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赤壁一中高二年级9月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9月24日10:30-11:45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B.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C.礼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D.政治经济实力影响礼制2.据文献记载,“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牵夫、车夫、伎乐、工匠、译语、猎师、马球手等。这些记载在出土的墓葬石雕、壁画、绘画等文物中都有反映。据此可知唐朝()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B.阶层流动逐渐加剧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D.中外交流日益频繁3.下表评价的是()陆贽:“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苏轼:"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有兼并之族而赋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不同历史人物对历史上某一赋税制度的看法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4.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B.理学思想参透基层社会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5.雍正七年(1729),为便于留档备查,雍正皇帝推行奏折副本制度,即由军机处负责眷录“朱批奏折”副本,故称“录副奏折”或“军机处录副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雍正年间B.政府决策效率进一步提升C.奏折制度日趋专业规范化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6.1885年2月,伊藤博文在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谈判结束后,向本国政府报告;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上述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中国()A.洋务运动的破产B.中央集权的削弱C.戊戌变法的失败D.救亡道路的探索7.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纪念专号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刊共收录了16位人士的题词,其中13人为一线工人,所题写内容全部是赞美劳工、崇尚劳动的,如先施公司大菜间工人张玉堂题写的是"惟亲身劳动者有平等互助精神"。这反映了当时()A.比王与料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C.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激烈变化D.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群体相结合8.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苏联召开,明确党的主要任务“仍旧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土地革命,力争工农民权独裁制的苏维埃的政权,继续坚决的改造党”。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A.谋求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出现左倾机会主义苗头C.实现了从幼稚走向成熟D.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纲领 9.1942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承认资本主义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2月发布的《关于如何执行士地政策决定的指示》确定党在农村根据地的经济政策是“以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为主,但同时保存地主的若干权利”。此举旨在()A.发展根据地经济B.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C.打破日寇的封锁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重大的突破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11.非洲文明历史悠久,但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下面是古代非洲文明示意图,这可用于说明古代非洲大陆()文期言黑:再网壮西范在分射来河于语:与胶境一的基借收文附古比物家样的王现行说体属:矿业、治铁、悲四、贸鹏、然:引入玉来、木善。大谁巴事有就及文相出地A业大基.细,罗果文将合表、黄迫文联法造m、社工达这是盖制代交查施考严金区及资金出口;农业、按业手工业、狸筑;规紫制王丽。A.处于世界文明领先地位B.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C.文明相对闭塞独立发展2.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12.西欧庄园农田的耕作方法,初期沿用罗马习惯,将耕地分成播种和休耕两部分,实行二圃轮作制。8世纪后,三圃轮作制出现,就是把耕地分为春耕、秋耕和休耕三部分,一块春天种植、秋天收成,一块秋天种植、次年初夏收成,一块留空,每年轮换耕种。这一变化()A.有利于保持土地的地力B.降低了农业歉收的风险C.加速了庄园经济的瓦解D.提升农奴生产的积极性13.1883年,美国出台的《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须经考试择优录取,总统也不得因为文官拒绝从事政党活动而对其免职。1897年麦克金莱总统发布命令,.规定凡经考试录用的文官被免职,有权见到书面理由,并可对此进行辩解,否则不能被撤换。这些举措()A.保障政府官员清正廉洁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C.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扩大了政府文官的职权14.德国著名学者F·科恩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是首要的,国家是次要的。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1628年,英国议会议员克里斯托弗·谢尔芝德说道:“我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这反映出欧洲国家(A.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B.基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15.有学者认为:“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时候,每一个参会的精英都知道他们将要建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外交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宫廷与宫廷的关系,是君主和他们的外交大臣之间的关系。”该观点认为,当时欧洲()A.民主制度尚不成熟R.民族国家尚未形成C.国际冲突难以避免D,外交制度需要完善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司法诉讼与基层治理】(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书铺:透析宋朝司法纠纷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经济繁荣。但其繁荣的背后也带来子相应的法律纠纷。书铺正是在这种社会变化与需求中确立的角色,在基层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民户书写状书。材料一词诉条目必经书铺,必守限日,诸厢收领,不许隔宿。不经书铺不受,状无保识不受,状过二百字不受,一状诉两事不受,事不关己不受……——《黄氏日抄》材料二宋末元初的邓文原在其文章中记载:郭公初到地方,有案件留系不能决,于是怀疑其中有冤情,“使索书铺元莱观之,知其入人之罪,宽者得雪”。材料三书铺代书是民间诉讼必须要经过的一道程序。根据史料记载,这种诉状有其统一的格式,格式.如下:某乡,某村,耆长某人,耆分,第几等人户,姓某,见住处去县衙几里(如是客户,即云是某人客户)。所人系某乡村居住,至县衙几里。右某,年若干,在身有无疾?(妇人即云有无孕及有无疾)。今为某事,伏乞县司施行。谨状。年月日姓某押状——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张云梦《宋代书铺研究》(1)简述书铺在地方司法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产生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诉讼之风产生的原因。(6分)17.【历史转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7.91978.31978.51978.5微凯及正全部进杆真理灌愚论1976.10数乱虎正局部进犴恢复高考综合上图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 18.【文化交流与借鉴】(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启蒙运动时期处于世界另一端的东方中国正值强盛时期(清康乾统治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经过耶稣会士翻译介绍到欧洲大陆去的。他们的目的原想证明儒家文化与基督教的一致性,从而为自己传教扫平道路,却不曾想为反宗教论提供了极好的攻击宗教文化的武器。当时欧洲正处于反对宗教而主张埋性的时代,而非宗教的儒家文化来得正合适宜,因为罗马教会认定孔子学说为“异端邪说”,那么“异端邪说”的儒家学说必然会被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用来攻击罗马教会本身。因而他们对于非宗教的孔子学说的理性观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和崇拜。正如赖赫韦恩在《中国与欧洲》一书中说:“那些耶稣会中人,把中国经书翻译出来,劝告读者不但要诵读它,且须把中国思想见诸实行。他们不知道经书的原理,刚好推翻了他们自己的教义;尤其重要的是,他们不但介绍了中国哲学,且将中国实际的政情亦尽量报告给欧洲的学者,因此欧洲人对于中国的文化,便能逐渐了解,而中国政治也就成为当时动荡的欧洲政局一个理想的模型。当时欧洲人都以为中国民族是一个纯粹德性的民族了。”——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1)根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界的意义。(8分)19.【碰撞与交融】(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问题上的论战从未间断。五四前后,关于东西文化的论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延续10佘年。论战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东西文化的异同优劣、关于新旧文化能否调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采用何种文化、走什么道路等。在这场论战中,“东方文化派”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了西方文明的彻底破产,主张用东方文化去拯救走向没落的西方文化。对此,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据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等资料整理(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方文化派”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指出此种态度形成的背景。(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6分) 2023年赤壁一中高二年级9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ACDDDDD题号1112131415答案DBBAA1.【答案】D【解析】“虢公、晋侯……玉五毂,马三匹”说明按照周礼,周王招待诸侯,对公爵。侯爵应用不同的礼节,但晋国强大,周惠王希望能够借助晋国的力量,所以提高了对晋献公招待的规格,赏赐也一样;“鲁国……夫差”说明吴王夫差去鲁国,鲁国却以周王之礼招待,即政治经济实力影响礼制,故选D项;材料体现礼崩乐坏,但不涉及政局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治经济实力影响礼制,与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无关,排除B项;“玉五毂,马三匹”“猪、羊各百头”说明都不是特别贵重的东西,并未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排除C项。2.【答案】C【解析】由材料“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可知胡人在唐朝从事多种多样的职业,并未受到歧视及不平等的对待,这是对于外来事物积极包容的态度,故唐朝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到唐朝某一文献内容记载,没有明确与其他不同朝代或不同时期的比较,故“日益”一词表述不当,排除A项;封建社会的阶层流动在科举制的实施下有所加剧,但材料仅涉及到胡人从事职业,没有明确其社会地位,排除B项;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但材料仅涉及到唐朝对于胡人的接纳,没有明确胡人对于唐朝的具体态度,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据材料“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可知以财产多少作为征税标准,结合所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史实可知为两税法,故选B项;租庸调制以人丁作为征税依据,排除A项;一条鞭法是明朝赋税制度,材料中陆贽是唐人,苏轼是宋人,排除C项;摊丁入亩是清朝的赋税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与宋代等级制度中对于官民服饰的严格规定相比,实际生活中,民间服饰色彩五彩斑斓,这体现宋代社会控制相对松弛,故选A项;民间服装色彩与理学无关,理学更突出色彩淡雅,排除B项;社会成员身份是趋于平等,并非平等,排除C项;封建等级仍然存在,“瓦解”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奏折副本制度的产生,便于留档备查,这有利于奏折制度整体上的规范化、完善化,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奏折制度始于康熙年间,排除A项;提高决策效率的是奏折制本身,而不是奏折副本制度,排除B项;材料主旨内容为奏折副本制度,并不涉及奏折的转呈流程,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伊藤博文针对有人担心中国强大而指出,中国的洋务运动是“所取非所用”,受到保守势力的干扰,改革并不彻底,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史实可知,该言论的出现的主要背景是救亡道路的探索,故选D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中央集权指国家结构形式,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戊戌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排除C项。7.【答案】D【解析】由材料“出版纪念专号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赞美劳工、崇尚劳动”可知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青年》纪念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并收录赞美劳工的题词,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群体相结合,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五四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变化,由材料“1920年5月1日”可知是新 文化运动阵营已经发生变化后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8.【答案】D【解析】由“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土地革命”可知,当时的中共中央仍然把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所以是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纲领,故选D项;1927年7月革命统一战线已经解体,排除A项;左倾机会主义苗头开始出现是在八七会议上,与题干时间和主旨均不符,排除B项;中共实现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9.【答案】D【解析】由材料“承认资本主义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承认资本主义是进步的生产方式,并实行保存地主若干权利的政策,这些举措能够调动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抗战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D项;材料是根据地对资本主义和地主的态度,主要目的是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排除A项;国民党左派指的是在1927年以前,以廖仲恺、宋庆龄为代表,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打倒军阀列强,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随着汪精卫后来背叛革命,国民党左派基本瓦解,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战争,无法推知战事结果,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之所以中国的“复关”之路数年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之后核心问题却迎刃而解,是由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故选D项;中国复关问题的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属于经济领域的成果,与政治格局的变动并无直接关联,且政治格局的变动发生在1991年,而不是1992年,排除A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是在201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就快速发展了,且中国复关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方面的努力,而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引入玉米”“阿拉伯文明古迹”等信息可知,非洲大陆对各地文明进行吸收,体现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故选D项;材料并无非洲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非洲大陆的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有的国家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但不能说明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可知,非洲文明吸收了其他的文明的内容,并非相对闭塞,独立发展,排除C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与中世纪初期二圃轮作制相比,8世纪时西欧庄园农田实行三圃轮作制,这提高了耕地的使用率,降低了农业歉收的风险,故选B项;三圃轮作制增加了耕地的使用率,不利于保持土地地力,排除A项;三圃轮作制和二圃轮作制都是庄园农业耕作方法,巩固了庄园经济,排除C项;三圃轮作制与农奴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后期美国建立文官制度,保障文官的电立性和合法权益,不受党派活动的影响,这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故选B项;材料说的是如何保障文官的中立性,而非政府官员的清正廉洁,排除A项;文官的中立性,与工作效率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如何保障文官的中立性,没有扩大政府文官的职权,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科恩、谢尔芝德都认为欧洲国家的国王“受制于法律”,受到法律的指引,故选A项:“民主政治”不合逻辑,与材料提及法律的重要性相悖,排除B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为1689年后的英国,与材料“中世纪的欧洲”与1628年不符,排除C项;“根植于历史传统”不合题意,与材料王权受限于法律相悖,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据材料“外交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君主和他们的外交大臣之间的关系”可知,该学者认为,参与维也纳会议的各国精英实际上听命于各国国王,且体系早已制定,体现了各国封建王权势力依然强大,民主制度上不成熟,故选A项;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西欧民族意识便已经产生,19世纪西欧各国基本形成了民族国家,排除B项;维也纳会议是西欧各国缔结和平条约的会议,参会各国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冲突虽难以避免,但这一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17世纪时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材料信息强调国王对外交的控制,而非外教制度的完善,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16.【答案】(14分)(1)角色:书铺替民户书写诉状书;民间诉讼必须经过书铺(书铺代书是诉讼的必经程序);辅助县官办理案件。(4分)作用:书铺作为浓厚官方色彩的民间力量,满足了民间诉讼需求并保障基层司法正常运行,对维护基层的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分)(2)原因:确立商税征收制度;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的商业功能更加突出;人口众多,城市经济繁荣程度以及市民生活丰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民间土地兼并频繁;土地转卖频繁促进了租佃经济繁荣。(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解析】(1)第一小问角色,由材料一“在基层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民户书写状书”得出书铺替民户书写诉状书;由材料一“词诉条目必经书铺”得出民间诉讼必须经过书铺(书铺代书是诉讼的必经程序);由材料一“不经书铺不受,状无保识不受”得出辅助县官办理案件。第二小问作用,由材料一“状无保识不受,状过二百字不受,一状诉两事不受,事不关己不受”、材料二“使索书铺元莱观之,知其入人之罪,宽者得雪”得出书铺作为浓厚官方色彩的民间力量,满足了民间诉讼需求并保障基层司法正常运行,对维护基层的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由材料一“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得出确立商税征收制度;由材料一“城市经济繁荣”得出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的商业功能更加突出;由材料一“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相应的法律纠纷”得出人口众多,城市经济繁荣程度以及市民生活丰富;结合宋朝不抑兼并的措施得出“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民间土地兼并频繁;结合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得出土地转卖频繁促进了租佃经济繁荣。17.【答案】(12分)(1)先分等赋分等级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一等(10—12)论题明确论据充分,既联系材料信息,又结合所学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述规范;结构完整。二等(7—9)论题较明确论据较充分,能联系史实多角度进行举证层次不分明,结构不完整三等(4—6)论题少明确论据不充分,仅联系材料或所学进行举证史论不关联,表述不流畅四等(0—3)论题错误或缺少论题仅涉及一个要点要点式列举(2)再采点评分论题1976—1978是转折/拨乱反正之年(3分)论证(任三个角度9分)教育从中断高考到恢复高考。(3分)思想批判“两个凡是”,提倡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从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3分)政治停止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阶段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3分)组织反对个人崇拜,恢复民主集中制,确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从个人崇拜到民主集中制。(3分)【解析】首先,考生阅读图5可知,这是“文革”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大事年表,由大事年表下面的“拨乱反正,局部进行”到“拨乱反正,全部进行”可得,大事年表的主题是要讲拨乱反正或者是实现历史性转折的过程,所以提取的论题可以是:1976—1978年是转折之年;或者1976—1978年是拨乱反正之年;等等。然后,要结合1976—1978年间所学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可以从恢复高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分别从教育、政治、经济和组织等角度进行南述,论证“文革”后的这两年逐步实现了我国历史由“左”的错误到走向正确发展轨道的转折。然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论证的正确性,或者写出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写未来发展 方向)来升华或者深华自己的论题即可。18.【答案】(1)特点:以传播中国儒家学说为主;通过耶稣会士译介传入欧洲;对中国文化具有美化性;中国文化在欧洲毁誉并存。(一点2分,答四点7分)(2)意义:冲击了欧洲的宗教思想;助推了启蒙思想的反专制斗争;为启蒙思想家构想理想社会提供了模型;促进了欧洲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哲学的发展。(一点2分,答四点8分)【解析】(1)据材料“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经过耶稣会士翻译介绍到欧洲大陆去的”得出以传播中国儒家学说为主,通过耶稣会士译介传入欧洲;据材料“当时欧洲人都以为中国民族是一个纯粹德性的民族了”得出对中国文化具有美化性;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文化在欧洲毁誉并存。(2)据材料“不曾想为反宗教论提供了极好的攻击宗教文化的武器”得出冲击了欧洲的宗教思想;据材料“当时欧洲正处于反对宗教而主张理性的时代,而非宗教的儒家文化来得正合适宜”得出助推了启蒙思想的反专制斗争;据材料“中国政治也就成为当时动荡的欧洲政局一个理想的模型”得出为启蒙思想家构想理想社会提供了模型;据材料“他们不但介绍了中国哲学,且将中国实际的政情亦尽量报告给欧洲的学者”并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欧洲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哲学的发展。19.【答案】(14分)(1)态度:肯定东方文化,同情西方文化(主张以东方文化挽救西方文化)。(2分)背景:一战暴露西方社会危机;新文化运动发展;民国初年西方式民主政治尝试受挫;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一点2分,满分6分)(2)影响:知识分子重新审视西方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价值,文化自信提升;(2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新文化运动转向;(2分)中华文化包容性凸显。(1分)【解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05 02:20:01 页数:8
价格:¥2 大小:304.1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