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宜城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历史学科试卷一、单选题(每个3分,共45分)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下列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姜寨聚落遗址——父系氏族公社出现B.陶寺遗址——阶级分化已比较明显C.大汶口文化——以稻主要栽培作物D.良渚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陶寺遗址出土了宫殿,阶级分化比较明显,B项正确;姜寨聚落遗址反映了当时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排除A项;大汶口文化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排除C项;仰韶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初期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该词的指称范围扩大到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诸侯国,常以“中国”称“华夏”,同时具有了族类的含义。这些做法()A.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B.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材料中"中国"的范围扩大,并具有族类的含义,这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B项正确;西周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间接控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与边远地区的开发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做法与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公元前645年,晋国在韩原之战中大败于秦,国君被擒,黄河以西的土地被割让。面对不利局势,晋国贵族鼓励“国人”和“野人”到农村地区开垦荒地,向新垦土地征收税赋,并从开荒者中征召士兵。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秦晋争霸促进民族交融B.土地国有制开始兴起C.诸侯纷争引发社会变动D.户籍制度已普遍推行【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根据材料,晋国因为战败面对不利局势而开辟荒地并征税,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因此得出诸侯纷争引发社会变动,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交融,排除A项;土地国有制在西周时期就实行,即井田制,排除B项;户籍制度普遍推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如下表中的两则史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史料内容来源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繁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左传•成公九年》夫齐之水道(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管子•水地篇》A.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B.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关注C.地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D.治国理政突出民本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左传•成公九年》可知,晋侯得知郑国所献的楚国俘虏是乐官,同意其奏乐,这种态度体现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管子•水地篇》体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文化的多样性,综合起来,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交融,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文化交流问题,排除C项;两则材料主要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没有体现凸显对百姓的关注,排除D项。故选B项。5.秦朝的文书制度的实施方式非常严格和规范。例如:在撰写文书时,官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结构进行撰写。在谏、疏等文书中,官员必须对君主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和劝告,但是也必须注意措辞,不能过于直言,更不能有任何的攻击性言辞。这样,官员的言辞和行为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可见,文书制度的实施(       ) A.有利于保障君主决策的科学性B.增强了政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C.导致了政府行政运行的保守性D.明确了君主和臣子的权利义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材料强调的是文书制度对官员行政行为的规范,文书中官员必须对君主的不当行为进行适当的批评和规劝,这体现了政府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的加强,即增强了政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规范官员的言辞和行为,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并非体现其对皇帝决策的影响,并且该制度无法保障君主决策的科学性,排除A项;文书制度的实施并不一定导致政府运行的保守性,在规范运行下,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符,材料未涉及君主和臣子的权利义务,排除D项。故选B项。6.汉武帝规定“食禄之家不得治产,兼取小民之利”,在“商者不农”上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接受桓谭关于“禁民二业”(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的建议,基本目的在于“举本业而抑末利”。这种变化()A.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B.逐渐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C.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迁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据题意可知,与汉武帝时期相比,东汉时期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目的是为了强化农业的地位,抑制商业的发展,所以这种变化反映了经济政策河思想的变化,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变迁,C项正确;这种变化实际上还是为了强化统治,不可能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排除A项;工商食官的格局在两汉之前就已经突破,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于商鞅变法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7.汉至清中叶,都采用《九章算术》作为教科书,祖冲之、贾宪、杨辉等数学大家都受到了《九章算术》的启迪,他们的著作大都是采取《九章算术》应用问题集的形式,展示各自的创造成果。这主要是因为《九章算术》()A.贯穿儒家主流学说B.承续前代数学家思想C.成为数学经典著作D.具备重要性与实用性【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汉至清中叶,都采用《九章算术》作为教科书,祖冲之、贾宪、杨辉等数学大家都受到了《九章算术》的启迪,他们的著作大都是采取《九章算术》应用问题集的形式,展示各自的创造成果”可知,《九章算术》不仅作为科教书,还启发了数学大家,对古代数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反映出《九章算术》具备重要性与实用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九章算术》对儒家学说的借鉴,无法得出“贯穿儒家主流学说”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九章算术》对后代的影响,并未强调其承续了前代数学家思想,排除B项;“成为数学经典著作”仅能体现其重要性,排除C项。故选D项。8.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上林赋》中,假借虚拟人物“子虚”“乌有”的相互夸耀宣扬了诸侯国的繁盛,警诫诸侯国应遵循诸侯之制。在《大人赋》中则借“大人”孤独虚亡的结局委婉传达对君王寻求仙道的劝诫之义。该类作品()A.是文人旨趣与市井生活的杂糅B.注重凸显著名历史人物C.是艺术审美与帝王生活的统一D.承载了一定的政治使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汉(中国)。据题干“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假借虚拟人物‘子虚’‘乌有’……警诫诸侯国应遵循诸侯之制。在《大人赋》则借‘大人’孤独虚亡的结局委婉传达对君王寻求仙道的劝诫之义”可知,西汉该类文学通过虚拟人物事件对统治阶级提出警示和委婉的劝诫,说明该类作品具有一定的政治使命,D项正确;材料中的汉赋主要涉及对诸侯国和君王的劝诫,未涉及市井生活和艺术审美,排除A、C两项;由“假借虚拟人物‘子虚’‘乌有’……借‘大人’”可知,汉赋中并非真实历史人物,排除B项。故选D项。9.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A.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B.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C.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D.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南北朝政权都将自己视为正统,将对方视为蛮夷,说明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属于历史人物的不同称谓,排除A项;材料中的史籍体例都属于同一类,不属于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历史文献中的称谓,无法体现历史认识依 靠文献记载,排除D项。故选C项。10.唐玄宗时代,不仅每年按时祭祀黄河,更开启了不定期派遣使者特别祭祀的风气。据统计,玄宗时至少进行了13次遣使特别祭祀,分别是为了丰年报谢、祈晴报谢、蛮夷款服、南郊大赦、四海册封等。唐玄宗多次祭祀黄河意在()A.增强国家凝聚力B.宣扬皇权至高无上C引领习俗新风尚D.探索治理水患途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丰年报谢、祈晴报谢、蛮夷款服、南郊大赦、四海册封”等可知,唐玄宗祭祀黄河的原因丰富,但多为农业丰收、疆土开拓等。对这些功绩的彰显,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A项正确;玄宗祭祀黄河意在宣扬功绩,彰显国家强盛,与皇权至高无上关系不大,排除B项;祭祀黄河具有政治意义,主要目的不是引领习俗新风尚,排除C项;祭祀黄河并不能治理水患,排除D项。故选A项。11.唐玄宗时,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直接听命于皇帝,参与起草国家政令文书;至唐肃宗时,翰林学士们与“中书门下”共掌中枢。中枢权力机构调整的目的是()A.提高中央政府的执行效率B.进一步加强对朝政的控制C.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D.强化宰相集体参政议政职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唐玄宗时,翰林学士院直接听命于皇帝,加强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唐肃宗时,翰林学士和“中书门下”共掌中枢,方便互相制约,最终加强皇帝对朝政的控制,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做法的目的是加强皇权,和官员晋升无关,排除C项;宰相参政议政和材料无关,三省六部制三省得长官集体在政事堂议事体现了宰相的集体参政议政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12.唐宋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A.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B.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C.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转换为秦汉,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汉家陵阙”,宋代诗词也经常提及具有家国情怀的地域名词,如“身老沧州”“西北望长安”,这些都说明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从未间断,D项正确;秦汉的强盛并非为历代文人所仰慕,A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的是宋代诗人,而非唐代诗人,排除B项;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而非西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13.成书于北魏《齐民要术》吸收了《尚书》《诗经》等经典的民本、农本思想,主张富民、孝道,指出赡养父母的前提是要发展农业;并吸收了孟子、荀子等人的主张,要求遵循天时、地宜的自然规律。这说明()A.儒家思想影响农业理念B.统治阶级推崇儒家文化C.民族关系决定经济发展D.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北魏的《齐民要术》吸收了《尚书》《诗经》等经典的民本、农本思想,主张富民、孝道,指出赡养父母的前提是要发展农业;并吸收了孟子、荀子等人的主张”可知,《齐民要术》中吸收了儒家经典和儒家先贤关于发展农业的思想,这说明儒家思想影响农业理念,A项正确;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影响农业理念,未涉及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态度,排除B项;“民族关系决定经济发展”夸大了民族关系对经济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说明人们需顺应自然规律发展农业,而非当时的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14.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当时()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时,婆罗门曲从天竺经西域、中亚传播至中国,经凉州都督和玄宗修改加工后,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舞蹈艺术的创新,C项正确;A项“文化趋同”表述不当,对外交流推动了文化的交融与发展,非中外文化趋同,排除A项;据所学,“三教合一”指的是佛、道、儒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材料并没有体现,排 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舞蹈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并没有强调丝绸之路对盛唐气象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反映了宋代()宋代官吏考核机构图A.层层考核杜绝徇私舞弊B.分化事权导致机构臃肿C.兼顾集权与考核的实效D.高度专制造成政风因循【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对京官的考核有利于君主专制,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有利于中央集权,先由上级领导考核实际上是由同行业考核,体现了专业、实效,C项正确;“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分化事权是同一件事多个部门分工做,材料是纵向的层层考核,不是横向“分化”,排除B项;高度专制确实容易造成政风因循,但材料不能反映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不能看出“政风因循”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诸子对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论语·子路》中说,“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春秋时期的敬姜教育子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墨子教育子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摘编自何杨勇《先秦儒道墨三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启示》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贝勒斯是提出学校劳动教育思想的先行者,他认为,必须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他提出要创办工业学校,“工业学校应使富人有利可图,使穷人能过上一种丰衣足食的生活,使青年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亚当·斯密(1723—1790年)也说:“假使普通人民的儿童有时在学校学习的但于 他全无用处的一知半解的拉丁文取消不教,而代以几何学及机械学的初步知识,那么,这一阶级的文化教育,也许就会达到所可能达到的最完善程度。”——摘编自徐辉《从生产性到育人性: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的劳动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劳动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教育思想: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劳动塑造善良品质;劳动无贵贱。影响:推动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依托专业学校进行劳动教育;强调儿童劳动教育;重视理论培养;体现阶级性。原因:近代思想的不断解放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的要求;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第一问,根据材料“先之,劳之”“无倦”得出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得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根据材料“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得出劳动塑造善良品质;根据材料“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得出劳动无贵贱。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动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英国。第一问,根据材料“创办工业学校”得出依托专业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根据材料“必须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得出强调儿童劳动教育;根据材料“代以几何学及机械学的初步知识”得出重视理论培养;根据材料“这一阶级的文化教育”得出体现阶级性。第二问,根据材料“学校劳动教育思想的先行者”得出近代思想的不断解放和教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的要求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发展。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古代疫灾空间分布表 时段频发中心频发区及扩展220-581年长安、洛阳、建康扩展到长江干流一线581-960年长安、洛阳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和闽浙地区960-1127年开封1127-1279年临安1279-1368年大都扩展到两广、云南1368-1644年京师海南开始有了疫病流行1644-1911年京师台湾、东北、新疆也成了疫灾流行区--据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中国古代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特征。(2)针对220-581年和581-960年这两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时期出现不同特征的原因。【答案】(1)分布变迁特征:疫灾时间分布不均衡,疫灾频度降低;疫灾的区域呈现扩大的趋势;都城是疫灾的频发中心。(答出3点即可)(2)不同原因分析:从时间角度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由于政权并立、战争频仍、人口大规模迁徙、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疫灾频发;隋唐时期(581-960年),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等因素影响下,疫灾发生频率低。从空间角度来说,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农耕区域的扩展,疫灾的区域呈现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但由于人口密度及流动性强、城市环境(突出“都城”人口较多、流动较强即可)等因素影响,都城是疫灾的频发中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古代疫灾的时间分布图可知特点是疫灾时间分布不均衡,疫灾频度降低;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疫灾空间分布表中的频发区及扩展地区可知特征是疫灾的区域呈现扩大的趋势;根据材料二中的频发中心可知特征是都城是疫灾的频发中心。【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时间角度下的朝代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由于政权并立、战争频仍、人口大规模迁徙、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疫灾频发;隋唐时期(581-960年),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等因素影响下,疫灾发生频率低。从空间角度分析原因是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农耕区域的扩展,疫灾的区域呈现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但由于人口密度及流动性强、城市环境(突出“都城”人口较多、流动较强即可)等因素影响,都城是疫灾的频发中心。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唐朝的进士科,是做高官的阶梯,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但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做官,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司法判决文书),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摘编自宋·欧阳修等《新唐书·选举志》(1)根据材料,简评唐朝吏部选官标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对唐朝的统治有何影响。【答案】(1)简评:①重视考生言、书、判,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提高官员执政水平,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等。②通过德、才、劳进行逐步筛选,可以全面考查人才,选拔高官。③但以身、言、书取官或有一定的不公正性,会限制一些真才实学者入仕和晋升(或有可能只充任低级官吏)。(2)影响:①科举选官成为唐朝官吏的主要来源;②使平民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③扩大了统治的基础;④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小问1详解】据材料“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司法判决文书),文理优长。……”可知,吏部选官重视考生言、书、判,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提高官员执政水平,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等;据材料“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可知,注重通过德、才、劳进行逐步筛选,可以全面考查人才,选拔高官;据材料“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可知,以身、言、书取官或有一定的不公正性,会限制一些真才实学者入仕和晋升(或有可能只充任低级官吏)。 【小问2详解】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科举选官成为唐朝官吏的主要来源;使平民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等角度回答。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论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在世界佛教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曾人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实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让世界越来越密切;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提供了条件。【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准确时空是唐朝。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从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史实中可以提炼出其他多种观点,只要考生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这体现了该题开放性的特点。考生既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具体时代(唐代)的历史特征,也可从图文所反映的空间(亚洲)和涉及人物的共性(佛教高僧)提炼出一个主题,从而就唐代开放包容气象、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古代世界各文明之间的联系、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等方面作简要论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05 03:00: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1.1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