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金华一中高二语文12月阶段性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①①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②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③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所以英国政府应该赞成中国的这个决策。中英两国应该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④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我们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十五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十五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磋商,我们将非常高兴地听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⑤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在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希望从夫人这次访问开始,两国政府官员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很好的磋商,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我相信我们会制定出收回香港后应该实行的、能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我不担心这一点。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制造混乱是很容易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两国政府,而且包括政府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不仅在这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不要发生大的波动,一九九七年中国接管以后还要管理得更好。⑥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十五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十五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注】①这是1982年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选文有删节。材料二:新华社香港2月21日电“当日邓小平的讲话,直到今天对香港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港人应深思邓公的讲话内容,思考如何使‘一国两制’在香港全面落实。”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强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忆述20年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采访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见香港工商界人士时亲眼目睹的一幕,感慨万千。1984年6月22日、23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人,成为内地与香港传媒的焦点。当年在香港刊物《广角镜》任总编辑的李国强随队上京采访,现场目睹了这历史性的一刻。李国强忆述,邓公22日先会见香港工商界人士唐翔千等20多人,23日才见钟士元、邓莲如、利国伟3人。当时的港澳办主任姬鹏飞、副主任李后和秘书长鲁平也在场,翻译员是莫瑞琼,当时香港人不太懂普通话,邓公说一句,她翻译一句。“邓公两日的表现有很明显的分别,和唐翔千等人谈笑风生,很亲切;对钟士元他们则严肃许多,气氛亦紧张。论新闻性,当时大家上京前都心里有数,22日肯定不及23日。84年6月,中英已进行过10多轮谈判,并开始进入关键时刻,逼近9月草签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限,当时香港亲英人士却提出“三脚凳”的讲法,即香港前途问题,除了中方和英方官员外,还要有所谓的香港民意代表。当时香港便有一班人,像现在要求普选的一些人一样,以民意自居。邓公会见钟士元3人,一定是有重要讲话发表。”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李国强说,23日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邓公由屏风走出来,不怒而威,向钟士元3人打过招呼景后便叫他们坐下来,然后说:没有‘三脚凳’这回事!如果还说香港人没有信心,这并不代表香港人的意愿。钟士元的神色紧张起来,浑身不自在似的,反而邓莲如仍能勉强地保持住笑容。我们一班记者则屏息静气,连呼吸也放轻力度,都为邓公那句为中国国体而说的理直气壮的话感到震慑。”“邓公向钟士元3人论述‘一国两制’及‘港人治港’,是一气呵成完成,钟等人没有发一言,坐着聆听,整个过程持续约1小时。”李国强表示,“这么多年了,每次想起都仍历历在目。”(节选自2004年2月21日《光明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解决香港问题,中国愿意就主权问题、如何维持保持香港繁荣,如何避免在过渡期出现大的波动三方面展开讨论与磋商。B.中国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对英国政府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这可以改变英国的国际形象。C.香港回归之前的十五年及回归后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听取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见,也会听取英国政府提出的建议。D.中国宣布收回香港的决定后,在过渡期内香港会不会出现波动,取决于英国政府是否采取合作态度。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政府经过不懈努力、艰难谈判,才迎来了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所描述的顺利交接时刻。B.如果在香港过渡时期香港发生严重波动,中国将会被迫采取另外的方式,做出决策,收回香港。C.对材料二中所提到的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在材料一中已经有了简要而明确的表述。D.解决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是由中国政府、英国政府和香港民意代表三方共同参与进行的。3.如果给材料二加一个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邓小平会见香港各界人士B.邓小平讲话对香港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C.“一国两制”如何在香港全面落实?D.香港前途在何方?4.外交语言刚柔并济,上述材料中多处体现了这一特征,试作分析。【答案】1.C2.D3.B4.①材料一第2段明确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表明收回香港的决心,体现了坚定的原则性,但同时行文中又有转折,“当然不是今天”“我们可以再等一两年”,留有磋商的余地。②材料一第5段“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对于英方的威胁,以委婉的措辞,给予恰当的回击。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材料一第5段“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既态度坚决,责任明确,又措辞委婉。④材料二中,“和唐翔千等人谈笑风生,很亲切;对钟士元他们则严肃许多,气氛亦紧张”,“没有‘三角凳’这回事!如果还说香港人没有信心,这并不代表香港人的意愿”等处,不同对象、不同谈话内容,采用不同的态度、语气,体现刚柔并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国愿意就主权问题”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可知,主权问题不容谈判。B.“对英国政府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可知,对英国政府来说也是利大于弊属于无中生有,应是对英国也是有利的。D.“取决于英国政府是否采取合作态度”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可知,出现波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取决于英国政府的态度。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由中国政府、英国政府和香港民意代表三方共同参与进行的”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然后说:没有‘三脚凳’这回事!如果还说香港人没有信心,这并不代表香港人的意愿”可知,参与外交谈判的只能是中英双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是新闻的导语,它简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由第一段“当日邓小平的讲话,直到今天对香港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港人应深思邓公的讲话内容,思考如何使‘一国两制’在香港全面落实”可概括出:邓小平的讲话直到今天对香港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再由新闻内容可知,全文回顾邓小平讲话,强调邓小平讲话对香港的现实意义。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特色以及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题”可知,这里明确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表明收回香港的决心,体现了坚定的原则性;由原文“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可知,“当然不是今天”“我们可以再等一两年”,留有磋商的余地。由原文“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可知,对于收回香港问题英方对中方进行威胁;由原文“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可知,对于英方的威胁,中方以委婉的措辞,给予恰当的回击。由原文“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可知,“被迫”“不得不”“另作考虑”等词,既态度坚决,责任明确,又措辞委婉。由原文“邓公两日的表现有很明显的分别,和唐翔千等人谈笑风生,很亲切;对钟士元他们则严肃许多,气氛亦紧张”“向钟士元3人打过招呼后便叫他们坐下来,然后说:没有‘三脚凳’这回事!如果还说香港人没有信心,这并不代表香港人的意愿”可知,不同对象、不同谈话内容,采用不同的态度、语气,体现刚柔并济。(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支队政委(节选)王愿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一定!”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经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地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伤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你:挤!”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没关系,你,你别管我!”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嗯……”他又是一阵猛抖。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撩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险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有删改)文本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①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地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过家鼎等译,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6.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答案】5.A6.①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②处事果断:一旦决定“手术”,坚决实施;③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请求,切实有效。7.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错误,文中“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主要是推进情节发展,如一开始“月光一照”才能体现老胡的苍白的脸色,所以有了下文挤脓血的情节;接着“启明星贼亮贼亮的”意味着时间的推移,挤出脓血势在必行;最后“太阳已经出来了”意味着挤脓血的危险过去,所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不能暗示主人公心理的变化。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把我绑起来!”“来,使劲挤它!”“帮我挤挤就好了”可知,老胡腿部受伤化脓,影响行动,且从后文“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可知,后面还有追兵,这种情况之下,老胡果断让人帮助把腿部的脓血挤出,体现出处事的果断。由“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没关系,你,你别管我!”“他猛地抖了一下”“他又是一阵猛抖”“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可知,当时没有器械,也没有麻药,是生生挤出腿部的脓血,甚至挤出了两片碎骨片,这些内容体现出老胡意志的坚强。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老胡腿部中弹、伤口化脓、病情严重,为了继续战斗,只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之下用土法疗伤,为了说服战友,他和“我”说理,如“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伤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小林命令,如“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你:挤”,这说明老胡善于做思想工作。【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明确两个文本的文体。文本一是小说,文本二是纪实文学。然后结合两种文体的特点分析二者艺术表现上的差异。文本一是小说,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在对老胡的塑造之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如为了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起来,他说“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不,有任务!”,这些是语言描写,如”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这是动作描写,同时文中借助场景描写进行烘托,借助“我”和“林大富”进行衬托,作者借助这些方式塑造了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文本二是纪实文学,所以重在真实,以采访、回忆的方式展现陈毅的疗伤的过程,这是真实的记录,没有环境的烘托渲染,真实展现当时的画面。从语言来看,文本一是小说,在描写疗伤的过程中,有细致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而文本二主要是叙述事件,讲述了陈毅必须采用土法疗伤的原因以及疗伤的过程,叙事简约,语言平实简洁。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节选自《汉书·李陵传》)【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B.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C.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D.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B.“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与其相关的还有“黜”“迁“等,“屈原既绌”中的“绌”通“黜”,就是罢免官职之意。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由于古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D.“金”,指用铜制成上有柄的乐器,在军队中作战用来发出信号,文中“金”与“鸣金收兵”中的“金”均为此意。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由于李陵狂妄自大,汉武帝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故意不发骑兵。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李陵投降后,四百多人逃回塞内。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极力为他辩解;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下狱施腐刑。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答案】8.B9.C10.A11.(1)李陵虽然深陷重围战败,但他打败敌人的战绩也足以显露天下,他不死,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2)(楚国)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楚怀王)自己也死在了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的主语为“陵”,所以应在“陵”前面断开,排除A、D。“骑”是“骑兵”,是“围”的主语,所以“骑”要放在后一句中,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武帝传诏李陵在九月发兵。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和单于相遇,约三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错误。这里指的是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由于李陵狂妄自大,汉武帝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故意不发骑兵”错误。由原文“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可知,李陵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汉武帝也并没有故意不发兵,只是没有给予他骑兵。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陷败”,深陷重围战败;“所摧”,为“所”字结构,打败敌人的战绩;“暴”,显露;“宜欲”,应该是想。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兵挫地削”,被动句,(楚国)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亡”,丢失;“为天下笑”,被天下人耻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判断句,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参考译文:李陵字少卿,被授为骑都尉,带领五千精兵,在酒泉、张掖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天汉二年,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的军队运送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安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可用力掐住老虎,射箭必中,希望能自成一军,分散单于兵力。”武帝说:“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我愿意以少击多,用五千步兵进入单于王庭。”武帝传诏李陵在九月发兵。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和单于相遇,约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三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下令:“听到击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就收兵。”李陵搏战出击,千箭齐发,敌兵中箭倒下。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单于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第二天再战,斩杀三千多敌人。单于命令他儿子率骑兵向李陵发起攻击,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步行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敌几千人,趁机连发弩箭射单于,单于下山逃跑。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又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汉军向南行走,士兵还剩三千多,空手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拿着短刀,到山下,单于的军队挡住了他们的退路,单于兵顺着山势滚下石块,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前行。黄昏后,李陵叹息说:“我不战死,不是壮士。再能有几十支箭,就能逃脱。如今没有武器再战,不如分散开,或许还有逃回去报告皇上的人。”夜半时分,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几名壮士跟随他们。几千匈奴骑兵追赶,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去见陛下啊!”于是投降了。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多人。后来听说李陵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司马迁极力辩解说:“李陵常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的危难。率领不满五千步兵,搏杀几万军队,转战千里,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深陷重围战败,但他打败敌人的战绩也足以显露天下,他不死,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武帝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把他下狱施以腐刑。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北征唐·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无衣《诗经·秦风》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军北征》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把地域、季节、气候交代清楚,有力烘托这次行军的艰难。B.“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反映了真实的大漠行军情景,有“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C.《无衣》采用《诗》中常见的重章迭咏结构形式,突出音韵和谐之美,又加强情感的抒发。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13.以题材分类,这两首诗歌属边塞诗,但抒发的情感和艺术手法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2.B13.《从军北征》小着情语,却处处达情,以形传神,借景抒情,景象凄凉,如“天山雪后海风寒”,笛声幽咽,如“横笛遍吹《行路难》”,令人神驰意伤,将征人望乡思归的衷怨,表现得淋漓尽致。《秦风·无衣》这首诗描绘出战士们齐心备战同仇敌忾的场景,并以“赋”的表现手法加以强调,更渲染出了威武雄壮的气势,“同袍”“同泽”“同裳”凸显了战友之间淳朴真挚的情感,表现出将士们齐心协力,奋勇杀敌的精神。【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真实的大漠行军情景”错,“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此句运用夸张手法,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军北征》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横笛遍吹”一句折射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在哀怨的笛声中传递出深沉悲凉的征人思乡情,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表现了征人望月思归的惆怅之情。《秦风·无衣》这首诗描绘出战士们齐心备战同仇敌忾的场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以一句“岂日无衣”发端,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慨,渲染出一种即便生活贫困以至于“无衣”,也要义无反顾奔赴疆场的爱国主义激情;接下来对问句的回答“与子同袍”“与子后泽”“与子同裳”,则有力地表现出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秦国军民不分你我、同心应敌战友之间淳朴真挚的情感的质朴民风和战友之间淳朴真挚的情感。“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的诗句,富有强烈的动作性和形象性,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并以“赋”的表现手法加以强调,更渲染出了威武雄壮的气势。“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的誓言,则表达了主人公们在战场上共进退、同生死、御外辱、卫家国的坚定决心和将士们齐心协力,奋勇杀敌的精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白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鹃”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多用以表达悲苦、哀伤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士不可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知人者智④.自知者明⑤.庄生晓梦迷蝴蝶⑥.望帝春心托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弘毅、蝴蝶、暮、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______①_______。它源自千百年前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在悠久的历史中,也流淌着苏轼“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生生不息的传承中,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______②_____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变得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与民族情感产生共鸣。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获得认同感,产生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古人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_______③______,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却从未变换。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问。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以修改。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5.①源远流长②兼容并蓄③物换星移16.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17.拟人,将“节日”赋予人的神态特征“板着面孔”,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节日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这一观点,活泼有趣,令人印象深刻。【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由后文“它源自千百年前”“在悠久的历史中”“生生不息的传承中”可知,此处强调端午节历史悠久,故此处可填“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比喻事物的历史悠久。第②空,由后文“获得更大张力”,以及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都是在传统中融入现代内容可知,此处强调中国文化的包容能力,故此处可填“兼容并蓄”。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第③空,结合前文“从古人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及后文“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却从未变换”可知,此处需要一个表示时间变化的成语,故此处可填“物换星移”。物换星移:意思是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应删除“使”。二是语序不当,“不断创新、植根传统”两个短语应调换顺序,为“植根传统、不断创新”。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修改为: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属于一个概念,而在此处将其当成人来写,说它“板着面孔”,这就使之具有了人的神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觉得节日习俗形象了起来。“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强调了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的道理。但此处没有进行严肃地说教,而是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人觉得道理是生动有趣的,从而使文段内容表意更丰富,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使读者更易接受这样的观点。(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在网上搜索,会找到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功能饮料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功能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喝功能饮料有生命危险”等等。①,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有研究报道发现,功能饮料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确,每天摄入适量的咖啡因②。根据推荐摄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300毫克。③,反而容易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另外,也不能说咖啡因是功能饮料带来威胁的唯一原因,除了咖啡因,一般的能量饮料中还含有很多其它的成分,据报道,对这些成分安全性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因此,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对功能饮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但是如果不是实在需要,还是尽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饮料。18.下列句子中的“实在”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实在”,语意相同的一项是()A.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B.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C.他名义上是个大学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D.他匆忙上岸,竟不曾说真姓名与实在的住处。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8.B19.①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②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③但如果摄入太多【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词语含义的能力。画线句子处的“实在”是确实,的确的意思。A.具体而切实。B.确实,的确。与例句相同。C.其实。D.真实,不虚假。故选B。【19题详解】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上文列举的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可以总结出“各有各的说法”,后文提到“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入的应是表转折关系的分句。因此可填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第②空,根据上文“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以及本句承接上文说法的“的确”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写摄入适量咖啡因的效果,可填写与提振精神有关的内容。可以填: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③根据上文“适量”“安全摄入量”等字眼及下文“反而容易导致”的不良后果,可以推断出填写的内容应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因此可填入如“但如果摄入太多”等类似意思的语句。四、逻辑题和整本书阅读(8分)20.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其他属性也相同的原理。下面这段对话,同学的类比推理存在破绽。请你写一段反驳的话,补写在横线上。要求:符合逻辑,论证合理。老师:每一次周末回来,我看到有少数同学把手机带到教室玩耍。从下周开始,周末返校不得带手机进入教室。同学:课外阅读可以让我放松消遣,手机也同样可以消遣时间、放松心情。既然不禁止所有课外书进入教室,那么禁止学生带手机也是荒谬的。我:【答案】开拓视野,涵养知识,有益身心发展事物,可以带入教室,课外书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可以带入。但手机不能做这样的类比推理,因为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讯和娱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类比推理以及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准确的能力。本题要求对学生的推理进行反驳,首先要抓住手机和课外书的主要功用的不同,课外书的主要功用是开拓视野,涵养知识,对同学们的身心是有益的;手机的主要功用是通讯和娱乐。二者之间无类比性,所以课外书是可以带入教室,但手机是不能带入教室。21.《葬花吟》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经典作品,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其中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样的诗句。请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谈一谈你对林黛玉形象的理解。【答案】1.精神痛苦、内心悲伤。“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本是形容花儿受风吹霜打的侵蚀。林黛玉看似在咏叹花儿的不容易,实则把花比作自己,想到自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无所依靠,而且黛玉多愁善感,花谢时她联想到红颜之易逝,想到自己悲惨的命运,自己就像花儿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受到人世间“风刀霜剑”的苦苦逼迫。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抑塞不平。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对林黛玉来说,她不过是寄居于贾府的一个客人,甚至是寄生在那里的。再如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热闹无比,潇湘馆内空余森森竹影,无限凄凉。因此“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3.孤傲不阿。贾母本是那个封建大家族的家长,在她看来,林黛玉始终是个外人。至于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甚至薛宝钗这些人那就更不必提起。“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具体到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题干首先介绍《葬花吟》的基本特点,然后从中选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两句,要求考生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谈一谈对林黛玉形象的理解。因此考生首先需弄懂这两句的基本含义,然后根据诗句的表现手法或者内涵把握林黛玉的形象特征,再结合原著相关情节对特征进行分析。“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原来意思是形容花儿,花儿在一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受风吹霜打的侵蚀,自然界风霜雨雪的侵蚀好像刀剑一样让花儿难以忍受。林黛玉看似在咏叹花儿的不容易,实则比喻自己,她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总是遭到各种不如意,受到各种冷遇甚至是阴谋诡计,就像花儿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受到人世间“风刀霜剑”的苦苦逼迫。可以看出林黛玉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也能体现对自己的爱惜与对现实的无奈,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意思是让花冰清玉洁来也冰清玉洁的去,这远比它陷落在污泥浊水中强,实际上是说黛玉自己宁愿为坚持自己高尚净洁的品格节操而死去,也强于陷身于渠沟的污泥中而生存。可以看出林黛玉高洁的品格节操,也是她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性格表现。如果从“自尊自爱”“多愁善感”等角度来考虑,只要言之成理亦可。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位大学校长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就好像一个猎人进入森林,我们不只要给他足够的干粮,还要给他一枝猎枪。”干粮装得再满,也终有吃完的一天;而只有用好了猎枪,才会永远食物充足。对于正在求学的你,以上材料有什么启示意义?请围绕“干粮与猎枪”谈谈你的体悟与思考。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干粮与猎枪校长的话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生走上社会必须拥有“干粮”和“猎枪”,才可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干粮”即文化知识,“猎枪”即处理社会生活诸事的本领。二者兼具才是新时期社会的合格成员。森林绝非是太平世界,毒蛇有之,猛兽亦有之。猎人如想进入其中,必须带上猎枪,一则防身二则捕猎。同理,学生走上社会一如猎人涉足森林,不只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还得有一定的生存本领。如果说森林里有可怕的虎豹豺狼,那么社会就是比森林复杂得多的所在,可见,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必须具备“干粮”与“猎枪”,否则前景难以预料。干粮,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多年的求学生涯,其实就是一个“干粮”的储备过程,学校传授的知识就是每一个学子生存的基本“干粮”。准备干粮是诸多学子的共识。他们突出重围,踏入高一级学府潜心治学,丰富知识,但如若只是追求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盛知容器,而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一旦走上社会就可能辨不清方向,甚至屡屡碰壁。猎枪就是我们社会生存能力。每一个大学生,可以说都是一个具备基本“干粮”的人,但是,其不一定是一个社会生存能力很强的人。如今,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好似一片幽深难测的森林。大学毕业生作为初入这片森林的猎人,除了要准备维持生命的干粮,更要准备好猎枪,用好猎枪,才能应对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先生存,然后改变它。我们不仅要储备足够的有用的“干粮”,学校还要教给学生“造血”的能力,就像校长所说的“还要给他一枝猎枪”。人生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拦路虎,光躲避不行,干粮吃完了还要学会狩猎才能活下去,将“干粮”转换成过硬的捕猎能力。有过硬本领才能实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理想。因此,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也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即不但要有干粮,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断获取干粮的猎枪。由此看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提高将“干粮”转化成实际本领的能力。干粮和猎枪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干粮就是“子弹”,猎枪就是发射“子弹”的技能,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只有将干粮和猎枪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捕捉到猎物,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大学校长在大学生毕业典礼的话,说明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既需要“干粮”也需要“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猎枪”,因为干粮再多终有吃完的一天,而用好了猎枪才会永远食物充足。由此看来,只有“干粮”而没有摄取食物的“猎枪”,我们根本不可能在未来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显而易见,这“猎枪”便是我们生存的本领,竞争的本领,发展的本领。而“食物”只是别人给予我们的维持生命的依靠,一个人没有外界帮助固然很难成功,但如果我们只有外界帮助而没有本领,那就根本不能生存。因为不管这“食物”有多少,终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我们要想生存、发展并为人类做出贡献,就必须具备本领。只有有了本领,我们才不用听天由命,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开拓自己的未来。由此看出“猎枪”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干粮”。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人的本性就是要战胜自我,战胜自然,具备本领,这是第一位的。作为学生的我们,只有学习真正的本领,才能实现个人理想并造福社会。行文思路上,首先分析材料,明确“干粮”“猎枪”的含义,“干粮”是指维持生命的物质,“猎枪”是指我们生存、竞争、发展的本领。接着提出中心论点,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然后从“干粮”“猎枪”二者的辩证关系入手展开论述,拥有“干粮”是获取本领的条件,用好“猎枪”拥有本领是目的。最后归结全篇,重申论点,强调新世纪属于我们,我们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本领,才会在社会上生存下去,进而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所作为,造福社会。立意:1.干粮与猎枪,缺一不可。2.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3.宁取一技,不取万金。4.知识和能力是成功的双翼。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试题(Word版带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山东省滕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11:18: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65.1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