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高二年级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概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盐碱地是我国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但盐碱化土壤因盐分含量高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这是限制我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目前为止,我国还有80%左右的盐渍土尚未开发利用,所以如何开发利用盐碱化土地资源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图为我国盐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新疆盐碱地面积比重大的主要直接自然原因是()A.水源充足B.晴天多,蒸发量大C.多大风D.土壤贫瘠,2.新疆发展绿洲农业可以减轻土地盐碱化,但要特别注意()A.合理灌溉B.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C.防止荒漠化D.土地合理耕作3.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B2.A3.A【解析】【1题详解】水源充足不是盐碱地面积增加的直接原因,而且新疆水源并不充足,A错误,;新疆盐碱地面积比重大是由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天气晴朗,蒸发旺盛,B正确;多大风是盐碱化的间接原因,因为多大风会造成蒸发加剧,C错误;土壤贫瘠不是盐碱化的原因,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新疆发展绿洲农业可以减轻土地盐碱化,但是如果灌溉不合理,让地下水位上升,反而会加剧盐碱化,A正确;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位下降,可以减轻盐碱化,B错误;绿洲农业的作用之一就是防止荒漠化,而不是荒漠化会对绿洲农业的影响,因果关系有误,C错误;盐碱化和灌溉过程关系最密切,和耕作方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3题详解】华北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春季,因为春季农业用水量大,需要灌溉,而此时温带回升,蒸发较大,降水少,A正确;夏季温度高,蒸发旺盛,但是降水量大,盐碱化程度低,B错误;秋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不需要灌溉,不满足盐碱化的条件,C错误;冬季温度低,蒸发微弱,盐碱化程度低,D错误。故选A。【点睛】土地盐碱化的必要条件有蒸发旺盛,降水较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这几个方面。需满足其中多个条件才能造成土地盐碱化。长三角一体化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经过近40年的发展、转折与深化,最终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共有41个城市,面积超过3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2.3亿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定位是()A.均衡发展B.功能同质化C.竞争关系D.协同发展5.上海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主要依靠的方式是()A.产业转移B.资金援助C.人口迁移D.城市扩容合并6.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安徽省中小城市的优势有(),①资金②土地③劳动力④交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D5.A6.B【解析】【4题详解】长江三角城市群中等级不同的城市由于优势不同,城市之间不能均衡发展,A错误;功能同质化会导致资源浪费,不利于区域发展,B错误;城市之间应当分工合作,协调发展,优势互补,而不应是竞争关系,C错误,D正确;故选D。【5题详解】上海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周边中小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资金援助、人口迁移、城市扩容合并不能很好的起到这些方面的作用,故需要通过市场手段进行产业转移,利用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实现双赢,共同发展,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安徽省经济相对落后,中小城市地价低,人口多,劳动力充足,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能够提供充足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②③正确,故选B。【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土地生产力潜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四地中,农业土地生产潜力最大的是()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8.甲、乙两地农业生产中的不利自然条件均为()A.日照时间短B.昼夜温差大C.降水量较少D.热量条件差9.甲地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酸雨危害【答案】7.A8.D9.C【解析】【7题详解】从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土地生产力潜力图中可以看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潜力大于1750千克/亩,在四个选项中是最大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甲为东北地区,乙为青藏地区,两地都面临热量不足的不利自然条件,东北由于纬度高,而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都导致热量条件差的特点,D正确;东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降水量较多,昼夜温差不如青藏地区大,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东北地区在农业生产中面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现象,主要由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坡度较大,易侵蚀,C正确;荒漠化、盐碱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酸雨危害在工业排放密集地区较多,ABD错误。故选C。【点睛】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四个方面。①地形:沟谷发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③地面物质组成。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水稻好暖喜湿,单位面积产量高,但种植过程复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来精耕细作。明清时期山西大部分地区都有关于水稻的记载。为直观地反映明清时期山西水稻种植的变化情况,研究人员根据地方志等历史文献绘制出明清时期山西水稻分布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从自然条件角度,推测明清时期山西水稻种植的特点是()A.水利工程量小B.单位面积产量稳定C.种植规模较大D.多分布于河谷地带11.与明代相比,清代山西水稻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代()A.人口剧增B.光热丰富C.战争频繁D.旱涝频发【答案】10.D11.A【解析】【10题详解】山西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受水源限制,水稻种植多分布于河谷地带,D正确;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崎岖,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小且分散,C错误;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所以水利工程量大,且产量不稳定,AB错误;故选D。【11题详解】读图可知,清代山西水稻分布区增多。结合水稻单产高,推知山西清代人口剧增,一方面人口增多加大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由此产生种植单产高作物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口增多可提供充足劳动力,为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的作物生产创造有利条件,A正确;明、清时期山西光热资源差异不大,战争和旱涝频发会使水稻种植区减少,BCD错误;故选A。【点睛】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2022年7月,我国初步划定38个国家级地下水储备重点区,保障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用水安全。下图为长江流域四个站点水位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与2021年相比,2022年夏季()A.副热带高压强大,脊线位置偏南B.长江流域形成辐射性高温天气C.长江沿岸地带多强对流天气D.日本、东北一带台风活动增强13.我国初步划定地下水储备区,其主要目的是()A.替代地表水,保障供水稳定B.增加农业用水,提高粮食产量C.提高水质,控制用水量D.保护水资源,保障用水安全14.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不断增加的趋势()A.将会逐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B.会提高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C.可能导致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发生D.会极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2.B13.D14.C【解析】【12题详解】图中显示2022年夏季与2021年同期相比长江上中下游水位降低,可推知长江流域降水少,说明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受副高影响大,干旱少雨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形成辐射性高温天气,B正确;副高强大,副高脊线位置会有所偏北,A错误;副高气流下沉,不利于强对流天气形成,C错误;副高强大,会阻碍台风北上,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划定地下水储备区,并不能完全替代地表水,A错误;划定地下水储备区,不仅仅是为了农业用水,还要保证生活和工业用水,保障整个区域的用水安全,B错误;划定地下水储备区不能直接提高水质,只是增加了水资源的储备量,C错误;划定地下水储备区可以应对重大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水污染等突发意外事件等可能造成的水短缺,保障用水安全,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我国人均水资源使用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可能导致过度利用水资源,产生水资源安全问题,C正确;水资源短缺会造成生态环境趋于恶化,A错误;水资源有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和调节服务功能,水资源短缺会降低其服务功能,B错误;水资源短缺难以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C。【点睛】副热带高压是一个在太平洋上空的半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一般采用副热带高压内东西风的分界线来表示,我国常用120°E上副热带高压的脊线所在的纬度的变化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即副热带高压脊线。副热带高压脊(简称副高)是一个重要天气系统。在预测热带气旋移动时,我们必然要留意副高的强度,它的脊线位置等等。另外,副高不但会影响热带气旋的路径,它还会影响到东亚地区的旱涝状况。下图为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季节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污染浓度(毫克/立方米)()①夏秋低,冬春高②夏秋高,冬春低③北方高,南方低④北方低,南方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6.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冬季风强劲,污染物易扩散B.北方冬春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C.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污染物不易扩散D.南方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矿物能源消耗大17.为改善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减少能源使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B.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减少扬尘C.加大重工业比重,扩大城市规模D.增加城市停车场,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答案】15.A16.B17.B【解析】【15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从时间上来看,冬春污染程度较高,夏秋季污染程度较低,①正确,②错误;从空间上来,看,北方城市污染程度高于南方城市,③正确,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北方冬季风强劲,应该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低,但是实际上北方空气污染程度高,A错误;北方冬春季气温低,取暖需求大,燃煤取暖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B正确;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利于污染物的沉降,C错误;矿物能源消耗大会导致大气污染物增加,而南方空气污染指数低,污染较轻,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减少扬尘,利于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会改善城市环境,B正确;减少能源使用会影响经济发展,加大重工业比重会加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AC错误;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会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加剧城市空气污染,D错误;故选B。【点睛】对于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一般通过两条涂径:一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比如:减少矿物然料的然烧,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减少大气污产业重型工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使用私家车;二是增加绿化,保护环境。下图示意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该环境变迁对图示可能发生区的影响是()A.增加粮食产量B.减少海洋面积C.不利于航海D.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19.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参与,下列措施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大台风预报警报C.加强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D.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20.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有(),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8.D19.C20.D【解析】【18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该环境变迁的地区主要是沿海的一些低地,所以该环境变迁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可能增加,低纬度地区可能减少,A错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的一些低地被淹没,海洋面积会增大,B错误;海平面上升,对可能发生的地区的航海影响不大,C错误;由于沿海的一些低地被淹没了,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D正确,所以选D。【19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该环境变迁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要缓解该问题主要是加强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正确;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台风预报警报,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这些不能缓解全球变暖,ABD错误,所以选C。【20题详解】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①正确;发达国家发展的历程长,排放的温室气候多,同时资金充足,技术先进,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④正确;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②错误;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是应该的,但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比发达国家更应该减少排放量说法错误,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量的冰川逐渐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寒冷季节将会缩短,温暖和炎热季节将会延长。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全球变暖会导致低空中臭氧浓度增加,影响人体健康。一架飞机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下图示意飞机起飞时的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飞机起飞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120°W,23°26'S)B.(75°W,23°26'S)C.(120°W,23°26'N)D.(75°W,23°26'N)22.该飞机从A地飞往B地的最短航线的航向是()A.先向东南再向东北B.先向西南再向西北C.先向正南再向正北D.先向正北再向正南23.若飞机飞行速度是1100千米/小时,则此次飞行()A.途中会经过极夜区B.途中横跨太平洋C.飞行所用时间为6小时D.到达B地的地方时为2:00【答案】21.B22.C23.C【解析】【21题详解】读图可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纬度为23°26′S;图中相邻经线经度间隔45°,可知图中昏线(顺时针旋转由白天变为黑夜)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度为15°E,地方时为18:00,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00,根据东加西减原则,12:00在18:00西侧,差6个小时,差90°,故12:00所在的经度为75°W,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75°W,23°26'S),故选B。【22题详解】读图可知A与B在同一经线圈上,故飞机从A地飞往B地的最短航线的航向是从A地出发先向正南到达南极点,再向正北到达B点,故选C。【23题详解】读图可知,飞机从A地飞往B地,途中经过南极圈的极昼区,A错误;途中横跨北冰洋,B错误;飞机飞行纬度差为60°,飞行距离≈60°×111≈6660千米,若飞机飞行速度是1100千米/小时,则此次飞行所用时间,约为6小时,C正确;B地所在的经线为60°E,与图中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度15°E,差45°,差3个小时,已知15°E为18:00,根据东加西减原则,B地的地方时=18:00+3=21:00,D错误;故选C。【点睛】两点间最近航线的判断:两地经度之差等于180°,最短航线过极点;两地同位于北(南)半球,最短航线先向北(南)过极点再向南(北)。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是()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B.①亚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非洲C.①欧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非洲D.①亚洲、②大洋洲、③南美洲、④欧洲25.图中③地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答案】24.B25.A【解析】【24题详解】①位于30°N、50°E,位于西亚地区,处于亚洲;②位于23°26’S、60°W,位于南美洲中部地区,处于南美洲;③位于150°E、30°S,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处于大洋洲;④位于10°N,30°E,位于非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③位于150°E、30°S,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暖流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A正确;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均不在此地区分布,BCD错误。故选A。【点睛】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或称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间的北美洲大陆东岸、墨西哥湾沿岸、南美洲和非洲的东南海岸及澳大利亚东岸。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月初,南京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南方某山区研学考察,下图为该山区等高线地形图。,(1)试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2)研学小组在该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发现M地的植被比N地的要茂密高大,分析其原因。(3)该地理学习小组计划晚上在①地露营。请你分析否合理,并说明理由。【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西北地区地势高。(2)M坡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M坡为阳坡,光照与热量条件较好。(3)不合理,陡崖易崩塌较危险。【解析】【分析】本题以山区等高线地形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河流的大致流向与植被茂密高大的原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从等高线分布来看,该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并且等高线向西北方向弯曲,所以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M坡比N坡等高线稀疏,M坡比N坡坡度缓,坡面径流M坡较N坡速度缓,所以土壤物质的淋溶、侵蚀作用较弱,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M坡在山地的南侧,N坡在山地的北侧,M坡为阳坡,光照与热量条件较好,所以M坡的水热条件较N坡好,因此M地的植被比N地的要茂密高大。【小问3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①位于陡崖下方,由于陡崖较为陡峭,所以容易发生崩塌可能有碎石下落,可能砸伤露营的学习小组,因此该地理学习小组在①地露营不合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简称“规,划”),《规划》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的能源保障要更加安全有力。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省区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1)描述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甲地能源保障水平高的原因。(3)为缓解乙省能源紧张状况,指出其可以开发利用的能源。【答案】(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高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省区(新疆,内蒙古,山西、四川,重庆)和东北省区(黑龙江,吉林);能源保障水平低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省区(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除西藏和台湾外,其余省区大部分为能源中等保障水平;整体上呈现出西部和北部能源保障水平高,东南沿海能源保障水平低的特征。(2)甲地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太阳能资源丰富;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较少,能源消费量较少。(3)风能、核能、潮汐能、沼气能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不同省区能源保障水平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能源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保障水平高的省集中分布在西部省区,能源保障水平低的省区集中在东部。西藏和台湾缺水资料分析,中部大多数省区为中等保障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能源保障水平大致是东部南部少,西部北部低的分布特征。,【小问2详解】甲地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塔里木盆地中有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该地靠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该高压是冬季风的发源地,新疆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与东部地区相比,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较少,能源消费量较少。【小问3详解】乙为浙江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且科技发达,可以发展核能;海域面积广阔,潮汐能丰富;该地区山区较多,森林密布,农业较发达,可以发展沼气能。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若尔盖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分布着我国较大的泥炭沼泽型湿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曾经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严重,严重制约了高牧业的发展。1998年8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面图1为若尔盖草原区域图,图2为若尔盖草原景观图。(1)分析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的原因。(2)说明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3)简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若尔盖草原湿地的意义。【答案】(1)若尔盖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海拔高、气温低,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暖,蒸发增强,使得若尔盖草原水分减少。草原鼠害、虫害等自然灾害严重。人类活动增加,破坏草原生态环境。(2)若尔盖草原退化直接导致草原生产力下降,环境恶化,威胁牧区经济的长远发展,给国家自然环境基础安全带来威胁。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3)维持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保护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有,效保护若尔盖草原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探索高原牧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解析】【分析】本题以若尔盖草原区域图与若尔盖草原景观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的原因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若尔盖草原湿地的意义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若尔盖草原退化的原因包含自然、人为两方面。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使得若尔盖草原水分减少,湿地退化,并且若尔盖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海拔高,气温低,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而且草原鼠害、虫害等自然灾害严重。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不合理矿产资源开采以及开挖药材等导致植被破坏,加剧荒漠化,导致湿地退化,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小问2详解】若尔盖草原退化能够直接导致草原生产力下降,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威胁牧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国家自然环境基础的安全带来威胁,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若尔盖草原处在黄河流域上游,能够调节黄河径流,所以草原退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引起湿地生态功能下降,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小问3详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若尔盖草原湿地的意义主要从构筑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构筑生态屏障的角度来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够维持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够保护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够有效保护若尔盖草原生物多样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够有利于探索高原牧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9月14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名城撒马尔罕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对“一带一路”重要的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中亚及周边区域图。,(1)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试分析两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2)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誉为“白金之国”。试分析乌兹别克斯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说出“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亚地区的积极意义。【答案】(1)哈萨克斯坦是我国陆上邻国,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两国经济互补性强;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2)乌兹别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扩大棉花种植,大量引河水灌溉,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荒漠化加剧;同时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盐碱化加剧;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3)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资金、技术的引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解析】【分析】本题以中亚及周边区域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亚地区的积极意义与乌兹别克斯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两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要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消费交通条件以及能源分布和需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地理位置分析,哈萨克斯坦我国陆上邻国,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从资源分布和消费,分析,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资源储量丰富,但消费少,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且资源的消费量大,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从交通条件分析,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从能源分布和需求分析,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所以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小问2详解】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得知,自然环境某一自然因素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也会发生变化。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乌兹别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而扩大棉花种植需要大量引河水灌溉,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会使植被发生变化,荒漠化加剧,并且引水灌溉,会使地下水位上升,使土壤的盐碱化加剧,由于注入湖中河流水量的减少,所以会使湖泊萎缩,并且湖泊面积的萎缩,还会使此地的气候恶化。【小问3详解】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亚地区的积极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收入以及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加快资金、技术的引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提高收入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亚地区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