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南充高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2021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审题:高2021级历史学科命题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墨子认为“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注:各种举动),不利则止”。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利之所在,民归之”。这反映出(  )A.诸子百家的义利观趋同B.尚“义”成为时代潮流C.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D.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变救》中说:“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则咎(灾祸)除;不救以德,不出三年,天当雨石。”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B.君权神授的观念C.尊法敬天的理念D.尚法存礼的观点3.王阳明说:“世儒……舍心逐物,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由此可知,王阳明(  )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C.倡导人的道德自觉D.提倡学以致用的学问4.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传统君、臣、民关系的最大弊病在于君权至高无上,导致君臣、君民关系失衡。为此,他提出“天子一位”“禄以代耕”,实际上就是把君主置于与普通民众同等的地位,君、臣、民在政治上平等。顾炎武的主张(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B.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C.根源于自然经济的解体D.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5.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一千多种动植物进行了统计,然而这部领先西方早二百年的杰作献给朝廷却遭到冷落;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序言中曾辛辣地指出:“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坚持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这种现象表明(  )A.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重政轻技观念束缚科技发展C.明代科技重视实际经验总结D.古代科技凝聚着人民的智慧6.甲骨文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可以说明当时(  )A.私有观念开始产生B.君主集权逐步形成C.分封制度渐趋成熟D.礼制观念得到发展7.早在明代,江南小说曲本出版已颇盛。南京书坊即已大量印刷此类读物,著名书坊如唐氏富春堂、世德堂、广庆堂、文林阁、陈氏继志斋等,都印行小说曲本,并延请建阳、徽州工匠,为所印之书镌刻插图。小说曲本的流行(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B.得益于雕版印刷的普及C.折射出文人雅士的喜好D.反映了官营书坊的兴盛8.鸦片战争后,魏源所述“师夷之长技”,并不限于坚船利炮即军事一面,而是包含了军事、科技、文教等多个方面;对于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他也是抱着赞赏的态度,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要予以采纳,但也没有表示排斥和反对。这表明魏源的主张(  )A.系统地借鉴了资本主义制度B.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为出发点C.宣扬了中体西用的价值理念D.是对西方列强侵略的积极回应9.新文化运动时期,梁启超、吴虞认为墨子关于社会起源的见解和卢梭的“民约论”很相似,方授楚则认为墨家有主权在民的思想;吕思勉认为《管子》中的“轻重”诸篇与近代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很相似。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  )A.全盘否定了儒家的全部学说B.把西学中源作为指导思想C.发掘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D.存在较为多元的学术流派10.五四运动后,随着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主义”考量后,提出了“中国式主义”,如1920年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指出:“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中国式主义”的提出()A.表明社会主义已成思想主流B.说明思想界的排外意识浓厚C.阻碍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1.1948年9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工农民主专政”。他说:“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转变(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任务完成D.纠正了右倾错误的影响12.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邓小平意在(  )A.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B.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C.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21级历史试题第11页(共6页)2021级历史试题第12页(共6页) 13.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四个学部。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组建(  )A.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B.体现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C.推进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需求14.195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在学术讨论时,发言者不论资历、学识、年龄和辈分,一律平等,始终注重心态平静、以理服人。这次会议()A.促成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有利于中国哲学持续发展C.彰显了理性研究学术的精神D.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5.199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998年为9.8%,2002年为15%,2005年达到21%。1998—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11.2%。这说明,我国(  )A.高等教育体制得到完善B.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C.国民整体素质大幅提升D.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扩大16.苏格拉底说过:“金子和银子都不能使人好一些,而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推崇理性思维B.强调社会道德C.反对追求财富D.重视公民教育17.文艺复兴时期,一元的普世主义为新的多元主义所取代。当宗教不再成为人们的最高主宰时,他们就寻求君主,也就是说,人们不再把自己的情感和忠诚贡献于宗教权威,而是转移到世俗的王权,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反映出文艺复兴(  )A.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B.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C.使王权摆脱了神权桎梏D.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18.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均依据《圣经》强调政治权力是上帝设立的,民众和基督徒均有义务加以服从,即便这一权力遭到了掌权者的滥用。这表明宗教改革(  )A.消弭了宗教派别差异B.构建了近代国家的政治框架C.否定了权力约束机制D.肯定了世俗政治权威正当性19.西方学者指出:“当伏尔泰、狄德罗以及达朗贝尔正谄媚国王或皇后时,卢梭正对现存的政府掀起攻击,人们一定听到由西欧到东欧的一片抗议之声。当哲学家正安于现状仅呼吁零星改革特殊病状之际,卢梭却在攻击整个经济、社会及政治秩序。”据此可知,卢梭(  )A.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B.点燃了法国大革命C.个人主义的色彩浓厚D.主张社会全面转型20.在17世纪,牛顿所代表的科学理性与上帝所代表的宗教信仰之间形成了一种协调的互补关系,从而在英国既避免了颠覆宗教信仰的无神论,也杜绝了戕害科学精神的宗教狂热,新兴的宪政民主与科学理性得以茁壮成长。这说明(  )A.英国宪政源于各派势力妥协B.科学进步离不开宗教信仰C.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运动D.宽容精神有利于社会转型21.《全球通史》中有“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19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还有人则争辩说,按照现实成就判断,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材料反映了达尔文主义(  )A.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B.被人为异化维护不公平的依据C.改变人们对列强扩张的看法D.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22.1921年,美国仅有数千台收音机。1932年,美国家庭收音机的拥有量达到1800万台,有一半家庭至少拥有一台收音机,而没有收音机的人大多也会在政府发布重大消息时聚在一起听广播。由此推知,当时(  )A.新政促进了美国收音机销量增长B.技术进步有助于新政理念的传播C.新媒体普及为解决危机提供条件D.广播宣传左右人们对新政的看法23.有人说“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言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信息技术革命(  )A.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B.淡化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C.促进了资本与科技紧密结合D.改变了人们的交往交流方式24.尼日利亚作家奥克瑞凭借小说《饥饿的路》获布克奖。《饥饿的路》以一个虚构的非洲现代城市贫民窟为背景,以神奇、魔幻创作手法,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民族的历史文明、家国的命运浮沉紧紧相连,在非洲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与此艺术手法相似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百年孤独》2021级历史试题第11页(共6页)2021级历史试题第12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和28题任选一题15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启蒙运动的哲人们被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并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维新运动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夕,发展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1898年发表译作《天演论》,涵盖了西方近代民主、自由理念,批评封建专制君主对民众才智的压制,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系于国民素质的高低,严复与梁启超总体上强调国家自由高于个人自由。邹容、章太炎等以革命为号召,主张推翻旧制度,清除旧势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陈独秀于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发出“个人解放”的呼声。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与苏俄革命思想,进行革命启蒙,塑造革命“新人”。——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中“革命原则”的内容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相比,中国20世纪初启蒙思想的不同,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陈独秀孔子董仲舒毛泽东魏源朱嘉黄宗羲邓小平李鸿章老子梁启超胡适韩非子孟子严复王阳明墨子顾炎武孙中山康有为从上表中,选取3~5个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相关联的历史人物,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列出人物,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怀与直接领导下,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申了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会议提出“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会议提出教育工作的发展应是普及与提高的结合,在当时和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普及上面,并将这种教育与国家建设的需要(目前的需要和长远的需要)密切地联系起来。同时,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向工农开门,招收工农干部和工农子女入学。新解放区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要在师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革命人生观。——摘编自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及意义。(9分)28.【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1879年,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的一个犹太血统家庭。他从小就善于思考,对自然现象总是要寻根问底。进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后,他如饥似渴的攻读物理大师们的著作。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1914年8月,正当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时,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爱因斯坦公开声明“它不仅会威胁文化本身,同时还会威胁民族的生存”。此后,爱因斯坦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向一切黑暗势力与不合理现象进行公开顽强的斗争,从而成为在科学技术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同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人。——改编自朱亚宗《巨人何以成为巨人:超越物理智慧的爱因斯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爱因斯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能成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人”的条件。(6分)2021级历史试题第11页(共6页)2021级历史试题第12页(共6页) 南充高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2021级历史试题答案1、【答案】C【解析】据材料“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注:各种举动),不利则止”“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利之所在,民归之”,可知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关于义利取舍不同学派提出了不同认识,说明当时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孟子主张舍生取义,韩非子主张义是父子君臣秩序,说明诸子百家的义利观不同,排除A项;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追求利益是主要潮流,排除B项;新的阶级对立强调地主阶级与旧贵族的对立,而孟子、韩非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不属于阶级对立,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天当雨石”可知,董仲舒认为如果人君不实行德政,上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即“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A项;君权神授指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尊法是尊敬法律,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尚法存礼指崇尚法律、礼仪,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3、【答案】C【解析】由材料“舍心逐物,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可知王阳明认为理在人心里,要通过提高自身的道德自觉意识探求真理,反对从外在求理的方式,故选C项;材料是王阳明的心学,明末清初的儒家思想提出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不能混淆,排除A项;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内心的自觉自省,进一步强化封建礼教的束缚,排除B项;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提倡学以致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把君主置于与普通民众同等的地位,君、臣、民政治上平等”可知,顾炎武的主张体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顾炎武只是主张限制君权,并不是推翻君主制度,排除A项;自然经济到中国近代才开始解体,排除C项;顾炎武的思想是中国社会自身演变的结果,并非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坚持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文人重视科举考试,轻视科技书籍,严重束缚了科技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仅提到《天工开物》“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坚持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不能体现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排除A项;材料《天工开物》“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坚持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不能反映明代科技重视实际经验总结,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不能说明人民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的“王”“臣”可知当时已经存在阶级分化,从“礼”“义”“孝”“仁”可以看出在当时礼制思想得到发展,故选D项;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开始出现,因此私有观念产生于商朝这一说法错误,排除A项;虽然材料中的“王”足以说明当时出现了君主,但其他汉字体现不了集权,排除B项;分封制是西周才开始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另外,材料中有“臣”但没有“侯”“伯”等体现分封制的汉字,排除C项。7、【答案】A【解析】由材料“早在明代,江南小说曲本出版已颇盛”、“都印行小说曲本”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小说盛行,小说曲本广为印刷,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选A项;宋代以后主要推行活字印刷术,排除B项;小说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深受市民阶层欢迎,与文人雅士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由材料“唐氏富春堂”、“陈氏继志斋”可知为私营书坊,排除D项。8、【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师夷之长技”的主张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D项正确。“系统地借鉴了资本主义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封建伦理纲常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9、【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民约论”“主权在民”“国家社会主义”等内容,说明其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符合现代化的思想因素,C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0、【答案】D【解析】由材料“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主义考量后,提出了中国式主义、“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可知社会主义要和国情相适应,这一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D项;已成“主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由材料“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可知社会主义的选择要适应国情,这不等于排外意识,逻辑推理错误,排除B项;“中国式主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毛泽东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工农民主专政”,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除了工农之外,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这是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工农民主专政思想的发展,故选B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始终是无产阶级,而题干所述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比之前工农民主专政的扩大,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的任务在1948年9月的时候还没有完成,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48年及其之前的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并未犯右倾错误,所以就谈不上纠正右倾错误的影响,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由“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可知,1990年邓小平的谈话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认识的一种发展,目的是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选C项;题干所述是对经济模式的认识,会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与城市经济结构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A项;邓小平的谈话是对我国国内经济模式的思考,目的是转变我们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僵化认识,而不是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排除B项;题干所述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而与所有制经济不属于同一范畴,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在这之后才提出来的,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及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与外交政策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排除A选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B选项时间不符,排除;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与科技规划没直接关联,因此排除C选项;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及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对科技的需求,因此选D选项。14、【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学术讨论时,发言者不论资历、学识、年龄和辈分,一律平等,始终注重心态平静、以理服人”可知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学术思想自由交流,百家争鸣,体现出理性研究的科学精神,故选C项;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哲学发展研究受挫,并未持续发展,排除B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生在1978年,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由材料数据信息可知1993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增加,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是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无法推知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情况,逻辑推理错误,排除A项;材料只有入学率没有毕业率,也不能推知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高等教育的办学情况,无法得出办学自主权扩大的结论,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2021级历史试题第11页(共6页)2021级历史试题第12页(共6页) 16、【答案】A【解析】由材料“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可知苏格拉底注重知识,提出知识即美德,具有理性思维,故选A项;“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个人道德而非社会道德,排除B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比财富更重要,但并未反对财富,排除C项;重视公民教育是柏拉图的主张,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使人们更关注现实中的民族和国家,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故D项正确。描绘理性王国蓝图的是启蒙运动,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世俗社会,并没有宗教改革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文艺复兴使王权摆脱了神权桎梏,排除C项。18、【答案】D【解析】由材料“政治权力是上帝设立的,民众和基督徒均有义务加以服从”“即便这一权力遭到了掌权者的滥用”可知,宗教改革实际上肯定了世俗政治权威的正当性,D项正确。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存在很多差异,A项排除;启蒙运动时期,国家近代化政治框架得以建立,B项排除;材料无法充分支撑C项。19、【答案】D【解析】由材料“当伏尔泰、狄德罗以及达朗贝尔正谄媚国王或皇后时,卢梭正对现存的政府掀起攻击”、“卢梭却在攻击整个经济、社会及政治秩序”可知不同于其他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从经济、社会、政治等层面推动社会的的全面转型,故选D项;卢梭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启蒙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武器,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排除B项;材料强调卢梭主张对法国进行彻底革命,并未彰显个人主义色彩,排除C项。20、【答案】D【解析】由材料“牛顿所代表的科学理性与上帝所代表的宗教信仰之间形成了一种协调的互补关系”、“新兴的宪政民主与科学理性得以茁壮成长”可知科学精神和宗教信仰在英国实现了相互协调和补充,这种宽容的精神推动新兴宪政民主与科学理性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转型,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各派势力的斗争,不能得出彼此间的妥协,排除A项;“离不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排除C项。21、【答案】B【解析】据材料“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可知,西方侵略者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优等民族征服劣等民族的借口和理由,是为侵略辩护,说明达尔文主义成为维护不公平现象的理论依据,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达尔文主义被应用到社会当中,说明人们对达尔文主义的认可,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没有涉及人们对该辩护的回应,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是对达尔文主义的歪曲,而非达尔文主义本身的意义,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而没有收音机的人大多也会在政府发布重大消息时聚在一起听广播”,可知收音机的存在有利于人们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有助于新政理念的传播,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有一半家庭至少拥有一台收音机”说明在当时仍然有许多家庭没有收音机,收音机在美国并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排除C项;广播宣传是影响人们对新政看法的重要因素,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据材料“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可知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交往交流方式,故选D项;科学技术领域的变革推动了信息技术革命,因果倒置,排除A项;信息技术革命缩短人和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密切了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资本,20世纪中期,资本已经与科技紧密结合,排除C项。24、【答案】C【解析】据材料“客观地呈现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本性特征”可知,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客观呈现现实”,而不是夸张、浪漫、注重内心自我感受,排除AB项;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语言风格背离传统,排除D项。25、【答案】(25分)(1)内容: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宗教上批判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或宗教专制),政治上主张“社会契约”(每点2分,6分)影响:经济上有利于自由竞争,推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专制的斗争,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思想上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蓝图,解放人们思想,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改革。(任意3点6分)(2)不同:以“救国”为中心(或追求国家的独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国家自由高于个人自由;对传统的文化批判激烈;学习西方思想,后期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任3点6分)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列强侵略加剧;民主革命任务的要求;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儒家学说的价值受到质疑;在社会进化思想影响下,从仿效英美到仿效苏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较为宽松的舆论环境等。(任意3点6分,4点7分)26、【参考答案】(12分):人物: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1分)论题:儒家思想在继承中不断发展。(2分)阐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为解决当时问题,孔子主张“仁、礼”的学说,并开办私学,儒家思想产生。孟子在继承孔子学说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初步形成治理国家的思想理论体系,推动儒学系统化、理论化进程。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的基础上,融合道、法、阴阳五行等学派思想,提出适应统治者需要的“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等思想,儒学被统治者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但随着魏晋佛道的兴盛,儒学正统受到挑战,直到南宋,朱熹在结合佛道及北宋五子思想基础上,将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使儒学发展为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优秀思想,取得了重大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阐述9分)27、【答案】(15分)(1)背景:新中国建立;教育落后;国家建设需要大量人才;人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任意3点6分)(2)特点:借鉴老解放区和苏联经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点在普及;教育与建设需要相结合;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办学形式多样,向工农开门;文化学习与政治学习相结合;。(任意3点6分)意义: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激发工农大众学习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人才;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巩固新生政权。(任意2点3分)28、【答案】(15分)(1)贡献:提出狭义相对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研究光电效应,推动量子力学发展;反对不义战争、为和平而奔走,致力于防止战争。(任3点9分)2021级历史试题第11页(共6页)2021级历史试题第12页(共6页) (2)条件:德国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爱因斯坦善于思考、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个人品质;前代科学家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任3点6分)2021级历史试题第11页(共6页)2021级历史试题第12页(共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05 00:50:01 页数:6
价格:¥2 大小:88.9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