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第八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市高2023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结构中不含糖类的是(  )A细胞膜B.核糖体C.中心体D.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1、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为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由两个空间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每个中心粒包含由蛋白质构成的若干组管状结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详解】A、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故细胞膜含有糖类,A错误;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含有核糖,核糖属于单糖,B错误;C、中心体由两个空间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每个中心粒包含由蛋白质构成的若干组管状结构;故中心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没有糖,C正确;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含有脱氧核糖,脱氧核糖属于单糖,D错误。故选C。2.细胞内的马达蛋白与囊泡结合,沿细胞骨架定向移动,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骨架由蛋白纤维组成,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B.马达蛋白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定向运动C.马达蛋白具有和囊泡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域 D.囊性纤维病与马达蛋白功能异常直接有关,影响了正常的离子转运【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由蛋白质纤维交错连接的网络结构,就像骨骼对于人的作用一样,细胞骨架给细胞提供一个支架,在维持细胞形态、胞内运输、变形运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3、题图显示马达蛋白与囊泡结合后,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驱动下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运动。【详解】A、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交错连接的网络结构,在维持细胞形态、胞内运输、变形运动等方面发挥作用;故细胞骨架由蛋白纤维组成,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A正确;B、题图显示马达蛋白与囊泡结合沿着细胞骨架定向移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该能量由ATP水解提供,B正确;C、马达蛋白既有与微丝或微管结合的马达结构域,又有与膜性细胞器或大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货物”结构域;马达蛋白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利用水解ATP所提供的能量有规则地沿微管或微丝等细胞骨架纤维运动,在细胞内参与物质的运输;题图可知马达蛋白与囊泡特定部位结合沿细胞骨架定向移动,故马达蛋白具有和囊泡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域,C正确;D、囊性纤维病的直接原因是转运氯离子的跨膜蛋白结构异常,与马达蛋白无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D。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1期合成的蛋白质中包括ATP合成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B.S期完成了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使它们的数目均加倍C.M期合成大量纤维素,为细胞一分为二做准备D.一次完整的有丝分裂包括G1期→S期→G2期→M期【答案】A【解析】 【分析】题图G1期、S期和G2期表示细胞分裂间期,M期表示有丝分裂时期;G1期主要是DNA复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S期主要是DNA复制,G2期主要是分裂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详解】A、G1期主要是合成DNA复制相关的蛋白质,合成蛋白质需要先转录再翻译,整个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ATP合成酶是合成ATP过程需要的酶,RNA聚合酶是转录过程需要的酶,解旋酶是DNA复制过程需要的酶,故G1期合成的蛋白质中包括ATP合成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A正确;B、S期主要是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导致DNA数目加倍,染色体复制导致出现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即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染色体数目由着丝粒个数确定,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着丝粒数目不变,故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C、图示M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该过程没有纤维素的合成,C错误;D、M期即为一次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A。4.食用菠萝后口腔常常有发麻的感觉,这是因为菠萝含有蛋白酶,食用时会对口腔和消化道的黏膜产生损害。人们经常会将菠萝用盐水浸泡处理一段时间再食用。某同学为了研究用盐水浸泡能否破坏蛋白酶,进行如下实验:分组1233NaCl浓度0.1mol/L0.5mol/L1.0mol/L菠萝用量100g100g100g处理时间30min30min30min蛋白酶活力备注:(酶活力测定方法:单位时间内,菠萝提取液可催化酪蛋白分解出酪氨酸,比色测酪氨酸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实验时要参考日常浸泡所用的盐水浓度和时间,表中分组即可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的可变因素是盐水浓度,也可以将菠萝用量或处理时间作为自变量C.用盐水浸泡菠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杀死或抑制细菌等微生物D.蛋白酶活力测定时,酪氨酸含量越多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快【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 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详解】A、还要不添加氯化钠的空白对照组,A错误;B、为达到实验目的,菠萝用量和处理时间均为无关变量,B错误;C、用盐水浸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破坏蛋白酶,C错误;D、酪氨酸越多说明酪蛋白分解的越多,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快,D正确。故选D。5.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这两种疾病独立遗传,且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Ⅱ-2和Ⅲ-3关于这两种疾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若Ⅲ-1的性染色体为XXX,可能是Ⅱ-1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出现了问题D.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男孩,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1/24【答案】D【解析】【分析】1、隐性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显性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甲病用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2、分析甲病:题图遗传系谱图正常的Ⅱ-1、Ⅱ-2的子代Ⅲ-2患病,可知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假如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女患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则Ⅰ-1的子代Ⅱ-3一定患病,这与题图不符,故甲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Ⅰ-1的基因型均为aa,Ⅱ-1、Ⅱ-2的基因型均为Aa;3、分析乙病:题图遗传系谱图正常的Ⅲ-3、Ⅲ-4的子代Ⅳ-2、Ⅳ-3均患病,可知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若 乙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这与题干信息不符,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Ⅳ-2、Ⅳ-3的基因型均为XBY;Ⅲ-3的基因型为XBXb。【详解】A、题图正常的Ⅱ-1、Ⅱ-2的子代Ⅲ-2患甲病,正常的Ⅲ-3、Ⅲ-4的子代Ⅳ-2、Ⅳ-3均患乙病,由“无中生有”可以判断出甲乙两种病都是隐性遗传病;如果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依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特点,则Ⅱ-3一定患甲病,这与题图不符,故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但子代有患病个体,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分别以A/a、B/b来代表甲、乙两种病的基因;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遗传系谱图,只看甲病,Ⅱ-1、Ⅱ-2基因型为Aa,Ⅲ-3的基因型为1/3AA和2/3Aa;只看乙病,Ⅳ-2、Ⅳ-3的致病基因来自Ⅲ-3,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2,故Ⅳ-2、Ⅳ-3及基因型为XbY,则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Ⅱ-2的基因型为XBXb;同时考虑甲、乙两种病,则Ⅱ-2是基因型为AaXBXb,Ⅲ-3为1/3AAXBXb、2/3AaXBXb,甲乙基因型相同概率为2/3,B正确;C、若Ⅲ-1的性染色体为XXX,则可能Ⅱ-1提供了异常精子XX,可能Ⅱ-1提供了异常卵细胞XX;如Ⅱ-1提供了异常精子XX,可能产生精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分开的时候移向了同一极造成异常精子XX;若Ⅱ-1提供了异常卵细胞XX,可能产生卵子的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X与X没分离而是移向了同一极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形成了异常卵子XX,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X与X正常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时候移向了同一极形成了异常卵细胞XX;故若Ⅲ-1的性染色体为XXX,有可能是Ⅱ-1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出现了问题,C正确;D、Ⅲ-4的关于乙病基因型为XBY,关于甲病的基因型无法确定,所以再生一个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无法计算,D错误。故选D。6.有研究者把紫色素合成酶的基因导入到矮牵牛中,反而导致了矮牵牛的蓝紫色花瓣褪色变为白色。进一步研究发现导入的基因转录产生了双链RNA分子,在细胞内Dhicer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小干扰RNA(siRNA),进而导致了内源相关基因转录出的mRNA大量降解,该过程称为RNA干扰(RNAi),下图是其作用机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紫色素合成酶基因导入矮牵牛细胞后,一般还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B.Dicer酶和限制酶作用效果类似,都可以断开磷酸二酯键C.RNAi和DNA甲基化都是在转录水平上抑制基因的表达D.RISC是通过单链si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来特异性降解mRNA的【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使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植株一般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阶段,A正确;B、Dicer酶作用是切割双链R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而限制酶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故Dicer酶和限制酶作用效果类似,都可以断开磷酸二酯键,B正确;C、RNAi是在转录之后的翻译水平抑制基因表达,DNA甲基化是在转录水平上抑制基因的表达,C错误;D、RISC通过单链si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使其在特定部位断裂,D正确。故选C。7.当前是甲型流感感染的高发期,已知某种甲型流感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其复制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翻译的过程,(+)RNA上结合的所有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种多肽B.b过程得到的(→)RNA可能不能直接作为模板来合成蛋白质C.b过程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和c过程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量相等D.如果要通过PCR大量扩增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需要先进行逆转录【答案】A【解析】【分析】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详解】A、甲流病毒是单股正链RNA,该RNA可控制合成多种酶和结构蛋白等,A错误;B、由图可知翻译是以(+)RNA为模板,所以(-)RNA可能不能直接作为模板来合成蛋白质,B正确; C、b和c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过程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和c过程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量相等,C正确;D、PCR的原理是DNA复制,不能直接用来扩增RNA,需要先逆转录(得到cDNA),D正确。故选A。8.组织液中因含大量的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而呈凝胶状,不能自由流动,但不影响其中的水和各种溶质分子的扩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站立时,身体下部的组织液含量明显增多B.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小会影响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C.组织液因不含蛋白质而渗透压略低于血浆D.免疫细胞不能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组织液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人体站立时,组织液不会因重力而下移,A错误;B、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小会影响血浆与组织液的物质交换,进而影响组织液的成分和含量,例如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大的时候可能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C、组织液只是蛋白质的含量较血浆少,而非不含蛋白质,C错误;D、免疫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淋巴液、血浆、组织液,因此可以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B。9.小肠黏膜的固有层中分布着大量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它们是人体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细胞被激活后能迅速增殖分化进而产生抗体,部分抗体能够被上皮细胞转运到肠腔中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黏膜免疫系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抗体只能结合细胞外液中的抗原C.小肠黏膜的体液免疫被激活后,其组织液中含有细胞因子D.过敏原直接刺激固有层中的肥大细胞而产生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 【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详解】A、黏膜免疫系统既有非特异性免疫(机械屏障作用),也有特异性免疫(如体液免疫等),A错误;B、部分抗体能够被上皮细胞转运到肠腔中与抗原结合,肠腔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据题分析,在小肠黏膜中存在激活体液免疫的过程,而体液免疫的激活过程涉及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正确;D、过敏反应是因为抗休与肥大细胞结合后,再次与过敏原结合发生的反应,因此过敏原是通过与抗体结合进而刺激肥大细胞,D错误。故选C。10.对处于氮饥饿的玉米幼苗施加硝酸盐,首先引起根中的细胞分裂素水平迅速升高,随后通过木质部转移到茎中。植物体中高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茎生长,而低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根生长。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氮盐充足的环境中,植物优先促进根的生长以加快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B.在氮盐贫的环境中,植物促进茎的生长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C.施用适量的生长素类似物能调节“氮盐贫瘠环境”中植物的形态结构D.环境中的氮盐含量只影响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与分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详解】AB、据题分析,氮盐能够刺激植物产生细胞分裂素。氮盐含量贫瘠的环境中,植物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较少,“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较低,促进根的生长,以加快植物对无机盐吸收,氮盐含量丰富的环境中,植物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较多,“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较高,促进茎的生长,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AB错误;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通过调节根、茎的生长,来调节“氮盐贫瘠环境”中植物的形态结构,C正确;D、在氮盐贫瘠的环境中施用适量的生长素类似物能够降低“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以促进植物根的生 长,即环境中的氮盐含量会影响细胞分裂素等多种含氮植物激素的合成与分泌,D错误。故选C。11.r—对策与K—对策是种群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产生多而小的后代,且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则与之相反。下图所示为两种对策生物当年种群密度Nt与下一年种群密度Nt+1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蝗虫属于r—对策生物B.当种群密度小于N1时,K—对策种群将会灭亡C.K—对策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N2D.当种群密度为N3时,r—对策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答案】D【解析】【分析】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中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详解】A、蝗虫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属于r—对策生物,A正确;B、由曲线可知,当种群密度小于N1时,K—对策种群将会灭亡,B正确;C、由曲线可知,K—-对策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N2,C正确;D、当种群密度为N3时,Nt+1与Nt的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故选D。12.两种生物之间不相互作用,而通过共同的捕食者介导的竞争被称为似然竞争,其原理是一个物种数量的增加将会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从而加重了对另一物种的捕食作用。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似然竞争的两种生物处于同一营养级 B.当发生似然竞争的两种生物都遭遇食物短缺时,二者的似然竞争将加强C.瓢虫同时以向日葵花粉和蚜虫食,在大豆田中种植向日葵可以缓解蚜虫灾害D.取食同种食物的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可以用似然竞争解释【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详解】A、由题意可知,发生似然竞争的两个物种有共同的天敌,但二者的食物并不定相同,故不一定处于同一营养级,A错误;B、当发生似然竞争的两个物种都受到食物限制而种群数量下降时,其天敌数量减少,似然竞争减弱,B错误;C、种植向日葵将导致瓢虫的数量增加,进而蚜虫被大量捕食,数量下降,C正确;D、取食同种食物的两个生物问的竞争是对资源的竞争,不属于似然竞争,D错误。故选C。13.河岸带的生态修复对滨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图是重庆大学研究团队设计的澎溪河水/岸生态修复方案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不同季节水位在145m—175m间甲区域:保留原有的丰富地形结构,不进行植物种植,以自然恢复的草本植物为主;乙区域:构建缓平岸带,稀疏种植耐水淹灌木;丙区域:起伏的地貌结构,设计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群落结构。A.甲区域在枯水期重新恢复为草本植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B.乙区域选用耐水淹灌木种植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丙区域选用多种植被组合提高了该区域物种多样性D.甲乙丙不同区域的植被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3、生态工程的原理:自生原理、循环原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详解】A、从题意可知,甲区域并非长期水淹,依旧保留有土壤条件,能快速演替到草本植物,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乙区域选择了适应其半水淹环境的植株进行种植,这符合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正确;C、丙区域设计了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群落结构,具有多个物种组合,提高了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C正确;D、甲乙内三个区域是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外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故选D。14.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加深,无菌技术在食品保存与医疗等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通过焙烤可实现麦芽的无菌化B.动物细胞培养中常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以减少污染C.泡菜制作时盐水表层发现白色菌膜表明出现了杂菌污染D.湿热灭菌过程中微生物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详解】A、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焙烤主要是为了杀死种子的胚而不使淀粉酶失活,所用温度不高,无法实现灭菌,A错误;B、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常添加抗生素用于减少污染,B正确;C、泡菜制作主要依靠乳酸菌发酵,乳酸菌是厌氧生物,不会在盐水表面聚集成菌膜,因此表层菌膜的出现多为好氧型杂菌的污染,C正确;D、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湿热灭菌过程中的高温易引起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可逆改变,D正确。故选A。 15.马铃薯抗病(A)对易感病(a)为显性,块茎大(B)对块茎小(b)为显性。现利用品系甲(Aabb)和品系乙(aaBb)培育抗病块茎大的新品种。科学家利用了以下两种途径进行培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的染色体组数相同B.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的核DNA数相同C.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的相关基因组成相同D.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的表型不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目标品系M是用品系甲(Aabb)和品系乙(aaBb)杂交获取子一代经过秋水仙素获得的四倍体,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目标品系N是用品系甲(Aabb)和品系乙(aaBb)的原生质体融合而形成杂种细胞发育而来的四倍体,都是杂合子。【详解】A、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都为四倍体,染色体组数相同,A正确;B、目标品系M和目标品系N都为四倍体,二者的核DNA数相同,B正确;CD、根据试题分析,目标品系M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而目标品系N的是杂合子,二者相关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二者的表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菠菜为主要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欲观察叶绿体的分布,需撕取菠菜叶__________________,制作临时装片。(2)欲提取菠菜叶片的光合色素,在叶片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提取液色素浓度,需要选取新鲜绿叶、适当减少__________________,还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__以便充分研磨和保护色素。若采用分光光度计通过对光的吸收率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应选用_________(填“蓝紫光”、“红光”或“绿光”)照射。(3)用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的叶片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指示剂使用溴麝香草酚蓝,其变色范围是:pH=6.0呈黄色,pH=7.0呈绿色,pH=7.6呈蓝色)结果如下表:试管编号①②③④实验开始时指示剂颜色绿色绿色绿色绿色实验完成后指示剂颜色蓝色黄色绿色绿色分析试管颜色变化原因:则试管①指示剂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试管③指示剂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答案】(1)下表皮稍带叶肉细胞(2)①.无水乙醇的用量②.SiO2和CaCO3③.红光(3)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表现吸收CO2,使pH上升②.遮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使pH下降③.②和④【解析】【分析】1、由于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利用菠菜叶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撕取的下表皮需要稍带些叶肉。2、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是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是ADP、Pi和NADP+;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要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小问1详解】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叶绿体数量少,体积大,便于观察。【小问2详解】减少溶剂,可以增大色素提取液浓度;加SiO2充分研磨,加CaCO3中和酸保护叶绿素;只有叶绿素才能 吸收红光,所以若采用分光光度计通过对光的吸收率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应选用红光照射。【小问3详解】植物细胞在光照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得溶液的pH升高;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得溶液的pH降低。图中试管①在强光下,新鲜菠菜的叶子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溶液的pH升高,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蓝色;试管②④中没有新鲜菠菜的叶子,所以溶液的pH不变,颜色也不变;试管③被锡纸包裹,不能接受光照,则新鲜菠菜的叶子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得溶液的pH降低,所以溶液呈黄色。②和④都没有叶片,均为对照组。17.已知某种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羽毛颜色有黄色和灰色,腹部斑点有黑色和白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独立遗传。为了探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科学家选取多对灰羽白斑雌鸟与黄羽黑斑雄鸟作为亲本(雌雄都各只有一种基因型)进行杂交实验,F1中灰羽黑斑雌鸟:灰羽黑斑雄鸟:黄羽黑斑雌鸟:黄羽黑斑雄鸟=1:1:1:1,让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灰羽黑斑雌鸟:灰羽白斑雌鸟:黄羽黑斑雌鸟:黄羽白斑雌鸟:灰羽黑斑雄鸟:黄羽黑斑雄鸟=2:2:3:3:4:6,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鸟腹部斑点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2)推测随着该种群的繁衍,A基因的频率会___________(填“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3)在该鸟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羽的雄鸟,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体内另外一对基因EE突变为ee,而缺少E基因相关色素不能合成,导致羽色表现为白色,为了探究E、e基因与A、a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步骤:①让该白羽鸟与亲本中多只灰羽雌鸟进行杂交,F1中灰羽:黄羽=2:1。②取F1中1只灰羽雄鸟与多只黄羽雌鸟进行杂交,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③若后代中灰羽:黄羽:白羽=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不在一对染色体上;若后代中灰羽:黄羽:白羽=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答案】(1)①.黑斑②.性染色体(2)①.逐渐降低②.AA纯合致死(3)①.3:3:2②.1:2:1或2:1:1【解析】【分析】多对灰羽白斑雌鸟与黄羽黑斑雄鸟作为亲本(雌雄都各只有一种基因型)进行杂交实验,F1中全为黑斑,F2中雌鸟白斑:黑斑=1:1,说明腹部斑点颜色这个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多对灰羽白斑雌鸟与黄羽黑斑雄鸟作为亲本(雌雄都各只有一种基因型)进行杂交实验,F1中雌鸟灰色:黄色是1:1,雄鸟中灰色:黄色是1:1,F2中,雌鸟灰色:黄色是2:3,雄鸟中灰色:黄色是2:3,因此B/b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上,且灰色是显性,AA致死。【小问1详解】亲本是白斑雌鸟和黑斑雄鸟,F1中全为黑斑,说明黑斑相对白斑是显性,F2中雌鸟白斑:黑斑所=1:1,雄鸟全为黑斑,说明这对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所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灰羽:黄羽=2:3,则推断灰羽为显性性状,AA基因型致死,所以随着该鸟种群的繁衍,A基内的频率会逐渐降低。【小问3详解】根据该白羽鸟与亲本多只灰羽鸟杂交结果,分析白羽鸟基因型为Aaee,亲本灰羽鸟基因型为AaEE,得到的F1中灰羽鸟基因型AaEe,黄羽鸟基因型aaEe,如果这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中灰羽雄鸟与多只黄羽雌鸟杂交后代灰羽:黄羽:白羽=3:3:2;若这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则F1灰羽鸟基因有两种不同连锁情况,若是A和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杂交后代比例为灰羽:黄羽:白羽=2:1:1;若A和e在同条染色体上,则灰羽:黄羽:白羽=1:2:1。18.水花生最早被作为青贮饲料引入我国,后来逸生到野外成为长江流域常见的入侵物种,对本地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花生在刚逸生到野外环境时,其种群增长方式为___________。此时水花生常通过节上产生不定根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花生入侵会导致当地的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进而降低群落的___________稳定性。(3)为控制水花生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引入了其原产地的专一性天敌——水花生叶甲,该叶甲成虫在水花生的上部叶片取食,幼虫钻蛀、啃食茎杆,在茎杆内下部化蛹,阻止节间生长,并能分泌有毒物质抑制植株生长。要调查水花生叶甲幼虫的种群密度,宜采用___________法,水花生叶甲的成虫与幼虫取食部位不同,对其适应环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同学认为不可以从水花生的原产地引入其竞争者来实现对水花生的生物防治,推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J”形增长②.能产生大量后代,快速占领适合生存的环境(2)①.下降(先上升后下降)②.抵抗力(3)①.样方②.减弱成虫与幼虫的种内竞争,更加充分利用资源(4)引入的竞争者很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解析】【分析】1、种群的增长方式分为“J”形增长(指数增长)和“S”形增长(逻辑斯谛增长); 2、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的基础。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增强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研究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统计它们的个体数量。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往往有差别。4、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对每个样方内的个体计数,求得其种群密度。以所调查样方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小问1详解】水花生刚逸生到野外环境时,处于一个缺少天敌、资源丰富环境,种群将呈“J”形增长。无性生殖相比于有性生殖速度更快,有利于生物更快占据有利资源。【小问2详解】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水花生较强的传播与种间竞争能力,将导致部分本地物种的减少,使得当地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当群落结构更为简单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就越弱,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将下降。小问3详解】水花生叶甲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水花生叶甲成虫与幼虫之间食性的分化,减少了二者的种内竞争,有利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小问4详解】两个物种的种间竞争越强,表明二者的生态位重叠越大,越有可能有着相似的生态功能,因此在对入侵物种进行生物防治时,选择在原产地与其有种间竞争的物种容易导致新的物种入侵。19.突触是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小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化学突触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电突触直接传递电信号,因此化学突触传递的速度更___________(填“快”或“慢”)。(3)科学家利用下图所示的结构探究有关结构中信号传递的方向。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图示位置的细胞膜外侧,分别刺激图中A、B、C三点观察电位计偏转情况和肌肉收缩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刺激位点电表偏转次数肌肉是否收缩1A2收缩2B1收缩3C1收缩实验结论:__________。其中化学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2)①.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②.慢(3)①.化学信号传递方向是单向的,电突触传递方向是双向的,神经纤维上传递方向是双向的②.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小问1详解】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小问2详解】化学突触传递信号的过程中涉及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其中化学信号需 要通过扩散穿过突触间隙,耗时长,因此与电突触相比,化学突触传递的速度更慢。【小问3详解】根据实验结果,刺激A点时,电表偏转两次,而刺激B点时,电表偏转一次,说明化学突触只能单向传递(从左到右);刺激B点时,电表偏转1次,肌肉发生收缩,而刺激C点时,电表偏转1次,肌肉发生收缩,说明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同时说明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其中化学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0.为了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首先把没有链霉素抗性的敏感菌种涂布到1号培养基上,待其长出菌落后影印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然后根据3号培养基上菌落的位置把2号培养基上相同位置的菌落转移到4号培养液中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再涂布到5号培养基上,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图中只有3号和7号培养基含有链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注:影印法指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长好菌落的原培养基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复印”至新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1)在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号培养基从功能上来看,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2)如果将4号培养液稀释104倍后取0.1ml涂布到5号培养基上,重复三次统计菌落数目分别为125、126、133个,则4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密度约为___________;与此方法相比,使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结果应该___________(填“偏多”、“偏少”或“相等”)。(3)3号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较1号和2号培养基少很多,能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能证明基因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环境因素诱导的结果,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高压蒸汽灭菌②.选择(2)①.1.28×107个/ml②.偏多(3)①.低频性②. 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未接触过链霉素却产生了链霉素抗性,说明该抗性的产生并非链霉素诱导而是自发产生的【解析】【分析】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小问1详解】对培养基灭菌一般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使用3号培养基的目的是筛选出具有链霉素抗性的大肠杆菌,所以3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小问2详解】菌落平均值为125+126+133÷3=128个,4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密度为128×104×10=1.28×107个/ml;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会把死菌也计入,所以计数结果偏多。【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9-18 13:4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685.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