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1讲新情境下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3/30

4/30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部分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具体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题能力等,写作中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又要借助语文知识,所以说写作是对语文素养的集中检阅。高考首先要通过命题,进行道德价值引领,展现立德树人的核心;其次,又要能够考查思维能力,命题常常具有思辨色彩。写作归根结底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在创造中塑造自我。[命题趋向]①材料作文得到回归。2019年、2020年命题多有明确的任务指令,注重写作的应用性。2021年高考命题,任务指令淡化了,传统的材料作文得以回归,更强调对话题的理解,突出考查思维能力。 ②落实立德树人,进行价值引领。高考命题关注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从一个角度切入大的社会主题,同时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2021年新高考卷Ⅰ的“体育之效”、2019年全国卷Ⅰ的“劳动教育”,对“德智体美劳”中“体”与“劳”进行考查;2021年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发展与时代的关系;2021年全国乙卷引导学生思考理想追求与基础、方法、路径、目标的关系。2020年新高考卷Ⅱ,需要我们拥有世界眼光,能用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去诠释抗疫的责任担当。2019年全国卷Ⅱ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与国家的关系,紧扣时代主旋律。③思辨色彩进一步加强。2022年的“本手、妙手、俗手”与2021年的“可为与有为”“强与弱”等话题有多个关键词,思辨性很强。2020年新高考卷Ⅰ,需要我们对三个历史人物做出思辨性评价。2019年全国卷Ⅰ需要考生对错误观念进行反驳与批判。应该说高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是一贯的,且有加强趋势。 ④关注自我,写出真情实感。2021年全国乙卷,关注学生理想,明确要求“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2021年新高考卷Ⅰ的“体育之效”,2021年新高考卷Ⅱ的描红“人”字对人生的启迪,都能够贴合学生的自身成长。2020年新高考卷Ⅲ,关注自我塑造;2020年新高考的两套试卷,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我对社会生活的观照。2019年全国卷Ⅰ要求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写演讲稿,作文命题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作文中要有“我”。[备考策略]①明晰高考作文的考查特点,用以指导作文备考和考场写作;明晰作文的考查类型及提分关键,在保障基础分的前提下,力求抢到更多分数。②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注重思想、情怀的积蓄和培养,多读优秀范文、报纸杂志,背诵经典名篇和名言名句,加强知识储备,提升思想认识。 ③加强写作中的思辨色彩、情感色彩,学会谋篇布局,学会选取素材;研究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部分,在细节上加以提升,使作文具有亮点。④切实做好作文训练。熟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照标准落实;并以评分标准审视自己的作文,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第1讲 新情境下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情境下的材料作文由于具有表意较为隐秘、立意开放性较强的特点,再加之考试时间有限,大部分人最后留给作文的时间并不算宽裕,给许多考生作文审题立意带来了不小的障碍。任务驱动型作文,添加任务指令,如果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审题上的疏漏。因此,审题仍然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务。方法一 多元思辨高考命题,话题多元化是一个重要趋势。多个词语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便于选拔人才,同时多个词语能够有效避免宿构,也是现实的需求。对于多个概念的话题,一定要认真研究相互关系,建立起有机联系。加强逻辑分析,多个概念的内涵构成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递进、先后、主次、总分等关系。对此,要对人生各个方面在平时有所把握。如,“可为、有为”,其实是在谈人生活的客观社会背景与主观努力的关系。 [典例1](2022·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这道高考作文没有瞄准时事热点,旨在引导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反思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明确强基的重要性,是一道现学现用的材料作文,既有材料呈现,又有材料的简单说明。“‘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这段话可以看作材料的呈现,即围棋的三个术语。而接下来的这段话,就是对材料的清晰解说了: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这里的解说,让即使不懂围棋的考生,也可以理解“本手、妙手、俗手”三者的含义及其关系,明白题目的要求与指向。 此题考查考生们对“本手、妙手、俗手”辩证关系的理解与思考。材料中精准阐释了“本手、妙手、俗手”三者的意蕴和辩证关系。题干中可以明显地揣摩出出题人的价值指向,对看上去貌似合理的“俗手”和热衷于追求妙手的“初学者”现象,给出了明确的靶向,这些都是当下不良社会形态的反映。题目中的关键句“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是立意构思的核心。材料强调“本手”的“合乎棋理”和“功夫扎实”“理解深刻”,意在启示考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考生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在读完材料后,考生要结合围棋,对“本手、妙手、俗手”进行深入思考,从围棋出发,又不止于围棋,思考这其中蕴含的普遍的人生哲理,也就是要找出其中的比喻义、引申义或象征义。 “本手、妙手、俗手”,其实从“三手”的叫法便可悟出其义。一是“本”。本是根本,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多个提示词语,如“正规”“开始”“基础”“功夫扎实”。围棋之本,在于从“本手”下起,基本功扎实是提高棋力的前提条件。于学艺而言,任何一门学问,都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水无源,流不长;木无本,叶不茂。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本源。推而广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企业、团体乃至民族与国家,其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环节。如我国近年高考人才选拔中的“强基计划”,便是强调基础学科在科技发展与创新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二是“妙”。对妙的内涵理解可以结合材料中“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这一句话。妙源于本,而又高于本。一切的巧妙绝不是一时的投机取巧,得依靠平时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依托。棋局有妙招,始于本,妙在新,循本而创新,才称之为妙。从人的成长、事物的发展来看,在夯实基础、强基固本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经验,进行创造性发展,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之一。 三是“俗”。“俗”,在材料语境中,明显有“趣味不高、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的意思。本手没学好,基本功没打牢,就急于表现,也可能偶尔有“妙招”,指貌似合理,但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坏棋”,实则在给自己挖坑。“俗”批判的是一种不正确的心态:忽视基础,急于求胜,急功近利。除“本”“妙”“俗”外,审题时还要关注“初学者”。命题人的这个“初学者”,用意很深。对于考生而言,人生学业之基尚未打牢,高中学业只是学习的一阶段而已,后面还有大学学习;就是将来参加工作,还得有深蹲基层一线的强基务本。材料的启示意义,对于奠基阶段的青年人,是具有指向性的。“本手”与“妙手”阐释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展现的是“创新时代的冷思考”。据此可以联想,比如我们常常提到传统文化中的“培元固本”,当代文化提到的“守正创新”,治学中常说的“板凳要坐十年冷”,艺术里面的“写生” “素描”“临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武术重点练内功,所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等等,同时也要思考这个时代,很多人追求一夜暴富,互联网也的确能使人一夜爆红,于是许多人不愿意下苦功夫了,满足于玩一些新花样,搞一些新形式,喊一些新口号,可是由于缺乏扎实的基本功,缺少长期的磨炼,缺少“本手”的修炼,于是“妙手”也难“偶得”。写作中可以将正面阐释和反面论证相结合,可以融入切身经历与感悟。架构作文重点在于要体现出“本手、妙手、俗手”三者间的思辨关系。本和妙,涉及的是基础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问题。基础知识很重要,需要磨砺,功夫要扎实,基础要牢固,这是第一层。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而是要进行创造,这是第二层。这两层实际上与现在的新高考改革大方向一致。新高考更注重学生情境化运用知识的能力,作文题目也是引导考生思 考“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这一话题。学习知识过程中,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能急功近利,这是第三层。本手、妙手关系的正确处理,关系民族的复兴。唯有真正在核心素养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培养一流人才。命题者的思考,其实是深远的。创新热点中,需要冷思考;唯“本手”扎实,才可得妙招。 你的立意:多元话题明确内涵思辨关系本手基础“本手”强调打牢基础;“妙手”强调创新(造),但不否定“本手”,因为熟能生巧;“俗手”强调不要急于求成,是进一步证明“本手”之基与“妙手”之变的紧密关系。本手不足而求妙手,必为俗手!基础不牢而求发展,必然欲速则不达。妙手创新俗手急功近利确定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立意:1.本手起势,妙手回春;2.本固而后妙;3.本手筑地基,妙手添锦花。 方法二 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是材料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关键词句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它往往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语句,审题立意时需关注此点。 [典例2](202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审题解析:习近平总书记曾激励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心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天津卷作文题响应号召,以“是最接近于生活的”“烟火气”为主题,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引导考生重新认识生命和心灵的基本需求,思考寻常“烟火气”之于国家、民族、个人的价值,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材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为“烟火气”是什么。根据材料“家人团坐”“国泰民安”可以看出,“烟火气”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市井生活味道,是百况人生形态;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民生为大”的理想,更是良政善治境界。而维持这种“烟火气”,需要考生思考“烟火气”之于国家、民族、个人的价值,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责任、使命、担当等问题。考生应抓住“珍惜和守护”“奉献和担当”关键词句进行立意及写作。第二层是对“烟火气”思考导向的提示,强调了“寻常”二字。考生可结合个人、家庭、社区的身边事,可联系天津、国家、国际的现实情况,从中选取丰富的个人情感、生活态度、治国理念、国家精神、民族意志及文化观念的事例,进行多角度对比、多维度思辨、整体性建构。 其次,分析写作要求。试题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写出对于材料的思考和感悟。从考生熟悉的“烟火气”入手,代入感强,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引导考生重新认识生命和心灵的基本需求,思考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立意深刻。考生可以拓宽思维广度联想常态生活现象,展现思维跨度对比民生建设,表现思维温度弘扬家国情怀,挖掘思维深度探讨民族文化……在对寻常烟火成为最美风景的思考中,在平凡人物、普通小事与城市精神、思想境界彼此关联、对照、碰撞、升华中,有事可想,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论,能够进行个性化写作。 你的立意:关键词语提炼词语明确含义一级关键词烟火气小处:市井生活大处:良政善治二级关键词温情、祥和,珍惜、守护,奉献、担当需要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责任、使命、担当等问题三级关键词寻常、最美的风景寻常既可指个人、家庭、社区的身边事,也可联想国家、国际的现实情况确定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立意:(1)从“珍视平凡的爱”的角度立意:发现身边真情,守护寻常烟火气。(2)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的角度立意:传递爱心,留存民族烟火气。(3)从“坚守独立的个性”的角度立意:寻找精神寄托,享受心灵烟火气。 方法三 概括中心概括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概括材料明要点先理清材料涉及的人或事物,如果涉及多个人物,要确定谁是主人公,写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提炼出关键词语或句子,明确材料说理的角度。 第二步:确定性质和倾向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如果材料的结果是好的,其性质往往是正面的,命题者往往倾向于赞成;如果材料的结果是不好的,其性质往往是反面的,命题者往往倾向于贬抑;如果材料的结果不明确,材料的性质往往是隐匿的,考生应辩证分析,去发现命题者的真正意图。第三步:筛选观点定主题根据材料的主旨和倾向,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筛选出切合材料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主题。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含意多角度分析,列出观点,再从中选出最能反映材料主旨和倾向的主题。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材料,再结合现实生活,列出两到五个观点,为“好中选优”做准备。罗列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这也是防止写作跑题或偏题的好方法。另外,检验一下自己的审题结果能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倾向,也能防患于未然。 [典例3](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第一步:概括材料明要点本则材料包含三个层面的含意:一是毛泽东论述的“体育之效”——让人耳聪目明,这指出了“体育”的积极作用,强调体育锻炼可使人的身体机能发生良性的变化;二是从人的身体变化引出强弱变化之理,论述了强弱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如何“用强”与“变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毛泽东阐述了“不可滥用其强”“勤自锻炼以变强”的观点;三是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强和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正确对待强弱 续上表第二步:确定性质和倾向材料的性质是中性的,材料只要求考生根据论述的启示意义进行思考,这就最大限度地解除了考生的思维局限,考生大可以根据体育锻炼的功效展开联想,挖掘其背后的象征意义第三步:筛选观点定主题材料三个层面的含意均指向立论。从第一个层面看,可以就事论事,从新时代“五育”中“体育”的重要性角度阐述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从第二个层面看,可以将毛泽东提到的“体育”深度理解为具有丰富寓意的概念,由此可以确立“男儿当自强”“反对霸权主义”“逆势而上”“在危机中寻找生机”以及“祸福相依”等立意。从第三个层面看,强调后天的可为,只要砥砺奋发,自能由弱变强,由此可从强弱转化的角度谈态度和做法 你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立意:(1)从个人成长和国家民族角度立意:从个人成长来看,要认清自我,强不骄、弱不馁,自立自强;从国家民族来看,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从辩证的角度看,“目盲”与“目明”、“体弱”与“体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从“五育”之一的体育入手,阐述在科技高度发达、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背景下体育对强身健体、精神塑造的重要意义。(4)从国际关系角度立意: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秉持合作共赢、构建和谐国际秩序的理念。 [即学即练]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立意角度一:回应时代召唤,勇担时代使命。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应勇于并敢于回应时代发出的召唤,承担好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角度二:仰望先贤,俯瞰未来。先贤们已经在自己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可为与有为”,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走自己当下该走的路,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角度三:脚踏实地,面向未来。生活在当下的我们,需要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为未来做好准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流行词反映了青年的生活世界,以下为社会关注的关于青年生活的流行词:网络原住民、燃文化、有温度、打call、无问西东。媒体对这五个词的解释是:网络原住民,意为当代青年从小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燃文化,是指青年呈现的一种充满阳光热血的生活文化状态。有温度,意为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打call,意为给某人点赞加油活跃气氛。无问西东,源于清华大学校歌,其实是希望学子们做学问不要太局限,要有世界眼光,脱离所谓西方、东方学术的条条框框;电影《无问西东》中表达的一种人生境界,人需要认清真实的自我,遵循本心而活。请以其中的两三个流行词为基础来谈谈你对当下青年生活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立意内心热情,对人温暖(燃文化与有温度);网络原住民给我们更多的自由(网络原住民与无问东西);永远保持火热的激情(生活中的燃文化,学术中的无问东西)。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23 12:09:02 页数:30
价格:¥2 大小:173.1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