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棉花的粗纤维与长纤维B.豌豆的圆粒和黄粒C.猫的白毛和鼠的褐毛D.矮牵牛的紫花和白花【答案】D【解析】【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这里需要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详解】A、棉花纤维的粗纤维与长纤维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的圆粒和黄粒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C、猫的白毛和鼠的褐毛是两个物种,显然无法谈论相对性状,C错误;D、矮牵牛的紫花和白花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花色)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2.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先有自交、杂交,后有测交B.先有测交、自交,后有杂交C.先有杂交、自交,后测交D.先有杂交、测交,后有自交【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全部为高茎豌豆,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1,发现F2中出现性状分离,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2、为了验证上述假说,孟德尔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该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详解】孟德尔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先通过具有一对或者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自交→F2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创立假说,演绎推理,最后用测交验证假说,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演绎过程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实验现象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实验验证环节D.“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详解】A、“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错误;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错误;D、假说的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故选D。4.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这过程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A.归纳法B.类比推理法C.观察法D.假说-演绎法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史,考查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识记。【详解】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这过程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5.基因型为Aa的某植物自交,对其F1的不同表现型进行数量统计,出现了3:1的分离比。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的是(  )A.基因A与a不会相互融合B.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数量相同C.AA与Aa表现型相同D.所统计的子代数量足够多【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A、基因A与a不会相互融合,保证了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是子代出现3:1的必备条件,A不符合题意;B、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B符合题意;C、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这是Aa自交子代F1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不符合题意;D、实验的群体足够大,个体数目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这是F1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此现象的最佳解释是()A.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该对夫妇每胎都有可能生出单眼皮C.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D.单眼皮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答案】B 【解析】【分析】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一对双眼皮夫妻,孩子中出现单眼皮,所以夫妻的基因型都是Aa。【详解】A、按照分离定律解释,双眼皮:单眼皮=3:1,A错误;B、夫妻的基因型都是Aa,后代有1/4的aa是单眼皮,所以该对夫妇每胎都有可能生出单眼皮,B正确;C、一对等位基因,只能发生分离定律,不会发生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单眼皮与双眼皮基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不发生互换,D错误。故选B。7.如图表示一个四分体的互换过程,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四分体发生互换的前提是同源染色体配对C.四分体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四分体: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成为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并且相互交换的一部分染色体,在遗传学上有重要意义,就是所谓的基因重组。【详解】A、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是四分体时期发生互换的前提,B正确;C、四分体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过程中,C正确;D、一个四分体包含1对(2条)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A。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bD.aaBb 【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详解】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过程,所以基因型AaBb的个体与aa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四种,没有AABb,所以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AABb,C正确。故选C。9.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分别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A.①和①③B.①和②C.①和①②D.①和①【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基因分离和基因重组都是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配子产生的时间是图中的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已知该种植物可进行自花传粉,A、a,B、b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植株乙基因型为:aabbB.由结果推测植株甲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aB:ab=1:1:1:1C.植株甲自交后代仍是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D.植株甲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答案】D 【解析】【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A、由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可知,Aa:aa=1:1,说明植株乙是aa,Bb:bb=1:1,说明植株乙是bb,故植株乙的基因型是aabb,A正确;B、有题意可知,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杂交,属于测交,故后代基因型比例也是植株甲产生配子的比例,AB:Ab:aB:ab=1:1:1:1,B正确;C、植株甲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3×3=9种,表现型=2×2=4种,C正确;D、植株甲自交后代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aabb,各站1/16,故纯合子共占4/16=1/4,D错误。故选D。11.已知羊的毛色(白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多对白毛羊和黑毛羊杂交,后代出现白羊51只黑羊49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实验可以判断显隐性B.后代出现白羊和黑羊的现象叫性状分离C.后代白羊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后代白羊和亲代白羊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将多对白毛羊和黑毛羊杂交,后代出现白羊51只黑羊49只”,推知亲代白毛羊和黑毛羊,一为杂合子一为隐性纯合子,但不能确定到底白毛和黑毛谁为纯合子谁为杂合子,即存在两种情况(为方便分析,假设假设羊的毛色由基因A、a控制):亲本为(白)Aa与(黑)aa,或者亲本为(黑)Aa与(白)aa。【详解】A、根据题意“多对白毛羊和黑毛羊杂交,后代出现白羊51只黑羊49只”,若黑毛羊为显性,则亲本为(黑)Aa与(白)aa,若白毛羊为显性,则亲本为(白)Aa与(黑)aa,都符合题意,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A错误;B、性状分离指杂合子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本题的亲本不同,不满足性状分离的概念,B错误; C、因为无法确定白毛是显性还是隐性,所以无法判断,若白毛为显性,则后代白羊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若白毛为隐性,则后代白羊都能稳定遗传,C错误;D、若白毛为显性,则亲本为(白)Aa与(黑)aa,子代为(白)Aa:(黑)aa=1:1,若黑毛为显性,则亲本为(黑)Aa与(白)aa,子代为(黑)Aa:(白)aa=1:1,两种情况下后代白羊和亲代白羊基因型均相同,D正确。故选D。12.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B.甲、乙、丙中同源染色体都为2对C.甲、乙、丙细胞中都有染色单体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雌性动物,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所以可能同时出现甲、乙、丙三种细胞,A正确;B、甲、乙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甲、乙细胞中都有染色单体,丙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D、丙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雌性动物,雌性动物不能产生精细胞,D错误。故选A13.基因型为Rr的豚鼠产生了R和r两种类型的雄配子,其细胞学基础是()A.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同源染色体分离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环境影响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遗传因子组成为Rr的豚鼠,产生了R和r两种类型的雄性配子,实质是R和r一对等位基因相互分离,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选B。14.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答案】A【解析】【分析】F2中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F1是黄色圆粒双杂合体,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详解】A、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A符合题意;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是F2中出现9:3:3:1的基础,B不符合题意;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则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16种,是F2中出现9:3:3:1的保证,C不符合题意;D、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即所有个体到的存活机会相等,是F2中出现9:3:3:1的保证,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  )A.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D.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CD、等位基因的分离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随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时,ABC错误,D正确。故选D。16.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下列杂交结果中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A.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表现B.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亲本性状C.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D.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A、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有两种性状表现,则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如显性杂合体和隐性个体杂交,A错误;B、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亲本性状无法判断显隐性,例如AA×AA→AA,aa×aa→aa,B错误;C、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与亲本不同的性状,Aa×Aa→aa,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C正确; D、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无法判断显隐性,例如例如AA×AA→AA,aa×aa→aa,D错误。故选C。17.假定三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杂交组合AaBBCc×AaBbcc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三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每一对基因杂交后代出现相关基因型的比例进行计算。【详解】杂交组合AaBBCc×AaBbcc,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杂交的情况:第一对杂交组合是Aa×Aa,子代出现Aa的概率是1/2;第二对杂交组合是BB×Bb,子代出现Bb的概率是1/2;第三对杂交组合是Cc×cc,子代出现Cc的概率是1/2,所以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2×1/2×1/2=1/8。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绘得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答案】C 【解析】【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1/2;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详解】A、Aa个体自交一代产生个体比为AA∶Aa∶aa=1∶2∶1,纯合子的比例由0变成了50%,若再次自交还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所以自交代数越多,纯合子占的比例越高,可推知,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即为a曲线,A正确;B、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无限接近于1/2,因此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正确;C、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都无限接近于1/2,因此隐性纯合子的比例可用b曲线来代表,不会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C错误;D、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即杂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可用c曲线代表,D正确。故选C。19.一雌蛙产1000粒卵,一雄蛙产100万个精子,那么形成这些卵和精子的雌蛙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数目及雄蛙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分别为(  )A.250个和250万个B.1000个和25万个C.1000个和100万个D.250个和100万个【答案】B【解析】【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卵细胞。【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1000粒卵细胞需要1000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获得;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子,因此100万个精子是25万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而来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表现型比为9∶6∶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后代的表现型比是()A.1∶1∶1∶1B.1∶3C.1∶2∶1D.3∶1 【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1:2:1,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C.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说明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体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C、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所以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22.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23.下面最能阐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前提条件是F1代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但该现象不能直接揭示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前提条件是F1代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但该现象不能揭示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而产生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显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揭示了两种比例均等配子出现的原因,因而最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C 正确;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该现象能说明F1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但不能揭示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C。24.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A.亲本的基因型B.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隐性个体的配子D.显性基因【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决定的,故本题选B。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分离定律的实质。25.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等实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B.自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测交不能C.对于隐性优良性状品种,可以通过连续自交方法培育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A、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包括杂合子和纯合子,显性杂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会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纯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因此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A错误;B、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交能,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通过连续自交,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得到纯合体;对于隐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只要出现即可稳定遗传,不需要连续自交,C错误;D、孟德尔通过测交法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自交法可也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B26.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共同具有的过程变化不包括A.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阶段B.都有DNA的复制和DNA数目减半阶段C.都有着丝点分裂的过程D.都有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1.染色体复制:有丝分裂在间期;减数分裂在减I前的间期。2.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现象;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着丝点的行为: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后期断裂;减数分裂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减II后期断裂。【详解】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导致均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都有DNA的复制,有丝分裂发生一次DNA数目减半阶段,减数分裂发生两次DNA数目减半阶段,B正确;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C正确;D、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D错误。故选D。【点睛】2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中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的特异 性;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绝大多数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A错误;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故选B。28.下图是甲、乙家族某同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若6号与9号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A.4/9B.5/6C.1/12D.3/8【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根据3、4和8进行判断,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详解】根据1号(aa)可知6号的基因型为Aa;根据8号(aa)可知3号和4号的基因型均为Aa,9号正常,则其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因此,若6号与9号婚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则正常孩子的概率是5/6,B正确,故选B。29.玉米(雌雄同体异花)籽粒的非甜和甜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E、e控制。现将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间行种植(两者数量之比为1: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甜玉米的果穗上有甜和非甜两种籽粒B.子一代中,非甜玉米:甜玉米=1:1C.子一代中,非甜玉米有2种基因型D.若子一代自由交配,则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与子一代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 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玉米籽粒的非甜和甜分别由基因E、e控制,故纯合非甜玉米基因型为EE,甜玉米基因型为ee,两者间行种植,可发生自由交配,甜玉米既可自交,又可与非甜杂交,故果穗上有甜和非甜两种籽粒,A正确;B、亲本中EE∶ee=1∶1,故配子中E和e各占1/2,子一代中,有EE、Ee和ee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2∶1,故非甜玉米∶甜玉米=3∶1,B错误;C、亲本中EE∶ee=1∶1,在随机传粉的情况下会产生三种基因型,分别为EE、Ee和ee,C正确;D、亲本的基因型为EE和ee,在自由交配的情况下,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EE、Ee和ee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2∶1,可见,F1群体中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E∶e=1∶1,因此,则子二代中,依然有EE、Ee和ee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2∶1,非甜玉米∶甜玉米=3∶1,故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与子一代相同,D正确。故选B。30.对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进行模拟实验,装置如下图,雌①雌②容器中的小球分别模拟某雌性个体的两对遗传因子,雄①雄②同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雌①和雄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将从雌①、雄①中分别随机取出的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从4个容器中各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在一起,只能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D.重复抓取的次数越多,其结果越接近孟德尔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统计数据【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雌①、雌②容器中的小球分别模拟某雌性个体的两对遗传因子,雄①、雄②容器中的小球分别模拟某雄性个体的两对遗传因子,则从雌①中抓出一个小球,模拟的是分离定律,从雌②中抓出一个小球,模拟的是分离定律,而将抓出的两个小球进行组合,模拟的是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由题意可知,从雌①和雄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A错误;B、将从雌①、雄①中分别随机取出的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受精形成受精卵的过程,B错 误;C、从雌①中抓出一个小球,从雌②中抓出一个小球,将两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自由组合定律,从雄①中抓出一个小球,从雄②中抓出一个小球,将两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自由组合定律,将上述两个组合再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受精过程,C错误;D、重复抓取的次数越多,实验数据越准确,其结果越接近孟德尔定律的统计数据,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31.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内染色体和基因的分布图,①和②、③和④是两对同源染色体,请回答:(1)图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有_______。(2)由图可知:A的非等位基因有______,D的非等位基因有______。(3)上述非等位基因中,能与A、a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4)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该生物能产生_____种配子,分别是______。【答案】(1)A与a、B与b、C与c(2)①.B、b和D、d②.A、a和B、b(3)D、d(4)①.4②.ABC、abc、ABc、ab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和②、③和④是同源染色体,A/a、B/b、D/d属于等位基因,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解】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的A与a、B与b、C与c。【小问2详解】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A的非等位基因有B、b和D、d,D的非等位基因有A、a和B、b。【小问3详解】减数分裂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故上述非等位基因中,能与A、a自由组合的是D、d。 【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A/a与B/b之间连锁,与D/d之间可以自由组合,故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该生物能产生ABC、abc、ABc、abC,4种基因型的配子。32.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B段形成原因是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2)图2中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3)图2中乙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答案】(1)①.DNA复制②.着丝粒分裂(2)①.乙、丙②.甲(3)①.8②.减数分裂Ⅰ后③.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解析】【分析】分析图1: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使每条染色体由含有一个DNA变为含有两个DNA;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使每条染色体由含有两条DNA变为含有一条DNA;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小问1详解】AB段每条染色体由含有一个DNA变为含有两个DNA,所以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使每条染色体由含有两条DNA变为含有一条DNA,所以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小问2详解】图2乙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1中的BC段;图2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1的DE段。图2中甲和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图2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33.如图是孟德尔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所做的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因为豌豆传粉方式是___________,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2)在用亲本做上述的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对亲本进行___________,此项操作需要在花未成熟时进行,再进行套袋处理,然后进行传粉,再进行套袋处理,套袋的目的是___________。图中F2的遗传因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3)孟德尔对实验进行分析后提出假说,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后来还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来进行实验验证,请在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的遗传图解________。【答案】(1)自花传粉##闭花传粉(2)①.去雄②.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③.AA:Aa:aa=1:2:1(3)①.(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②. 【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小问1详解】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传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这是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小问2详解】在用亲本做上述的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在花粉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并进行套袋处理,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再进行套袋处理,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种,F1为杂合子(Aa),F1自交,F2的遗传因子及比例为AA:Aa:aa=1:2:1。【小问3详解】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为了证实假说是否属实,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即让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该实验的遗传图解如下:34.家兔的褐毛对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是雌兔,丙和丁是雄兔,已知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甲与丁交配,子兔全部为黑毛;乙与丁交配,子兔中有褐毛兔。请回答:(1)毛色中____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B为显性基因,b为隐性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兔的基因型: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3)欲利用上述四只兔来鉴别丙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请设计实验并预测结果:让丙兔与____________杂交,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丙兔为杂合子;若子代___________,则丙兔为纯合体。 【答案】①.黑色②.因为甲与丁的杂交后代全为黑色③.BB④.Bb⑤.bb⑥.乙兔⑦.若子兔中有褐色或黑色和褐色⑧.若子兔全为黑色【解析】【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详解】(1)甲兔与褐色丁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即可断定黑毛是显性性状,褐毛是隐性性状。(2)根据上面的分析,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兔是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BB,丁兔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色兔,所以乙是杂合体,基因型为Bb。(3)因为丙是雄兔,而在甲、乙二雌兔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来鉴别其基因型,而不能按常规方法测交。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纯种,基因型为BB;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有黑色和褐色,则丙兔为杂合体,基因型为Bb。【点睛】分析题干信息,甲、乙、丙、丁的性状和性别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基因分离定律的掌握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5.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基因型A_bbA_BbA_BB aa__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取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________。(2)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没有出现这个比例,则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①.5##五 ②.3/7 (2)AABB×AAbb或aaBB×AAbb(3)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_bb,淡紫色为A_Bb,白色为A_BB和aa_。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5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1∶1∶2∶2,其中纯种个体(AABB、aaBB、aabb)占3/7。【小问2详解】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AAbb)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由此可推知亲本中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小问3详解】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可根据题目所给结论,逆推实验结果: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即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其比例为深紫色(A_bb)︰淡紫色(A_Bb)︰白色(A_BB、aa__)=3︰6︰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5-25 14:15:06 页数:24
价格:¥2 大小:1.6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