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综合检测(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绵阳南山中学高2021级语文综合套题(五)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这些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在讲故事的艺术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味求新,普遍学西方,但如何对待中国自身的叙事资源,如何在故事中建构起中国风格、中国语体的文化自觉还不明显,二是中国小说迷恋凡俗人生、小事已经多年了,这种写作潮流,最初起源于对一种宏大叙事的反抗,然而,反抗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是一种精神的溃败——小说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一己之私,它的直接代价是把人格的光辉抹平,人生开始匍匐在地面上,并逐渐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这样的写作很难在精神上说服读者。因为没有整体的历史感,不能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难有温润之意。这令我想起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开头所说的,他劝告我们要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将我们自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所提倡的对历史要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既是他的自况之语,也是他研究历史的一片苦心。文学写作何尝不是如此?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批判,也要怀有温情和故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可是,“偏激的虚无主义”在作家那里一直大有市场,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高远的想象。而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有了这些,人世才堪称可珍重的人世。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唯独写不出那种值得珍重的人世——为何写不出“可珍重的人世”?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他们可以把恶写得尖锐,把黑暗写得惊心动跳,把欲望写得炽热而狂放,但我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了灵魂深处不可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 很多小说都成了无关痛痒的窃窃私语,或者成了一种供人娱乐的肤浅读物,它不仅不探究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拒绝说出任何一种有痛感的经验。作家们只要一开始讲故事,马上就被欲望叙事扼制,根本无法挣脱出来去关心欲望背后的心灵跋涉,或者探索人类灵魂中那些困境。欲望叙事的特征是,一切的问题最后都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解;唯独灵魂叙事,它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它在俗世层面是没有答案的——文学就是探究那些过去未能解答、今日不能解答、以后或许也永远不能解答的疑难,因为这些是灵魂的荒原,是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提问。只有勇敢面对这样的根本提问,人才有可能成为内在的人,文学才能称之为寻找灵魂的文学,木心说:“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确实,作家如果没有完成精神成人,文学所刻画出来的灵魂就肯定是单薄的。当下时代,写作门槛已越来越低,各种方式流行的中国故事实在太多了,有些是满足于读者一种阅读的趣味,有些是消费性写作潮流的产物,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完成了一种精神的那些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我相信后者才是中国文学精神流转的大势。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看到这一精神大势的变化,也唯有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适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真正有中国气派的。(摘编自谢有顾《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艺术上一味求新,缺乏中国特色,在内容选择上过于狭隘,缺少人格的光辉,是这些年中国故事讲述时的普遍误区。B.作家要对生活抱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描绘、批判,避免沉陷于一己之私,这样才是宽广的视野,才能展示更广阔的人生。C.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感。D.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已经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故事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以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把握时代的潮流,直面人生的诸多难题。B.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人性的善良、人世的温暖,传达出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梦想,通向深微的人心。C.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丰富和复杂的,能带给读者痛感经验,那么就意味着该作家跳出了肤浅, 完成了精神的成熟。D.重塑作家的灵魂,让其具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的眼光,才可能出现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才可能讲出中国故事的风骨。3.下列选项,最能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讲故事的人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对待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B.如果缺乏高远的心灵和希望、梦想,精神视野残缺,就无法讲好中国故事。C.讲故事的人要突破欲望叙事的扼制,上升为灵魂叙事,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D.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答案】1.A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这样才是宽广的视野”错误,原文第二三段信息是“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批判,也要怀有温情和故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高远的想象”,可见选项曲解文意,逻辑关系错误,表述绝对,视野狭窄容易“沉陷于一己之私”,但并非不沉陷于一己之私视野就宽广。C.“……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感”错误,原文第二段结尾说“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间经过“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选项因果逻辑表述绝对。D.“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错误,第三段信息是“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可见选项遗漏了“不少”,导致扩展了范围表述绝对。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如果……那么就意味着该作家跳出了肤浅,完成了精神的成熟”错误,文中第三段信息是“而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我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 了灵魂深处不可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曲解文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作者观点的能力。A.强调“公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条件之一,即分论点,不是主要观点。B.从反面阐释,并非对作者主要观点的准确概括。C.属于次要观点。D.结合结尾段“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完成了一种精神的那些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也唯有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适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真正有中国气派的”分析,“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是主要观点,表达准确。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而达利就出生于相对论诞生的前一年。1931年达利创作了他那最著名的作品《永恒的记忆》,作品中的软表就是相对论时空的一个象征。在达利看来,机械的、生硬的、坚固的物体是他的天敌。时钟要么是软的,要么就根本不存在。量子力学是达利创作灵感的另一个来源。量子力学告诉达利,原子里面还存在着原子核、质子、中子等等,这些微小的物体都是浮在“空中”的。达利希望通过海森堡的新方程式把量子力学的观念引入他的作品。于是达利的作品出现了断裂、破碎、非连续、漂浮等形象。罗伯特·迪斯查勒斯曾写道:“他绘画中的暗号有许多科学的进展……只要他得到这些,总是比别人先画起来。”(摘编自王德彦《达利画的是梦境?不,他画的是相对论和量子论》)材料二著名的敦煌壁画中,那婆娑起舞的飞天堪称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珍品。可美中不足的是那些仙女的面庞和肌肤大都是灰黑色的,难道我们的祖先的肌肤是灰黑色的吗?当然不是,原来这些画面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硫化铅(PbS)。不过在当初涂上去的可不是硫化铅,而是一种有名的白色颜料,这就是铅白,即碱式碳酸铅。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涂抹之处,简直白得刺眼。可是由于其长期受空气中微量硫化氢气体的腐蚀,逐渐由耀眼的白色变成了灰黑色,其化学反应如下:2PbCO3·Pb(OH)2(白色)+3H2S=3PbS↓(黑色)+2CO2↑+4H2O 在博物馆里陈列的油画,如果时间久了,其白色画面也会逐渐变得黯然无光,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只要取一块软布蘸上双氧水,在画面上轻轻地擦拭,就可以使画面旧貌换新颜了。这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的双氧水能把黑色的硫化铅氧化成白色的硫酸铅,其化学反应如下:PbS(黑色)+4H202=PbSO4(白色)+4H20(摘编自华雪堂《化学知识与绘画艺术》)材料三目前,石窟壁画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大量的参观游客在洞窟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迅速潮解壁画中的盐碱而加速壁面的酥碱、起甲及颜料粉化而剥落。由于地域不同,石质差异较大,在造像和绘画的制作手法及材料的使用上也各有差异,再加上中国石窟壁画的地仗质地松散……都为石窟壁画修复与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新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了壁画保护中,如声发射技术、VR/AR技术、GPS/GIS/RS等信息技术。这些“黑科技”能解决大量壁画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显微手段可以观察壁画表面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信息,包括起稿线、修改痕迹,是补色全色工作的重要依据;利用光谱类仪器可以看到紫外红外波段内的壁画表面信息,如表面残留的胶液、前人的修复痕迹等,是表面清洗工作的重要依据;利用X射线、激光拉曼、能谱仪等设备可以分析出壁画颜料、地仗成分……这些科学仪器的分析结果作为壁画保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后续的修复提供了帮助支持。(摘编自《敦煌壁画变得“像酥团一样”,修复者们如何抢救世界瑰宝?》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伯特·迪斯查勒斯夸赞达利的绘画,是因为他率先在作品中用软表等断裂、破碎、非连续、漂浮的形象体现了许多科学的进展。B.敦煌壁画中飞天仙女的面庞和肌肤是由铅白这种白色颜料绘制,但长期被空气中的硫化氢气体腐蚀,逐渐转为灰黑色的硫化铅。C.中国石窟壁画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要面对诸多问题,如游客过多、制作手法及材料使用上有差异、石窟地仗质地松散等。 D.声发射技术等其他行业新技术在壁画保护中的运用,能解决大量在壁画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6.三则材料的表达及内容各有侧重点,请根据材料分别进行概括。【答案】4.D5.A6.①第一则材料侧重于举例介绍科学理念对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②第二则材料侧重解释艺术作品在时空中发生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③第三则材料侧重介绍科学技术在艺术作品修复过程中的运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根据材料三“利用光谱类仪器可以看到紫外红外波段内的壁画表面信息,如表面残留的胶液、前人的修复痕迹等”可知,“利用光谱类仪器”观察的是“前人的修复痕迹”。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用软表等断裂、破碎、非连续、漂浮的形象”错,材料一“于是达利的作品出现了断裂、破碎、非连续、漂浮等形象”,选项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观念在绘画中的表现混为一体。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第一则材料,结合“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而达利就出生于相对论诞生的前一年”“于是达利的作品出现了断裂、破碎、非连续、漂浮等形象”可知,侧重于举例介绍科学理念对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②第二则材料,结合“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涂抹之处,简直白得刺眼。可是由于其长期受空气中微量硫化氢气体的腐蚀,逐渐由耀眼的白色变成了灰黑色”可知,以敦煌壁画为例,侧重解释艺术作品在时空中发生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③第三则材料,结合“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其他行业的新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了壁画保护中,如声发射技术、VR/AR技术、GPS/GIS/RS等信息技术”“这些科学仪器的分析结果作为壁画保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后续的修复提供了帮助支持”可知,侧重介绍科学技术在艺术作品修复过程中的运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 帕米尔高原的流脉杨朔一九三七年八月。翠蓝色的曙光如同春晴的海潮,平静地,舒缓地,淹没了树木、村舍、田野,以及高原的全部。黎明爬上高原,清爽;爬进窗洞和门缝,光明;爬到人们的心头,活泼。活泼的心情化成轻松的嬉笑和无节奏的口哨,旋转在东、旋转在西,旋转在村镇的每个角落。有一个人却包裹在薄雾似的忧郁里。当他收拾好行装,从桌上抓起军帽,他忽然迟疑地,留恋地,用他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帽前的五角红星。这徽章陪伴他将近十年,给了他勇气和信念。门外响起迟缓的脚步声。进来的是一位老头儿:脑袋上斜压着一顶毡帽头,夹袄的大襟虚掩着,拦腰紧系了一条青搭布。嘴里咬着旱烟袋杆,他语音含混地说:“早呀,邹同志,东西都捆好了么?”邹金魁三步两步迎上去,热烈地拍着老头儿的脊背道:“是你啊,张大爷!怎么?过秋天了?”“可不是,早起风太硬。”张大爷从他刚刚缝好的夹袄上摘下一根白线头,又拍拍前襟:“我说,同志,你们要不要喝碗稀饭再走呢?”“不,不,昨天已经骚扰你们一顿了。老百姓还送来许多干粮,路上有得吃了。”屋外隐约地传来一阵噪闹的声音,邹金魁急急转换话头说:“出去吧,张大爷,同志们大约都集合了。”在一方平阔的谷场上,灰色的军服,蓝色的短褂,来来往往交织在黄土色的阳光里,如同布机上的木梭。从一堆集聚着的人群中,坦率而开心的大笑时时爆炸开来。远处,邹金魁同张大爷并着肩膀走来。他走近谷场,朝着人堆里叫道:“小鬼,快去把我的铺盖卷搬来!”继而,他转向贵生,亲热地一拳打在青年强健的胸脯上。贵生有一张黝黑的圆脸,粗眉毛,圆眼睛,鼻头散布着几粒粉刺。他帮忙士兵捆好一架骡驮,交抱着两臂退下来。邹金魁凝望他一回,开心地打趣说:“张大爷,你该给儿子讨房老婆了,人家也是二十一岁的人啦!”“我不要老婆,你也没有呢!”贵生倔强的脸庞抹上一层女孩子似的羞红。“你不能比我呀,我是当兵的,哈哈!”又是一只粗大的拳头飞来,这次却被贵生接住了。贵生伸出自己的右手说:“来,咱们再掰掰腕子,看我的力气长了没有?”张大爷望着他们无嫌隙的嬉笑,满意地眯起眼睛。他拔下嘴里的旱烟杆,在鞋底敲敲烟灰,重新装上一袋,不紧不慢地说:“讲几句话吧,邹同志,送行的人真不少呢。”士兵站成一条笔直的行列,油腻而破旧的军装掩藏着许多颗纯洁而坚定的心。他们直视着前方,焦点集中在他们长官身上。邹金魁反扣着手,低下头,脚尖蹴开几块碎小的石子,遂后又挺起胸膛,扫了一眼农民充满热情和期待的脸庞,惆怅像是一阵轻风掠过他的心头。这难得的惜别情绪使他也奇怪自己的反常。终于,他用一种习惯的腔调开始说话了,意思却是诚恳的:“同志们,我们就要走了,平常蒙你们好意招待,实在应当感谢……” 他忽然侧转头,高声询问士兵说:“你们住的屋子都打扫干净了么?”——“干净了。”——他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下去:“我们这次开拔,不再是自己打自己人了。现在全国已经成立统一战线,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我们是要开到前线去打日本,打侵略我们的日本!”张大爷并不曾细听这篇简短而响亮的演词。他的眼皮低垂,眼光似乎透进地面,间歇地吧嗒一下他的烟袋。他的确舍不得他们走。从他们来后,生活是多么容易啊!捐少,税少,实行什么统一累进税,连放印子钱的李德斋也给吓跑了。他们非但不刮地皮,反倒帮助老百姓组织自卫军……“啊!这群人太好啦!”他不觉轻细地自语着,之后又跌进迷惘的沉思里:“看看邹金魁,一点没有官架子,一到春秋,还领着同志们帮辅大家伙犁地啦,打场啦。”他的思绪像是一缕游丝,荡到这儿,荡到那儿,这时候一阵鼓噪把它无情地击断了。“欢迎区长说话!”张大爷仓皇地抬起头,脸上的细密的皱纹急遽地伸缩着,形成一副寂寞的苦笑。他从嘴角拔下烟袋,摸摸他的花白胡须,又咳嗽了两声,但他依旧不知道应该从哪儿说起。“我说什么呢,同志们?”一个吞吐的停逗:“你们走吧!打日本去吧!等你们打胜仗回来,咱们一定再喝一顿酒,叫它比夜来还热闹!”“鼓掌!”邹金魁朝背后一扬手,大踏步跨到张大爷的身前,热情地抓住他的略微抖颤的枯手。从老人的湿润的眼眶,邹金魁又望到张贵生的黝黑的圆脸。这个青年闭紧嘴唇,极力装出镇定的样子,可是他脸上不自然的笑容却把他完全出卖了。锣鼓,喇叭,出其不意地从人群里喧腾出来,同军队的号角搅成一片。邹金魁迈动长腿时,向欢送的人群挥舞手臂,大声地同他的熟人打招呼:“好好干吧,贵生,我们后会有期。”田野里熏蒸着残余的暑热。叫哥哥,纺织娘,得意地在谷穗和高粱杆上鼓动翅翼。蓦然间,它们噤住声音,纵跳到深密的草丛里隐匿起来。迎着高高的朝阳,唱着豪迈的军歌,战士渐渐地迷濛在原头碾起的黄色的尘雾里,撇在后面的是一些黝黑的脸面,神情从紧张变成无助的失望。(选自杨朔同名小说,有删改)文本二:当我写完这部小说的最后的一个字,放下笔,我的神经不觉一跳——这不是由于一件工作完成后应有的兴奋,而是日本法西斯魔鬼的飞机正从我的头顶掠过。在我寓所前的高射炮忽然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写这部东西,有小小的企图,希望能够解剖一下在某种新的社会制度之下,人民的生活和思想究竟是怎样的不同?书里所描述的故事差不多全是曾经发生的事实。这不是简单的新闻纪事文,当然,故事是经过我的一番点染,而且小说化了。但是从开始,我便压制着自己的笔尖,不使小说流于夸张。然而,在这部不像样的东西里,我希望它会含着一些活力,能够对于统一战线呈献出一点不足道的微 力!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五日(摘编自《写在<帕米尔高原的流脉>之后》)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翠蓝色的曙光”“黎明爬上高原”让帕米尔高原显得清爽、光明和活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红军到来后,这里发生了积极变化。B.面对张大爷的盛情邀请,邹金魁“急急转换话头”,“急急”表明他不愿给百姓的生活造成更多的干扰,这可看出他时刻将老百姓放在心间。C.红军战士穿着“油腻而破旧的军装”但他们内心却“纯洁而坚定”,从中可看出这支队伍虽然装备非常简陋,但他们却信念坚定,不畏艰苦。D.邹金魁临别时对贵生说“我们后会有期”,这既是同贵生告别,也是对他成长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尽快地转变观念,跟上队伍,一起参加战斗。8.黎明之际,为什么邹金魁“却包裹在薄雾似的忧郁里”?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9.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你对文本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答案】7.D8.①邹金魁他们离开,不知道本地的百姓日后的生活又怎么样,他担心百姓以后的生活状况,心里有忧郁。②抗日战线的统一,终于以打日本提振了信念和对抗战的关心,心里会有点忧郁。③表达了军民一家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9.①这是朴素的真人故事,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当时的抗战情形。②文章不仅仅是为了新闻纪录,也是为了宣扬抗战军民的形象,激发人们对抗战的关注和对英雄的热爱。③虽然有渲染,小说化了,但是抗日是可以相信的真实材料,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希望他能够尽快地转变观念,跟上队伍,一起参加战斗”错,邹金魁临别时对贵生说“我们后会有期”,这既是同贵生告别,又含有对贵生尽快成长,跟大家一起参加战斗的期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1)根据“从他们来后,生活是多么容易啊!捐少,税少,实行什么统一累进税,连放印子钱的李德斋也给吓跑了。他们非但不刮地皮,反倒帮助老百姓组织自卫军……”可知:通过张大爷心中所想,侧面交代了邹金魁他们离开后,不知道本地的百姓日后的生活又怎么样,因为担心百姓以后的生活状况,所以邹 金魁心里有些忧郁。(2)根据“我们这次开拔,不再是自己打自己人了。现在全国已经成立统一战线,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我们是要开到前线去打日本,打侵略我们的日本”可知:抗日战线的统一,终于可以打日本了,提振了战士们的信念和对抗战的关心,心里会有点忧郁。(3)根据“张大爷从他刚刚缝好的夹袄上摘下一根白线头,又拍拍前襟:‘我说,同志,你们要不要喝碗稀饭再走呢’”“不,不,昨天已经骚扰你们一顿了。老百姓还送来许多干粮,路上有得吃了”“贵生伸出自己的右手说:‘来,咱们再掰掰腕子,看我的力气长了没有?’张大爷望着他们无嫌隙的嬉笑,满意地眯起眼睛”“同志们,我们就要走了,平常蒙你们好意招待,实在应当感谢……”“你们住的屋子都打扫干净了么”“干净了”可知:军民一家亲,但是现在要分别了,邹金魁心里产生的忧郁,表明军民一家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的能力。(1)文本二中说“这不是简单的新闻纪事文”,而是选择抗日战争时期朴素的真人故事作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抗战的真实情形,所以,这篇小说讲述的邹金魁带领的队伍离开老乡家开拔抗日前线的故事,其实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写照。(2)文本二中说“故事是经过我的一番点染,而且小说化了”,的确,根据文中邹金魁所说的“我们这次开拔,不再是自己打自己人了。现在全国已经成立统一战线,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我们是要开到前线去打日本,打侵略我们的日本”,和张大爷所说的“你们走吧!打日本去吧!等你们打胜仗回来,咱们一定再喝一顿酒,叫它比夜来还热闹’”“锣鼓,喇叭,出其不意地从人群里喧腾出来,同军队的号角搅成一片。邹金魁迈动长腿时,向欢送的人群挥舞手臂,大声地同他的熟人打招呼:‘好好干吧,贵生,我们后会有期’”分析,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新闻纪录,也是为了宣扬抗战的军民形象,激发人们对抗战的关注和对英雄的热爱。(3)文本二中说“故事是经过我的一番点染,而且小说化了。但是从开始,我便压制着自己的笔尖,不使小说流于夸张”。从文本一提及“现在全国已经成立统一战线,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我们是要开到前线去打日本,打侵略我们的日本”“打日本去吧”可见,这篇小说作者在叙述军民话别的故事和场面时候,虽然作者对场面描写采用渲染的手法,小说围绕军人邹金魁和农民张大爷为中心人物叙述老百姓送别部队前往抗日前线的故事,小说化了,但是抗日的确是可以相信的真实材料,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 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郞。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䜩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节选自《唐才子传》)【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B.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C.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D.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制诰,古代负责拟写皇帝诏诰的官吏。其中“制诰”指皇帝的诏令或草拟皇帝诏令。B.致仕,指辞官退休,也称休致。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C.“与……䜩集”与“契阔谈䜩”(曹操《短歌行》)中的“䜩”字含义不同。D.“不尚艰难”与“艰难苦恨”(杜甫《登高》)中的“艰难”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虽尽职尽忠却多次被贬,这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答案】10.A11.C12.D13.(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依仗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诗人)。(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幼的国君,做官的心情困顿低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知道后)很高兴,于是召见他并授予他翰林学士的职位,后担任左拾遗。当时贼人杀了宰相,京师也显出喧扰不安的样子。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求尽快捉拿贼人。权贵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非常恼怒。“上疏”作“居易”的谓语,故“居易首上疏”的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CD;“嫌其出位”作“权贵”的谓语,故“权贵有嫌其出位”的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C.“含义不同”错。“䜩”,都通“宴”,宴饮。句意:与……宴饮集会/久别重逢,欢饮畅谈。D.正确。“艰难”,内容艰深/艰难困苦的生活。句意:不喜欢内容艰深/艰难困苦的生活,内心充满了怨恨。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故选D。【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况,吴人”,判断句;“恃”,依仗;“推可”,推许认可。(2)“既”,……之后;“仕”,做官;“索寞”,消沉。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到京城游玩,去拜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诗人),于是就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很不容‘易’的。”等到顾况阅览白居易的诗卷,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才感慨地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也不难。我之前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的啊。”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的进士和拔萃考试,白居易都考中,于是补任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和诗一百多篇,讽谏时事,诗歌流传到宫中。皇上(知道后)很高兴,于是召见他并授予他翰林学士的职位,后担任左拾遗。当时贼人杀了宰相,京师也显出喧扰不安的样子。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求尽快捉拿贼人。权贵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非常恼怒。不久就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掉到井里死了,但他却写了《新井篇》,文章语言浮华,白居易品行恶劣不可重用。”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当初因为宰相武元衡被杀的事情而暴露自己不够适宜的行为,他确实没有其他的想法,却使奸党恼怒,于是也使他仕途失意。但他也能随遇而安,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佛教生死的说法里而忘记自己形骸的劳顿。过了很久,又调任中书舍人,负责拟制诏书。黄河以北发生动乱的时候,朝廷出动军队平乱无功而返,他又谈论国事,意见没有被采取,于是请求到京师之外任职,被任命做杭州刺史。文宗即位后,白居易被召回升做刑部侍郞。会昌初年辞官归家,后去世。白居易连续多次因为忠诚耿直而受到排斥,于是纵情诗酒之中。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幼的国君,做官的心情困顿低沉。(他)选择居住在履道里,跟香山的僧人如满等结成净社。(他)疏浚淤塞的池塘,种植树木,建了石楼,开凿了八节滩,常去游赏玩乐,茶酒器具不离身边。(白居易)曾经不戴帽子,裸露发髻,张着两腿坐着,谈论禅道,咏怀古迹,自在快乐。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写了自传。(他)非常喜好佛事,也曾整月不食荤菜,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设宴集会,这些都是年岁已高没有做官的人,(他们)每天相互邀请,当时的人们很羡慕他们,为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公的诗以六义为主,不喜欢内容艰深。每次写好后,一定让自己家里的老婆婆读自己的诗句,询问得知她理解诗句了,才把诗句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诗就如同山东父老劝行农桑,字字都很实在。鸡林国商人把白居易的诗卖给他们的国相,大抵一篇价值百金,如果是伪造的诗句,国相都能辨别出来。白居易与元稹的关系非常好,写作风格也相同,天下人将他们合称为“元白”。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与刘宾客齐名,人称“刘白”。白公喜好神仙之说,自制飞云履,焚香走路,像在烟雾里行进,飘忽迷离。(白居易)刚到九江的时候,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座草堂,炼制仙丹。这些现在还存在。(本文有删节节选自《唐才子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15.“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答案】14.B15.(1)“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2)“一声”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解析】【14题详解】B.“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中的语言之炼字的能力。首先明确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1)如果认为“数声”好。“数声牛上笛”,写远处传来几声悠扬的笛曲。“数声”即几声的意思,说明“牛”不止一头,牧童也不是一个。读者可以想见牧童结伴放牛,或大声说笑或吹奏笛子,伴着牛们的鸣叫的热闹场景。“数声”突出声音的大、热闹,给人动态感,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的热闹、快乐。(2)如果认“一声”好。 “一声牛上笛”,写远处传来一声悠扬的笛曲。“一声”,一个声音,即一个笛声,这一声有些突兀,打破了乡村的静谧、宁静。但这“一声”正如“鸟鸣山更幽”一样,突出了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静美的感受。(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蜀道难》中有这样一句“____________”,《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____________”,《锦瑟》也有“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诗。(2)《琵琶行》中借环境描写和听众反应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答案】①.又闻子规啼夜月②.杜鹃啼血猿哀鸣③.东船西舫悄无言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丛菊两开他日泪⑥.孤舟一系故园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猿”“舫”“唯”“丛”。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正在太空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日前在社交媒体____①___地引用中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名句,表达在太空的所见与所想,并配有从太空中拍摄的中国风景照片,不少网友为之____②___。【乙】这让我们从中想到:国际中文教学的迭代与升级:首先,国际中文教学的学习对象已经迭代升级。以前国际中文教学是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的教学,但如今发生了变化,其学习群体除了海外中文学习者之外,有需求的人对中文学习越来越多。【丙】与之相应,“中文+”的国际中文教学模式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其次,国际中文教学的学习内容需要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中文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对中国古代典籍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做出___③____的调整。再次,【丁】克里斯托福雷蒂引用《兰亭集序》的名句引热议,对从事国际中文教师培养的单位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最后,国际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也开始面对迭代升级的挑战。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中文教学,名称变化背后体现的是业界对于学科认识的逐步深化。17.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D.丁 18.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B18.①不假思索(信手拈来)②啧啧称赞(赞叹不已)③步调一致(同声相应)19.以前国际中文教学是面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的教学,但如今发生了变化,其学习群体除了海外中文学习者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对中文学习有需求的人。【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乙句冒号使用错误:两个冒号连用有错,可以删掉第一个冒号。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根据空前“正在太空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日前在社交媒体”和空后“引用中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的名句,表达在太空的所见与所想,并配有从太空中拍摄的中国风景照片”可知,这里是说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对中国语言能运用自如,用不着怎么思考。故此处应填“不假思索”或“信手拈来”。不假思索:用不着思考(就作出反应)。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第②处,根据空前“不少网友为之”以及前边“引用中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名句,表达在太空的所见与所想,并配有从太空中拍摄的中国风景照片”可知,此处表达的是网友对意大利女宇航员的赞赏。故此处应填“啧啧称赞”或“赞叹不已”。啧啧称赞: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第③处,根据空前“越来越多的中文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对中国古代典籍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做出”可知,这里是说根据“越来越多的中文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对中国古代典籍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与其步调统一。故此处应填“步调一致”或“同声相应”。步调一致:比喻许多人在一起进行某种活动时,方式、步骤、行动能协调一致。同声相应: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以前国际中文教学是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的教学”成分残缺,应在“ 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前边加“面向”;二是“除了海外中文学习者之外,有需求的人对中文学习越来越多”结构混乱。可改为“除了海外中文学习者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对中文学习有需求的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独龙江,很遥远;独龙族,很神秘。巍峨的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相互挤压,好像谁也不愿认输和让步。两山夹飞流,独龙江使劲将它们推开,可始终不怎么见效,留给独龙族同胞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小很窄。新中国成立之前,独龙族同胞还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狩猎为生的原始生活。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独龙族同胞的命运。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的贯通,彻底解决了大雪封山的千年难题,独龙族同胞的发展速度由此倍增。独龙江乡地形虽然狭窄,可独龙族同胞的人生却辽阔而精彩。①曾使用过的过江溜索已弃置,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大桥;②曾经历过的痛苦岁月已沉江底,被色香味俱全的火红日子所取代;③漂亮又舒适的小洋房取代了曾居住过的已隐退的木楞房;④无须再劳累骡马的驮运,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车辆。没有什么可以再阻挡独龙族同胞前进的步伐。暖风拂面而过,山含笑,水含笑,人含笑。一道彩虹横跨千年,一条大江奔涌向前,一个民族正跨进春天更深处。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比拟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1.调整画横线语句结构和语序,使其与文中①的句式一致、结构基本对称,衔接紧密。(可以增删或改动个别词语)【答案】20.①文中把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的巍峨雄伟比拟成人不愿认输和让步,把独龙江的奔腾气势比拟成人不愿受这两山的夹击而使劲将它们推开;②表达活泼,色彩鲜明,赋予了独龙江乡山水的人的性格与情感;③表意丰富,写出了独龙江地形狭窄、独龙族同胞生存的艰难,也为后文写独龙族同胞的人生辽阔精彩作好了铺垫。21.参考答案:③曾居住过的木楞房已隐退,取而代之的是漂亮又舒适的小洋房;④曾劳累过的驮运的骡马已休息,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车辆;②曾经历过的痛苦岁月已沉江底,取而代之的是色香味俱全的火红日子。【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好像谁也不愿认输和让步”中“认输”“让步”属于人具有的动作,在这里用来做巍峨的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的谓语,使这两座山具有了人的性格,运用了比拟的手法。“独龙江使劲将它们推开”中“使劲将它们推开”赋予了独龙江人的动作,也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独龙江奔腾的气势。 运用比拟的手法,将没有生命的山和江赋予人的性格和动作,表达活泼,生动形象,色彩鲜明,赋予了独龙江乡山水的人的性格与情感。“两山夹飞流,独龙江使劲将它们推开,可始终不怎么见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独龙江地形狭窄,生活在这里的独龙族同胞的生存空间很小很窄,从而可以看出独龙族同胞生存的艰难。后文写到独龙江乡地形虽然狭窄,可独龙族同胞的人生却辽阔而精彩,所以本处为后文写独龙族同胞的人生辽阔精彩作好了铺垫。【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本段共四句话,要求调整后面三句话的结构和语序,使其与文中①的句式一致,结构基本对称,衔接紧密。可以找一个句子作为参照句,让其他句子的结构与之一致。如①的结构为“曾……已……,取而代之的是……”,然后后面三句话也调整成这样的结构和句式。②中曾经的是经历过的痛苦岁月,取而代之的是色香味俱全的火红日子,可改写成“曾经历过的痛苦岁月已沉江底,取而代之的是色香味俱全的火红日子”。③曾居住过的是木楞房,现在是漂亮又舒适的小洋房,木楞房现在已退隐,可改写成“曾居住过的木楞房已隐退,取而代之的是漂亮又舒适的小洋房”。④曾经的是累过的驮运的骡马,现在是各种车辆,骡马已休息,可改写为“曾劳累过的驮运的骡马已休息,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车辆”。这四句话虽然句式和结构相同,构成排比句,但从语义上来看,②是对其他三句的总结,所以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调整语序,将②放在最后。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但随着这种“自在”发展到极致,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戴上金箍后的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似脱离了个人的绝对自由,然而却促使他收敛心性,走向“成人”、最终“成佛”的道路。“自在”和“收敛”,是成长中的青年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他们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 自由与收敛当下成长中的青年人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在”和“收敛”的话题尤为重要。只有自身收敛,严守规则,才能享有人生的自由和自在。收敛是前提,自由是需要。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自由,才是收敛和自由之间的最本质的关系和联系。“自由”是什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自由,却仍有一个“不逾矩”的限制。所以,庄子眼中的“自由”意味着不依赖于任何内在或外在的条件、不受一切内在或外在因素的限制;而孔子的这种自由却是有“限制”、有“束缚”的,他眼中的“自由”是一种秩序伦理下的自由,即只有收敛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约束才是真正符合内心要求的,才是真正自由的。可是,很多人提起自由就喜不自胜,提起规则想到收敛、束缚便觉苦不堪言。其实不然,事实上,收敛即自由。自律,是我们个人意志上对规则的“成人”。比如早睡早起就是自律的一个方面,一个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物钟,自然也就在精力上达到了和谐。学习与工作也会更加富有激情,也有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由。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流”状态,这也是自律的充分体现,意思是在学习时,达到了百分之百的专注,从而心无杂念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在这种状态下,你仿佛找到了与知识的一个连接点,带着内心对知识的向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从而能够享受精神方面的自由。一个有序的社会,始于规则,终于收敛。林肯说:“规则是显露的道德。”收敛本身,旨在引导美德回归。你看,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礼让、先来后到要排队……一切井然有序。在遵守规则懂得收敛的同时,在害怕处罚、曝光的戒惧心理下,人们知耻明理,学会谦让,尊重生命,敬畏公平与正义……公序的背后,其实是人民良俗、善念、美德的外化。而这,也让我们每一个公民由一个普通的人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人生是一场修行,经历了“山重水疑无路”的痛苦,才会有“还来就菊花”的欢喜。人生的美丽风景并不是那些快乐玩耍的时光,而是那些富有意义的瞬间。而遵守规则,收敛言行,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消沉与自我怀疑的阴影、种下一丛丛美丽的花草,蓦然回首,那段时光,自己才感受到了真正从心的自由。每个人生来便是一颗自由的灵魂。束缚我们的,从来不是规则,而是自己那不应起的欲念。尼采曾说过:“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当你真正做到言行上的收敛,遵守社会规则,甚至能因此形成无意识的自律时,你就达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自由,在这层境界中,你几乎能看清自己内心真正渴望什么,真正控制自己,与内心那份纯粹走向统一,做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最大的自由,你也就得到了人生真正的大自在。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中提到孙悟空西天取经的经历,这个过程是他从“自在”走向“成人”的过程,也是他逐渐摆脱兽性,意识到人类社会的种种规则,磨练自身,不断获得人性的过程。而从材料中对孙悟空经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材料对“自在”与“成人”并不是一视同仁的。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让孙悟空失去了自由。而脱离了个人绝对自由,收敛个性,遵守规则后,他却最终得以立地成佛。由此看来,针对“自在”和“收敛”这个话题,青年人的成长如果追求一味的安逸自在,自由闲适,每个人都不上学,不工作,不为理想辛苦打拼,那么我们始终是无知的顽童,我们的社会也将面临崩溃。而正是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收敛”自己,服从社会必要的约束,生命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了向阳的决心和毅力,整个社会才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此,适时收敛自己,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自由,得人生的自在,二者是相反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写作过程中,要针对自在和收敛分析根源,上升到个人的自由与社会规则行为收敛进行思辨性论证,同时要结合我们自身的成长历程来进行。开篇可提出观点,在遵守规则懂得收敛的基础上才可有享有充分的自由。然后可以明确提出,我们身为人类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行为收敛的重要性,对此还可以紧跟时事,结合如今疫情封锁,出行不便时,人们如何遵守网络社交的规则收敛行为这一时代话题进行思考。然后可运用对比论证结构,适当引用相关事例论述不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对我们个人成长的不良影响。接着也可辩证分析论我们在遵守必要的规则秩序的基础上,也不能因规则而束缚头脑,丧失创新能力和突破自我的勇气。最后重申论点,回归话题,强调个人的“自在”和“收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青年的成长要注意在严守规则懂得收敛的基础上才能尽享人生的自在。立意:1.积极的规则适时的收敛需要我们遵守。2.要勇于打破消极的规则。3.收敛与创新同行,现实与梦想齐飞。4.坚守规则懂得收敛才能享有自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04:03:01 页数:20
价格:¥3 大小:305.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