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南充高中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2021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审题:高2021级历史学科命题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学者研究,商代“王兼为巫之所事,是王亦巫也”,王之下还有诸多巫官,“卜风雨或卜祭祀征伐田游”。西周后,王不再兼任巫之职,巫官的职能也逐渐被其他世俗官职所取代,只集中在宗教的某一方面。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王权与神权相脱离B.天子不能有效集权C.人文理性色彩增强D.国家机器运转有序2.商朝时商族人认为天命只降于商人,故而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上天能够永远保佑商族;后武王伐商,打破了商人天命降于一族的观念,由周天子而不是周人来领受天命,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族小群体的利益得失。这种变化(   )A.推动仁政治国理念形成B.适应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的取代C.促使严格等级秩序建立D.保证了周朝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3.齐桓公问:“怎样治理国都之外的伍鄙呢?”管仲回答说:“观察土地肥瘠而征收不同等级的赋税,那百姓就不会随意迁移。”管仲建议的施行(   )A.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5.在服饰问题上,儒家提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道家主张“被褐(粗布衣服)怀玉”;墨家主张“节用”;阴阳家认为衣服的颜色与四时、方位必须对应。他们的服饰观(   )A.反映为政以德的重要性B.源于宗法制的彻底瓦解C.契合了各自的思想宗旨D.表明民生问题受到重视6.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等为外朝。”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旨在终结宰相制度B.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C.加速了西汉的灭亡D.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7.汉代画像石保存了大量关于体育题材的资料,如蹴鞠、骑马、射箭、角抵等。名将霍去病很喜欢蹴鞠,《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踢鞠(开辟场地踢球)”。这反映出(   )A.霍去病无视军情满足个人需求B.汉代体育包含一定的军事需求C.汉代盛行刚健的尚武轻文之风D.竞技体育成为娱乐的主要方式8.史籍中记载了很多南朝地方官吏劝课农桑、督促农事的事迹(如下表)。这表明当时(   )朝代官员事迹宋孔灵符“徙无资之家于余姚、鄞、郧三县界,垦起湖田”,为时不久,三县被围垦的湖田“并成良业”梁陈庆之“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陈姚察“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姚)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A.阶级矛盾逐渐缓和B.人地矛盾日益尖锐C.士族势力逐步发展D.江南经济得到发展9.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对此论断理解正确的是,科举制(   )A.瓦解了士族政治B.导致了崇文抑武C.加速了人口流动D.扩大了统治基础10.隋唐时期,很多经济繁荣的江南城市允许市民夜间经商,因此出现了很多酒楼。金陵地区由于地处交通要塞,故酒楼在城市繁华地随处可见,“诗仙”李白就有诗云:“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这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城市商业的繁荣B.经济影响辐射全国C.抑商政策的松弛D.城市政治功能削弱11.原始印度佛教是一种极端出世型的宗教,根据其教律,僧徒以乞讨为生,不事农业。传至中国后,唐代时期佛教禅宗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等观点。这些观点(   )A.主动适应中国社会需要B.冲击了封建政府的统治C.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不利于佛教在中国传播12.马球起源于波斯,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唐代不少皇帝迷恋马球,玄宗能在空中击球百次不落,僖宗自称可以中马球状元。不光皇帝喜欢,军人、文人甚至女性也挥杖上场。据此可知,唐代(   )A.皇帝的喜好决定文化兴衰B.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10页(共10页) C.具有刚健豪爽的精神风貌D.外来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1.庆历七年(1047年)三月,宰相贾昌朝与枢密副使吴育争执,御史中丞高若纳言“阴阳不合,责在宰相”,贾昌朝因此罢相;皇佑三年(1051年)十月,宰相文彦博出知许州,起因于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的弹劾。这些事件的发生(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提升了中枢机构的效率C.使监察官成为决策中心D.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2.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据此可知,北宋奉行的“养兵”政策(   )A.挽救了统治危机B.增强了军事力量C.增加了财政支出D.体现了兵农合一3.南宋时期,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之说。在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北方人吃笼饼的习惯南方人也跟着学。这些现象主要缘于(   )A.中原地区经济萧条B.南方自然环境优越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D.南宋重视民众教育4.南宋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据此推断最为准确的是(   )A.宋代造船技术领先世界B.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繁荣C.宋代陆上丝绸之路中断D.宋代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5.关羽崇拜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文化现象始于北宋中叶以后。在宋代的讲史和戏剧中,关羽被重塑成一位秉烛夜读《春秋》,深明尊王诛贼大义的人物。他投降敌对阵营被解释成“降汉不降曾”,为关羽的人格添加了“义”的成分。据此可知,关羽崇拜的普遍化主要源于宋代(   )A.尖锐的社会矛盾B.儒家传统价值的复兴C.市民的政治诉求D.民众渴望统一的愿望6.明初规定内阁大学士为正五品官,且不得设置官署僚佐,六部由皇帝直接领导;到明中后期,内阁学士参与议政,有“票拟”权,官阶为正一品,内阁有时凌驾于六部(正二品)之上,有的大学士被比喻为宰相。这一变化体现了(   )A.内阁拥有了决策权B.内阁侵权皇权旁落C.削弱相权加强君权D.皇权专制得到强化7.明清之际,江南是全国最大的棉布生产区,每年从华北地区输入北花,从湖广地区输入襄花。山东、河南等植棉区,由于不善织布,每年却要从江南大量输入棉布而向江南等地输出棉花。据此可知当时(   )A.棉纺织业出现新生产关系B.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高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江南是全国的经济重心8.明朝中后期江南部分地区的土地使用情况地区使用情况出处嘉定县田地129.8万余亩,其中种植棉花大豆的占103.7万余亩《嘉定县志》太仓州当地大多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地都已改种棉花《太仓州志》松江府当地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农政全书》据表可知,这些地方(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D.棉纺织业发展迅速9.据《天工开物》记载,中国古代手工业,以制瓷器为代表,要经过:澄选高岭土,揉泥……绘底样上彩……进窑的排列、封窑、煨柴、开窑等过程,所谓“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由此可知,明代手工业领域(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程序分工细致专业D.行业分类繁琐低效10.明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冈书院、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众。该时期书院的兴盛(   )A.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有利于儒家思想体系的调适C.推动了科举教育的发展D.有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11.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噬也”。据此可知,王夫之(   )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12.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种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这表明徐光启(   )A.开启近代科学B.主张重农抑商C.注重总结经验D.重视实践验证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和28题任选一题15分)25.儒学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主脉,在历史长河中儒学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10页(共10页)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材料二北宋初年的周敦颐、程颢、程颐提出了新形式的唯心主义体系。周、程以继承古代儒家自居,实际上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很多思想。他们的唯心主义体系,是古代儒家孔孟之道与道家老庄学说和佛教唯心主义的综合,他们都把封建社会等级制度说成是天经地义,把封建道德基本原则即所谓三纲五常绝对化、永恒化,从而满足官僚地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需要。——摘编自郑红峰《中国哲学史》材料三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8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上图中任选3个及以上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运用所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宋初贡举,多承唐、五代旧制,取士科目主要有进士、诸科。进士主要试诗赋,兼试论、策,诸科则主要试帖经、墨义。从北宋建国到王安石变法之前,虽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对于贡举科目、考试内容却因循守旧。熙宁二年,王安石擢为参知政事,进行贡举改革,主张经术不能脱离社会实际,通经为了致用,于是罢明经、诸科,以进士一科取士,断然罢诗赋,专以论策试进士。熙宁六年设明法科,规定进士及第后,必须经过律令大义和断案的考试,才能授官。熙宁八年,由王安石主持编订的“三经新义”作为全国学校的教材和科举考试的范本颁行全国,实行“一道德”。——摘编自张希清《论王安石的贡举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贡举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贡举改革的影响。(9分)2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建安十九年,刘备命诸葛亮管理蜀政。原益州牧刘璋“性宽容,无威略”,境内刑律废弛,豪强肆虐妄为,黎民怨声载道。诸葛亮厉行法治,与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僚”。他反复强调“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坚持“赏不遗远,刑不阿贵”。马谡违反节度,造成街亭之失,他力排众议,依法将其处斩,并上《街亭自贬疏》,自请贬官三级,并将之公布于天下。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牵连。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的中都护李严,恣意矫旨,殆误战机,诸葛亮上书请将其废黜流放,然其子李丰仍留丞相府为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自此,蜀地“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摘编自陈寿《三国志·蜀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依法治蜀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诸葛亮依法治蜀的意义。(9分)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10页(共10页) 南充高中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ABCDBD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CCBBDCC题号21222324答案CBBD二、非选择题25.【答案】(25分)(1)思想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影响: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局面;儒学独尊地位逐渐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任答2点4分)(2)特征:把儒家思想和佛道思想相结合;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永恒化。(任答2点4分)原因: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封建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儒学统治地位受到佛道冲击;阶级关系的变动,新的官僚地主阶级崛起。(任答2点4分)(3)表现: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提出工商皆本思想。(任答2点4分)原因:儒学经世思想传统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僵化;近代科学传入。(任答2点4分)(4)认识:儒家思想内涵不断丰富,与时俱进;儒家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思想发展与社会环境联系紧密。(任答2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给分。)26.【答案】(12分)示例一:选取信息:三教合一;李白、杜甫的诗歌;胡旋舞。主题:隋唐时期的文化呈现多元的特点。(2分)论述: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封建国家大一统,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流、交融十分频繁。就三教合一而言,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以及外传宗教佛教,均在中国有了广泛的受众,它们兼容并包、互相吸收、从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就李、杜诗歌而言,这一时期,唐诗的创作达到顶峰,李白的诗歌体现了盛唐气象,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社会境况,诗歌的创作风格与时代紧密相连;就胡旋舞而言,在各民族频繁交流的大背景下,来自西域地区的乐舞如胡旋舞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人民的娱乐生活。(8分)结论: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封建国家大一统,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流、交融十分频繁,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的特点。(2分)示例二:选取信息: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都护府与藩镇的设立;三教合一。主题: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分)论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时期,在经济上,伴随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为沟通汉族与西域各族及中外的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政治上,隋唐中央政府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设置都护府与藩镇,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外传的佛教、本土的道教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中华大地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与此同时,一些儒家学者,如韩愈,以弘扬“道统”为己任,积极推进传统儒学的复兴。(8分)综上所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来看,隋唐时期的制度文明、物质基础及思想文化均高度繁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2分)(“示例”只作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7.【答案】(1)特点:注重考试科目和内容的改革;注重实用性,选拔经世致用人才;考试内容和入仕所用的统一;重视对法治律令考查。(任答3点6分)(2)影响:变诗赋取士为经义取士,更有利于国家实用性人才的选拔;推动士人学习法律,有利于律法的推行;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但这次贡举改革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有时代和阶级局限性;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改革措施被废除,改革实施效果有限。(任答3点9分)28.【答案】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10页(共10页) (1)特点:制定法律,训导官员守法;法制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率先垂范,执法公正;严格执法,恩威并施。(任答3点6分)(2)意义:打击豪强势力,维护法律权威;营造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秩序;增强蜀国实力,为北伐中原奠定基础;为后世依法治国提供了借鉴。(任答3点9分)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9页(共10页)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10页(共1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05 00:40:01 页数:5
价格:¥2 大小:228.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