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试卷(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3
2
/23
剩余2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大多只20出头。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 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脾气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材料三: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理应引领时代潮流。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B.“五四”文学的青春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着密切联系。D.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并付诸实践,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 2.根据上述各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李大钊的《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C.审美教育的教育手段为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终极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D.审美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3.下列言论或现象,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上述材料的一项是()A.“五四”时期的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当下社会上却渐渐刮起“阴柔之风”,正像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B.日前新闻爆出有学校和幼儿园老师为给自己的偶像应援发动学生参与视频录制,启示我们警惕病态文化蔓延进校园,对青少年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C.北大88年毕业生卢新宁寄语学弟学妹: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D.孔子盛赞《韶》乐“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上达到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尽美”指艺术表现上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4.回望“五四”文化的青春审美心态,反观当前文化领域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请综合材料简析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答案】1.C2.D3.A4.①戒绝奢靡浮夸之风,防止“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拒绝迎合低俗口味,抵制不良文化侵蚀。②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优秀文化品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③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感染力量,触及心灵。④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孩子心中扎根。⑤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⑥社会审美教育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可见“青春教”只是表达一种文学创作上的追求,不是宗教;“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是这种文学创作的宗旨,并非“宗教信仰”。B项,“‘五四’文学的青春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可见“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D项,“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可见孔子重视的是“诗”“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而非“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D项,“审美教育……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审美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可见不是将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转化成”情感的感染力量,而是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本身就具有情感感染的力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A项,“正像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说法错误。“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形容从“五四”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到“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的现状,以偏概全,夸大其词,原文说的是“一股”“一些”而不是整个时代的年轻人。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本题中,要注意扣住题目中“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来进行思考,答题范围要圈定在材料二、三、四中。根据材料二中“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可知要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首先要戒绝奢靡浮夸之风,防止“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拒绝迎合低俗口味,抵制不良文化侵蚀。根据材料三中“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说明应该抵制“阴柔之风”;根据“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可知应该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优秀文化品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根据材料四第二自然段“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可知应该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感染力量,触及心灵。根据材料四第三自然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可以概括出,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孩子心中扎根。根据材料四第三自然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可以概括出,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根据材料四第三自然段“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概括出,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审美教育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3. 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哦,香雪铁凝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粘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地林子啊!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对了,今晚台儿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地去回忆呢?对了,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索索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只听见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鸣叫,松散、柔软的荒草抚弄着她的裤脚。小辫叫风吹散了,她停下来把它们编好。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当她们也看清对面的香雪时,忽然都停住了脚步。香雪猜出她们在等待,她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节选自铁凝《哦,香雪》5.下列有关小说思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香雪夜归的经历是小说浓墨重彩渲染的高潮,充分展现了她的勇气和执著。B.《哦,香雪》表现了传统人生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与追求,写出了一首希望之歌;又表现了现代文明对传统人生的冲击,流露出对传统生活方式与观念逐步解体的惋惜。C.小说借台儿沟的一方天地,预示了改革开放后整个中国走出历史的阴影,摆脱贫穷、落后、愚昧而走向开放、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从而带有鲜明的时代标识。D.胆小的香雪勇敢的换来铅笔盒,既是她急于在同学面前找回失落的自尊的心理诉求,也是她向往现代文明的突出表现。6.下列关于小说艺术手法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这一处细节描写既写出了寒风中香雪身体的寒冷,也表现了她内心害怕的心理。B.小说使用了象征手法,“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文化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C.《哦,香雪》不以情节取胜,有散文化的味道。写香雪夜归,又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心理刻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D.“哦,香雪!香雪!”运用反复手法,既是对香雪的赞美,也是对山区一群淳朴善良姑娘的赞美,小说以古老群山的回音结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香雪夜归途中心理变化的过程。8.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小说纯净的诗意表现在哪里?根据香雪夜归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答案】5.B6.C7.(1)列车把香雪孤独的留在站台,陌生的西山口,黑黝黝的群山,让香雪害怕;(2)确信铅笔盒属于自己,感到满足,害怕消失;(3)想到娘的责怪、爹的劳苦,内心犹豫不安(4);找说服娘的理由时,心情又高昂起来;(5)看到姐妹们来迎她,她觉得欢乐、满足和骄傲。 8.(1)人物塑造上,香雪追求上进,纯真善良,如清泉般清纯;(2)环境描写上:月光下的群山、树林、溪水带着山区原生态的自然美,清新动人;(3)小说语言上:语言朴素、自然,清雅、柔和,字里行间浸润着母性的温柔。【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B.“流露出对传统生活方式与观念逐步解体的惋惜”错,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并非“惋惜”。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又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心理刻画”错,心理有变化,但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第一段“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得出答案(1)列车把香雪孤独的留在站台,陌生的西山口,黑黝黝的群山,让香雪害怕。由第三段“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得出答案(2)确信铅笔盒属于自己,感到满足,害怕消失。由第四段“对了,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得出答案(3)想到娘的责怪、爹的劳苦,内心犹豫不安。 由第四段“……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得出答案(4)找说服娘的理由时,心情又高昂起来。由第七段“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第八段“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两处可知,经过漫长而孤独的夜路,香雪终于回到了台儿沟,跟姐妹们汇合,此时香雪的内心是开心的,得出答案(5)看到姐妹们来迎她,她觉得欢乐、满足和骄傲。【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由“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得出答案(1)人物塑造上,香雪追求上进,纯真善良,如清泉般清纯。由“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只听见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鸣叫,松散、柔软的荒草抚弄着她的裤脚”等处得出答案(2)环境描写上:月光下的群山、树林、溪水带着山区原生态的自然美,清新动人。从小说语言来看,清纯流畅,朴素自然,如节选部分写香雪看到凤娇她们来找她,“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这段内容融心理、动作、环境等 各种描写为一体,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西汉时,因为御史多失职,汉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写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2)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13.本段节选文字中,传主陶渊明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答案】9.D10.D11.B12.(1)在浔阳时和陶潜交情深厚,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郡守,路经江州总要拜访陶潜。(2)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13.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傲;天真直率;钟情田园;厌恶官场。【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渊明有脚疾”主谓宾俱全,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一门生”“二儿”为并列成分,在句中都是“使”的宾语,是“舁篮舆”的主语,所以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错误,“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双亲去世”错误,文中说的是“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应是双亲年迈。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情款”,交情深厚;“为”,担任;“造”,到访,拜访。(2)“去”,离开;“与”,给;“悉”,全部、都;“稍”,逐渐地、渐次;“就”,靠近、前去。【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渊明……,颖脱不群,任真自得”,陶渊明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去职,体现了他清高自傲。“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陶渊明喝醉酒后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体现了他的天真直率。“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陶渊明不愿意做官,喜欢过田园生活,说明他钟情田园,厌恶官场。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 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他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杂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赴任,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最终因劳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人处世,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折磨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自比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挥手让道济离开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想姑且做个县令,得点薪俸作为隐居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他)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费用,难以供给自己生活。现在派给你一个仆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他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儿坚持要求种稻子,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子。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整饰衣冠、系上腰带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官俸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天就交出官印辞去官职,写了《归去来兮辞》。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没有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拒绝。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每天都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曾经于(某年)九月九日在房边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捧菊花,忽然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饮酒舒畅时,就抚琴来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再在后一朝代委屈自己,自从宋高祖(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后世称他为“靖节先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①轮鞅:指车马。1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B.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C.“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15.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4.B15.①喜乡间生活宁静和乡邻关系友好淳厚。“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令人喜悦。②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虽孤独但也快乐”错。这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并不孤独。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题题干中关键句“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答题关键词“有喜有忧”,所以考生要分析诗人“喜”和“忧”分别表现在哪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是说遇到邻里,大家谈论的没有其它,只是说说桑麻的长势情况。与虚伪的官场相比,我与邻里的关系是简单的,大家的谈论是愉快的,轻松的,充满自由与喜悦的。不像在官场里,充满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桑麻渐渐长高,我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广。所以,乡居的宁静和乡邻关系友好淳厚是令诗人喜悦的。“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又流露出诗人的担忧,诗人怕霜雪突然来临,把自己辛苦种植的庄稼给毁于一旦,就像衰草那样零落了,这是所有种庄稼的人的担忧,这是忧之所在。【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引用了《诗经·郑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原诗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望。(2)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毛泽东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 (5)《插秧歌》中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秧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青青子衿②.悠悠我心③.明明如月④.何时可掇⑤.携来百侣曾游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⑦.羁鸟恋旧林⑧.池鱼思故渊⑨.笠是兜鍪蓑是甲⑩.雨从头上湿到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衿”“悠”“掇”“携”“峥”“嵘”“羁”“兜”“鍪”“蓑”“胛”。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秉贵老人曾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劳模之所以赢得大家的尊重,最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今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________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企业家们认为,在________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对贪大求全生产规模的崇拜。没有人坚守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都在想方设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目一新推崇投机取巧粗放式B.焕然一新推崇投机倒把开放式C.耳目一新崇拜投机倒把粗放式D.焕然一新崇拜投机取巧开放式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C.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提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答案】17.A18.B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语境中是政府工作报告使人怎么样,应该用“耳目一新”。推崇:十分推重崇敬。崇拜:一指尊重敬佩,二指尊重拜授,三指尊崇奉拜,搭配的对象是人。本语境中搭配对象是“工匠精神”,故应选用“推崇”。投机倒把: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投机倒把”侧重的是做生意,而“投机取巧”是指靠小聪明走巧路,根据语境后面说的是“脚踏实地”,所以此处应该用“投机取巧”。粗放式:是一个专用名词,指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放式:多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现代常见有开放政策、开放发展模式、开放式基金性格开放等。修饰市场环境发展,选用“粗放式”。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根据对例句语句的辨析,共有两处问题。一是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应把“丢失”改为“缺失”,故排除C;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该删掉“是因为”故排除A;D项,修改后的句子不符合逻辑,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前面的语境可知,括号前边是名词短语,所以,所填的句子的开始应该是谓语开始,故排除BD。中国社会缺乏工匠精神是短板,所以要解决这种情况,要说全社会应该怎么做,所以应填“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故排除C。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普的对象几乎是所有人,从幼童到老年人,涵盖各种专业、职业人群,比常规教育的覆盖面要广得多。然而,科普①,只能是常规教育的补充。那么“科普什么”就很重要了。大部分人接受科普的目的是获取那些学校没教或者是前沿的科学知识,但只有知识和结论还不够。科普活动本质上更像是一种“通信”,通信的效果只能以接收方接收到的有效信息量来评估。发送得再多、再深刻、再精确,②,通信就失败了,科普就没有效果。怎么做科普效果才好呢?我们总结了九个字:抓热点、接地气、讲故事。“抓热点”就是用热点主题吸引公众参加,“接地气”就是要消除与公众的距离和障碍,“讲故事”才能够始终留住公众的注意力那么谁来做科普呢?有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做科学新闻报道的媒体人;第二个群体是科普专业工作者:第三个群体是科技工作者,主要是指正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科学家。这三个群体③,扬长避短才是正道。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①不能取代常规教育②如果接收方没有收到③各有优势和劣势 21.第一段:科普的对象和内容。第二段:科普的有效做法。第三段:实施科普工作的三个群体。【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个空根据“只能是常规教育的补充”,可知填入科普“不能……”,和“只能”搭配,即“不能取代常规教育”;第二个空根据“科普活动本质上更像是一种‘通信’,通信的效果只能以接收方接收到的有效信息量来评估”“通信就失败了”,可知填入这种“通信”的接收情况,即“如果接收方没有收到”;第三个空根据“第一个群体是做科学新闻报道的媒体人;第二个群体是科普专业工作者:第三个群体是科技工作者,主要是指正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职业科学家”,可知填入对三个群体的整体把握情况,即“各有优势和劣势”。注意字数限制。【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语段的能力。第一段根据“科普的对象几乎是所有人……”“大部分人接受科普的目的是获取那些学校没教或者是前沿的科学知识,但只有知识和结论还不够”,可概括为“科普的对象和内容”。第二段根据“怎么做科普效果才好呢?我们总结了九个字:抓热点、接地气、讲故事”,可概括为“科普的有效做法”。第三段根据“那么谁来做科普呢?有三个群体……”,可概括为“实施科普工作的三个群体”。注意字数限制。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成长路上,有很多的细节令人难忘,它给你力量,给你信心,去迎接更多的未知和挑战。请以“那眼神,忘不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主题突出,叙事清楚,描写细致,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那眼神,忘不了雨水淅淅沥沥地落下,一颗一线汇成一道道密集的雨帘。一颗颗晶莹的雨珠从屋顶滑落,坠在屋檐上摇摇欲落,我被雨声打断思绪,望向窗外绵绵细雨,脑海里又浮现出老师那温柔的、饱含鼓励的眼神。雨天,空气中弥漫着阴潮的气味,光线很暗,我站在讲台旁边的角落里,整个人蜷缩在阴影中。马上就要轮到我演讲了,可是脑子里却一片空白,明明已经读过、练习过数次的,早已熟稔于心的演讲内容此刻消失于脑海。我心中盛满绝望,恐怕这次,我不得不放弃参赛的机会了。上一位同学演讲完毕,台下传来如潮的掌声,那位同学带着满意的神色下了讲台,一看就是发挥得很好。我的心被攥得更紧,微微有些失落,心腔悬着,空落落地,有些僵硬地迈向讲台,微带颤抖地扶住桌沿,“我是章……”我将视线投向台下,脸却不受控制地“腾”地发烧,连耳尖也开始起了热度。我低下了头,生怕被同学们看出端倪。突然,我捕捉到了一抹视线,很明亮,直射入我心,即使是在如此阴暗的天气,也还是那么清晰,我顺着那道视线望去,哦,原来是老师!她的眼神很温柔,也很平静,两粒黑珍珠似的眼睛是那么温润,像一泓清泉。从她的镜片里,透出一抹鼓励的目光,她的眼睛像盛了星星,满满地溢着“我相信你”的暗示。那一刻,老师嘴边挂着笑,眼里又满是肯定,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天使。我的心,立刻像是被阳光沐浴了一般,被那目光治愈了。我镇静了,昂起头,那些消失的演讲内容又奇迹般地一点一点回归我的脑海。我的脸上渐渐又挂上一抹发自内心的微笑,心也彻底地落回胸腔,我的演讲也越来越生动,语句明朗、条理清晰,表达了我内心想说的话。这时,我的目光又与老师触碰,她的眼底还是带着鼓励的光,那清亮似水的目光里,还盛着一丝赞许,一丝表扬。我的心随着嘴角的弧度越飞越高,一抹成就感油然而生。在深深地朝台下鞠了一躬时,掌声如瀑布般喷泻而出,而此刻,不用看,就知道老师的目光一定带着温柔、暖意,也一定在深深地注视着我。那双眸子,那抹眼神深深地拨动了我的心弦,阳光般温暖,春雨般滋润。从此再也忘不了,每每遇到困难,只要回想起老师那温和的眼神,我的心也不知不觉坚强充盈起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首先指出生活中某些细节的令人难忘,接着指出它们之所以令人难忘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能让我们在前行过程中充满力量和信心,从而有勇气让我们继续前行,并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更多的未知和挑战。而试题给定的标题,则将这些细节限定在了“眼神”这一具体对象之中。而结合材料可知,“那眼神”之所以令人难忘,就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力量,使人们能一直以此为动力,勇敢地前行。写作时,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逻辑发展顺序,首先指出“我”因为挫折而沮丧的状态,然后引出另一写作对象,并适当采用一些细节描写重点描绘他的“眼神”,并在描写中阐述“我”对于这一“眼神”中蕴含的情感的理解(当然,必须是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而不能是诸如责备、失望等的情感)。此后,行文就应当产生一个转折了,指出“我”由原先的沮丧失落到重新鼓起勇气,直面困难与挑战的变化。最后,文章还可以在叙事之后适当补充一些抒情或议论写法,强化这一“眼神”给“我”带来的精神鼓舞。立意:1.那温柔的眼神,让我重新笑对生活。2.那鼓励的眼神,让我鼓起勇气重头再来。3.那支持的眼神,让我义无反顾向前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9 07:47:04
页数:23
价格:¥1
大小:46.7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