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古之学者的“耕养”之道,就是耕读传家,这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基本生活形态。耕读传家,承载着士绅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愿景;而这愿景,在岩桂意象上面得到充分呈现。桂与科举发生联系可以追溯到《晋书·郄诜传》中的“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之语,现存的几篇唐人描写桂花的辞赋中只有崔琪的《桂林一枝赋》附会郄说之典以成文,桂意象在象征科举方面的含义并不明显。北宋时期,范仲淹在《实谏议录》中引用五代冯道的诗,提到燕山窦氏“五桂连芳”,将桂意象与科举功名、积德兴家关联起来。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到了南宋,这个故事却得到巨大回应,在各种以“桂”命名的厅堂之铭、记中被不断提度,科举与立德兴家的含义得到彰显。刘辰翁的《东桂堂赋》是一篇为某个家族的子弟读书堂写作的赋,在这篇赋中,月宫折桂与奕世清芬得到了统一,功利色彩浓厚的读书科举被赋予了立德兴家的庄严含义,这在岩桂书写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科举与立德综摄于耕读传家当中,这是岩桂意象的重要内温之一。在岩桂意象中,科举与家声被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从家族发展来说,家声的长远意义更为重大,靠举业兴家固然重要,但是能够金榜题名者毕竟凤毛麟角,并非生活之常态。躬耕稼穑才是传统中国的常态化生活。因此,对个人而言,通过读书以砥砺德行、安顿心灵,是安于耕读、人生取得圆满的重要途径。屈强以来关于桂树桂花的文学创作,表现馨香不俗、灵根幽姿等内容是其主调,南宋人的咏桂创作较之前代陡然而起,其超凡脱俗、坚守怀抱的内温亦得到充分影显,辞赋创作更表现出勃然而兴的局面。当时人们在探讨人生追求时,喜欢言说“人爵”“天爵”之论,多重“天爵”而轻“人爵”,岩桂意象中超凡脱俗之内蕴的凸显,使之成为居敬持志以修天爵的生活样态的重要象喻。徜徉田园,诗书教子,显示出在仕宦之外的耕读生活观念已经成为士林人生之主调。刘辰翁在《蹊隐堂记》中说:“子以为隐者之隐,必孤山之梅,小山之桂,竹林之密密,兰畹之尚幽乎?……”他认为真正的“隐”不应是孤山之梅、小山之桂那样的弃绝人事,而是一种躬耕以陶然,读书以明理的生活。耕读生活心通圣贤,融汇天理自然,与道逍遍,彰显着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的贱视轩冕、富贵无常的批判精神,照示着人生的自洽圆满和家声不坠的期盼,依稀能够感受到大道行于天下的愿景。立德与遁世栖隐在坚守道德情操以致太平的层面融合起来,士绅们饱含着对子孙月宫折桂的殷切期望,在隐逸情怀中 选择诗意之境,在诗书修德中寄托生命。岩桂意象在对耕读生活的展现中蕴含着“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曾几《岩桂》)的隐居守志、子孙骏茂等象喻意义,它与其他具有比德价值的卉木一起,共同构筑耕读传家的境界。在当时,岩桂成了一个昭示着耕读传家、积善济世人生旨趣的重要意象。(摘编自刘培《岩桂意象的生成与耕读传家观念的塑造——以南宋辞赋为中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耕读传家,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生活形态,承载着士绅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愿景。B.科举与立德兴家的含义并不是原本就存在于岩桂意象中,而是直到南宋时才出现。C.岩桂意象的重要内涵之一,是科举与立德综摄于耕读传家这一士绅们的愿景中。D.南宋时期,读书人的人生追求转向了居敬持志、躬耕陶然,读书明理的生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以班固的耕读一说开算,引出论题,指出读传案与岩桂章象的关系。B.文章的主体部分依次对桂与科举、桂与立德的关系加以论证,思路清晰,语言凝练。C.文章结尾段作为结论部分照应开头,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强化和升华了中心观点。D.文章综合运用假设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具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晋代起,岩桂意象关于科举的象征意义才有所呈现,因此,要考察岩桂与科举的关系,可从研读晋代作品开始。B.陶渊明弃官归隐并未影响其家声,因为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徜徉田园、诗书教子、在仕宦之外耕读的生活观念。C.阅读南宋时期与岩桂意象有关的作品,能从中感受到士绅们举业兴家的期望和遁世栖隐、诗书修德的人生旨趣。D.岩桂只是隐喻耕读传家境界的意象之一,如果进一步研究有关资料,还会发现其他一些具有比德价值的卉木。【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生活形态”错误。由原文“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古之学者的‘耕养’之道,就是耕读传家,这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基本生活形态”可知,原文说的是“这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基本生活形态”,而不是“生活形态”。 B.“而是直到南宋时才出现”错误。根据第二段“桂与科举发生联系可以追溯到《晋书·郄诜传》中的‘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之语,现存的几篇唐人描写桂花的辞赋中只有崔琪的《桂林一枝赋)附会郄说之典以成文,桂意象在象征科举方面的含义并不明显。北宋时期,范仲淹在《实谏议录》中引用五代冯道的诗,提到燕山窦氏‘五桂连芳’,将桂意象与科举功名、积德兴家关联起来”可知,唐朝时已有所显现,但不明显,北宋时期已“将桂意象与科举功名、积德兴家关联起来”。D.“……转向了居敬持志、躬耕陶然,读书明理的生活”错误。根据第三段“徜徉田园,诗书教子,显示出在仕宦之外的耕读生活观念已经成为士林人生之主调”分析可知,读书人仍然有对仕宦的追求。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文章综合运用假设论证……”错误,文中没有假设论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因为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徜徉田园、诗书教子、在仕宦之外耕读的生活观念”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中内容可知,南宋时期,人们才有了徜徉田园、诗书教子、在仕宦之外耕读的生活观念,而陶渊明是东晋诗人。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未来世界各地的资源循环利用开始加速。这不仅仅是保护环境,在金属需求预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转向“循环经济”至关重要。2022年5月,瑞士资源巨头嘉能可公司与加拿大企业合作,回收利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相关人士称:“我们将为电池供应链提供回收材料,以循环经济为目标。”越来越多的大型资源公司正在关注回收利用并将其列入经营课题。其背景在于一种危机感;单凭开采,产量跟不上。(摘编自《日媒:循环经济提速刻不容缓》)材料二:循环经济是针对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战的系统性解决框架,其核心原则是减少浪费和污染、循环利用产品和材料、从资源开采转向资源再生。循环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主要是通过共享、租赁、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维修、翻新等方式,来尽可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创造更多价 值。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还能刺激经济增长和创新、创造就业岗位、增强企业和国家竞争力,并使消费者享受到更耐用、更新颖、长期成本更低的产品。英国的一项研究预计,到2030年,循环经济有潜力使欧盟新增约70万个就业岗位。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算,如果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到2050年,全球经济将多增长2万亿美元。这对欠发达国家格外有利,因为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这些国家的资源消耗也将增加。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研究显示,到2030年,循环经济将给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带来48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这很可能超出采掘业收缩引起的岗位流失数量,因为循环经济的价值链更长、就业密集度更高。(摘编自王悠然《凝聚多方力量助推循环经济转型》)材料三:中国官方文件将“循环经济”定义为: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开采一制造一使用一丢弃”的传统线性经济不同,循环经济走的是“生产-减量-回收再利用一生产-再流通”的路线,通过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合理和持久利用所有物质和能源,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一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日益严重的环境负担、资源短缺、气候变化、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觉醒以及近年出台的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法律法规等,都是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崛起和品牌商的积极行动对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摘编自斯道拉恩索《循环经济·从可再生材料开始》)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凭开采无法满足急剧扩大的金属需求,此背景下人们认识到“循环经济”的要性,这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B.瑞士嘉能可公司与加拿大企业合作,回收利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这一举动会为该公司带来一定的 经济效益。C.线性经济模式下资源的开采势必会带来资源的不断减少,采掘业的岗位也会随之流失,而循环经济有可能提供更多岗位。D.能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崛起和品牌商的积极行动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循环经济的原和生消费模式来看循环经济足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减少和资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战。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对循环经济做了阐释,区别在于材料二还分析了循环经济的意义,材料三则通过对比展示三原了循环经济的优势。C.在线性经济模式下,资源的最终结果是成为垃圾;而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资源还会经过反复的回收和利用,再次进入生产环节。D.近年出台的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因为它有可能促使企业使用可再生材料。6.发展循环经济有哪些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A5.A6.①对环境而言,合理和持久利用物质和能源,能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②对国家和企业而言,能缓解企业对资源不断扩大的需求与资源开采产量跟不上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刺激经济增长。③对个人而言,能享受到更耐用、更新颖、长期成本更低的产品,同时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单凭开采无法满足急剧扩大的金属需求”错误。由原文“未来世界各地的资源循环利用开始加速。这不仅仅是保护环境,在金属需求预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转向‘循环经济’至关重要”可知,材料一中说的是“在金属需求预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足以应对……”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循环经济是针对这些挑战的一个解决框架,它的意义在于“减少浪费和污染”“尽可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但并不代表它足以应对这些挑战。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对环境而言,结合“循环经济是针对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战的系统性解决框架,其核心原则是减少浪费和污染、循环利用产品和材料、从资源开采转向资源再生”“通过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合理和持久利用所有物质和能源,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可知,合理和持久利用物质和能源,能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对国家和企业而言,结合“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还能刺激经济增长和创新、创造就业岗位、增强企业和国家竞争力,……长期成本更低的产品”可知,能缓解企业对资源不断扩大的需求与资源开采产量跟不上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刺激经济增长。对个人而言,结合“并使消费者享受到更耐用、更新颖、长期成本更低的产品。英国的一项研究预计,到2030年,循环经济有潜力使欧盟新增约70万个就业岗位”可知,能享受到更耐用、更新颖、长期成本更低的产品,同时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枣园(节选)从维熙车,走了二十多里沙窝道,好容易上了硬干土道,铁虎子惦着儿子心切,在半天空甩着响鞭,骡子车在平坦的路上小跑起来。他还不住嘴地念道:“过了枣园,几袋烟的工夫,就到家了!唉!小虎子嘴唇烧得像热火炭似的。”我抬头一看,可不是到了枣园了吗!六月的天气里,村子周遭的酸枣树上,挂着浅红的小酸枣,红红的,像把整个村子埋起来了。满树丛子的“福天”拉着长声叫唤着。车钻进绿丛丛的枣树丛子,就在半刚要穿过街口的时候,从街口闯出个老头子来,要不是铁虎子连拉绩绳吆喝老头子或许要和牲口硬到一起了老头子往后退两步,摸摸后脖梗子,抬起了头:“啊?石翠兰是……你,是……快下车!快!快!”从他那恳求的老眼和晃着的双手上去看,一定是有了什么事情。铁虎子大声地说:“老头儿,靠点边,眼看天黑了!”就在这时,我看见石翠兰,从我身旁霍地站起来,一手拉住了铁虎子手里的缰绳,问:“赵大爷,咋回事啊?”。“翠兰!正想上区里找先生去,碰上你了,好哇!我二儿媳妇闹小肚子疼,难产……”我心 跳了一下。石翠兰跳下来,背着药箱子,跟赵老头走了。“翠兰!”铁虎子大声地喊,“你真是疯了,家里的孩子你……"“我一会儿就回来!”石翠兰跟着老头子,迈着急碎的步子,朝街里走去了。我忽然看见车厢上,有两只白手知道是翠兰丢的,便跳下车,追过去了。我怕铁虎子一人心急,便和他说“铁虎子哥,来!把车先赶过来!”而铁虎子眉毛一拧,没有回答我的话,直朝翠兰背影喊:“兰子!你就任性地来吧!孩子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我走了啊!”说完,他真一摇晃大鞭子:“驾……”我在后边急喊:“铁虎子停一下,停一下!”他连头也不回,赶着大车,就跑下去了,车前正压得低低的阴云,也像凑热闹似的“轰隆隆”地响起了雷。有雨花落下来……铁虎子赶车赶得更欢了,这时,我看见石翠兰犹豫地回了一下头,又跟着赵老头一起下去了。我跑上去,递给她白手套,我看见她脸上是那么镇静……我们刚到赵老头家里,雨就哗哗地下了起来,石翠兰背着药箱拿着个白布包,就进了北正房。北屋里有女人哼哼的声音。赵老头怕我一个人在厢房等得心烦,在小红炕桌子上给我沏了一壶枣叶茶,笑着对我说:“这小干枣叶,真还赛龙井呢!”我正在想雨地里的铁虎子,听他说话,我忙转过脸来,说:“石翠兰本来是回家”。没等我说完,老头子抢着插嘴说:“你提翠兰嘛!好话拿大车拉都拉不完哪!你知道去年冬天,村南头李胜媳妇难产,翠兰蹚着没腿的雪,连夜赶来的!”“嗯!”我应着,身子好像坐在暴雨里的大车上。老头子也许看出我有啥心思,把腰里披着的小烟袋递给我,给我装了满满一锅子烟。过会儿,石翠兰冒雨从正北屋跑过来,笑着告诉老头子:“赵大爷!不是难产,可能是双胎,半夜就该生养哩!”老头子的手颤抖着,从竹竿上拿下手巾,给翠兰擦着雨水。随后,他把点着了的灯端过来,灯苗儿在他手上颤抖跳蹦着,我看见赵老头笑得连眼角都堆满皱纹了。老婆子也从北屋跑出来,从罐子里拿来一碗醉枣,叫我们尝尝枣园的特产夜里,我躺在赵老头的炕头上,两眼看着窗格,耳朵听着赵老头的咳嗽声和翻身的声音。雨倒是渐渐小下去,但是,老头的咳嗽声越来越大。“呱……呱……”传来了新生命落地的哭声,赵老头嗖一下子坐起来,我也跟随着坐起来。“真是一双啊?”老头子忍不住心里的喜欢,大声问。“一对胖……”大概老婆子还没分辨出来是男是女,声音稍停了一会说,“一对胖小子!“赵老头您真有福哇!”我也忘了疲倦地说。 赵老头坐不稳了,跳到地上点上灯,来回走着。石翠兰一掀门帘跑进来,她朝老头寒暄几句,就说:“二柱!咱走吧!小虎子还在家病着哪!”“不行!一定都住一宿!”老头子拦着。老太婆也从正房屋跑来拦着。等我把情况叙说清楚后,老太婆感动地拉着石翠兰的胳膊,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头子从炕席下拿起电棒说:“你们等等,我和社主任合计合计,套车去。”“不!不!”翠兰忙说,“别闹得家家鸡犬不宁了!”说完,她背上药箱,我替她挟起白包儿,出了赵家门。老头子、老太婆子,紧在后边相送。我跟石翠兰在泥水汤装的路上走着,脚下的湿泥点子“噗叽噗叽”地溅湿了我们的裤腿。她步子很大,我在后边跟着简直像小跑。好容易进了村了,社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出。石翠兰的脚步一刻没有停,直奔自己家里去了。我在篱笆根下,又站了一会儿。等我推开我家的秫秸拍子的时候,隔壁儿铁虎子家里,传出来娇嫩的哭声。“娘……”“不要哭!来,娘亲亲你,明儿个就好了,娘的乖虎子!"(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枣园美好的景物,对主人公的品格起着衬托作用。六月天“福天”拉着长声叫唤着,写出了天气的闷热,又为下文骤降大雨做了铺垫。B.赵大爷从街口“闯”出来,险些撞上牲口,这一违反常情的举止不合乎老年人身份,却准确表现出他误以为儿媳是难产后的焦急心情。C.称医生为“先生”,称像龙井为“赛龙井”,凡此种种都体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口语极为熟悉,文章也因此而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D.石翠兰到家后,“我在篱笆根下,又站了一会儿”,是想了解一下小虎子的病情,万一情况严重可以去找社办公室套车,连夜送往医院。8.文本中多次写到“雨”,“雨”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石翠兰这一形象刻画得十分真实感人,文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D8.①渲染气氛。铁虎子赌气赶车离开后,“‘轰隆隆’地响起了雷声。有雨花落下来……”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夜里,“雨倒是渐渐小下去”,暗示产妇已脱离危险,即将顺利生产。②暗示人物心情。“我应着,身子好像坐在暴雨里的大车上”,通过“我”的感受,暗示了铁虎子对孩子病情的焦虑。 ③侧面表现主人公的品格。大雨空过后道路泥泞,石翠兰阻止赵老头找社主任套车,表现了她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美好品格。9.①通过典型事例。石翠兰宁可放下自己生病发烧的孩子,也要先救护赵大爷“难产”的儿媳,这一事例体现了她“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极为感人。②通过细节描写。铁虎子赌气离开后,石翠兰“犹豫地回了一下头”这一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她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她对儿子的担忧和惦念,其形象因此更加真实感人。③通过叙述人称。石翠兰先人后已、为产妇接生的事迹,是“我”亲眼所见,她的形象因而更加真实。④通过间接描写。赵大爷称赞石翠兰“好话拿大车拉都拉不完”,讲述她曾经冒着大雪给孕妇接生的事迹,使石翠兰的形象更为感人。【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是想了解一下小虎子的病情………”错误。“我”若想了解病情,应该进屋去。况且,石翠兰本身是医生,带着药物,可以为儿子看病。“我”之所以多站了一会儿,主要是担心铁虎子心存怨愤,会与石翠兰吵架。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渲染气氛。结合“他连头也不回,赶着大车,就跑下去了,车前正压得低低的阴云,也像凑热闹似的‘轰隆隆’地响起了雷。有雨花落下来……铁虎子赶车赶得更欢了,这时,我看见石翠兰犹豫地回了一下头,又跟着赵老头一起下去了”可知,铁虎子赌气赶车离开后,“‘轰隆隆’地响起了雷声。有雨花落下来……”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结合“雨倒是渐渐小下去,但是,老头的咳嗽声越来越大。‘呱……呱……’传来了新生命落地的哭声,赵老头嗖一下子坐起来,我也跟随着坐起来。‘真是一双啊?’老头子忍不住心里的喜欢,大声问”可知,夜里,“雨倒是渐渐小下去”,暗示产妇已脱离危险,即将顺利生产。暗示人物心情。结合“我正在想雨地里的铁虎子,听他说话,我忙转过脸来”“‘嗯!’我应着,身子好像坐在暴雨里的大车上”可知,“我应着,身子好像坐在暴雨里的大车上”,通过“我”的感受,暗示了铁虎子对孩子病情的焦虑。侧面表现主人公的品格。结合“老太婆也从正房屋跑来拦着。等我把情况叙说清楚后,老太婆感动地拉着石翠兰的胳膊,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头子从炕席下拿起电棒说:‘你们等等,我和社主任合计合计,套车去。’‘不!不!’翠兰忙说,‘别闹得家家鸡犬不宁了!’说完,她背上药箱,我替她挟起白包儿,出 了赵家门。老头子、老太婆子,紧在后边相送。我跟石翠兰在泥水汤装的路上走着,脚下的湿泥点子‘噗叽噗叽’地溅湿了我们的裤腿。她步子很大,我在后边跟着简直像小跑”可知,大雨空过后道路泥泞,石翠兰阻止赵老头找社主任套车,表现了她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美好品格。【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通过典型事例。结合“石翠兰跟着老头子,迈着急碎的步子,朝街里走去了。我忽然看见车厢上,有两只白手知道是翠兰丢的,便跳下车,追过去了。我怕铁虎子一人心急,便和他说‘铁虎子哥,来!把车先赶过来!’而铁虎子眉毛一拧,没有回答我的话,直朝翠兰背影喊:‘兰子!你就任性地来吧!孩子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我走了啊’”可知,石翠兰宁可放下自己生病发烧的孩子,也要先救护赵大爷“难产”的儿媳,这一事例体现了她“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极为感人。通过细节描写。结合“铁虎子赶车赶得更欢了,这时,我看见石翠兰犹豫地回了一下头,又跟着赵老头一起下去了。我跑上去,递给她白手套,我看见她脸上是那么镇静……”可知,铁虎子赌气离开后,石翠兰“犹豫地回了一下头”这一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她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她对儿子的担忧和惦念,其形象因此更加真实感人。通过叙述人称。结合“夜里,我躺在赵老头的炕头上,两眼看着窗格,耳朵听着赵老头的咳嗽声和翻身的声音。雨倒是渐渐小下去,但是,老头的咳嗽声越来越大。‘呱……呱……’传来了新生命落地的哭声,赵老头嗖一下子坐起来,我也跟随着坐起来”“石翠兰一掀门帘跑进来,她朝老头寒暄几句,就说:‘二柱!咱走吧!小虎子还在家病着哪’”可知,石翠兰先人后已、为产妇接生的事迹,是“我”亲眼所见,她的形象因而更加真实。通过间接描写。结合“没等我说完,老头子抢着插嘴说:‘你提翠兰嘛!好话拿大车拉都拉不完哪!你知道去年冬天,村南头李胜媳妇难产,翠兰蹚着没腿的雪,连夜赶来的’”可知,赵大爷称赞石翠兰“好话拿大车拉都拉不完”,讲述她曾经冒着大雪给孕妇接生的事迹,使石翠兰的形象更为感人。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单于欲求和亲,会病死。初,单于有异母弟为左大都尉,贤,国人乡之,母阏氏恐单于不立子而立左大都尉也,乃私使杀之。单于病且死,谓诸贵人:“我子少,不能治国,立弟右谷蠡王。”及单于死,卫律等与颛渠阏氏谋,匿单于死,诈挢单于令,与贵人饮盟,更立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后二年秋,匈奴入代,杀都尉。单于年少初立,母阏氏不正,国内乖离,常恐汉兵袭之,于是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汉兵至,无奈我何。即穿井数百,伐材数千。或曰胡人不能守城,是遗汉粮也,卫律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马宏者,前副光禄大夫王忠使西国,为匈奴所遮,忠战 死,马宏生得,亦不肯降。故匈奴归此二人,欲以通善意。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匈奴见瓯脱王在汉,恐以为道击之,即西北远去,不敢南逐水草,发人民屯瓯脱。明年,复遣九千骑屯受降城以备汉,北桥余吾,令可度,以备奔走。是时卫律已死。卫律在时,常言和亲之利,匈奴不信,及死后,兵数困,国益贫。单于弟左谷蠡王思卫律言,欲和亲而恐汉不听,故不肯先言。然其侵盗益希,遇汉使愈厚,常使左右风汉使者,就以渐致和亲。其后,为谷蠡正死。明单于使犁污王窥边。言酒泉、张越兵益弱。出兵试击,算可复得其地。时没先得降者,闻其计,天子诏边警备,后无几,右贤王、犁污王四千骑分三队,入目勒、屋兰、番和。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击,大破之,得脱者数百人。自是后,向奴不敢入张掖。(节选自(汉书·匈奴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B.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C.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D.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诈挢单于令”的意思是假冒单于的命令,“挢”同“矫”,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时矫首而遐观”的“矫”含义完全不同。B.“为单于所遮”意思是被匈奴阻截,“遮”与《菩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的“遮”含义基本相同。C.“恐以为道击之”意思是担心汉军在道路上攻打他们,“道”与《离骚》“来吾道夫先路”的“道”含义完全不同。D.“窥边”的意思是暗中探伺边境的形势,“窥”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窥”含义基本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因儿子年幼不能执政,临死时传给弟弟右谷蠡王,此时单于的母亲私下派人杀死右谷蠡王,后来是左谷鼓王做了新单于。B.马宏是汉朝官员,曾经跟随副光禄大夫王忠出使西域,在与匈奴的战斗中被俘,不愿投降,后来与苏武等人举等一起被释放回归汉朝。C.瓯脱王被汉军俘获后,匈奴人远远地迁向西北,他们派遣军队在受降城驻扎防备汉军进攻,又在余吾河上架设桥梁,准备好退路。D.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有与汉朝和亲的想法,但是他死后匈奴又开始袭扰汉朝,汉朝事前得到消息并做 好了准备,将匈奴军队击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曰胡人不能守城,是遗汉粮也,卫律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2)然其侵盗益希,遇汉使愈厚,常使左右风汉使者,欲以渐致和亲。【答案】10.D11.C12.A13.(1)有人说匈奴人无法固守城池,这样做等于送粮食给汉军,卫律于是重新谋划放回不肯投降的汉朝俊者苏武、马宏等人。(2)但是他们对汉朝的袭扰逐渐减少,对待汉朝使者越来越优厚,经常让身边的人对汉朝使者委婉劝说,想以此慢慢地与汉朝和亲。【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第二年,匈奴派出左部与右部的二万骑兵,编为四队,一起袭扰汉朝边境。汉军追击他们,杀死、俘获了九千人。活捉了瓯脱王,汉朝没有什么损失。“二万骑”作“发”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九千人”是“斩首获虏”的人数,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假冒;是举、抬。句意:假冒单于的命令。/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B.都是“阻截”的意思。句意:被匈奴阻截。/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C.“‘道’含义完全不同”错误,含义相同,都同“导”,意思是“引导、领路”。句意:担心汉军让他(瓯脱王)领路来袭击自己。/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D.都是“暗中探伺”的意思。句意:暗中探伺边境的形势。/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统治)。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此时单于的母亲私下派人杀死右谷蠡王”错误。由原文“初,单于有异母弟为左大都尉,贤,国人乡之,母阏氏恐单于不立子而立左大都尉也,乃私使杀之”可知,单于的母亲派人杀死的是左大都尉,不是右谷蠡王,而且事情发生在单于得病死之前。 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或”,有人;“遗”,送;“更”,重新;“卫律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卫律乃更谋归不降者汉使苏武、马宏等”。(2)“侵盗”,袭扰;“益”,逐渐;“希”,减少;“遇”,对待;“左右”,身边的人;“风”,委婉劝说;“渐”,慢慢地。参考译文:单于想请求与汉朝和亲,正巧得病死了。当初,单于有一个异母弟弟做左大都尉,很贤明,匈奴人都很敬佩他,单于的母亲阏氏担心单于不立儿子为新单于而立左大都尉,于是私下派人杀了左大都尉。单于得病快死的时候,对匈奴贵人们说:“我的儿子年少,不能治理国家,立我的弟弟右谷蠡王为新单于。”等到单于死后,卫律等人与颛渠阏氏谋划,隐瞒单于的死讯,假托单于的命令,和贵人们饮酒盟誓,改立颇渠闲氏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两年后的秋天,匈奴袭扰代郡,杀了都尉。断单于年轻,又刚刚继位,他的母亲阏氏行为不端正,国内人心涣散,总是害怕汉军来袭击他们。于是卫律替单于谋划:“挖凿水井,修筑城池,建高楼用来藏储谷物,和(以前逃入匈奴的)秦人后代一起守卫。汉军攻来,对我们也无可奈何。”(匈奴人)就挖了几百眼井,砍伐了数千棵木材(来修城建楼)。有人说匈奴人无法固守城池,这样做等于送粮食给汉军,卫律于是重新谋划放回不肯投降的汉朝使者苏武、马宏等人。马宏,以前与副光禄大夫王忠出使西域诸国,被匈奴人拦截,王忠战死了,马宏被活捉,也不肯投降。所以匈奴放这两人回汉朝,是想让他们带去匈奴和解的好意。第二年,匈奴派出左部与右部的二万骑兵,编为四队,一起袭扰汉朝边境。汉军追击他们,杀死、俘获了九千人。活捉了瓯脱王,汉朝没有什么损失。匈奴见瓯脱王在汉军手中,担心汉军让他领路来袭击自己,就向西北方向远远地离开,不敢再向南随水草放牧,并派人在瓯脱驻防。第二年,又派九千骑兵驻扎在受降城来防备汉军,在北边的余吾河上架桥,使人可以渡过,来预备(在危急的时候)逃跑。这个时候,卫律已经死去。卫律活着时,经常谈论与汉朝和亲的好处,匈奴人不相信,等卫律死后,匈奴军队多次被围困,国家越来越贫穷。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回想卫律说的话,想与汉朝和亲又担心汉朝不答应,所以自己也不愿意先说。但是他们对汉朝的袭扰逐渐减少,对待汉朝使者越来越优厚,经常让身边的人对汉朝使者委婉劝说,想以此慢慢地与汉朝和亲。后来,左谷蠡王死了。第二年,单于派犁污王偷偷查看汉朝边境,犁污王说酒泉、张披的汉军越发薄弱,派军队试着攻击,有希望能够再收复那些地方。当时汉朝先得到了投降的匈奴人,知道了匈奴的计谋,汉朝皇帝下诏命令边境上的汉军警惕戒备匈奴袭扰。后来不久,匈奴右贤王、犁污王率领四千骑兵分为三队,进犯目勒、屋兰、番和。张披太守、属国都剧派军队攻击,大败敌人,匈奴得以逃脱的只有几百人。从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进犯张掖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送郑材卿刘学箕莫向愁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是则中年伤怀抱,客里何堪送客。又添取、一襟凄咽。岸柳凋零秋容澹,黯消凝、怎忍轻攀折。重会面,甚时节。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别后君休劳春梦,转眼江南塞北。莫漫被、闲愁萦结。且判离筵今夕醉,霎时间、便见兰舟发。空怅望,水云阔。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向愁人说”开篇直抒胸臆,奠定全词“愁”的基调。“愁人”主要指词人自身,也兼指友人。B.“客里何堪送客”是说客居之人又要送客离去,愁上加愁让人难以承受。两个“客”字运用巧妙。C.“别后”与“转眼”两句是劝慰友人休养身体,别后路途辛劳,远隔南北,只能在梦中相见了。D.用“一襟”状“凄咽”,用“萦结”写“闲愁”,将无形的情绪化为了可感的形象,增强了感染力。15.上阕“岸柳凋零秋容澹”与下阕“杏花丽日梅花雪”都是写景之笔,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答案】14.C15.同:这两句词都是借景抒情,都通过描绘景物、营造氛围衬托词人送别友人的悲愁。异:①前者实写眼前杨柳凋零、秋色惨淡的悲景,正面衬托词人的离情别绪。②后者虚写回忆中日照杏花、雪映梅花的美景,用往日的相聚之乐反面衬托现在的离别之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劝慰友人休养身体,别后路途辛劳,远隔南北,只能在梦中相见了”错误。这两句是说分别在即,转眼天各一方,希望友人不要过分悲伤和牵挂。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同:“岸柳凋零秋容澹”,转写离别之际的眼前景色,词人面对着秋风中瑟缩的残柳,销魂凝思,黯然神伤,怎忍心折柳相赠,与对方离别呢。“杏花丽日梅花雪”写春日踏青,冬雪观梅,当时的一觞一咏,一景一情,今日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思及往日,则使今日之离别倍增凄苦。这两句词都是借景抒情,都通过描绘景物、营造氛围衬托词人送别友人的悲愁。 异:“岸柳凋零秋容澹”,转写离别之际的眼前景色。直而能行,密处转疏,在萧瑟凄清的景物中贯注着伤时别友的悲凉之气。柳永《雨霖铃》有句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一句展示的也是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不过柳词显豁,此句含蓄,异曲同工,可谓各擅胜场。“黯销凝,怎忍轻攀折”,又写到自身。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双方的系念。词人面对着秋风中瑟缩的残柳,销魂凝思,黯然神伤,怎忍心折柳相赠,与对方离别呢?正面衬托词人的离情别绪。过片“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健笔宕开,转写昔日欢会,语调又有所舒缓。“楚云湘月”,说明两人曾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经历。携手楚、湘,相濡以沫,春日踏青,冬雪观梅,当时的一觞一咏,一景一情,今日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几句,切不可仅当作忆旧之语轻易放过。词人的目的,是有意以昔日美景、良辰、赏心、乐事之“四美”与今日之凄凉感伤作一强烈对比。思及往日,则使今日之离别倍增凄苦;面对今日,更觉往日之相聚弥足珍贵。既写出两人情谊的真挚与深厚,亦反衬出握手惜别之时的哀婉与悲凉,一笔两到,相反相成,可以称得上是神来之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雁”这一意象常用来寄托游子的怀乡之情,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两句就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2)《诗经·氓》中将男子婚前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与婚后的“________,________”两种态度进行对比,揭露了男子虚伪的本质。(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作者泛舟于浩瀚无涯的江面上的舒畅和无拘无束之感。【答案】①.乡书何处达②.归雁洛阳边③.言既遂矣④.至于暴矣⑤.纵一苇之所如⑥.凌万顷之茫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雁”“遂”“暴”“苇”“凌”“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再后来,更懂事了一点,我觉得人们如此热烈地欢迎春,总有它较深的含义。除了她是一年之首,大家都巴望有个良好的开端外,恐怕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经历了①的严寒之后,对温暖,对绿 色,对缤纷的色彩,对灿烂的阳光的无限期望。但是,春寒料峭,她的外氅上总还带着一股冷气,有时会给人以失望。不过,再细想想,这不是春的意愿。她刚来的时候,冬还控制着大地。人们不应该忘记,就在那②,雪花也吓得乱飞乱窜的时候,她却勇敢地、③地走来了。是她最先和严冬开始了搏斗。在搏耳中,她丧失了她自己身上原有的一点暖意,有时也煞白了脸,用冰凌装饰了她的前额,凛凛然,不可亲。我理解,这不是她,这是冬的阴影。冬隐匿在她的笑靥里,躲藏在她飘逸的长袖中,冷笑着,吹着肃杀的风,等待着人们对春的失望。然而人们信赖她。欢迎她,因为她从前这样,现在也这样,年年都这样忘我地、艰巨地、暗暗地把热闹而丰盛的夏背负过来。当夏站起身,睁开眼的时候,于是她就在大地上只留下她的光,她的影,她的嫩芽新枝,然后悄悄离开,但等明年数九寒天、滴水成的时候再来。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了三个“她的”,能否只保留第一个,以使语言表达更为简洁?请简要说明。【答案】17.①冰天雪地(冰封雪冻)②朔风怒号(寒风刺骨)③坚定不移(坚忍不拔)18.不能。①连用三个定语“她的”,能形成排比句,增强表达的气势,强调了“春”的美好,传达出对“春”的无比感激之情。②仅保留一个“她的”,语气较为平淡,表达不出作者的强烈情感。【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经历了冰雪漫天盖地的严寒之后,应用“冰天雪地”,或者“冰封雪冻”。“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指寒冷的地方。也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冰封雪冻”,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第二空,结合“雪花也吓得乱飞乱窜的时候”可知,此处语境是指寒风怒吼、咆哮,应用“朔风怒号”,或者“寒风刺骨”。“朔风怒号”,寒风怒吼、咆哮。形容冬天的风势猛烈。“寒风刺骨”,寒风吹到身上,就如同刺在骨头里一般。形容天气非常寒冷。第三空,根据“她却勇敢地”可知,此处语境是指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地走来了,应用“坚定不移”,或者“坚忍不拔”。“坚定不移”,形容人的意志、立场、观点等坚定,毫不动摇。“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她的光,她的影,她的嫩芽新枝”连用三个定语“她的”,能形成排比句,“她的光”“她的影”“她 的嫩芽新枝”增强表达的气势,强调了“春”的美好,传达出对“春”的无比感激之情。仅保留一个“她的”,“她的光,影,嫩芽新枝”语气较为平淡,表达不出作者的强烈情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到周末,许多人都会有下面这些感觉:休息日突然闲下来,①。周末躺了一天,却开始头晕;周末打一天游戏,虽然玩得很爽,过后却很累;周末爬山、打球、健身,②,却并没有感到身心舒畅……其实,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大脑也在一刻不停地运转,这个自动运行的神经系统叫作预设模式网络(DMN),它是由内侧前额叶皮质、后扣带皮层、楔前叶、顶叶等构成的网络。通过脑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脑超过70%左右的能量都用于维护DMN运作。它总在大脑没有执行有意识的活动时自动运作,比如反思过去、担忧未来。所以,即便你在休息日做白日梦,还是会觉得很累。③,就需要暂停各种杂乱无章的思考,不妨多去尝试“主动式休闲”,也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烹饪……这些都是主动式休闲,需要你一直投入精力,琢磨每一步棋的走法、每一段话的意思、每一个做菜的步骤,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主动式休闲”容易让你处于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既做了“有产出”的活动,又达到了调节身心平衡的目的。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白日梦”因和晚上睡觉做梦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小众艺术”源自“大众艺术”。请简述“小众艺术”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反而比工作日更累②明明是健康的休闲方式③想要有效休息20.含义:比较独特、少数人才能欣赏的艺术。得名的缘由:“大众艺术”指较为普通、多数人能够欣赏的艺术,因此,接受面比较窄的艺术,就可以通过仿词被称为“小众艺术”。21.通过研究,脑科学家们发现:大脑超过70%的能量都用于维持DMN运作。【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①处,根据横线后面的“头晕”“很累”可知应填:反而比工作日更累。第②处,根据横线前面的运动都是健康的方式,可知应填:明明是健康的休闲方式。第③处,根据横线前面所说的无效休息,后面“比如下棋、看书、烹饪……这些都是主动式休闲……”说的是有效休息方式,可知应填:想要有效休息。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根据文中对“白日梦”的理解,从“白日梦”和“晚上睡觉做梦”的关联的角度分析,可知理解“小众艺术”也要从“小众”入手;然后从和“大众艺术”区分的角度,分析“小众艺术”得名的缘由。【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共三处语病:“通过”放在句首,导致句子主语残缺,应调整语序或删去;“超过70%左右”不合逻辑,应改为“超过70%”或“70%左右”;“维护DMN运作”搭配不当,可将“维护”改为“维持”。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少年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则名言组成。梁启超的名言强调了青少年自身发展与国家强大的关系,程开甲的名言强调了自身的成就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都富有家国情怀。综合来看,它们又不只是抒发了家国情怀,即个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以自身努力来促进祖国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还阐述了只有个体有智慧、强大,才能使国家有智慧、强大的道理。基于此,我们可以思考的角度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心系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但国家是由个体组成的,只有个体自身有智慧、有力量,整个国家才会有智慧、有力量。因此,我们既要心系祖国,也要发展自身,自身没有智慧和力量,是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题干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当代青少年”,这就意味着考生需要结合这一身份来谈青少年与国家的关系, 明确当代青少年应担负的责任。行文构思上,可以先引出青少年与国家的关系,明确自己的态度,如“担强国之责,做有为青年”;继之联系现实结合材料从年轻人的层面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在正面论述的基础上可以从反面加以论述,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联系现实进一步论述,适度引申,拓展主题。立意:1.强我少年,壮我中华。2.今日焚膏继晷,明日精忠报国。3.报国须有“智”,民强国方“强”。4.少年立鸿鹄志,圆精彩中国梦。5.强少年之精神,挺中华之脊梁。6.以“智”描国之蓝图,以“强”绘国之盛世。7.智谋强国道,强已以报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9-02 19:0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309.2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