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一现代文阅读Ⅰ__信息类文本阅读第1讲信息筛选与理解推断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一现代文阅读Ⅰ__信息类文本阅读第1讲信息筛选与理解推断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9
2
/39
3
/39
4
/39
剩余3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板块一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 阅读化、大“体量”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速度、解题捕捉信息敏锐度的比拼。尤其是高考第一大题(信息类文本阅读),不仅要追求做对的“结果”,更要优化做快的“过程”。精练高考真题,明晰高考趋向(2022·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 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诗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 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项,“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优点是……但其弊病是……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只是比较二者的优缺点,并没有说哪一个更有生命力。故选D。答案: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项,“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错误,过于绝对,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可见借鉴西方有价值,但不能“单靠移植西方”。故选B。答案:B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材料一说的是要继承创新传统文化,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A项,说的是“师古圣贤人”,意思是“应当学习古代圣贤”,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博采众长。B项,主张以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纲常为根本,注重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体不变,只学习西方技术,且不是“文化”方面。C项,说的是既要吸取世界的优秀文化,又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与材料一观点一致。D项,说到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盛衰兴替这一现象,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故选C。答案:C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这两句话体现了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然后结合材料一分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的意义。这两句话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是因为这两句话中蕴含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就是说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也不要硬推给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 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我们除了要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结合材料一第一段“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可知,《论语》中的这些内容体现了中国人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且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所以在今天依然有它的价值。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可知,《论语》中的法则推行到国际社会,这是用中国的实践经验来解决国际的问题,体现了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规律。 答案: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在关注自身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人,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②“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民族性更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体现了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规律。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二段“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由第三段“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 可能变为全盘西化”“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可知,要想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传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找到立身之基。由材料二第二段“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可知,需要与时俱进,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可知,可以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答案:①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建立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固本健体才可以消化吸收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②与时俱进。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③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外为中用。 选材选材多采用多文本组合形式,并且材料文本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如2022年新高考卷Ⅰ是两则有关社会哲学论文的组合。材料一文本较短,是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选文侧重论述中国文化的民族性;材料二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选文侧重论述中国新诗的走向与出路。2021年新高考卷Ⅰ是两则有关美学论文的组合;材料一文本较长,并配有雕塑图片;材料二选文只论述一事,较为简短 续上表题型2022年、2021年新高考卷Ⅰ、卷Ⅱ均设置三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选择题有层级,主观题随“文”意。(1)客观题。从命题角度上,信息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通常是按照材料的内容顺序,由易到难地分层级设置,但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理解分析材料内容题,信息对应点明确,较为简单;②信息推断题,是根据原文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判断,难度稍大;③文外信息对文内观点或概念的验证题,需要一定的迁移推断能力,考法更加灵活,更侧重知识的运用。(2)主观题。主观题的命题角度既灵活又有依据,即题目往往是依据材料的内容重点和文体特色而灵活命制。如2022年新高考卷Ⅰ、卷Ⅱ重点考查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都非常灵活 第1讲 信息筛选与理解推断——识陷阱巧理解推断,突破两类选择题[知识导图] 精准突破一 理解分析类选择题新高考信息性阅读第1题大都是理解分析类选择题,它侧重于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的大方向。其设误方式同其他现代文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从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说法绝对等角度设下陷阱,解题都可以通用比对法,理解性比对。理解性比对分为三步:第一步:阅读选项,切分层次,标出关键。理解分析类文本选择题文字大都很多,表述很长,应先把选项切分出若干小层次(一般以逗号为一个单位),再将各小层次的主干词或重要的修饰语、限制词标出。第二步:回到原文,找到对应区域。第三步:两相比对,确定正误。 比对一般从两个角度入手:(1)比对词语。看选项与原文在词语的内涵、范围、程度、时态等方面有无改变,看有无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缩小或扩大范围、颠倒时态、改变已然与或然、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设误点。(2)比对句子。看选项与原文在句意的理解尤其是句间关系的判断上是否一致,有无条件绝对、因果失当等问题。 [即学即练]1.请用理解性比对法判断选项正误并说明理由。(1)选项:孔子倡导诗教、乐教,以艺术审美塑造美好人格,开启了两千多年的美育传统。原文:两千多年前,孔子倡导诗教、乐教,礼乐影响遍及国家社稷、社会风尚、日常礼仪和个人修为,形成了以艺术审美塑造美好人格的美育传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项:尼葛洛庞帝认为,除了“我的日报”,我们还需要公共性的“我们的日报”,这可以平衡个性化信息,防止用户被信息“黑洞”吞噬。原文:就像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说的,在拥有极端个性化的“我的日报”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公共性的“我们的日报”。因此,以公共化信息来平衡个性化信息,是未来新闻业必须坚持的。未来的算法将不仅要解决个性化信息推送的问题,也应更好地实现公共化信息的推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项:家长日常对孩子言传身教,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就能使孩子产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原文: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有助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一定要多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舍不得”,要把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让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小到整理书桌房间,大到参加家务劳动,从点滴处培养劳动意识,在经常性的家务中养成劳动好习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项:辞书把含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罗列在一起,既便于查阅,又揭示了相同偏旁部首汉字间的相互关系。原文:当编者把含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罗列在那里的时候,其实不仅是“分别部居”,便于查阅,而且也揭示了那些相同偏旁部首汉字间的相互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项: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了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原文: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需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聚集品牌推广、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功能服务,全面推动打造基于“互联网+三农”长效运行体系的农村电商2.0版本的进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项:非遗教育和传播要重视社群环境和社会生态,有机整合社会文化资源,这是因为所有的非遗资源都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原文:社会环境对非遗生存至关重要。大多数非遗项目都是群体拥有,因此在非遗教育和传播中,要重视对社群环境的阐释,研究非遗和生态的关系,有机整合社会文化资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曲解文意。“开启了两千多年的美育传统”错,原文说的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倡导诗教、乐教……形成了以艺术审美塑造美好人格的美育传统”,是“形成了美育传统”而非“开启了美育传统”。 (2)张冠李戴。“这可以平衡个性化信息,防止用户被信息‘黑洞’吞噬”不是尼葛洛庞帝的看法,是作者的看法。(3)表述绝对化。“家长日常对孩子言传身教……就能……”表述绝对化,原文的表述是“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有助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4)关系混乱。“既……又……”是并列关系,原文“不仅……便于查阅,而且也……”是递进关系。(5)混淆时态。“建立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可知,选项把“未然”说成了“已然”。(6)以偏概全。“所有的非遗资源都具有明显的群众性”错,原文是“大多数非遗项目都是群体拥有”,选项以偏概全,且“群体拥有”不等于“群众性”。 精准突破二 观点推断类选择题突破此题目,要立足文本,依托逻辑,做到“三看”:1.看推断前提是否有据分析推断前提是否有据,就是分析前提是否合乎文本内容,也就是作为推断的依据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看选项的前提时思考:①前提是否混淆范围,如原文内容是涉及局部的或整体的,而选项则相反。②前提是否混淆语气,注意前提中表示或然语气的限制语,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推断可能成立;前提中表示必然语气的限制语,如“一定”“必定”“肯定”——推断不能成立;有时则相反。这就需要考生仔细比对选项中的前提与原文信息是否一致。③前提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 [即学即练]2.比对下面选项与原文,看看选项错在何处。(1)选项: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原文: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取长补短与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媒介间相互依存、彼此助益的特性,使文化艺术产业链不断延长、愈加完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项:民俗文化在发展中不会一成不变,它们必将随着社会进程而呈现种种变形或变质乃至消亡现象,最终被淘汰。原文:比起上层文化,民俗文化还具有较大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社会不太发达的时代)。但它在时空中传承、扩大和演进时,也必然呈现出种种变形或变质以及消亡等现象,从而产生与其稳定性相联系的变革性特点。中国社会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这种特色是通过民俗文化的稳定性体现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传统的民俗文化有些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淘汰了其中的陈腐成分;也有些在今天的现代化目标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必将被改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无中生有。(2)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有些民俗文化。 2.看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推断过程就是由前提到结论的过程,分析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就是分析假设推断、条件推断、因果推断、目的推断等逻辑关系是否合理。选项一般以假设、条件、因果、目的等复句形式呈现。推断形式意义解说及关注特征判断关注点假设形式注意假设的前提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注意关键词“假设、如果、若”等一看假设的前提是否正确,二看假设的结果是否从中推出因果形式推理形式是由因到果还是由果到因,关注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以及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等看有无因果颠倒;是否把多因一果推断为一因一果,故意漏掉其他原因;看有无强加因果 续上表条件形式充分条件:A可以推导出B,A就是B的充分条件看是否搞混了条件关系,如把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等必要条件:B可以推导出A,但是A不能推导出B,A就是B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A可以推导出B,B也可以推导出A,A就是B的充要条件注意原文到底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注意关键词“只要……就……,只有……才……”等 [即学即练]3.比对下面选项与原文,看看选项错在何处。(1)选项:艺术创造要涌现出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只有做到情与景的交融互渗才行。原文: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项: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当代意义,可见中华茶文化“和”的精神内核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相一致。原文: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以茶敬长辈,明伦理;以茶赠友人,增友情;以茶待邻居,睦邻里。这些茶礼、茶俗表现出和亲、和友、和邻,和美、和乐、和谐等一系列风尚,是茶文化精神内核“和”的体现。而“和”的思想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一脉相承,将茶的精神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对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根据原文,前后并非条件关系。(2)强加因果。两者之间不具备因果关系。 3.看推断结论是否合理推断结论是根据文中已有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以此推彼、以已知推未知、以现在推未来、以整体推局部以及因果互推等。推断的结论在选项中一般放在“由此可见”“说明”“总之”“启示”“将会”“应该”等词的后面,看这些词语表述的结论是否能依据原文相关信息推断出来。这里需要“三看”:一看:选项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特别要注意选项中表述过于绝对的词语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匹配的信息。二看:选项结论与原文是否相悖。注意选项表述结论的语句和原文表述结论的信息是否相符。三看:“启示”“将会”“应该”等词的后面有关文本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否合理。判断这类选项要注重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格外关注文本内容是否能够推断出选项预测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否合乎社会常理,即一般的规律,人们的认识规律。 [即学即练]4.比对下面选项与原文,看看选项错在何处。(1)选项:如果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使之造福社会;反之就会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原文:如果说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科技的进步更多的是在促进人类生活的便利,提升人类的工作效率,那么今天,互联网技术在便利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制造了一些麻烦,如果不能合理规范使用,很快,人脸识别技术或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项:目前展出的三星堆文物只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瑰宝的一小部分,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考古研究队就会发掘出比之前更多更久远的三星堆文物。原文:历经数月发掘的新一轮三星堆祭祀区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琳琅满目的文物展示了古蜀人的富庶与强大,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厚重。然而,这仅仅是大国重器的冰山一角,悠久的历史长河孕育了无数文化宝藏,还有更多更久远的遗产等待我们去追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项: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原文: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这个选本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就可以使之造福社会”结论绝对化。依据原文“互联网技术在便利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制造了一些麻烦,如果不能合理规范使用,很快,人脸识别技术或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可知,要使人脸识别技术造福社会,还必须合理规范使用。(2)“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考古研究队就会发掘出比之前更多更久远的三星堆文物”依据不足。(3)由“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错误,选文第一段只是说从《古文观止》的选文体例,能看出“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的变化,选文第二段也只是提到了“《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无法得出“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的结论。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精练提分1信息筛选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1讲分析散文结构思路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3讲概括散文要点与主旨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6讲探究文本意蕴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1讲厘清小说情节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2讲赏析小说形象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3讲分析小说环境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4讲鉴赏小说语言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5讲赏析叙事艺术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板块二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第6讲探究小说标题主旨课件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3-08-23 10:36:02
页数:39
价格:¥2
大小:371.9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