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南充高中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2022级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突然成为大家推崇的对象。儒雅睿智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喜提“故宫男神”称号,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想去故宫拜师学艺。2020年8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在成都参加活动,分享故宫修钟表的那些事。当他展出一小段宫廷钟表修复完成之后的视频时,清脆悦耳的报时声音,潺潺流水的仿真造型,让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向大国工匠致敬。1977年,王津来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站在第二代钟表修复师徐芳洲先生的工作台前,摸索着使用对方留下的工具,王津静下心来,对抗时间在钟表上留下的痕迹,成为一个“修复时间”的“魔法师”。择一事,“钟”一生。王津在多个演讲中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生涯。工艺繁复的钟表,钟爱一生的职业,同时,用坚持、匠心和技艺与时光抗衡。用43年的岁月,坚持做一件事——修复钟表,传承技艺。王津的工作是与时间为友,静下心后,慢慢就不觉得枯燥了。“透过文物,你可以看见前人的匠心精神,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王津说。从事钟表修复工作39年之后,2017年,因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儒雅睿智的王津突然“走红”,不仅出门经常会被人认出,还收到了录制综艺节目的邀约。不过,王津对自己的“走红”非常淡然:“谢谢大家的喜爱,故宫的文物比我更加吸引人,吸引大家的是我手里的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多件,其中馆藏钟表一级文物数十件。在王津看来,钟表修复比较枯燥,要想修好一件馆藏古钟,耗时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耐得住寂寞。“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其次就是要心细。我们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再过200年还能看到它。”这是王津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打碎的齿轮要一点点组装,锈住的零件要用
煤油一点点浸泡,把每一道工序、每一次修复都做到极致,让时光留下痕迹的钟表重新绽放光彩。王津和他的徒弟们用时光对抗时光,用极致、坚守致敬前辈的工匠精神。英雄关羽还有败走麦城的时候,修复大师是否有修复不成功、很挫败的经历呢?王津回答“目前还没有”,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他自信的微笑。有人这样形容王津看着钟表跳动时的笑容:那是一个人看着丰收的稻田时的喜悦。(摘编自曾洁《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材料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从焊接大师艾爱国到精密加工大师刘湘宾,从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大师张路明到航天科技特级技师徐立平,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引领劳动者在本行业和本领域担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人民日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材料三: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
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节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标题“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既生动形象地点明了王津的职业,也突出了他的卓越贡献。这体现了通讯标题重视价值性消息的特点。B.材料一最后写王津没有失败的修复经历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为了多角度塑造王津的匠人形象。C.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疗治社会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有利于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D.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决定力量,他们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王津的突然走红,直接原因是他手里的故宫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B.王津热爱自己的工作,他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C.劳动者需要在长期学习中,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D.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注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和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更注重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3.下列事例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二观点的是()A.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先人们为后人留下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规。同仁堂所生产的各种中成药享誉海内外。B.一线技术工人潘从明练就一项独门绝技,在浑浊的液体中用一双眼睛就能甄别和捕捉那些若隐若现的稀有贵金属。C.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D.来自无锡国家电网的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4.同属新闻作品,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两篇新闻中皆有事实材料,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事实材料在表达特点和表达意图上的不同。(4分)5.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给材料一中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00字)(6分)【答案】1.D2.B3.C4.(1)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是对典型事例详细描述(或细节描写),用来凸显人物形象品质。(2)材料二是新闻评论,材料以概括为主,用来证明观点。5.①以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王津事迹及崇高精神。②诠释工匠精神内涵(至少要涉及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执着坚持,一丝不苟”中的两点)③语言得体优美、用语亲切,饱含深情。示例:王津,一名古钟表修复师,为故宫工作40年,钟表修复达二三百件。他“择一事,终一生”的工作态度,见证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执着坚持,一丝不苟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风貌。他无愧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的称号。【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决定力量”错。原文“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是“重要力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直接原因是他手里的故宫钟表”错,原文“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突然成为大家推崇的对象。儒雅睿智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可见王津突然走红的直接原因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热播。C.“在长期学习中”错,材料二第一段“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可见“是劳动者在长期实践中”。
D.“不仅……更……”前后逻辑颠倒。材料三是“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应将前后两句话倒过来。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ABD都涉及到“工匠精神”,而C黄文秀属于扶贫干部,强调的是她的“奉献精神”。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表现手法和写作意图的能力。材料一用到的是“大国工匠”王津的事实材料,写的比较详细,还有细节描写,如“2020年8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在成都参加活动,分享故宫修钟表的那些事。当他展出一小段宫廷钟表修复完成之后的视频时,清脆悦耳的报时声音,潺潺流水的仿真造型,让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向大国工匠致敬”,还有人物的语言,如“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其次就是要心细。我们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再过200年还能看到它”,通过这些详细的材料,我们能够看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是因为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是对典型事例的详细描述(或细节描写),用来凸显人物形象品质。材料二用到的事实材料写的比较概括,如“从焊接大师艾爱国到精密加工大师刘湘宾,从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大师张路明到航天科技特级技师徐立平”,这是因为材料二是新闻评论,材料以概括为主,用来证明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信息,拟写颁奖词的能力。“工匠精神”的内涵,结合材料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材料三“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等,可概括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爱岗敬业、笃实等。
再分析王津的人物形象,“择一事,‘钟’一生”“工艺繁复的钟表,钟爱一生的职业,同时,用坚持、匠心和技艺与时光抗衡”“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其次就是要心细。我们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再过200年还能看到它”“打碎的齿轮要一点点组装,锈住的零件要用煤油一点点浸泡,把每一道工序、每一次修复都做到极致,让时光留下痕迹的钟表重新绽放光彩”,从中可以看出王津对职业的热爱,还有益求精,追求卓越,执着坚持,一丝不苟等品质。写颁奖词,首先应交代王津的身份——古钟表修复师,然后可以介绍他的成就,如“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多件,其中馆藏钟表一级文物数十件”,最后要概括和歌颂他的工作态度、精神品质,并阐述意义——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风貌。他无愧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的称号。语言要得体优美、用语亲切,饱含深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文本一: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③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④“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⑤“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⑥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有删改)文本二:①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爱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②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③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④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⑤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睛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
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①(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有删改)文本三: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就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我们能一目了然。对于散文来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一个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子,无一不是它的选材内容。这就是现代作家郁达夫所说的:“散记清谈易为,并且包含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序》)。与这种广博的选材内容相适应,散文的行文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意念为核心展示一个个片段的画面,或以情感为线索叙述一个事件的过程,或以特定的人物或事件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好像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内在的东西,你只有经过细细地琢磨才能感受得到。可以说“神”是散文的主心骨,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不能支撑起来。所谓“形散”,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十分灵活、多样,且富于变化。从一篇散文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极为丰富,思维的跨度很大,简直是纵横捭阖、任意驰骋;行文时的笔法也很随意,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可交叉进行,因而显得摇曳多姿。——(摘编自《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一在写景状物方面极其精彩,作者对“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疏落的秋草”等只作寥寥数笔的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之中。B.文本一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秋天的特点。文本二描写江南的冬景,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C.文本二中,作者在描绘“微雨寒村图”时,运用虚写的方法,将自然风景和人物生活图景巧妙裁剪,着意点染,绘就了一幅气韵生动、立意隽永的水墨画。D.散文行文方式多样自由,文本三引用现代作家郁达夫的话就是为了说明散文的这一特点。7.下列对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散文从不同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对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B.文章对江南冬景进行了大量描述,并始终将景物与自身感受融为一体来写,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C.作者将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相结合进行描写,如冬郊散步的愉悦逍遥、曝背聊天的悠闲
安宁。这种在对自然画面的描写中添加人的活动的构思,使得文章的人文气息浓郁。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的冬景相得益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8.文本一、二都表达了相近的审美趣味。请结合文本,从意象选择、色彩描摹、情感表达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郁达夫散文的审美趣味。(4分)9.散文讲究“形散神聚”,请依据你对文本三的理解,赏析郁达夫《故都的秋》“形散神聚”的艺术特点。(6分)【答案】6、D 7、 B 8.(1)意象选择上,《故都的秋》选择的日光、驯鸽、破壁腰中牵牛花与细细秋草、槐树落蕊、秋风等意象,强调清静悲凉,显出无比悠闲的心境。《江南的冬景》选择了村落长桥、杂木树林、纷飞的白雨、停泊的小船等,自然之境的美,一样突出了悠闲的心境。(2)色彩描摹上,《故都的秋》描写的是蓝色、白色、青色等清冷的色调,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江南的冬景》写的是白色、赭色、红黄等,色调带着朦胧的美,描绘出江南冬日水墨一般写意的景色。(3)情感表达上,都是表达作者对美景的赞美,《江南的冬景》所爱为江南冬景,《故都的秋》爱的是北平的秋景。 9.形散:(1)选材上,本文选取的景物多,观察的角度,运用的手法多样。文中描绘的有五种景物,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时空关系,却都能相提并论。(2)表达上,本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景、抒情、说理、叙事等表达方式交替出现。神聚:“清”“静”“悲凉”既是线索,也是情感和景物描写的核心,全文围绕故都的秋的这个核心特点,以情驭景,将秋色,秋意,秋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6.【解析】D.“文本二引用现代作家郁达夫的话就是为了说明散文的这一特点”是错误的。由原文“对于散文来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一个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子,无一不是它的选材内容。这就是现代作家郁达夫所说的:‘散记清谈易为,并且包含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可知,引用郁达夫的话是为了说明散文的选材非常的广博。7.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首尾呼应,结构圆合”错误。结合全文可知,文章首尾没有呼应,结构也谈不上圆合。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审美取向的能力。意象选择上,《故都的秋》选择的日光、驯鸽、破壁腰中牵牛花与细细秋草、槐树落蕊、秋风等意象,强调清静悲凉,显出无比悠闲的心境。如:“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这句话通过“也”和“点缀”说明了槐树在北国的秋天似乎很微不足道,但事实上却表现出了必不可少的分量。后面提到的“落蕊”为槐树的格调提升了一个档次,不仅说明了这是花蕊,同时还是落在地上的花蕊。而落蕊被扫街的扫走之后,“灰土上的扫帚的丝纹”引发了作者颇为敏感的感知力,意识到了自己又清闲又落寞。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为读者留下了这不可或缺的意象。“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泡浓茶”、“观碧天”、“听飞鸟”、“望槐”和“赏朝荣”等,无处不感觉到阵阵闲散的气息。作者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感官来投入到散文的赏析当中,品浓茶知味,观碧天见色,望古槐沐阳辉,赏朝荣闻花香。读者的味觉、视觉、听觉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被纷纷调动,而作者在文中留下的一些字眼,也在处处体现出悠闲恬淡的心境。如“细数阳光”和“静对牵牛花”,阳光透过槐树叶底,按照“丝”来数的话,确是一件比较费时的事情,而静对牵牛花摆明了就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树枝桠杈的杂木树林”“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泊一只乌篷小船”“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等,《江南的冬景》选择了村落长桥、杂木树林、纷飞的白雨、停泊的小船等,自然之境的美,一样突出了悠闲的心境。色彩描摹上,“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这番表达是作者对色调的非常清晰的评价。蓝色或白色是忧伤清冷的色彩,它不像紫黑色那样压抑深沉,也不像淡红色那样温暖欢欣,更为适合表现故都清静悲凉得恰到好处的安详从容。“秋雨话凉”场景里“天又青了”和“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的描写,在习习的秋风中天是青的,衣服也是青色的,这种颜色的选择很显然也非常刻意。青色的清冷扑面而来,也让这样的景色深深地融入清静悲凉的秋色中。总之《故都的秋》是清冷的色调,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草色顶多成了赭色”“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江南的冬景》写的是白色、赭色、红黄等,色调带着朦胧的美,描绘出江南冬日水墨一般写意的
景色。情感表达上,都是表达作者对美景的赞美。“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睛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江南的冬景》所爱为江南冬景,“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爱的是北平的秋景。9、散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取材广泛,二是结构多变,三是表达自由。所谓“神不散”,就是主题(情感)集中,线索明晰。(一)选材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的选材可谓是最为广泛的。它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描述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等。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在散文中,材料也往往是很散的。1.写人记事:(1)涉及人物的事件多、小;(2)时间跨度大。如:写人物在不同时间的小事。(3)空间变化多,如:写人物在不同工作地点的表现。2.写景抒情:(1)涉及的景物多。(2)涉及的景物观察角度多样(视角变化,空间变化多)。第2点还可以从写景调动的多种感官认知,比如视觉、听觉、嗅觉。3.议论哲理涉及引发文章议论的事,由此事的类比事例(古今中外)。温馨提示:议论哲理类散文往往比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文化散文要更集中一些。因为其议论也不太好把几件事一块拿来议论,往往是一件事生发开来的所思所想。4.文化散文写古物、写古事、写古迹:涉及的人、事,时间跨度(古今意义或影响)(二)结构在结构上,散文没有统一或严格的结构模式,可谓不拘一格。结构、格局都是依照抒发感情的需要来安排的。
1.在前后段落的安排上:结构上完全是随意组合的,没有总起、分述、铺垫、照应等。2.在前后段落内容的组织上:某几段是时间顺序,某几段又变成逻辑顺序。例如:散文《挺拔之姿》共7个自然段,文章第2、3段是时间顺序,4、5是逻辑顺序,6、7又变成空间顺序。(二)表达1.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常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内容综合起来,以作者的感受、思想为主,信笔写开,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神聚”。2.文章的叙述角度,叙述人称的变化。这样的作品很少,比如: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第二人称、第一人称交替使用。3.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作者在实用句式是没有可以形成骈偶,而是根据作品的需要长短句结合、整散结合。4.多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5.风格亦庄亦谐:语言亦庄亦谐。书面语庄重严谨,口语风趣幽默。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8小题,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选自韩愈《师说》)(二)辱【注】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
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辱,谦辞,感到自愧的意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B.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C.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D.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乐师,指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C.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D.谦辞,指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文中“仆”,是柳宗元的自称,属于谦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写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B.《师说》选段运用“嗟乎”“呜呼”感叹词,并以“其可怪也欤”作结,直接而鲜明地强化作者批判之意,发人深思。C.柳宗元认为,韩愈作《师说》抗颜为师,不顾世俗风气,收招后学青年,勇气可嘉,但
也因此招来众人嘲笑与辱骂。D.柳宗元述说自身条件差,并以孟子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为理由,谈及“今之世,不闻有师”,因此“不敢为人师”。13.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14.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两则选段的说理方法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分)10、A11、B12、D13、(1)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2)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14、①《师说》选段运用对比论证说理。通过三组对比,分析阐明“耻学于师”的原因,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习气。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选段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说理。引用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以韩愈为例,来驳斥时人对他的诋毁,并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表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环顾其中”为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其中”作“环顾”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为文章”动宾结构,前省略主语,“文章”作“为”的宾语,“言论”为同义复合词,均不可断开。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为‘读’”错误,应是“一句话后面
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因此‘不敢为人师’”强加因果,原文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今之世,不闻有师”是对社会风气的叙述,不是“不敢为人师”的理由。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或”,有的;“不”,通“否”;“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2)得分点:“为”,做;“众人”,一般人;“且”,尚且;“况”,何况。【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师说》运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教之”,自己却不愿甚至耻于从师作对比,则指出“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比较,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选段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说理。下文连举两例,陈述不敢、也不愿为师理由。其一是韩愈为师之例,其二是孙昌胤行冠礼之例,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二例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流俗不问是非,见怪即吠,倘若独为众所不为之事,必然招致厄运。引用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魏晋以降,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顺流俗,收召后学,作《师说》,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目为狂人,不得不匆匆东行。由此见出为人师者的下场,也见出世风的浇薄。以韩愈为例,来驳斥时人对他的诋毁,并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参考译文:(二)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
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效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②貔(xiū)虎,貔和虎。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作用相同。B.“貔虎噪”“鱼龙怒”,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周瑜火攻曹军时排山倒海之势。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16.“临古地——怀古人(事)——抒己情”,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怀古诗。两位词人虽同游赤壁,但对古人古事的描写各有侧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苏词通过细节描写“谈笑间”,就让曹军快速崩溃,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②戴词则用对偶、比喻、夸张等手法艺术地再现周瑜火烧曹营时惊心动魂的赤壁战场,意在
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抒发忧时伤世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深忧虑。【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误。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著、年少建功。“谈笑间”为细节描写,写周瑜的卓越功绩。再联系“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分析,写赤壁之战和周瑜是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满江红•赤壁怀古》,“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戴词写赤壁之战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怀古是为讽今。下片寻访遗踪,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东风”与“明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写出包含这两个意象的诗词名句:,。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或者其他符合要求的句子)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6分,每小题2分)看一个人是干事业,还是稀里糊涂混日子,从其文风或可略见一二。前者新见迭出,不甘平庸,充实自己,服务社会;后者事业没有创造,学问没有远见。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既有的思想精华,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有使人duò落的文化糟粕,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之类。这种腐朽的思想观念不除,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就会变得;而故步自封、保守jiāng化倒可能游刃有余,很有市场。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1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写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A.zǎi坠zāobòyuán疆báo.B.zài堕zāopòchuán僵bóC.zài坠zāobòchuán疆báoD.zǎi堕zāopòyuán僵bóB.解析:“载”有装载或有承载之意的时候读“zài”。“载”有记载或年的意思时读“zǎi”。“薄”表与“厚”相对概念、感情不深(情分不薄)、味道不浓(酒味很薄)、土地不肥沃(这地很薄)、家产少(家底儿薄)时,读“báo”。“薄”表示轻微、少,(土地)不肥
沃,不厚道、不庄重,不强健、不壮实,(味道)不浓,看不起、轻视、慢待时,读“bó”。“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故读“bó”。19.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真心实意令人震撼步履蹒跚宝库B.全心全意令人震撼举步维艰宝殿C.真心实意催人奋进举步维艰宝库D.全心全意催人奋进步履蹒跚宝殿C.解析:真心实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全心全意:用全部的精力。令人震撼:让人的心理受到强烈的冲击或强烈的撼动。催人奋进:某种事物促发、鼓舞人奋勇前进。步履蹒跚:形容因腿脚不方便而走路缓慢、摇晃的样子。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宝殿:佛殿、神殿或帝王的宫殿。宝库:储藏珍贵物品的地方,多用于比喻。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后者学问没有创见,事业没有创造B.后者事业没有创造,学问没有创见C.后者学问没有创造,事业没有创见D.后者学问没有远见,事业没有创新A.解析:“学问”与“创见”搭配,可排除C、D。从“看一个人是真心实意干事业,还是稀里糊涂混日子,从其文风或可略见一二”可知,“学问”在前,“事业”在后,可排除B。据此分析即可得出A项为正确答案。21.阅读以下《乡土中国》第二章《文字下乡》的思维导图,概述“从空间格局看,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原因;字数在100字以内。(4分)
【答案】乡下人没机会学习,也没有识字环境。且文字有“间接接触,词不达意”“难尽合当时当地的圈局”“文字运用须讲究文法”等局限。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熟人社会,人们之间有多种传情达意的象征体系,可以当面表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分析思维导图,从三个部分分析“文字下乡”,即“乡下人不愚”“文字的局限”“‘面对面的社群’直接会意”等。“乡下人不愚”的原因是“不需要文字”“没机会学习”“没识字环境”。“‘面对面的社群’直接会意”体现在“多种传情达意的象征体系,如语言、动作、表情等”。分析“文字的局限”的体现为“间接接触,词不达意”“难尽合当时当地的圈局”“文字运用须讲究文法”等,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熟人社会,人们可以当面表达,不必求助于文字。最后得出结论“从空间格局看,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抓住“乡下人不愚”“文字的局限”等分析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原因。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我国是诗歌的国度,①。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②。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欣赏这些诗篇对我们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③_?
我们一般认为,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是饱含着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运用比兴、象征、拟人、反复、重叠等表现手法,更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练,富于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22.①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②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③那什么是诗歌呢。23.下面是南充高中“春潮读书会”活动筹委会发给某著名作家的邀请函正文,其中有四处不得体或不简明,请找出并作修改。(4分)我校第五届“春潮读书会”将于2023年3月3日——5日举行,您是贵校杰出校友,我们荣幸地向您发出邀请,恭请您抽空为广大莘莘学子作一次文学讲座。您现在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事务繁忙,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莅临。23.【参考答案】①“贵校”修改为“母校”;②“荣幸”修改为“诚挚”或“诚恳”;③“抽空”修改为“拨冗”④“广大莘莘学子”修改为“广大学子”或“莘莘学子”。【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贵校”:贵: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校:学校。“贵校”是用于对方学校,是对对方学校的尊称。此处把“贵校”修改为“母校”。“荣幸”指光荣而幸运,是谦辞,一般用于表示自谦的语境,此处是邀请他人,应该用敬辞。此处把“荣幸”修改为“诚挚”或“诚恳”。“抽空”是口语,不符合语体色彩,修改为“拨冗”。“莘莘学子”表示众多学生,与“广大”意思重复。把“广大莘莘学子”修改为“广大学子”或“莘莘学子”。四、写作与表达(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于2022年10月胜利召开。回顾党的近十年发展历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十年前也许你正步入小学,经过这十年奋斗,你已经成长为一名追梦的高中生。请以“我这十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与时代共奋进的经历与感悟。要求:(1)综合材料大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2)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不得抄袭和套作;(3)字数不少于800字,书写规范和工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背景,引出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近十年来取得的进步这一话题。十年来,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十年来,我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巨大挑战,也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持,打好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诸如此类,是宏观上的十年成长。而对个人来说,十年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发育,不仅仅是从儿童到少年这一称谓的变化,更是从懵懂无知到确立志向,找到人生方向的三观变化,是从只满足于自我成长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低下头关怀弱者,能抬起头追求强者的精神变化。这是个人角度微观上的十年成长。试题要求以“我这十年”为标题,表达自己与时代共奋进的经历与感悟。对此,若写记叙文,
可采取“以小见大”的方法,记叙“我”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变化,或重点描写某一件让自己的思想发展巨大转变(也就是产生思想上的“成长”)。当然,引发“我”转变思想的契机,必须是这期间中国共产党或政府部门所做的某项举措,不然无法明确体现出两者共同奋进的特征。若写议论文,则可先写十年来时代发展的特色、成就,并细数使我产生这些成就背后默默奉献的人们。然后引出这些人使“我”产生的感动,从而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过去的不成熟,并立志以后要为新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立意:1.我与时代共奋斗。2.微时代奉献者,促我树立成长新榜样。3.祖国的时间成长,亦有我的身影。【答案】例文:我这十年从田间地头到抗疫现场,从祖国边疆到蔚蓝星空,从冬奥赛场到文艺舞台……这十年,我目睹了中国的变化举世瞩目,十年差距一载跨越;这十年,我目睹了中国的变化实所共见,十年之间斗转星移。而在这十年之中,我也看见了无数志士英姿助力祖国成长,实现中国鹏腾而起的高大身影。江流宛转之精神,毅然独立之气魄。回望过去,我身处其中,见证了时代的发展。疫情之中,无数新时代青年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可在这时,有人会问,新时代的青年是否生不逢时?而我想说:你所在的地方便是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有“系乎青年之自觉尔何如”的魄力,也有拿出“竹杖茫鞋轻胜马,谁怕”的气度。那些穿起防护服的90、00后,勇担时代使命,助力祖国成长,他们勇担重任,不负自己,不负时代,全力相助,共盼未来。而我,则可以很骄傲地说:这其中,也有我的身影。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志愿者,并不能为疫情防控起到关键作用。但我却在这一份小小的志愿工作中,认识到了我微小的作用,看到了那星星点点虽微小却可聚沙成塔的无数个“我”。不止于抗疫,这十年来,我还看见了用生命搭建起华坪女子的追梦之路,立志用教育阻断贫困的张桂梅校长;看到了以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最终荣获无声玉满堂的江梦南。我见证
了这些志士的成长,共同推动中华之崛起。效法羲和御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这十年,我不仅亲眼目睹中国举世瞩目的变化;这十年,我也亲身参与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如今,“我”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未来,我相信,“我”必将成为新时代的创造者。面向未来,我将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立高远之志,积跬步之功。我也应学习媒体人陈贝儿,脚踏偏见的山脉,头顶务实的云海,与云泥对话,看雨林晚霞,用溜索穿过偏见,她深知媒体人不应只看别人的报道,更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我也应立鸿鹄之志,笃务实之行,争做时代新人。终能实现效法羲和御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以吾少年之坚守,终日乾乾助恒昌。时代正好,蓝图盛大,未来辉煌,我来着笔。中国的腾飞需我辈共筑华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