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泸县第四中学2023年春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图片信息不符的是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道家”“法家”“儒家”“纵横家”可知是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百家争鸣是指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他们之间相互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当时的学派众多,号称“百家”,C错误,符合设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繁荣培育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思想家,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抓住图示“道家”“法家”“儒家”“纵横家”等信息,二是紧扣设问要求“与下图无关的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至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儒学体系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答案】B【解析】【详解】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出现于西汉时期,这与新儒学不符,排除A;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新儒学为吸收了佛教、道教的基础上提出的理学,其使儒学发展为能够解释人、社会、宇宙的新体系,故选B;民贵君权出现于战国时期,这与新儒学不符,排除C;新儒学出现于宋明时期,排除D。3.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是掌管天界的第三任神王,以贪财好色著名;波塞冬是宙斯的兄弟,掌管大海,脾气暴躁贪婪;哈得斯也是宙斯的兄弟,掌管冥府,很守信;厄里斯是宙斯和赫拉之女,最喜挑起不和。这反映古希腊神话()A具有人文主义色彩B.赞美诸神性格形象C.忽视关注现实生活D.批判黑暗神权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解读材料可知,希腊诸神的形象生动鲜明,有血有肉,与人同形同性,古希腊人认为神明和人类具有同一性,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因此古希腊神话具有人文主义色彩,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宙斯以贪财好色著名”、“波塞冬脾气暴躁贪婪”,所以希腊神话没有赞美诸神的性格形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古希腊神话“关注现实生活”的问题,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古希腊神话是否“批判黑暗神权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4.1763年,一位西班牙新闻记者写道:“透过许多已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对信仰的冷漠。”这说明A.思想启蒙在欧洲已经初见成效B.西班牙政府已限制启蒙思想C.文化自由加速了启蒙思想传播D.启蒙思想主要宣扬了无神论【答案】A【解析】【详解】西班牙并非启蒙运动发生主要国家,其国人因受到启蒙思想家著作的影响而对信仰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这说明启蒙思想家在欧洲已初见成效,故选A;BC与材料无关,排除;启蒙思想家大多数是信仰上帝的,其思想不是在宣扬无神论,排除D。5.“20世纪初,煤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1928年,据统计,它仍占世界能源生产的75%,而石油占 17%,水力大约占8%。1950年左右,煤炭大约占总能源的一半,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提升至30%。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造成石油和煤炭比例发生颠倒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对能源的需求B.煤炭的使用率降低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D.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是蒸汽机的广泛的使用,是以煤炭作为燃料的,推动了煤炭开采业的发展。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得到广泛地使用,石油的使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D项正确;ABC项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根本上进行分析的,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朝印刷业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太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版(私印日历)。”《旧唐书》“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全唐文》“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多术数小学字书。”《国史志》A.政府禁止传播封建迷信B.印刷术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C.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唐朝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私印日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始有墨版”可知,唐朝时期已经有印刷品,说明印刷术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故选B项;材料仅提及政府下令不得私印日历,而日历不等同于封建迷信,且《国史志》的记述尤其不能体现A选项内容,排除A 项;材料并未提及与外国相关的信息,无法体现中外交流频繁,排除C项;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排除D项。7.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经历了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化历程。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阶级矛盾加深B.“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C项正确;阶级矛盾逐渐加深也是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排除A项;B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项。8.严复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即“赋在有余”的原则。严复这一经济思想A.说明其反对政府向公民征税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基本相同D.满足了当时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严复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的主张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了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所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B;反对征税的说法明显有误,排除A;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与严复的不同,排除C;严复是资产阶级代表,没有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排除D。9.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全面彻底否定了俄国式革命道路D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并把帝国主义看做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及其与世界形势的联系相符合,说明毛泽东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D项正确;中国革命应是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而不是农民阶级,A项错误;从材料中“这甚至超过了列宁”可知该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B、C项错误。故选D项。10.漫画“客人来了心情不同”,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看,没有涉及到A.“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C.“关起门来建设”——改革开放D.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漫画中从“亲朋来家待客愁”到“好友聚会露两手”反映了由于开展“关于真理标志问题的讨论”,使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对待家中来客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AB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1.1978年—1989年,停办十年之久的俄国史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全国高校研究所纷纷成立,人才培养逐渐好转。从中可以得出俄国史研究工作()A.直接受中苏外交关系的影响B.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冲击C.其恢复是新时期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D.起步晚,不利于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78—1989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6-1976为“文化大革命”时期,1976-1978年为两年徘徊时期,这时期极“左”思潮泛滥,影响了俄国史研究工作,B项正确;中苏关系的恶化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中国进入改革新时期是在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材料不符,排除C。由材料“停办十年之久”、“恢复”等信息可知俄国史研究工作的起步并不晚,排除D。故选B项。12.19世纪末出现的纳比派反对传统的模仿,“同情一切貌似新颕奇特、破旧立新的人们,因为他们不仅荡涤学院的教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洗涤浪漫或逼真你的自然的主义”。纳比派的这些理念A.推崇印象主义的风格B.强调了艺术的感性色彩C.注重直面社会的现实D.有利于现代主义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反对传统的模仿”“同情一切貌似新颕奇特、破旧立新的人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比派推崇“反传统”的理念,鼓励一些艺术家大胆创新,探索新的艺术发展道路,从而有利于现代主义派别的形成和发展,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比派不太追求视觉感受,而是强调人的内心感受,这是对印象主义的反叛,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他们还洗涤浪漫或逼真你的自然的主义”可知,纳比派不太注重艺术的感性色彩,而是强调人内心的感受,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注重直面社会现实的是现实主义,材料所述纳比派有利于推动现代主义的形成,故C选项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1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未曾中断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摘编白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四千年中中国人发展起一个独特的自治社会。这一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这一自给自足、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从属的社会,从1514年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陆续来到中国,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 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这迫使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摘编白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对传统文明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变化的背景。(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阶段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西方思想及典型事件,并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答案】(1)原因:被山脉、沙漠、太平洋所隔绝的地理环境;土壤和气候上的优势;人口众多;具有共同的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书面语言:科举制度的作用:儒家思想对中国文明内聚性的影响。(2)变化:由妄白尊大到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西方先进思想传人,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思想意识觉醒。(3)西方思想: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典型事件:五四运动。(或:新文化运动)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太平洋所隔绝…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从地理环境、文化制度、儒家思想影响等进行概括阐述。(2)一问根据材料二“认为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从属的社会…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这迫使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进行概括即可;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即可。(3)根据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结合所学可知,1917—1923年我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反映了近代我国思想解放潮流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的趋势。 14.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而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请概述人类历史上“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答案】孔子主张仁为最高道德标准,用礼来规范人们言行,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实施仁政。启蒙思想家反对专制王权和盲目信仰,提倡进步和理性。提出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注重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协调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后,人类又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可持续发展战略。启示: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结合时代和国情,走现代化之路。(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从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实施仁政;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思想;马克思主义注重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当今人类又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分析思考。启示:可从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结合时代和国情等分析总结。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在哲学上,柳宗元认为世界万物由“元气”产生。在天人关系问题上,他提出“天人相分”的观点;国家是“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针对中唐时期的社会局势,柳宗元作《封建论》,指出封建制、郡县制都“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对于秦之革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他认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柳宗元还质疑封建制之下“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在官民关系上,柳宗元提出“官为民役,民可黜官”;为官为政应“顺民之性、养民之欲、利民之生”,切勿事无巨细瞎指挥,强调“所谓民利,民自利也”。——摘编自刘姗姗《柳宗元国家学说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柳宗元思想的历史价值。【答案】(1)主张世界万物由元气产生;反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秦速亡的原因是暴政而不是郡县制;分封制不利于选拔人才,郡县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提出官吏要为民众服务,民众可以罢免官吏;反对政令扰民,主张“民自利”。(任答四点);(2)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是对藩镇割据、中央集权衰落的反思,具有现实性;是对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的肯定,具有历史发展观;体现了士大夫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民本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柳宗元认为世界万物由‘元气’产生”得出主张世界万物由元气产生;根据“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得出反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根据“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得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根据“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得出秦速亡的原因是暴政而不是郡县制;根据“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得出分封制不利于选拔人才,郡县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根据“官为民役,民可黜官”得出提出官吏要为民众服务,民众可以罢免官吏;根据“顺民之性、养民之欲、利民之生”得出反对政令扰民,主张“民自利”。【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14 02:00:02 页数:9
价格:¥2 大小:82.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