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泸县第一中学2023年春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属于儒家孟子的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属于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错误;“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由有不孝者乎”属于墨家的兼爱思想,故C项正确;“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2.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A精详考据B.博辨文辞C.借古讽今D.明道救世【答案】D【解析】【详解】《日知录》是代表顾炎武思想的最主要著作,“考据之精详,……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可以得出精详考据不是作者的本意,故A项错误;题干中“文辞之博辨,……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可以得出博辨文辞不是作者的意图,故B项错误;题中“采用其说,见诸施行”可得出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让 其学说施行,不仅是对今天的讽刺,故C项错误;从题中“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可知其意是明道救世,故D项正确。3.《后汉书·应劭传》记载,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以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这表明西汉时期A.从“以法治国”变为“以礼治国”B.继承秦以来“以法为教”的主张C.开创以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的先河D.儒法之间存在着德治与法治之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依据”,可知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后,影响到了法律建设,出现了法律儒家化的现象,C项正确;我国古代始终存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存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儒家对法律建设的影响,而非法家,排除B项;汉代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后,出现了儒法结合、外儒内法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4.教皇在德国特使报告中提到“十分之九的多数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德国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这段材料不能反映A.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已经不能维持下去B.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德意志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尖锐D.路德的宗教改革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愿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因此他代表和满足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不是各个阶层,故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项。由于罗马教廷的反动统治,使得社会矛盾异常激化,天主教会的统治已经不能维持下去,故该项叙述符合史实,不符题意,排除A;从题干的“十分之九的多数德国人高喊‘路德’”可以看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该项叙述符合史实,不符题意,排除B;因为教会的压榨与剥削,德意志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尖锐,故该项叙述符合史实,不符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5.根据北宋画家郭熙的见解整理成的《林泉高致》一书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该认识反映其艺术追求是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传达自然的生命状态以感染观者D.逼真描绘四季山水不同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山水画最大的特点是借助自然表达作者的心境以感染观者,C正确;A是文人画的特点;B属于花鸟画特点;D不属于山水画追求的特点。6.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B.人文精神的普及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D.近代教育的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对比了17世纪前后书籍在意大利的价格变动,依据史实,14-17世纪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受到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动,从而使书籍价格大幅下降,思想传播的速度加快,故A项说法符合题意;B、C、D三项均无法解释书籍价格的迅速下降,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1895年严复撰文指出,君主的出现源于民众保护个人生命财产的需要,但自秦汉以来的君主却背离了这一原意,乃是窃国于民的“大盗”;但他又认为中国不能废除君主制,因为“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据此可知,严复的思想()A.呈现君主立宪制的倾向B.由开明逐步趋向于保守C.表明他已放弃进化史观D.受启蒙哲人卢梭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本题材料提到,自秦汉以来的君主却背离了这一原意,乃是窃国于民的“大盗”;但他又认为中国不能废除君主制,因为“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的思想呈现君主立宪制的倾向。A项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故选A项。8.1912年,孙中山说:“美国有七十万里之铁道,为世界最富强之国”“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此防弊之 政策,即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孙中山的上述言论A.提出节制资本并发展了三民主义B.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C.反映了兴修铁路是民国迫切之需D.客观分析美国铁路利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孙中山认为“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如铁道等这些规模大或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应该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关注国计民生,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民生思想,ACD项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该材料主要表明A.辛亥革命历史局限B.解放思想势在必行C.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D.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1921年左右,材料“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反映了解放思想势在必行,B项正确;材料涉及辛亥革命的局限,故强调要进行思想革命,排除A;近代中国的主题之一是救亡图存,但与材料强调思想革命不符,排除C;D项是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环境,但与材料强调思想革命不符,排除。10.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思想强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C.实事求是坚持抗战D.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答案】A【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A正确;材料没有反对教条主义思想,B错误;实事求是和反主观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C和D错误。11.1984年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是邓小平①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③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提到,1984年⋯⋯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江泽民,故①错误。邓小平解放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故②正确。邓小平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③正确。邓小平也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④正确。故②③④组合正确,故A正确。①③④组合错误,故B错误。①②④组合错误,故C错误。①②③④组合错误,故D错误。【点睛】12.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确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自由贸易协定,并表示会对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部分商品征收高关税以促进美国国内工业和就业增长。这一举措A.推动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引发反经济全球化的讨论C.加快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D.否定世贸组织的存在价值【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明确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分析出,特朗普的做法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导致反经济全球化形式的高涨,故B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增加关税,设置关税壁垒不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世贸组织,故D项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他又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 矣。”材料二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摘编自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材料一反映了李贽的哪些思想主张?李贽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其思想被称为“异端”,表现在什么方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出发点,及其所倡导的振兴国家的途径。(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进步作用。【答案】(1)主张:反对迷信和崇拜孔子,反对以孔子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尊重人性。表现:挑战圣人及其学说的教化作用(2)出发点:抨击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途径:中央分权给地方,给予地方官实权(3)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也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针对时弊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主张,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解析】【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反对迷信和崇拜孔子,反对以孔子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由“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他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尊重人性。第二问从挑战孔子权威方面回答。(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可以分析出主要是抨击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第二问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可以直接概括出来。(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 由材料一可以分析出主要冲击了封建的礼教和正统思想;由材料二可以分析出冲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1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面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给抗战带来的威胁和挑战,以《力报》为代表的媒体承担了宣传的重任,它们立民族传统文化之信心,破敌伪文化阴谋,奋战在文化战线上,希图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结果中国人民取得了最终胜利。这场胜利是全体中国人同心戮力的结果,而所有国民能众志成城,消除一切障碍,实则源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事实证明,民族、国家不论大小,都应维护自己的文化认同,尤其在战争中,唯有文化认同才是团结一切力量的纽带,是民族、国家的内聚力和民族精神的来源。——陈艳辉《抗战时期的媒体宣传与文化认同重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进步媒体的作用。【答案】(1)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造成国入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落后、消极的部分暴露无遗旧本等列强的文化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2)抵御了日本的文化侵略;增强了国民对传统文化的信心,重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激发国民的抗战热情,有助于赢得抗战的胜利。【解析】【详解】(1)通过材料“危机给抗战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可知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依据材料“立民族传统文化之信心,破敌伪文化阴谋”可知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落后、消极的部分暴露无遗;依据材料“尤其在战争中,唯有文化认同才是团结一切力量的纽带”可知列强的文化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2)通过材料“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结果中国人民取得了最终胜利”“唯有文化认同才是团结一切力量的纽带,是民族、国家的内聚力和民族精神的来源”的信息和所学从抵御了日本的文化侵略、增强了国民对传统文化的信心、重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等思考回答。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后震惊了学界。英国人对他心悦诚服,奉若神明,但欧洲大陆学者在钦佩之余,颇有保留。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反复争论,牛顿学说最终因为得到实测结果的验证而在欧洲大陆被逐步接受。于是传统宗教、政治观念和结构自然失去了它们的神秘光环以及魅力,变为可以自由批判、讨论,甚至可以被改变的了。牛顿学说成为启蒙运动的触发点和意识形态根据,启蒙运动也使欧洲迎来了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的一连串政治与社会巨变,最终将欧洲甚至世界带入了现代。——摘编自陈方正《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阐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一次大飞跃。它科学地揭示了宇宙的奥秘,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断传播。被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开始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将“理性”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和拉美爆发了反对殖民的风暴。总之,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得出观点:根据材料“传统宗教、政治观念和结构自然失去了它们的神秘光环以及魅力,而变为可以自由批判、讨论,甚至可以被改变的了。牛顿学说成为启蒙运动的触发点和意识形态根据,启蒙运动也使欧洲迎来了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的一连串政治与社会巨变,最终将欧洲甚至世界带入了现代”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各种机械化生产设备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矛盾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得出工业社会到来,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工业化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们生活空间的巨大变化工业生产的社会化与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矛盾日趋尖锐,这迫使垄断组织逐渐与国家政权走向结合,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方式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得出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伴随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治理也逐渐走向信息化智能化。最后得出结论: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制度变革、改变社会阶级关系的最深刻的影响因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14 02:20:02 页数:8
价格:¥2 大小:32.6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