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乐至中学高2025届第二期半期考试生物一、单选题1.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b、d段C.b为分裂期,存在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的变化D.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段【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详解】A、由图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是a+b或c+d,A正确;B、遗传物质平分发生在分裂期,即b、d段,B正确;C、b为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分裂期中的前期,C正确;D、DNA合成发生在分裂间期中的S期,a、c为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a段或c段,D错误。故选D。2.如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 A.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C.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D.若用图中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步骤是: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详解】A、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A错误;B、该实验步骤中③和④顺序颠倒了,B错误;C、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在解离后细胞已死亡,C正确; D、若用图中b区域为分生区,没有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D错误。3.下列不属于细胞分化特点的是(  )A.持久性B.稳定性C.仅发生于胚胎发育期D.相对的不可逆性【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BD、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ABD正确;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错误。故选C。4.人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最终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个数为()A.1B.2C.3D.4【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细胞适度生长。(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3)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类似,主要发生着丝粒分裂,产生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详解】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所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第一)极体中少了一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故最终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个数为1个,A正确。故选A。5.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特性【答案】D【解析】【分析】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传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花蕾期)进行去雄,待花粉成熟时进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A错误;B、由于要在花蕾期去雄,花粉成熟后授粉,因此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时,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B错误;C、根据表现型不能完全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如显性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C错误;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D正确。故选D。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一般是不同的B.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受精作用使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一半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所以,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且成单条存在的。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也是成对存在的。【详解】A、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一般是相同的,均为体细胞的一半,A错误;B、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从而使后代表现出多样性,B错误;CD、受精作用使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一半的染色体,但遗传物质还包括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组合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A.狗的卷毛和黑毛B.水稻的粳性和玉米的糯性C.家鸡的白羽和黑羽D.豌豆的黄色子叶和绿色豆荚【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详解】ABD、狗的卷毛和黑毛、水稻的粳性和玉米的糯性、豌豆的黄色子叶和绿色豆荚不符合相对性状的判断标注,不属于相对性状,ABD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故家鸡的白羽和黑羽相对性状,即同种生物(家鸡)同一性状(羽毛颜色)的不同表现类型(白羽和黑羽),C正确。故选C。8.基因型为Aa的某植物自交,对其F1的不同表现型进行数量统计,出现了3:1的分离比。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的是(  )A.基因A与a不会相互融合B.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数量相同C.AA与Aa的表现型相同D.所统计的子代数量足够多【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A、基因A与a不会相互融合,保证了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是子代出现3:1的必备条件,A不符合题意;B、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B符合题意;C、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这是Aa自交子代F1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不符合题意;D、实验的群体足够大,个体数目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这是F1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遗传特点A.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D.母亲患病,其儿子必定患病【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指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就表现为患病,所以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将其X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传递给其女儿,则女儿全部发病;患者的X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来自其双亲之一,所以其双亲至少有一个患者;母亲患病,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则其儿子可能正常,故选D。考点:考查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知识。点评:难度中等,理解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1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DNA。2、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D、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C。11.已知B1和B2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B1和B2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基因B1和B2不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基因B1和B2遵循分离定律D.基因B1和B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答案】A【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AB、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在不考虑变异情况下,等位基因B1和B2不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不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B正确;C、等位基因B1和B2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因此在不考虑变异情况下,等位基因B1和B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D正确。故选A。12.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W型,其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可通过子代家蚕皮肤性状直接判断出子代性别的是(  )A.ZAZa×ZaWB.ZaW×ZaZaC.ZAZA×ZaWD.ZAW×ZaZa【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家蚕皮肤正常对油性是显性,且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详解】A、ZAZa×ZaW,子代的雌雄个体中均会出现正常、油性,不能通过子代家蚕皮肤性状直接判断出子代性别,A错误;B、ZaW×ZaZa,子代无论雌雄个体均是油性性状,不能通过子代家蚕皮肤性状直接判断出子代性别,B错误;C、ZAZA×ZaW,子代无论雌雄个体均是正常性状,不能通过子代家蚕皮肤性状直接判断出子代性别,C错误;D、ZAW×ZaZa,子代雌性个体(ZaW)是油性,子代雄性个体(ZAZa)是正常,可以通过子代家蚕皮肤性状直接判断出子代性别,D正确。故选D。1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的后期B.有丝分裂的末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详解】A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过程,也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A、B错误;CD、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四个基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至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所以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的现象;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因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错误,D正确。故选D。14.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孩子。若这对夫妇想再生育一个孩子,那么该夫妇最好优先生育(不考虑基因突变)(  )A.女孩B.男孩C.男孩、女孩都可以D.男孩、女孩都不可以【答案】A【解析】【分析】人的血友病和红绿色盲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详解】人的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这对夫妇表型正常,生育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孩子,如果用a表示血友病的致病基因,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分别为XAY、XAXa,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则据此可以预测这对夫妇再生育孩子,所生男孩患血友病有1/2的概率,所生女孩均正常,所以最好优生女孩。故选A。1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②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③小鼠体细胞经核移植培育成小鼠体现动物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④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染色质收缩,但有的基因还在表达⑤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⑥细胞凋亡过程中需要新合成蛋白质⑦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A 【解析】【分析】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2、细胞分化的实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核移植技术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3、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①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但其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交换效率降低,①错误;②细胞分化,不同细胞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②正确;③小鼠体细胞经核移植培育成小鼠体现动物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③正确;④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如头发基部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衰老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但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还在表达,④正确;⑤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但细胞坏死对生物体是有害的,⑤错误;⑥细胞凋亡过程中需要凋亡蛋白,因此会需要新合成蛋白质,⑥正确;⑦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细胞通过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并重新回收利用,可以维持细胞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的生命活动,⑦正确。综上所述,①⑤错误,A符合题意。故选A。16.如图为人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B.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则a=23 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时核DNA数量的变化,则A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D.若a=1,则该图不可以表示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单体数目减半,可用该图表示,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则a=23,即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由46变成23,B正确;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时核DNA数量的变化,则A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图中的a=46,C正确;D、若a=1,则该图可能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D错误。故选D。17.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1/32B.1/16C.1/8D.1/4【答案】C【解析】 【分析】每对性状分开计算,运用乘法原理,后代中Ee一定是杂合的。【详解】aaBBCcDDEE×aaBbCcDdee交配,EE与ee这对基因杂交后代一定是杂合,故其他对基因应该得到纯合子,所以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的比例为1×1/2×1/2×1/2=1/8。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18.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与R型菌相比,S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型菌有毒,故可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B、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性状,可知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正确;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型菌混合,不能得到S型菌,D错误。故选D。19.噬藻体是感染蓝藻(蓝细菌)的病毒。用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蓝细菌)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标记的是噬藻体中的胸腺嘧啶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蓝细菌)上的噬藻体与蓝藻(蓝细菌)分离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D.此实验证明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标记的是噬藻体中的磷酸基团,A错误;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表面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B正确;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C错误;D、由于缺乏对照实验,故不能说明噬藻体的遗传物质是,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0.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  )表现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蝇3100雄蝇3131A.AaXBxb、AaXBYB.BbXAXa、BbXAYC.AaBb、AaBbD.AABb、AaBB【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 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详解】分析红眼和白眼性状:雌果蝇中都是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果蝇的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XAXa、XAY;分析果蝇的翅,雌果蝇和雄果蝇长翅:残翅=3:1,说明长翅和残翅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Bb、Bb,考虑两对相对性状,亲本基因型是BbXAXa、BbXAY,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1.如图为动物体生殖发育以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图解(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B过程为________,C过程为________,A、B、C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2)图①-④中能发生在A过程的有_____,能发生在D、E过程的有______。(3)在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________。(4)图④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5)①②③④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有染色单体的有________,能否根据这4个细胞判断该动物是雄性还是雌性?___(填:“能”或“不能”)【答案】(1)①.减数分裂②.受精作用③.维持生物体染色体数目相对稳定,对生物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2)①.②④②.①③(3)1:2:2(4)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5)①.①②③②.②③③.不能【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一极都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后期;②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处,属于减数分裂Ⅰ;③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属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小问1详解】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属于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通过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半;通过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中数目,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小问2详解】由图分析可知,①属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属于减数分裂Ⅰ中期,③属于有丝分裂中期,④属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为减数分裂过程,因此发生在A过程的是②④;D、E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因此能发生在这两个过程中的是①③。【小问3详解】②细胞是含有染色单体的,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比例为1:2:2。【小问4详解】④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而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小问5详解】减数分裂I中没有同源染色体,①②③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分别含有4、2、2对。染色体复制后到着丝粒分裂前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图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有②③。图中没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像,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现象,因此无法判断是精子的产生过程还是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也就无法判断是该动物是雄性还是雌性。22.摩尔根在培养果蝇时偶然发现一只白眼的雄果蝇,让白眼雄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是红眼果蝇,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白眼的都是雄性,且F2中红眼:白眼=3:1,又通过测交最后证明了基因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突染色体互换):(1)果蝇是一种经典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易饲养、繁殖快、_______、_____的优点。(2)摩尔根所用雄果蝇体细胞中含______对常染色体。(3)此过程中摩尔根运用________(科学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4)已知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果蝇体内另有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F/f基因不影响R/r基因的表达,其中f基因纯合会导致雌性个体反转为不育雄性,f基因纯合对雄性个体无影响。现有一只基因型为Ff的白眼雌果蝇与一只基因型为ff的正常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则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子一代随机交配,则子二代中雌蝇:雄蝇=______。判断以上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①.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②.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3(3)假说—演绎法(4)①.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雄性=1:1:2②.5:11③.遵循【解析】【分析】根据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白眼的都是雄性,且红眼:白眼=3:1,可知果蝇的眼色和性别有关,推测果蝇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优点,是一种经典遗传学实验材料。【小问2详解】摩尔根所用雄果蝇体细胞中含3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小问3详解】此过程中,以果蝇为材料,提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设,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小问4详解】果蝇体内另有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说明F/f基因和R/r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Ff的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fXrXr,基因型为ff的正常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ffXRY,二者杂交,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FfXRXr:ffXRXr:FfXrY:ffXrY=1:1:1:1,对应的表现型分别为红眼雌性、红眼雄性(不育)、白眼雄性、白眼雄性,故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雄性=1:1:2。子一代随机交配,由于ffXRXr为不育雄性,故应将其排除,则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为:1/4FXR、1/4FXr、1/4fXR、1/4fXr,雄配子为:1/8FXr、3/8fXr、1/8FY、3/8fY,采用棋盘法,根据f基因纯合会导致雌性个体反转为不育雄性,f基因纯合对雄性个体无影响,即基因型为ffX-Xr的雌性逆转为雄性,其比例为1/2×3/8=3/16,得出子二代中雌雄比例为5:11。23.人类的正常视觉和先天性夜盲症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某家庭成员患先天性夜盲症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检测发现Ⅱ₂不含先天性夜盲症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伴性遗传是指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2)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遗传。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女患病情况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₁的基因型是_______,Ⅲ₃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Ⅰ₁,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4)Ⅱ₁和Ⅱ₂再生一个患先天性夜盲症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_,Ⅱ₃和Ⅱ₄第三胎生下一个女儿,该女儿患先天性夜盲症的概率是_________。【答案】(1)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2)①.伴X染色体②.人群中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3)①.XAXA或XAXa②.Ⅱ3的基因型为XAXa,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2,不能来自Ⅰ1(4)①.1/4②.1/2【解析】【分析】Ⅱ1和Ⅱ2视觉正常但他们的儿子Ⅲ2的患夜盲症,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且Ⅱ2不含先天性夜盲症的致病基因,由此可知,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小问1详解】伴性遗传是指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小问2详解】Ⅱ1和Ⅱ2视觉正常但他们的儿子Ⅲ2的患夜盲症,根据无中生有,有为隐,且Ⅱ2不含先天性夜盲症的致病基因,由此可知,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女患病情况表现为人群中男性患病(XaY,只要有一个隐性基因即患病)概率高于女性(XaXa,需要有2个隐性基因才患病)。【小问3详解】Ⅱ1和Ⅱ2视觉正常但他们的儿子Ⅲ2的患先天性夜盲症,则Ⅲ2的基因型为XaY,Ⅱ1和Ⅱ2的基因型为XAXa、XAY,则Ⅲ1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Ⅲ3患先天性夜盲症,其基因型是XaXa,Ⅰ2患先天性夜盲症,基因型为XaY,则Ⅱ3的视觉正确,基因型为XAXa,Ⅱ4患先天性夜盲症,基因型是XaY,Ⅲ3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Ⅰ1,因为Ⅱ3的基因型为XAXa,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2,不能来自Ⅰ1。 【小问4详解】根据(3)可知,Ⅱ1和Ⅱ2基因型为XAXa、XAY,Ⅱ1和Ⅱ2再生一个患先天性夜盲症儿子的概率是1/4。Ⅱ3的基因型为XAXa,Ⅱ4的基因型为XaY,则Ⅱ3和Ⅱ4第三胎生下一个女儿,该女儿患先天性夜盲症的概率是1/2。24.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推测,科学家们找到了很多直接或者间接证据,并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提出了科学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到的细菌是________。(2)艾弗里完成体外转化实验后,有学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利用S型肺炎链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 的),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推翻该观点:R型菌+_____(填“抗青霉素的S型DNA”或“普通S型DNA”)+青霉素→若出现________,则DNA有遗传作用。(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不用同位素14C和18O标记的原因是________。(4)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测定发现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保温培养时间过短_______,也可能是因为保温培养时间过长,_______。(从下列A、B中选填)A.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B.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答案】(1)S型细菌和R型细菌(2)①.抗青霉素的S型DNA②.抗青霉素的S型菌(3)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含有C和O元素(4)①.B②.A【解析】【分析】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具体是用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小问1详解】将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所以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到的细菌是S型菌和R型菌。【小问2详解】想推翻该观点,即要证明DNA起遗传作用,且S型肺炎链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故可以设计实验: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的DNA,依据题中观点,实验结果是能形成不抗青霉素的S型菌,所以若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则证明DNA有遗传作用。【小问3详解】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含有C和O,标记后无法区别开来,因此不用同位素14C和18O标记。【小问4详解】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若保温培养时间过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在离心后,这些噬菌体会到上清液中,造成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若保温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在离心后,这些噬菌体会到上清液中,造成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5-19 13:30:05 页数:18
价格:¥2 大小:211.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