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6藤野先生第1课时课件(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3/23

4/23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令童年时期的鲁迅信服、敬畏。在鲁迅的老师中,还有一位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来认识这位老师吧。 6藤野先生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 1.梳理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3.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揣摩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4.透过典型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做笔名。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走近作者鲁迅必备知识 1902年,鲁迅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转赴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在此认识了藤野先生,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就是在这时期写的。创作背景必备知识 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特点:①片段式的,不追求完整性;②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即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文体知识必备知识 字音字形烂熳()绯红()宛如()发髻()驿站()芋梗()解剖()挟着()扒手()订正()畸形()不逊()匿名()诘责()瞥见()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深恶痛绝()mànjìpáfēijīpōupiēyǎowǎnxùnnìjiéjiànyùɡěnɡyìxiédìnɡcuòwù必记字词 状元成才路()落第()丢三落四()落枕落luòlàlào()食宿()星宿()一宿宿sùxiùxiǔ()厌恶()恶心()凶恶恶wùěè()解剖()解元()浑身解数解jiějièxiè 绯红:鲜红。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词义理解必记字词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虚。诘责:责问。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更多字词详见《教材帮》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地点转换。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4-35)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第一部分划分层次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鲁迅的这段留学生活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录了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自主探究初读课文 事件:①离开东京之缘由。②仙台求学受优待。③初识藤野先生。④添改讲义。⑤纠正解剖图。⑥关心解剖实习。⑦了解女人裹脚。⑧匿名信事件。⑨看电影事件。⑩离别先生。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围绕什么记叙的?叙事线索是什么?①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②围绕藤野先生展开记叙。 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分析讨论品味第一部分“无非”是“只,不外乎”的意思。文章第一句就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埋下了伏笔。精读课文 2.从写作手法或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第1段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句子。【示例1】此处运用细节描写,细致地描绘了“清国留学生”的头发样式,这样想既赶时髦又想对清王朝表忠心的怪异模样,令人发笑。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 【示例2】此处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这样嘲讽的话语,揭示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思进取、麻木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 3.第3段有什么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课文开头,承接前面写作者在东京的生活;开启下文,写作者在仙台的生活。②内容上:独句成段,强调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失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7-11 05:40:02 页数:23
价格:¥2 大小:40.7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