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0607项目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特色,将之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研究。以中国诗和西方诗为例,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有趣的同点和异点。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虽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杀。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诗的精华便已剥夺大半。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近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定为爱情诗。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殊不知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就不同,恋爱在古代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中国叙人伦的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许多西方诗人虽亦以交谊著,但他们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多种原因。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第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较低。夫妇恩爱常起于伦理观念,事实上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加之中国社会理想侧重功名事业,“随着四婆裙”在儒家视为耻事。第三,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像隋炀帝、李后主这样的风流天子都为世所诟病。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些人生哲理和宗教情操。 中国诗人并非不能深于情。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长于“慕”,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总观全体,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摘编自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中忠君爱国之情与男女爱情常融为一体,故而不少注诗词者将爱情诗当作忠君爱国诗来诠释,或者相反。B.中国古代诗人之间的友谊可以从他们的诗歌中得到印证,西方诗人之间的情谊则不能从他们的诗作中找到印证。C.“西诗以深刻胜”,这与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有关,就连他们的爱情诗中,也融入了人生哲理和宗教情操。D.与西方爱情诗的情趣有别,中国古代爱情诗主要写惜别悼亡之事,情感深挚悲怨,风格则以委婉简隽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关涉人伦的诗为考察、研究的对象,在比较中揭示了中西方诗歌在“叙人伦”上的异同,展现了开阔的视野。B.文中以爱情诗为比较的重点,从社会情态与伦理思想的差别着眼,剖析了爱情诗在中国不如西方重要的原因。C.文章指陈“桑间濮上”受人鄙视,李后主等风流天子也为世所诟病的例证,来论证东西方恋爱观的巨大差距。D.文章列举西方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学问情趣可与男子欣合的事实,目的在于证明中国女性地位低下,有待提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误将爱情诗当成了讽刺时事之作。B.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属酬唱之作,可以作为中国文人轻视仕宦羁旅而重视友朋交谊的佐证。C.北宋词人柳永曾四次落第,追求功名无望,于潦倒悲愤中写下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这样直陈声色的词句。D.李清照《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离别相思之情,是中国爱情诗中“怨”的典型。【答案】1.C2.D3.B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国诗中忠君爱国之情与男女爱情常融为一体”错,忠君爱国诗与男女情爱诗在中国诗中也是两类不同的诗,只不过注诗词者常作牵强附会的理解,将二者混为一谈。B.“西方诗人之间的情谊则不能从他们的诗作中找到印证”错,原文第二段说“他们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但并非没有。D.“中国古代爱情诗主要写惜别悼亡之事”错;原文末段说中国爱情诗中“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而不是说主要写惜别悼亡之事。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文章列举西方女子受教育程度和学问情趣可与男子欣合的事实,论证目的不在于“证明中国女性地位低下,有待提升”,而在于通过对比,说明在中国男女“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故而恋爱和爱情诗的地位也不如在西方那么重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轻视仕宦羁旅”错。刘禹锡此诗的前两联,对长期谪居蛮荒之地、归来人事全非的沉痛之情有深沉的抒写,故不可下“轻视仕宦羁旅”的断语。原文第三段说“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从中也得不出“轻视”的结论。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8日,《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首个详细的新冠病毒包膜蛋白的原子级模型。新冠病毒包膜蛋白与其刺突蛋白一起存在于病毒的外膜上,帮助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组装新颗粒。早期研究表明,包膜蛋白在劫持人类蛋白质以促进病毒释放和传播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们推测,包膜蛋白通过一定方式破坏了肺细胞的连接。该模型展示了新冠病毒包膜蛋白与维持肺部黏膜所必需的一种名为PALS1的人类肺细胞连接蛋白结合,将PALS1蛋白从它们通常的保持肺细胞连接紧密的工作中“拉”出来,破坏肺细胞的连接,从而导致肺部损伤。当肺细胞连接被新冠病毒破坏时 ,免疫细胞会试图修复损伤,释放被称为细胞因子的小蛋白。这种反应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炎症,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和随后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损伤削弱了细胞间的联系,病毒可能更容易从肺部逃逸,并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肝脏、肾脏和血管等器官。研究新冠病毒蛋白和PALS1蛋白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可以帮助寻找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疾病药物,也有助于科学家追踪新冠病毒等病毒是如何进化的。(摘编自《科技日报》,2021年6月9日)材料二:2022年12月26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式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2023年1月8日起,“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始终以调查研究、顺应民意为重要前提,汇聚专家智慧、广纳基层建议、倾听民众呼声,做到实事求是,谨慎决策。国家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诊疗方案,随着条件的逐步具备相继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新十条优化措施,制定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方案。“甲管”变“乙管”,调整的只是管的等级,国家先后出台文件加强防控指导和医疗保障,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加强农村疫情防控,降低重症发生风险,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我们始终把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的价值理念,始终是战略主动和战略定力的力量源头。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继续科学优化防疫措施,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为经济稳定复苏打下坚实基础。(摘编自《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人民日报》,2023年1月8日)材料三: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公众如何开展心理调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给出建议。未知的结果是导致焦虑产生的根本,获取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慌。“居家是一个短期的、突发的应激事件,不太可能是长期的。”杨甫德说,在明确这一认知后,就要为短期的居家做好设计和安排。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就不会轻易被病毒感染。如果确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压力反应十分正常,从心理调适的角度,我们需要对现实作出主动适应。杨甫德表示,如果自我调适情绪效果不佳,还可以通过特定渠道寻求帮助和支持,如果依然不能缓解心理问题,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就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摘编自《专家:不必有新冠恐慌》,《北京日报》,2022年12月10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冠病毒包膜蛋白原子级模型创建,证实了科学家关于包膜蛋白在病毒释放和传播方面起关键作用的 猜想。B.新冠病毒破坏肺细胞间连接损伤肺部,一旦从肺部经血液传播出去,可攻击人体肝脏、肾脏和血管等器官。C.人体免疫细胞为修复新冠病毒造成的损伤需要释放小蛋白,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引发炎症从而危及生命。D.新冠病毒感染会带来身体上的疾病,也可能造成心理问题,正确应对需要掌握科学知识和信息,学会主动适应。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冠病毒感染防控重心转向后,仍需要进行新冠病毒研究,以寻找治疗药物和追踪病毒进化,呵护民众健康。B.持续更新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是牢固掌握战略主动权,保持战略定力的生动体现。C.当下疫情防控不再强调防感染,而是转为在保障医疗资源、防控重点区域、降低重症风险等方面发力。D.感染新冠病毒是由于个体外出时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失当,因此维护身体健康的首要责任在自己。6.我国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的做法给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哪些启示?请根据材料作简要说明。【答案】4.A5.D6.(1)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保持战略主动和战略定力。(2)优化防疫措施,谨慎调整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3)发展生物科技,加强医药研发,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4)重视心理调适,提升防护意识,完善全面救治体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证实了科学家关于包膜蛋白在病毒释放和传播方面起关键作用的猜想”错误。由原文“科学家们推测,包膜蛋白通过一定方式破坏了肺细胞的连接。该模型展示了新冠病毒包膜蛋白与维持肺部黏膜所必需的一种名为PALS1的人类肺细胞连接蛋白结合,将PALS1蛋白从它们通常的保持肺细胞连接紧密的工作中‘拉’出来,破坏肺细胞的连接,从而导致肺部损伤”可知,新冠病毒包膜蛋白的原子级模型证实的是科学家关于“包膜蛋白通过一定方式破坏了肺细胞的连接”的推测。故选A。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感染新冠病毒是由于个体外出时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失当”错误。由原文“只要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就不会轻易被病毒感染”可知,个体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并不意味不被感染,感染新冠病毒的原因多样。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我们始终把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的价值理念,始终是战略主动和战略定力的力量源头”可知,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保持战略主动和战略定力。由原文“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始终以调查研究、顺应民意为重要前提,汇聚专家智慧、广纳基层建议、倾听民众呼声,做到实事求是,谨慎决策”“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知,优化防疫措施,谨慎调整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由原文“研究新冠病毒蛋白和PALS1蛋白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可以帮助寻找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疾病药物,也有助于科学家追踪新冠病毒等病毒是如何进化的”“国家先后出台文件加强防控指导和医疗保障,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加强农村疫情防控,降低重症发生风险,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可知,发展生物科技,加强医药研发,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由原文“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就不会轻易被病毒感染。如果确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压力反应十分正常,从心理调适的角度,我们需要对现实作出主动适应”“如果自我调适情绪效果不佳,还可以通过特定渠道寻求帮助和支持,如果依然不能缓解心理问题,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就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可知,重视心理调适,提升防护意识,完善全面救治体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云致秋行状汪曾祺我认识致秋时,他差不多已经死过一次。肺病。很严重了。医院通知了剧团,剧团的办公室主任上他家给他送了一百块钱。云致秋明白啦:这是让我想叫点什么吃点什么呀!—— 吃!涮牛肉,一天涮二斤。致秋把一百块钱牛肉涮完了,上医院一检查,你猜怎么着:好啦!大夫直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致秋说:“我的火炉子好!”他说的“火炉子”指的是消化器官。当然他的病也不完全是涮牛肉涮好了的,组织上还让他上小汤山疗养了一阵。致秋说:“还是共产党好啊!要不,就凭我,一个唱戏的,上小汤山,疗养——姥姥!”肺病是好了,但是肺活量小了。上一趟四楼,到了二楼,他总得停下来,摆摆手,意思是告诉和他一起走的人先走,他缓一缓,一会就来。就是这样,他还照样到楼梓庄参加劳动,上井冈山去体验生活,什么也没有落下。致秋一辈子走南闯北,跑了不少码头,搭过不少班;他还是北京解放后戏曲界第一批入党的党员。解放,对于云致秋,真正是一次解放,他的翻身感是很强烈的。唱戏的不再是“唱戏低”了,不是下九流了。他一辈子傍角儿。他和挑班的角儿关系处得不错,但他毕竟是个唱二旦的,不能和角儿平起平坐。“是龙有性”,角儿都有角儿的脾气。角儿今天脸色不好,全班都像顶着个雷。入了党,致秋觉得精神上长了一块,打心眼儿里痛快。“从今往后,我不再傍角儿!我傍领导!傍组织!”致秋后来当了一任排练科长。排练科是剧团最敏感的部门。一个演员接连排出几出戏,观众认可了,噌噌噌,就许能红了。几年不演戏,本来有两下子的,就许窝了回去。给谁排啦,不给谁排啦;派谁什么角色啦,讨俏不讨俏,费力不费力,广告上登不登……剧团到处嘁嘁喳喳,交头接耳,咬牙跺脚,两眼发直,整天就是这些事儿。排练科长,官不大,权不小。权这个东西是个古怪东西,人手里有它,就要变人性。说话调门儿也高啦,用的字眼儿也不同啦,神气也变啦。因此,两任排练科长,没有不招恨的。云致秋当了两年排练科长,风平浪静。他排出来的戏码,定下的“人位”(戏班把分派角色叫做“定人位”),一碗水端平,谁也挑不出什么来。有人给他家装了一条好烟,提了两瓶酒,几斤苹果,致秋一概婉词拒绝:“哥们!咱们不过这个!我要不想抽您那条大中华,喝您那两瓶西凤,我是孙子!可我现在在这个位置上,不能让人戳我的脊梁骨。您拿回去!”那时候名演员哪有工夫教戏呀?他们大都有一个没有嗓子可是戏很熟的大徒弟当助教。外地的青年演员来了,在北京住个把月,跟着大师哥学一两出本门的戏,由名演员的琴师说说唱腔,临了,走给老师看看,老师略加指点,说是“不错!”这就高高兴兴地回去,在海报上印上“XXX老师亲授”字样,顿时身价十倍,提级加薪。致秋爱教戏,教戏有瘾,也会教。有的在北京、天津、南京已经颇有名气的演员,有时还特意来找致秋请教。不管哪一出,他都能说出个幺二三,官中大路是怎样的,梅在哪里改了改,程在哪里走的是什么,简明扼要,如数家珍。单是《长坂坡》的“抓帔”,我就见他给不下七八个演员说过。只要高盛麟来北京演出《长坂坡》,给盛麟配戏的旦角都得来找致秋。他教戏还是有教无类,什么人都给说。连在党委会工作的小梁,他都愣给她说了一出《玉堂春》,一出《思凡》。有一个演员嗓音缺乏弹性,唱不出“擞音”,声音老是直的,他恨不得钻进她的嗓子,提喽着她的声带让它颤动。好不容易,有一天,这个演员有了一点“擞” ,云致秋大叫了一声:“我的妈呀,你总算找着了!”致秋一天三班,轮番给几位接班人说戏,每说一个“工时”,得喝一壶开水。他教学生不收礼,不受学生一杯茶。剧团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老师来教戏,学生得给预备一包好茶叶。先生把保温杯拿出来,学生立刻把茶叶折在里面,给沏上,闷着。有的老师就有一个杯子由学生保存,老师来到,茶已沏好。致秋从不如此,他从来都是自己带着一个“瓶杯”——玻璃水果罐头改制的,里面装好了茶叶。他倒有几个很好看的杯套,是女生用玻璃丝编了送他的。“致秋教戏有瘾。他也会教,说得都是地方,能说到点子上。——他会得多,见得也多。”他的老伴忽然死了,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老伴火化了,他也就被送进了医院。我因事到南方去转了一圈,回来时,听小梁说:“云致秋死了。”“什么病?”“他的病多了!前一阵他觉得身体好了些,想到戏校上班。别人劝他再休息休息。他弄了一架录音机,对着录音机说戏,想拿到戏校给学生先听着。接连说了五天,第六天,不行了。”团里给致秋开了追悼会。论演员,不过是二路;论职务,只是办公室副主任和戏校教员。一个小礼堂,稀稀落落地站了不满半堂人。戏曲界的名人,致秋的“生前好友”、甚至他教过的学生,很多都没有来。来的都是剧团的一些老熟人。我坐在回去的汽车里,听见一个演员说了一句什么笑话,车里一半人都笑了起来。不禁想起陶渊明的《拟挽歌辞》:“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致秋死后,偶尔还有人谈起他:“致秋人不错。”一个人死了,还会有人想起他,就算不错。(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剧团给云致秋送钱和组织他去疗养,体现了新社会对普通戏曲演员的关心重视,这也为下文云致秋“傍”的对象变化做了铺垫。B.云致秋身份普通,他死后参加追悼会的大多为“老熟人”,心态也比较放松,说明大家记得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世相人情。C.文中“我”既是文章的叙述者,又是云致秋平凡一生的见证者,这一特殊的叙事视角使云致秋的“行状”看起来更真实可信。D.文章语言口语化、地方化,画面感很强,“他恨不得钻进她的嗓子,提喽着她的声带让它颤动”一句,生动形象,让人忍俊不禁。8.“行状”是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请结合原文对云致秋这一人物作简要分析。9.有评论家认为,“汪曾祺的小说有明显的的散文化倾向”,请结合本文对此加以分析。【答案】7.C8.①乐观豁达。身患重病却依然热爱生活、努力工作,与人交流幽默风趣。②知恩图报。尽管职务不高、身份普通,但他以勤奋敬业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 ③乐教善教。在行内影响很大,不管哪一出戏,他教起来简明扼要,如数家珍。④正直善良。当排练科长不收演员的礼品,教学生不受学生一杯茶。9.①文章较少矛盾冲突,不重情节,叙述自然随意,描写了普通人云致秋的的常态人生;②文章展现出一幅当时戏曲行业的工作生活画卷,京味风俗色彩浓厚;③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富于变化,独具韵味,意蕴深远,启人深思。【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又是云致秋平凡一生的见证者”错误。文章开头点明“我认识致秋时,他差不多已经死过一次”,说明作者并非云致秋一生的见证者。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乐观豁达。结合“肺病是好了,但是肺活量小了。上一趟四楼,到了二楼,他总得停下来,摆摆手,意思是告诉和他一起走的人先走,他缓一缓,一会就来。就是这样,他还照样到楼梓庄参加劳动,上井冈山去体验生活,什么也没有落下”可知,身患重病却依然热爱生活、努力工作,与人交流幽默风趣。知恩图报。结合“云致秋当了两年排练科长,风平浪静。他排出来的戏码,定下的‘人位’(戏班把分派角色叫做‘定人位’),一碗水端平,谁也挑不出什么来。有人给他家装了一条好烟,提了两瓶酒,几斤苹果,致秋一概婉词拒绝:‘哥们!咱们不过这个!我要不想抽您那条大中华,喝您那两瓶西凤,我是孙子!可我现在在这个位置上,不能让人戳我的脊梁骨。您拿回去!’”可知,尽管职务不高、身份普通,但他以勤奋敬业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乐教善教。结合“致秋爱教戏,教戏有瘾,也会教。有的在北京、天津、南京已经颇有名气的演员,有时还特意来找致秋请教。不管哪一出,他都能说出个幺二三,官中大路是怎样的,梅在哪里改了改,程在哪里走的是什么,简明扼要,如数家珍”可知,在行内影响很大,不管哪一出戏,他教起来简明扼要,如数家珍。正直善良。结合“有人给他家装了一条好烟,提了两瓶酒,几斤苹果,致秋一概婉词拒绝:‘哥们!咱们不过这个!我要不想抽您那条大中华,喝您那两瓶西凤,我是孙子!可我现在在这个位置上,不能让人戳我的脊梁骨。您拿回去’”可知,当排练科长不收演员的礼品;结合“他教学生不收礼,不受学生一杯茶。剧团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老师来教戏,学生得给预备一包好茶叶。先生把保温杯拿出来,学生立刻把茶叶折在里面,给沏上,闷着。有的老师就有一个杯子由学生保存,老师来到,茶已沏好。致秋从不如此,他从来都是自己带着一个‘瓶杯’——玻璃水果罐头改制的,里面装好了茶叶” 可知,教学生不受学生一杯茶。【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先写致秋得肺病好了后继续参加工作,然后写他担任排练科长,勤奋敬业,不收演员的礼品,再写他爱教戏,教戏有瘾。文章较少矛盾冲突,不重情节,叙述自然随意,描写了普通人云致秋的的常态人生;结合“致秋后来当了一任排练科长。排练科是剧团最敏感的部门。一个演员接连排出几出戏,观众认可了,噌噌噌,就许能红了。几年不演戏,本来有两下子的,就许窝了回去。给谁排啦,不给谁排啦;派谁什么角色啦,讨俏不讨俏,费力不费力,广告上登不登……剧团到处嘁嘁喳喳,交头接耳,咬牙跺脚,两眼发直,整天就是这些事儿”可知,叙述了排练科的日常工作;结合“致秋爱教戏,教戏有瘾,也会教。有的在北京、天津、南京已经颇有名气的演员,有时还特意来找致秋请教。不管哪一出,他都能说出个幺二三,官中大路是怎样的,梅在哪里改了改,程在哪里走的是什么,简明扼要,如数家珍”可知,教别人戏曲。文章展现出一幅当时戏曲行业的工作生活画卷,京味风俗色彩浓厚;结合“他恨不得钻进她的嗓子,提喽着她的声带让它颤动”可知,语言口语化、地方化,生动形象,画面感很强;结合“哥们!咱们不过这个!我要不想抽您那条大中华,喝您那两瓶西凤,我是孙子!可我现在在这个位置上,不能让人戳我的脊梁骨。您拿回去”可知,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富于变化,独具韵味,意蕴深远,启人深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刃,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则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咎犯申其左臂而诎指曰:“便游赭画,不峻城阙;柱梁衣绣,士民无褐;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秣;近臣不敢谏,远臣不敢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除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简公曰:“田常与宰予,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相攻虽叛而危之,不可。愿君去一人。”简公曰:“非细人之所敢议也。”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贼简公于朝。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故忠臣之言,不可不察也。”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哉?”晏子对曰:“ 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帏幕。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距而不入者哉?”(节选自《说苑·正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B.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C.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D.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与“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B.“不治城郭”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C.“咎犯申其左臂”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申”字含义不同。D.“非细人之所敢议也”与“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两句中的“细”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继位,不理朝政,苏从冒死向楚庄王进谏。庄王割断悬挂鼓钟的绳子,采纳苏从的建议,第二天苏从被拜为国相。B.晋平公喜好声乐,增收赋税,咎犯列举多点理由进行劝说。晋平公听后觉得有理,就废除声乐,与咎犯一起治理国政。C.诸御鞅认为田常和宰予相互憎恨会危害国家,建议齐简公除掉其中一人。后来田常果然杀人。简公感叹要详察忠臣之言。D.景公施政严酷且认为这不会妨害治国理民,晏子则认为这会导致臣子变成聋子和哑巴,闭塞言路,严重影响国家治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柱梁衣绣,士民无褐;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秣;近臣不敢谏,远臣不敢达。(2)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距而不入者哉?【答案】10.C11.B12.D 13.(1)(君王宫殿的)梁柱上都裹着锦绣,士人和百姓却没有粗布短衣;老百姓面带肌容,但君王的马却有粮食吃;亲近的大臣不敢劝谏,疏远的臣子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2)治理天下的人,不只是用一个人的话(所能奏效的),(别人的进言)本来也有接受了暂时不用的情况,但哪里有拒绝而不采纳的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楚庄王成为君主后,三年不管理朝政,还在国内下令说:“有劝谏的人就一定要处死,绝不饶恕!”。苏从(听了这个消息后)说道:“身处君王高贵的爵位,享受着君王提供的丰厚待遇,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不劝谏他的国君就是不忠。”于是他入宫进谏。“三年”是“不听朝”的具体时间,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君之厚禄”做“食”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不是”的意思。句意:王室的臣子刚正忠直,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B.“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不治城郭”中“治”的意思是“修整”,“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治”的意思是“惩处”。句意:却不修整城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C.通“伸”;反复申述。句意:咎犯伸出他左臂而弯曲手指说。/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D.见识浅陋;细微。句意:这不是见识短浅的人应该议论的事情。/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晏子则认为这会导致臣子变成聋子和哑巴”错误。由原文“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可知,处理朝政严酷,那臣下就不敢说话了;臣下不敢说话,那么君王就什么也听不到了。臣下不敢说话,就叫做哑巴,君主听不到下情,就叫做聋子。上聋下哑,那么不是妨害治理国家又是什么呢?由此可知,不是“晏子则认为这会导致臣子变成聋子和哑巴”,而是“晏子则认为这会导致君王变成聋子,臣子变成哑巴”。故选D。【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衣”,名词用作动词,裹着;“士民”,士人和百姓;“褐”,粗布短衣;“粟秣”,粮食;“达”,表达自己的意见。(2)“固”,本来;“不用”,暂时不用的情况;“恶有”,哪里有;“距”,拒绝。参考译文:《周易》上说“王室的臣子刚正忠直,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作臣子的刚正忠直迎着困难去劝谏他的君主的原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看见君主有过失而不劝谏,是忽视君主的危亡。楚庄王成为君主后,三年不管理朝政,还在国内下令说:“有劝谏的人就一定要处死,绝不饶恕!”。苏从(听了这个消息后)说道:“身处君王高贵的爵位,享受着君王提供的丰厚待遇,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不劝谏他的国君就是不忠。”于是他入宫进谏。苏从说道:“我听说好走正道的人资助多,好享乐的人沉迷多,好走正道的人粮食(好处)多,好享乐的人败亡多;楚国的灭亡没有几天了,我冒死罪来告诉大王。”楚庄王说道:“很好!”。随即左手拉着苏从的手,右手抽出护身的短刀,割断悬挂鼓钟的绳子,第二天就拜苏从为国相。晋平公喜好音乐,增加赋税征收,却不修整城邑,并且说:“有敢劝谏的人处死刑。”都城的人都为此而忧虑。有一个名叫咎犯的人求见。咎犯伸出他的左臂而弯曲手指说:“君王所游之处全是雕梁画栋,但城墙门楼不得完善;君王宫殿梁柱都裹着锦绣,而士人和百姓却没有粗布短衣;老百姓面带肌容,但君王的马却有粮食吃;亲近的大臣不敢劝谏,疏远的臣子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平公说:“说得好。”于是撤去钟鼓,废除声乐,和咎犯一同治理国政。齐简公有个臣子名叫诸御鞅,他谏简公说:“田常与宰予这两个人互相憎恨,我担心他们会相互攻杀。相互攻杀产生叛乱会危害国家,不能这样,希望你除去一个人。”齐简公说:“这不是见识短浅的人应该议论的事情。”没过多久,田常果然在宫庭攻杀宰予,在朝廷伤害简公,简公长叹一声说曰:“我不听御鞅的话才造成这样的祸患。所以忠臣的话,不可不详察。”晏子问齐景公说:“处理朝政严酷吗?”景公说:“处理朝政严酷,那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妨害呢?”晏子回答说:“处理朝政严酷,那臣下就不敢说话了;臣下不敢说话,那么君王就什么也听不到了。臣下不敢说话,就叫做哑巴,君主听不到下情,就叫做聋子。上聋下哑,那么不是妨害治理国家又是什么呢?再说集合微小的豆子小米来装满粮仓;汇合稀疏的丝缕做纬线,就能织成帷幕。泰山高大,不是仅靠一块石头,而是从低处堆积然后才变得高大。治理天下的人,不只是用一个人的话(所能奏效的),(别人的进言)本来也有接受了暂时不用的情况,但哪里有拒绝而不采纳的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明府之任海南(唐)皮日休五羊城在蜃楼边,墨绶垂腰正少年。山静不应闻屈鸟,草深从使翳贪泉。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一事与君消远宦,乳蕉①花发讼庭前。【注】①乳蕉,指香蕉。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赠别之作,“蜃楼”化用“海市蜃楼”,暗示李明府将赴任之地十分偏远。B.首联写李明府身披黑色绶带、佩着腰带前往五羊城,年轻有为,定能有所成就。C.颔联中“屈鸟”“贪泉”,运用典故,移情于物,使诗人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含蓄。D.颈联中“螃蟹临潮”“燕子过海”写南方特有的自然景观,增添了诗作的生活气息。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4.B15.(1)对友人蒙冤被贬遭遇的同情和关切。“蜃楼”“不应闻屈鸟”等词表明李明府蒙冤遭贬至偏远之地就任,抒发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关心之情。(2)对友人廉洁为官的赞美。借用“贪泉”典故,表明友人到任后会遮蔽贪泉,倡导廉洁之风。(3)对友人远宦的宽解和慰藉。诗人希望美丽的“乳蕉花发”景象能消解友人远宦的孤寂和忧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身披黑色绶带、佩着腰带前往”错,“墨绶”指结在印钮上的黑色丝带,是古代县令及其职权的象征,“墨绶垂腰”指黑色丝带垂到腰间,在诗中指李明府被贬之事,“年轻有为,定能有所成就”于文无据。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对友人蒙冤被贬遭遇的同情和关切。“五羊城在蜃楼边”“蜃楼”化用“海市蜃楼”,暗示李明府将赴任之地十分偏远;“山静不应闻屈鸟”暗示朋友被贬之地荒僻。抒发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关心之情。对友人廉洁为官的赞美。“草深从使翳贪泉”中借用“贪泉”典故,以吴隐之酌贪泉的故事作为标榜官吏清廉的典故。所谓酌贪泉而不贪,就是这个意思。表明友人到任后会遮蔽贪泉,倡导廉洁之风。对友人远宦的宽解和慰藉。“一事与君消远宦,乳蕉花发讼庭前”诗人希望美丽的“乳蕉花发” 景象能消解友人远宦的孤寂和忧愁,以此表达对友人被贬远赴的宽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对君王荒唐而不能理解自己的抱怨。(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了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答案】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终不察夫民心③.飞湍瀑流争喧豗④.砯崖转石万壑雷⑤.塞下秋来风景异⑥.衡阳雁去无留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豗”“砯”“壑”“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座桥梁博物馆里,最古老的桥是碇步。碇步,学术上称为“堤梁桥”,乡人们也称呼它“琴桥”,因为一个一个碇步立于溪中,就像是琴键。小时候我在乡下,常见溪中有这样的简易碇步桥,一个碇步就是一块大石头,人们渡河时蹦蹦跳跳的样子,仿佛每走一步都在弹奏一个琴键,让人觉得_______①______。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仕水碇步,建在仕阳镇溪东村一段平坦宽阔的河面上。这条碇步全长133米,共233步,每步由两块平整的条石砌成,平行分高低两级。高的一行,可供挑担者行走,或是涨水时通行,矮的供普通路人行走。在碇步的上下游两侧,都有松木构成井字形,松木与松木接头,以榫卯结构固定,再在井字形框架内堆砌大鹅卵石。碇步大石三分之一暴露在水上,更多的部分则深埋河床之中。高一行、矮一行的两排碇步,紧紧并列相靠,在水流的上方附一块三角状小石,既起到固定作用,也有着分水的功能,可抵御水流_______②_______的冲击。这看似简单的碇步,背后有着极深的匠心。观察得越细,就越忍不住对古人的智慧_______③________。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请结合材料中所给信息,给“碇步桥”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堤梁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写文章就如同盖房子,需要先搭框架,把心之所想全部写出来,然后反复打磨,精心“装修”。 B.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虽远承希腊的立场,却更渗入近代崇拜自然、陶醉现实的精神。C.中国人最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法。D.文质彬彬,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答案】17.①妙趣横生②经年累月③赞不绝口18.碇步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把若干深埋水中的条石搭建起来作堤梁的简易桥梁。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让人觉得洋溢着美妙的意趣,所以应该用成语“妙趣横生”。“妙趣横生”,形容语言、文章、美术品等洋溢着美妙的意趣。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可抵御水流很多年月的冲击,所以应该用成语“经年累月”。“经年累月”,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经历了很多年月。形容经历的时间很长。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就越忍不住对古人的智慧连声称赞,所以应该用成语“赞不绝口”。“赞不绝口”,赞美得不住口。指连声称赞。【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基本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一般表述为“……是……的……”模式。其次浏览语段,找到邻近属概念。根据“在这座桥梁博物馆里,最古老桥是碇步石”可知,“碇步桥”的邻近属概念是“桥梁”。然后筛选种差,结合“最古老的桥是碇步”可概括出“中国最古老”,结合“每步由两块平整的条石砌成,平行分高低两级。高的一行,可供挑担者行走,或是涨水时通行,矮的供普通路人行走。在碇步的上下游两侧,都有松木构成井字形,松木与松木接头,以榫卯结构固定,再在井字形框架内堆砌大鹅卵石。碇步大石三分之一暴露在水上,更多的部分则深埋河床之中”可概括出“把若干深埋水中的条石搭建起来作堤梁”。在下定义的基本模式框架下,结合字数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语法规范组合成一个单句:碇步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把若干深埋水中的条石搭建起来作堤梁的简易桥梁。【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堤梁桥”就是特定称谓。A.“装修”表示特殊含义;B.“文艺复兴”表示特定称谓; C.“一阴一阳谓之道”表示引用;D.“文”表示着重陈述或强调内容。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烟花燃放时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①,其中镁和铝在燃烧时会产生强光;至于不同的色彩,则是不同的金属化合物燃烧形成的。②,比如大型晚会燃放的高空烟花,放置在地面燃放的烟花喷泉,还有拿在手上燃放的“仙女棒”等。一个高空烟花虽然只有几秒钟的灿烂,其背后却需要耗费无数的心血。首先,要将原材料依照一定比例调配,配出想要的焰色,再将药粉制成颗粒状,完成后的颗粒称为“光珠”,是烟花能发光与显色的“大功臣”。烟花底盘的发射药连接导火索,③;中间的开爆药则会在烟花升到空中时将包装壳炸开,使光珠被点燃。烟花由于极其容易爆炸,所以人们在使用时尤需注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①因为它添加了各种金属②烟花有很多种类③负责推动烟花升空21.(1)关联词位置不当,把“由于”放到“烟花”前;(2)不合逻辑,把“不必要的”删掉。【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前文“为什么烟花燃放时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可知,后文要回答烟花燃放时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的原因。而根据后文“其中镁和铝在燃烧时会产生强光”可知,原因应是烟花中添加了各种金属,所以可填“因为它添加了各种金属”。②根据后文“比如大型晚会燃放的高空烟花,放置在地面燃放的烟花喷泉,还有拿在手上燃放的‘仙女棒’等”可知,这是列举的烟花种类,所以可填“烟花有很多种类”。③根据前文“烟花底盘的发射药连接导火索”可知,这是在说烟花底盘的发射药的作用,它的作用就是负责推动烟花升空,所以可填“负责推动烟花升空”。【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两处语病:一,“烟花由于极其容易爆炸”语序不当,因前后句主语不一致,所以应将“由于”放到“烟花”前面。 二,“不必要的伤害”不合逻辑,应将“不必要的”删掉。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礼记》有这样的表述:“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朱熹的《治家格言》中也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二)近年来,网络流行一个热词“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话说出来。“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是厌战者的“嘴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是贫贱者的“嘴替”。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为己须得三缄口为公执言敢为先人贵语迟,言多必失,其话语意义指向的是中国传统诗教中一以贯之的温柔敦厚、中正平和;大潮奔涌,众声喧哗,当社会议题中出现利益与观念的激荡交锋,“沉默是金”也无法弥合矛盾与裂痕。言之一道,我辈青年应如何自处?故曰:为己须得三缄口,为公执言敢为先。为己须得三缄口,不意味着懦弱、退让与妥协,而是心智圆熟、人格圆满的自然结果。余秋雨曾言:“成熟是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心照而不宣的背后是充斥八极的玲珑智慧;老子出关,倒骑青牛,湛湛青天下悠然无声的身影折射出无上哲学的玄妙。三缄其口,护的是内心的一方净土,抑的是人性中的蠢蠢欲动。人格圆满,方能拥有“不患人不知己”的大气;自成宇宙,方能远离一时高下的意气之辩。为公执言敢为先,不是争扬执牛耳之威赫的浮躁,而是一种心胸光明、以义为先的不朽风姿。为公执言,为义执言,为人民执言,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勇气的奋斗。五千年清浊善恶,太史公能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风雨如磐的革命暗夜中,鲁迅先生以笔为剑,铸民族之魂,占据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是英勇的奋斗者、无畏的坚守者。当社会达尔文主义甚嚣尘上、弱者的话语权被无形剥夺之时,坚守捍卫公序良俗的发言制高点,使舆论场域重归风清气正,其重要性不亚于赢得一场正义之战。执言当先,躬身入局,自成直言之辩、浩然之气。覃思今日,社会舆论场域的高度娱乐化促生了公共言语场所的无序,“键盘侠”“打字机”大行其道,无意义的喧嚣争论不绝于耳;公共议题中的性别对立、阶层冲突在以营利为目的劣质自媒体中被层层放大……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物质大潮,国人的精神文明发展却未曾追赶上经济的脚步。是的,在喧嚣中坚守一份以沉默为外壳的淡静与从容,在喧哗中敢于遵循公序良俗而发出有理有据的掷地之声,是我国所迫切需要的公民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青年人生发展过程的应有之义。李叔同有言:“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摒却车尘马足的功利之辩,弃了辗转沉浮的名利之争,方能心如水月,作如是观。另一方面,为正义发声,为道德张本,响应时代的价值选择,赓续浩然之气的精神血脉,亦是我辈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为己须得三缄口,为公执言敢为先,刚柔并济,方是为言之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主要由名言构成。“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意指“慢言”,有智慧、有阅历的人说话总是经过反复考虑,不轻易论断。这里指出“言”关联为人处世的智慧(道德)。而“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意指“少言”“不言”,因多言易错,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这里指出“言”关联为人处世的考量(代价)。由此可见,材料一的两句名言,一是强调人“言”不仅是几个词语或句子而已,“言”承载的还有发声者为人处世的考量和权衡。二是从表述的倾向看,将人们导向要“慢言”“少言”。从中华传统为人处世方面普世价值的承袭来看,事实上确实有不少人将此奉为金律。我们应当思考:对人们一直认同、奉行的“沉默是金”的传统观念在当下仍否是普遍适用的人生智慧?如果“慢言”“少言”甚至“不言”成为社会群体普遍的选择,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材料二的核心关键词是“嘴替”,由名词诠释和举例印证两部分组成。根据“‘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话说出来”这一诠释,把“嘴替”理解为“代他人、社会、时代言”的“要说”“敢说”“能说”的责任和担当,是准确的。而材料二中所举杜甫、白居易皆为现实主义诗人,他们关心民生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甚至不惜触怒当权者,为厌战者和天下贫苦者发声,是替别人说,是为民请命,他们的“敢说”“能说”,是为他人,为社会谋利益,是为时代发声,他们的“替言”彰显了责任和担当。由此可知“嘴替”应为正面之意,需要肯定和提倡。两则材料借助“语句”和“词语”的不同“言语”形式,表象是探讨“言语”中“慢言”“少言”“慎言”“替言”的问题,实则是要引导考生思考“言语”背后个体关于为人处世中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担当权衡的问题,希望考生拥有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普世情怀,敢于站上“群众先锋”的位置,敢于承担“为民代言”的风险,这是此则作文整体立意的出发点。关联两则材料,可得出写作的整体立意:材料一“慢言”“少言”不是不说,是在藏而思之后的发声,虽有不盲目,不跟风,不妄言的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坚守,但也不乏明哲保身的利己因素,更多的是强调个体自我层面,缺乏的也许就是社会的担当、责任。材料二“嘴替” 是敢说,为别人说,为社会说,为时代说,是个体(或者某一群体)在明辨是非,深思熟虑后的情况下的大声疾呼,为民请命,是在明晰“言”的利弊后主动承担的“公众责任”,体现了为人处世的担当精神和贵任意识,强调的是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写作时,应当首先理解并指出“言”的本质指向为人的责任和担当,对此,在比较中表现出认可并阐述“嘴替”或“敢言”的正向价值(核心要素)。在此过程中,还可适当分析造成“慢言”“少言”与“敢言”“勇言”背后的原因是利益的考量和责任担当的权衡(关键要素1),以及阐述社会层面“慢言”“少言”可能产生的不当后果(关键要素2)。总的来说,考生应在作文中阐述“要言”“敢言”“勇言”“能言”,体现作为当代青年为他人、社会、时代发声的责任担当。立意:1.少言以自律,发言为当下。2.言多虽必失,必要应多言。3.为生民言,为社会不公言。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9-02 23:30:01 页数:21
价格:¥3 大小:52.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