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广元中学高2022级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连续分裂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周期性,下列哪一项不会在细胞周期中发生()A.染色体复制B.着丝粒分裂C.形成四分体D.出现细胞板【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详解】A、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不符合题意;B、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不符合题意;C、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C符合题意;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时会出现细胞板,D不符合题意。故选C。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A.前期和中期B.前期和末期C.中期和后期D.后期和末期【答案】A 【解析】【分析】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即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2个姐妹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粒没有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详解】A、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粒还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即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A正确;B、着丝粒在后期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此末期时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1∶1∶0,B错误;C、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因此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1∶1∶0,C错误;D、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因此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1∶1∶0,D错误。故选A。3.下列哪项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呼吸酶的合成C.合成血红蛋白D.存在血红蛋白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详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中形成了特殊的蛋白质,使细胞具备的特定的功能,所有细胞都有ATP的合成,所以细胞进行ATP的合成,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A错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能进行呼吸酶的合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所以进行呼吸酶的合成,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B错误;只有红细胞才能合成血红蛋白,故合成血红蛋白说明细胞已经完成了分化,C正确;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核基因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细胞都含有血红蛋白基因,故存在血红蛋白基因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B.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细胞萎缩,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变小C.某病原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引起的宿主细胞破裂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若一个人长期闷闷不乐、精神压抑,其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会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也有幼嫩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B、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相对表面积变大,B错误;C、某病原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使宿主细胞破裂死亡属于在不利因素影响下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D、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一个人长期闷闷不乐、精神压抑会影响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D正确。故选D。5.下列实验中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A.玉米花粉培育出幼苗B.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C.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培养出皮肤D.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细胞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的体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详解】A、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体现了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B、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C、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培养出皮肤,但是没有产生新的个体,故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用悬浮培养的单个胡萝小细胞培养成可育的植株,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C。6.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棕色为显性性状 B.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C.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D.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鼠的毛色的黑色和棕色是由基因B、b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相同性状的黑鼠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毛色中黑色为显性性状,子代中新出现的棕色是隐性性状,且亲本黑鼠均为杂合子(Bb),据此分析。【详解】A、由分析可知,黑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A错误;B、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均为Bb,则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3,B错误;C、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由于个体数量较少,表现型比例不一定为3∶1,即不一定是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C错误;D、棕鼠为隐性纯合子,若要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可利用测交法,与隐性纯合子进行交配,D正确。故选D。7.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②的遗传问题()①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②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例A.杂交、自交B.测交、测交C.测交、自交D.杂交、杂交【答案】A【解析】【分析】自交:基因型相同的植物授粉或自花传粉;杂交:基因型不同的植物授粉;测交:一个未知基因型的植物个体和已知的隐性纯合体授粉。【详解】①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对于雌雄异株植物只能采用杂交法,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自交法或者杂交法;②提高植物抗病性状纯合度,最好方法用自交,连续多代自交,并淘汰不抗病品种,后代中抗病纯合度越来越高,因此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A正确,BCD错误。故选A。8.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8B.1/6C.1/32D.1/64【答案】D 【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为AABBCc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4×1/2×1/4=1/64,D正确,ABC错误。故选D9.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B.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假说核心内容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且雌雄配子的数量一般不等,A错误;B、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比,B正确;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D、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D错误。故选B。10.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B.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发生在示意图AC.表示细胞核膜正在溶解的示意图是DD.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与此图相似【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该图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有丝分裂中期,C为有丝分裂前期,D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B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具有4条染色体,说明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B、A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的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B正确;C、D为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期的细胞核膜、核仁重建,核膜溶解发生在C(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D、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具有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正确。故选C。11.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及性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生殖细胞中只有性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B.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D.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答案】C【解析】【分析】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 性染色体。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人体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A错误;B、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或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B错误;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正确;D、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D错误。故选C。12.如图为人类伴性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2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Ⅱ4与Ⅱ6的基因型相同C.Ⅱ6与Ⅱ7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D.Ⅱ6与Ⅱ7所生的女孩皆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一)首先确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二)其次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三)再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1)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隐性遗传病。②有中生无——显性遗传病。(2)已确定是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已确定是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图中Ⅱ6、Ⅱ7不患病,Ⅲ9患病,是隐性基因致病。Ⅱ3的父亲Ⅰ1患病,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该基因是A/a控制,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是Aa,Ⅱ4是A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2是XAXa,Ⅱ4是XAX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A错误;B、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4(Aa)与Ⅱ6(Aa)的基因型相同。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4(XAXa)与Ⅱ6(XAXa)的基因型相同,B正确;C、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Aa)与Ⅱ7(Aa)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XAXa)与Ⅱ7(XAY)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C错误;D、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Aa)与Ⅱ7(Aa)所生的女孩可能是AA、Aa、aa。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6(XAXa)与Ⅱ7(XAY)所生的女孩基因型是XAXA、XAXa,D错误。故选B。13.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培养能使小鼠患病的肺炎链球菌,能得到表面粗糙的菌落B.格里菲斯的实验表明死亡的S型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的活性物质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表明DNA才是S型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能使小鼠患病的肺炎链球菌是S型细菌,S型细菌的菌落表面是光滑的,A错误;B、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表明加热死亡的S型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B正确;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表明DNA才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D错误。故选B。1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法原理”是指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B.每组都加入多种酶去除相应物质后,再进行转化实验C.只有用DNA酶处理的实验组能转化出S型细菌D.具有转化活性的细胞提取物能将R型细菌都转化为S型细菌【答案】A 【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性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详解】A、“减法原理”是指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A正确;B、先设法除去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其加入培养基,进行转化实验;再对提取物用不同的酶处理,进行转化实验,B错误;C、用DNA酶处理的实验组不能转化出S型细菌,C错误;D、具有转化活性的细胞提取物能将R型细菌部分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B.DNA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配对方式的不同C.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若干个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没有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A正确;B、DNA多样性取决于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B错误;C、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生物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异性,C正确;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RNA病毒,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一个DNA上有若干个基因,一般基因和基因之间存在基因间区,D正确。故选D。16.科学家发现某些DNA也有催化活性,他们根据共有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由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它可以催化两个DNA片段之间的连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DNA-E47中,嘌呤碱基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B.在DNA-E47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DNA-E47和DNA聚合酶作用的底物是相同的D.在DNA-E47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对于单链DNA,则没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由题意知DNA-E47是单链DNA,因此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A错误;B、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因此在DNA-E47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B正确;C、由题意知,单链DNA-E47可以催化两个DNA片段之间的连接,催化的底物是两个DNA片段,DNA聚合酶作用的底物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D、DNA-E47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均连有2个磷酸,D错误。故选B。17.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②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③基因存在于拟核、核糖体等结构中④DNA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⑤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⑥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孟德尔发现A.①⑤B.②⑤⑥C.①②③D.③④⑥【答案】A【解析】【分析】1、对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2、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详解】①对原核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①正确;②对原核生物来说,其遗传物质是DNA,故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②错误;③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故其基因存在于拟核等结构中,核糖体中没有基因,③错误;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DNA分子中并不是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④错误;⑤基因能够储存遗传信息,⑤正确;⑥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⑥错误。 故选A。18.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若让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时,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子链B.复制过程中③的断裂与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催化C.复制3次后,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比例为1/4D.若该DNA一条链中A+T=48%,可推知整个DNA中G的含量【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②是磷酸二酯键,③是氢键,该DNA分子中有一条单链被15N标记,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DNA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作为模板合成子链,A错误;B、③是氢键,复制过程中氢键的断裂需要解旋酶催化,氢键的形成通常不需要酶催化,B错误;C、将1条链含15N的DNA放入含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得到8个DNA分子,子代中含有含15N的DNA分子1个,故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8=1/8,C错误;D、已知DNA分子一条链上A+T=4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整个DNA分子中A+T=48%,则C+G=52%,可知G=52%/2=26%,D正确。故选D。1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基因控制着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信使RNA直接指导着蛋白质的合成过程C.核糖体在信使RNA上每次移动一个碱基D.1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原料是氨基酸,还需要能量、酶和tRNA。【详解】A、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A正确;B、信使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正确;C、核糖体在信使RNA上每次移动3个碱基,C错误;D、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一种tRNA只能运转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能有一种或多种转运RNA来运转,D正确。故选C。20.如图表示中心法则中部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过程①、③、⑤一般发生于烟草花叶病毒的体内B.图1过程①〜⑤不可能同时发生于同一个细胞内C.图2过程只发生在可增殖的细胞,复制起点A先于B复制D.图2、图3过程均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1中,①表示逆转录,②表示转录,④表示翻译,③表示合成DNA双链,⑤表示转录。图2表示DNA复制的多起点复制;图3表示环状DNA的复制。【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该病毒不会发生逆转录,A错误;B、RNA病毒侵入细胞并将自身RNA注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自身RNA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1-5可同时发生于宿主细胞内,B错误;C、图2是DNA的复制,而B的复制泡较大,应是B先于A复制的,C错误。D、图2和图3都是DNA复制,图3是环状质粒的DNA复制,都可以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由图可知都是双向复制,D正确。21.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用到的RNA和蛋白质均由DNA编码B.DNA双链解开,RNA聚合酶起始转录、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 C.翻译过程中,核酸之间的相互识别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D.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中,tRNA读取mRNA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解】A、RNA病毒的蛋白质由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编码合成,A错误;B、DNA双链解开,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进行转录,移动到终止子时停止转录,B错误;C、翻译过程中,核酸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互识别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C正确;D、没有相应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配对,故tRNA不能读取mRNA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D错误。故选C。【点睛】22.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B.柳穿鱼花的不同形态是由于基因型不同导致的C.人的血红蛋白与马的血红蛋白有差异,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DNA的甲基化修饰没有改变遗传信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蛋白质结构进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即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B、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不同,原因是这两植株中的一株在开花时Lcyc基因未表达,它们其他方面基本相同,B错误;C、人的血红蛋白与马的血红蛋白有差异,是基因不同,C错误;D、DNA的甲基化修饰没有改变遗传信息,可以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A。23.下列关于表观遗传,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遗传中,其基因发生了改变,所以使表型发生改变 B.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C.同卵双胞胎是因为遗传物质不同而出现个体差异D.表观遗传的形成只与DNA的甲基化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如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详解】A、表观遗传中,其基因中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而是基因表达改变了,使表型发生改变,A错误;B、表观遗传现象是由于基因表达改变使性状改变,普遍存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B正确;C、同卵双胞胎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遗传物质相同,通常基因甲基化存在个体差异,C错误;D、表观遗传的形成与DNA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有关,D错误。故选B。24.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种老鼠群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B.A+、A和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两只黄色鼠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2:1D.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所以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黄色基因型有A+A、A+a,灰色基因型为AA、Aa,黑色基因型为aa,共5种基因型【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所以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黄色基因型有A+A、A+a,灰色基因型为AA、Aa,黑色基因型为aa,共5种基因型,A错误;B、A+、A和a是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C、当两个基因型均为A+a的黄色鼠雌雄交配,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纯合胚胎致死):A+a(黄色):aa(黑色)=1:2:1,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2:1,C正确; D、一只黄色雌鼠基因型为A+A或A+a和一只黑色雄鼠黑色基因型为aa杂交,后代可能出现A+a、Aa或A+a、aa,可能出现2中表现型,D错误。故选C。25.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卵原细胞,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在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由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详解】(1)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TtMm,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为TTMM),而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2)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基因型为TM)和一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而第一极体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或tm,ABC错误,D正确。故选D。26.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答案】C【解析】 【详解】A、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而根尖成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该区细胞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可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错误;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突变位点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进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C正确;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1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错误.故选C.【点睛】有关基因突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2、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7.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表现型C.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大肠杆菌增殖时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基因重组可产生多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具有多种基因型,可形成多种不同表现类型的子代,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A正确; B、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形成多种基因型,表现出多种表现型,B正确;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大肠杆菌生殖属于无性生殖,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C。28.玉米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甲所示,该条染色体经变异后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才能发生该种染色体变异B.图乙所示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玉米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D.甲→乙发生的变异类型为倒位,不能在显微镜下分辨【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分析题图可知,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由abcdefgh变为edcbafgh,故发生了染色体倒位。【详解】A、染色体变异是随机的,染色体变异是随机的,无论细胞是否发生分裂,均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BD、甲→乙发生变异类型为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其根本原因是DNA的断裂、错接,这种变异在显微镜下能分辨,B正确,D错误;C、在不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此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玉米的所有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C错误。故选B。29.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芝麻,下列有关四倍体芝麻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倍体芝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可得到二倍体芝麻B.四倍体芝麻的配子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可育C.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杂交,产生的是不育的三倍体芝麻 D.秋水仙素促使染色单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增倍【答案】C【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于母亲,一条来源于父亲。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都可以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诱导多倍体形成【详解】A、对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A错误;B、四倍体芝麻的配子中应含2个相同的染色体组,即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四倍体芝麻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杂交,产生的子代是三倍体芝麻,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C正确;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能促使染色单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增倍,D错误。故选C。30.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子代类型和比例如下表。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3/401/40雄蝇3/83/81/81/8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B.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占5/6C.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D.控制灰身与黑身、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并不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无论雌雄果蝇,产生的性状分离比均为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上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代中雌果蝇中只有直毛,没有分叉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性状,故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所以对于两对性状来说,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详解】AD、由表格内容可知: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无论雌雄果蝇,产生的性状分离比均 为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上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代中雌果蝇中只有直毛,没有分叉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性状,故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故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AD正确;B、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A_XBX_)的比例=3/4×1/2=3/8,纯合子AAXBXB=1/4×1/4=1/16,故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1/16÷3/8=1/6,B错误;C、由于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所以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C正确。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某种动物的体细胞中有2对染色体,图甲是该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乙是该动物体内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动物为_____(填“雄性”或“雌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2)图甲中,AB段出现的原因为_____,该曲线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3)若细胞h由细胞g分裂产生,则h的名称是___,细胞h、g、c中同源染色体分别有___对。(4)若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则分别发生在图甲_____和图乙_____(填字母)所在的时期。【答案】(1)①.雌性②.图乙中细胞g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不均等分裂(2)①.DNA复制②.能(3)①.次级卵母细胞②.0、2、4(4)①.BC②.g【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中AB段表示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2→1。图乙中a→g→h表示减数分裂,a→b→c表示有丝分裂,d→e/f表示细胞分化。 【小问1详解】a→g→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g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是初级卵母细胞,故该动物是雌性。【小问2详解】图甲中AB段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分裂间期发生了DNA复制。减数分裂中也有DNA的复制,故该曲线能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小问3详解】h是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细胞质分配多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h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g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小问4详解】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甲中的BC段和图乙中的g所在的时期。32.下图表示与遗传物质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若①②表示某一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结构形态,则能用碱性染料________(填具体名称)将②染成深色。(2)基因是DNA中特殊的一段,“特殊的一段”指的是_______。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片段上是基因D与d,这两个DNA片段的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3)A与T碱基数量相等,G与C碱基数量相等,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_______原则。若某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含碱基A有200个,该片段进行第4次复制共需要______个游离的含碱基C的脱氧核苷酸。(4)假定该DNA分子只含14N时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时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14N的该DNA分子放在只含15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每个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答案】(1)龙胆紫(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2)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②.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3)①.碱基互补配对②.6400(4)(a+3b)/4【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质;③是DNA分子的空间结构,④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中的氢键,⑤是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小问1详解】染色质或染色体能够被龙胆紫(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成紫色。【小问2详解】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D与d的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小问3详解】A与T碱基数量相等,G与C碱基数量相等,说明DNA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都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某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对,脱氧核苷酸是2000个,共有碱基2000个;其中含碱基A有200个,A=T、G=C,则含有C是800个,第4次复制共需要的碱基C的数目是(24-23)×800=6400个。【小问4详解】将只含14N的该DNA分子放在只含15N的培养基中,假定该DNA分子只含14N时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时相对分子质量为b,子二代是4个DNA分子,8条单链,每个DNA的平均分子量是(a+3b)÷4=(a+3b)/4。33.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B/b控制。当A和B都不存在时,果实为卵圆形,其余表现为三角形。回答下列问题:(1)一株卵圆形果实植株与一株三角形果实植株杂交。F1自交,F2中卵圆形果实的植株占1/16,则亲本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若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2)一株卵圆形果实植株与一株纯合三角形果实植株杂交,F1表现为_________。若F1自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卵圆形:三角形为1:3,则亲本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3)该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说明这三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答案】(1)①.AABB②.三角形:卵圆形=3:1(2)①.三角形②.AAbb或aaBB(3)高秆三角形:高秆卵圆形:矮秆三角形:矮秆卵圆形=45:3:15:1【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B/b控制,说明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A和B 都不存在时,果实为卵圆形,即卵圆形基因型只有aabb一种,其余都是三角形。【小问1详解】一株卵圆形果实植株与一株三角形果实植株杂交,F1自交,F2中卵圆形果实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占1/16,即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卵圆形=15:1,则亲本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测交,即AaBb×aabb,后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卵圆形=3:1。【小问2详解】一株卵圆形果实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一株纯合三角形果实植株(AABB、AAbb、aaBB)杂交,F1表现为三角形。若F1自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卵圆形:三角形=1:3,则说明F1只有1对基因杂合,则亲本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小问3详解】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比例组合为(15:1)(3:1),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三角形:高秆卵圆形:矮秆三角形:矮秆卵圆形=45:3:15:1。34.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合成或作用受阻导致的血糖浓度升高,患者伴有“三多一少”的症状。研究发现不良生活习惯如多食、缺乏锻炼、长期熬夜等会导致胰岛β细胞中过量表达多种miRNA,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引发糖尿病。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及mi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过程①需要的______酶参与,胰岛素基因转录形成的初始mRNA需经过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时穿过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2)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当核糖体到达______时多肽合成结束,除mRNA外参与此过程的RNA分子还有______。(3)该mRNA上结合了3个核糖体,这3个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三条肽链______(填“是”或“否”)相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4)据图推测,miRNA可能是通过抑制______过程来调控胰岛素基因表达的。这种影响虽然没有改变基因序列,却可遗传给子代,生物学家将这种遗传现象称为______现象。若某基因甲基化后仍可转录则甲基化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答案】(1)①.RNA聚合②.0##零(2)①.从左向右②.终止密码子③.tRNA、rRNA (3)①.是②.三个核糖体翻译所用的mRNA模板相同(4)①.翻译②.表观遗传③.不会【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过程①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表示转录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时,不需要穿过膜,即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小问2详解】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短肽链→长肽链”,故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当核糖体到达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翻译过程停止,多肽合成就结束了。翻译过程中的RNA分为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因此除mRNA外参与此过程的RNA分子还有tRNA、rRNA。【小问3详解】该mRNA上结合了3个核糖体,这3个核糖体翻译所用的mRNA模板相同,因此3个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三条肽链是相同的。【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mRNA是翻译的模板,miRNA能与mRNA结合,进而抑制翻译过程来调控胰岛素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是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基因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故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6-26 10:30:01 页数:24
价格:¥2 大小:1.2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