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天津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期末随堂练习题一、选择题。(35道题,每题2分,共70分)1.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遗址群内,相继发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清理出稻田遗迹。据此可知良渚文化①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流域下游一带②遗址规模大,数量多,已经显示了社会等级③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④为研究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提供重要史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遗址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一带”可知良渚文化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下游一带,①符合题意;根据“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可知良渚文化遗址规模大,数量多,而且显示了社会等级,②符合题意;良渚文化是我国早期文明的代表,所以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③符合题意;良渚文化不属于原始社会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排除ACD。2.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A.牛耕的出现不晚于战国时期B.文献记载的可信度不高C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D.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答案】A【解析】【详解】出土文物是一手史料,文献记载是二手史料,两者结合可知,我国牛耕出现的时间不晚于战国时期,A正确;文献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排除B;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之后也能反映历史真实,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3.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A.科举制的完善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C.察举制的发展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A项正确;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排除C项;明清时期形成八股取士,排除D项。故选A项。4.“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据此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出发点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确保蒙古贵族的特权地位C.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树立丞相的行政首脑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可知行省制的设置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四等人制确保了蒙古贵族的特权地位,排除B项;权在中央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排除C项;秦朝就树立了丞相的行政首脑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军功授爵制(秦朝)→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血缘→军功→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世官制的选官标准是血缘,察举制的选官标准主要是品行和才学,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声望,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C项正确;ABD项对应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6.推动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D.早期启蒙思想的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北方人才所占比重随着时代和文化重心的变化而变化,而文化重心是随着经济重心的变化而变化的,两宋时期南方人才比重日益超过北方,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南方更需要人才,也有实力培养更多的人才,C项正确;图表信息主要强调的是南北方人才所占比重随着时代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变化而变化,并未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加强,并且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宋朝后南方人才比重逐渐超过北方,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而不是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B项错误;早期启蒙思想出现于明清之际,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D项错误。7.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被赋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这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皇帝在提升内阁大学士品级和职权的同时,让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其监阁共理互相制约是为了保证皇权独尊,B项正确;皇权呈现日益衰落的趋势与明代皇帝打破惯例,授权司礼监批阅奏章等不符,排除A项;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主旨在于体现皇权的强化而非宦官权力恶性膨胀、呈失控之势,排除D项。故选B项。8.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A.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 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答案】B【解析】【详解】“康乾盛世”后期到访英国使臣认为,中国“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繁荣已经结束”,列强“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反映出盛世繁华的背后,已隐藏着衰败的危机,B项正确;“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的根本原因并非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材料与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打击清朝统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利玛窦曾经专修过地理学。最初,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仅处于东南一隅,并非世界的中心,引起了中国人的不满。后来,他重新用汉语绘制了一幅《大瀛全图》,将零度子午线东移,置中国于地图的中央位置,受到中国的士大夫欢迎。这一时期反映出明朝A.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科技知识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中国开明士大夫已经“开眼看世界”D.士大夫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仍有天朝上国心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瀛全图》将零度子午线东移,置中国于地图的中央位置,受到中国的士大夫欢迎,显然是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中国为天下、为海内、为六合,天下之外为四夷,四海之外为诸夷,说明士大夫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仍有天朝上国心态,D项正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材料的本质不是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排除B项;开明士大夫徐光启已经“开眼看世界”,但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盖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的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文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但最终结果是被迫承认此条约有效。此条约最有可能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意盖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的直面相对”可知咸丰帝极力避免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所以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天津条约》,故选B;《南京条约》是道光皇帝时期签订的,排除A;《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是光绪皇帝时期签订的,排除CD。11.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 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各项中国家主权的不断沦丧①被迫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②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③获取了开放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行权④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②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③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④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①③②④,故选D;ABC时间排列错误,排除。【点睛】12.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不能体现李鸿章这种思想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B.开平煤矿C.福州船政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反映的是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工业,解决“求富”问题。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创办的,属于军事工业,符合题意,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及开平煤矿都是李鸿章兴办的民用工业,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3.“(他)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他为(这一地区)变成清朝的一个行省并使更多的汉族移民前往定居铺平了道路。”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李鸿章B.林则徐C.刘永福D.左宗棠【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他)的远征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向“西域”的大举征伐。他本人把他的武功比隆于汉唐两代。……他为(这一地区)变成清朝的一个行省并使更多的汉族移民前往定居铺平了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保护了新疆后方广大的土地,D项正确;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林则徐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有“民族英雄”之称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刘永福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四川、陕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互保的区域实际包括了十三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表明A.地为督抚认清了清政府本质B.清政府统治实际上土崩瓦解C.部分督抚反对朝廷的基本政策D.清政府中央权威的极大下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东南互保中,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是中央集权削弱的体现,故D项正确;地方与中央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排除A;B项是在武昌起义后,排除B;材料强调地方的政策,并没有体现反对朝廷的政策,排除C。15.“江城首义起风雷,万里神州荡浊埃。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该诗描述的A.太平太国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因此D正确;ABC均与废除皇帝制不符,排除。故选D。16.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国内社会主要矛盾错综变化的必然结果”。以下属于五四运动爆发的内部因素的是①中国内部的政治黑暗腐败②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④工人阶级不断壮大逐渐成为革命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内部原因有,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败、民族意识觉醒、工人队伍不断壮大,①②④说法正确,B项正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上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外在因素,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7.下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①清末“新政”设立商部②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③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看出,1914年至1919年纺织业盈利有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同时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以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D项正确;这一时期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A、B、C项。故选D项。18.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其指导思想发生变化B.决定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C.在探索中己走向成熟D.对现实国情有了进一步认识【答案】D【解析】【详解】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有反帝反封的内容和要求,说明中共对现实国情有了进一步认识,D符合题意;中共一大和二大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依然是马克思主义,排除A;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排除B意;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中共在探索中走向成熟 的标志,排除C。19.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如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详解】1935年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故选择B项;A在江西,C在西藏,D在甘肃,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0.开启中华民族14年反抗日本侵略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答案】A【解析】【详解】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启了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历史,A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三者都与“14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21.“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据此判断,这场会战是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这场会战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可知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狂妄计划的是淞沪会战,A项正确;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百团大战都与“这场会战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 的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22.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方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如图是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这一战役是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台儿庄大捷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战役发生在华北地区,军队是中共的八路军,主要以破坏日军的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中共发动的百团大战,D项正确;A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战役,地点在上海,排除;B项是发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是国共合作的战役,排除;C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战役,地点在徐州地区,排除。故选D项。23.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耗时数天,转移物资和人员到四川,完成入川任务。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此事件的意义是A.民族工业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B.使日军速战速亡中国的计划破产C.为到来的持久抗战提供物质基础D.不利于沿海工业的整体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耗时数天,转移物资和人员到四川,完成入川任务”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从沿海迁往武汉的物资、企业又冒着战火迁往四川,这些工矿企业成为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了大批枪炮,为以后的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C;民族工业本来就不是平衡发展,抗日战争时期迁往四川等内地,发展更加不平衡,A错误;淞沪会战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机会破产,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企业和人员物资撤到内地对抗战的意义,不是强调对工业布局协调发展的影响,D错误。24.近代中国先烈们的不懈抗争和探索,为民族精神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下列精神按其产生先后排列准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长征精神③抗战精神④红船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1年中共成立、1934到1936年红军长征、1931到1945年中华民族抗战,对应产生了五四、红船、长征和抗战精神,其正确的产生顺序应该是①④②③,B选项符合题意;其他几个选项在时间排列上均有错误和混乱,ACD三项不符合题意。25.下图是关于解放战争的一副油画,对此幅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攻占总统府》A.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国共双方和谈再次破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放南京。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油画表现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克总统府。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期间,故排除B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在1946年,故排除C项;国共双方和谈再次破裂是在北平谈判中,故排除D项。解放南京,攻克总统府意味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故选A。26.新中国建立过程中,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改;在上海等大城市与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同时,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由于美国组成的“联合国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是A.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B.实现了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完全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抗美援朝等一系列的运动,从而使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就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排除A项;材料是巩固政权的措施,不是国民经济的恢复的措施,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27.早在1941年,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广大的国际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的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在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中,为团结更多国际朋友,明确提出该思想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中缅会谈C.亚非会议D.中印会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周恩来在参加亚非会议时明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圆满结束,故选C;其他会议均与“求同存异”无关,故排除ABD。28.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被称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的是A.一届政协B.中共八大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1956年,我国召开中共八大,会议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以及经济建设方针做出了正确分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故选B;1949年召开一届政协,排除A;“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左”倾错误,排除C、D。【点睛】29.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这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和华罗庚等英雄模范。这一时期是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和华罗庚等英雄模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出现的无私奉献的代表,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是材料中模范人物出现的时间,排除A、C、D项。故选B项。30.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得以成功脱贫致富B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新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C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推动中国开始出现股份制企业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并没有全部成功脱 贫致富;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新中国由此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但是中国开始出现股份制企业却是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却是在21世纪初。由此可知,B项正确,ACD错误。31.“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是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歌曲中的一句歌词。歌词中“花瓣开得繁盛”的主要原因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香港的自然资源丰富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区位优势的决定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纪念香港回归”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香港的成功回归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制度,故选C;A和台湾有关,排除;香港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排除B;区域优势并不是决定作用,排除D。32.某学者撰文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的消费观念变迁历程,伴随消费观念变迁的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的深刻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A.发展新兴工业取得了显著成效B.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C.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D.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答案】C【解析】【详解】勤俭节约说明物资匮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而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尤其是消费至上观念的出现,说明市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此可见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C正确;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与新兴工业发展无关,排除A;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人们消费观念之间无必然联系,排除B;我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不能导致人民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排除D。3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能够永葆活力,就是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分别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两次大会上?A.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五大B.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五大C.中共三大和中共七大D.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4月到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道路有了思想指导;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B符合题意;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故A不合题意;中共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故C不合题意;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D不合题意。34.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判断。进入新时代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发生改变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行动指南④将实现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①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改变,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或④的A、C、D项。35.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智能和中国方案是A.成立联合国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设立亚投行D.开展全方位对外交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项正确;联合国是1945年在美国成立的,排除A项;亚投行是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多边金融机构,排除C项;全方位外交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外交新思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3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材料二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絝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冑,《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1)指出《汉书》是哪种类型史料?根据材料一,概述你对刘贺帝位被废的认识。(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对刘贺的评价是“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要求:结合材料二内容,从史料与历史研究的角度进行说明。)【答案】(1)类型:史书,文献史料。认识:刘贺入朝后行为处事不遵守礼仪规则,引起群臣不满并联名上奏,最终帝位被废。(2)理解:材料二中仅凭现有的出土文物来推翻《汉书》中记述刘贺的观点不够客观,证据不够充分,出土文物还要与其他史料互证得出结论。【解析】【详解】(1)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书》是史书,文献史料。认识:根据材料“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可知,刘贺入朝后行为处事不遵守礼仪规则,引起群臣不满并联名上奏,最终帝位被废。(2)理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仅凭现有的出土文物来推翻《汉书》中记述刘贺的观点不够客观,证据不够充分,出土文物还要与其他史料互证得出结论。37.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阅读“近现代主要历史时期年代尺”,回答问题。 概述ABCD四个历史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并综观上述四个历史时期,概括我国1921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答案】特征: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是社会主义初期阶段;D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趋势:从国家独立、富强、民族解放及复兴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详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至1949年,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1年至1945年,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1956年至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1978年后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趋势: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国家独立、富强、民族解放及复兴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8~2022年改革开放大事年表(部分)时间重大事件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2年肯定包产到户;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提出“中国梦”;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服役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21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2年北京第24届冬奥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某一时段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并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斐然;祖国统一大业迈出坚定步伐;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智慧与力量,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大踏步前进。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详解】根据“1978~2022年改革开放大事年表”可得出论题为走过辉煌四十载。论述时,主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影响进行概括。最后再进行总结,得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能力与担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11 18:30: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1.6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