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宣城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进行了范围广大的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大多照搬希腊母邦。这种海外殖民活动()A.加速希腊化时代的到来B.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C.促使希腊文明不断扩展D.导致贵族势力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8-前6世纪的希腊。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通过海外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推动了古希腊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传播,这有利于古希腊文明的扩展,C项正确;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海外殖民活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海外殖民活动对贵族势力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天方夜谭》是阿拉伯人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和加工而成的,它以王后为国王讲故事的形式,将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A.缘于阿拉伯帝国形成B.对世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C.成就主要集中于文学D.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亚洲)。根据材料“《天方夜谭》......将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可知,《天方夜谭》是将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文学作品,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吸收,借鉴,继承,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对世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没有体现其根源,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比的信息,无法判定成就集中于哪里,排除C项;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引领了”一词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3.伊凡四世改革时将俄国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裕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划为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并将特辖区的土地分封给小贵族,由他们组成“特辖军团”。伊凡四世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俄罗斯对外扩张B.阻止了蒙古远征军入侵C.维护了大贵族集团利益D.加快了莫斯科公国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俄国)。根据材料“伊凡四世改革时将俄国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裕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划为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并将特辖区的土地分封给小贵族”可知,伊凡四世改革时,划定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加强了国君的权力与统率力,有利于俄罗斯对外扩张,A项正确;蒙古三次西征发生在13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将特辖区的土地分封给小贵族,说明维护的是小贵族利益,而非大贵族集团,排除C项;1283年,莫斯科公国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宗教改革则禁止一切娱乐和享受,主张建立廉俭的教会。然而,两者又共同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进步。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D.冲破了罗马教廷的腐朽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宗教改革则禁止一切娱乐和享受,主张建立廉俭的教会。”可知,文艺复兴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肯定人的价值,而宗教改革主张建立廉俭的教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两者共同推动西欧社会的进步,综上而言,他们都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A项正确;两者都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而非提升其政治地位,排除B项;二者反对的是天主教会,而不是神学,排除C项;冲破了罗马教 廷的腐朽统治,“冲破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是某学者对17世纪西欧各国的评价。国家评价西班牙、意大利、德意志“黑暗的世纪”法国“灰暗的世纪”英国“白银时代”荷兰“黄金时代”由此可知,学者的评价标准是()A.拥有自治城市的数量B.海外殖民地的总面积C.工厂制度普及的程度D.商业贸易的发展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中表格信息可知,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荷兰、英国陆续成为海上贸易霸主,据此可推断,该学者评价的是商业贸易的发展水平,D项正确;荷兰的国土面积远远小于英国,其城市数量不可能超过英国,排除A项;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初步建立海上霸主地位,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荷兰,进一步巩固海上霸主地位,排除B项;17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6.下图是15-19世纪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图中白银流动()A.造成西欧物价下跌与通货膨胀B.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C.导致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中国D.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9世纪(世界)。根据材料“15—19世纪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联为一个整体,原产美洲的白银流入欧洲后,又通过贸易交流,大部分流到亚洲,促进和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B项正确;白银流入欧洲,引发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物价上涨,而非物价下跌,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处于建立之中,排除D项。故选B项。7.1801年,时任美国总统亚当斯在去职前夕火速委任联邦党人为政府和法院的主要官员,史称“午夜任命”。然而当杰斐逊总统上任后,于一天之内将所有“午夜任命”的联邦党人撤职换成支持他的民主共和党人。这表明美国()A.官员任命具有随意性B.权力制衡机制已被打破C.国家治理缺乏专业性D.党派利益影响官员任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美国)。根据材料“1801年,时任美国总统亚当斯在去职前夕火速委任联邦党人为政府和法院的主要官员……然而当杰斐逊总统上任后,于一天之内将所有联邦党人撤职换成支持他的民主共和党人”可知,美国两党在官员任命上的表现,说明党派的利益最终影响官员的任命,D项正确;官员任命具有随意性,“随意性”一词说法过于片面,排除A项;美国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并非对官员的任命就会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美国两党通过任命自己党派的官员来维护本党的利益,与国家治理是否专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一些浪漫派作家逃离城市,遁入乡村,抛出一些推崇和歌颂农村“原初生活形态”的乡土文学作品,特别是德意志帝国时期,乡土文学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这体现了()A.农村发展中对历史传统的延续B.对乡村工业化振兴的期盼C.工业化进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D.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19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正值工业革命时期,德意志一些浪漫派作家却逃离城市,遁入乡村,这种“逆城市化”现象折射出工业化进程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农村发展中对历史传统的延续,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时 代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一些问题,材料不能体现对乡村工业化振兴的期盼,排除B项;工业革命时期的乡土文学属于现实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9.马克思认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复杂B.社会主义运动的艰难与曲折C.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D.无产阶级伟大力量得到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可知,马克思认为,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阶级对立,但是没有看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主动性,以及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以及所具有的历史使命,说明这时期无产阶级伟大力量得到重视,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看法,没有体现社会矛盾信息,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和B项;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材料中没有体现其使命,排除C项。故选D项。10.《国际联盟盟约》中规定:“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讨论实质性事项并作出决议,需15个理事国中9票可决,9票中必须含五个常任理事国全体,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否决票即可否决决议。以上变化()A.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B.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殖民主义侵略的色彩C.背离了各国平等与集体安全原则D.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二战后(欧洲)。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从国联到联合国,二者的决议方式经历了由“全体一致”原则到“大国一致”原则的变化,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A项正确;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其遵循的“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B项;安理会的建立是集体安全原则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国联和联合国决议原则的不同, 没有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是《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该作品意在()A.警示时人欧洲有爆发战争的可能B.批判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C.呼吁世界各国建立集体安全机制D.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前(欧洲)。根据材料“《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可知,《慕尼黑协定》签订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漫画中描述的是英法企图祸水东引,将德国引往苏联,苏联画家的目的是批判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绥靖政策的批判,没有体现警示时人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集体安全机制,且建立集体安全机制是战后的历史事件,排除C项;创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揭露英法的绥靖政策,没有体现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据统计,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边界线有44%是按经纬度划分的,30%的边界线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只有26%是由河流、湖泊、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这种边界线划分()A有效抵制了列强殖民侵略B.有利于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合作C.对非洲发展埋下了隐患D.消除了殖民主义在非洲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世纪(非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得出主要结论:1884年,为了瓜分非洲,列强召开柏林会 议,确定了“有效占领”“地图上作业”的原则,按照经纬线等瓜分非洲,最终给非洲的发展埋下隐患,C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列强殖民侵略的表现,也是殖民主义的证明,排除AD项;非洲边界的划分,不利于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合作,极易导致冲突,排除B项。故选C项。13.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反映出()A.冷战具有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特点B.古巴导弹危机对美苏关系的改善性C.美苏改变争霸策略以缓和代替对抗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不存在冲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美、苏、古巴)。材料中赫鲁晓夫的话体现了美苏双方之间既是对峙的但是又不会出现战争状态,说明了冷战具有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巴导弹危机促进了美苏关系的改变,而是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说明美苏冷战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美苏改变争霸策略以缓和代替对抗,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处于美苏争霸第一节阶段,美苏双方之间处在激烈对抗状态,C项表述不符史实,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有联系的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美苏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的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4.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允许会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废除黄金官价,各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交易,减少黄金的货币作用。这表明()A.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涨B.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原有的货币体系已经崩溃D.规范化的世贸体系最终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6年(世界)。根据材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允许会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废除黄金官价,各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交易,减少黄金的货币作用。”可知,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开启了自由汇率,各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交易,C项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涨,“已摆脱”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各国开始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1995年成立的世贸组织,克服了关贸协定的弊端,使规范化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最终得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5.国际标准化组织自1961年以来,对集装箱国际标准作过多次补充、增减和修改,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了标准化,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了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 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集装箱的标准化()A.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壁垒B.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彰显了西方文化侵略本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根据材料“对集装箱国际标准作过多次补充、增减和修改,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了标准化,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了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可知,集装箱的标准化,有利于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全球化发展,B项正确;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壁垒,“消除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推动全球化发展,没有体现多极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全球化的发展,与西方文化侵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阿利斯提德是2世纪的罗马演说家,曾有以下叙述: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宽广的大陆,它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处。每一块陆地,每一片海洋,无论有何出产,都会在各个季节给你送来;每块土地、每条河流、希腊人的、外国的手工产品,都不例外。因此,任何希望看到所有这些产品的人,要么旅行世界去观看这些产品,否则就到这座城市来。因为每个民族种植和生产的东西,在这里肯定总是充盈有余的,带着世界各地在各个季节出产的各种产品到这里来的商人如此之多,让这里好像是世界共同的仓库一般。人们可以看到来自印度的众多产品,如果他愿意,还可以看到来自阿拉伯-费尼克斯的商品,其数量之大,会让他猜测那里的树上可能早就光秃秃了,无论那里的人们需要什么,都得到这里来求购他们自己的产品。巴比伦的服装以及蛮族国家的奢侈品被运到这里的数量要大得多,而且比人们从那克索斯或库特诺斯航行到雅典运输他们的任何商品都要更加容易。埃及、西西里和阿非利加的文明地区是你的农场,船只的进出从来不会停止。因此,大海,更不用说港口了,居然能容纳如此之多的商船,真是让人吃惊。……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任一信息,并对所提取信息进行解读。【答案】示例一信息:材料中“无论有何出产,都会在各个季节给你送来”,“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体现了罗马作为地跨亚欧非庞大帝国的霸主地位。解读:在阿利斯提德看来,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东西,都能在罗马找到,罗马市场上的货物,数量和品 种甚至超过原产地。而且这些货物在阿利斯提德看来,是世界各地不分时间主动“送来”的,显示出罗马帝国与众不同的统治地位。他所列举的商品,几乎穷尽了他所知道的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珍稀货物,体现了罗马作为世界货物集散地的中心地位,充分反映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和商品交往的程度。更加证明了罗马作为世界帝国的霸主地位,示例二信息:材料中“带着世界各地在各个季节出产的各种产品到这里来的商人如此之多,让这里好像是世界共同的仓库一般。”“阿拉伯-费尼克斯……巴比伦……埃及、西西里和阿非利加”等地名,共同反映出古罗马帝国海外贸易异常繁荣。解读:古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后,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并且以罗马为中心,辐射式向外修建了众多的道路,加之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这些都促进了罗马帝国海外贸易异常繁荣。罗马帝国通过军事征服扩张获取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并在被征服地区建立起贸易网络,与欧亚非大陆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如东地中海地区、北非、埃及、中国等地。阿利斯提德所列举的商品,包括了他所知道的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珍稀货物,体现了罗马作为世界货物集散地的中心地位,充分反映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和商品交往的程度。(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如世界古代文明交流、民族交流、史料辨析等,言之有理皆可)【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2世纪(罗马)。首先,提炼材料中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总结概括,得出相应的论题,如:根据材料中“无论有何出产,都会在各个季节给你送来,......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可知,材料体现了罗马作为地跨亚欧非庞大帝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带着世界各地在各个季节出产的各种产品到这里来的商人如此之多,让这里好像是世界共同的仓库一般。......阿拉伯-费尼克斯……巴比伦……埃及、西西里和阿非利加”可知,材料共同反映出古罗马帝国海外贸易异常繁荣。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的信息进行说明解读,第一,针对“罗马作为地跨亚欧非庞大帝国的霸主地位”,可以从目前所能知道的罗马的商品形态、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罗马的繁荣等角度进行说明,例如:在阿利斯提德看来,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东西,都能在罗马找到,罗马市场上的货物,数量和品种甚至超过原产地。而且这些货物在阿利斯提德看来,是世界各地不分时间主动“送来”的,显示出罗马帝国与众不同的统治地位。他所列举的商品,几乎穷尽了他所知道的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珍稀货物,体现了罗马作为世界货物集散地的中心地位,充分反映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和商品交往的程度。更加证明了罗马作为世界帝国的霸主地位,第二,针对“古罗马帝国海外贸易异常繁荣”,可以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贸易通道、军事扩张等角度进行说明,例如:古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后,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并且以罗马为中心,辐射式向外修建了众多的道路,加之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随着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这些都促进了罗马帝国海外贸易异常繁荣。罗马帝国通过军事征服扩张获取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并在被征服地区建立起贸易网络,与欧亚非大陆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如东地中海地区、北非、埃及、中国等地。阿利斯提德所列举的商品,包括了他所知道的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珍稀货物,体现了罗马作为世界货物集散地的中心地位,充分反映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和商品交往的程度。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解说,如世界古代文明交流、民族交流、史料辨析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以盟军最高统帅名义进驻日本,其制定并实施了包括解除武装、惩办战犯等一整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如基本人权、议会制度、和平经济等,以清除军国主义对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大力压制体现军国主义及侵略精神的制度。……1948年10月,美国国家委员会通过《关于美国对日政策的建议》,主张美国政府缓和惩办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政策,复兴日本经济。美国政府接受了该建议,此后的日本顺利踏上了美国的同盟战车,逐渐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摘编自《中等大国的战略选择-以日本为例》材料二战后初期,按当时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看法,由人民民主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种人民民主道路基本上反映了东欧各国的实际,而且有很大的包容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经过政治经济改革,多种所有制并存且互相竞争,各民主党派组成联合政权,团结了最大多数人。到1947年前后,东欧各国的经济已经达到或接近战前的水平,政治民主也呈现勃勃生机。然而,随着冷战的爆发,苏联迅速放弃了允许东欧国家自主探索民族化道路的政策,要求这些国家完全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摘编自《前东欧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日本改革的背景,并简析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特点。【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国对日本单独实施军事占领;雅尔塔体系形成;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盛行军国主义体制。原因:美苏开始冷战;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大陆政治局势的变动;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2)受苏联影响被迫放弃;由东欧各国自主探索而形成;实际实施时间短暂;与各国国情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经济上多种所有制并存;政治上组成联合政府;得到多数人认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日本、美国)。背景:根据材料“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以盟军最高统帅名义进驻日本,其制定并实施了包括解除武 装、惩办战犯等”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国对日本单独实施军事占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形成;根据材料“以清除军国主义对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大力压制体现军国主义及侵略精神的制度。”可知,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盛行军国主义体制。原因:根据材料“1948年10月,美国国家委员会通过《关于美国对日政策的建议》,主张美国政府缓和惩办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政策,复兴日本经济。美国政府接受了该建议,此后的日本顺利踏上了美国的同盟战车,逐渐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开始冷战后,美国为维护其国家利益,以及中国大陆政治局势的变动,需要扶持日本,以便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东欧)。特点:根据材料“随着冷战的爆发,苏联迅速放弃了允许东欧国家自主探索民族化道路的政策,要求这些国家完全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可知,受苏联影响被迫放弃;根据材料“战后初期,按当时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看法,由人民民主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可知,由东欧各国自主探索而形成;根据材料“到1947年前后,东欧各国的经济已经达到或接近战前的水平,政治民主也呈现勃勃生机。然而,随着冷战的爆发,苏联迅速放弃了允许东欧国家自主探索民族化道路的政策,要求这些国家完全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可知,实际实施时间短暂;根据材料“这种人民民主道路基本上反映了东欧各国的实际,而且有很大的包容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可知,与各国国情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根据材料“经过政治经济改革,多种所有制并存且互相竞争,各民主党派组成联合政权,团结了最大多数人。”可知,经济上多种所有制并存,政治上组成联合政府,得到多数人认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学革命,是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质的飞跃,必然会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巨大影响。下表是对近代科学革命的阶段划分。科学革命时间成就第一次16-17世纪“日心说”,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观测天文学,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第二次19世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 第三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DNA双螺旋结构,相对论,量子论,有机化学,微电子与通讯技术第四次20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核能,计算机,人工智能,纳米化学,生物医药从表中提取至少两项成就,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主题明确,叙述完整,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近代科学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近代科学革命促进16世纪以来,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近代科学的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近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如牛顿的力学理论,发明了“改良型蒸汽机”,是生产技术史上的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取得一些列突破性成果,如电磁理论,为电力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综上所述,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6至20世纪的世界。首先,由材料“科学革命,是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质的飞跃,必然会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巨大影响。”及所学可得出论题:近代科学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次,由材料“‘日心说’,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观测天文学,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及所学可知,近代科学革命促进16世纪以来,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近代科学的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近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可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如牛顿的力学理论,发明了“改良型蒸汽机”,是生产技术史上的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由材料“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及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取得一些列突破性成果,如电磁理论,为电力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外历史纲要》(下)(1)分别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970年前后反映世界格局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答案】(1)图1: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做出仲裁,画出“教皇子午线”。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1494年,西、葡两国又重新缔结合约,划分势力范围。(若从教权与王权关系等角度作答亦可)图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但是,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2)设计恰当、准确,能准确描绘出两大阵营的对峙,第三世界的兴起,并有相应的标识介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根据材料“教皇子午线平面示意图”可知,可以从“教皇子午线”划定的背景、以及带来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说 明,如:图1想告诉我们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走向对外扩张,争夺殖民地,从而导致其矛盾日益尖锐。为缓和其矛盾,在1493年,罗马教皇做出仲裁,画出“教皇子午线”。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1494年,西、葡两国又重新缔结合约,划分势力范围。根据材料“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可以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的角度进行说明,如:图2想告诉我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但是,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0年前后(世界)。设计:首先,确定设计思路,如:1970年前后是在二战后,美苏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经形成。其次,描绘地图,美苏冷战,两大阵营,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社会主义阵营为红色,其标志为一头凶恶的棕熊,其胸部印有大大的镰刀斧头标志;蓝色为资本主义阵营,其标志为一头眼神犀利的鹰,其头上带着星条旗样式的贝雷帽。双方剑拔弩张,跃跃欲试,手中,背上,衣服兜里装满武器。最后,在地图的边缘,说明双方的各成员国组成,并有时间描述。理由:首先,根据当时空间格局进行说明,如:1970年,是美苏冷战期间较为激烈的时间段,最能表现当时的世界局势;其次,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双方具有标识性的事物,如:代表苏联的棕熊、镰刀斧头、手中,背上,衣服兜里装满武器等;而代表美国的鹰、星条旗样式的贝雷帽等。最后,按照地图的格式进行说明,相关的解释介绍等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8-26 10:24: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827.6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