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天津一中2022-2023-1高一年级期末历史学科模块质量调查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美食中国》这个节目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节目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者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仰韶文化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居民开始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没有掌握水稻种植技术,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没有掌握水稻种植技术,排除B项;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黄河中游一带不适合水稻种植,排除D项。故选C项。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领导者要做出榜样的重要性。这一言论出自()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领导者要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与孔子提出“为政以德”思想吻合,材料的这句话出自《论语》,B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韩非子主张领导者加强君主权力,运用法、术、势来控制大臣,排除C项;墨子主张“节用”“兼爱”等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为商鞅变法时县及以下户籍管理的组织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鞅变法()A.激化了阶级矛盾B.加强了地方统治 C.瓦解了宗法制度D.扩大了统治区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时期,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亭,亭以下设邮,邮以下设里,里以下设什,什以下设伍,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中的户籍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了地方统治,与激化了阶级矛盾、瓦解了宗法制度、扩大了统治区域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4.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秦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A.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C.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D.制定完备严苛法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反映了秦朝有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其原因在于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材料要求的是中央强有力的原因,“思想专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排除A项;“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不属于中央强大的原因,排除C项;“制定完备严苛法律”和中央强大无法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5.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加强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联系,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于这条古代重要的商路,观察如图,其中重要地理名词标注错误的是()A.长安B.阴山C.敦煌D.葱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丝绸之路主要路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故B是河西走廊,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A是长安,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 是敦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是葱岭,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6.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该图直观反映出该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逐步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加强C.南北政权对峙D.政局动荡不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的更迭,直观的体现出由南北方的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排除B项;南北政权的对峙只是这一时期的短暂阶段,排除C项;政局动荡不安只是这一时期北方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7.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边疆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吴、契丹、突厥、吐番、南诏力量越来越强大,原来的边防制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唐代在边疆战略要地A.推行都县制B.普遍设置节度使C.实行推恩令D.大量增设转运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日益严峻的边防危机,唐朝在边疆战略要地普遍设置节度使,B项正确;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排除C项;转运使是在宋朝时期设置的,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8.《资治通鉴》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傜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A.扩大了收税的对象B.简化了税收名目C.加强对农民的控制D.增加了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实行后,“租庸调、杂徭悉省”“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等,反映出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两税法扩大了收税的对象,排除A项;两税法放松而非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两税法的实行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B项。 9.北朝贾思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A.顺应自然,遵循规律B.提高农业生产技术C.增加投入,扩大生产D.强化土地资源开发【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强调的是农业生产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时生产,A项正确;材料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增加投入及强化土地资源开发的说法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0.关于隋朝,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及“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B.隋朝对后世影响深远C.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隋朝虽然存在时间短促,但国计富足,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容忽视,故B项正确;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不违背时代潮流,故A项错误;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具有开创性,制度虽不成熟,但不能说是制度腐败,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隋朝灭亡的原因,故排除D项。故选B项。11.元朝突破了以前按照山川自然地形划分政区的传统做法,人为地将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这一变化A.激化了国内民族矛盾B.削弱了中央集权C.顺应了现实政治需要D.导致了冗官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信息“将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可知,该变化有利于削弱地方传统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专制统治,C项正确,排除B项;A项与四等人制度的推行有关,排除;D项与宋朝的分化事权有关,排除。故选C项。12.唐代奴婢地位低下,身份世袭,其日常生活不能脱离主人的管束和监督;宋代“奴婢”之名被人力、女使所代替,他们大多通过缔结契约的方式,与雇主结成定期的雇佣关系。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社会成员地位平等B.人身依附关系削弱C女性政治地位上升D.雇佣劳动已经普及【答案】B【解析】【详解】与唐代世袭奴婢相比,宋代的“奴婢”多通过契约方式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这种变化使得奴婢对于雇主的依附性减弱,B项正确;奴婢依附性减弱意味着社会成员地位有平等的趋势,但不等于社会成员地位已经实现了平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女性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D项错在“普及”,排除D项。故选B项。13.北宋末年,国家人口户数增长到2088万,按照每户5口左右推算,国家实际人口数超过1亿。北宋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国家实现统一B.农业发展成就突出C.商品经济居于主导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发展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因此北宋人口得以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业发展成就突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国家没有实现统一,这时期具有很多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因此这不是北宋时期户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时期,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没有居于主导,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在明中后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4.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词从士大夫的樽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技艺——小唱。这反映了宋代文学发展趋势是()A.文人化B.平民化C.职业化D.自由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词从士大夫的樽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技艺——小唱。”可知,反映了宋代文学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与文人化、职业化和自由化的说法无关,排除ACD。故选B项。15.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指定广州、宁波、漳州、云台山四地为通商口岸,进行中外贸易。1757 年,乾隆颁布《防范外夷规条》,关闭了宁波等三口,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清廷外贸政策的这一变化A.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进程C.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D.成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清政府从四口通商改一口通商,实际上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这成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D项正确;鸦片战争前依然是闭关锁国,但是白银大量外流,排除A项;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排除B项;闭关锁国政策和加强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6.乾隆五十八年(1797年),清廷颁布《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达赖、班禅及各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亲临监视下,集众喇嘛采取“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一章程的颁布()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B.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C.说明驻藏大臣地位最高D.消除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决策者”“集众喇嘛采取‘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可知,《钦定西藏章程》规定清政府派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并实行“金瓶挚签”制度,这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无法体现民族平等的原则,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排除C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7.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已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商品经济发展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商品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扩大化的影响,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世俗小说,C项正确;白话文流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与文学素材日益丰富无关,排除B项;思想控制严密不利于文学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8.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A.倡导为政以德B.主张天下共主C.提倡工商皆本D.反对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D项正确;ABC项与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这的主旨不符合,排除ABC项。故选D项。19.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C.开放通商口岸D.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可知,这一特权涉及到法律审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权指的是领事裁判权,D项正确;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开放通商口岸与材料中的司法审判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0.19世纪70年代,社会上出现了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此类型企业的创办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B.强化国家的监察职能C.有利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D.突破了学习西方器物的局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是为了“求富”,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与国家的监察职能关系不大,排除B项;并没有突破学习西方器物的局限,排除D项。故选C项。21.1899年2月,美、英达成协议,美国允许英国投资中国的粤汉铁路,英国允许美国投资铁路。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的工具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C.西方列强扩大对华的商品输出D.英美积极促成中国近代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英勾结攫取中国铁路利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表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 项正确;《辛丑条约》的签署标志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的工具,排除A项;列强在华投资修筑铁路,属于资本输出,排除C项;美英侵害了中国修筑铁路的权益,阻碍中国的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B项。22.《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保留了大部分变法措施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D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其变法措施基本被废除,排除B项;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推翻君主专制,排除C项。故选D项。23.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突出反映辛亥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C.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从革命派被视为“乱臣贼子”到有人恢复帝制“天下共击之”的变化,之后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都遭到了人民反对,说明辛亥革命解放了人民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项正确;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帝国主义,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三大改造之后民主革命任务才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24.下图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这表明当时A.传统习俗遭到彻底否定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等级观念日趋淡化D.戊戌变法推动了移风易俗【答案】C 【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可以看出原来的“奴才、老爷”的称呼逐渐被“先生”所取代,反映了社会等级观念日趋淡化,体现出一定的平等色彩,C项正确;“彻底否定”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习俗的变化,排除B项;戊戌变法在19世纪已经失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5.1916年,一位思想家写下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已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篇文章,最有可能发表在A.《时务报》B.《新青年》C.《新申报》D.《革命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916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已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该思想家期待民众觉悟以巩固共和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发动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以启发民众,B项正确;《时务报》是梁启超等人创办的刊物,宣传维新思想,排除A项;1916年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刊物是《新青年》,排除C项;《革命军》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邹容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26.191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宣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A项,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B项,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主革命性质没有再发生改变,排除;C项,题干并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排除。27.1927-1937年,中国工业设备的进口值总计达5亿元,在些轻工业如棉纺织品、面粉制品、钟表等领域还是出现了颇大的进展。这是在() A.满清政府统治末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1927-1937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1912年清朝灭亡,排除A项;1927年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28.1921年11月,毛泽东在《劳工周刊》上撰文提出:“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于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其在于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这说明当时的毛泽东()A.号召工人联合打破旧世界B.看到工农联合革命的必要性C.对苏俄革命道路深信不疑D.强调城市武装暴动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于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其在于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可知,毛泽东主张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谋取根本的利益即打破旧世界、夺取政权,A项正确;材料中毛泽东强调的是工人阶级的团结,不是工农联合,排除B项;材料号召工人团结斗争打破旧世界,并未涉及对苏俄革命道路深信不疑,排除C项;材料中毛泽东没有强调城市武装暴动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29.1927年12月,中共中央获知毛泽东在井冈山行动后,去信朱德指示“你们应确实联络,共同计划发动群众以这些武力造成割据的暴动局面,建成工农兵代表会议”。这一指示()A.发扬了“党内合作”的优良传统B.贯彻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C.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D.利于推广井冈山会师的经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你们应确实联络,共同计划发动群众以这些武力造成割据的暴动局面,建成工农兵代表会议”可知,这一指示强调中共发动群众形成割据的暴动局面,建立工农政权,这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实践的发展,C项正确;党内合作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材料涉及的是发动工农群众,不是“党内合作”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村包围城市的信息,排除B项;井冈山会师是在1928年4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0.井冈山时期,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党的正确领导D.根据地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是核心,为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B正确;武装斗争是保证而非基础,排除A;党的正确领导是前提,排除C;根据地建设是在土地革命基础之上的,排除D。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材料三: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对“夷”的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其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落,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答案】(1)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本质:抵御外国的侵略。(2)方法:先购买,再仿造。目的: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实行君主立宪制。进步:开始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4)由盲目排外到主动学习;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小问1详解】认识:根据材料“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知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本质:根据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可知抵御外国的侵略。【小问2详解】方法:根据材料“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知先购买,再仿造。目的: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的目的可知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小问3详解】重要:根据材料“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可知实行君主立宪制。进步:根据所学可知开始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小问4详解】趋势:根据所学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可知由盲目排外到主动学习;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2.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他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整体的象征。”材料二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 (1)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如何结束的?(2)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签订于南京。请列举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的与南京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其它历史事件。(至少两例)(3)材料三图中会议召开于哪一年?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呢?(4)材料四图中历史事件爆发的背景是?这次事件的历史影响是什么?(5)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遵义会议的重要历史地位?【答案】(1)标志:军机处。结束: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清朝君主专制统治。(2)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推翻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中华民国历史结束。(3)1924年。意义: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任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有了明确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有力地促进了革命的发展,国民革命的高潮迅速掀起。(4)背景:国共革命失败,国民党右派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5)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启党独立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挽救了党,挽救了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解析】【小问1详解】标志: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结束: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从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结束来举例。【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可知,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意义:结合所学从国民党的变化、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等角度分析。【小问4详解】背景:根据材料四及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国民党右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影响:结合所学从武装反抗国民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建立人民军队等角度分析。【小问5详解】结合所学从毛泽东、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角度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25 19:40: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473.6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