写了一篇文章——结果喜忧参半”“一个主要缺点是该工具无法有效地进行事实核查”,“在教育领域,《纽约邮报》则指出,教授和教师可能被人工智能课程取代”“这不仅是‘外包’了他们的论文写作,还会‘外包’他们的思维”,以ChatGPT在新闻媒体和教育中的应用为例,表明其在应用中存在的缺点;最后,“我们应当秉持怎样的态度看待这种技术革新?”提出了“我们应当秉持怎样的态度看待这种技术革新”的思考。【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于真正的创造”,这说明我们可以让人工智能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而人类则可以进行真正的创作;题干中“国外已有多所公立学校宣布禁用ChatGPT,多家科学期刊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国内亦有多家期刊机构发布声明,提出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例如:ChatGPT)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或建议对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情况予以说明”,表明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利用ChatGPT,不能过度依赖。②材料一“卫报早在2020年就让ChatGPT软件撰写了一篇文章——结果喜忧参半。‘复制编辑当然是它非常擅长的事情。总结一下,使文章简洁明了,这确实做得很好,’Hegde说,‘但一个主要缺点是该工具无法有效地进行事实核查。’”“如果学生们开始使用ChatGPT,这不仅是‘外包’了他们的论文写作,还会‘外包’他们的思维”,材料二“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而题干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对人工智能使用有限制,是因为ChatGPT作为学习中的辅助工具,它无法有效地进行事实核查,只是在整理和归纳素材;它看似“外包思维”,但实际上无意识无思想,并非真正“理解”。③材料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于真正的创造”,科学合理利用ChatGPT,可以激发人类灵感,聚焦真正的创造。(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碑孙犁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捻上,朝南望着。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李连长死在河里了。”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 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在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十几个战士跳河牺牲以后,赵老金在战士牺牲的地方坚持撒网打捞的故事。B.大娘和小菊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李连长跳墙进来等细节暗示了战争形势的紧张,与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相照应。C.小菊在得知战士牺牲后表面上是一刻不停地织布,实则是想通过辛勤劳作转移注意力以减轻这一事实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表现了她对战士们的深情。D.小说写敌我交战时,“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说明双方力量悬殊,表现八路军战士虽勇敢沉着,但伤亡惨重。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部分多次写到“风”,意在突出天气恶劣,为下文滹沱河结冰,战士难以顺利返回并最终因突围而跳河牺牲设下伏笔。B.小说两次写赵老金“看到”战士跳进滹沱河的情景,一实一虚,都揭示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壮烈,表现了赵老金无法平息的悲痛。C.小说中赵老金冬天封河也要砸开小鱼场撒网、滹沱河河水“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等细节都表现出赵老金渴望战士“归来”的执著。D.小说在语言表达,上,融入了不少方言词汇,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增添了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8.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画线两处赵老金“到河边去”在心理上有什么不同。9.古人认为“碑者,悲也。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请结合古人对“碑”认识,探究小说结尾句“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的意蕴。【答案】6.D7.B8.第一处“到河边去”,表现了赵老金对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这一战争局势的担忧和紧张;第二处“到河边去”,既表现了赵老金对战士们的牺牲感到悲痛,也体现了他对战士们“归来”的渴望。9.①“碑”指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战斗和牺牲的见证者。②“碑” ,悲也,表达出赵老金对牺牲战士的悲痛之情。③写出赵老金对八路军战士精神的理解。④彰显八路军战士的功绩已经刻在以赵老金为代表的百姓心上,百姓永远怀念他们。【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表现八路军战士虽勇敢沉着,但伤亡惨重”错,“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是写八路军跟敌人的战斗,此处不能体现“伤亡惨重”。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都揭示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错误,虚写处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牺牲的壮烈,但未能揭示战斗的艰苦。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第一处“到河边去”,前面有“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而后文我们知道老人和八路军关系亲密,可见老人的行为表现了赵老金对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这一战争局势的担忧和紧张;第二处“到河边去”,是在战士们牺牲在河里之后,联系后文“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可见老人到河边来,既表现了赵老金对战士们的牺牲感到悲痛,也体现了他对战士们“归来”的渴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句子意蕴的能力。从表层意义看,“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这是小说结尾的点题句,所以题目的“碑”首先指的是在河边固执打捞、不肯放弃的赵老金;他带战士们过河,又目睹了战士们牺牲的过程,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从深层意义看,“碑”一般指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赵老金的打捞就是一种无声的纪念,他之所以要在特定地点执着打捞,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碑”,悲也,表达出赵老金对牺牲战士的悲痛之情。作为纪念标志的“碑”,在小说中还指以李连长为首的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保家卫民的艰苦战斗与悲壮牺牲,是八路军战斗征程和伟大功业的一个缩影、一座丰碑。赵老金执着的打捞行为是他们被百姓深情铭记的有力证明,因此“碑”昭示着八路军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写出赵老金对八路军战士精神的理解。 “碑”纪念的是八路军战士,而“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他“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不难发现文章主旨指向军民鱼水情,无形的“碑”承载的是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彰显八路军战士的功绩已经刻在以赵老金为代表的百姓心上,百姓永远怀念他们。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汨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选自韩愈《答李翊书》乙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味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奧,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0.甲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养其根而俟A其实B加其膏C而希其光D根之茂者E其实F遂G膏之沃者H其光晔。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速,指飞快,与“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中的“速”在词义上皆不相同。B.乃,解释为才,“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乃”解释为竟然,两者词义上不同。C.明,指阐明,《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明”表彰显,两者用法相同。D.《书》,指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与甲文“游之乎诗书之源”的“书”所指不同。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认为想要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就不能急功近利,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B.韩愈认为在能够清楚明了地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还不够完善的内容以后,写文章就能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C.柳宗元年长以后,才明白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故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辞藻、声韵,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才能了。D.柳宗元在写给韦中立的信中,既阐述了自己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也提到了自己吸取“道”的源泉的办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2)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14.从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为文之道”,请结合以上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BDG11.D12.B13.(1)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讥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存在。(2)学习写作以《尚书》为本原,以求文章质朴无华,以《诗经》为本原,以求文章具有永恒的情理,以《三礼》为本原,以求文章内容合理。14.①广泛学习,从古书中汲取养分。②文以明道,文章要阐明圣人之道或者包含时人的思想。③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④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⑤要注重文章的气势。⑥要注意写作的态度。【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即B、D处断开;“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即G处断开。故在BD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飞快/招致/邀请。句意: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等到燕太子丹把让荆轲刺秦王作为计策,才招致了祸患。/未经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B.正确。才/竟然。句意:这才慢慢有了心得。/而见识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子敲击的办法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缘由。C.正确。都是形容词作动词,阐明/彰显。句意: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D.“不同”错误。甲文“游之乎诗书之源”的“书”亦指《尚书》,与乙文的《书》所指相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写文章就能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错,这个阶段“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等到文章里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以后再过些年,写文章才能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原文是“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汨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观于人”,给别人看;“誉”,称赞;“以”,因为。 (2)“本”,以……为本原;“质”,质朴;“恒”,永恒的情理;“宜”,内容合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甲文“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可知,广泛学习,从古书中汲取养分。②由乙文“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可知,文以明道,文章要阐明圣人之道或者包含时人的思想。③由甲文“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可知,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④由甲文“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可知,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⑤由乙文“抑之欲其奧,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可知,要注重文章的气势。⑥由甲文“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和乙文“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味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可知,要注意写作的态度。参考译文:甲六月二十六日,韩愈言,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看入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 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乙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才能了。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您喜爱道而又赞许我的文章,也许它离道不远了。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敢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加以抑制是希望文章含蓄,进行发挥是希望文章明快;加以疏导是希望文气流畅,进行精简是希望文辞凝炼;剔除污浊是希望语言清雅不俗,凝聚保存文气是希望风格庄重不浮。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学习写作以《尚书》为本原,以求文章质朴无华,以《诗经》为本原,以求文章具有永恒的情理,以《三礼》为本原,以求文章内容合理,以《春秋》为本原,以求文章是非明确、褒贬分明,以《易经》为本原,以求文章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我吸取“道”的源泉的办法。参考《谷梁传》,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参考《孟子》《荀子》,以使文章条理通达,参考《庄子》《老子》,以使文章汪洋恣肆,参考《国语》,以使文章增强情趣,参考《离骚》,以使文章能够情思幽微,参考《史记》,以使文章显得语言简洁。这就是我用来广泛学习,使它们融会贯通,并运用来写文章的办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端午①[宋]刘克庄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②,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③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注]①咸淳三年(南宋末期),时值端午,作者看到路上行人精心打扮,一片喜悦氛围,殊不知国家危如累卵,又想到自己年近八十,却“前后四立朝”,仕途坎坷,屡遭挫折,胸中多有感慨,便创作此词。② 结束:装束、打扮。③把似:假如。15.下列对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起三句描写初夏景象,次三句写观渡的游人,“钗符艾虎”言首饰之新奇,“早”字写出了游人观渡的兴致。B.上片结二句写竞渡的激烈场面,“溪雨急”,比喻满河水点飞溅;“浪花舞”,描写一江波浪翻腾。C.下片中的“纫兰佩”“怀椒醑”,与《离骚》中的乘骐骥驰骋、惟草木零落都是对屈原美好形象和品格的描绘。D.下片结二句表达了词人内心对当世的愤慨,反常“一笑”,内藏百哭,名曰“吊千古”,实则伤当今。16.“此一段议论,足为三闾千古知己”,是杨慎在《词品》中对本词下片的评价,请结合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C16.①“标致高如许”,是词人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②“纫兰佩”“怀椒醑”,引用《离骚》诗句,理解屈原高洁人格的品性。③“谁信”二句,是反诘,否认世人投粽江底是为屈原解馋,理解屈原以死明志的心境。④“聊一笑,吊千古”,是词人理解屈原精忠为国的理想,对当权者表示愤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与《离骚》中的乘骐骥驰骋、惟草木零落都是对屈原美好形象和品格的描绘”错误,惟草木零落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词下片写对屈原的怀念及歌颂,以及对投粽民俗表示不认同的态度,认为这是对屈原的愚弄。“灵均标致高如许”是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使作者对屈原的崇敬跃然纸上。“忆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为楷模,但却生不逢时。“纫兰佩”“怀椒醑”则是引用《离骚》中的诗句,展现出屈原生前的高风亮节。“谁信”三句,词人认为投粽入江祭屈原的风俗属无稽之谈。“谁信”是反诘,意即不信。词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往水里投几个粽子无济于事,那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倒不如学一学屈原精忠为国、高洁不污的品格,比搞这些表面文章强多了。词人理解屈原以死明志的心境,对投粽入江祭奠屈原的传说持否定的态度。“蛟馋龙怒”暗指嫉贤谗能的阴暗小人,此处词人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满。“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这几句忧愤尤深,意谓屈原若在今世,还会忧愤满腔再度投江的。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这既是说屈原,也是说自己。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诗人又能做什么呢?只有长歌当哭而已。“聊一笑”,实是苦中作笑,含泪的笑,足见词人对当权者极度的失望乃至绝望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衬托自己在乘船归家的途中轻快的心情。(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缺少近亲与僮仆帮衬照应的家庭情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亚运会在即,杭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搜集与杭城有关的古典诗词,请你献上两句描写西湖名胜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舟遥遥以轻飏②.风飘飘而吹衣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④.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⑤.有三秋桂子⑥.十里荷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飏”“飘”“期”“妆”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都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才产生的心理状态。是的,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义了。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容易生锈的金属。①,金子就根本不生锈,不锈钢的拒腐蚀性也很强。知识者,我以为,正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种办法。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②,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也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人啊,③,读书吧!人啊,一旦具备了这一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 选自梁晓声《谈谈寂寞》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9.文中加点的两个“我们”能否改成“人们”,请谈谈你的理由。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①连用三个“想……而……”的句式构成排比,形式整齐,节奏感强。②采用排比,从多方面对寂寞的内涵进行阐释,语义上层层递进,增强语势。19.示例1:不能改。文段主要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故使用“我们”在人称上更加统一;“我们”属于第一人称,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便于读者代入,从而引发读者思考。20.①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②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③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连用三个“想……而……”的句式构成排比,形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采用排比,从想“做”“说”“改变”而不能等多方面对寂寞的内涵进行阐释,语义上层层递进,增强语势,引人思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首先明确不能改。结合“我以为”“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种办法”可知,文段主要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故使用“我们”在人称上更加统一;“我们”属于第一人称,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阐述的内容更能令人信服,更便于读者代入,增强效果,从而引发读者思考。【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是领起句,结合后文的阐释“金子就根本不生锈”可知,这里是上承“某些容易生锈的金属”,说有不容易生锈的金属,可填“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②前面提到思想的能力,后文阐释其作用,此处承上启下,可填“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③后文有“一旦具备了这一种能力”,可知此处明确说出了具体能力,结合上文“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可知是抵抗寂寞的能力,可填“ 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淄博烧烤,是小炉自烤、小饼卷葱的差异化路线,可能是全国独一份,而且好吃便宜。大学生、网红大V等群体纷纷“种草”,短视频裂变式传播,可以说,让淄博烧烤变得炙手可热的,就是屏幕前的你我他。今天的淄博,处在山东高铁环线上,有约200条火车运营线路经过。为什么山东的大学生下午没课买个票就能约淄博烧烤,原因就在这里。有美食而且交通便利,众多兄弟城市地缘临近、人文相通、发展均衡、文旅互补,淄博的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网红城市不一定长红,因为审美总会疲劳,消费者的关注焦点总会改变。其实也不必长红,因为很少有城市能长期承载超大规模客流、超高频率曝光。最近,有淄博烧烤店“由于员工超负荷工作,停业休整三天”。这给城市治理者带来启示:经营城市如同经营生活,都需要掌握好前进节奏,做到张弛有度、久久为功。21.请选出文中使用错误的一个成语()A.炙手可热B.得天独厚C.张弛有度D.久久为功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A22.淄博烧烤,走的是小炉自烤、小饼卷葱的差异化路线,不仅好吃便宜,而且可能还是全国独一份。【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炙手可热:指手一靠近就觉得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含贬义。语境指的是淄博烧烤,对象误用,且感情色彩不当。B.得天独厚:意为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语境指淄博的区位优势明显,成语使用正确。C.张弛有度:松紧有度,收放自如。语境指要掌握好松与紧的度,成语使用正确。D.久久为功: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语境指要把握好节奏,争取走得长远,成语使用正确。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没有与“路线”搭配的词语,应在“是小炉自烤”前加上“走的”;缺少与“而且”搭配的关联词“不仅”;语序不当,“而且”表递进,“好吃便宜”和“可能是全国独一份”应调换顺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绝四:勿意①,勿必②,勿固③,勿我④。”——《论语·子罕篇》“不懂的东西,不要评判。”——鲍勃·迪伦网络化时代的便利让每个人都能跨越时空的阻隔,对过去的人、他人的事轻易发表自己的评判。而这些可能有理有据、可能毫无根据、可能善意提醒、可能恶意中伤的评判却会给受评者的生活和生命带去巨大的冲击。对于很多没有亲见亲历、不甚了解之事,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轻易评判,这是一种理智,一种尊重,一种修养。【注】①意:通“臆”,主观揣测。②必:绝对。③固:固执。④我:自以为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是孔子对自身修行的四点标准要求,意思是说:“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从“勿意”的角度出发,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有真凭实据,不凭空臆测,不胡乱揣度,否则会引起种种矛盾、带来一系列问题。从“勿必”和“勿固”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自己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不应独断、固执己见,要广泛听取周围人的意见。从“勿我”的角度切入,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即要换位思考,多从他人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针对这一则,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指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结合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孔子的话。第二段,鲍勃·迪伦的话,则告诫 我们,只有经过充分调查、充分了解之后的判断,才可能是准确的。在这之前,我们不能妄下论断。在此背景下,材料第三段,结合当下网络化时代的特点,指出很多人轻易发表评判的问题。在这个“激流的年代”,网络迅猛发展恰如高速行驶的列车,“碎片化信息”以难以抵挡之势将触手向生活的多重广角延伸。时代看似赋予了我们以评判的自由,就像勒庞于《乌合之众》中说的:“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直面现实的沉疴,我们所接受的大多数教育与训练往往教导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走捷径,直接对事物进行评估和判断,而不先收集可得的客观资料,进而将某种带有固化认知与刻板印象的观点投诸日益膨胀的信息浪潮中,或“遁入池塘无影踪”,或“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心安理得地确信着充盈自我意志的“正解”,却遗忘了言论的产出本是又一层福柯所言“社会规训”的产物;我们同帕斯卡尔一同欣慰地感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却对日益迫近的“流言风暴”视而不见;我们把阿兰·德波顿所言“自我的追寻”弃掷在跳过思考过程、为了“自由的评判”和“压倒他人”而行事的标的物中。所以,本次写作的核心,就是剖析这一社会现象,探寻其原因,剖析其利弊,并指出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对此,很容易能想到苏格拉底的“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以及维特根斯坦的“凡是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写作时,就可以此作为核心观点,从“省察”之前和之中,分别展开分析。首先,可以指出我们想要发表观点,必须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在这之前,我们可以适当“沉默”。对此,应说明强调“沉默”并非放弃“表达”与“爆发”的能力,更绝非陷入“灭亡”的泥淖,而是给予理性的思索、缜密的推理以一点时间。当我们把可以言说的东西弄清楚了,我们才有资格对不可说的沉默展开触及的机会和勇气。在“省察”之中,我们则绝不能因为暂时的沉默而放弃大胆探索与坚守自我的果敢与勇毅,当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探索途中开凿一缕欣赏与“发问”的眼光:以谦卑的姿态对这个世界抱有不断建立与修正的好奇;也同样用辩证的慧眼体认万事万物的价值,不轻信,不盲从,不将就。立意:1.经理性审察过的言论方才无罪。2.对不可言说之事保持沉默。3.大胆探索,小心说话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16 01:30: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55.0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